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论及其早期认知学习观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的特 征。 (3)命题学习: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 (特殊命题和一般命题)
二、认知同化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 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 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 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 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 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 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 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 题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 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 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积极主动性。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又称象征 性再现表象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 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 性的和任意性的。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 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 及其以后的中通过自己的探 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活动可以沿着认知表征 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表征、映象 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有 机地结合起来
1.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 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6 认知学习理论
3、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 在着中介变量(O),O代表机体内部变化 • 三种主要的中介变量:
–需要系统 –行为空间(对客体的地点、距离和方向的感知) –信念-价值的符号排列矩阵图(个体按照学习的结果对 环境中客体的归类和分化后排列出的等级顺序。)
学习规律
• 能力律: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 点,决定着其所能掌握的任务与情境类型。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 形成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 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 念系统)。
–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学会一些单个符 号的意义或者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其心理机制是使符号和它 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观念间建立起等值的关系。
2、格式塔心理学特征
3、认知特征
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
A
B
老鼠是根据迷津中的认知地图而不是依照过去的习惯来行动的。
实验二: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乃期待的获得,而非习惯的形成。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在托尔曼的理论中,强调行为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托尔曼认为,对行为的观察表明,行为一般都指向 某种目标。
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期待的获得;
外存在的,如教学环境、老师教学时提供的信息、教学媒
体及其他因素。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相对行为派学 习理论有何进步之处 ?
• 对知识的评价:检查合理性、适当性
•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 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 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
过程。
•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 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格式塔心理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是20世纪初期在德国兴起的心理学派,也称完形心理学派。
其创始人魏特曼、考夫卡和柯勒自1910年起密切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
他们于1921年创立了该学派的刊物《心理学研究》。
在20年代和30年代,他们先后移居美国并吸引了许多支持者。
1912年,魏特曼发表了一篇题为《似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始。
在格式塔学派创始以前,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对意识经验进行分析,将经验分解为单元或元素。
经验元素的相加构成复杂的经验。
格式塔学派则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
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经验,单个刺激的相加并不能说明似动现象的发生。
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德语中Gestalt(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
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
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主要有图形和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完美图形原则等。
客观刺激容易按以上的规律被知觉成有意义的图。
在格式塔学派建立后的数十年里,其理论被应用到学习、问题解决、思维等其它领域。
格式塔学派认为,条件化的重复性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对关系的掌握。
在柯勒看来,关系的掌握即是理解过程。
一旦学习者知觉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出新的经验,就会出现创造性的结果。
这种突然贯通的解决问题过程称为顿悟(insight)。
50年代前后,格式塔理论被推广到人格、社会及临床心理学领域里。
60年代,新兴的认知心理学吸取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某些观点,特别是格式塔心理学对思维研究的成果。
目前,格式塔学派在个别领域中仍相当有影响。
例如,在知觉研究中,格式塔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在当代心理学中,格式塔心理学已经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派进行活动了。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铁钦纳把冯特心理学带到美国以后,根据冯特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创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
教育心理学 第3章 学习理论2-认知理论
