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走进CT-文献综述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6)2.1 医学影像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影像设备分类与工作原理简介 (9)2.3 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三、常见疾病医学影像表现 (12)3.1 肺部疾病影像表现 (13)3.2 心脏疾病影像表现 (14)3.3 肝胆胰脾疾病影像表现 (16)3.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18)3.5 骨关节疾病影像表现 (19)四、医学影像诊断方法与技巧 (20)4.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22)4.2 影像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23)4.3 影像征象的识别与解读 (25)五、病例分析与讨论 (27)5.1 典型病例介绍 (27)5.2 影像表现分析 (28)5.3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29)5.4 诊断难点突破与经验分享 (30)六、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前景 (32)6.1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33)6.2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35)6.3 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潜力 (37)七、结论与展望 (39)7.1 研究成果总结 (39)7.2 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41)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2)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
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之一。
图像重建算法的目标是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恢复出完整的三维图像,这涉及到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问题。
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为图像重建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从低剂量、低质量图像中恢复出高分辨率、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CT诊断技术的发展综述
CT诊断技术的发展综述摘要:CT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CT诊断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CT;诊断技术;发展;综述1 CT技术简介CT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通过一些类超声波以及射线来对指定的人体部位做出一个断面的扫描,这种扫描能够快速得出检查结果,同时显示出图像,相对传统的扫描设备,CT技术更加清晰,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检查手段之一。
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y射线CT(y-CT)等。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其中,X射线发射源,探测器、扫描支架组成了扫描部分。
计算机处理部分负责处理由扫描部分的得到的数字信号,然后进行数据的运算和存储,最后生成重建后的图像。
经重建后的CT图像通过存储设备存储到CT机中,并随时通过显示系统进行显示。
CT机成像的过程可以概括如下:利用X射线对扫描对象的某一特定部分某一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处理,穿过该物体的X射线被探测器所接受,通过内部变化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再由光电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字信号采用器将模拟电信号采样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计算机处理得到的数字信号。
处理过程将特定位置的层面细分为若干个体积相同、大小相同的单元,经扫描后的数字信号描述成对应的数字矩阵。
计算机可以直接对数字矩阵进行处理,经数字模拟转换运算把数字矩阵转换为实际的图像最小单位,并按顺序就行排列,便可以形成CT图像。
2 CT技术的发展过程当属医学领域,CT技术大部分的应用与发展过程都与医学领域相关。
CT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Hous-fielld发明的CT扫描头部成像技术以来,到1980年以后,CT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可扫描的部位的范围不断得以扩大。
从最原始的头部检查不断的扩展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CT成像技术概述
CT成像技术概述CT成像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
过去的X射线成像技术只能提供患者的二维影像,无法提供内部构造的详细信息。
而CT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将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三维成像。
CT成像技术通过拍摄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影像,并利用计算机重建这些影像,将其合成为一个三维的断层图像。
CT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不同组织和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
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被吸收的程度与组织的厚度和密度有关。
通过测量透射X射线的强度变化,CT机器可以获取人体各部位的吸收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像。
CT成像技术所得的图像可以展示出身体内部不同组织的密度和构造,包括骨骼、器官、肌肉、血管等。
CT成像技术主要分为传统CT和螺旋CT两种。
传统CT是通过定时旋转的方式拍摄一系列静止图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这些图像。
而螺旋CT则是通过连续旋转的方式拍摄连续的图像序列,可以得到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更快的成像速度。
螺旋CT还可以进行体层扫描,即在短时间内连续扫描整个身体区域,用于全身器官的检查。
CT成像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CT成像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更详细的断层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CT成像技术非常快速,一次扫描通常只需要数秒钟到几分钟,大大节约了患者和医生的时间。
另外,与MRI等成像技术相比,CT成像技术的设备和扫描费用相对较低。
然而,CT成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使用X射线,CT成像技术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较高。
尤其是对于需要多次CT扫描的患者,辐射的累积效应可能对其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CT成像技术难以提供关于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信息。
相比之下,MRI和PET等成像技术更适合用于研究和诊断一些疾病的功能异常。
尽管如此,CT成像技术仍然是医学影像领域最重要的成像技术之一、它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T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如多层次CT(Multi-detector CT)、螺旋CT、低剂量CT等,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工具。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发展,同时也使临床诊断越来越依赖于医学影像诊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篇一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摘要【摘要】乌鲁木齐军医学院在六年多的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程配置,重组学科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构建课程量化考核体系,开展教学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内容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我院作为兰州军区首批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校,自1999年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
