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

合集下载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结局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结局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结局的文‎化蕴涵和美学‎意义中西方戏剧中‎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这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也是中西戏剧‎的永恒母题。

爱情剧有喜剧‎,也有悲剧。

喜剧的结局基‎本相同: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妻团圆。

悲剧结局则大‎不一样:有情人不成眷‎属,甚至以男女主‎人公血淋淋地‎陈尸舞台作为‎结局,这往往是西方‎爱情悲剧的一‎大特征。

而中国的爱情‎悲剧,即使有情人真‎不成眷属,剧作者也会设‎法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幻想的方式‎让他们“团圆”起来。

同是爱情悲剧‎,为何结局各具‎特色这与中西‎方的传统文化‎,民族欣赏心理‎和审美追求是‎否紧密相关?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所在。

我国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孟称‎舜创作的《娇红记》和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中西‎方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爱情‎悲剧。

两剧主题相同‎—都颂扬了男女‎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反对封建势力‎对自由幸福爱‎情的摧残,但两剧的结局‎却不一样。

《娇红记》描写申纯和王‎娇娘为了追求‎自由婚姻,敢于同封建伦‎理和豪门贵族‎作斗争,最后双双殉情‎的悲剧。

但作者并不以‎此作结,为了歌颂他们‎“两人皆一而终‎,至于段身而不‎悔”的精神,作者让男女主‎人公“仙圆”,以“合家作结,坟上长满了花‎草,月儿照着墓顶‎的棠梨一对鸳‎鸯向九天展翅‎飞去”,一对情侣水远‎相伴相随。

不仅《娇红记》如此,其他的爱情悲‎剧如《长生殿》、《牡丹亭》、《梧桐雨》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以“团圆”结局收场。

这样的结局表‎达了人民对善‎良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了对邪恶‎势力不甘屈服‎的精神,但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一种不‎敢正视黑暗的‎、血淋淋的现实‎,以“团圆”结局来逃避现‎实,将矛盾冲突和‎谐化的心理倾‎向,这一弱点正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

梁漱溟先生在‎论及东方文化‎时指出“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爱情这玩意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个能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东西。

可这爱情悲剧啊,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少有趣的区别呢。

先来说说咱们东方的爱情悲剧吧。

东方的爱情悲剧常常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罩住了,这网就是封建礼教。

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多好的一对儿啊。

两个人在书院里互生情愫,那感情就像小火苗一样,蹭蹭地往上冒。

可是呢,祝英台她家里不同意啊,为啥呢?因为梁山伯虽然是个才子,但他没什么雄厚的家底,不符合封建家庭门当户对的要求。

最后啊,这两人只能以死明志,化成了蝴蝶才得以双宿双飞。

还有焦仲卿和刘兰芝,刘兰芝被婆婆嫌弃,各种挑刺儿,焦仲卿虽然爱她,却拗不过封建家长的权威,最后也是双双殉情。

在东方的爱情悲剧里,家族的利益、社会的礼教往往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情侣们喘不过气来。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呢。

西方的爱情悲剧啊,更多像是命运在捉弄人。

就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吧,他们俩属于两个敌对的家族。

这俩年轻人一见面就天雷勾动地火,爱得那叫一个热烈。

可家族的仇恨就像一道深深的鸿沟横在他们中间。

而且西方的故事里,命运好像特别爱开玩笑,各种阴差阳错。

罗密欧以为朱丽叶死了,就毫不犹豫地喝毒药自尽了,朱丽叶醒来看到罗密欧死了,也跟着拔刀自刎。

西方的爱情悲剧里,个人的意志虽然很强,但总是被命运或者家族之间那种无法调和的矛盾给打败。

从人物性格上来说呢,东方爱情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比较含蓄、内敛。

像梁山伯,他对祝英台的爱,那都是藏在心里的,最多就是偶尔眼神里流露出来那么一点小暧昧。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可都是热情奔放型的,一见面就又是亲吻又是表白的,毫不含糊。

在结局的处理上也有不同。

东方的爱情悲剧有时候还会带点浪漫的幻想,像梁祝化蝶,虽然人在现实里不能在一起,但在精神上、在神话的世界里,他们还是幸福地在一起了。

西方的爱情悲剧呢,就显得比较残酷直接,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真真切切地死了,没有什么化蝶之类的美好幻想,就这么硬生生地把悲伤留给读者或者观众。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

