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
紫砂壶器型100式,喝茶叫不出壶名?不存在的。史上最全赶紧收藏
紫砂壶器型100式,喝茶叫不出壶名?不存在的。
史上最全赶紧收藏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紫砂壶是最适宜泡茶的壶类,也是最常见的壶类。
然而紫砂壶器型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100多种。
有时和朋友喝茶,见到某把好看的壶,却叫不出名字,本来想附庸风雅一下,哪知词穷。
自明正德问世以来,紫砂壶,就一直受到皇帝的由衷喜爱,朝野士族从而纷纷开始赏玩,并皆以紫砂壶沏茶。
今天玉斋君就为大家总结了紫砂壶器型100式,希望能化解朋友们下次叫不出壶名的尴尬。
西施壶西施壶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
"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
半月壶半月壶半月壶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
半月壶因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古诗云"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而半月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壶身恰似半个初出的月亮,器型稳重、简单但却不失柔和之美。
秦权壶秦权壶取材于秦始皇在全国统一度量衡时统一铸造的衡具——铁权,故名。
龙旦壶龙旦壶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
”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龙蛋壶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
龙蛋壶又名“龙旦壶”,有以其造型似龙蛋而得名。
文旦壶文旦壶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
紫砂壶鉴赏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前墅龙窑: 明代建造,为了保 护古窑,现今仍在 使用中。一年会烧 几次,一次需要烧 掉1.7-2万斤松枝。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养护、开壶
开壶的目的: 是把壶内的杂质去掉,里 面有制作茶壶的泥料碎 屑, 白色的是石英粉,烧 成时放壶口上防止壶口盖 粘连的,用清水清理干净 过,再用热水清理下。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的四大优点:
一是紫砂原料可塑性好,产品不易变形; 二是它的器孔率介于一般陶器与瓷器之间,用来沏茶,香蓄味醇; 三是泥料分子有特殊的鳞片状排列结构,因此冷热急变性好,不烫手,不易炸裂; 四是紫砂壶颜色多,都是原料呈现的天然色泽,质朴高雅,异彩纷呈。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养护——养壶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借助模具制作身桶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拍打泥片,切割造型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拍打壶身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制作壶口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修饰壶身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前墅龙窑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之制作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养护——养壶
放置要稳妥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养护——养壶
开水浇淋、养护刷刷洗能使壶身更润泽
茶艺 紫砂壶 鉴 赏
紫砂壶养护——养壶
养壶也养性,心急是大忌
像儿女在父母的养育下变得丰盈、丰富、饱满、 可以有感恩的色泽流露出来, 可是这个过程却是漫长的, 需要用心地、带着好奇心、带着爱一点点地渗 透进入。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紫砂壶器型大全
紫砂壶器型大全鉴赏紫砂壶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1.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着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着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
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对象,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2.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舓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95种紫砂壶型大全
95种紫砂壶型大全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来科普一下,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你想知道的这里都有!紫砂壶器型分为:圆器、方器、花塑、筋纹器、提梁。
圆器紫砂圆器造型变化丰富,古有“圆不一相”之说。
紫砂圆器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柔中寓刚、刚柔相济。
圆,要求有变化,要求于肩、腹、足、盖、底、嘴、把等过渡处见骨,见肉,骨肉均匀,整体达到“珠圆玉润”的艺术效果。
方器方壶讲究“方中寓圆”,合理把握好线与角、线与面的关系,制作工艺要求线面挺括、轮廓线分明、口盖平整、吻合严密、比例精确,口盖严密平整,嘴、把均势统一,可随意置换壶盖方向,整体端庄稳重。
▲扫码进【紫砂】交流群花塑器花器是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鸟兽虫鱼的造型,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紫砂器皿造型。
这种壶的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着意而风格“潇洒”,生动形象,突出表现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
筋纹器筋纹器依据生活中所见的瓜棱、花瓣、云水纹等提炼加工创作出来的造型样式。
可纵横变化分割,亦可作回旋处理,其口盖须能互相置换,平整和缝,且壶内、盖内与壶外筋纹一致,筋纹凹凸有致,规范整齐,要求纹饰通体自钮顶至心贯气如一,整齐、秀美、明快并富有节奏感。
提梁提梁是一种以提梁为把的紫砂壶,主要分为素式和花式两种,素式提梁通常用于简单造型的光器壶,花式提梁常见用于生活中自然仿真器。
还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硬提梁,另一种是软提梁,如提梁是铜制,藤条制等。
提梁的形式感强,由于壶体与提梁,虚实对比分明,造型优美,别具情趣。
10把紫砂壶巅峰花器!全部认识你就是资深壶友!
