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乳痈临床路径

乳痈临床路径

乳痈中医临床路径一、乳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痈(TCD:BWR020, 急性乳腺炎ICD10:N61 01);临床分期为成脓期,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的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乳痈协作组制定方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2-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

1、病史:产妇哺乳期,乳房脓肿形成,壮热。

2、主要症状: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乳汁排出不畅,恶寒发热,周身不适。

3、主要体征:体温升高,患侧乳房肿块变软,有应指感,皮肤焮红灼热,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4、辅助检查: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C 反应蛋白升高;B超检查有液平段。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乳痈协作组制定方案)1、中药内服(±外敷):明确乳痈患者。

2、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明确乳痈患者,中医辨脓法明确脓肿形成,B超检查有液平段。

3、鼓励患者继续哺乳。

4、治疗全程不使用抗生素。

(四)标准住院日≤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疾病编码(TCD:BWR020, 急性乳腺炎ICD10:N61 01);2、临床分期为成脓期,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首次排脓前,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反应蛋白;2、双侧乳腺B超;3、双侧乳汁培养+药敏。

(七)首次排脓日为入院第1天。

1、无需麻醉;2、手术方式:行乳房脓肿排脓术(中医辨脓法或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术或切开排脓术);3、辅助检查:脓培养+药敏。

(八)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不使用。

(九)首次排脓术后择日(一般为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复查血常规+CRP、双侧乳腺B超,如有脓肿,再次排脓。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舌红,苔黄.(二)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舌红,苔黄腻.(三)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质淡,苔薄.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肝.神门.心.交感.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二)肿胀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2.遵医嘱使用排乳手法(详见附件),挤出淤积乳汁.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肾上腺.内分泌.肝.神门.阿是穴等穴.4.遵医嘱中药外敷.5.遵医嘱中药熏洗.(三)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2.遵医嘱使用中药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按摩时选择薄荷油.生姜水等介质.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胸.耳尖.神门.内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3.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4.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5.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指导患者按需哺乳,哺乳后要排空剩余乳汁;高热或脓肿形成时停止哺乳.2.使用三角巾或宽松的胸罩托起患乳,减少上肢活动.3.保持乳房及乳头清洁,如出现乳头皲裂,可用蛋黄油.麻油或橄榄油外涂.产后48~72小时后补汤汁,忌油腻.刺激性食物.1.气滞热壅证:宜食疏肝理气.通乳消肿的食品,如白萝卜.白菜等.食疗方:萝卜丝汤.2.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的食品,如马兰头.鲜藕.绿豆.马齿苋等.食疗方:马兰头拌豆腐.3.正虚毒恋证:宜食益气合营托毒的食品,如鸡蛋.鱼肉.动物肝脏.豆制品.牛奶等.(三)情志调理1.多与患者沟通,劝导安慰其正确对待疾病.2.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经验,增强治疗信心.五:护理效果评价附: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 气滞热壅证□ 热毒炽盛证□ 正虚毒恋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1.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熏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中药外敷□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1.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3.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4.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技术职称: 完成日期: 护士长签字:1.护理评估(1)哺乳期妇女,乳痈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程﹤7天.(2)发热恶寒,体温39 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3)局部肿块经诊断未成脓者.(4)乳痈成脓期或溃后期禁用.2.患者取坐位,在患乳搽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3.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后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4.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5.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二乳痈(急性乳腺炎)是由于乳汁淤积.热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约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为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是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1].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汁淤积结块.乳房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一旦发生乳痈将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困扰,影响母乳喂养,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近年来乳痈患者增加明显,通过中医辩证施护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特此对于乳痈提出中医护理健康宣教,以增强乳痈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及依从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1 情志调理患者多因起病较急,疼痛剧烈,且初为人母,知识缺乏等原因,易出现焦灼.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引起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导致病情加重,故情志调理为健康宣教的重中之重.1.1 多与患者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劝导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采用谈心.陪护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才能减轻病痛,更好的给予母乳喂养,增进母婴情感.1.2 针对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的患者,指导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注意力;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指导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1.3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营造和谐.互爱的家庭氛围,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心理焦灼.。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其不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婴儿喂养。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分期】根据《中医外科学》,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期:郁乳期:患者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成脓期: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

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

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溃脓期: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

