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简介_高启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高启写过的诗
高启写过的诗摘要:一、高启简介二、高启的诗歌创作特点三、高启的诗歌作品1.《登金陵凤凰台》2.《赋得古原草送别》3.《夜泊牛渚怀古》4.《春日忆东山乙卿》5.《青玉案·元夕》四、高启诗歌的影响及评价正文:高启,字季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诗人。
他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社会动荡时期,经历了从元朝到明朝的过渡。
高启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以豪放、奔放、激昂著称,被称为“高启体”。
高启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个性表现:高启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感慨。
2.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高启的诗歌作品常常以历史为背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他对时代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3.形式的多样性:高启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古风、近体诗,也有词、赋等,显示了他全面的艺术才华。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高启的五首著名诗歌作品:1.《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金陵凤凰台后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故土时的不舍和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3.《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以牛渚为背景,通过怀古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英雄事迹的感慨。
4.《春日忆东山乙卿》:这首诗是作者对已故友人的怀念之作,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5.《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启的诗歌作品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他的诗歌被誉为“高启体”,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类型。
同时,高启的诗歌也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评价,被认为是明朝初期诗歌的代表作品。
高启最好的十首诗
高启最好的十首诗高启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刻的思考。
他的诗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推崇,一些诗篇也成为了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今天,我将就高启的十首诗进行一一点评。
一、《江南之秋》江南的秋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高启以细腻瑰丽的笔触描摹了江南的秋色,刻画了秋季的美妙和人们的深情。
他用“黄昏”“露水”等形象精细入微地描写出这个季节的气息和感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风景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秋季的深情和感慨。
二、《归园田居·秋之一》这首诗是高启的代表作之一,他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幅画,刻画出了归园田居中的秋季景色和生活情趣。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从自然怀古感慨到自己的生命诉求。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自然和人性的认识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也表达出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爱慕。
三、《晚秋田园杂兴》这首诗首尾相连,自由自在,充满了古典意味和诗意。
诗人将秋季的景色和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表达得深入人心。
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将田间农作的喜怒哀乐展现在诗人眼前,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四、《登高望远》这首诗歌是高启的代表作,通过对高处远望的描绘,让人强烈地感受到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思考。
他通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表达了自然的奇妙和无限。
同时,他也揭示了自己对人生的担忧和追求,希望实现内在的追求和人生的价值。
五、《春去几时》这首诗通过写春季的离去,暗示了青春的逝去和人生的无常。
它既是对自然的感慨和追忆,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回顾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充满了悲伤和感伤,但高启始终从生命的角度出发,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六、《暮秋独坐》这首诗歌以自然和人生为主题,描述了诗人在秋季黄昏的一个人思考和感慨。
他通过对天空、云彩和落叶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思想对比,让读者感到自然与人性交织融合,既自然又情感。
《春暮西园》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春暮西园》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春暮西园》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并有“明代诗人之冠”美誉的诗人高启的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的语文试题中。
作品原文: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作品注译:1、满:指水满。
2、晴波:阳光下的水波。
释”阳光“,误。
作品译文: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作品简析:池塘里满漾着的粼粼春波,池面上倒映着的晴朗天空,池周围缭绕着的嫩绿芳草——这一切,你或许会想起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的初春美景。
然而,你可不必为晴空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至于那池畔的芳草,若你读过谢灵运的另两句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怕也不能把它们只看成是春天正盛的象征吧?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菜畦?你会说,那可是农人野夫的躬耕之处,有何风雅气息能从其间飘逸出来?你会举出无数例子证明,文人骚客向来只留连于月下花前,何尝为油菜黄瓜而徘徊不舍?可是,就是这最俗、最不起眼的所在,诗人的慧眼,却偏要使它放出光彩、生出诗意;你没见那畦上纷纷扰扰的粉蝶儿么?它们为何今日来得如许之多?不就是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才使这儿的菜花大增了招蜂引蝶的魅力?你要直待面见了落花才知春尽,难道不自惭反应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就凭这畦上的蝶阵,不也能升起同样的悟念?你若见了落花便忙着伤春,岂不是太嫌俗套?请看看这蝶舞蜂狂、飞得正欢,这暮春时节,不也别有一番盎然情趣,可供你赏玩,令你欣悦?你要想做一个诗人,怎能没点自己的眼光?此诗又题作《西园即事》。
高启简介_高启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高启简介_高启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高启(1336 —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