10把紫砂壶巅峰花器!全部认识你就是资深壶友!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紫砂壶水太深?这里有通俗易懂的紫砂壶知识!解答你选壶、买壶、用壶的各种疑问!71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风卷葵以风卷锦葵为形,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
卷叶流,葵干钮,葵茎把。
线条丰富而又朴素自然,节奏强烈而又素淡典雅。
向外辐射旋转的凸凹线或高或低,或粗或细,忽翻转回旋,忽顿挫转折,使壶体表面起伏多变,充满动感的曲线持续不断地延续,使人感受到了风的轨迹和生命的律动,表达了向往宁静、淡雅、休闲的情趣。
八卦龙头一捆竹此壶设计极富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器身造型以64根细竹围成,工整而光洁,意境自然,腰间束带以圆竹装饰,壶底四周由四个腹部伸出的8根竹子做足,上下一体,显得十分协调。
壶盖微凸伏羲八卦方位图,盖钮为太极图式。
壶流、壶把则饰以飞龙形象,别有生趣,将易学哲理巧妙地构思于紫砂壶上。
制技精美,含意深邃,堪称紫砂艺术极品。
束柴三友此壶为当代制壶大家蒋蓉所作。
壶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干所组成,壶腹秀气地以竹皮捆绑成型,俨然一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
梅枝执拗地扭曲成嘴,老松稳稳地弓成手柄,竹枝硬是在束缚中高出一节成钮。
两只嬉戏的松鼠,平添了几分生趣。
另配两把茶杯及托盘与壶相辅。
供春此壶为当代制壶大家顾景舟所作。
壶身以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
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
取自然之物入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云龙壶此壶为当代制壶大家朱可心所作。
云龙壶是朱可心的经典代表之作,取周易“潜龙在水飞龙在天”之寓意,壶身饰以祥云纹,神龙见首不见尾,龙首突兀云间,五爪伸展遒劲。
祥云作钮,别具巧思,配以四杯,皆以云龙纹装饰。
咏梅此壶为当代制壶大家顾景舟所作。
九头咏梅茶具完整呈现出顾景舟经营花货的风格与功力。
全器以梅干为造型设计,壶嘴呈喇叭式,出水点注顺势而出,遒劲有力;壶把乘势而起,蜿蜒苍劲,端拿舒适。
壶身点缀朵朵梅花,花瓣块面饱满,纹路清晰,雕塑技艺高超,气韵高雅。
紫砂壶常见壶型大全,值得收藏!
紫砂壶常见壶型大全,值得收藏!平时我们见到过各式各样的紫砂壶,但是并不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今天就来科普一下,最常见的紫砂壶器型都有哪些。
1、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2、掇球壶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
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
故称掇球壶。
3、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
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4、潘壶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
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
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
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
5、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紫砂壶底款大全
紫砂壶底款大全北宋。
早期紫砂时期。
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
经考证,其年代上限为北宋中期。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宜兴紫砂器的生产历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
宋人欧阳修、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紫瓯”的诗词,或认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而且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
1976年7月,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泥色紫红,泥质粗糙,手工技术不高,成品有明显的火疵,复原所得大部份为壶。
羊角山窑,据判断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
这一发现,被认为印证了紫砂始于北宋的看法。
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历史,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制作茗壶开始的。
供春所制,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周高起在天启年间写成的《阳羡茗壶系》中所说,当时已经极难经见。
现存传世的供春壶,见于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一件是“树瘿壶”,传说曾为吴大澄收藏,后为储南强所得,把下刻“供春”两字,裴石民配制壶盖,黄宾虹为之定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是原罗桂祥先生收藏,后藏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春”两行楷书铭款的“六瓣圆囊壶”。
据顾景舟先生谈,曾见过树瘿状壶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似难以定为真品。
不过,传世供春壶作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
明代中期。
据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创始》记载:金沙寺(宜兴湖父镇西南,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盖、底,作成壶具。
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
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已经难以查考。
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