炎性乳癌: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

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微触痛。

检查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

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 3 ] 卢连华 , 周景洋 , 颜燕 , 等 .海参肽对 小鼠免疫调 节及抗 疲劳能 力
历史悠久 , 属我 国特有 的茶类一黑 茶 , 目前 有关 六堡茶对免疫 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 。单核 巨噬细胞 系统 是机体重要 的防御 系统 , 它具有 强大 而迅速 的吞 噬、 廓清异物 颗粒 以及 清除机体 内某些有害物质 。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 巨噬细胞功 能是典型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2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5 1
文献综述 ・
急性 乳腺 炎 的 中 医治 疗 进 展
黄 敏 ,金 维捷 ,杨 晓冬 ,王路 遥
( 云南 中 医学院第 一 附属 医院 ,云 南 昆明 6 5 O 0 2 1 )
关键词 : 急性乳腺炎 ; 中医; 治 疗 进展
物有炮山 甲、 王 不 留行 、 路 路通 、 漏芦 、 桔梗、 郁金、 陈皮 、 丝 瓜 络、 柴胡 、 青皮 、 牛蒡子 、 通草等_ 】 ] 。张金华 以“ 通” 为大法治疗 早期乳痈 , 在 临床治疗 过程 中常在清热 之 中配合 通乳 、 疏滞 、 消积 、 散瘀 、 活血之品以提高疗效[ 2 ] 。唐玉根 等认 为早期乳 痈 治疗方法宜通宜清 , 自拟知丹消乳汤治 疗早期乳腺 炎 , 方 中取
妇女 , 尤其是初产妇 。哺乳期 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 , 而哺乳 的
开始最常见 。临床上 以局部硬结 、 红、 肿、 热、 痛伴发热 等全身 症状为特征 。其致病菌 以金黄色葡 萄球菌为 常见。乳汁淤积 和细菌入侵是发病 的主要原 因。
急性乳腺炎属 于 中医学“ 乳痈 ” 范畴, 俗称奶 疮 。多 因乳 头破碎 , 风邪外袭 , 或乳 汁淤积 , 乳络 阻滞 , 郁 而化热 所致 , 以 乳房部结块 、 肿胀 疼痛 , 溃后脓出稠厚 为主要表现 的痈病类疾

中医治疗乳痈初起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乳痈初起的研究进展
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运 用任何一种方式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均需暂停哺乳喂 养,由此导致乳汁不能有效及时的排出则进一步加重 本病的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乳痈初起者, 中医多样化的绿色治疗如内治法(内服中药)、外治 法(手法排乳、中药外敷、推拿、针刺、刮痧、拔罐、艾 灸、理疗等)、内外合治法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 果,可有效地预防乳房脓肿形成,减轻病人痛苦。本 研究对 2013年 -2017年采取中医绿色方法治疗乳 痈初起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2.1 单一手法排乳 凌文津等[6]运 用 手 法 排 乳 方 式 治 疗 乳 痈 初 起
者,术部以 润 滑 后 的 双 手 四 指 并 拢 托 住 乳 房,先 上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 14卷第 2期 World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 2019,Vol14,No2 · 29 3 ·
DOI:10.13935/j.cnki.sjzx.190237 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J2015-67) 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通讯作者:李桃花,Email:taohuali@126.com
2 外治法
1 内治法
中医学认为乳痈初起内服药以“通”为主,“通” 能涤荡淤乳、行气消结[2]。罗孝全等[3]纳入 80例 乳痈初起患 者,自 拟 通 乳 散 结 汤 加 减 内 服 治 疗,方 中重用全瓜蒌、王不留行、穿山甲等疏通乳络药物,
辅以丹皮、赤 芍、香 附、青 皮 等 行 气 疏 肝、清 热 凉 血 之物,若兼 证 红 肿 热 痛 明 显 者 加 紫 花 地 丁、蒲 公 英 等清热解毒 之 品,若 兼 有 局 部 胀 痛 伴 有 硬 结,重 用 青皮、香附,若产后恶露未净加桃仁、益母草以增强 逐瘀之力,其疗程为 7d,总有效率 100%。刘小利 等[4]将 65例早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 32 例单独使用 抗 生 素 治 疗,与 此 同 时 暂 停 哺 乳,使 用 吸奶器排空乳汁;治疗组 33例在抗生素治疗之外口 服疏肝解毒消痈汤,方中以金银花、夏枯草、蒲公英 为君,使其 清 热 消 肿 之 力 到 达 病 灶,柴 胡、香 附、郁 金、川楝子等以行气疏肝,路路通、漏芦等通乳络之 力明显,药 物 间 相 辅 相 成 共 奏 消 痈 解 毒 之 效,随 后 用此药渣热敷局部,1周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 义。罗艳等[5]将初起乳痈患者中 32例试验组口服 阳和汤(熟地黄 15g,肉桂 3g,鹿角胶 12g,炮姜炭 12g,白芥子 12g,麻黄 6g,炙甘草 6g,日 1剂)以 温通散寒滞 治 疗;32例 对 照 组 以 抗 生 素 静 脉 滴 注, 日 2次,两组均疗程为 1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 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 数值 的 变 化 得 出,试 验 组 治 疗 后 外 周 血 CD4+/ CD8+比 例 明 显 降 低;试 验 组 总 疗 效 显 然 高 于 对 照组。

