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在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余艺;万晨露;廖玉霞;贺震旦;李颖【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8(008)002【摘要】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作为新型纳米载体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有别于传统无机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当今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是MSNs作为一种具有高装载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以及对药物释放的可控性的载药平台,可用于解决目前临床上恶性肿瘤诊疗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探讨了MSNs探针及MSNs靶向给药系统的应用进展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恶性肿瘤诊疗提供思路与参考.【总页数】6页(P118-123)【作者】余艺;万晨露;廖玉霞;贺震旦;李颖【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石英晶体微天平气体传感器快速检测啤酒中的甲醛 [J], 宗洁;孙明玉;刘海泉2.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J], 马博乐;陈雨晴;祝星宇;陈洋洋;曹力源;阎雪莹3.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J], 尚宏周; 王皓卿; 孙晓然; 韩利华; 江悦; 王安4.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在肿瘤诊疗一体化的应用进展 [J], 王美琪;吕春艳;高雪艳;张文君;崔闻宇5.深度学习在肝胆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J], 魏芳强;汪火根;金朝汇;梁磊;张成武;杨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综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径大小、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吸附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药物传输、生物成像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综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高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使得药物可以高效地吸附在纳米粒子上,从而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控制孔径大小和表面修饰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其次,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成像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使得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吸附荧光染料和核酸探针等成像剂,从而实现生物标记和分子成像。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来实现靶向成像,例如将靶向配体修饰在纳米粒子表面,以实现对肿瘤和炎症等病变组织的高效成像。
最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治疗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孔径大小使得纳米粒子可以吸附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DNA和RNA等。
此外,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实现对肿瘤和炎症等病变组织的靶向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总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在医学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潜力。
它们可以用于药物传输、生物成像和治疗等方面,并通过表面修饰和功能化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靶向输送。
然而,目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安全性和毒性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因此在进一步应用前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研究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探究1. 引言随着人们对治疗药物副作用和提高治疗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载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
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因其奇特的孔道结构和高度可控的孔径大小受到了探究者的关注。
2.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2.1 模板法2.2 溶胶凝胶法2.3 气相沉积法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探究进展3.1 肿瘤治疗3.1.1 化学药物载药3.1.2 生物大分子药物载药3.2 抗菌治疗3.3 组织工程3.4 缓释药物递送系统3.5 合成药物递送系统4.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中的优缺点4.1 优点4.2 缺点5. 结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释放性能的载药材料,其制备方法日益完善,对于药物递送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然而,其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制备成本高、长期稳定性等问题。
因此,将来的探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以提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制备方法,药物递送,应用探究,优缺点。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 as a drug carrier material due to their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trollable release properti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research progress in drug delivery.1. Introduction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reducing drug side effects and improving treatment efficacy, nanocarri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drug delivery. Among them,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due to their unique pore structure and highly controllable pore size.2.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2.1 Template method2.2 Sol-gel method2.3 Vapor deposition method3. Research progres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3.1 Tumor therapy3.1.1 Chemical drug loading3.1.2 Biopolymer drug loading3.2 Antibacterial therapy3.3 Tissue engineering3.4 Sustained drug delivery systems3.5 Synthetic drug delivery systems4.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4.1 Advantages4.2 Disadvantages5. Conclusion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as a drug carrier material wi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trollable release propertie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drug delivery. However, challenges still exist in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cluding high preparation cost and long-term stability. 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ddress potential safety issue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drug delivery.Keywords: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preparation methods, drug delivery, application researc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综上所述,介孔硅纳米颗粒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许多优点,如高载药能力、可控释放性和可调整的生物相容性。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作为基因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作为基因载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MSNs)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其中最广泛的应用就是MSNs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