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
这是一件提梁壶,通高17.7厘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志。
浅谈宜兴紫砂壶造型工艺及特点
一
3 结 语
件 艺术 品的创意是作 者从 生活 中得来 的 ,现代 生
交通便 捷 , 电脑 的使 用 给 图片 、 文件 的传 递 映 出作者的生活底蕴 . 文化修养 . 手艺基础 。 例如以梅为题 活 日新月 异 ,
而创 作 , 更 注重 器 皿 的 形式 , 以 及外 观形 式 体 现 出 的现 代 意 识 , 包
括生 活 意识 和社 会 意识 , 甚 至 是 对 自然 、 对 物 质 的认 识 。
关键词 : 紫砂壶 ; 造型工艺 ; 现代 ; 特 点
1 前 言
大类 型 : ( 1 ) 根据 圆球 、 圆柱 、 四方 、 八 方等几 何形状 为依 据 而制作 。常见有 圆壶 、 四方壶 、 六 角菱花壶 、 直 腹壶等 。这
并非采用仿 真手法 , 不内涵 , 风雅情趣 深深 融于 器 。而我此番所作 的花器 , 此内。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写形写神 , 形神兼备 。 它 只是使其 造型的抽象来 表现物象 , 从而传达 出意态 内涵 。 的形象须 由作者经过深思熟 虑 , 精 心构思 , 竭尽 心血 , 不断 地尝试和反复试验 。它 的艺术语言是作者 用心提炼成 的 , 是其心意 的表达 , 情感 的表达 。从 而告诉 人们该 壶 的形象
( 上接 第 6 3页 )
尤其 为 目的 , 而是体 现作者生 活和艺术思考 的审美 载体 。 无论 壶嘴 以直行 式嘴为最 多。惠孟 臣的水平 壶为人称道 , 后 人仿 制不 断 , 到 目前 为止 , 稍 有 成型制 造 、 烧成 , 还是装饰 手段 , 创作 者吸 收新思 维 、 新 理 是在 日本 特别 受尊 重 。 荆 溪惠孟 臣制 ” 印章或 刻款 。从 某 念. 所 追求 的是 自由表达 的创作 意愿和审 美 向度 , 更 多地 模样 的水平壶 都底蜀 “ “ 惠孟 臣制” 已成为水平 壶的一种标识 了 。 体 现现代 生活 的丰富多 彩; 它们不 为实 用而创 作 , 而是 为 种意 义上说 , 陈设 审美 而创 作 , 更 注重器皿 的形式 , 以及外 观形式体 现 出的现代意识 ,包括生 活意识 和社会意 识 ,甚 至是对 自 然、 对物质 的认 识 。另一 种是专 门为福建 广州 、 台湾 啜饮
2024年浅谈宜兴紫砂壶器型发展史
2024年浅谈宜兴紫砂壶器型发展史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器型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手工技艺的精湛以及审美观念的变迁。
一、古朴纯真的初创期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的宜兴陶工在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制作这种具有特殊泥料和造型的陶器。
初创期的紫砂壶器型较为简单,以实用为主,如“石瓢”、“仿古”等经典器型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这些壶型线条流畅,形态古朴,充满了原始的自然之美,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模仿。
二、文人雅趣的兴盛期到了明代,随着文人雅士对紫砂壶的青睐,紫砂壶的器型开始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的壶型更加注重装饰和意趣,如“供春”、“时大彬”等名师的作品,将诗词书画融入壶身,形成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艺术特色。
壶型设计也开始多样化,如“莲子”、“梅桩”等,这些壶型既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陶工们的精湛技艺。
三、繁花似锦的创新期清代是紫砂壶器型发展最为丰富的时期。
这一时期,紫砂壶的制作技艺达到了巅峰,各种创新器型层出不穷。
如“陈鸣远”的“束柴三友壶”,将松、竹、梅三种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陶工们高超的塑形能力。
同时,还有一些壶型如“南瓜壶”、“蟾蜍壶”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尚。
四、兼容并蓄的繁荣期进入现代,紫砂壶的器型发展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现代设计师们开始尝试将西方艺术元素融入壶型设计中,如抽象线条、几何形状等,使得紫砂壶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紫砂壶的实用功能也得到了拓展,如茶具套装、电磁炉专用壶等,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五、总结宜兴紫砂壶器型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陶瓷艺术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史。
从古朴纯真的初创期,到文人雅趣的兴盛期,再到繁花似锦的创新期和兼容并蓄的繁荣期,每一个阶段都凝聚了陶工们的智慧和汗水,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紫砂壶
紫砂基础——壶形宜兴紫砂壶发展数百年以来,凝聚着历代紫砂艺人的智慧,历经创新——继承——再创新,使得紫砂壶造型丰富,式样繁多,五彩缤纷,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审美情趣的紫砂壶爱好者都可寻得自己喜爱的款形。
紫砂壶的造型类别,可分为几何形体造型、自然形体造型、筋纹器造型,这三类造型几乎包含了自然界中各类形制的可创性,这又是紫砂壶形制特别丰富的重要原因。
但有的壶形兼有两种、甚至三种形体造型,这种造型方法就是在圆形、方形壶上再装饰着别的形体,如掇球壶是自然形体与几何形体的结合;六方掇球壶也是自然形体、几何形体和筋纹形体的统一。
紫砂壶的各种形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相互融合‖,在不断地组合变化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一、几何形紫砂壶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他几何形变化而来,是最常见的造型,俗称―光货‖,其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
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又可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