乳痈怎样治疗?

乳痈怎样治疗?

乳痈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乳痈的治疗方法,治疗乳痈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乳痈应该吃什么药。

*乳痈怎么治疗?*一、西医药物治疗:1.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侧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进乳汁排泄(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

2、局部用25%硫酸镁湿热敷、理疗。

3、早期可采用青霉素80万~100万U加1%~2%普鲁卡因10ml溶于等渗盐水10~20ml中,在肿块周围封闭注射。

4、全身应用抗生素。

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手术治疗: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手术,切开引流。

浅表的小脓肿可在局麻下进行,大而深的脓肿应在静脉麻醉下进行。

在脓肿中央、波动最明显处作切口,但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能无明显波动感。

切口要足够大,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方向,或沿乳房下皮肤皱褶处作弧形切口。

进入脓腔后,用手指探查,打通所有脓肿内的间隔,以保证引流通畅。

如属乳房后脓肿,应将手指深入乳腺后间隙,轻轻推开,使脓液通畅流出。

哑铃状脓肿,必要时可作对口引流。

所有脓肿切开后应放置引流物,每日换药。

脓液应常规作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

*二、中医*1、局部治疗:①如意金黄散以醋或白酒调成糊状,粘敷病变局部。

②鲜蒲公英60~120g,葱白30~60g,捣烂成糊状,敷于患处,用绷带或三角巾扎紧,每天换药1次。

③三黄膏外敷:三黄膏,即黄柏、大黄、黄芩各等份,研成细面,用凉开水、蜂蜜或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④芙蓉膏外敷:芙蓉膏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

配方1:用芙蓉叶研成细面,用香油或茶叶水调,也可加等量凡士林调成膏。

配方2:芙蓉叶、大黄、黄柏、泽兰叶各24g,冰片6g,共研细末,用黄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为软膏外敷。

*2、汤饮治疗:①鲜蒲公英250g,水煎服。

②细叶远志全草15~20棵,水煎服。

③鹿角粉3~9g,开水冲服。

④蒲公英、野菊花各9g,水煎服,每天1付。

⑤括楼牛蒡汤:熟牛蒡、生山栀、金银花、连翘各9g,全括楼(打碎)、蒲公英各12g,橘皮、橘叶各4.5g,柴胡6g,黄苓9g。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12g、赤芍12g、蒲公英15g、橘叶15g、青皮10g、丝瓜络10g、鹿角霜15g。

加减用药:乳汁壅滞结块明显者加漏芦、留行子、路路通;乳汁过多需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热甚者加生石膏、生地;气郁者加金铃子、合欢皮、炒枳壳;新产妇瘀露未净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醉浆草治急性乳腺炎
作者:刘艳丽蒲昭和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第2期
我生完孩子后得了急性乳腺炎,不敢随便吃药,亲戚打听到一个偏方:取新鲜酢浆草全草
适量,洗净捣烂。

搓成黄豆大小药丸,塞入患乳对侧鼻孔,6小时后取出,再换1丸,每天换
药2~4次,l~2天可愈。

不知道这个是否能用,有无科学根据?
贵州遵义刘艳丽
点评:
急性乳腺炎(中医叫乳痈)是产后哺乳期妇女的常发病,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致,
主要表现有乳房红肿、热痛、畏寒、发热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产后肝郁气滞,乳络淤阻,日久
败乳蓄积,化热成痈。