本综述介绍了MSNs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MSNs还能减少抗肿瘤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而改善治疗效果。
标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基因载体;肿瘤治疗1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治疗”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基因治疗首先被应用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治疗,继之肿瘤的基因治疗很快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第四类恶性肿瘤治疗技术,显示了很好的前景和希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基因载体就是其中较突出的问题。
如何找到一个高效、靶向,在体内长循环的基因载体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努力探索的重点和热点。
在体内,裸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差,而且细胞摄取效果不理想。
由于DNA、siRNA或mRNA带负电荷使它们不容易被细胞内化,且生物稳定性差,半衰期较短。
若病毒作为基因转运载体,应该注意其生物安全性。
非病毒转运通过电穿孔,磁转染和声孔效应实现,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并且需要一种载体。
纳米颗粒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特性,同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
由于纳米颗粒的这些特点,将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用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正在全面开展。
通过运用纳米载体进行全身给药,人们发现以DNA、siRNA或mRNA为基础的药物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MSN作为基因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MSNs具有粒径分布窄,能够有效地保护运载基因直到靶位点,良好的表面改性能够优化质粒吸附和释放等特性。
一些报道关注于质粒DNA吸附于MSNs 的微粒表面还是孔隙内部,相关体外实验仍在进行。
在许多MSNs作为基因载体的报道中,DNA主要是吸附到阳离子修饰的MSNs外表面。
Nel等[1,2],将siRNA 和DNA吸附到PEI修饰的MSNs表面。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吸附、酶固定、传递载体方面的应用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生物吸附、酶固定、传递载体方面的应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为在治疗、药品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无创)和生物相容性的传输平台。
创建智能,刺激响应的系统,在局部的微妙变化的蜂窝环境都可能产生许多目前的药物/基因/DNA / RNA 的传递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
此外,MSNs已经被证明在支持酶固定方面有很大的前途,使酶保留他们自己的活动,为在生物催化和能源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很大的潜力。
本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在过去十年取得的进展,以及关于MSNs的可能应用作为生物大分子储存和传递的纳米容器。
我们讨论了一些关于在MSNs中生物大分子的吸附和释放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这种纳米材料的细胞毒性方面的审查。
审查还强调了一些有前途的工作,即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酶固定性。
1.介绍在过去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集中在发现新的治疗方法。
不幸的是,许多新药物是很难直接管理的,由于其在生物系统中的降解性。
随着纳米颗粒作为载体的使用,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可以大大的降低,并且药物分子可以通过内吞作用转成不同的细胞。
这是与往往被采用仅仅通过大细胞(例如,巨噬细胞)或留在外面的靶细胞的微粒进行对比。
多种不同的纳米材料,例如双层氢氧化物(LDH)、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粒子,已经被视为是生物大分子的控制和有针对性释放的传输工具。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形成另一组重要的无机运载系统。
他们是理想的候选材料,是由于其形貌可控,有序结构和孔隙度,高水品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以功能化。
自从在1992年发现了MCM-41s,新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MSNs最著名和共同家族包括MCM- n,SBA-n(圣巴巴拉的无定形二氧化硅),MSU-n(密歇根州立大学二氧化硅),KIT-1(韩国技术研究所),IBN (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和FDU-n(复旦大学)。
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缺点,并已成功地使用在各种应用中。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综述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综述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够承载和释放药物,同时还能用作成像剂和生物传感器。
本文将综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首先,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输送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其多孔结构可以用来承载不同类型的药物,并通过控制孔径和孔隙度来调整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方向。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抗癌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包裹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并通过控制粒子表面的化学修饰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能够通过改变粒子的形状和表面特性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其次,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成像和诊断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纳米粒子的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吸附和聚集在肿瘤组织中,实现肿瘤的分子成像和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已经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备了多种用于医学成像的纳米探针,如荧光探针、磁共振对比剂和超声造影剂。
这些探针在体内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并能够实现对肿瘤的定位和检测,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最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
其多孔结构和大比表面积能够提供丰富的反应位点和高灵敏度的信号放大效应,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传感器材料。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应用于DNA、蛋白质和细胞的检测和分析,实现了对生物样品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通过调整其表面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和捕获,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总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医学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改变粒子的形状、大小和表面性质,研究人员可以调控其药物释放和成像性能,实现精密的药物输送和定量的医学成像。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还可以用作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样品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精品文章】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反应器领域取得进展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在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反应器
