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名词解释试题
社会学名词解释
社会学名词解释1.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有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2.社会学的想象力: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和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3.社会学的三种理论施教的基本观点:4.社会化:社会化即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获得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的过程。
5同辈群体:指的是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6.库利的镜中我:自我的三个阶段:(1)我们觉察到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2)我们领悟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
(3)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
7.米德的角色置换(角色借用):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借用”,即把自己想象为处于他人的角色或地位,从而发展起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我与世界的能力。
8.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期。
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作用和影响,共享特定目标和期望。
17. 组织:规模较大且更具结构化的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有意识建立起来的群体。
社会群体与组织18.社区:居住某一特定区域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围绕日常的互动模式而组织起来19.反功能:组织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满足其需求20.显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被认知到的和预期一样的结果21.潜功能:某一社会结构单位违背意识到的和未预料到的结果22.符号互动论:布鲁默(Herbert Blumer,1986):“符号互动论”三项基本原理:a. 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采取行动。
b.我们所赋予的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
c.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自我的交流。
23拟剧论:每一个社会情境都被看作一个戏剧舞台,行动者在舞台上表演着真实生活的戏剧。
24印象管理:就是人们在他人面前制造自身形象的过程25本土方法论:是某种简化的程序,是的人们即便实在彼此并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沟通和互动。
26.交换:旨在获得酬赏和回报的互动27. 合作:联合行动达致目标的互动28. 冲突:彼此以打败对方为目的的竞争行为。
社会学概论1
一、名词解释题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试述社会学这门学科有那些特征?答: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
社会学主张,各种社会和群体,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性,每个整体在内容上都多于其部分的总和。
第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的。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
社会学的研究就是要指出它们在运动流程中的规律。
第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这是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作为实证科学的突出的特点,一个优良传统。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
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第四类和第五类需要之间又可增加求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形考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优势需要: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社会交往: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孔德 2,群学肆言 3,哲学基础 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相互发展 10,条件反射学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著作里对社会的解释主要分三点:他认为一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三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
二是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三是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社会交往的意义表现在:一是人类离不开交往。
二是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社会学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
社会学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人的社会化P75答案:从狭义的角度看,一般来说,“社会化”是指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
从广义的角度看,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互动P113/125答案:社会互动是指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具体来说,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3、社会分层P234答案: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4、家庭P153答案: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初级群体,是人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单位。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5、社会角色P98/99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镜中我P87答案:“镜中之我”包含表现、辨认、主观解释三种过程。
首先,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其次,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最后,为自我形象解释这些判断。
7、初级群体P137/145答案:初级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群体。
如家庭、邻居、游戏伙伴群等,都属于初级群体。
8、参照群体P138答案: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简称参照群体。
9、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P100答案: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个人与生惧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它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如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和女儿、儿子、妻子、父亲等角色;还有一些角色是由社会规定的,如封建社会中通过世袭制继承所形成的皇帝、公爵等角色,也属先赋角色之类。
电大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库
电大专科《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库2014年3月整理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2.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3.全球化---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1.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3. 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1.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
2.社会运动: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
3.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4.文化: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行为方式等。
1.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社会学概论试卷(一)
《社会学概论》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正式的、实质性的规范系统。
它不仅对社会行动过程实施系统化的协调,还强调行动目标的一致性,即把各种相关的社会行动导向统一的目标。
这一点除了在社会行动的协调一致方面有所反映外,还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对目标和目标价值的认同方面。
这是一种更为内在规范,它不仅要求人们怎能样去做,还规范人们去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社会学的范式:范式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史家库恩使用的。
它有多种含义,但库恩的主要旨趣是科学共同体在社会和认识方面的整合。
按照库恩所下的定义,凡科学在某一科学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基本观点,便是这门科学发展的范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观察对象、搜集并分析资料、检验假设、发展知识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范式不只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新知识的指导思想,是一种潜在的知识框架。
社会学研究者往往更多地在较低层次的意义上使用范式的概念,用以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套概念工具。
这些概念工具反映了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是一种理论模式。
社会化: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之一,它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
社会问题:指社会的病态或失调现象。
具体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着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需要社会的力量加以干预的社会现象。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题
第一章: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
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的互动与共同行动。
一种社会安排不会仅仅只具有一种功能,通常总是同时发挥着各种功能。
其中有些功能是社会期望和认识到的,默顿称之为显功能。
第二章: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一种研究方法。
又称田野调查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又称文件法、文案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
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
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在社会领域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机会的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
