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本文将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功利主义倾向严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和成绩,存在功利主义倾向,政绩观被过分夸大和强调,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只注重短期的政绩表现,忽视了长远的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整改措施:一是要加强党性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理性看待政绩观。
通过开展系列党性教育活动,重点向领导干部宣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落实正确政绩观。
二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政绩考核。
在政绩考核中要注重全面发展和社会效益,不能简单以短期指标和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
问题二:政绩工程存在较大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以政绩工程代替真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而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虚假宣传,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整改措施:一是要建立真实可靠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对政绩工程的监督和评估,对于政绩工程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对于虚假宣传和欺骗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监察、纪检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让政府工作真正接受监督,不敢腐、不想腐、不敢腐。
问题三:政绩观认识理念滞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政绩观方面存在认识理念滞后的问题,认为政绩是一切的核心,因而忽视了人民利益,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一些不合理的发展项目和政策。
整改措施: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绩观念。
通过组织一些理论学习班和专题培训班,让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绩观素养。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政绩观功利化、政绩观片面化、政绩观浮躁化等现象,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
为此,本文将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期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取得实效。
一、存在的问题1.政绩观功利化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功利化的情况,即以政绩为唯一标准评价政府工作,将政绩作为“升官发财”的手段,忽视了政绩背后的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
这种功利化的政绩观导致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重工业和重投资的倾向。
2.政绩观片面化政绩观的片面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GDP、投资额等经济数据为唯一标准来评价政府工作,忽视了民生、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一些地方和部门只顾在数字上追求超常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
3.政绩观浮躁化政绩观的浮躁化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绩追求的速度过快,往往只注重短期目标的完成,忽视了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这种浮躁的政绩观导致了政府工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
二、整改措施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为了解决政绩观功利化和片面化的问题,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和投资额等传统指标,还要注重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减少政绩观的片面化倾向。
2.加强绩效管理政府工作的绩效管理可以帮助防止政绩观浮躁化的问题。
通过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目标,逐步实现政策效果,避免政绩追求的速度过快和短期目标的完成。
同时,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倒逼政府工作的稳健发展。
3.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政府工作人员要以公共利益为重,摒弃功利主义的工作方式,注重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避免以政绩为唯一追求。
同时,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塑造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对自己工作业绩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对政府官员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正确的政绩观应当以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政绩。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政府官员存在着片面追求政绩、偏离服务宗旨、搞虚假宣传的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和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1.过分追求表面政绩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过分注重表面的政绩工作,而忽视了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偏向于搞形式主义,追求政绩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政绩的质量和深度。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政府工作的功利化和虚假化,使得政绩失去了实际意义。
2.政绩观不正确一些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存在偏差,他们可能过分看重自身的政绩,而不注重对民众的服务和社会的发展。
这种政绩观不仅可能使政府工作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导致了政府官员对政绩的认识和评价存在偏差,也可能使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紧张,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3.宣传夸大政绩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府官员可能会夸大自己的政绩,搞虚假宣传,以获取政绩的政治收益。
这种做法可能会误导公众,造成社会舆论的误解和不满,也可能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
二、整改措施1.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府官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即政绩应当是以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追求实实在在的政绩,而不是形式主义的政绩。
政府官员应当摒弃功利化和虚假化的政绩观,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培养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政绩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应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避免片面追求政绩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政绩的质量和深度。
政府官员应当注重对政绩的综合评价,避免片面追求政绩的短期成果,而忽视了政绩的长期效果和社会效益。
3.规范政府宣传的内容和方式政府宣传部门应当规范政府官员的政绩宣传内容和方式,避免夸大政绩、搞虚假宣传,以免误导公众,造成社会舆论的误解和不满。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政绩观不正确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因此,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以确保正确的政绩观得以树立和践行。
一、存在的问题1.功利性导向过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功利性导向过强的问题,即只追求眼前利益和表面政绩,忽视长远发展和改善民生。
这种问题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一些部门只注重完成任务数量,而忽视任务质量和长期影响等方面。
2.重形式轻内容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即更注重政绩展示和宣传,而对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关注不够。