两类学习理论的比较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学习的 实质 中介变 量的作 用 适用范 围 认知学习理论 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 形成一定的认知结 的联结(或反应、习 构(心理完形、认 惯) 知编码系统) 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 重视学习者的内部 存在观念和意识的中 过程和学习者的主 介 观能动性 情绪、动作技能、行 高级的认知学习 为学习
相关类属的一个例子:
正强化
增加 行为
呈现 强化物
相依于 反应
强化物可 以是高频 率的行为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在认知结构中几 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程度、 包摄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叫总括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 A 需求与价格
原有观念 B——C——D 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 遗传结构与变异
同化: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 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 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同化的三种含义
(1)把当前获得的新知识归入到原有的认知 结构中; (2)先前认知结构在新过程中的改变;
(3)把获得的许多新的信息联系起来,归入 到一类新建的认知结构中去。
使用工具
语言
社会组织
长期儿 童教育
了解世界 的强烈愿望
3.注重基本结构的早期学习。 布鲁纳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任何学科 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 地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启示
(1)注重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 与基本技能的教学;
(2)指导学生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组 成一个较大的功能单元。
固定点:认知结构中可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
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U6)几个重要概念⏹认知⏹表象⏹表征⏹结构⏹图式(Schema 格式)⏹同化和顺应⏹发展认知派学习理论⏹完形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维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人⏹从“似动”、“错觉”研究入手⏹研究局限于知觉领域⏹提出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2.苛勒⏹Köhler苛勒(1887—196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
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卡夫卡⏹考夫卡·库尔特(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
黑猩猩学习实验问题⏹为什么桑戴克的实验中,猫表现出试误规律;而苛勒的实验中,黑猩猩却表现出顿悟?⏹顿悟是一中什么样的体验?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三、主要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托尔曼简介⏹托尔曼(183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早期学习理论中行为派与认知派的主要观点和
早期学习理论中行为派与认知派的主要观点和早期学习理论中行为派与认知派的主要观点和分歧00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各种学说。
早期学习理论的争论主要涉及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
围绕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争论,早期学习理论分为行为派(或联想主义派)和认知派。
一、行为派持行为观或联想主义观的心理学家主张,学习是刺激和反应建立联系的过程。
刺激呈现方式、反应后的强化以及重复练习的数量等是影响刺激与反应建立联系的主要因素。
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等。
(一)、华生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早期行为主义,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二)、桑代克的观点("联结说")桑代克做了许多动物学习的实验,提出了联结主义的试误说。
他认为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在桑代克看来,"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学习是结合,人之所以长于学习,即因形成许多联结"。
他这里所讲的"联结"是指学习者对情境所引起的反应,他认为这种反应是学习者在情境中经过不断地舍弃错误和改正错误的结果。
桑代克的试误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1)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即学习者对某个情境所作的反应(可用公式S-R表示,其中S为刺激或情境,R为反应)。
(2)学习是在尝试与错误中进行的,在重复的尝试中,错误反应逐渐摒除,正确反应逐渐增强,最后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联结,获得成功。
第五章 认知学习理论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 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 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 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 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可以通过 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这 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 的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1、位置学习实验
为了考察有机体学习结果的实质,设计该实 验 训练小白鼠走迷津到达食物箱 从起点到终点有三条途径通向食品箱 途径1最短,途径2次之,途经3最长
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
托尔曼的结论:
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 作,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学习达到 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 个完整的“符号—格式塔”模式,即在 头脑中形成的有关迷津的“认知地图”
3、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 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形成“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 一起的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 地图。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预期的 证实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四、简短评价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 派将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 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 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局限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2、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 的任何人--最最基本概念是最简单而又最有力的- -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合适的机会使其发展步步向前, 引导智慧发展--比如儿童用可触摸的材料进行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