根据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六年多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一、确立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教学(一)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
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基层军地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
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
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
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
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
X射线CT成像技术综述
X射线CT成像技术综述林羲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学号103400351引言x射线发现至今100余年来,其应用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在发展:一个是在医学诊断上有限制地使用透射成像方式辅助进行医学的诊断;另一个是x射线的散射,它主要被用于对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结构的研究。
在人们探讨自然界物体内部信息的过程中,X射线内视技术经历了胶片照相、数字射线影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X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X-ray CT)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和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成像优势,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医学诊断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
1967-1970年间第一台临床用CT装置被英国EMI公司的工程师Housfield研制成功,CT 这项技术的问世在放射学界引起了爆炸性的轰动,被认为是继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工程界对放射学界的又一划时代的贡献。
CT技术的发展按X射线束的形状及扫描方式不同,被公认为经历了以下5次重大的技术变革:①单束平移-旋转方式;②窄扇形束-平移旋转方式;③宽扇形束-旋转方式;④宽扇形束静止-旋转方式;⑤电子束。
[1]在医学上,螺旋锥束扫描已是CT设备的主流扫描方式。
2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被测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
该扫描方式是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测物体,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通过三维重构成像。
2.1 CT结构一部完整的CT系统主要包括扫描部分(包括线阵排列的电子辐射探测器、高热容量调线球管、旋转机架),快速计算机硬件和先进的图像重建、显示、记录与图像处理系统及操作控制部分。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设计范文
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设计范文Title: A Sample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o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Introduction: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
毕业设计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篇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设计范例,供参考。
English:The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i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that involves multiple fields, such as physics, engineering, biology, and medicine.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link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im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problems.The following is a sample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o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for reference.中文: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多个领域,如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
毕业设计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篇医学影像技术毕业设计范例,供参考。
Body:1.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viding visual information for disease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intervention.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arious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emerged, such as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ultrasound.This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optimization of a specific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contributing to improved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atient care.1.背景与意义: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疾病检测、评估和干预提供视觉信息。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研究医学影像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2.1 X线成像原理2.2 CT成像原理2.3 MRI成像原理2.4 US成像原理2.5 其他成像技术第三章医学影像技术方法3.1 影像设备3.2 影像质量控制3.3 影像后处理3.4 影像存储与传输第四章医学影像临床应用4.1 诊断应用4.2 治疗应用4.3 预防应用4.4 研究应用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案例一:某患者胸部CT影像分析5.2 案例二:某患者头部MRI影像分析5.3 案例三:某患者腹部US影像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医学影像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附录[此处可添加附录内容,如相关数据、图表等]医学影像毕业论文范文摘要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毕业论文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自20世纪初X射线被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经历了从X射线成像到CT、MRI、US等现代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医学影像学基本原理2.1 X线成像原理X线成像原理基于X射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X射线强度减弱。
医学影像类文献综述范文
医学影像类文献综述范文影像医学是借助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
目前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有X线成像检查[包括X线片(Radiography)、心血管摄影(Cardiacangiography)、血管摄影(Angiogra)等]、CT成像检查[包括普通和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内视镜(Endoscopy)、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SPECT/CT)、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PET/CT)、热影像技术(Thermography)、光声成像技术(Photoacousticimaging)、显微镜(Microscope)、萤光血管显影术esceinangiography)]等。