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和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学者是(A)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D.马克思2(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B)A.社会规范B.社会事实C.社会制度D.社会问题3(作为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学者是A.严复B.章太炎C.费孝通D.雷洁琼4(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是(A)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深度访谈D.定量分析5(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法是(D)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6(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是(C)A.生产关系B.交往关系C.社会关系D.群体关系7(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和吸收的过程是(A)A.文化传播B.文化采借C.文化杂交D.文化冲突8(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其创立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C)A.马克思B.雷克斯C.布劳D.帕森斯9(“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A)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0(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是(D)A.基本社会化B.正向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重新社会化11(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是(C)A.互动论B.交换论C.拟剧论D.理性选择论12(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B)A.个人选择B.印象管理C.自我坦白D.扮演角色13(相距122厘米至365厘米以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 D.公众距离14(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D)A.合作B.学习C.共享D.交换15(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属于(A)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同辈群体16(基金会、俱乐部、工会、商会、艺术团体、科研机构、宣传鼓动团体一般被称为(C)A.第一部门B.第二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17(属于教育制度的潜功能的是(A)A.社会控制功能B.传播知识功能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功能18(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的社会学家是(B)A.涂尔干B.滕尼斯C.齐美尔D.韦伯19(韦伯提出的进行社会分层的三项标准是(C)A.经济、政治和文化B.财富、权力和声望C.财富、权力和文化D.权力、社会和地位20(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名词解释1
25. 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26. 整体目标:指作为一个系统的社会组织的目标。
27. 社会分层: 所谓阶段,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35.形式化的社会控制和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控制的类型分类。包括习俗,道德和宗教的控制,政权,法律和纪律的控制,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
44.社会变迁: 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45.角色模式: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
18. 家庭: 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单位。
19. X理论和Y理论: 这是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关于人性的两种假设。X理论认为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认为一般人并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与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1.信息化社会: 指信息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的社会,又称信息时代。未来学根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社会生活可能发生的巨大变化,认为信息社会有五大特征:①在社会经济和生产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②智力密集,智力成为经济社会的驱动力。③价值的增长通过知识实现。④关心未来,研究未来。⑤多样化、分散化、小型化。
33.习俗: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
社会学名词解释试题
社会学名词解释试题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的一套行为模式。
2.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3.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4.文化中心主义:又叫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现象。
5.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6.社会阶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7.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化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简答题1.社会的含义社会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体系。
1社会是由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使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3社会是有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
2.社会实在论的观点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3.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历年社会学名词解释试题集答案
24. 非制度化控制:非制度化控制是指社会控制的形式并不以明文规定的条文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成员日常互动所形成的共识来实现。
25. 符号:符号26. 腐败: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即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力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47.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的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总和。
48. 阶层:阶层一是指阶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二是泛指具有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
49. 阶级:阶级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20. 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施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21. 反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
22. 非介入性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84. 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社会静力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秩序的一般理论,即在于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社会动力学是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
85. 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27. 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
社会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全)
社会学名词解释1 The open systems approachAn open system is any distinct entity -- a cell, a person, an orchestra, or an organization -- that takes in resources from its environment, processes them in some way, and produces output. To survive, such a system depends on its environment, and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its component parts or subsystems.是什么(实体)--- 来源,运行,结果—维持(1)OrganizationThis refers to the center of activity and often the central concern for the research.This box can represent a society, an institution an organization or an subsystem. (2)EnvironmentRefer to everything surround the organization and influences it. For each organization, the crucial environment will differ and change over time, depending on issues facing school.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it does not change, The organization depends on it for meeting many of its resource requirements and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3)Inputlike information, raw materials ,students, personnel, finances, and new ideas (4)Outputlike material items and the nonmaterial ideas research findings; graduates; wastes;information; evolving culture; and new technology.(5)FeedbackThe organization constantly adapts to changes and demands in the environment asa result of new information it receives.An open system approach imply---We need to look both inward and outward;---We are interested in relationships and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We also look for relationships and reciprocal influences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outside its formal "boundary."In summary, the main ideas of an open systems approach include:(1)Basic elements in the system---organization, input, output, environment, andfeedback;(2)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3)All the elements are interdependent and work together to perform certainfunctions元素--- 关系--- 功能2 ModelA model provides a useful way of visualizing the many elements in the system. It helps order observations and data and represents a generalized picture of complex interacting elements and sets of relationships.