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
结果;
12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
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 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
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
8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运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 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 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设”的思索。动物解决 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 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 会出现。 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 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 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 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
托尔曼提出的。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说 影响的行为主义者,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 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 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
符号完形学说或与预期说。
学习认知-目的说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 结,而是存在一种中间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它对于教育工作者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学生的心理发展(一)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
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与成人和更有能力的同伴的互动中实现的。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人格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着特定的心理社会冲突,如婴儿期的信任对不信任、儿童早期的自主对羞怯和怀疑等。
成功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人格品质。
(三)社会性发展1、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友好、合作、善于交往等特点;被拒绝的儿童可能表现出攻击性、退缩等行为。
2、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父母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放纵型和忽视型)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即无条件刺激与中性刺激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反应。
泛化和分化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重要概念,泛化是指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析00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与动物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条件的各种学说,或者说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是对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的系统阐述,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形成了许多学习理论的流派,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
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行为派(或联想主义派)和认知派。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桑代克创立了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代表人物要认识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我们首先要认识其代表人物——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一、桑代克及其试误学习理论。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桑代克的著名试验——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将饥饿的猫禁闭于迷笼之内,饿猫可以用抓绳或按钮等三种不同的动作逃出笼外获得食物。
饥饿的猫第一次被关进迷笼时,开始盲目地乱撞乱叫,东抓西咬,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做对了打开迷笼门的动作,逃出笼外。
桑代克重新将猫再关入笼内,图(二)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摆脱潜伏期并记录每次从实验开始到猫做出打开笼门的正确动作所用的时间。
经过上述多次重复实验,桑代克得出猫的学习曲线。
图(二)是桑代克实验中两只猫的学习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学习的“尝试错误说”,或简称为“试误说”。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上)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型主义,诞生于1912年的德国。
它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从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学派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和特征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含义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我国最早由赵演先生仿译Logic为“逻辑”的方法,译“Gestalt”为“格式塔”,最后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而朱光潜先生最早将Gestalt一词译为“完形”。
“ Gestalt”的含义之一是“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杨清)。
第二种含义即指事物的现象、是格式塔心理学所采用的。
萧孝荣曾总结指出:格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的事物也不是混沌的现象;格式塔的性质不含在其部分里面;格式塔的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不是一切的格式塔都具有移位不变的特性。