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高启代表作品:《春暮西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寻胡隐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翻译】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优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
《黄氏延绿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高启。
其全文如下: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翻译】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下雨过后打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客中忆二女》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牧牛词》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明代诗歌
台阁体与茶陵派
(一) 台阁体
• 约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体现了 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 审美意趣, 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 杨荣、 杨溥
• 台阁体台阁体指明代永乐、成华年间以馆 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 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 ,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 "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 丽。
陈子龙《秋日杂感》
■ ■ ■ ■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 暮愁: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的紧缩。
■ 不信有天常似醉:李商隐《咸阳》“自是当时天地醉, 不关秦地有山河”句意
■ ■ ■ ■ ■ ■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明代诗歌
笫 一 节
明 代 前 期 诗 歌
• 自洪武至成化百余年间,是元代至明代文学发展 流程中的断裂时期。
• 政治高压 • 文道合一”
高启
• 高启,字季迪, 号青丘子, 晚号槎轩,长洲(今江 苏苏州) 人。 • 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 • 作品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 流露出忧郁、 苦
闷、彷徨、 孤独的情绪。
• 高启诗文共有二千多篇, 有《高太史大全集》 传世。 著名的诗歌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 江》 、 《青丘子歌》 、 《梅花诗》 等。 • “吴中四杰” : 高启、 杨基、 张羽、 徐 贲。 • 另外, 袁凯少时因赋《白燕》 诗而出名, 人称“袁白燕” 。
语文版语文高一素材作者高启简介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曾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长州(治今江苏苏州)人。
明初文学家。
曾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编订《元史》。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高启受召到南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
此时,明朝刚刚建国,南北方基本平定。
为医治战争创伤,拯救民困,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号召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经济。
风华正茂的诗人高启,看到举国上下一派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心潮激荡,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于是写下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一诗。
精心校对版。
明高启梅花诗九首
明高启梅花诗九首《梅花九首·其一》诗题:《梅花九首·其一》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梅花九首·其二》诗题:《梅花九首·其二》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梅花九首·其三》诗题:《梅花九首·其三》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梅花九首·其四》诗题:《梅花九首·其四》作者:高启(明代)诗文: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梅花九首·其五》诗题:《梅花九首·其五》作者:高启(明代)诗文: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梅花九首·其六》诗题:《梅花九首·其六》作者:高启(明代)1. ◦ ◦ ◦2. ◦ ◦ ◦3. ◦ ◦ ◦4. ◦ ◦ ◦5. ◦ ◦ ◦6. ◦ ◦诗文: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梅花九首·其七》诗题:《梅花九首·其七》作者:高启(明代)诗文: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梅花九首·其八》诗题:《梅花九首·其八》作者:高启(明代)诗文: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古诗词:高启《春暮西园》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诗语⾔清新⾃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园⽣活的喜爱之情。
下⾯是分享的古诗词:⾼启《春暮西园》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春暮西园》 明代:⾼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都从⾬⾥过。
知是⼈家花落尽,菜畦今⽇蝶来多。
【译⽂】 在绿⽔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中⾛过的样⼦。
⽽在这暮春时节⾥虽然农⼈家的花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赏析】 这⾸《春暮西园》诗是“明初诗⽂三⼤家”之⼀、并有“明代诗⼈之冠”美誉的诗⼈⾼启的作品。
此诗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湖南卷的语⽂试题中。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
⾸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度描绘了绿⽔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池的景象。
次句“春⾊都从⾬⾥过”,点明春天的⽓候特点以及春⾊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家花落尽”,“花落尽”进⼀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不因春光逝去⽽感伤,⽽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清新⾃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园⽣活的喜爱之情。
扩展阅读:从物⽣平介绍 ⾼启出⾝富家,童年时⽗母双亡,⽣性警敏,读书过⽬成诵,久⽽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
与张⽻、徐贲、宋克等⼈常在⼀起切磋诗⽂,号称“北郭⼗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三⼤家;同时,与杨基、张⽻、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作“初唐四杰”。
他也是明初⼗才⼦之⼀。
元朝末年,天下⼤乱,张⼠诚据吴称王;淮南⾏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闻⾼启才名,多次派⼈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
高启《静者居记》注释、翻译及赏析
高启《静者居》注释、翻译及赏析原文:静者居记(明)高启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予记之,久辞而未获也。
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