近年来影像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影像医学设备不断更新,检查技术不断完善,特别是科学的融入,使影像医学如虎添翼,增添了活力,丰富了内容。
医学影像在内分泌专业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超声具有简便、经济、高敏感性的优点,是甲状腺疾病较常规的检查方法之一。
常规B超是早期运用于甲状腺疾病的检查方法,其主要用于观察甲状腺组织内有无病变存在,明确病变的数目、大小、分布是否规律、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整、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强弱、有无钙化灶等,彩超主要用于评估甲状腺病变及其周围的血流情况,二者结合为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CT是当前用于检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最常用的影像方法之一,并可鉴别其良恶性。
常规检查方法包括CT平扫、增强。
特别是近年来逐渐普及的多层螺旋CT具有密度分辨力高、三维成像及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可清晰显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密度、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有无淋巴结转移,尤其对甲状腺病变内的钙化灶及良恶性钙化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结节或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等及有无淋巴结肿大转移是判断恶性结节和肿块的三个基本点,细颗粒状钙化是诊断甲状腺癌的特征性表现。
第六章 CT检查技术综述
第六章CT检查技术第一节颅脑、五官CT检查一、颅脑【适应证】1、脑颅外伤2、脑血管疾病3、颅内肿瘤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液、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⑴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⑵做好了解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⑶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⑷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⑸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⑧扫描层厚:5~10mm。
⑨扫描间隔:5~10mm。
⑩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⑪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按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扫描相同。
3、摄片要求⑴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⑵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⑶骨窗窗位:L300~500HU,窗位:W1300~1800HU。
⑷病灶层面放大摄片(必要时)。
医学影像学文献检索报告
文献检索报告班级:2012级医学影像2班姓名:***学号:0266课题:CT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成像诊断课题分析:如今,当一个人的内部器官或者组织发生病变时,医生可能无法通过病人表面症状来确定是何种病变,此时,就需要借助专业医学影像设备来检查并作出诊断,从而最终确定时发生何种病变。
其中,CT检查时最重要的的一种影像检查,CT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被测物体断层扫描图像进行重建获得三维断层图像的扫描方式。
该扫描方式是通过单一轴面的射线穿透被测物体,根据被测物体各部分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不同,由计算机采集透过射线并通过三维重构成像。
目胸部疾病的诊断、心及大血管、腹部及盆部疾病的检查,提高了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CT、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同义词:CT(断层扫面技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内部组织器官(皮下组织器官)主题词:CT+组织器官+成像外文检索词:CT 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 组织tissue器官organ成像imaging一、检索过程1(期刊检索)数据库名称:万方数据库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式:关键词=CT and 内部组织器官and 成像限制条件:期刊检索年限:1990-2014检索结果:命中68条,3条密切相关举例:1【篇名】SPECT脑功能成像与CT解剖成像图像重合方法研究【作者】楼岑,章士正,张大平等【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出处】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4,33(3)【ISSN】1008-9292【页码】264-268【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SPECT脑功能断层成像与CT脑解剖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合方法.方法:设计制作了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外部参照系统配准装置,开发了一套基于外部参照系统特征定位装置和人体器官固有特征定位的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设置了图像采集、格式转换、图像定位、图像配准、重合图像表达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结果:应用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参照系统配准装置进行脑SPECT和CT成像,得到的每层颅脑图像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定位标记点,作为图像配准定位的外部参照点.通过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了SPECT脑功能断层图像与CT脑解剖断层图像的迭加重合.结论:采用所建立的图像重合方法可直接观察到SPECT图像上脑血流灌注异常部位或脑受体功能异常部位所对应的解剖位置,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2【篇名】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作者】杨林,周翔平,官泳松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041【出处】华西医学,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6,21(2)【ISSN】1002-0179【页码】412-413【摘要】自1971年由Godfrey Hounsfield发明CT以来,由于其特殊诊断价值,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传统CT对人体解剖结构具有卓越的显示能力,但却很难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特点.近年来,由于多层CT(multidetectorCT,MDCT)的研发及软件技术的进步,诞生了一种功能性CT灌注成像技术.本文主要综述CT灌注成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二、检索过程2(图书检索)数据库名称:读秀检索途径:主题词检索式:主题词=组织*器官*成像限制条件:图书检索年限:不限检索结果:312种举例:1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作者】戴汝平,高建华主编【出版发行】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2007【ISBN号】978-7-03-019754-2【页数】182【原书定价】128.00【主题词】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中图法分类号】R81 (医药、卫生>特种医学>放射医学)【参考文献格式】戴汝平,高建华主编. 冠状动脉多排螺旋CT成像.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2007.2先天性心脏病多排螺旋CT成像与诊断【作者】戴汝平编【出版发行】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2009.12【ISBN号】978-7-03-026028-4【页数】363【原书定价】218.00【中图法分类号】R540.4 (医药、卫生>内科学>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诊断学)【内容提要】本书的目的是介绍先心病MDCT诊断检法,以优良图像,指导影像科和临床医生如何正确应用MDCT,提高先心病诊断水平。
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医学影像诊断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医学影像诊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应用;优势;挑战。