酢浆草性寒,味酸,有清热利湿、凉血散淤、消肿解毒等功效,主治泄泻、黄疸、淋病、
赤白带下、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疔疮、疥癣等疾。

酢酱草无论煎服,还是外用,均有较强
的解毒、消炎、退热功效。

《湖南药物志》载:酢浆草五钱,水煎服,渣捣烂外敷,可治乳痈。

现代研究表明,酢浆草茎叶含草酸盐、柠檬酸、酒石酸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报道,有人采用本方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者10例,均获痊愈;治脓肿形成者5例,痊愈2例,无效3例,说明酢浆草治急性乳腺炎确有效果。

塞鼻法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药物主要通过鼻腔黏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疗效。

中药
鼻塞法治急性乳腺炎的报道不少,比如:以半夏合葱白、王不留行配皂角,以及单味药鲜芫花、公丁香、砂仁等,将它们捣烂或研末塞鼻治疗乳痈,均能取得良效。

(点评者: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

中医医案——急性乳腺炎(二)

中医医案——急性乳腺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解毒法治愈乳痈病案:李某,女,38岁。

初诊:1991年3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左乳肿痛三周余。

产后15天突然恶寒发热,左乳肿痛,经某院检查,诊为“急性乳腺炎”。

曾肌注青霉素及静脉点滴青霉素十余天,未见好转,遂来北京中医医院就诊。

患者高热烦急,体温持续在38℃以上,纳呆便干,小溲黄赤。

诊查:左乳外上方可触及一约12cm×15cm肿块,皮色焮红,疼痛拒按,未及波动感;左腋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结节,按之微痛。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毒热内蕴,乳络阻隔。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瓜蒌20g 蒲公英30g 连翘10g 野菊10g 炒麦芽 30g 丹皮 10g 茅根 30g 生甘草 10g另:牛黄清热散 1 瓶分冲。

二诊:1991年3月26日。

患者服7剂药后,烧退,局部红肿已消,皮色正常,按之不痛,仅左乳外侧可摸及一约10cm×8cm 硬节。

纳食尚可,大便调和。

舌苔薄白,脉弦滑。

效不更方,继1服前方药 7 剂,以巩固疗效。

三诊:1991 年 4月 2日。

患者局部肿块已消,且无任何不适,纳可便调。

嘱注意饮食,注意排乳。

按语乳痈患者均为产后哺乳期之妇女,且以乳房部肿痛为主要症状表现。

若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硬结,皮红拒按,伴有高热时,则说明邪毒内盛,应治以清解毒邪、消肿散结之法,常重用公英、野菊等清热解毒之品,以使热解结散。

此外,乳痈之初期的主要矛盾是乳汁瘀滞,此期应通乳与回乳并举。

一方面应用大量通乳之品,使瘀滞之乳络通畅,则瘀滞之乳汁有路可出;另一方面使用回乳之品,减少“上游”乳汁的分泌,以利瘀乳的排出。

一回一通,使瘀乳得散、肿块得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96-397,王玉章医案。

王玉章,1916年生人,男,回族,河北省文安县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32年启蒙,师承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解放前开始在北京行医。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乳痈是乳房的一种炎症性病变,主要是指乳腺管内细菌感染所致的乳头和乳晕周围的局部炎症,常常伴随着红、肿、热、痛和有时有脓污漏出等症状。

中医认为,乳痈多由湿热郁闭、气血不畅引起,治疗过程中应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痞、扶正固本为主要原则。

以下是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1.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量多吃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乳痈发展情况,随时记录和评估症状变化。

如红肿症状逐渐加重,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中药治疗:(1)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连翘等,能清热解毒,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2)祛湿化痞药物:如茯苓、泽泻等,能促进湿气排出,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循环。

(3)扶正固本药物:如黄芪、党参等,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加速病情恢复。

4.中医外治:(1)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患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脓污排出。

(2)中药外敷:使用煎煮成糊状的中药外敷,如黄连糊、连翘糊等,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里、肝俞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乳痈症状。

5.心理调理:乳痈是一种疼痛且影响外貌的疾病,对女性朋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治疗期间,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6.预防措施:乳房健康是女性朋友的重要问题,平时要注意卫生,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乳头破裂和感染。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综上所述,乳痈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病情观察、中药治疗、中医外治、心理调理和预防措施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配合医师的治疗计划,遵守医嘱,并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