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②,非是居乎?”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③,无异奔骛于埃壒④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矣。
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⑤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
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
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
《传》⑥曰:‘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仁也。
自克己以复之,主敬⑦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
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客未有以应。
张君起而谢曰:“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
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注释:①浔阳,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长江一段被称为浔阳江,而县治在长江之北,即浔水之阳而得名。
②静者: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
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
③攫攘:攫取,掠夺。
④埃壒:āiài,尘土,引申为尘世。
⑤变态:社会事态的千变万化。
⑥《传》:“传”是一种古书的体裁,即对经典的解释。
《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所以古人引《左传》有时就用“传曰”二字。
推而广之,引《公羊》、《谷梁》也可以用“传曰”。
引《论语》、《孝经》也有用“传曰”的。
汉时只有五经,五经之外的儒家典籍可以称为“传”。
高启最好的十首诗
高启最好的十首诗导言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借助简洁而精确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感情和思想。
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几首诗可以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高启最好的十首诗进行全面、详细、完整的探讨。
第一首诗:《静夜思》《静夜思》是高启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诗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里思乡的情景。
通过描写窗外明月和床前的寒光,高启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呈现方式1.第一句:“床前明月光”,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第二句:“疑是地上霜”,用“疑是”表达了对外界环境的不确定的态度,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
3.第三句:“举头望明月”,通过“举头”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关注,突出了思乡之情。
4.第四句:“低头思故乡”,用“低头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首诗:《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高启的另一首杰作,该诗描绘了登上名胜古迹鹳雀楼之后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赞美。
•诗中的景色描写1.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通过描绘山峦和白日相互依托的景象,表达了山的壮丽和日落的美。
2.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景象,表达了大自然的广袤和壮丽。
3.第三句:“欲穷千里目”,通过表达千里眼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深入观察。
4.第四句:“更上一层楼”,通过表达对继续探索和追求美景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第三首诗:《早梅》《早梅》是高启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它以对早春梅花的细腻描绘,表达出对生命力和美的赞美。
•梅花的形态描写1.第一句:“墙角数枝梅”,通过一眼看到墙角上几枝梅花,凸显了它们的孤傲和坚韧。
2.第二句:“凌寒独自开”,通过描述梅花在寒冷季节里独自绽放,强调了它们的顽强生命力。
第四首诗:《别董大》《别董大》是高启的一首离别诗,通过描写别离时的深情告别和对别人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亲友之情的珍视和对别离的感慨。
《寻胡隐君》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寻胡隐君》高启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寻胡隐君》是诗人去朋友家时,一路上见到的很普通的景色,但是诗中用了一个“复”和一个“还”,把景色写“动”了,写出了速度,也写出了繁复和变化。
虽然是同样的渡水、同样的花,却让人产生了应接不暇的感觉。
“春风江上路”一句,抒发了诗人轻快悠闲的心情。
两岸春色迎船而上,心中诗情春风送来。
全诗词语重复却又显简洁,看似浅显却又洋溢潇洒。
作品原文:寻胡隐君高启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作品注释:1.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今江苏吴县?直),自号青丘子,明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高启的诗歌挥洒自如,爽朗清逸,随物而写,随情而发,多为写实之词。
词语亲切通畅,具有民歌风味。
2.寻:寻访。
3.胡隐君:姓胡的隐士。
①、寻:访问。
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②、这前两句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③、君:指姓胡的隐士。
这后两句说: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品译文: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幽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了。
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文学家。
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少有志于功名,张士诚据苏州时,为其参政饶介所赏识,结交甚广,然终未仕。
后对政治完全失望,隐居乡里。
明初应召赴南京参与修撰《元史》,后任翰林院编修,不久授户部侍郎,他坚辞不受,仍归田里。
朱元璋以为他肯不合作,借苏州知府魏观改修府治案,将其牵连斩决,年仅39岁。
高启大部分活动是在元末,许多诗作体现了元末的文学精神。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咏梅九首
古诗文系列:咏梅九首
咏梅九首:
何也?诗人若不先禀有梅的灵性,又安能 窥到梅的灵魂深处?因此,由此意义上说, 读者最该佩服的,倒不在诗人手笔的高妙, 而应是诗人襟怀的高洁;读者在梅的“疏 影”之上,也更该细看是否有诗人自己的 身影在“依”着。
临末还有一点说明。注家谓:“雪满 山中”句,出自东汉袁安卧雪之典;“月 明林下”句,出自隋朝赵师雄在月夜林中 逢美人饮酒、醒来在大梅树下之典。
咏梅九首 明代·高启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咏梅九首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咏梅九首
作者简介:
高启(ɡāo qǐ)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
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 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 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 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 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 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古诗文系列:咏梅九首