引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传统的医学影像诊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专家医生的数量有限、诊断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和误诊率较高等。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医学影像诊断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和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例如,深度学习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病灶,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帮助医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帮助医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帮助医生发现一些潜在的病灶,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综述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综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医疗诊断、医学研究等领域,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综述目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医学图像采集技术还十分落后,各种医学图像仍然采用传统的X光片、CT扫描片等方式进行记录,处理与分析十分困难。
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1963年,美国科学家L. P. Clarke首次提出了数字图像处理的概念。
随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的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微电子芯片的出现为数字图像的处理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使得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分类与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涵盖广泛,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等多个方向,其中的一些技术应用也逐渐走向成熟。
1. 一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心电信号和脑电信号处理等方面。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处理出心电波形或脑电波形,以分析患者的心脏与脑部状况。
此外,在医学诊断中,一些肺部疾病可通过呼吸道成像进行一维数据分析。
2. 二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常用于医学影像检测和分析,如图像减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医学图像的自动化分析等。
这些技术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出重要的特征和信息,以支持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3. 三维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病灶、血管、神经以及其他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重建。
这种技术可将大量医学图像信息重组成三维的立体模型,以便医生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病灶、血管、神经的形态、分布等信息,更加精准的进行手术设计和治疗。
三、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与重要性。
医学影像技术,走进CT,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是在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库之后撰写而成,主要对现代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技术—医学CT)的各个发展过程做一简要描述,通过本文,我们将对医学CT有一基本了解,进而,我们可以初步探索螺旋扫描影像系统这一医疗器械的初步设计方案。
正文:医学影像技术—走进医学CT历史现状:CT 机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各国专业厂家竞相研制开发新的产品,产品技术日新月异,近年来滑环技术、螺旋式扫描技术,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的产生,使CT 检查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基本内容:什么是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CT的成像基本原理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CT 的检查技术和设备分类CT的检查技术分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三种.现有的设备:常规CT和螺旋CT,其中螺旋CT又可分为(分单层螺旋ct、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常规CT传统的CT影像设备包括:高压电缆与扫描机架外的高压连接,必须有电缆连接的主计算机,数据采样系统等。
缺点:病人在扫描时候不能移动;图像的分辨率较低;设备需电缆链接,较复杂。
螺旋CT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综述及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综述及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通过医学影像学的手段,能够有效地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为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影像学技术的分类及其原理、医学影像的诊断意义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逐渐从早期的X线影像技术、B超技术、CT技术、MRI技术、PET技术、SPECT技术等单一技术,向综合技术方向发展。
到了21世纪初,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信息平台技术等新兴技术更是崭露头角。
这些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面貌焕然一新,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保障。
二、影像学技术的分类及其原理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分为X线影像学、超声波影像学、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几大类。
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原理。
(一) X线影像学X线影像学又称为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也是最早的一种技术。
X线影像学通过将高能量X射线直射人体,利用人体不同部位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及透明度不同的原理来产生影像,从而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信息。
(二)超声波影像学超声波影像学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较其他技术优越之处在于无辐射、无侵入、安全性好等特点。
超声波检查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并回波的原理,利用超声波回波的信号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从而进行诊断和评估。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主要利用人体内的水分子在强磁场中产生共振现象的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影像信息。
与X线、CT等较有辐射的影像学技术不同,MRI 不产生任何辐射,对人体无害。
(四)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影像学技术,通过在人体不同部位进行X射线扫描,然后以数字化形式呈现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医学影像技术【27页】
❖ 病人的准备
❖ 1.CT检查病人应先更衣、穿鞋套;以防止灰尘带入机房。 ❖ 2.不合作患者,CT扫描前应作镇静或麻醉处理。 ❖ 3.增强扫描要做碘过敏实验。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额叶 顶叶
半卵圆中心 大脑镰
甲旁亢多发钙化
急性硬膜外血肿
多发脑脓肿伴白质水肿
轻度脑积水的认识
第三脑室和 侧脑室颞角
脑室的扩张以第三脑室及侧脑室颞角最敏感,正常时第 三脑室呈现细缝状,当有脑积水时就变成圆形.