这种问题表现在一些项目建设只注重投资规模和项目规模,而忽视项目的实际效益和社会影响;一些成果展示更看重文字宣传和照片效果,而忽视实际工作的成果和效果。
3.片面追求速度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片面追求速度的问题,即只追求任务的快速完成,而对过程管理和质量把控不够。
这种问题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速度,而忽视公平公正和法治原则;一些部门只追求工作的快速审核和审批,而对细节和质量要求不够。
二、整改措施1.正确政绩观理念的宣传和教育要对正确政绩观理念进行全面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树立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研讨会和培训班、发布通知和文件、编写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推进正确政绩观理念的宣传和教育。
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产出,更要重视过程和效果。
可以通过建立量化考核指标和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工作台账和档案,进行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等方式,推动地方和部门正确处理政绩观与绩效评价的关系。
3.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和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
然而,在现实中,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甚至存在一些偏差。
本文将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推动政府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存在的问题1.功利性政绩观: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功利性政绩观,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和短期成绩,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民众的根本利益。
这种功利性政绩观导致了政绩评价体系的扭曲,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工作效果。
2.重标新立: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重标新立”的现象,追求新的政绩目标,而忽视了原有的政绩,导致政绩目标的频繁变动和政绩积累的不足。
3.数量至上: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着数量至上的倾向,只追求数字化的政绩,而忽视政策的深度和广度,导致政绩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4.急功近利:一些领导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只追求急功近利,忽视政策的长期效果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导致政绩观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
二、整改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加强正确的政绩观的理论学习,深刻认识政绩概念和内涵,提高政绩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严格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评价体系,强调政绩观的客观性和长期性,充分体现政策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强调数量的政绩观。
3.加强政绩验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绩的验收和公开透明,建立健全的政绩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推动政绩观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
4.强化长期规划: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强化长期规划,坚持以民生为中心,深入开展全面发展规划,提高政绩观的长远性和科学性。
5.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监督,对政绩观不正确的党员干部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关乎着政府的形象和形势的稳定。
然而,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政绩观不正确的现象。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当前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为民务实、为民清廉。
然而,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政绩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一、存在的问题1.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一些党员干部过于注重表面的政绩,追求形式、花架子,忽视实际效果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2. 盲目追求GDP增长。
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3. 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个人政绩,热衷于上马一些标志性工程,忽视实际效益和民生需求。
4. 权力寻租、贪污腐败。
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5.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政策措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二、整改措施1. 加强党性教育。
通过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2. 完善政绩考核体系。
建立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既要考核经济发展,也要考核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全面发展的政绩观。
3. 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党员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4. 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
5.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公正用人、公平用人、公开用人,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6. 深入联系群众。
党员干部要深入开展“访惠聚”工程,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需求,真正做到为民务实、为民清廉。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政绩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效和公众对政府的评价。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政绩观功利化。
在部分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即只关注短期成果和经济指标,忽视了长远发展、社会环境、民生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这种功利化的政绩观容易导致一些短视行为,对长远利益造成损害。
2.政绩观追求速度。
在一些基层政府和领导干部中,存在政绩观追求速度的现象。
他们追求快速出成绩,仅仅为了达到既定的指标而忽视了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政绩观只注重表面功夫。
有些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过于注重政绩观的表面功夫,只注重外在的形式,不注重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导致政绩观的虚假性和不实效性,最终也会破坏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二、整改措施1.强化全面成绩观。
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需要树立全面的成绩观,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还要关注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绩。
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健全相关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政府工作的全面成绩。
2.完善长效机制。
政府工作需要考虑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不仅仅追求短期成果。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制定政策和实施项目时,考虑长远效益和社会意义,做好风险评估和项目规划。
3.推动政绩观转变。
政绩观功利化、追求速度和只注重表面功夫的问题需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推动转变。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发布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强公职人员对正确政绩观的学习和认识。
4.加强监督和问责。
