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新科技的发展教案
![新科技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c6c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1.png)
新科技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2.了解新科技的种类及特点;3.探究新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新科技的种类及特点;2.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探究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日常中采用的一些新科技产品,比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音箱等,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对这些产品的了解及使用体验。
2.课堂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新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现状、分类等方面的探究。
学生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等形式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了解新科技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课堂实践(5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教师引导选择热门新科技话题,例如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无人车等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进行调研、观察、讨论等形式的实践,分析和总结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4.总结评价(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与昨天的知识作对比,了解新科技发展的现状。
同时对今天探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为后续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互联网资源:百度、谷歌、维基百科等;2.图书资料:科技类图书,如《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能机器》等;3.实践工具:摄像头、手持设备、现场观察等。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践效果等;2.学生的作业设计、编辑、展示效果等;3.学生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反馈。
科技强国主题班会教案
![科技强国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f6a4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5c.png)
科技强国主题班会教案一、引言科技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拥有自主研发并能够产生创新的科技成果,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
科技强国不仅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科技发展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因此,科技强国主题班会旨在提升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为祖国的科技强国梦建设做出贡献。
二、科技强国的意义与目标1. 科技强国的意义•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强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大将推动国家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不仅能够带动科技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保障国家安全:科技强国不仅在经济、军事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也能够提高国家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2. 科技强国的目标•加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科研人才,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推动科技产业发展:支持科技企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培育新兴产业。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1. 科技强国的实践路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国家持续增加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破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壁垒,加强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
2. 科技强国的成就与典型案例•信息技术领域:中国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了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
•航天航空领域:中国成功发射了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空间站的初步建设,展示了中国航天的雄心与实力。
•生物医药领域:中国在基因编辑、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065b5ea300a6c30c229fb5.png)
师:出示表格,指导学生填写。
生:根据教材内容,填注
表格。
时间
事件
1999 年 飞天之旅
2003 年 载人航天
2008 年 太空行走
二、情况 根据表格,梳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
时间
1999 年 2003 年 2008 年
事件
师:播放视频,指导学生回答问 题。
生:根据视频和教材归纳问题的 答案。
1)20 世纪 70 年代、袁隆平 2)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
者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
祖国、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思
想情感教育。
生:归纳答案: 1)“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和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年,可用于实战导弹试验成 功;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 功;1970 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原因: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 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师:强调:“双百”方针为我国
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 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 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阅读课本第 94 页“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目内容,回 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
阅读教材 P90-P91 教材,观看关于中国“两弹一星”
研制过程的录像片,回答下列问题:
生: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1)“两弹一星”指什么?中国“两弹一星”研制
问题。
成功的时间?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研制 师:在学生回答完“两弹一星”研
成功的意义有哪些?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a06f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7a.png)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面对中国“一穷二白”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同时为下一课学习“8•63”计划作好了铺垫。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探究、例证、分析和归纳等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科学技术成就的讲解,训练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结合本校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历史教学与情商教育》和独立承担的厦门市思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课题开展,引用部分文学作品资料,培养学生利用文学作品学习历史课程的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情商。
2、通过讲述法、例证法、分析法、图示法、启发法等方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f1de96ff65ce0508763213ea.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目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1.背景(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过程(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评价(1)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1.计算机技术(1)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计算机。
②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Ⅰ号”。
③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2)地位: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表现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②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①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点拨]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思考1] 有人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有人却认为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提示:不矛盾。
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以及“文化大革命”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
科技强国,筑梦未来 班会教案
![科技强国,筑梦未来 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97fc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f.png)
科技强国,筑梦未来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2、通过开展体验创新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科技体验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意识和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发明创造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4、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未来世界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看到的,也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从猿人的餐风露宿,到现代人的星际旅行;从古代的烽火传讯,到现在的互联网络;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新型能源的充分利用……人类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不得益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无不得益于对科学技术的掌握。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出示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参观(资料照片),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二)古代与近代的科技发展成果讲述:人类历史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古代技术革命,第二次是近代工业革命,第三次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活动1:话说“四个发明”学生介绍中国的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发明人,谈谈这四项发明为人类发展的贡献。
总结: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活动2:说说科学家让学生列举中外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配合图片事例。
介绍一些科技小故事。
(见附录)总结:科学家们怀揣着他们的科技梦想,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了科学的种子,并将这颗种子播种我们的地球上,便捷了我们的每一人。
的确,科学的力量是强大的,科学技术的革命改变了劳动的条件、性质和内容,改变着生产力的结构,使得劳动生产率的速度得以迅速提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22b30352ea551810a6874f.png)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优化设计