简略地说,所谓格式塔心理学,就是一种反对元素主义,而强调整体组织的心理学体系(杨清《现代心理学主要派别》P.250)。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1、“三反”一“强调”: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反对华生的S-R公式;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2、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有关人的知觉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场论”的影响,认为人的脑中也有一个“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一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个“完型”。
3、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任何经验或行为的本身都是不可分解的,每一种经验和活动都有它的整体形态。
换句话说: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个体的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集而成的,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是经由个人对外界刺激进行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概述格式塔学习理论可谓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于本世纪初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M.Wetheimer,1880~1943)、苛勒(W.kohler,1887~1967)和考夫卡(K.Koffka,1886~1941) 在研究似动现象的基础上创立的。
该学派反对把心理还原为基本元素,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联结。
他们认为思维是整体的、有意义的知觉,而不是联结起来的表象的简单集合;主张学习是在于构成一种完形,是改变一个完形为另一完形。
所谓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译音,意即“完形”;他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试尝错误的过程,而是顿悟的过程,即结合当前整个情境对问题的突然解决。
其著名的实验便是苛勒做的猩猩吃香蕉的实验:把香蕉悬在黑猩猩取不到的木笼顶上,笼中黑猩猩在试图跳着攫取香蕉几次失败后,干脆不跳了,它若有所思地静待了一会儿,突然把事先放在木笼内的箱子拖到放香蕉的地方,一个够不着,将两个箱子叠在一起,爬上箱子取下香蕉。
格式塔学派重视知觉组织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创造性思维,这些都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编辑]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完形法则1. 相近(Proximity)。
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2. 相似(Similarity)。
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3. 封闭(Closure)。
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4. 简单(Simplicity)。
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以上这些组织规律即是所谓的“完形法则”(Law of Organization),是心理学家在认知领域中的研究成果。
格式塔在德语中就是“整体、形状”的意思,因此,格式塔理论,也被称作为“完形理论”。
在与地理环境、行为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被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Wertheimer在1924年写道,人类是一个整体,其行为并非由作为个体的人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整体的内在特征,个体的人及其行为只不过是这个整体过程中的一部分罢了。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认知理论
⼀、格式塔⼼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理学是1912年创⽴于德国柏林⼤学的⼀个⼼理学派别,其创始⼈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魏特海默早年从事似动现象和⼈类知觉的研究,最早提出格式塔⼼理学的基本观点。
苛勒对⿊猩猩的学习进⾏了⼤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学习的顿悟说。
考夫卡则是格式塔⼼理学宣传者,使格式塔⼼理学理论更加系统化。
格式塔⼼理学的基本思想是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理学,主张⼈的知觉、观念或⼼理内容具有整体性,不能分解为各⾃独⽴的元素。
⼼理具有整体的性质,不是各元素性质的相加之和。
格式塔⼼理学主张“⼼物同型说”,认为⼈的内⼼存在着许多与外界事物相应的同型物,这就是格式塔。
对于每⼀个客观事物,在⼈的内⼼都有⼀个相应的格式塔。
格式塔(Gestalt)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种⼼理的模式。
格式塔具有⾃我组织和⾃我完善的功能,具有⼀种使⾃⾝趋于完整的活动倾向。
当客观外界的某⼀事物呈现在我们感官⾯前时,内⼼就有⼀个格式塔与之对应。
当内⼼的格式塔与客观事物不相符时,格式塔就出现“缺陷”,这时格式塔就表现出弥补本⾝缺陷的活动倾向,活动的结果使格式塔本⾝达到完善化或形成良好的“完形”。
基于这种观点,格式塔⼼理学家们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经过积极的组织,从⽽形成⼀个格式塔的过程。
格式塔⼼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是苛勒于1913~1917年间在西班⽛加那群岛的腾涅⽴夫岛上通过对⿊猩猩的⼤量学习实验⽽提出的。
在以⿊猩猩为被试的实验中,苛勒给⿊猩猩设置了许多问题情境。
其中有将⾹蕉挂在装⿊猩猩的笼顶上,笼内有两个⽊箱,⿊猩猩在任何⼀个⽊箱上都够不着⾹蕉,只有将两个⽊箱叠在⼀起,然后站在上边的⽊箱上才能取到⾹蕉。
还有⼀种情境是将⾹蕉放在笼外,笼内有两根短⽵杆,⽤任何⼀根⽵杆都够不着⾹蕉,只有将两根⽵杆连接起来,才能够到⾹蕉。
在多种类似的情境中,苛勒发现⿊猩猩在设法拿到⾹蕉时,不是像桑代克描述的那样进⾏尝试错误活动,⽽是对情境给予良好的观察,然后表现出对解决问题情境的领悟(insight)。
早期认知主义及实验(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托尔曼)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目的学习理论与实验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柯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1.似动现象实验
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的实验 似动实验是韦特海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
“格式塔”(Gestalt)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但是,它 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考夫卡曾指出: “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 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
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因此,考夫卡采用了铁钦纳
(Titchener)对 structure的译文 “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所以,在我国 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
不是在视网膜区,而是在感知中,即 在意识之中。 从外面进来的、互不关联的一些感觉 都被看作是一种组织起来的整体,其 自身带有自己的意义。韦特海默称这 种总体感觉为“格式塔”
思维会给进 入大脑的一 些感觉以结 构和意义。
格式塔心理学定律(114条) 就近律:当我们看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向于以彼此距 离很近的一些组或者集来感知它们。