中外爱情悲剧的文化差异比较摘要】爱情悲剧的认知和欣赏古今同理,中外同心,但是在中西之间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汉乐府民歌的《孔雀东南飞》与莎士比亚的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作为爱情悲剧的文化共同因素,也探讨分析中外对爱情悲剧成因和人物性格认知偏向的不同。

【关键词】爱情悲剧文化差异比较一、两部作品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英文原名为The Most Excellent and Lamentabl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另一说法是改编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马泰奥·班戴洛(1480?-1561)创作的一部真实故事小说。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D婚姻悲剧。

两部作品虽然时隔千年,地阻万里,但都是基于人口传诵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文学作品,非常适合用来探讨中外对爱情悲剧的文化认同和差异,以下比较为了表达方便,两部作品将简称为《罗》和《孔》。

二、中外爱情悲剧认知的相同点(一)双方殉情。

这是中外爱情悲剧文化的共同基础,美满的一对无法结合而选择共同死亡。

《罗》剧叙述了一对青年恋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私自完婚,然而却因两家是世仇而无法结合,最终为追求自由爱情而双双殉情。

《孔》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兄的逼迫下一同走上了绝路。

(二)广泛同情和惋惜,两部作品都以青年恋人双双殉情为代价换来两家的悔悟与和好。

《罗》剧中面对悲惨的场面,两家世仇在亲王的训导下双双悔悟,罗密欧的父亲蒙太古说:“我要用纯金替她铸一座像,只要维洛那一天不改变它的名称,任何一尊都不会比忠贞的朱丽叶那一座更为卓越。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差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中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都演绎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悲剧故事。

然而,细细品味,会发现中西方的爱情悲剧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就拿咱中国的来说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共读,情意渐生。

可那时候的礼教规矩,哪能容得下他们自由恋爱。

祝英台被家里逼着嫁给马文才,梁山伯相思成疾,含恨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路上跳进梁山伯的坟墓,两人化作蝴蝶双宿双飞。

这故事里,家族的压力、封建礼教的束缚是导致悲剧的重要原因。

咱中国人讲究家族的荣誉、门当户对,爱情往往要给这些东西让步。

西方的爱情悲剧呢,算是典型。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是世仇啊,那仇恨深得简直像海一样。

但爱情的力量让他们不顾一切,偷偷结婚。

结果罗密欧因为误杀朱丽叶的表哥被流放,朱丽叶为了逃避家人安排的婚姻假死,罗密欧不知道这是假的,自杀殉情,朱丽叶醒来后也跟着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家族的仇恨成了爱情的绊脚石。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西方更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自由,他们会为了爱情跟家族对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讨论这两个故事,那场面可热闹了。

朋友说:“你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多无奈啊,他们就像是被一张大网给困住了,怎么挣扎都出不来。

”我回应道:“是啊,那网就是封建礼教和家族的期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朋友接着说:“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叫一个激烈,爱得轰轰烈烈,死得也惊天动地。

”我点头表示赞同:“没错,他们就是那种不顾一切,要冲破所有障碍的感觉。

”咱回过头来再仔细瞅瞅。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带着一种隐忍和含蓄。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眼神、诗词来传递,那种欲说还休的劲儿,真让人揪心。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是热情奔放,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吻就要深情地吻下去。

还有啊,中国的爱情悲剧结局,常常带着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作蝴蝶,这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寄托,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自由自在地相爱。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比较—以《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爱情是人类故事中更久不变的主题,谈及爱情,所有人的眼里首先都会泛起美好的光彩,是一种甜蜜、深刻至深入人心的情感。

然而爱情悲剧,就是要把爱情这种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

在爱情主题上,中西方都有不少的悲情故事,而《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说是双方的经典代表。

男女主角的爱情都经历了种种坎坷,偏偏要在他们双双陨落之后,那些不安分的阻扰因素才安静下来,然而什么都以及挽回不了了。

由于中西方社会、文化、政治以及伦理等方面的差异,这两个故事也有着异同。

一、两种爱情,相同追求1、爱情国度的自由追求不论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生死相随,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紧紧相依,一切的开端都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他们的开始都是自由的相爱。

爱情的萌芽期往往是一帆风顺的,外界干扰因素还没有察觉,然而男女主在心里已经慢慢种下了爱情的种子。

焦仲卿和刘兰芝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最后同结连理,一切都是那么顺利,他们拥有着平凡的幸福,过着平凡的日子,完全不知道在她们爱情的背后,一些不安分因素已经在蠢蠢欲动。