此外,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个人卫生,预防乳痈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仅供借鉴)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仅供借鉴)

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一、急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O91,N61)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85.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病史: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影像学检查:超声提示有炎性浸润,单个或多个脓腔形成。

5.穿刺抽及脓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

2.中医中药治疗,可用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

3.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

(四)标准住院期间为≤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O91,N61急性乳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4)乳腺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乳痈辨证治疗

乳痈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关键词】乳痈;辨证;中医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61-02乳痈又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属于乳房炎的一种。

乳痈分内吹乳痈(怀孕期),外吹乳痈(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痈(干乳子)。

临证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而外吹乳痈最多,其中尤以初产妇尚未满月的哺乳期最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不同期乳痈的典型病例,并将其中医辩证治疗进行分析。

1 乳痈的分期及典型病例乳痈(急性乳腺炎)可分为初、中、末(肿疡期、酿脓期、溃破期)三期,初期又可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例一:患者女,25岁,左乳肿疼三天。

哺乳期产后月余。

昨日乳头起白疱,如粟米大,乳上方有3×5cm2大一肿块,呈条索状不红不热,自感憋胀疼痛寒热不适,体温38°c,纳呆,舌质红、薄白苔。

属初期的郁滞型。

方药,清肝汤加减。

柴胡10g、黄芩10g、生地10g、当归10g、元参10g、陈皮6g、银花10g、连翘10g、蒲公英30g、王不留12g、甘草3g,上药3剂,热退肿消,疼轻、白疱已消,身爽纳可,唯乳汁较少,治以通乳汤加减服之:瓜蒌30g、山甲珠10g、王不留12g、漏芦10g、通草6g、藕节10g、黄芪30g、当归10g、甘草2g服3剂乳汁增多而愈。

例二:患者女31岁。

主诉:左乳肿疼五天。

初由婴儿咬伤乳头,后发热恶寒,头晕、恶心,纳呆,乏力。

检查:体温39°c,舌质淡红,苔白根微黄,脉浮数,左乳房下皮肤微红,有8×10cm2肿硬区,边缘不明显,拒按但不应指。

属初期的蕴热型。

治宜:清热解毒,开郁散结。

以荆防牛蒡汤加减服之。

荆芥10g、防风10g、牛蒡子10g、连翘10g、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2g、蒲公英30g、银花藤30g、青陈皮各6g、甘草2g,外敷金黄膏热熨。

服上药3剂,热退肿消,但肿块未化净,同上方去荆防加当归、赤芍各10g,续服3剂肿消而愈。

乳痈的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

乳痈的辨证治疗
杨晓琳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乳痈又称为急性乳腺炎,是发生在乳房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属于乳房炎的一种。

乳痈分内吹乳痈(怀孕期),外吹乳痈(哺乳期)和非哺乳期乳痈(干乳子)。


证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而外吹乳痈最多,其中尤以初产妇尚未满月的哺乳期最为多见。

本文将介绍不同期乳痈的典型病例,并将其中医辩证治疗进行分析。

1乳痈的分期及典型病例乳痈(急性乳腺炎)可分为初、中、末(肿疡期、酿脓期、溃破期)三期,初期又可分为郁滞型和蕴热型。

【总页数】2页(P961-962)
【作者】杨晓琳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1.44
【相关文献】
1.乳痈的辨证治疗 [J], 杨晓琳
2.乳痈的辨证治疗及护理 [J], 陈文莉
3.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32例 [J], 黄何尘;万华;吴雪卿
4.三阳经辨证治疗乳痈 [J], 刘光国
5.乳痈的中医辨证治疗 [J], 李春利;韩德胜;刘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痈(急性乳腺炎)

乳痈(急性乳腺炎)

乳痈(急性乳腺炎)【病因】乳痈多因乳头破碎,风邪外袭,或乳汁淤积,乳络阻滞,郁而化热所致。

以发热,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乳腺炎。

【症状】1。

多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

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微红或皮肤不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红肿疼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3。

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4。

腋下可有臀核肿大疼痛。

5。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初期:乳房肿块胀痛,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排泄不畅,伴恶寒发热,头痛,胸闷不舒,口干口苦,舌苔薄黄,脉弦数。