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之中有变化,壶体本身及附件口、盖、钮、嘴、把、肩、腰的配置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器型上要求―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括。
紫砂传统造型掇球、仿古和汉扁等就是紫砂圆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方器造型讲究―方中寓圆‖,要求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
方形器除口、盖、钮、把、嘴应与壶体相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济‖。
不论是几方形(四方、六方、八方)的造型,其壶盖的方向可任意变换,并与壶口严密吻合。
由于方器的成型工艺较为复杂,所以生产数量相对少些。
紫砂传统造型四方桥顶、传炉、僧帽、雪华壶等,就是紫砂方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自然形紫砂壶造型,是以造化为师,取材于动植物的自然形态。
紫砂壶详解-ppt课件
制壶工具 (一)
制壶工具 (二)
紫砂壶的分类
——了解掌握紫砂壶分类
紫砂壶分类
按容量来分: 紫砂壶按容量可分为小品、中品及大品。200cc以下为小品;200cc到300cc为中
品;300cc以上为大品。 一般而言,小品壶适合1-2个人饮用,中品壶适合3-4个人饮用,大品壶适合5个 人以上饮用。
注浆壶是将稀释到一定程度的泥浆直接倒入模具中由于石膏具有很强的吸水性靠近模具部位泥浆中的水分被石膏吸入这部分的紫砂泥就会固化然后将中间没有固化的泥浆倒出专业术语叫回浆打开模具就得到了成型的生坯
紫砂壶的构成与制作
——了解关掌握紫砂壶的结构及制作过程
紫砂的构成
紫砂壶是由各个不同的部位组合而成,各个部位缺一不可。每把壶都 是由壶嘴、壶身(身桶)、壶把、壶底、壶口、壶盖、壶钮(滴子、的子)、 网孔(球孔、独孔)、飞构成。对比两款壶便是按各部位对比。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 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 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 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 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 过程称为“风化”。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 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 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 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
压盖 平盖 牛盖
壶盖(二)
截盖
嵌盖
嵌盖
锁盖
壶嘴(一)
解释:紫砂茗壶的嘴,喻为人的五官之一,它与壶体连接,有明显界 限的称“明接”。无明显界限,胥出自然的称“暗接”。如汉扁 壶把,壶嘴与壶身的肩线,侧线贯通,形成舒展流畅的造型特色。
紫砂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
紫砂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紫砂老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近年来,紫砂收藏界盛起收藏一厂老壶热潮,尤以北京为甚,特收集归纳整理出原一厂的壶款、标识,以馈壶友。
(一).壶款紫砂一厂出产的样式讲多别多讲少也很多.几百种是跑别掉的.然而接触久了经手的东西多了也能大致懂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的样式. 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二).标识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基本上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喜爱紫砂壶的人.非常重要的因素算是喜爱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通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不于外头民间的窑,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头去烧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分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别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群与光泽 .那要怎么推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能够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推断:一.标签普通来讲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制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阶段:、一、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讲的“鸡蛋标”;这一阶段是记忆“XXX”以来的复兴阶段;百废待兴,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但是一时尚别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工艺程度上也别是非常好。
然因泥料风化陈腐阶段更长,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二、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XXX 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此类紫砂的胎土里用肉眼即能够看到别规则且細小的黄群与黑群的矿粒,黑群颗粒尤其明显,俗称黑麻胎土或黑星胎土;能够确信地讲甲子泥并非全是甲子年所生产,大约在82年即开始见到此类胎土的壶,向来延伸至甲子年后两三年仍然还有此类壶品,因此应称甲子年前后较为客观!这一阶段应该是一厂的小康阶段;侨商开始参与,XXX紫砂爱好者推动了紫砂市场的复苏,紫砂在国际市场亦渐露锋芒。
60种经典紫砂器型大图,许多你都叫不上名
60种经典紫砂器型大图,许多你都叫不上名
紫砂壶作为完美结合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紫砂艺术品深受广大藏友喜爱,而且紫砂壶型种类繁多,精致美观。
这里列举了一些经典的款型,看看其中有你喜欢的吗?