罗密欧本来想要寻找自己以前喜欢的女子而混入了凯普莱特家族的一场聚会,然而在聚会上罗密欧却被这次聚会的主角—朱丽叶所深深吸引,当罗密欧向朱丽叶表白之后,朱丽叶对罗密欧也心生情愫,他们一见钟情。

在知道了两家的家族矛盾之后还是忘不了对方,便经常去修道院聚会,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为了夫妻。

2、起伏跌宕,青春绝唱两个故事的相同点之二在于剧情的设置跌宕起伏、悲喜交融,最后都在含着眼泪和悔恨中纷纷陨落。

当刘兰芝迫于婆婆的压力必须要回娘家时,焦仲卿安抚着兰芝: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焦仲卿给了刘兰芝这样一个保证,让我们又看到了拯救他们爱情的希望。

但是兰芝回到家中,面对母亲和兄长的劝说,迫于强大的压力而要改嫁。

爱情的希望再次被熄灭,直至最后两者纷纷走上黄泉路。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

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作文《中西方爱情文学差异之我见一提到爱情文学,那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在中国的爱情文学里啊,就像那娓娓道来的涓涓细流,细腻得很。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可算是印象深刻了。

故事里那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路上碰到了梁山伯。

这两人一路走一路相处,从开始仅仅是同窗情谊,慢慢生出了爱情。

他们之间的爱情啊,那是含蓄得很。

就比如说,他们会一起读书写字,互相探讨学问,偶尔的眼神交汇里有着一些别样的情愫。

但是这种情愫谁也不明说,就藏在那心里。

梁山伯一直到最后都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娃子呢。

像这种中国式爱情文学的含蓄,在生活中的体现也是有的。

我表哥,他就是个很含蓄的人。

他喜欢一个姑娘,也不直接说,就老是偷偷帮人家姑娘做事。

姑娘的自行车坏了,他悄悄地给修好;姑娘想要看的书,他找遍了整个书店去买来,然后借故给姑娘。

可是就憋着一句话不说,那姑娘其实也有点意思,但是大家就这么耗着,就跟梁山伯祝英台似的,谁也不先捅破那层窗户纸。

再看西方的爱情文学,就像一阵狂风暴雨,激情四射。

我刚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就被惊到了。

罗密欧在舞会上一眼就看中了朱丽叶,那可真是一见钟情。

然后就开始大胆地追求,什么甜言蜜语都来了,根本不管两家是世仇。

他看到朱丽叶在阳台上的时候,直接就表白了,那台词真肉麻,咱中国人可不好意思这么直白呢。

这种西方爱情文学里的直白,就像我一个朋友出国有一回去参加一个派对。

有个外国小伙子看到一个女孩,毫不犹豫地就走过去邀请跳舞,在跳舞过程中还不停地夸赞女孩美丽迷人,说什么他的心被女孩的眼神点燃了之类的。

从中国和西方这两类爱情文学里看,这个差别可太明显了。

中国爱情文学大多离不开家族、社会环境的牵扯。

像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不是因为家族不同意他们在一起,才导致了悲剧嘛。

家里的长辈看重门第啊、名声啊之类的。

而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家族仇恨阻碍,但和中国的家族观念又有不同。

西方家族好像更多是一种利益和荣誉的对抗,而中国家族更讲究那种传统的伦理道德和规矩。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差异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悲剧差异

• 城市的统治者决定驱逐罗 密欧,下令如果他敢回来 就处死他。朱丽叶很伤心, 她非常爱罗密欧。罗密欧 不愿离开,经过神父的劝 说他才同意暂时离开。这 天晚上,他偷偷爬进了朱 丽叶的卧室,度过了新婚 之夜。第二天天一亮,罗 密欧就不得不开始了他的 流放生活。罗密欧刚一离 开,出生高贵的帕里斯伯 爵就来求婚。凯普莱特非 常满意,命令朱丽叶下星 期四就结婚。
这时,朱丽叶也醒过来了。人越来越多, 神父还没来得及顾及朱丽叶,就逃走了。 朱丽叶见到死去的罗密欧,也不想独活 人间,她没有找到毒药,就拔出罗密欧 的剑刺向自己,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两家的父母都来了,神父向他们讲述了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儿女失去,两 家的父母才清醒过来,可是已经晚了。 从此,两家消除积怨,并在城中为罗密 欧和朱丽叶铸了一座金像。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 平坦的道路的。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 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 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 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主要作品 《汉姆雷特》、《奥赛 罗》、《李尔王》、 《麦克白》及悲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 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 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 事件。一天,凯普莱特家举 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 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 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 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 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 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 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 起来
Page 7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 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 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 是命运注定这两家仇敌, 生下了一双不幸的恋人, 他们的悲惨凄凉的殒灭, 和解了他们交恶的尊亲。 这一段生生死死的恋爱, 还有那两家父母的嫌隙, 把一对多情的儿女杀害, 演绎成今天这一本戏剧。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本文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为深沉且复杂的一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成为了文学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尽管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大相径庭,但爱情的力量却总能在不同的故事中引发共鸣。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来探讨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共性与差异。