疏肝清热、逋乳消痈。

酿脓期:乳房肿块逐渐增大,皮肤锨红灼热,疼痛剧烈,呈持续性鸡啄样痛,高热不退,口渴喜饮,肿块按之应指,舌红苔黄,脉弦数。

清热解毒透脓。

溃脓期:脓肿破溃,流出黄白脓液或乳汁,肿痛渐消,舌淡红,苔薄黄,脉略数。

扶正托毒。

【饮食保健】乳痈食疗(仅供参考,具体询问医生)(1)猪蹄1只,黄花菜25克、炖熟后不加佐料食之,每日1次。

用于乳腺炎初期未成脓者。

(2)乳鸽1只、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

将乳鸽洗净,黄芪、枸杞子用纱布包好与乳鸽同炖,熟后去药渣,吃鸽肉饮汤。

用于乳腺炎溃破后康复期。

(3)粳米100克、蒲公英50克。

将蒲公英煎水取汁,加粳米煮粥,每日分服。

用于乳腺炎溃破后脓尽余热者未清者。

(4)葱须不限量、枯矾少许,将葱须洗净,切碎放入枯矾同捣为泥,捏成小丸如黄豆大,每服4丸,每日2-3次,服后微发汗。

本方治乳疮,具有消肿散瘀、行气活血的作用。

(5)鲜大葱250克,将葱洗净,切碎,捣烂取汁1杯,加热顿服。

每日服1次,可连续服用。

本方用治妇女乳生痈疮,红肿热痛,具有解毒、散热、消肿之功效。

(6)鲜葱须不拘多少,枯矾用量斟酌与葱须能捣成丸即成,先将葱须洗净切碎,再和枯矾同捣如泥。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热壅证(郁滞期):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

(二)热毒炽盛证(成脓期):壮热,乳房胀痛,皮肤掀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舌红,苔黄腻。

(三)正虚毒恋证(破溃期):溃破后乳房肿痛减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食欲不振。

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行抽脓术的患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以利引流),观察脓液的量、色、质、气味以及有无乳汁排出。

3.遵医嘱合理选用中医护理技术(1)耳穴压豆:神门、心、交感、胸、肝、阿是穴等穴(二)肿胀1.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是否形成脓肿或破溃。

2.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常吃些海带,海带有软坚散结作用。

3.乳房按摩。

方法:患者取坐位,先热敷,再在患乳涂润滑油,轻揪乳头数次,然后一手用热毛巾拖住乳房,另一手放在乳房的上侧四指并拢由乳房基底部边缘向乳头方向轻轻推按,以顺时针方向按摩。

如果乳房感到胀痛,或者乳房上有肿块时,手法可以重一-些,将淤滞乳汁逐步挤出。

4.用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醋调敷,或用金黄膏外敷。

5.20%芒硝溶液湿敷,或用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适量凡士林调敷。

6.中药熏洗热敷:蒲公英煎汤蒸汽熏或蒲公英汤沾湿毛巾,趁热外敷。

(三)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时协助更换衣被。

2.遵医嘱合理选用中医护理技术:(1)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等穴(2)耳穴压豆:取胸、耳尖、内分泌、神门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中药宜温服,一般药物,宜在饭后 30min 服用。

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

2.外用中药: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灼热、发红、骚痒、刺痛等局部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过敏体质者慎用。

点按肩井穴治疗急性乳腺炎

点按肩井穴治疗急性乳腺炎

点按肩井穴治疗急性乳腺炎
梁迎春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13(020)007
【摘要】急性乳腺炎,又称乳痈。

中医针灸治疗多采用肩井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收效很好。

但对于晕针的患者或苦于吃草药的患者,确是比较痛苦。

笔者根据《百症赋》中“肩井治乳痈而极效”的记载,单取肩井穴进行点按,发现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甚佳。

若能提前预防,掌握点按肩井穴的手法,患者在家即可轻松治愈急性乳腺炎。

【总页数】1页(P43)
【作者】梁迎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按摩肩井穴同时服用地肤子汤治疗急性乳腺炎45例疗效观察
2.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159例临床观察
3.肩井穴"扎跳"联合疏肝调神针法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疗效研究
4.针刺肩井穴治疗急性乳腺炎17例
5.肩井穴"扎跳"针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乳痈 TCD 编码:BWR020西医病名:急性乳腺炎 ICD-10 编码:N61 01【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参考《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 Sabiston 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1)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尤其是产后第三或第四周。