导入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人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课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新课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高二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历史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9a99119aeaad1f347933f77.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炼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科技战略的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处理,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两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及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二战后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使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世界背景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文的引言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新中国取得的三项科技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
它们是新中国尖端科技的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
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简述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弱,新中国的振兴。
建议教师应对此简要阐释,为课文正文的讲解埋下伏笔。
本课涉及到的科学技术知识比较多,引言对本课涉及到的两个重点问题和三个重要概念进行了提示。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引言提示的两大问题和三个概念做初步了解。
第一目“科技战略的发展”,教材以时间顺序为线,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
通过本目的学习,应理解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先后顺序归纳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弄清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高中历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594c37647d27284b7351f4.png)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5号载人航天工程。
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稻对人类的贡献用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培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引言部分,了解两个问题: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主要领域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1)决策:发展________,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
(2)背景及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课中练〗(1)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世界和平B 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 打破美苏核垄断D 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载人航天技术A.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722b73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b.png)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范文模板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成就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2.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3. 小组讨论,探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科学技术定义及分类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思考深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2. 其他重要科技成果:天文历法、农业技术、医学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
3. 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印象。
4. 小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他重要科技成果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思考深度。
第三章: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近现代我国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
2. 近现代世界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工程技术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2.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近现代我国及世界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3. 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科技成果的印象。
4. 小组讨论,探讨近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意义及影响。
5. 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30be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2.png)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科技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1.1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科技状况1.2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1 航天领域2.2 核能领域2.3 信息技术领域2.4 生物科技领域2.5 交通领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科技成就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就。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科技成就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技成就。
2. 讲解:分别讲解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如航天、核能、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和交通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嫦娥一号、高铁等,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我国科技成就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我国科技成就的掌握程度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六、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续)1.3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技发展1.3.1 五年计划与科技发展1.3.2 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1.3.3 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2. 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续)2.6 能源领域2.7 环保领域2.8 农业领域2.9 医疗卫生领域2.10 社会科学领域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续)1. 教学重点:我国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2
![(八年级历史教案)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6aaffb92e3f5727a4e96297.png)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课设计2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 .知识目标能够简单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 ;认识“863涉”及的领域、整体目标及目前获得的研究成就、影响 ;收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认识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 ,增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技术。
二 .能力目标经过上网、去图书室或检查的方式查找并收集“863研”究成就 ,提升收集、整理、展现有效信息的能力 ;畅想高科技发展的未来 ,培育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 经过指引学生剖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培育学生辩证地对待事物的能力。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觉科学无所不在,科学创建奇观;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的论断 , 增强我国参加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 ,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竞争意识 ;培育勤劳学习、热爱科学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建立用科技知识创建美好明日的理想;培育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意识。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 :863 划的拟订。
教课点 :如何理解 863 划拟订的必需性。
教课程入新 ::前 ,老我班李阳同学在自己家用数相机拍一照片。
在李阳同学大家介一下。
生 :我家住在一百多平米的三居室 ,台高清楚度 ,能够我尽兴享受美好震惊成效 ;可 ,能够我很简单地看到在他的人。
洗衣有洗衣机 ,做有微波炉 ,吃剩下的能够冰箱 ,一台液晶 ,上了与世界网 ,天下云幻一览无余 ,全世界各种自熟于胸⋯⋯:李阳同学的介 ,我感觉到数字化家庭的代气味。
在他的介中 ,有多是我国在信息、自化技等域的高科技品 ,哪位同学一 ?生 :数相机、高清楚度、可、微波炉、液晶、冰箱、洗衣机等:可 ,此刻高科技就像空气一浸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建 ,无不耀着科技的光辉。
八十年月以来 ,我国鼎力展高科技离不开一宏的科学工程 ,那就是──生 :863 划。
师 :863 计划是如何拟订出来的 ?已经获得了哪些成就 ?今日 ,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 ”,走进 863,感觉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思虑。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42b38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6.png)
第六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作用二、掌握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三、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➋教学重难点一、本课重点: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二、本课难点: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➌教学过程设计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至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1)1946年美国军方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用来计算弹道)(2)1969年美国军方建立军用网络;后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2、人工智能技术(1)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2)鼓励各领域智能化,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3、航空航天技术(1)德国在二战末期研制成功喷气式发动机(2)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3)1961年苏联成功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加加林)(4)1969年美国成功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阿波罗11号)(5)1971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6)1981年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7)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1年成功建成中国第一座空间站“天宫一号”(8)进入21世纪以来马斯克的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相继开展星链计划、火箭回收技术、龙飞船货运技术和星际飞船计划(9)航天技术对当今世界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4、海洋技术(1)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就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2)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10909米深)5、核工业(仅作了解)(1)1945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2)1952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氢弹(3)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4)