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
• 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 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
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人物与实验
托尔曼
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
通道按长短分成等级。
通道1优于通道2,通道2
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U6)几个重要概念⏹认知⏹表象⏹表征⏹结构⏹图式(Schema 格式)⏹同化和顺应⏹发展认知派学习理论⏹完形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维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人⏹从“似动”、“错觉”研究入手⏹研究局限于知觉领域⏹提出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2.苛勒⏹Köhler苛勒(1887—196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
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卡夫卡⏹考夫卡·库尔特(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
黑猩猩学习实验问题⏹为什么桑戴克的实验中,猫表现出试误规律;而苛勒的实验中,黑猩猩却表现出顿悟?⏹顿悟是一中什么样的体验?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三、主要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托尔曼简介⏹托尔曼(183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学]认知主义理论
(二)关于学习过程的见解 • 1、学习过程是类目化过程 • 2、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
• (1)发现学习: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 为目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
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的优点 • 第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和智慧潜能; • 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 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 基本特征
• 既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新 知识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又认为学 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或提升自己 的认知结构。 •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
布鲁纳
[Jerome Seymour Bruner 1915.10.01]
•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 家,生于美国纽约。 他是认知心理学的先 驱,是致力于将心理 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 典型代表,也是被誉 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 育影响最大的人。
格式塔 理论的起 心理学 的学习 源 观(克 勒,)
布鲁纳 的认知 结构学 习理论
皮亚杰 的认知 结构理 论
• 理论起源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 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 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皮亚杰 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 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 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 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 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 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 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 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1. “行为”真的是学习的焦点么? • 2. 动物的学习规律能推理人的学习规律么? • 3. 学习过程真的仅是尝试错误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式塔理论及其早期认知学习观
“认知”的基本含义是思考——感知、记忆、语言、问题解决等。
尽管系统的认知心理学只到20世纪50年代才形成,但认知的观点早在“格式塔主义”里面即已论及。
格式塔主义代表人物是苛勒、韦特墨、考夫卡等人。
(PS:此三人为了逃避纳粹迫害,于20世纪30年代全部逃往美国,才成就了格式塔理论。
)他们都特别反对冯特所倡导的“元素主义”。
格式塔(gestalt)的意思大概相当于“形式”、“形状”、“模式”等,强调“整体”观念。
能动的心灵: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灵是能动的,并且在不停地寻求意义。
“当我们进行感知时……我们会遇到先天的形式中有意义地组织起来的感觉元素……因此,心灵创造出整体的经验。
”试想,当我们面对一大群陌生面孔时,一般最容易引起我们注意和辨认出来的是哪些人?是那些长着与我们的熟人相似脸庞的人!我们用整体的感觉去看世界,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也经常会认错人!
1. 韦特墨(Max Wertheimer,1880—1943)在《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了错觉:在迅速移动的情况下,人们在独立静止的物体间可以看到连续的运动,即似动。
(这也是电影成像原理——以每秒28个画面的速度快速移动)
这样的简单实验揭示出:似动存在于知觉过程中——它不能进一步消除!在感知过程中不仅有感觉器官的参与,也有大脑的参与。
由此驳斥了冯特的观点。
同时实验也巧妙地证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由此可归纳出一些格式塔感知原则:
邻近性。
对形如“。
”图的观察在整体上看起来是一条线,而不是几个点,此即“邻近法则”。
连续性。
我们习惯于将“〤”看成两条交叉线,而不是两个V型图。
相似性。
封闭。
人们倾向于将一个封闭线条的微小缺失部分当作是隐藏起来的或附属的部分。
完形性。
当感知对象呈对称、简单、稳定的分布时,我们常常能获得一种“优良”或者“合适的感觉”——“完形”之说由此而来?
轮廓错觉或背景错觉。
当人类视觉无法区分“前景”或“背景”时,我们会依个人的人格或期望(心理定势)在两种知觉中进行选择。
这就是“能动的心灵”。
人脸还是花瓶?
年轻人第一眼看到的一般是个少妇!
近看是涂鸦,远看是拉登!
在听觉中,所有的声音尤其是乐音,在人的感觉不是一串独立音符的简单排列,而是包含了深刻意义和强烈情感的整体体验!
不仅如此,“思维的任一方面都可以具有格式塔的特征——情绪上、人际间和社会中,等等。
”
2. 苛勒(Wolfgang Kohler,1887—1967)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发言人。
1913年起,他在加那利群岛的特内里费岛上开始对黑猩猩的著名研究。
在7年的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归结起来即“顿悟学习理论”,为当时“认知学习理论”代名词。
将“顿悟说”与桑代克“试误说”相比较,它考虑到了个体的思维过程——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注:顿悟,德文Einsicht,也常称作“啊哈”现象。
)
3.格式塔与教育
韦特墨《创造性思维》(1945):学习者是从整体上感知学习情境的——格式塔方法。
由此,教师需向学习者呈现整体的学习情境——介绍主要内容或者勾勒出提纲(“整体图景”)并且在课程结束时做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