弥漫性脑萎缩
脑干出血
出血掩盖肿瘤征象 多形性胶质瘤
基底节及岛盖密度减低
蝶骨小翼 前床突
脑桥 小脑半球 枕内隆凸
额叶 颞叶 小脑半球
鞍上池层面
额窦
鞍上池 脑桥 第四脑室
额叶 尾状核头部 外侧裂池
松果体钙化
枕叶
第三脑室层面
大脑镰 侧脑室前角 第三脑室 四叠体池
侧脑室体部层面
侧脑室
脉络丛 枕叶
大脑镰 透明隔 大脑内静脉
大脑镰
侧脑室上部层面
放射冠 侧脑室
枕叶
额叶
尾状核体部 顶叶 大脑镰
1993
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扫描速度、增强临床功能
CT成像基本思想
X线管发出细束X线 X线平移与转动采集数据 计算机重建图像 X线只进入成像层面 可测量组织衰减系数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综述
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综述一、医学影像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医学影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医学影像能够直观地反映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包括X光摄影、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波、核医学等。
随着影像应用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地利用影像数据成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问题。
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分析。
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能够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方便医师对影像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也能够帮助医学研究人员予以更有效的算法处理和分析。
1.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医学影像处理的第一步,目的是对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影像质量。
这个步骤包括去噪、滤波、增强和平滑等。
去噪技术包括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而增强技术包括直方图均衡化和锐化等。
2.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就是将医学影像中的各部分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肿瘤和正常组织。
这个过程利用各种算法,例如区域生长、基于阈值、聚类、神经网络,区域分裂/分叉、变形模型等方法。
3.医学影像的三维重建和可视化技术通过将成像数据加载到计算机中,可以根据实际影像中的三维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使医学图像的信息更加全面,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情况。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将三维重建后的影像呈现为模型,从而帮助医生更直观的观察和研究疾病。
4.医学图像的特征提取和选择特征提取是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来从医学影像中提取有用的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和特点。
而特征选择是指从提取的特征中选择最好的特征用于机器学习或其他算法。
三、医学影像分析技术1.分类在机器学习中,分类通常是指将输入数据分成不同的类别。
在医学影像分析中,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区分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或其他情况的分类。
2.聚类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算法,它可以将相似的图像分解为相似的组类。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综述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综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从最早的X光片到现在的CT、MRI等各种影像技术,医疗工作者们能够准确地诊断病情,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医学影像技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历史医学影像技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X射线的存在。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开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先河。
第一个用X射线检查头颅的人是德国的Wilhelm Conrad Röntgen博士。
他于1895年对自己的手进行了X光拍摄,发现了X光的潜力,随即开始研究X光的性质,并于1896年公布了第一张X光片,这标志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诞生。
1927年,美国的Robertson发明了X光透视术,从而将X光技术应用到手术中。
1953年,英国的John Radcliff在X光机上首次成功地观察到脑动脉血流的情况。
20世纪50年代,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新型影像技术相继问世。
这些新型影像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掀起了一场革命,为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医学影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诊断,还可以用于引导手术、评估疗效等方面。
下面我们来看看医学影像技术的现状。
1、X光等传统影像技术的应用X光等传统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的基础,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X光影像中,不同组织对X光的吸收率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阴影。
这种阴影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的诊断信息,但对于某些组织和器官,比如肝脏、胰腺等,X光的透明度相当,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诊断。