政府工作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对政绩观功利化、追求速度等问题进行严格监督和问责。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监督平台,接收公众投诉和举报,并对违反政绩观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加强舆论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和社会机构,引导舆论关注政府工作的全面成绩,加强舆论引导,消除功利化的政绩观,提高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认可。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过分注重表面政绩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政绩观存在较大问题,过分追求表面政绩,只注重短期成效,忽视长期发展和民生需求,导致工作成果脱离实际、不可持续,甚至出现政绩造假、数字膨胀的情况。
2.偏离服务民生宗旨有些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人员在工作中偏离了服务民生的宗旨,只顾迎合上级部门的政策导向、追求政绩,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缺乏真正为民办事的意识和行动。
3.落实政策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策的实施不够到位,导致一些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难以落地和见效,对政策的推进和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政绩评价存在很大的盲区和漏洞。
4.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部分地方和单位在工作中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的指引,只追求眼前的政绩,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利益,导致工作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不足。
二、整改措施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短期政绩,更要突出长期绩效和社会效益,注重量化和质化相结合,实行责任落实、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政绩评价体系。
2.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的政绩目标,推动领导干部履行好“为民”宗旨。
3.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要严格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建立政策执行督查制度,细化政策目标、责任、措施和考核标准,确保政策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
4.推进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要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明确各项政策措施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从现在的短期政绩导向,向长期绩效目标转变,引导和激励各级政府和干部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政绩考核。
总之,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解决好政绩观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共同努力,完善政绩考核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加强政策执行和监督管理,推进长远规划和目标导向,使政绩观真正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有力推动器。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主制度的稳定运行。
然而,当前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整改和改进。
本文将从政府部门、官员个体以及整个政治氛围等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政府部门的问题1. 宏观政绩导向问题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存在以宏观经济指标为导向的政绩观念,仅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主要是GDP增长、税收增加等经济指标,而忽视了社会民生的改善、环境保护等非经济指标。
这种导向使得政府在一些地方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社会公平为代价。
整改措施:① 深化政绩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化政绩评价体系,使政府工作的成效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指标。
②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对话,形成广泛的利益平衡机制,避免过分远离民意导致政绩滑坡。
2. 虚假宣传和弄虚作假问题为了追求政绩目标,一些政府部门存在虚假宣传和弄虚作假的现象,为了让政绩数据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人为操纵数据,掩盖问题和困难。
整改措施:① 强化约束机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力度,对虚假宣传和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严惩。
② 注重舆论监督,加强对媒体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鼓励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真实、客观的报道,让公众了解真相。
二、官员个体的问题1. 注重政绩而忽视服务意识一些官员在工作中过分注重自己的政绩,忽视了对民众的服务意识。
他们以达成政绩目标为己任,对民众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将个人的政绩目标凌驾于群众利益之上。
整改措施:① 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加强官员的职业道德和执政能力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公仆而非权力工作者。
② 建立有效的对官员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将公众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从而引导官员注重服务。
2. 腐败问题腐败是官员的普遍问题,一些官员身陷腐败漩涡,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对于政府工作的推进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和践行。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政绩观存在的问题1.功利性导向问题现实中,一些干部和政府官员过于注重政绩,将功利性导向凌驾于公益性导向之上。
他们以追求眼前的政绩为目标,追求短期内的成绩,淡化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这种功利性导向导致了政绩观的偏差,使得一些政府工作仅仅聚焦于表面的形式和数字,而忽视了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
2.浮躁性问题一些政府工作存在着过于急功近利的浮躁性。
由于各种压力的存在,一些政府官员往往会追求速成和快成效,忽视了认真分析问题和深入调研的重要性。
这种浮躁性使得政府工作缺乏深度和耐心,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表面性解决,而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根源。
这不仅会导致政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会浪费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
3.重量化指标问题有些政府官员和干部过度追求重量化指标,以数据为导向评价政绩。
他们认为只要数量达到了,就是政绩的体现,而对质量和效果则关注不够。
这种重量化指标的过度强调,会导致政府工作的偏离,只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性。
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达到指标而采取刻意夸大政绩的手段,导致政绩观的扭曲和失真。
4.短期主义问题一些政府工作存在着过于短期主义的问题,只追求眼前的成绩,而忽视了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这种短期主义的追求,容易导致政府工作的短视性和片面性。
一些政府官员往往只关注他们任期内的成绩和荣誉,忽视了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责任和地位。
短期主义的问题不仅会导致政府工作的不可持续性,还会影响到社会的长远发展。
二、整改措施1.深化绩效评估制度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估。
评估制度应该以实际效果为导向,注重对政策成效、社会影响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评估,而不是仅仅以数字和数量为评价标准。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绩观功利化、拔高、官本位等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1.政绩观功利化一些政府官员在工作中追求短期的成绩和利益,忽视了长期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在项目建设和政策制定中,他们往往只看重眼前的政绩,而忽略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2.政绩观拔高在政绩观忽视长远利益的同时,一些政府官员也存在着追求政绩、夸大政绩的问题。