赏析:
因为梅花是在天寒地冻的时节凌霜冒雪而 开,不与众芳为伍,所以人们赋予了它清 高、孤峭、顽强、坚贞的品格;又因为梅 花开在冬末早春,相比于三春光景那种桃 李芳菲,百花烂漫的盛季,它算是占得了 春先,所以人们又赋予了它报春使者的声 名,成了先知先觉的先驱者或酿时造势的 的英雄豪杰的形象。歌剧《江姐》中的 “红梅赞”这首歌,就是梅花品格的一幅 恰如其分的写照。
古诗文系列:咏梅九首
咏梅九首:
这二句是分承上二句,再作进一步的申说, 其原来的含义,应该是如下:山间的苍苍 秀竹,自不会放过与高士交结的机会,它 们把自己萧萧竹声中的清寒,奉献给梅花 的身影,好让那疏朗的梅影得了清寒的依 附,更显得仪态高峻;山间最不起眼的漠 漠青苔(漠漠,密布之貌),也知道爱怜 美人,当她完成了报春的使命,零落的花 瓣半蚀于春泥之时,它们也会把自己身携 的微微春意,轻轻遮掩在她残留的清香之 上,好让无意争春的美人,也多少领受点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赏析:
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 “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 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 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 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 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 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 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 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 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译文: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 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 骑怎敢渡江?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 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 不牢固!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 荒芜,草木已繁茂!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 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谢谢!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译文: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 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 限阻南北。
古诗文系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⑵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 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 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 山。 ⑶“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 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⑷钟山:即紫金山。 ⑸“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 (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
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个人简介
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个人简介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生平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
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
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
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
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简介: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精心整理高启简介: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简介: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诗。
年11月6日,毛泽东用草体书写下此诗,并在右起处大大地写上“高启”二字,还注明:“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高启,苏州人,元末明初着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元末,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招为幕僚,敬为上宾。
座上都是巨儒硕卿,1371年,66岁的魏观被任命为苏州知府。
苏州地位重要,曾经是张士诚的根据地,是所谓的政治敏感地区。
而苏州百姓对于那位心肠比较软的张士诚还是比较怀念的,虽然朱元璋已经统治了天下,但百姓们还是偷偷地烧香拜祭他。
为此,朱元璋咬牙切齿,采取了很多抑制苏州的政策,还特意派了一个厉害的角色——陈宁去苏州担任知府。
但是陈宁为政苛刻,横征暴敛,用烧铁烙百姓的肌肤,官吏和老百姓们暗地骂他为“陈烙铁”!最后连朱元璋都看不下去了,所以他决定派一个得力亲信前去,于是想到了魏观。
在朱元璋眼里,魏观完全符合他的要求,这个他当府衙,同时治理一下城中的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减轻水患。
按理说这都是好事,魏观在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没有违反程序。
但是,魏观的同僚蔡本却成为了他的心腹大患。
蔡本是苏州指挥使,和魏观是书记和市长的关系,一直嫉妒魏观的政绩。
他偷偷向朱元璋报告:“蒲圻复宫开泾,必有异图也。
”这可不得了!“复宫开泾”一旦和“异图”联系起来,问题就大了。
这天,梁文》朱元璋看毕高启的《上梁文》,勃然大怒,因为发现其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这四个字通常是用来形容京城的。
高启用这个词来形容苏州府衙,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
但在朱元璋看来,这件事就不只是用词不当的问题了:第一,前面说过,苏州是政治敏感地区,这苏州府衙原来是张士诚的宫殿,你形容该地“龙盘虎踞”,那张士诚是龙呢还是虎呢?如果张士诚是龙虎,那我朱元璋又是什么?第二,苏州府衙现在是魏观的府衙,你魏观在那里龙盘虎踞,到底要干什么?结合之前高启请高启被腰斩后,并没有立即死去,他伏在地上,用手蘸着自己的鲜血,一连写了三个鲜红而又刺眼的“惨”字。
高启。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 是在元末明初以演义、小 说为主的不利环境下,挑 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 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 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 的继续向前发展。
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 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 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 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 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的不 摹 首 小多 景 先 诗, 物 , ,力 时 他 更求 细 的 具通 致 某 有畅 入 些 民, 微 诗 歌有 。 崇 风些 再 尚 味只 次 写 。有 , 实 数用, 句典描
的大 诗多 作内 。容 平 泛 , 情 调 低 沉 , 逊 于 他
情绅 文 独 节斗 很 创 动争 有 性 人的 光 不 ,义 彩 多 有勇 , , 唐少 它 但 人年 塑 《 传形 造 书 奇象 了 博 之, 一 鸡 风语 个 者 。言 敢 事 凝同》 炼豪一 ,