2、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基于磁场和射频电磁场互作用的影像技术,能够在不使用有害射线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人体组织影像。
文献综述范文2000字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目的是对某一主题或问题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概述。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分析、疾病诊断、辅助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
1. 医学影像分析医学影像分析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辅助医生进行病灶定位和诊断。
例如,在肺部X光片、CT等影像的自动识别中,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 疾病诊断人工智能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对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进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例如,IBM的Watson医疗助手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提供可能的疾病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快速做出诊断。
3. 辅助治疗人工智能在辅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在放疗计划中,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大小等信息,自动制定出最优的放疗计划,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辅助手术、康复治疗等方面。
4. 药物研发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的化合物进行筛选,辅助药物研发人员快速找到潜在的药物候选者。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药物疗效预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医疗领域的数据涉及到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文献综述,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本文将就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利用专家系统进行医学影像的诊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对X光片、CT、MRI等医学影像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大大提高了医学影像诊断的水平。
二、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1. 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肿瘤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中的重要领域,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CT、MRI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 人工智能在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心脏病诊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心脏CT、超声心动图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心脏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参考。
3. 人工智能在骨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骨科影像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中的重要领域,而人工智能技术在骨科影像诊断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的X光片、CT等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骨折、骨质疏松等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三、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具有快速、准确、全面的优势。
通过分析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引言:
本文是在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库之后撰写而成,主要对现代医疗器械(医学影像技术—医学CT)的各个发展过程做一简要描述,通过本文,我们将对医学CT有一基本了解,进而,我们可以初步探索螺旋扫描影像系统这一医疗器械的初步设计方案。
正文:
医学影像技术
—走进医学CT
历史现状:
CT 机自七十年代问世以来,各国专业厂家竞相研制开发新的产品,产品技术日新月异,近年来滑环技术、螺旋式扫描技术,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的产生,使CT 检查技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基本内容:
什么是CT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①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②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CT的成像基本原理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CT 的检查技术和设备分类
CT的检查技术分平扫(plain CT scan)、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 enhancement,CE)和造影扫描三种。
现有的设备:常规CT和螺旋CT,其中螺旋CT又可分为(分单层螺旋ct、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传统的CT影像设备包括:高压电缆与扫描机架外的高压连接,必须有电缆连接的主计算机,数据采样系统等。
缺点:病人在扫描时候不能移动;图像的分辨率较低;设备需电缆链接,较复杂。