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6、生物技术(仅作了解)(1)20世纪初人们已研制成功疫苗和血清(2)二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DNA双螺旋结构(3)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4)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5)2000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7、新材料技术(仅作了解):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8、补充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原因:科学理论的发展与战争的推动(二战、冷战)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积极方面(1)更多依靠现代科技革新实现生产力飞跃发展(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崛起)(2)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推动了经济全球化(3)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4)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5)当今社会已经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虚拟时代、数字信息时代(6)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社会思想形成多元并存的状态2、消极方面(1)导致信息泛滥,个人隐私受到威胁(2)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环境,使部分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3)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严重(4)核武器与核污染时刻威胁全人类安全(5)人工智能、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人类伦理问题➍当堂练习1、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 D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②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2、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估计,苏联在计算机电子学方面比美国落后十年,在电光敏感器、机器人技术、信号处理、通信技术等许多第三次科技革命最重要的技术领域,苏联也处于落后地位。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含教学反思)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55d6d002d276a200292eb2.png)
教
②初步了解科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目
②在对世界科技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
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②通过对世界探索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无畏精神。
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
文明的传播。 (四)对人类的认识 1.人类在对世界的不断探索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2.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1)神创论 埃及神话说:创造力之身哈奴姆用水和土塑造了泥人,温柔的女神哈托把生命注入泥人
的身体,就变成了人。 希腊神话说:取火神普罗米修斯曾将具有生命力的小片泥土做成了鸟、鱼、禽、兽,最
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整个世界以及自身的看法,但也还有一些缺陷,有兴趣的 同学可以继续探索。
三、总结 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孩子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 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探索世界。 板书设计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一课时)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追求真理 新航路的开辟 自然进化论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研究问题。有一天,瓦特正在炉旁烧水,当水沸腾时,蒸汽便把 壶盖顶了起来。他把壶提下来,壺盖就落下去了。如此上上下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 想:如果把壶里的水增加几千倍、几万倍,力量一定很大……他的这个想法十分可贵,为他后 来改良蒸汽机打下了基础。 (2)阅读“爱迪生与电灯泡”的故事
1882 年 4 月 19 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 73 岁, 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2)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 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 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即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 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4.师小结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44085e1a37f111f0855b0a.png)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f3b41477232f60ddcca1da.png)
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3ab279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a.png)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作用。
2. 掌握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3. 了解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理解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现代科技技术对改变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 难点: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右图是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科技领域的技术?对!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
2. 【学习新课】(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
1.2. 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探索宇宙的奥秘,促进了人类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同时,航天技术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通讯和交通方式,如卫星通讯、卫星导航等。
1.3.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和药品,如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同时,生物技术也为农业和食品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转基因食品、生物农药等。
1.4. 原子能技术: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如核能发电、核能供热等。
同时,原子能技术也为工业和军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核武器、核潜艇等。
1.5. 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材料,如高性能陶瓷、超导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促进工业的发展。
1.6. 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环保手段,如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同时,环境科学技术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如太阳能、风能等。
1.7.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智能工具,如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等。
杨海云2012百度教案——5.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杨海云2012百度教案——5.3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f76bec3b0912a21614792911.png)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学课题】§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材依据】新课程人民版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子专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习目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成为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5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以“两弹一星”为代表,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好的时期。
为什么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探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1、针对高二学生特点,喜好新奇事物,求知欲强,主动探究精神足,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一个理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2、针对这一节的内容,如果没有丰富详实的图片、史料,课堂一定毫无生趣意义。
所以,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片、史料,以求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
3、针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这节课,没有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六环节”,而是把学生精彩展示与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在一起,让课堂随时随地的精彩。
每一环节紧密相连,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音乐一首——彩云追月〗追月的又岂止是彩云,还有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图片一组,配文字解说〗●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CF%B6%F0%B1%BC%D4%C 2&in=19842&cl=2&lm=-1&st=&pn=2&rn=1&di=63315946950&ln=1992&fr=&fm=hao123&fmq=133125568259 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3&-1&di33764400315&objURLht tp%3A%2F%%2Fsheji%2Fpic%2F200711%2F20071101234429125.jpg&fromURLhtt p%3A%2F%%2Fsheji%2Fjieri%2F200711%2F2556_2.html&W400&H496&T8704&S10 0&TPjpg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
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时:
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
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部分内容是本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
的外知识,把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
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起步与成就:
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政府培养
编制远景规划
3成就:国防科技,医学、农业科技
4曲折:
表现:科研事业受挫,科研工作瘫痪,科技差距拉大。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背景:文革结束,邓的口号,两次会议召开,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
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科技规划的实施
2成就: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
学思之窗一:
材料:“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
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_____________钱学森
材料:XX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学思之窗二:
材料: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一
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问题四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建国后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人物有(
)
(1)钱学森(2)郭沫若(3)邓稼先(4)袁隆平
2、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1949年
B、1988年
、198年
D、1976年
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
A、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D、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