功能---- 总(透视)---- 过程(观察与数据)和结果(内容与关系)3 Functions of education(1)Socialization: learning to be productive members of society through the passingon of culture.(2)Transmission of culture:Different groups of students are taught different norms,skills, values, and knowledge(3)Social contro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Discipline differs by social class,racial-ethnic group, and sex(4)Selecting, training and placement of individuals in society. Critics argue thatschools are reproducing social classes and maintaining the social hierarchy with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hat select some students for higher tracks (5)Change and innovation. New technologies challen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of allages as they change the way work is done社会化(个人)+ 文化传播(文化)+ 社会控制和个人发展(社会,个人)+ 选拨分层(社会)+ 改革创新(社会)三社会,两个人,一文化4 Process and structure:(1)Processes are the actions part: what is happening. Learning, teaching, socializing,disciplining, selecting are only a few of the processes that make up the action part of the system of education. Key parts of an open systems approach are the processes that make any system a dynamic, working unit. It provides links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other parts, such as between an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定义+ 两功能(系统维持,外部联系)(2)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recurring patterns of behavior and orderedinterrelationships to achieve the needs of people.The educational system structure is a stable and relatively permanent structure. It refers to parts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hat can be described and diagrammed: roles, social classes, organizations, institution, and societies. People in the structure act, which bring the structure alive.社会结构的含义(行为+ 关系)---- 教育结构(角色,社会阶层,组织,制度,社会)--动力(人)5.SocializationSocialization:People learn how to fit into society and what roles are expected of them. Socialization is the lifelong process of inheriting and disseminating norms, customs and ideologies. In this process, individuals acquire the knowledge, language, social skills, and value to conform to the norms and roles; it provides the individual with the skills and habits necessary for participating within their own society.It is a combination of self-imposed (because the individual wants to conform),externally-imposed rules, and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others.Agents of socialization1 The family,the most important agent,is the centre of the child's life,2 Peer group is where children can escape supervision, learn to form relationships on their own.3 Mass Media can teach norms and values by way of symbolic reward and punishment for different kinds of behavior as represented in the media.自主行为+ 外界传播+ 角色期待+ 作用家庭,同伴,媒体6 No child left behindIn US, the policy no child left behind is embodied. It calls for accountability, more choice for parents and students, greater flexibility for educational systems. Putting reading first and other mandates aimed at improving educational performance.责任意识,选择权,灵活性,阅读重要性,提高表现7 Back to basicsThe debate over how to pass on culture covers two sections: what teaching techniques are most effective in producing learning outcomes and what roles critical thinking plays in education.Back to basics advocates basic skills and testing, against the “progressive”educators, who argue that education must be relevant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future social civic participant of students.The back to basics has included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computer in the classroom, accountability and assessment, stricter discipline and increased homework assignment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nd deep learning, That is reflective and reasonable thinking that is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not.讨论:教育技术+ 批判性思维强调基础,反对激进基本要求:电脑,写作,测试,规矩,思考等8. AccountabilityBecause of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the back to basic movement, and concerns about declining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high school curricula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changes, which advocates more accountability. As a result of tougher high school requirements,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taking more academic courses, especially in math and science. Some suggest tighter control over curriculum and requirement, and changes in teacher education so that teachers specialize in an area of teaching expertise rather than a general curriculum. Structural and funding changes are also recommended.原因---- 改变--- 严厉要求(课程数量,课程质量,教师教学,结构资金)9. Stratification p.107, 79Groups of people in a society are arranged into different social hierarchies in terms of wealth, power, prestige, and occupation. Stratification, a process that is interlaced through the whole societal structure, refers to our position in societ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se variables. In addition, education is used to sort people into future societal roles. Thus, people look to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ir status in societyThe five-class model to describe the class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pper class, the upper-middle class, the lower-middle class, the working class, the lower class.阶层划分(四要素)---- 我们的地位----教育在这方面的影响(正面和人们的反面应用)---- 五阶层理论。
社会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考试试题1. 请简要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组织和功能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
2. 什么是社会结构?请列举并解释社会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
社会结构指的是一个社会整体的组成和架构。
其包括人口、社会等级、社会组织、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组成部分。
人口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情况,社会等级代表着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身份差异,社会组织表明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的协调运作,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的道德、行为准则等规范,社会文化则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统。
3. 请阐述社会变迁的概念及其原因。
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改变和发展。
社会变迁的原因主要包括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冲突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是不可避免的,人们需要适应和理解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4. 论述社会规范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
社会规范是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它对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规范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它也会影响一个社会中的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深远的影响。
5. 解释社会学中的“社会控制”概念,以及社会控制的形式和手段。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过程和机制。
它可以通过法律、道德、习俗、制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实现。