他们不择手段地追求政绩,有意无意地夸大自己的政绩,以获取更多的赞誉和利益。
3.政绩观官本位一些政府官员对政绩观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以个人利益和政绩为中心,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整体发展。
这种官本位的政绩观在治理中往往导致政策和决策的偏向性。
二、整改措施1.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关键在于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人民的长期利益,不仅仅关注短期的政绩。
2.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评价体系政绩观功利化、拔高、官本位的问题根源在于单一化的政绩评价体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政绩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到政府工作的多方面成果和效果,避免政绩观的片面性。
3.强化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政府官员的政绩观问题往往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有关。
因此,需要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中,加强对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秉公而立、廉洁自律。
4.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法治的制约和引导下,政府官员才能够真正以法律为准绳,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5.在政绩观教育中注重实践政绩观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注重实践。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政绩观是指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对自己所取得的政绩所持的态度和观念。
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不正确的政绩观,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从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展开讨论。
问题一:追求政绩成绩、忽视民生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追求政绩成绩、忽视民生问题的现象。
他们只关注于自己实现的政绩,而忽略了民生方面的问题。
这样的政绩观是片面的,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平。
整改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政府和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让工作人员了解政绩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完善考核制度,引导政绩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政绩观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政绩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注重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落实执行,确保政绩观被正确理解并得到落实。
问题二:以政绩考核为中心,忽视社会效益有些地方和部门将政绩考核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一味追求政绩成绩。
这种做法容易出现以形式主义为主导的行政工作,忽视了社会效益。
整改措施:1.完善考核制度,重视社会效益。
加强对政绩考核制度的完善,将社会效益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政绩观朝着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
2.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们认识到政绩考核不是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社会效益才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
问题三:简单追求政绩增长,忽视政绩质量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简单追求政绩增长,忽视政绩质量的现象比较突出。
只注重政绩的数量,而忽略了政绩的质量。
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政绩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政绩质量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政绩的真实质量,引导政绩观朝着注重政绩质量的方向发展。
2.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政绩质量。
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政绩质量,确保政绩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在政府工作和社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1论功行赏不够公正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公正现象,容易使得政绩评定产生偏离。
一些政绩不佳的官员,因为得到上级领导的特殊关照,而获得了不符合实际的奖励。
1.2盲目追求政绩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官员和部门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例如篡改数据、虚报工作成果等,以达到政绩考核的要求。
这样做不仅伤害了政务的公平公正,也会造成社会资源和公共财产的浪费。
1.3政绩观仍然存在功利性一些官员在履行职责时,追求的是眼前的政绩,忽视了对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考虑。
这些官员主要追求的是经济指标和政绩的表面功效,往往忽视了对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工作的关注。
二、整改措施2.1建立公正合理的政绩评定制度要加强政绩评定的公正性,确保政绩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评定政绩时,应该综合考量官员、部门在民生工作、社会治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避免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指标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2.2强化奖惩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政绩突出的官员和部门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而对于政绩不佳的官员和部门也应当给予相应的惩罚。
这样做可以有效激励官员和部门,使他们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提高政绩评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3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要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活动,倡导正确的政绩观念,让官员和工作人员明白政绩并不仅是数字和表面功效,更应当关注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使政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和公正。
2.4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要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对于政绩评定和政绩奖惩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这样可以防止政绩评定中的不正当行为,保障政绩评定的公正和公开,从而真正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工作。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2024年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中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它旨在引导干部正确履职尽责,服务人民群众,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目标。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府工作的功利化、形式主义等现象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重视政绩数量化而忽视政绩质量化。
部分干部过于追求“硬指标”,注重数量的增长,而忽视了政绩背后的质量问题。
这导致一些政府工作只注重在表面上取得“高分”,而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2. 功利思想导致短期行为。
一些干部由于面临晋升、考核、竞争等压力,往往只顾眼前的政绩,忽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求得政绩上的突破,一些干部会采取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措施,甚至滥用职权,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3. 缺乏量化评价体制。