领域取得进展
相对于传统二氧化硅的密度大、比表面积小而应用受限,介孔中空二氧化硅有特定孔道结构,具有中空、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独特的渗透性、筛分分子能力、光学性能和吸附性,使其在分离提纯、生物材料、催化、新型组装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近日,化学领域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反应器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微孔的沸石分子筛用于催化与吸附领域已众所周知,但由于人工合成的沸石分子筛的孔径尺寸均小于1.5nm,小的孔径尺寸限制了有机大分子的催化与吸附作用。
介孔材料具有规则的介孔(2~50 nm)孔道,为某些较大烃类分子进行烷基化、异构化等催化反应提供了理想场所。
然而,中空多孔纳米反应器的现有合成方法中,特别是在含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中空纳米反应器的合成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合成过程比较复杂,合成方法不具有普适性等。
因此,发展一种简易、通用的合成方法来制备含功能性纳米颗粒的中空纳米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现有合成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华东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种利用聚电解质胶束为模板制备含功能性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中空介孔纳米反应器的通用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静电力作用自组装形。
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疫苗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
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疫苗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摘要:近年来,纳米材料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其在药物/疫苗传递、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由于其特殊的孔径、表面官能团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纳米载体。
本文将介绍利用MSN构建多功能药物/疫苗载体,在特定环境下实现药物/疫苗的高效传递和肿瘤治疗。
在抗肿瘤研究方面,有许多优秀的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最后,本文将对将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药物/疫苗;多功能载体;抗肿瘤中文摘要:全文内容:1. 前言纳米技术近年来急剧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比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段,纳米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
首先,纳米粒子大小同细胞、细胞器的尺寸相当,能更加准确地穿过生物组织到达目标区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其次,通过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可以实现药物和疫苗的精准传递和控制释放,从而使药物和疫苗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近年来,人们发现,用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作为药物/疫苗载体有着很高的生物相容性、高药物载量等优点。
此外,MSN还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可调控的孔径和表面官能团等独特的特性,使其在药物传递和疫苗敏化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MSN构建多功能药物/疫苗载体,在特定环境下实现药物和疫苗的高效传递和肿瘤治疗,并在抗肿瘤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的治疗效果。
2. MSN的构建MSN是孔径在2~50 nm之间的多孔介孔硅材料,由于其孔径大小、结构稳定性和表面官能团等特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纳米载体。
在利用MSN作为药物/疫苗载体时,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来实现靶向传递、控制释放等功能。
2.1 MSN的合成方法合成MSN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硅源、模板和表面修饰剂混合后,在0-100℃、基础、硬化剂等辅助条件下使其成为具有规则孔道的介孔体。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l o a d i n g v a r i o u s d r u g s ; t h e h i g h d r u g l o a d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MS Ns ma k i n g o v e r c o me t u mo r mu l t i d ug r r e s i s t a n t c e ( MDR) b e c o me s
・
1 2 8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 0 1 4年 4 月第 4 1 卷第 2 期 J I n t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 A p r i l 2 0 1 4 , V o 1 . 4 1 , N o . 2
・
综
述 ・
介孔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在肿瘤诊 断与治疗 中的应用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or h : D I We n, E— ma i f : d i w e n l 6 3 @ 3. 6 c o n
【 A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me s o p o r o u s s i l i c a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MS N s ) , b y v i r t u e o f i t s u n i q u e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i c a l
王欣 近年来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M S N s ) 凭借其独特 的理化特性应用于生物医学领 域 , 其作为一种新型
的药物运载系统( D D S s ) 赢得 了越来越多的关 注。相较于传统的纳米药物载体 , 如脂质体 、 聚合 物纳米颗 粒等 , MS N s 可 有效 、 大量地装 载各种治疗药物。MS N s 的高载药容量和共 载能力 , 使得克服肿瘤多重耐药( MD R) 成为可能。更重要的 是, 介孑 L 材料表 面拥有大量的硅烷醇基 , 可以此 为基础合成纳米复合材料 , 使得肿瘤诊疗一体化成为可能 。综述近年来
介孔SiO2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 5 G 6 ) , 等优点 [ 此后的 2 0 年间 , M S N s的 相 关 研 究 和 应 g [ 7] 用得到迅速发 展 , 并 已 研 制 出 具 有 各 种 形 状㊁ 大 小㊁
[ 1]
5 0 0n m 的S i O 2 球主要通过巨胞饮和网格蛋白介导入 胞 .M S N s进 入 细 胞 的 过 程 还 受 微 粒 的 表 面 性 质 影 过改变 表 面 电 荷 而 控 制 细 胞 对 M S N s 的 摄 取 .I o r g [ ] 2 0 通过对 H S l o w i n e L a 细 胞 的 研 究 得 出 ,对 g等 M S N s进行表面 功 能 化 处 理 可 以 控 制/调 节 细 胞 的 摄 取量 , 也可 以 通 过 改 变 M 带负电 S N s表 面 的 功 能 化 ( M S N s的内吞作用是由 H e L a 细胞表面的叶 酸 受 体 介 , 导的 而经荧光标记 的 M S N s并 没 有 因 为 有 特 异 的 受 2. 2㊀ 对细胞的毒性 M S N s对于细胞的毒性与 M S N s能否被摄取进入 细胞 , 以及进入细胞的量有关 , 而这就取决于细胞的类 型如 H 人 皮 肤 成 纤 维 细 胞㊁ 巨 噬 细 胞㊁ 红细 e L a细 胞㊁ 胞和 M 如大小 ㊁ 浓度 ㊁ 形状 ㊁ 表面基团 S N s本身的性状 ,
顾继生 等 : 介孔 S i O 2 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 ) 文章编号 : 1 0 0 1 G 9 7 3 1 2 0 1 5 1 8 G 1 8 0 2 3 G 0 4
1 8 0 2 3
介孔 S i O2 纳米微球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中药控释和靶向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中药控释和靶向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李楠;刘岩;郭盼;黄瑞;刘志东【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36)3【摘要】介孔二氧化硅因具有有序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及表面易于修饰等特点,在生物医药等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