(2)初期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或伴有高热、寒颤。

(3)中期肿块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

(4)患侧乳房肿大,局部红、肿、热、痛,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

(5)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6)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7)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少见。

(8)病程往往延时甚久,严重的可并发全身化脓性感染。

(二)疾病分期1.郁滞期: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

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压痛,皮色微红或不红,皮肤不热或微热。

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头痛胸闷,心烦易怒,食纳不佳,大便干结。

舌淡红或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或浮数。

2.成脓期: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皮肤红肿焮热,局部疼痛明显加重,如鸡啄样或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

伴高热不退,头痛,口苦咽干,恶心厌食,溲赤便秘,同侧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或红绛,苔黄或腻,脉弦滑数。

此时肿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应指感,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局部穿刺抽吸有脓。

3.溃后期: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

若溃后脓出通畅,局部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

若脓腔部位较深,或有多个脓腔,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而形成袋脓或传囊乳痈。

若久治不愈,乳汁夹杂有清稀脓液自疮口溢出,则成乳漏,收口缓慢,至断奶后方能收口。

(三)证候诊断1.气滞热壅证:乳汁淤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

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楚,口渴,便秘。

苔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壮热,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3.正虚毒恋证: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

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

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方法(一)内治法1.辨证论治:(1)气滞热壅(郁滞期)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牛蒡子12g、柴胡12g、赤芍12g、蒲公英15g、橘叶15g、青皮10g、丝瓜络10g、鹿角霜15g。

加减用药:乳汁壅滞结块明显者加漏芦、留行子、路路通;乳汁过多需回乳者加生山楂、生麦芽;热甚者加生石膏、生地;气郁者加金铃子、合欢皮、炒枳壳;新产妇瘀露未净者加当归,川芎、益母草。

(2)热毒炽盛(成脓期)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加减。

组成:全瓜蒌15g、炮山甲(先煎)15g、皂角刺12g、赤芍12g、当归12g、黄芪12g、牛蒡子10g、连翘10g、蒲公英15g、丝瓜络10g、柴胡10g、甘草9g。

(3)正虚毒恋(溃后期)治法:补益气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组成:黄芪15g、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炮山甲(先煎)10g、皂角刺10g、蒲公英12g、白芷10g、甘草10g。

2.常用口服中成药(1)炎立消胶囊:每次3片,每日3次。

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乳腺炎等感染性疾病。

(2)夏枯草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乳痈肿痛。

(3)夏枯草胶囊:每次2粒,每日2—3次。

清火,明目,散结,消肿。

用于头痛眩晕,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乳腺炎等症。

(4)新癀片:一次2~4片,一日3次。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二)外治法1.郁滞期:(1)中药外敷法: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等捣汁调敷患处;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

(2)中药熏洗热敷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蒲公英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温时再洗);或用蒲公英煎汤沾湿毛巾趁热外敷于乳房或患处等中药塌渍治疗。

2.成脓期:宜切开排脓。

在乳房部切口宜循乳络方向呈放射状,在乳晕部宜在乳晕旁作弧形切口,以免损伤乳络而形成乳漏;切口位置宜取低位,以免袋脓。

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术:脓肿形成时,在中医辨脓法或超声定位后,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穿刺抽脓,采用注射器针筒抽吸脓液。

3.溃后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引流,外敷金黄膏。

待脓净仅流黄稠滋水时,改用生肌散,红油膏盖贴。

脓腔较大,或切开创口渗血较多时,可用红油膏纱布填塞脓腔,1—2天后改用药线引流。

4.传囊若红肿疼痛按初起处理。

若局部已成脓应指,宜再作一辅助切口或拖线引流。

5.垫棉法可用于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者。

袋脓者垫在脓腔下方;乳汁溢出者宜垫棉加绑缚,束紧患侧乳房。

6.乳头皲裂处理(1)复方白芷洗药外洗白芷12g、苦参12g、硼砂9g、石菖蒲12g、双花15g、公英15g、甘草6g 水煎外洗;(2)麻油、蛋黄油外涂。

二、技术疗法(一)手法治疗1.手法1:揉散法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技术适应症:气滞热壅型乳痈,20至40岁,病程小于7天,哺乳期妇女,伴发热恶寒,体温39°C以下,乳汁排泄不畅,或有乳头破碎,乳房局部结块,肿胀疼痛,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局部肿块经诊断尚无成脓。