两部作品都以悲剧结尾,展现了爱情在社会束缚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挣扎,成为了各自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悲剧成因、表现手法以及悲剧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深化对中西方爱情悲剧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爱情悲剧的共同点,还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各自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从而丰富我们对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理解。

二、背景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爱情悲剧虽然跨越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但它们所根植的社会背景却各具特色,为这两部作品的情感深度和悲剧色彩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家族来安排的,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往往被忽视或压抑。

在这样的背景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显得尤为珍贵和悲壮。

他们两人虽然情深意重,但却无法抗拒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最终选择了殉情。

他们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的写照。

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则发生在欧洲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开始发生变化。

尽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仍然面临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阻碍,但他们更加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反抗权威和传统。

他们的爱情悲剧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冲突和矛盾,以及个人在追求幸福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

论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区别作文爱情,这两个字自古以来就有着无尽的魅力,也孕育出了无数或凄美、或悲壮的故事。

而中西方的爱情悲剧,更是有着诸多明显的区别。

咱们先来说说中国的爱情悲剧。

就拿家喻户晓的来说吧。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书院里和梁山伯相识相知,两人那感情是日渐深厚。

可祝英台家里早给她安排了门当户对的婚事,根本不管她和梁山伯的情分。

梁山伯得知后,那是伤心欲绝,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去世了。

祝英台在出嫁那天,路过梁山伯的坟墓,毅然决然地跳进坟墓,两人最终化作了蝴蝶双宿双飞。

你瞧瞧,这里面体现出的中国爱情悲剧,往往受到家庭、礼教、社会地位这些因素的束缚。

家里长辈说的话那就是圣旨,门当户对那是铁律,根本容不得年轻人自己做主。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多纯真啊,可就是因为这些外在的规矩和压力,硬生生给逼成了悲剧。

而且啊,中国人讲究含蓄、内敛。

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表达,也是那种默默的关心、眼神的交汇,心里有爱,但嘴上就是不说得太直白。

再看西方的爱情悲剧,那也是经典中的经典。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爱得那叫一个热烈、奔放。

可他们两家是世仇,这仇恨深得根本没法化解。

但这俩年轻人可不管,为了爱情啥都不顾了。

朱丽叶假死想逃婚,结果罗密欧没收到消息,以为朱丽叶真死了,自己就自杀了。

朱丽叶醒来后看到罗密欧死了,也毫不犹豫地跟着去了。

西方的爱情悲剧里,个人的情感往往冲在最前面,什么家族仇恨、社会压力,都比不上心里那份爱。

他们表达感情那叫一个直接,爱就大声说出来,拥抱、亲吻,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咱就说朱丽叶假死这个情节,要是在中国的爱情故事里,估计得是女主哭哭啼啼,男主唉声叹气,然后想一堆办法去求长辈开恩啥的。

但在西方,罗密欧根本不管那么多,爱都爱了,死又算啥。

还有啊,西方的爱情悲剧很多时候会和命运、宗教这些宏大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好像从一开始就被命运捉弄,怎么抗争都没用。

比如说,他们俩每次见面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让人觉得他们的爱情就是在和整个世界作对。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对比探析比较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更深入地解读中西方文学作品和作者想传达的特定背景下的爱情观。

爱情在每个人的人生和情感经历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之一,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爱情观的对比是热情自由和含蓄委婉。

对比如下:
1、《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作品。

反映的是追求自由与解放的时代主题,表现人性的光辉。

所以,莎士比亚在主题的表达上直接而有力。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改造了现实生活的定式,他们用年轻的生命预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罗密欧与朱丽叶》无愧于文艺复兴晚期一部洋溢着青春朝气的“乐观主义的悲剧”。

2、《牡丹亭》则完全不同。

中国的传统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比起罗密欧和朱丽叶则经历了很大的波折,从生到死,然后起死回生。