当前,在政绩考核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性和主观性,评价指标不够科学,评价结果也缺乏权威性。
这导致政绩观评判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受到了质疑,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偏重政绩破碎化评价。
当前政府工作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偏重于个别政绩,而没有综合考虑政绩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协同性。
这使得政府工作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的出现,以及整体改革的推进受到阻碍。
二、整改措施1. 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体系。
政绩评价指标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量化政绩,更加客观科学地衡量干部的工作成绩。
同时,需要建立权威性的评价机构,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 强化对政绩质量的关注。
政府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实施效果的持久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干部应该更加关注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不是只追求短期的政绩突破。
3. 加强廉政建设和风险防范。
政府工作中,不能出现干部为了个人政绩而滥用职权、腐败等违法违纪行为。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政府和官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关乎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也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一:政绩观理念偏向功利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政绩观理念偏向功利主义的问题。
即官员追求政绩时更注重表面的经济成果,而忽略了对于社会公益和长远发展的考量。
这种功利主义的政绩观导致了一些政府工作在追求短期效果的同时,忽视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教育医疗等问题。
整改措施:1.改变官员的政绩观和绩效考核指标,不再只注重经济增长和项目完成情况,而是更关注社会公益和民生改善项目的推进和完成情况。
2.建立健全的政绩考核体系,不再只以经济数据为标准,而是引入多维度的指标,包括环保指标、社会公平指标等内容,更全面地考量官员的绩效。
问题二:政绩观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达到政绩考核指标,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情况。
官员们为了追求政绩,会在工作报告和指标数据上进行虚假夸大,甚至存在直接造假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整改措施:1.强化政绩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数据监督和核实机制,对政绩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管,减少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可能性。
2.对于存在虚假夸大和数字造假的官员,要进行严惩,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规成本,有效遏制虚假行为的发生。
问题三:政绩观盲目追求“政绩工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追求政绩的方式过于盲目,导致出现了一些“政绩工程”。
这些“政绩工程”往往是以追求政绩为目的,而忽视了项目的实际需求和社会效益。
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政府资源,也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整改措施:1.加强政绩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规划,确保政绩项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盲目追求政绩的情况。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一、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们对自己从事工作的成绩和业绩的评价标准和态度。
在我国,政绩观的正确树立和践行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整改和改进。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片面追求政绩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片面追求政绩的现象。
他们主要追求的是表面的、容易被看到的政绩,而忽视了一些深层次、长远性的问题。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只追求GDP增长速度、投资额等硬性指标,而忽视环境治理和社会公平等软性指标的改善。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产生。
2. 数据造假和夸大为了达到政绩考核的目标,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数据造假和夸大的情况。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欺骗了上级部门和公众,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这也容易导致虚假政绩的滋生,严重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
考核标准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考核方式不灵活、不全面,只看重硬性指标而忽视软性指标的改善。
这导致了政绩考核结果的不公正性和不公平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 缺乏全面、深度的政绩观在树立和践行政绩观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缺乏全面、深度的问题。
他们不够注重政绩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只看到眼前的表面成绩,忽视了深层次的问题和长期的影响,导致政绩观的片面化和短视化。
三、整改措施1. 完善政绩考核机制针对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应该完善政绩考核标准和方式。
考核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兼顾硬性和软性指标的改善;考核方式应该更加灵活、全面,避免只重视表面政绩而忽视深层次问题。
2. 加强政绩观教育为了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应该加强政绩观教育。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存在问题的情况。
本文将从问题的存在和整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问题1.重结果轻过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过分追求政绩的现象。
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只关注工作的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这导致了一些短期功利主义的行为,只为了表面上的政绩而忽视了大局和长远发展。
2.过分强调经济增长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现象。
GDP增长被作为唯一的政绩评判标准,导致了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的恶化。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目标,采取了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短期内可能会带来经济增长,但长远来看会对经济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效果不佳的政绩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效果不佳的政绩工作的现象。
一些政绩项目只是形式上的完成,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这种政绩工作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为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不符合党和政府的初衷。
二、整改措施1.加强政绩观教育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政绩观教育。
要让他们明白,政绩不仅仅是为了表面的荣誉和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只有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推动工作做出实质性的成果。
2.完善政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的政绩评价体系,是实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保障。
政绩评价不应只看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中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倒逼干部们去注重工作过程,不敢做假、不愿做假。