文章主要专注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发展,主要讨论了药物的可控释放和靶向修饰。
通过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使其具有刺激响应的特性实现可控释药,内部刺激响应主要包括,p H响应、氧化-还原响应和生物分子响应等;外部刺激主要包括磁、光等。
同时详细介绍了多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对目前介孔二氧化硅基药物输送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6页(P161-166)【关键词】二氧化硅纳米粒;肿瘤;靶向载体【作者】李楠;刘岩;郭盼;黄瑞;刘志东【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相关文献】1.介孔分子筛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缓/控释及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J], 刘勋;顾艳丽;王瑛;金星;任常胜;崔颖;王慧敏2.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合神经干细胞构成靶向光敏药物运输载体用于肿瘤治疗[J], 张卫佳;陈家树3.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恶性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J], 余艺;万晨露;廖玉霞;贺震旦;李颖4.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 [J], 穆京海;叶舟;张权;尹健5.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合神经干细胞构成靶向光敏药物运输载体用于肿瘤治疗[J], 张卫佳;陈家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研究进展
长沙 4 1 0 0 0 5 )
可行 性 研 究 : 综述 【 关 键 词 】 二 氧 化硅 ; 生 物 相 容性 材 料 ; 基 因疗法;
新 的可 能 。 1 基 因 载 体 基 因载 体 可 携 带 特 定 的基 因进 入 目标 组 织 细 胞 内 , 释 放 并 激
的 体 积 以至 于 它可 以 比较 容 易 地 穿 越 组 织 间 隙 和 各 种 体 内生 物 屏障( 如 血脑 屏 障 等 ) 。 因为 人 体 各 组 织 间 隙 大 小 不 同 , 所 以形 成
活 该 特定 基 因 , 使 之 能够 复制 并 表 达 。 I a d a r o l a 等 用 腺 病 毒 载体 携
带B 一 脑啡肽基 因注射到 蛛网膜下 隙 , 释 放 脑 啡 肽 到 脑 脊 液 中减 轻 了炎 症 小 鼠 的 疼 痛 1 4 ] 。 G o s s 等 将 人 前 脑 啡 肽 基 因 克 隆 人 单 纯 疱疹病 毒 , 再 加 人 类 巨细 胞 病 毒 启 动 子 ( H C M V I E p ) 和S V 4 0序 列转染后( 2 0 ~ 7 0 m i n ) 对炎症 、 癌性骨痛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 , 持
2 . 1 纳 米 载体 的一 般 特 性
2 . 1 . 1 自身 体 积 小 纳米 载体 一般 直径 只有 1 0 ~ 1 0 0 n t n , 如 此 小
成 为 临 床 上 亟 待 解 决 的难 题 。 而 新 的基 因 疗 法 的 出现 , 因其靶 向
性高, 毒性小 , 无成瘾 、 依赖等优点 , 为解决这个世界 难题提供 了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研究进展
第19卷第2期 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19 No.2 2021年3月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Mar. 2021 p.52 文章编号:2617–8117(2021)02–0052–09 DOI:10.14146/ki.cjp.2021.02.003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研究进展李艳梅,张宇佳,陈明曦,王东凯*,赵云丽*(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110016)摘要:目的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的种类和制备以及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文献38篇,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
结果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药物研究中应用广泛,但要注意潜在的安全性问题。
结论MSN因其独特的结构而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新兴药物载体,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实现靶向治疗。
关键词:药剂学;综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体;靶向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志码:A传统的药物载体在制备、应用以及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内部或外界等因素的影响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其载药稳定性变差和生物功能降低。
而无机药物载体如二氧化硅不仅物理稳定性好,而且因其独特的孔道结构还易于表面化,因此更容易实现靶向治疗,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1]。
介孔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而且孔径大小可调,孔道结构有序,因此作为一种无机药物载体有助于完成大分子的吸附、分离,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有利载体。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经过修饰能够以高效、可控的方式输送药物到达肿瘤部位,提高抗肿瘤效率,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避免了药物提前释放而造成的毒副作用[2],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此外,有文献报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在水质净化、气体污染物治理、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3],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可能。
介孔硅材料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介孔硅材料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吕江维;孙晗;魏亚青;张文君;任君刚;吕春艳【摘要】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无机介孔载体材料,因其具有孔道排列规整、水热稳定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储存药物并保持药物的无定形态等特点,非常适合装载水难溶性药物.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8(037)006【总页数】4页(P361-364)【关键词】介孔硅材料;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作者】吕江维;孙晗;魏亚青;张文君;任君刚;吕春艳【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发挥正常疗效的关键之一,据统计,大约有40%的新药属于难溶性药物,根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其中Ⅱ类药物属于低溶解度高渗透物。
由于Ⅱ类药物极低的水中溶解度,使得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溶出度低从而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提高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是改善此类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首要方法。
目前,针对难溶性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有很多,如制备成磷脂复合物[1]、固体分散体[2]、环糊精包合物[3]、微乳化和自乳化[4]。
但这些方法大多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某些药物无成盐基团,可用的潜溶剂或助溶剂少,且毒副作用大(如增溶剂和包合物),存在老化(固体分散)和纳米制剂的物理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应用。
二氧化硅介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材料 M 1 4 S族 ,拉 开了介孔材 料的合成 、特性 表 征 、应 用 、性能及 机理研究 的序 幕 。介孔分 子筛 的
孔 径介 于无机 微孔 材 料 ( 如沸 石 分 子 筛 )和无 机 大 孔 材料 之 间 ,这类 材料孔径 分布 窄 ,且 可调 节 ,具 有 规整 的孔道 结 构 、高 比表 面 和较 高 的热 稳 定性 ,
前者 的孔 在空 间呈规 则 排列 ,后 者 的孔呈无 规 则分
补有 些实 际应用 薄膜 材料 存在 的不足 。研究 介孔薄 膜 的结 构 、性 能 ,无 疑 为 我 们 展 示 了诱 人 的应 用
前景 。
目前对六 方相 介孔 氧 化 硅膜 的研 究 较 多
,
它容易制备 , 具有一维直孔道 ,但其孔道与载体表
面平 行 ,不能控 制 介孔穿 过薄 膜 ,不 利于 物料 的传 输 。为有 利于 物 料 传输 ,增 加 薄 膜应 用 的可能 性 , 制 备具有 可穿过 薄膜 的 三维孔 道结构 的介孔 分子筛
关 键词 :二 氧化硅介孔 膜 ;表面 活性剂 ;模 板 ;应用 中图分 类号 :T 1 7 2 Q 2 .
