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课堂的内涵、特征和结构

王美丽

使课堂从无效到有效,从有效到高效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积极探究课堂教学改革方略,使我们对有效课堂的认识逐渐清晰来。

(一)有效课堂的基本内涵与特征,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四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性质维度主要指的教和学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面对的教和学的客体。三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因此,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各种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分析有效课堂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有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应是:一要把握“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科(课程)性质”、“课堂文化”;二要找准一个基本立足点:生成课堂文化。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也认识到,从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到追求积极的课堂文化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当务之急先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要立足学,促进学的问题。

(二)有效课堂的基本结构

第一环节:感知目标。一堂课的目标首先要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对教材内涵的深刻理解与挖掘,在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中,有策略的投放给学生。对学生则要求要预习文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师引领下,感知学习目标,制定达成计划,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自读文本。自主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基础,只有对学习任务的自我实现,才会实现知识建构,产生学习疑惑,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做好对“自学任务”的设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学生引入文本。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并提出问题。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这是有效课堂上最重要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是建立学习小组,每组学生按不同学习状况,大致分为有“ABBC”三个层次的四人小组。教师精心设计程序,严密地组织课堂,同时做好充分的预设。合作交流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组交流,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和分工,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并整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层次是全班交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然后,或同学抢答,或教师点拨、引领,或同桌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则需要适时适势地将预设问题投放给学生,以寻求课堂高质量达标。

第四环节:课堂训练。这个环节占用课堂时间较多,以期通过当堂的训练,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作业课外完成带来的种种问题与后果。教师对训练设计的要求:①要有层级②要有典型性③组织学生及时讨论并当堂反馈。

课堂训练设计一般要求三个层级,首先是“知识梳理”,对当堂知识点精心整理、设计,以利于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再设计“技能迁移”的题目,将当堂知识点设计成考题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限时的训练,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对学科思想、方法、规律的思考。第三层设计是“综合训练”,教师选择设计典型题目,引领鼓励学生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三层训练过程中,每层都要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并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出展示的机会,在反馈时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五环节:归纳延伸。教师做精心设计,组织学生认真归纳、总结与反思当堂学习的同时,引发对学习的思考,把视野延伸到课外。

这是一个跨越学科的课堂教学结构,实施中学科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对这个课堂结构做出适当调整,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

有效课堂构建的思想理论基础

1、生命教育理论。新课程鲜明的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生命教育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的完善的教育,作为教育者就应引导每一个孩子,去“认识生命的意义,发现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意义”,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

①生命教育尊重人的认知

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光阴,这是一个以智慧启发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成功刺激成功的“场”。我们的课堂设置遵循了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抓住了这个规律中的三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学生的认知必定是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简到繁的;第二是文本规律,其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是由简到繁,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第三个是教师的教学就是遵循这个规律设置课堂环节:课堂的第一步“感知目标”,就是强化师生的目标意识,目标意识越强,达成度就会越高。通过对目标的认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于是设置第二个环节---“自学文本”,意在通过自学,唤醒旧知,引发对新知识的思索与探究,于是学生的疑问出现了,如何解决这些疑问呢?课堂设置了第三环节——“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班组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不断生成新的目标,近而达成教学目标。至此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如何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课堂设置了以梳理知识、形成技能为目的的三层训练。最后归纳延伸,总结课堂的同时将学生视野延伸到课外。整个课堂结构中教师就是完成一个“循”字,循课堂之序,逐步引领,达成目标。

②生命教育,尊重人的情感。快乐是人的天性,青少年学生对快乐的追求远远超过学习本身,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愉悦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课堂上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愉悦,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体验交流的快乐。在有效课堂上,我们设置了多个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品尝成功与感受快乐。

③生命教育尊重人的体验。关注学生积极的人生体验是新课程的目标,“体验”也是课程实施的规定动作。有效课堂结构调整中,每一步都注意调度学生思维的参与,学生的每一个课堂动作,都得到老师同伴的积极关注,尤其是在“自学文本”、“合作交流”中,更加强调自身对文本的认知、体会。更加关注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与引申,在积极的思维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感悟人生,体验成长。

2、目标教学理论。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之一就是教学目的向教学目标的转化,强调课程目标要分层次,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能测量,可观察,目标的主体是学生。目标教学理论,符合了这些要求,目标教学要求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除此之外,目标教学还要求教师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以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也正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上的体现。

有效课堂结构的第一环节就是“感知目标”,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方向,有任务,有动力,有压力,从而使课堂更有效。实际上有效课堂上的五个环节是将课堂教学拆分了五个片断,各个片断都有任务与目标,每个片断中任务目标的达成都是为课堂总目标服务的。在步步达标过程中,教师发挥及时引导、积极评价的作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培养进取精神,达成课堂目标。构建有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许多使课堂达标的方法、策略。在下一个段落中将有所呈现。

3、合作学习理论。儒家教育思想中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学相长”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强调了“以教人者教已”(为了要教别人的原因,自己就要先学得好),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的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王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我们见到的合作学习理论中最全面,最有指导意义的诠释了。

打造有效课堂,合作学习理论给了我们最大的支持,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的一大亮点。比如课堂结构中的“合作交流”设计,强调了学生必需按ABBC分组,在合作时特别强调了小组成员的分工责任,尤其强调了对小组活动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