1 供春壶
2 秦权壶
3 水平壶
4 茄段壶
5 虚扁壶
6 笑樱壶
7 德钟壶
8 龙蛋壶
9 潘壶
10 汉瓦壶
11 汉铎壶
12 六方壶
13 合欢壶
14 匏瓜壶
15 葫芦壶
16 西施壶
17 文旦壶
18 石瓢壶
19 仿古壶
20 半月壶
21 井栏壶
22 掇球壶
23 掇只壶
24 曼生提梁壶
25 八方壶
26 裙花提梁壶
27 汉方壶
28 十六瓣菊蕾壶
29 葵仿古壶
30 梨形壶
31 双线竹鼓壶
32 寿桃壶
33 鱼化龙壶
34 容天壶
35 汉扁壶
36 汉君壶
37 美人肩壶
38 牛盖莲子壶
39 柿圆壶
40 一粒珠壶
41 玉乳壶
42 君德壶
43 华颖壶
44 汉云壶
45 乳钉壶
46巨轮珠壶
47 思亭壶
48 线圆壶
49 仿古如意壶
50 传炉壶
51 唐羽壶
52 大彬提梁壶
53 鹧鸪提梁壶
54 牛盖洋桶壶
55 松段壶
56 四方壶
57 八卦龙头一捆竹壶
58 僧帽壶
59 风卷葵壶
60 报春壶。
紫砂壶器型大全
紫砂壶器型大全一、折沿壶折沿壶是中国古代壶形的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绿松石陶器。
古代折沿壶壶体颈部多有和沿,外观呈折痕,如书页一般,故得名“折沿壶”。
折沿壶多数呈高口、低圈腹部,其古朴的形态和精美的制作使其在紫砂壶领域中格外突出。
折沿壶的造型独特,制作技巧复杂,而其材料优质,用料精湛,可贴合各种场合。
二、炉足壶炉足壶是以它的足部外形来命名的一种壶型,古代足部做工精美,曲线变化自然,外形优美,整体线条流畅,散发出浓浓的淡雅气息。
炉足壶的制作传统也比较久远,形状普遍,其曲线流畅、外观精致,可作为休闲、礼品及收藏用壶。
三、长口壶长口壶又名紫砂山字壶、佛魔壶,是一种大口壶,其壶口呈指出状,外形犹如“山”字,说来也挺有意思,长口古壶有柳叶形、梅花形等,形制优美、制作精美,深受茶点文人墨客的喜爱;有的容量较小可以用来泡茶,有的容量较大用于冲泡美味的茶饮,但最受欢迎的是那种中容量的长口壶,紫砂长口壶既可容载茶,又可作为精密工艺品来收藏,实有双重价值。
四、豆腐壶豆腐壶是一种古典的紫砂壶样式,它由高圈腹部和较小的口部组成,通常具有稖形的口,整体轮廓呈新月状。
此外,豆腐壶腹部常有棱形装饰,形态简洁,线条流畅,体现出一种精致、素雅的态度,深受收藏家们的喜爱。
它也可以收藏茶叶,具备防潮、防腐及收藏茶叶香味等特性,深受收藏家护茶文人墨客的喜爱。
五、梨形壶梨形壶最早出现于清代,不少收藏家喜欢收藏她的古朴而又淡雅的形态,也可以把它作为茶壶使用,梨形壶多半由内部向外延伸,细小的口部也可以用来泡茶;并且梨形壶本身也带有淡雅的茶香,收藏家们很喜欢把它收藏起来,以作为收藏茶香的罐子。
紫砂梨形壶之精致可爱,独有的古韵,不仅具有美的、雅的审美趣味,而且还能品出醇香的茶香。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作者:唐如平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0期摘 ; 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紫砂壶的造型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数百年来其造型层出不穷,尤其在现代,紫砂壶的造型更是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关键词:紫砂壶;造型;经典中图分类号:J52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48-01紫砂陶艺是我国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兴于北宋,盛开明清,可谓名家辈出,代有精品,紫砂具有无拘无束的表达性,使紫砂陶艺别具一格、独秀一方。
宜兴紫砂壶,从它问世以来,就为世人所喜爱,所看重。
明代有“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的说法。
历经几百年的发展,紫砂壶的造型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数百年来其造型层出不穷,尤其在现代,紫砂壶的造型更是花样繁多,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在从多紫砂壶造型中,有十种传统经典,紫砂壶型始终经久不衰,如西施壶、石飘壶、仿古如意壶、井栏壶、井栏壶、掇球壶、报春壶、供春壶、秦权壶,竹段壶、这十种壶型几乎所有制壶老师多做过。
下面将逐一介绍给大家认识。
1.西施壶。
西施壶是紫砂壶器众多款式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
西施壶壶身圆润、盖、短嘴、倒把,憨态可掬,实为品茗者把玩的佳品。
此壶型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构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
西施壶看似简约,实则严谨,好似浑然天成。
此壶是紫砂壶爱好者必收藏的壶型。
2.石飘壶。
石飘壶是,紫砂壶的传统经典造型。
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的石飘壶,当在清代乾、嘉年间。
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个人风格各异,其类型主要有高石飘,矮石飘、子治石飘三种。
3.仿古如意壶。
仿古壶如意壶的壶把和壶嘴线形流畅,壶盖有拱桥式衬托,特别是壶身有特别的如意花纹,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此壶形成于明朝,流传数百年,经典不朽,深受壶友喜爱。
紫砂壶
六、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 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 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 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 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 秤来。” 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 和潇洒不羁的情趣。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 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龙之于中华文 化,有着数不尽的故事。《山海经•海内经》中说, 禹的父亲鲧,为了给百姓治水,私自窃取了上天的息 壤,被天帝殛杀于羽山之野,终年不见天日,只有叫 做烛龙的神龙,口衔蜡烛,带来一线光明。鲧死后精 魂不散,尸体三年不腐,天帝怕他复活,派人带“吴 刀”为鲧剖腹。在鲧的躯体被剖开的时候,从他腹中 跳出一条虬龙,盘曲腾空,这就是鲧的儿子大禹。而 鲧的尸体也同时化为一条黄龙,沉入羽渊。另外,在 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得到了应龙的帮助,进而奠定了夏 朝建立的基础……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 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 巅峰典范。