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同时作者表达这样的主题的时候并没有很直白地揭露,而是含蓄地抒写,这些主题是阅读者慢慢品味出来的。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

中西方爱情悲剧文学作品的区别作文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在文学的世界里绽放出无数凄美而动人的花朵。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都不乏爱情悲剧的身影,但它们却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

就拿来说吧,那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和梁山伯同窗数载,暗生情愫。

可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祝家压根瞧不上梁山伯的家境,强行把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

梁山伯得知后,郁郁而终。

祝英台在出嫁途中,路过梁山伯的墓前,那墓竟然神奇地裂开了,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随后两人化作了一对蝴蝶,双宿双飞。

这里面的爱情,充满了无奈和隐忍。

祝英台在面对家族的压力时,虽然也有反抗,但更多的是默默承受。

她的内心想必是痛苦万分的,一边是深爱的梁山伯,一边是无法违背的家族。

而梁山伯呢,也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没有那种激烈的反抗,只是把这份爱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的爱情悲剧,往往受到社会制度、家庭伦理的重重制约。

像里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也是因为婆婆的刁难,被迫分离,最终双双殉情。

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似乎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左右,他们的反抗显得那么微弱,却又那么坚定。

再看看西方的爱情悲剧文学作品,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

罗密欧和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

可他们两家却是世仇,这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但他们可不像中国的爱情悲剧主人公那样含蓄隐忍,罗密欧为了朱丽叶,敢和家族对抗,朱丽叶甚至假死来逃避婚姻。

他们的爱情热烈而奔放,充满了激情和冲动。

西方的爱情悲剧,更多地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意志。

主人公们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勇敢地去追求,去抗争。

他们不会被传统和社会的枷锁束缚住,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

比如说,玛格丽特身为一个交际花,却爱上了阿尔芒。

尽管她知道这段爱情不会被世人所接受,可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

阿尔芒的嫉妒和误会,让玛格丽特身心憔悴,但她依然深爱着阿尔芒,直到生命的尽头。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西方两部经典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探讨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这两部作品的情节发展、角色塑造以及悲剧结局。

我们将深入分析两个故事中的核心元素,包括爱情、家庭、社会规范和文化传统,以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并导致最终的悲剧结局。

通过比较这两部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对爱情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看待和处理爱情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冲突。

这种比较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爱情观念,也能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为现代社会中的爱情和婚姻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方爱情悲剧的典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之一,展现了东方爱情悲剧的独特魅力。

这个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经过历代文人的加工和再创作,逐渐形成了今天所熟知的版本。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于书院,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然而,由于家庭背景和社会等级的差异,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来自双方家庭的强烈反对。

祝英台被迫嫁给马文才,而梁山伯则因情所困,最终忧郁而终。

在得知梁山伯的死讯后,祝英台选择了追随他而去,选择爱情而非生命,最终两人在墓中化作了蝴蝶,双飞双宿,永不分离。

这个故事所展现的爱情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和文化的悲剧。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对爱情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于忠贞、执着和牺牲的崇尚。

在这个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超越了生死,成为了永恒的象征。

与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相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然而,它们所揭示的爱情真谛和对人性的探索却是相通的。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爱情都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东方爱情悲剧的典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东方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窗口。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

中西方爱情悲剧之比较——以《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一、自由的爱情,理想的追求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主线爱情是人生永恒的话题,追求自由的爱情是人人所向往的。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两部作品故事的开端都是来自于男女主人公的自由相爱。

《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下.简称《罗》),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正剧,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实为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

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悲剧故事并4i是莎士比亚的原创.而是改编自阿瑟·布卢克(Arthur Broke)1562年的小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历史》。

该剧曾被多次改编,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罗》中,来自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在一次宿仇凯普莱特家族举办的宴会上对美丽的朱丽叶一见钟情,当即上前表达了爱慕之情。

明知有阻力,两人仍然无法抑制住爱恋,并在神父的帮助下结成了夫妻。

在一次意外中,罗密欧杀死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提伯尔特,这使得两人的爱情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然而朱丽叶面对父母的责难和逼迫仍然对罗密欧不离不弃,甚至为了逃避父母为她选择的婚姻而在神父的帮助下服下一种可以让人假死的毒药,以求取得与罗密欧远走高飞的机会。

阴差阳错,不知情的罗密欧误以为心上人真的离他而去,选择了与心上人一起殉情。

当朱丽叶醒来后看见服毒死去的罗密欧,1i想独活人间,拔剑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实现了两人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以下简称《梁》)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一起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