Pr p r to f M e o r u lc l n e r Ap ia i ns e a a i n o s po o s Si a Fims a d Th i pl to i c
维普资讯
4 研究 进展 及应用 前景
二 氧化 硅 介孑 膜 材 料 的研 究 进 展 及 应 用前 景 L
李 文涛 。黄承 亚
( 南理 工大 学材料 学 院,广 东广 州 ,504 ) 华 160 摘 要 :重 点介 绍 了国内外近 年来在 二 氧化硅 介孔 膜 的制 备 与应 用方 面的最新 进展 ,并对其 制备 与应用 研 究前 景进 行 了展 望 。
介孔 二氧化硅
介孔二氧化硅摘要:一、介孔二氧化硅的定义与特性1.介孔二氧化硅的定义2.介孔二氧化硅的特性二、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领域1.催化剂载体2.吸附剂3.生物医学领域4.光学领域5.其他应用三、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研究现状2.发展趋势正文:介孔二氧化硅(Mesoporous Silica)是一种具有特殊孔道结构的硅酸盐材料,其孔径分布介于2~50nm之间。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孔道有序、可调控的结构等特性,介孔二氧化硅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介孔二氧化硅在催化剂载体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由于其特殊的孔道结构,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表面积,增加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机会,从而提高催化效率。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孔道有序,有利于催化剂在孔道内的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催化性能。
其次,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吸附剂,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由于其大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可以有效地吸附气体、有机物、金属离子等物质。
在环境保护、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医学领域,介孔二氧化硅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
其孔道结构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生物组织的生长,可应用于药物传递系统、骨修复等领域。
此外,介孔二氧化硅在光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如光子晶体、光催化等。
由于其具有周期性的介孔结构,可以调控光的传播和反射,从而实现光学性能的调控。
目前,介孔二氧化硅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材料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应用研究等方面。
在发展趋势方面,研究人员正努力实现材料的结构调控、性能优化,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同时,开发新型制备方法,降低制备成本,也是介孔二氧化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药学进展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喻红梅ꎬ龚宁波ꎬ吕扬(北京协和医学院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㊁晶型药物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ꎬ北京㊀100050)摘㊀要㊀近年来ꎬ纳米二氧化硅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积㊁高生物相容性㊁靶向性等优良特性ꎬ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ꎮ该文综述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MSN)颗粒的制备方法ꎬMSNs在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㊁药物分离运载方面的研究进展ꎬ旨在为MSNs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ꎮ关键词㊀二氧化硅纳米ꎻ疾病诊断ꎻ疾病治疗ꎻ药物运载ꎻ药物分离中图分类号㊀R9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4-0781(2020)08-1096-04DOI㊀10.3870/j.issn.1004 ̄0781.2020.08.014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pplicationProgressofMesoporousNano ̄SilicaintheFieldofMedicineYUHongmeiꎬGONGNingboꎬLYUYang(BeijingKeyLaboratoryofPolymorphicDrugsꎬInstituteofMateriaMedicaꎬ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ꎬBeijing100050ꎬChina)ABSTRACT㊀Inrecentyearsꎬnano ̄silicahasbeenwidelyusedinthefieldofbiomedicineduetoitshighspecificsurfaceareaꎬhighbiocompatibilityꎬandtargetingproperties.Thisreviewfocusesonthepreparationmethodsofmesoporoussilicanano(MSN)materialsꎬtheresearchprogressofMSN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variousdiseasesꎬandthedrugisolationanddeliveryꎬaimingatprovidingareferenceforthefurtherapplicationofmesoporousnano ̄silicainthefieldofmedicine.KEYWORDS㊀Nano ̄silicaꎻDiseasediagnosisꎻDiseasetreatmentꎻDrugdeliveryꎻDrugisolation㊀㊀二氧化硅(SiO2)是一种无毒㊁无污染的非金属材料ꎬ但其密度大ꎬ比表面积小ꎬ故应用受到限制ꎮ介孔材料具有有序的孔隙结构ꎬ孔洞大小可精确调控ꎬ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ꎬ吸附性强[1 ̄3]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ꎮ近年来ꎬ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ꎬ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不断优化改进ꎬ纳米药物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ꎮ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silicananoꎬMSNs)因其具有高表面积ꎬ高稳定性ꎬ靶向性ꎬ高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良特性ꎬ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ꎬ尤其是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优势[4 ̄5]ꎮ近年来ꎬ靶向和持续治疗剂的概念已转变为触发药物释放ꎬ收稿日期㊀2019-10-21㊀修回日期㊀2019-12-31基金项目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1000901)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17 ̄I2M ̄1 ̄010)ꎻ天然/有效活性小分子高效获取鉴定的技术集成体系构建及应用资助项目(2018ZX09711001 ̄001)ꎻ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专项课题资助项目(ZG2017 ̄4 ̄02)ꎮ作者简介㊀喻红梅(1995-)ꎬ女ꎬ江西南昌人ꎬ硕士ꎬ从事药物分析㊁晶型药物研究ꎮORCID:0000 ̄0002 ̄8279 ̄7513ꎮ电话:010-63030566ꎬE ̄mail:186****9998@163.comꎮ通信作者㊀龚宁波(1973-)ꎬ男ꎬ湖北谷城人ꎬ副研究员ꎬ硕士生导师ꎬ从事药物分析㊁晶型药物研究ꎮ电话:010-63030566ꎬE ̄mail:gnb@imm.ac.cnꎮ从而迎来了 按需 药物递送时代ꎬ中空介孔SiO2由于其可调节的表面功能已出现在触发释放系统的最前沿[6]ꎮ本文综述了MSNs的制备方法ꎬ在医药领域以及天然产物分离㊁运输及改性等方面的应用ꎬ旨在为MSNs在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ꎮ1㊀制备方法㊀目前SiO2制备方法主要有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ꎮ硬模板法是利用有机/无机微球作为模板ꎬSiO2在模板表面组装形成核壳微球ꎬ除去模板后即可得到中空介孔微球ꎬ但此种方法所得材料的粒径分布窄ꎬ且硬纸板除去过程中容易发生壳缺陷ꎻ硬模板法也可称为干法ꎬ包括气相法和电弧法ꎮ软模板法是以囊泡㊁乳滴㊁液滴等液体为模板ꎬ通过静电作用使SiO2自我组装形成中空介孔微球ꎬ煅烧或溶剂去除模板后得到中空纳米材料ꎬ软模板的制备和去除都非常方便ꎬ但其结构受溶剂和浓度的影响较大ꎬ且软模板在溶液中浓度较低ꎬ不适合大量制备ꎮ软模板法也称作湿法ꎬ包括沉淀法㊁溶胶凝胶法㊁微乳液法㊁超重力反应法㊁水热合成法和Stober法ꎮStober法是将正硅酸乙酯加入到乙醇和氨水中生成纳米硅颗粒的方法ꎮKOBAYASHI等[7]研究了正硅酸乙酯和氨浓度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ꎬ发现SiO2颗粒的尺寸随正硅酸乙酯和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ꎮ溶胶凝胶法是将硅酸酯与乙醇按一定比例制备成均匀的混合液ꎬ搅拌下缓慢加入去离子水调节溶液pH值ꎬ再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ꎬ从而制得纳米硅颗粒的方法ꎮLUO等[8]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ꎬ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SiO2纳米粒子ꎬ再用硅烷偶联剂ꎬ即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ꎬ二甲氧基二苯基硅烷对这些SiO2纳米粒子进一步改性ꎬ以在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上引入有机官能团ꎬ从而制得具有某种特性的纳米硅颗粒ꎮ沉淀法是以水玻璃和无机酸为原料ꎬ加入合适的表面活性剂ꎬ沉淀合成ꎬ干燥煅烧后即制备成SiO2纳米粒子ꎮ气相沉淀法是以硅烷卤化物为原料ꎬ高温水解生成气相SiO2ꎬ与气体形成溶胶ꎬ聚集ꎬ脱酸处理后即得到SiO2纳米颗粒ꎮ崔媛等[9]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磁性的SiO2纳米微球ꎬ可实现药物传输及荧光标记诊断方面的磁导向ꎬ且在SiO2表面仍可继续修饰一些功能基团ꎬ有望成为一种多功能性优良药物载体材料ꎮ微乳液法是先制备出含一种反应物的微乳液ꎬ再往微乳液中加入另一种反应物ꎬ扩散ꎬ透过表面活性剂膜层ꎬ向反胶束中渗透ꎬ两种反应物相遇后发生反应ꎬ破乳㊁洗涤㊁过滤㊁干燥㊁煅烧ꎬ得到SiO2纳米粒子ꎮ魏伟等[10]利用反相微乳化法制备了5 ̄氟脲嘧啶缓释纳米颗粒ꎬ对人肝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ꎮ水热合成法是梁旭华等[11]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ꎬ正硅酸乙酰为硅源ꎬ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SNs 优良的缓控释药物载体ꎮ2㊀纳米二氧化硅在医药领域的应用㊀2.1㊀用于疾病的诊断㊀氨基官能化的介孔SiO2材料是有效的脱氧核糖核酸吸附剂ꎬDNA吸附在固体材料上可用于疾病的遗传诊断ꎬ基因传递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12]ꎮMSNs可以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应用于疾病的诊断ꎬ有望实现诊疗一体化[13]ꎮ张泽芳等[14]将氧化硅的前驱体与三嵌段共聚物连接成较小粒径的SiO2 ̄共聚物杂化纳米体系ꎬ并与疏水材料自组装ꎬ构建了极稳定的近红外发光纳米探针ꎬ可用于小动物的整体荧光成像和前哨淋巴结成像ꎬ在疾病诊断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ꎮ2.2㊀用于疾病的治疗㊀2.2.1㊀肿瘤治疗㊀化疗是当前肿瘤治疗主要手段之一ꎮMSNs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许多优良特性ꎬ如pH敏感性可用于定位治疗[15]ꎻ化疗与热疗联合可提高治疗效率[16]ꎻSiO2纳米粒表面基团功能化可有助于药物精准释放ꎮ①pH响应的定位治疗ꎮ多柔比星(DOX)介孔SiO2纳米粒载药系统二氧化硅(DOX ̄MSN)具有显著的药物缓释作用和pH敏感性[17]ꎬ能在肿瘤细胞内部长时间滞留并缓慢持续释放药物ꎮ金新天等[18]先用氨基修饰载DOX的SiO2ꎬ海藻酸与表面氨基结合对介孔进行封堵以抑制药物的释放ꎬ从而可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ꎮ肿瘤细胞中环境偏酸性ꎬ此时海藻酸与氨基的静电作用减弱ꎬ海藻酸从介孔脱落ꎬ抗肿瘤药物顺利释放ꎬ最终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ꎬ此方法有望解决化疗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以及长期用药引发的耐药性问题ꎮ曹杰等[19]选择带负电荷的㊁溶解度和分子结构对pH均十分敏感的聚丙烯敏(PAA)作为封堵分子ꎬ采用静电吸附的修饰方法ꎬ将PAA修饰在氨基化的MSNs表面ꎬ制备了pH响应的MSNsꎮ梁樱等[20]实验采用多巴胺在高负载性的中空介孔SiO2表面聚合形成一层对pH敏感的薄膜ꎬ研究结果显示中空介孔SiO2比MSNs具有更高的载药率与释放速度ꎬ且可达到可控释放ꎬ在酸性环境下释放量远超过碱性环境ꎮ吉西他滨作为一种抗癌药物被加载到Fe3O4 ̄RF ̄mSiO2微球的中孔中ꎬ发现微球表现出pH响应特性ꎬ此研究为有效评估磁性核 ̄壳微球在药物输送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21]ꎮ②化疗与热疗联合的高效治疗ꎮ热疗是通过扰乱细胞膜或使蛋白变性ꎬ引发肿瘤细胞不可逆损伤ꎬ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22]ꎮ史嫣楠等[23]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ꎬ在金纳米星(goldnanostarꎬGNS)表面生长介孔二氧化硅(mSiO2)ꎬ合成GNS ̄mSiO2ꎬ用GNS ̄mSiO2运载抗肿瘤药物DOXꎮ酸性介质中ꎬ近红外光照射下ꎬGNS可将光能转化为热能ꎬ细胞内蛋白变性被杀死ꎬ且随着温度升高运载药物DOX的释放率大大提高ꎬ因此达到热疗与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ꎮ金新天等[18]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ꎬHA)通过酰胺键结合在介孔硅表面充当 门卫 ꎬ使得所载药物在正常环境中不释放ꎬHA可有效识别结合表达CD44的肿瘤细胞ꎬ肿瘤细胞中富含HA酶ꎬ可降解HAꎬ药物载体在HA酶作用下实现选择性释放ꎬ达到靶向给药的目的ꎮ除此之外ꎬ此系统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将光能转化成热能ꎬ结合光热治疗和化学治疗ꎬ提高肿瘤治疗效率ꎬ有望解决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和长期用药引发的耐药性问题ꎮ③纳米二氧化硅基团功能化的精准治疗ꎮHA官能化的中空介孔SiO2纳米颗粒呈现出更高的细胞摄取能力和肿瘤细胞毒性ꎬ该给药系统在癌症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24]ꎮZHAO等[25]将带正电的聚乙烯亚胺纳米颗粒通过二硫键接枝到中空介孔SiO2的孔口上ꎬ作为 守门人 将药物捕获在空心腔内ꎮ进一步将HA嫁接到中空介孔SiO2表面ꎬ载有中空介孔SiO2纳米颗粒表现出氧化还原和酶双重响应药物释放特性ꎬ且表现出优异的荧光性质和生物相容性ꎮCHO等[26]用对温度敏感的PEG/PCL多嵌段共聚物作为 守门员 对MSN进行了功能化ꎬ从而可以响应热休克刺激释放截留的药物ꎮDOX的释放是由于对热激刺激的 守门员 PEG/PCL结构的松动ꎮLIU等[27]将苯基硼酸缀合的人血清白蛋白嫁接到MSNs表面作为密封剂ꎬ建立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药物传递体系ꎮ2.2.2㊀抗菌治疗㊀SiO2微球表面可自动吸附和还原银离子ꎬ以其为载体ꎬ可合成绿色可循环使用㊁抑菌活性良好的SiO2银纳米材料[28]ꎮ利用SiO2包裹纳米银胶ꎬ再对SiO2/纳米银微球表面进行疏水性基团修饰ꎬ制备亲油性SiO2/纳米银微球ꎬ应用于抗菌大理石中ꎬ能明显提高大理石的抗菌活性值[29]ꎮ李炳坤等[30]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ꎬ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ꎬ在氨水催化下制备得到树枝状SiO2微球ꎬ负载纳米银ꎬ抗菌效果大大提升ꎮ2.2.3㊀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㊀研究表明使用二氧化钛涂层的MSNs将药物递送至脉管系统可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干预手段[31]ꎮJIANG等[32]用氨基修饰中孔SiO2颗粒ꎬ金属离子配位到中孔表面后ꎬ胰岛素通过与金属离子的配位键结合被加载到中孔SiO2颗粒上ꎬ可作为胰岛素的pH敏感释放载体ꎮ脂质 ̄聚合物杂化纳米颗粒用于利多卡因的递送ꎬ可以作为局部麻醉治疗中利多卡因负荷的有效药物系统[33]ꎮ3㊀用于天然产物的分离、运输及改性㊀许多天然产物本身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ꎬ有望作为药物的先导物进行开发研究ꎬ但水溶性极低㊁快速的系统清除㊁极易降解等特性ꎬ极大降低了它们的生物利用度ꎬ限制了临床应用ꎮ用SiO2纳米材料运载这些药物ꎬ可提高药物溶解度ꎬ改善稳定性ꎬ扩展其应用范围ꎮ以分子 ̄印迹技术为原理ꎬ采用溶胶 ̄凝胶法ꎬ制备白藜芦醇SiO2纳米粒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ꎬ对白藜芦醇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ꎬ可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白藜芦醇[34]ꎮ顾小丽等[35]研究发现相比沉淀聚合ꎬSiO2纳米粒表面聚合和介孔分子筛表面聚合法合成的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芩苷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ꎬ可用于高效分离富集黄芩苷ꎮ李娜等[36]制备的姜黄素MSNs载药系统显著改善了难溶性姜黄素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ꎬ为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供了思路ꎮ4㊀结论与展望㊀MSNs已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㊁疾病诊断㊁疾病治疗等领域ꎬ在实现缓控释药物释放㊁联合治疗以及精准治疗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ꎬ有望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点ꎮ尽管MSNs有多种优良特性ꎬ但其安全性和生产方面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①目前针对(修饰后)MSNs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的研究尚不透彻ꎬ除进行动物安全性实验外ꎬ还需增加人体内安全性实验ꎬ为MSNs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ꎻ②MSNs虽有较高的载药量ꎬ但目前大规模生产是一个难题ꎬ亟待解决ꎻ③目前对于不同作用类型的MSNs的生物学评价还不够完善ꎬ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评价ꎮ参考文献[1]㊀KRESGECTꎬLEONOWICZMEꎬROTHWJꎬetal.Orde ̄redmesoporousmolecularsievessynthesizedbyaliquid ̄crystaltemplatemechanism[J].Natureꎬ1992ꎬ6397(359):710-712.