四、掇球壶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 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 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 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 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 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 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 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 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 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 掇球中的精品.
三、西施壶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 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 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 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 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 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 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 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吴氏曾祖是明正德 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 童名声太盛,叫“供春”。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 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 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 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 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 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吴 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 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紫砂壶的各部位及制作(二) (1)
紫砂壶的各部位及制作壶摘手(的子)茶壶的摘手,俗称“的子”,它的造型应与身筒、盖、嘴、把协调和谐,形式有球形(圆形,包括椭圓、扁圆、尖圆等形状)、方形(包括六角和多边形筋纹摘手)、桥形(为拱形桥梁形状及其变形,桥梁的高矮、跨度要符合比例,桥形变化较多,桥纽两端对称)、牛鼻形(仿牛的两只鼻孔而设计,在圆形的壶盖上挖出两只大椭圆形大孔)和肖形(动植物形,是与壶身、嘴、把的造型有联系的形状)等。
壶底足有平底、一捺底、假底、钉足底四种。
平底。
在壶底平封一片泥片,形制拙朴,手法简单,茶壶安置也最稳妥,平底在烧戌时不变形起翘是关键。
一捺底。
这是紫砂壶特有的样式,形壶。
其形式犹如在皮球上稍用力按捺一下,使原来的球面瘪陷成一个凹窝。
凹窝的四周就成为足。
假底。
是在茶壶身筒成型后,在底面再附加一层泥片,挖去泥片的中间部分,留下四周一圈作底足,俗称“挖足”,或者将另做的一圈用滋泥附贴到壶底上,俗称“圈足”。
这都是假底的常见手法。
假底分暗假底、明假底。
有的假底为双层,与身筒连成一体,从外形上往往会看不出壶底的独立性,此为暗假底,如秦权壶、倒把西施壶等;有的假底明显凸出身筒的线条之外,如笑婴壶、柱础壶的壶底,此为明艘底。
钉足底。
圆器多用三钉足,方器多用四钉足。
钉足形状有短柱、圆钉(锥)、云肩(如意)、围棋子等,皆为预先做好后粘贴在壶底的。
壶把以往紫砂壶比较讲究三平的造型标准,即把与壶口及壶嘴,在一个水平上。
细作“三平”研究,主要是出于倒过来放在转盘平面上制作比较方便的缘故,以前制作条件有所局限,如只有木转盘,要把壶正倒上下加工,壶口、嘴、三点不平,就不能平放施工,而现今有铁辘,壶把完全可以放在转盘的外面进行。
壶嘴与平有一定的必要性,否则嘴低于壶口,往壶里倒水时,壶水未满嘴就先流茶,反之倒茶水时,嘴未出水口先出水;而把手的高低则无必要强求一致,只要总体完整即可;对制作者来说,这样也可以大大扩大造型思路。
安装、制作壶把的总的要求是:与茶壶整体统一协调,把手使用实用舒适,最好做到二者完美统一。
紫砂壶经典器形
紫砂壶经典器形作者:钱盘德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紫砂壶的经典壶型—仿古,仿古自出道以来在紫砂壶的大家庭中一直主流壶型,历经百年而不衰,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关键词:仿古壶;起源;造型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030-01宜兴紫砂壶的造型经历千年发展,千态万状,变化丰富,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是汲取姊妹艺术的特点,经长期的艰苦的辛劳而创造。
按其不同类型,大体可分为圆器,方器,仿真器,筋纹器,提梁器和其他器六类。
在紫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六类造型均有生产,历代名师巧匠,都擅长制作某类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仿古壶是颇受肯定的非常传统而经典的紫砂壶型款式之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历来便是制壶艺人竞相效仿的壶型,与井栏壶、石瓢壶等一样,以器型简单、造型稳重、神韵古朴而闻名于世。
“仿古”始称“仿鼓”,自清代流传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也间接地参照了传统古建筑中鼓型石柱础的饱满形状,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故而起源于近代。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仿古壶一直以来为广大壶友所爱好,源于其古典大方的壶型和功能的实用,其制作到位,乃实用之佳器。
