《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彩颜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与地位
《光的色彩颜色》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对光的色彩之谜的揭秘。此内容位于《物理课程标准》科学内容第二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课标对本节的规定为:2.3.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例9,观察两只手电筒分别射出的红光与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本节知识是光学的第一节,与前面所学内容基本没有联系,但要用的物理探究的一些方法。对于后面光学知识的学习做铺垫,联系也不是很大,内容难度不大,课标要求为了解级,尽量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问题。(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相关知识,但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见到或用到到这节的光学知识,前两章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多种色光。
(3)知道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现象。
(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历光的色散的实验探究过程。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缤纷多彩,培养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导入
视觉冲击
播放迪士尼点亮奇梦:夜光幻影秀精彩
片段。
【设计说明】这样的新课导入激发了学
生对要学的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
问题:
刚才表演中上共出现
了哪些光?
如果晚上没有这些
光,我们还能看到美丽城
堡吗?
同学们
感到兴奋,
感悟色彩之
美,调动内
在学习动
机。
一、光源
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
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投影展示课本6幅图片,找出他们共同
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把书上的光源进行分类?依据是什
么?
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引导学生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
得出结论:本身发光,不是反射其他光
多媒体展示:烟火表演中,有哪些光源,
他们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积极发言:太阳、
蜡烛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思考
1、学生给光源起名
2、辨别光源
学生讨论
形成一
个热烈发言
的氛围
引导学
生思考,培
养学生观察
能力和发现
解决问题的
能力。
排除学
生的错误认
识
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
二、光的色散重点
太阳光是白光,白光是最单纯的吗?
演示实验:教师用水、平面镜、灯来演
示彩虹形成
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
靛、紫等色光,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我们称
之为光的色散。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
国物理学家牛顿。
带着问题看实验
学生分组活动:3.1
分解太阳光
学生利用手电筒、三
棱镜,寻找类似彩虹的彩
色条纹。然后以小组形式
汇报交流。
学生实验:旋转彩色
陀螺。如果我们将七色光
混合,还可以还原成白光。
形象生
动地表现了
色散过程,
便于学生思
考和理解,
有利于难点
的突破。培
养学生团队
的合作能
力。
三、色
首先让学生利用手边仪器寻找单色光。
接着探究透明体的颜色实验
由此得出:透明体的颜色是它透过的色光
决定的。
生活物理社会
学生分组活动:3.2
观察白光通过有色玻璃纸
的现象:将有色滤纸蒙在
手电筒照上,并射向白纸,
得到单色光。
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_____________光;蓝色色
玻璃纸只能透过________
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透过
_____________光。
自学阅读,展示照片
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
力主动学习
能力和发现
问题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3.1 光的色彩颜色
一、光源
1、本身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2.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三、色光的混合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四、物体的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五、光具有能量
1、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
2、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等。
六、教学设计说明
我在教学中比较关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适当的引导,通过几个学生活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尽量的去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意见,感谢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