3.强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摆脱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现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政绩评价中加入环保、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让干部们充分认识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政绩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在这方面做到真正的成绩,才能算是做了一件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情。
4.加大问责力度在整改政绩观方面,还需要加大问责力度。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追求短期政绩,忽视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追求一时的政绩,常常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忽视了对人民群众长远利益的考虑。
表现在地方政府过于注重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迎合上级的考核指标,采取了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了长期的危害。
2.政绩观偏向于形式主义。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过于注重表面功夫,追求政绩的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和效果。
表现在一些工作只是追求完成任务的数量,而没有关注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一些干部只是关注政绩的外在表现,而没有深入了解和解决问题的根源。
3.效果评价不够客观和科学。
评价政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一些评价指标不够客观和科学,容易引导干部在工作中追求政绩的表面功夫,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如一些地方只是追求GDP的绝对增长速度,而没有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评价体系。
政绩评价不仅要考虑眼前的结果,更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不仅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还要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效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等因素,真正体现工作的全面成效。
2.加强对干部政绩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要对广大干部进行政绩观念的教育和引导,要宣传正确的政绩观念,明确政绩观的内涵,引导广大干部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和长远发展。
3.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干部追求真功实绩。
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工作成效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评价,给予真正有实效的干部应有的奖励和荣誉,树立正确的榜样。
4.加强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和约束。
要加强对政府和企业的监督和约束,使他们的政绩追求在合理范围内,不损害长期可持续发展。
5.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工作质量和实效。
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工作质量和实效,解决问题的根源,真正提高工作成效。
6.加强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
树立正确政绩观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正确政绩观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当今社会,政绩观是政府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政绩观是指政府官员对自己工作成果的评价和衡量,是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之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政府官员存在着错误的政绩观念,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就树立正确政绩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存在的问题1. 重结果不重过程在一些政府官员的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偏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他们追求结果,只注重工作的成果,而忽视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员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忽视规则和程序,造成不良后果。
2. 过分追求政绩一些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不择手段,甚至走火入魔。
他们会主动选择“拍脑袋决策”,只追求可以取得直接成果的项目,而忽略了长远发展。
3. 差异化政绩观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政绩的评价标准不同,造成了政绩观的差异化。
一些政府官员可能会因此而出现偏差行为,可能会为了政绩而推卸责任,甚至打压他人。
4. 没有人文关怀在政绩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些官员为了突出政绩,以点状的成绩为荣,而不顾人情味。
这种情况下,官员对人的尊重和人性关怀就会被淡化,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5. 过分强调“政绩为上”一些政府官员因过分追求政绩而放弃了原则和底线,导致滥用权力,违法乱纪。
这种情况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也伤害了人民的利益。
二、整改措施1.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政府应建立全面而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明确政绩评价的指标和标准,使其客观、公正的反映政府工作的真实情况。
政府官员的工作成果不应该仅仅看成绩,更应该关注过程和影响。
2. 增强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政府应该加强官员的责任意识教育,让他们明白,政府官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政绩,更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
强调官员应该积极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为人民服务,关注民生。
3. 推进政绩公开透明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政绩的公开和透明化,将政绩评价结果及时、公开的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监督政府工作。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实施改革,才能够不断提高政绩观的正确性和实践性。
当下,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政绩观功利化。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以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率、GDP等数字指标为评判标准,忽视了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政绩观功利化不仅容易导致一些虚假数据的产生,也会使政府工作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情怀。
2.短期行为导致政绩观片面化。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因为考核制度导致政绩观片面化,只追求眼前效果,忽略了长远发展。
短期行为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政绩观片面化会导致政策行为的短视和片面。
3.政绩观过度浮躁。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政绩观存在过度浮躁的现象,重视表面功效,缺乏深入思考和长远规划。
这些问题使得政绩观缺乏深度和耐心,很难取得长期的成效。
4.政绩观缺乏社会责任感。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推进工作时,忽视了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利益,而是只关注经济增长和政绩指标。
这种政绩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往往使政府的工作与民众的利益脱钩,导致民怨积聚。
二、整改措施1.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估指标体系。
政绩观不能简单地以GDP增长率为标准,而是应该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民生、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多个维度的指标,形成全面、多元的评估体系。
2.完善考核机制与激励制度。
政府部门的考核机制应该重视长期成效,鼓励创新和探索,减少片面化的政绩观。
同时,完善激励制度,加大对艰苦奋斗、为民务实、创新创优的人员和单位的各种激励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