仿古壶圆润精巧,其形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壶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一弯流曲出自然,嘴、把匀称,姿态优美、极宜品茗,深得文人雅士和民间人士所喜爱,是件雅俗共赏的佳器。
壶腹宽圆,张弛有力,别有一番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之气度,壶把随圈,圈把匀势而起,有些略带变化的壶款则是把圆下方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匀称,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快淋漓感,壶底部以收平底居多,壶肩部必须高耸挺拔才有气势,以显现出圆润壶体的张力与饱满,壶颈部留短颈,以便在壶身向上延伸的过程中有一个小的过渡而不使整壶过于简单没有变化,壶子口呈一线,壶的开口甚大,投茶出汤皆很方便自然,壶提钮和盖之间略有颈隙,扁圆钮压盖,提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以此形成相互呼应之势,整把壶型展示时也就没有突兀之感,而扁圆形在手指捏握时也会贴合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 砂 壶 六 十 四 种 器 型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们来说,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多看多学多问,少交点学费总是好的。
我搜索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特将此文献给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别无他求!一、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二、扁腹壶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
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
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
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
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
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
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
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
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三、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
金砂认为制壶赏壶,到了极致就是看其气度,观其神韵。
至于细节的处理到显得不过尔尔。
传炉壶的特点正是如此!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
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要想做得比例恰当、珠圆玉润,骨肉廷均实属不易。
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就其形式来说传炉为传统壶型,至清末曾改为四方传炉,可为历久弥新。
现存最有名的传炉壶当属原藏于开四海家中,于1937年由清末民初壶艺名家俞国良用“大红袍”泥料做制的一把。
此壶方圆相济,挺匀有力,色泽红艳,光彩照人,是传炉壶式的经典之作。
还有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的传炉壶,为清末两江总督端方在宜兴定制,具手法来看也应为俞国良所作。
只不过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加改进,盖为桥扭。
传炉的名称来历又是什么呢?似乎难以考据,但就作者的见解来说可能性有二。
首先传炉为古代道家炼丹所用之丹炉。
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游尽天下名山,与丹术,医道颇有心得。
至麻姑神功泉(江西抚州南城)觉得泉水清冽脱俗,于是传炉炼丹,留恋泉石之间,至今,葛洪仙井遗迹犹在。
麻姑泉酿酒又称寿酒,洪祖以其水炼丹求寿成仙,而人寿之极致又称茶寿。
今以阳羡砂壶,仿传炉之型,饮茶延年。
真乃切情,切意。
其次,古时还有“金殿传胪(炉)”一说,明清时代在殿试后两天,皇帝召见新科进士。
考取的进士们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恭立于安门前听候传呼,然后与王公百宫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
这就是“金殿传胪”。
“胪”有陈列的意思,“传胪”就是依次唱名传呼,进殿晋见皇帝。
因古时候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将壶名取为传炉,应有取其谐音后又取意自勉吧。
四、鱼化龙壶为典型传统壶型,是鱼跃龙门之意.民国的唐树芷所制小鱼化龙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此壶红泥制成,形体较小,做工精细.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
而黄玉麟所制鱼化龙,波浪立体感不强,波涛中的龙伸出半身,龙爪清晰可见,钮也不作堆浪而作卷云形,装在盖内的龙头细而偏小。
鱼化龙壶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又具一定的时代特点。
五、大彬提梁壶在今天的玩壶人看来,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
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使紫砂壶能进入文人生活,成为文房清玩,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这也让时大彬成为紫砂宗源上的第一座高山,让无数后人仰止。
粗看很不起眼!大彬提梁身筒成较大且丰满的扁球形,上部圆环状提梁粗大,六方三弯嘴,六瓣平扣钮,压盖,圈底,溜肩,素身。
再看耐人寻味!身筒以实托虚,圆环以虚带实,上下两个圆弧构成的虚实对照,达到了视觉上的微妙平衡,整体上让人感觉气势雄健,浑然一体。