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梁祝故事经中国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影响深远、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梁》中,梁祝经过化装求学、草桥结拜、三年同窗、十八相送之后,两人已经难分难舍,尤其梁山伯在师母那里得知英台乃女子之后,欣喜不已。

从爱情悲剧窥探中西文化之差异

从爱情悲剧窥探中西文化之差异

中西方文化不同,对爱情的理解不同,自由、纯洁、幸福爱情为不同民族所追求,都有其爱情的典范。

汉民族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西方民族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这两个极富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讲述的都是一对真挚相爱的青年男女由于封建礼教及门第观念的束缚而不能结合,最终为忠贞不渝的爱情献身,有着殉情这一共同主题。

作者将对中国越剧《梁祝》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主人翁的语言心理特征进行多层面的探究,为读者解读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之渊源,解析主人翁对爱情的态度以及为捍卫爱情所采取的行为。

一、两部爱情悲剧的相似性1.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

两个动人的故事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共同点是歌颂了至死不渝的忠贞的爱情。

罗密欧的死源于误会朱丽叶已死,但当朱丽叶看到自己心爱的人死在自己面前时,毫不犹豫地拔剑自刎,以死殉情;祝英台看到自己心爱的梁山伯故去,便不惜撞开荒冢,与梁山伯共同化蝶。

它们所弘扬的都是人类数千年来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幸福、美满婚姻之人生观,这也是东西方文学名家的匠心独运之处。

为了实现这样的人生价值观,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唤起后人抛弃封建愚昧、落后的爱情价值观。

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摒弃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置封建门第观念于不顾,互表钟爱。

此外,两部爱情悲剧的基本情节相似: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相爱;他们的爱情都潜伏着危机;男方向女方求婚,遭女方家庭拒绝;期间好心人从中成全;女方家仍违背女意将她嫁与他人;一方死,另一方在其坟前为其殉情。

两位女主人公均是封建婚姻的叛逆者,自由幸福的追求者。

2.主题思想相同,追求自由爱情两部爱情悲剧都是通过一对青年恋人之死来抨击封建家长的专制,抒发了人们对自由婚姻的强烈愿望,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理想。

两部文学作品反映了一个共同主题思想。

这样超越时代、国界、民族的共同主题无疑折射了东西方民族所共有的渴望婚姻自由。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论中西方悲剧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鞠磐 41312008什么是悲剧?现代汉语将其解释为“: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结局为基本特点”。

在西方文化中悲剧是指从古希腊时代发展而来的由于“好人”的“过失”而导致悲惨结局的戏剧形式。

仅从释义即可看出中西方对“悲剧”有着不同的理解,再对比中西方的悲剧代表作《窦娥冤》《琵琶记》《赵氏孤儿》《哈姆雷特》《麦克白》《美狄亚》,不难发现中西方的“悲剧”文化差别是巨大的,本文将从中西方悲剧文化的表现形式来分析其差异。

一、不同的悲剧主人公根据西方文化对悲剧的定义,悲剧应是“对最重要最伟大的人物的一种模仿。

”西方的悲剧作品中主角大多是皇家贵族或英雄豪杰。

他们都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是某方面的强者。

如索福克勒斯塑造的俄狄浦斯,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描写的美狄亚,马洛悲剧中的浮士德,还有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人物丹麦王子哈姆雷特。

因此,在西方文学中只有“朝廷人士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悲剧的主角。

同时在西方人眼中,悲剧的主人公就是英雄的代名词,英雄本身就是时代的骄子,在他们身上往往寄予了人们无限的向往与遐想,当这些人遭受到巨大的不幸时,其身份和境遇就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产生无限的震撼力量。

与西方悲剧相反,中国人喜欢将悲剧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是弱小善良,手无缚鸡之力的社会底层妇女,或者其他的平民草根。

总之,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悲剧人物总是跟小人物联系在一起。

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的不幸,使读者从他们的遭遇中引起共鸣,从而获得悲剧的美感。

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出身贫民,20 岁时就已当了三年的寡妇;《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和《醒世恒言》中的杜十娘都是底层社会的妇女,他们毫无反抗能力,只有通过自身的毁灭,唤起人们对她们的同情和对压迫者的憎恨。

与中国悲剧作品中主人公的淳朴、善良相比,西方悲剧中的主人公却往往可能是邪恶的。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

中西方爱情悲剧的文化审视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安吉乡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都是叙述年轻男女相恋不能结合.最终自杀殉情这一共同母题。