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 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 予了极高的评价。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 赞誉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清人赵 翼在《瓯【ōu】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 第一”;近代诗人毛泽东干脆把高启称作“明朝最伟大 的诗人”。
琼姿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东风愁寂几回开。
★ 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 飘逸超群,力写梅之高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 的方式提出质疑,但又无须回答,寓答案于疑问 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仙骨。 诗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 下作为背景来映衬高士、美人,进一步突出了梅 花的孤傲高洁与清秀闲雅的精神。
高启写过的诗
高启写过的诗
摘要:
一、高启的简介
二、高启的诗歌创作特点
三、高启的代表作品
四、高启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高启的简介
高启,字季迪,号钝庵,是我国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出生于公元1337 年,逝世于1402 年。
高启才华横溢,工于诗、词、散文,与同时期的杨慎、张羽、徐渭等人并称“明代四大诗人”。
二、高启的诗歌创作特点
高启的诗歌具有以下创作特点:
1.善于抒发真情实感,诗风真挚感人。
他的诗歌直接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诗歌形式多样,以五言、七言绝句为主,也有不少律诗。
在诗的题材上,既有山水田园,又有咏史抒怀。
3.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以丰富的意象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高启的代表作品
高启的代表作品有:
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此诗描绘了壮阔的长江景色,表达了诗人豪情
壮志的情怀。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长江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春夜喜雨》:此诗以春夜降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高启的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高启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文人墨客都对高启的诗歌表示敬意,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借鉴和传承。
高启最著名的诗词
高启最著名的诗词引言高启(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字正叔,号景文,是唐朝中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教育家。
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被誉为“才子佳人”之代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启最著名的诗词作品,包括其风格特点、主题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风格特点高启的诗词作品风格独特,以清新明丽、含蓄婉约为主要特点。
他注重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善于运用比喻和意象,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主题内容高启的诗词作品主题广泛,涉及自然景物、爱情、友情、悼念等方面。
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既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又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自然景物高启最著名的诗词作品之一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描绘了大草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依恋和离别之情。
爱情与友情高启的爱情与友情题材的诗词作品也颇负盛名。
他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爱情和友情的纯真、忧伤和美好。
悼念与哀思高启的悼念与哀思题材的诗词作品也有许多经典之作。
他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影响与价值高启的诗词作品在唐朝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内容,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广泛推崇和学习。
文学影响高启的诗词作品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他的清新明丽、含蓄婉约的风格成为了后来文人追求的目标。
社会价值高启的诗词作品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世界的反思,展现了正直善良、勇敢坚强的人性品质,为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结论高启是唐朝中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主题内容和深深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在文学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启简介_高启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
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
高启代表作品:
《春暮西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寻胡隐君》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翻译】
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优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
《黄氏延绿轩》作者为宋朝文学家高启。
其全文如下: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翻译】
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下雨过后打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梅花》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客中忆二女》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忆门前两候归,客中长夜梦魂飞。
料应此际犹依母,灯下看缝寄我衣。
《牧牛词》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亩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翻译】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a/gaoqihtm,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卖花词》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晚次西陵馆》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匹马倦嘶风,萧萧逐转蓬。
地经兵乱后,岁尽客愁中。
晚渡回潮急,寒山旧驿空。
可怜今夜月,相照宿江东。
《清明呈馆中诸公》作者为元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作者为明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翻译】
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尽管现在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清明扫墓的时候,有几户人家的坟墓还会有后人来祭拜呢。
《吊岳王墓》作者为明朝文学家高启。
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