政绩观的确立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加强政绩观的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关爱社会、追求真善美的良好风气和价值观。
4.加强监督和问责。
政绩观的形成需要加强监督和问责,对于那些只关注数字、只为自己政绩而工作的官员,应该进行严肃的问责,使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领导科学发展观政绩对策
中图分类号:e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以下简称“两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要求。
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两观”,是各级党组织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自中央提出“两观”以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自觉树立“两观”,坚持以“两观”来指导、推动和检验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在思想指导上,存在不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
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对当前受益的事情考虑得多,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考虑得少;有的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忽视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有的重发展速度,轻发展质量,没有很好地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行为方式上,存在不实事求是的问题。
有的好高骛远,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口号、“大思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发生偏离;有的急功近利,不惜“寅吃卯粮”、“竭泽而渔”谋发展;有的沽名钓誉,不重实际效果,片面追求社会影响、新闻效果和轰动效应;三是在工作动机上,存在功利主义的问题。
有的重“官意”,轻民意,作决策、干工作一切围绕着领导人的注意力在转,甚至不惜损害群众利益来换取自己的“政绩”;有的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考虑本地区、本单位或小团体利益多,考虑大局和整体利益少,甚至以牺牲全局和整体利益来谋取局部和小团体利益;有的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关注和投入精力多,对事关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就重视不够。
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树立和落实“两观”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成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足。
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受传统习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的影响,对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怎样创造政绩和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二是价值观发生扭曲。
有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地位观不端正,把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用作谋取个人或小团体
利益、彰显自我的工具,贪图享乐,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三是素质能力不适应。
有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等不良倾向;有的领导方式陈旧,不善于用市场经济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方式来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和实施有效的组织领导。
客观方面:一是考核机制不科学。
考核内容的确定和指标设计未能很好地体现地区、部门、行业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考核方法上局限于以上考下,不能充分体现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是用人导向存在偏差。
有的重“才”轻“德”,重“硬件”轻“软件”,重形式轻内容,片面强调“能干事”、有本事和“不拘一格”,过分强调干部的学历、年龄标准,或往往单纯以工作中的“数字”和各种“政绩工程”来判断干部政绩的优劣。
在选人用人机制上,仍然存在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不够高、“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等问题。
三是监督约束不力。
监督内容上,缺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改革发展中制定决策、执行决策以及谋取政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过程的监督;监督渠道上,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和群众对上级的监督还不够到位;对不符和“两观”要求的从政和用权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三、教育引导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对策
一要以加强教育为根本,在强化思想保证上下功夫。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树立和落实“两观”的主体。
主体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树立和落实“两观”的重要保证。
要强化理论武装。
坚持用“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始终端正谋发展、创政绩的思想导向、价值取向和对权力的支配方向。
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注重启发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问题。
要强化典型教育。
培养和发现一批树立和落实“两观”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用先进典型来启迪、教育和激励领导干部。
二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目标,在强化能力保证上下功夫。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树立和落实“两观”的实际成效。
要加强能力培训。
突出培训重点,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强化实践锻炼。
根据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成长经历,积极采取干部交流、轮岗、下派、上挂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从实践锻炼中汲取营养,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要优化班子结构。
注重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注重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和气质结构,注重班子成员职能定位的优化配置。
要完善决策机制。
健全完善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程序及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起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执行机制。
三要以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重点,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上下功夫。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教育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两观”的关键。
只有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才能
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政绩,为准确识别和使用干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供依据。
要扩大干部考核主体,解决好谁来考核的问题。
按照责任度、关联度、知情度原则合理确定考核主体,建立健全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职工群众评价的交叉立体式考核评价体系。
要科学设置考核内容,解决好考核什么的问题。
科学地选择评价指标,合理制定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突出考核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层次性。
要改进考核评价方法,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对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实施分类考核。
完善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相结合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提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