所谓“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
三看惊为天物!大彬提梁如佛趺坐,清风朗朗。
《梦溪笔谈》中说:“星辰居四方而中虚,八卦分八方而中虚,不中虚不足以妙万物”。
虚实结合犹如画中留白,园林借景,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这种古典美学的神奇光彩,闪耀在小说、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传统艺术的各个领域。
六、德钟壶“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俱代表的作品便邵大亨的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
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
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壶盖内有“大亨”楷书瓜子形印。
七、掇(duo)球壶掇,摞起来的意思,掇球,摞起来的球。
掇只掇子没什么区别。
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壶身,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
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八、掇只壶《宜兴县志》中提到有一把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千金之壶,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称得上是壶中之王了。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把紫砂壶呢?《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九、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十、葵仿古壶葵仿古壶是紫砂壶的传统作品,是在圆仿古壶中用筋镶、块面转折的表现手法制作而成。
葵仿古以六棱葵瓣为图案,加上嘴、把、盖也用筋纹起线,使整个壶的造型协调统一。
筋纹凹凸有致,气势挺拔贯通。
作者张普泉,制作此壶显现了他的精湛技艺。
十一、汉铎(duo)壶汉铎,即汉朝之铎。
《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
它是器物的名称。
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
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
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
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
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有诗曰:“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
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铎为方彤,顶卜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
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
“铎”除了做为乐器以外,其作用从历史上各种古籍的记载中归纳来大概有两方面:“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一)文事奋木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
在古代,天子为了了解民间的社会风气,人民的生活状况,每到春天会派专人到各处采集民间的诗歌,这种行为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采风”,归纳总结后报告给朝廷加以考察。
同时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也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
这里铎的木舌可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二)武事奋金铎——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
古时的军事长官曾挥舞旗帜召集村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
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训练。
我们看古代打仗的小说,经常有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即鸣铎,就是摇大铃铛。
宝铎含风,响出天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铎的作用更主要集中于乐器和建筑装饰了。
目前我们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古建筑四角的铎铃装饰。
十二、汉瓦壶汉瓦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
泥质坚结,砂色暗红。
壶盖子口制作圆而不规,转捻即紧,拈钮可以翕起全壶。
壶身镌楷书渴语:“放下屠刀否,心莲顷刻开,三千今世界,开眼见如来”。
署名“金冬心意门”。
又刻坐佛一尊,落款“两莑居士罗聘画”。
盖面刻行书“蕉雪子摹、己卯冬月作”凡九字。
底钤阳文篆书“杨彭年造”方印。
十三、合欢壶曼生之所爱;壶铭日:“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阐释了“合欢”之义,若是东坡的门徒,三五知己,无酒有茶,品茗谈天,足矣。
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
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
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
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
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
曼生设宴以贺。
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之墨宝。
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
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