螺旋CT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
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螺旋CT的优缺
多层CT的劣势:是显著增加数据量,尤其是选择均质成像。
多层CT优点:改善了数据处理和影像重建,这直接转变成提高扫描仪的效
率。
于是,多层CT克服了螺旋CT最严重的局限之一,即,在扫描范围和SC 之间相反的关系。
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的特点
多排螺旋CT机是在常规CT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先进的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精细诊断的机器,它具有扫描速度快、扫描范围大、成像质量高及接受剂量少等特点,代表着当代CT技术的最高水平
多排螺旋CT的现状
多层CT很快就被放射学家们接受了,在早些年,世界范围内使用这类CT 扫描仪的数量几乎呈指数上升:1998年安装了10台,1999年中期就有100台,而2007年末超过了10000台。
螺旋CT 的目前发展
1998 年,CT影像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多排螺旋CT的发明是影像学的第二次革命,使CT检查迈入了薄层大范围扫描的时代。
2001 年16 排螺旋CT的问世开创了C T各向同性微体素时代从而让医生从二维图像的观察进入到三维成像世界
多层CT采用2个或更多的平行探测器阵列,利用同步旋转球管和探测器阵列的第三代技术装备而成。
90年代早期就有双探测器或多探测器系统,1998年又引入了4排探测器系统,2001年和2002年就可买到8排、10排、16排或更多排探测器系统的CT。
2008年的256 排CT叩开了容积C T时代的大门,每次扫描覆盖4Omm 的范围,10秒钟内完成全身扫描。
螺旋CT 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更标准
1. 更宽的覆盖范围
2.更快的扫速度
3.更高的分辨率
宽度:更宽的覆盖范围
理论上覆盖范围越宽越好,现在最宽的是4Omm ,如果未来能有8Omm ,甚至160mm 的探测器宽度,将在临床上实现全器官功能灌注,器官四维成像,和旱期的肿瘤筛查。
以目前的球管技术,光子量和点源的设计难以保证更宽探测器的成像质量,今后是点光源还是面光源或多光源技术,都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64 排CT的数据量就是16 排的4-5 倍,宽大的探测器又必定带来更为庞大的数据流,对计算机平台支持提出了更快更便捷的要求。
目前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能在4Omm 平台上做到80mm 的功能灌注范围,并已经有了初步的临床成果。
速度:更快的扫速度
现在西门子公司采用 2 个球管同时采集来提高心脏的时间分辨率,这也是一种方法。
而纵观所有技术,电子束EBCT是最快冻结心脏运动的扫描仪,其真正的成像速度为33-5Oms 。
精度:更高的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高精度图像对显示细小病变,冠脉支架内内膜再生,易损型冠脉粥样斑块的判断等非常重要。
整个影像成像链上每一个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图像分辨率,探测器单元的大小仅仅是其中因素之一,球管的焦点大小,重建算法也是直接影响图像分辨率的重要要素。
此外,射线量的增加可以帮助提高图像的精度,但分辨率的提高不能以增加患者的受线量为代价。
国内外著名厂商的CT机
国外的著名厂商有:
Toshiba(东芝)
Siemens(西门子)
Philips(飞利浦)
GE(通用电气)
国内知名厂商有:
东软(中国沈阳)
Siemens(西门子)
此图为世界首台4D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
(西门子公司最新产品)
此设备应用的尖端技术有:
1、非对称屏蔽采集系统
2、3D容积反投影重建技术
3、SOMATOMDefinitionAS全期相CTA血流动力
4、多时相器官功能分析
5、全期血管成
Toshiba(东芝)
最新CT
此图为东芝医疗系统最新开发出配备有256列检测器的X线CT 上图的设备装有X线CT装置是使X线高速旋转来照射患者,由此获取患者身体断面图像的装置。
过去只配备1列用于检测X线的检测器,此设备配备多列检测器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CT)”装置。
它配备多列检测器可一次获取更多的图像,能够获得检查范围大、检查时间短、减少曝光量的效果。
目前达到实用水平的是最大可配备64列检测器的装置。
Philips(飞利浦)
iCT 256 层螺旋CT (Brilliance iCT)
上图设备应用的尖端技术:
0.27 秒超高速扫描运用高科技的空气轴承技术
8厘米超宽探测器
超高分辨率成像空间分辨率达到24LP/cm,专利的技术提供目前业内最高的1024 重建矩阵分辨率,解析度较以往提高4倍。
低辐射剂量Brilliance iCT 采用高速数据转换集成芯片THAC2,降低影像链中电子噪声,较普通模数转换系统较少86% 的噪声,进一步减少X线的初始剂量,减低扫描对病人的辐射损伤
GE(通用电气)
上图为美国GE 64排螺旋CT
该CT机的优点在于:
该机可完成身体各部位的平扫,平扫可分为常规扫描和螺旋扫描。
薄层(3mm 下)后,通过影像工作站可以进行三维成像操作,血管成像操作及仿真内窥镜操作,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依据。
其具有分辨率高、影像清晰、能发现微小病变;
扫描速度快、适合体部及危重病人的检查;可以3D重建、仿真内窥镜、可为临床提供无创性检查和辅助诊断;
激光像机,明室洗像出片速度快。
在当今世界CT 领域达到较高水平
国内东软(中国沈阳)
----填补中国CT制造业的空白
取得的成就:
新双排螺旋CT使用2×10毫米探测器,实现了真正的快速双层扫描。
其专业化的软硬件设计,使这一产品达到了亚秒级扫描、亚毫米层厚、亚秒级重建的“三亚”级性能,不但提高了扫描分辨率,而且使三维图像和断层图像更为清晰。
东软的成就: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使用的CT机全是进口设备。
1998年,我国自主开发的首台国产医用CT扫描机问世,打破了国外公司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4个能够生产CT机的国家。
结束语: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更精准的设备给医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也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同时也深感国内技术设备与国外先进技术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加紧医学科技进步的步伐,追赶世界潮流,进而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临床仿真影像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CT理论与应用研究
【4】实用 CT影像技术学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