笔者把其重新置放于其诞生的文化土壤中进行多层面的探究和体察.从而对中西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追根溯源.以解读文本中的悲剧人物受其影响在爱情的表达、对爱情的态度以及为捍卫爱情所采取的行动有何异同.期望对中西文化特质有所把握。

一、母题来源:它们均取自于本民族的民间爱情故事.后经剧作家之手的再创作成为纯殉情典型“梁山伯-9祝英台”最早出现在东晋.如果从它形诸文字的唐代张读《宣室志》中所记载的梁祝故事算起,记录、扩编梁祝故事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

特别是被改编成戏曲上演以后,梁祝的形象活跃于不同剧种的舞台上经久不衰.成了传统剧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源于5世纪的希腊传奇,本为小说。

1562年英国诗人亚瑟布鲁克据此传说写成长篇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哀史》,便传入英国。

在欧洲大陆传播。

莎士比亚根据这首长诗写成《罗密欧-9朱丽叶》剧本。

此剧从16世纪上演以来。

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二、基本情节:基本情节相似:一对青年男女自由相爱,但他们的爱情都潜伏着危机;男方向女方求婚遭拒绝;期间有好心人从中成全;女方家仍违背女意将她嫁与他人;一方死。

另一方在其坟前为其殉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途中偶遇也去求学的梁山伯,彼此互有好感,遂在草桥结拜金兰之好。

三年同窗共读生活,使祝英台对梁山伯暗生情愫.可梁竟不知祝是女儿身。

在“十八相送”中祝英台以巧妙的比喻.向梁暗示她的爱慕之情.但善良的梁山伯仍没识破祝的庐山真面目,形成爱情潜伏的危机。

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

女子要谨守闺范,男女授受不亲。

结婚需奉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不得私订终身。

祝英台曾托师母做媒.梁山伯父母向祝家提亲不成。

祝父不顾女儿的反对硬是将其许配给马家.梁山伯为此怅然不乐。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对爱情婚娴的独特理解,但纯洁美好、坚贞不渝的感情却是每个民族追求向往的最高境界。

在戏剧舞台上。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作为经典的爱情悲剧而熠熠生辉。

本文将其置放于各自诞生的文化土壤中进行探究和体察。

对中西文化体系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追踪溯源。

解读中西爱情悲剧的差异性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体现在人与自然、与家庭的关系上,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家庭为本位,注意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西方强调征服自然。

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族性格含蓄、深沉。

重整体、尚人伦,有着依附人格意识;西方民族热情、奔敞,大胆追求世俗生活,注重享受生命。

信奉爱情至上,有着极强的独立人格意识,正是这种文化心态的不同,使爱情悲剧中男女主人公在感情的表达以及面对悲剧的抗争意识上呈现差异。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戏剧舞台上影响最大的是越剧版,其主人公表达爱情隐蔽而又含蓄:祝英台虽深爱着梁山伯,同窗三年却始终羞于启齿,直到“十八相送”才六次用语言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先煞费苦心地用各种比喻和暗示。

可憨厚的粱山伯偏偏不能理解,那边祝英台虽气得嗔他是“垛头鹅”。

仍然不敢公开真相,舞台上演的是“趣”,可情节发展上是丧失了明确两人爱情关系的最佳良机。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则是用最直接、最热情的语言来表达双方的爱情,炽热而义明确。

罗密欧在舞会上一见朱丽叶,就将其视为“天上明珠降落人间”,是“一位绝世的佳人”,主动邀请朱丽叶跳舞。

舞会散后,罗密欧“惜着爱的轻翼飞过围墙”,来到朱的窗前诉说“朱丽叶就是太阳!那是我的意中人。

啊!那是我的爱!”朱丽叶在月夜花园中的心灵独自也大胆热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

我便不愿再姓凯普莱特”,并承诺将整个命运交托给罗,随他到天涯海角。

如此的直接、大胆的情感表白,势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从经过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待爱情表现得清醒、理智和成熟。

他们的爱情产生于朝夕相处,先相知后相爱,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对待爱情可以蜕是狂热和无所顾忌的。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分水岭

一 个 分 水 岭 : 自 由 爱 情 的 杀 手 中西悲剧的不同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情节构拟的不同上。西 方悲剧重视事件的偶然性及个人失误造成的恶果,而中国 悲剧侧看重情节的必然性和强大势力影响 第 二 个 分 水 岭 : 东 西 方 伦 理 观 念 的 差 异 身处东西方不同的社会背景,使的两部作品的爱情也深深 地烙上了各自独特的伦理痕迹。
交叉点