通过社会控制,社会可以维护秩序、规范行为,防止混乱和犯罪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 论述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在揭示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学的应用前景日益广泛,不仅在教育、政治、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社会政策制定、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题目: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核心概念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如何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产生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以下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社会关系:指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互动和沟通。
例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职业关系等。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的组织、制度和规范。
例如社会阶层、组织机构和法律制度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例如技术革新、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变等。
社会问题:指社会中出现的不平等、冲突和失衡等。
例如贫富差距、种族关系和性别歧视等。
社会理论:指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框架和理论。
例如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理论等。
社会学方法:指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方法和研究工具。
例如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2. 题目:社会学的历史及发展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过程。
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并在20世纪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科学之一。
以下是社会学的历史及发展要点:欧洲社会思潮: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思潮兴起,探讨社会问题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亚当·斯密、卢梭等学者对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社会学的奠基者:19世纪初,社会学的奠基者如奥古斯特·孔德、赫伯特·斯宾塞和恩格斯等开始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学科的建立:19世纪末,社会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和美国的大学中设立了社会学系。
此时,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社会学的分支学科:20世纪,社会学逐渐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分支学科,例如城市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当代社会学: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了全球化、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等新的议题。
社会学家们也致力于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
社会学理论名词解释与简答(一)名词解释(数字代表出题的次数)1、社会(2):2、“白领阶层”: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相对,亦称“白领工人”。
一般指企业中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中上层被雇佣人员。
他们工作条件较好,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较高,工作时穿着整齐、衣领洁白,故称。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生产日益现代化的情况下,白领阶层的比例有提高的趋势。
西方社会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管理阶层和知识阶层的代称。
白领阶层是西方现代社会中的中坚和极具实力的群体。
公司职员和企业职员、事业单位职员、机关职员以及公务员等均属此列。
与“白领阶层”相对的是从事较多体力劳动的工人——“蓝领阶层”,现在这些说法,成了现代社会人人皆知的流行术语。
中产阶层是一群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并且为全社会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
3、社会结构4、模式变项:(帕森斯)包括两层含义,其一,社会行动依其主观取向的一般性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即所谓行动的模式;其二,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观取向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因环境或条件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主观取向是变化的因素——变量。
可是,一旦直接面对各种变量因素,立即出现的问题就是难以分理的具体性或复杂性。
于是,帕森斯又从具体上升到一般,在他提出的“动机取向”和“价值取向”概念框架中分析社会行动的模式变量。
5、功能替代:(默顿)又称功能抉择,即发现和促进新的社会功能,以顶替或抵消失调了的社会功能,进而实现有利于社会行动、社会群体和社货币组织的功能平衡。
6、后工业社会:(丹尼尔·贝尔)7、社会资本:(布迪厄)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或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个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则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的一套行为模式。
2•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
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3•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
4•文化中心主义:又叫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现象。
5•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6•社会阶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
7•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化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
简答题
1•社会的含义
社会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
的体系。
1社会是由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使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
2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
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3社会是有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
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
2•社会实在论的观点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3•社会唯名论的观点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
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为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唯名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要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
4•文化的特性
1、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
3、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
4、具有超生理性、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与反哺、融合-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滞后)
5•合作的条件
1•合作者有一致的目标;2•参与合作者不能单独的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相互依赖;3•参与合作者有能力为达到共同的目标做出贡献,能力是多样化的,对各方来说是互补的;4•参与合作者相互之间要有基本的信任,这种信任可能基于以往共同活动的经验也可能产生于外在规则的约束。
6•社会流动的因素
1•社会结构的性质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4•家庭背景5•社会网络资源
案例分析
1•用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去解释什么是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的社会意义?
2•社会角色的理论(什么是社会角色+分析)
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的一套行为模式。
社会互动的含义(原因+结果)
3•社会化理论(归纳观点)
4•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心理上的断乳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的迅速变迁代沟论述题
1•贫困问题
2•劳动就业问题
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
答: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继续控制人口
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
根本途径:发展生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打破过去传统的就业思想,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就业压力;建立待业、事业保险制度,减少社会震荡。
失业特别是显性失业其直接社会影响显然是消极的,因为它使失业者丧失正常的劳动收入,进而给他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它有可能把失业者及其家庭抛入被救济者的人群,将他位置于社会的底层。
因此,从失业者的经济及社会地位的角度来看,失业都是及其有害的。
另外,从社会成员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失业一方面使失业者失去了重要的参
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另一方面则使劳动力资源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失业
显然是一种社会病态。
还有,从失业的社会效果来看,失业给失业者的生存造成威胁,并成为不安定因素以影响社会秩序。
综上所述,失业被视为社会的病态,是社会尽可能避免的。
实际上,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常常是理想化的状态,因而总是不可避免,所不同的是选择
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的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不希望看到显性失业,因为这明显地给
社会和个人带来威胁,这就使得一些机构和单位人员增多。
然而,这种不顾经济效益对多余
人员的吸收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并且可能会对整个机构和单位的运行产生更不利的消极影响。
其重要表现是使一些人滋生懒惰心理,不思进取。
在这种情况下,变隐性失业为显性失
业表面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就具有许多合理性了。
这就是说在评价失业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考虑到它的经济因素,又要考虑到它的社会后果。
既要看到它的直接后果,又要
注意它的间接效应
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
13:符号互动论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互动过程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