操作方法:手法:揉法、散法(抹推、拿捏)。

取穴及部位:肩井、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内关、梁丘、足三里、太冲,乳房。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先在患部周围作轻摩,揉法5分钟,再用两手的四指托住乳房,两手的拇指在肿块上交替抹推数次,方向从肿块上方开始,向下到乳头,最后用左手托住乳房,右手拇指和食指捏拿肿块,由上向下到乳头。

根据患者忍受程度,渐渐增强捏拿的力量,如此捏拿数遍,尽可能疏通为主,同时可辅以按揉膻中、乳根、灵墟、屋翳、期门、足三里穴,拿肩井,点按内关、合谷、梁丘、太冲穴约5-10分钟。

每次治疗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五天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2.手法2:直接作用于患处,除宿乳消壅滞。

患者取坐位,先在患乳搽以少量润滑剂(如食用油),术者左手托起乳房,右手五指顺着乳络方向,首先轻拿提拉乳头及乳晕部,沿放射状从乳房基底部向乳晕方向按摩3-5分钟,待乳汁郁积于乳晕部时,再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持患侧乳晕及乳头部,不断轻拉揪提,宿乳即呈喷射状排出,直至结块消失、乳房松软、淤乳排尽、疼痛明显减轻为度。

可配合刮痧疗法、真空罐疗法排乳。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症;操作前后密切观察安全性指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安全性。

3.针刺疗法:治法:疏肝和胃,清热散结。

主穴:肩井、期门、足三里、膻中、内关、乳根、少泽。

配穴:肝郁甚者加太冲;胃热甚者加内庭;发热者加曲池;火毒甚者加厉兑、大敦。

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

4. 火针疗法取阿是穴(乳房肿块处),局部酒精常规消毒,选用粗火针,将火针烧红烧透,速刺阿是穴。

不留针。

深度3-5分。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孔片刻,每周治疗2-3次,5次为一疗程。

5. 乳头皲裂乳腺导管开口被上皮覆盖形成“白泡”者,可乳头局部消毒,以无菌探针刺破“白泡”推拿排乳。

6.灸法功效:温通活血,化瘀散结,治疗慢性炎性肿块,促使其消散。

取大小合适姜片、或葱白适量洗净后捣如糊膏状,敷于患处,厚约0.2厘米。

然后点燃艾条悬灸,每次施灸15~30分钟,每日灸治1~2次,3次为一疗程。

(二)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症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时,需实施手术切开引流。

2.手术方式(1)乳腺内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口呈放射状,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选择在脓肿稍低的部位,以得到最佳引流而不致袋脓。

(2)乳晕部脓肿切开引流术:沿乳晕与皮肤的交界线、于波动感最明显处作弧形切口,避免伤及乳头下的大导管。

(3)乳腺后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前应再次穿刺以确定部位和深度,切口应选择疼痛最剧,炎性水肿最明显及脓腔的最低位,一般距乳房下反折部1-2cm 处弧形切开后进入脓腔。

三、术后处理术后换药:有坏死组织或者脓液较多时应用大黄油纱(自制药);有少量坏死组织换药时应用创伤膏(自制药);无坏死组织换药时应用生肌玉红膏。

四、术后并发症处理垫棉法可用于袋脓或乳汁从疮口溢出者。

袋脓者垫在脓腔下方;乳汁溢出者宜垫棉加绑缚,束紧患侧乳房。

五、护理调摄1.常规护理:负责入院介绍、入院评估、健康宣教。

2.心理护理: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释,以消除患者忧虑和恐惧,保持乐观的情绪。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脂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外治疗法护理:患乳外敷中药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浸渍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健康教育:妊娠后期常用温水清洗乳头,并及早纠正乳头内陷;培养良好的哺乳习惯,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疗效评定】(一)评价标准疗效判断标准综合疗效评定: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

2.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

3.无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积分疗效判定治愈:疗效指数≥90%。

显效:疗效指数70%~89%。

有效:疗效指数30%~69%。

无效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难点分析】1.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