一 个 交 叉 点 : 爱 情 国 度 的 自 由 追 求 爱情是幸福的起点,是生命的延续,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常 见的主题。两部作品故事的发生就都是因为男女主人公的 自由恋爱。 第 二 个 交 叉 点 : 青 春 生 命 的 绝 唱 如果说作为两部作品的第一个交叉点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 自由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故事进行的话,那么男女主人公的 双双殉情作为两部作品的共同结果,则形成中西这两部著 名悲剧的第二个交叉点。 第三个交叉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成功运用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表现手法的 运用上就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即都运用了现实主《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爱情故事能够古今传唱,经久不息,是因为它们带着人 们对自由爱情的渴望、追求,也让人们体验到了爱情理想 的巨大力量和为爱付出的壮美画面。但是由于东西方社会、 文化、伦理的差异,作品人物性格和作品创作者思想的不 同,也让这两部经典的爱情故事各具独特的魅力。
从中西方爱情悲剧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较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Tragedies —A Comparison of
Romeo and Juliet & Butterfly Lovers

西方文化视角下的感情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视角下的感情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视角下的感情文化差异-----爱情悲剧世界的不同意义每当颤抖的手指一次次地掀起案边那沉重的书页,喑哑的喉咙一遍遍地吟哦那凄恻悲怆的诗句的时候,缠绵、哀婉的悲歌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盘桓在心头,凝合成永远的结、永远的痛。

于是,耳边回响起清代黄仲则在《绮怀诗》系列悲情的一叹:“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凝望文学的天空,也因其涵容了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创作母题而呈露出婉丽斑斓的色彩。

的确,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总是企盼有情人经历磨难回归美丽的团圆。

然而,爱,作为一种激情,却羁勒于现存文化之礼的囹圄。

亦如鲁迅所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它总是以正义力量的败绩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而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和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而接下来我将以我精读的两篇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文本载体,阐释东西方文化视野下的爱情悲剧世界。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引领我们看到了美好的爱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并最终选择以死亡来求得缘定来生的凄美故事。

仲卿与兰芝两情相悦,却无法长相厮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更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但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

好不令人掬泪的悲凉——“生不偕老”。

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兰芝“举身赴清池”那美丽的举动就如同流星一般,在数千年的时间荒野里、亿万人的心灵深处,被定格成永恒的瞬间!可是,有人说,《孔雀东南飞》是一种无奈,两人的反抗始终没有摆脱世俗的枷锁;是一种选择,它用鲜血洗濯无暇爱情上玷污的尘世污垢;更是一种感喟,哀叹人生苦短、惟有爱情才能隽永的凄怆。

可是,难道人类的爱情世界果真没有永远的童话?难道我们只能驻足于让爱凋谢的凄楚而无能为力?穿越尘世的喧豗,我们仿佛看到了封建祭坛上兰芝那无助、坚定而又闪烁着胜利光芒的眼神……走过《孔雀东南飞》,“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一切时代”的诗人——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诠释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真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文化差异透视中西方爱情悲剧
爱情是世界文学的永恒主题。

戏剧中的婚恋题材无论古今中外俯拾即是,但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梳理这些题材的研究却做得不多。

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结合中西戏剧理论,来揭示文化背景对悲剧特点形成的重大影响。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中西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虽有着相同悲剧成份,但是两剧之间的悲剧特点却迥然不同,其中缘由值得探讨。

本文首先说明了《梁》和《罗》两剧的台词功能,它们有着相同的功用,对推进情节、塑造场景和揭示人物性格起着重大作用。

其次比较分析了《梁》和《罗》的主题思想,指出两剧中主题思想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再次是对《梁》和《罗》的悲剧角色进行比较分析,考察了两剧中男女主人公在行动上、性格上和对待婚姻的态度及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接着对《梁》和《罗》的情节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力图突显两剧中情节结构方面的共通之处和迥异之处。

最后探讨了《梁》和《罗》形成不同悲剧特点的成因,指出了爱情悲剧特点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这两出中西名剧的比较,不难发现以“苦情戏”为特征的中国爱情悲剧与以“悲壮”为风格的西方爱情悲剧有着迥异的悲剧特点,但我们不能以此来说明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戏的爱情悲剧。

因此本文呼吁多做中西文化交流,为中西戏剧的兼容与嬗变创造有利的条件,促进中西戏剧艺术的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