[2]㊀KECHTJꎬSCHLOSSBAUERAꎬBEINT.Selectivefunction ̄alizationoftheouterandinnersurfacesin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J].ChemMaterꎬ2008ꎬ20(23):7207-7214. [3]㊀HOFFMANNFꎬFROBAM.Silica ̄basedmesoporousorga ̄nic ̄inorganichybridmaterials[M].AngewandteChemieꎬ2006ꎬ45(20):3216-3251.[4]㊀WANYꎬZHAOD.Onthecontrollablesoft ̄templatingapp ̄roachtomesoporoussilicates[J].ChemRevꎬ2007ꎬ107(7):2821-2860.[5]㊀TSAICPꎬCHENCYꎬHUNGYꎬetal.Monoclonalantibo ̄dy ̄functionaliz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MSN)forselectivetargetingbreastcancercells[J].JMaterChemBꎬ2009ꎬ19(32):5737-5743.[6]㊀JIANGYꎬFEIWꎬCENXꎬetal.Near ̄infraredlightactiva ̄tablemultimodalgoldnanostructuresplatform:anemergingparadigmforcancertherapy[J].CurrCancerDrugTargetsꎬ2015ꎬ15(5):406-422.[7]㊀KOBAYASHIYꎬKATAKAMIHꎬMINEEꎬetal.SilicacoatingofsilvernanoparticlesusingamodifiedStobermethod.[J].JColloidInterfaceSciꎬ2005ꎬ283(2):392-396.[8]㊀LUOJHꎬLIYYꎬWANGPMꎬetal.Afacialrouteforpreparationofhydrophobicnano ̄silicamodifiedbysilanecouplingagents[J].KeyEnginMaterꎬ2017ꎬ727:353-358. [9]㊀崔媛ꎬ林亚波.磁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6ꎬ52(6):53-56.[10]㊀魏伟ꎬ李博乐.包裹5 ̄氟尿嘧啶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细胞毒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ꎬ2016ꎬ33(1):59-62.[11]㊀梁旭华ꎬ任素娟ꎬ吴美妮.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纳米药物输送系统构建[J].商洛学院学报ꎬ2018ꎬ73(2):63-66. [12]㊀HIKOSAKARꎬNAGATAFꎬTOMITAMꎬetal.AdsorptionanddesorptioncharacteristicsofDNAontothesurfaceofaminofunctionalmesoporoussilicawithvariousparticlemorphologies[J].ColloidsSurfacesB:Biointerfacesꎬ2016ꎬ140:262-268.[13]㊀王欣然ꎬ狄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ꎬ2014ꎬ41(2):128-131.[14]㊀张泽芳ꎬ袁薇ꎬ徐明ꎬ等.二氧化硅 ̄共聚物杂化荧光纳米材料用于动物活体成像[J].无机化学学报ꎬ2018ꎬ34(11):10-16.[15]㊀MENGHꎬXUEMꎬXIATꎬetal.Autonomousinvitroanti ̄cancerdrugreleasefrom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bypH ̄sensitivenanovalves[J].JAmChemSocꎬ2010ꎬ132(36):12690-12697.[16]㊀JAQUEDꎬMARTINEZMLꎬDELRBꎬetal.Nanoparticlesforphotothermaltherapies[J].Nanoscaleꎬ2014ꎬ6(16):9494-9530.[17]㊀杨薇ꎬ朱圆芳.pH响应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运阿霉素进行癌症化疗[J].安徽化工ꎬ2018ꎬ44(3):52-54. [18]㊀金新天ꎬ刘刚ꎬ李君哲ꎬ等.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的制备及在肿瘤化疗 ̄热疗联合治疗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6ꎬ37(2):224-231. [19]㊀曹杰ꎬ何定庚ꎬ何晓晓ꎬ等.pH响应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可控释放[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ꎬ2012ꎬ33(5):914-918.[20]㊀梁樱ꎬ马莹ꎬ陈霞.高负载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粒的可控药物释放[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44(1):64-70.[21]㊀NASRALLAHGKꎬZHANGYꎬZAGHOMMꎬetal.Asyste ̄maticinvestigationofthebio ̄toxicityofcore ̄shellmagneticmesoporoussilicamicrospheresusingzebrafishmodel[J].MicroMesopMaterꎬ2018ꎬ265:195-201.[22]㊀JAQUEDꎬMAESTROLMꎬROSALBDꎬetal.Nanopar ̄ticlesforphotothermaltherapies[J].Nanoscaleꎬ2014ꎬ6(16):9494-9530.[23]㊀史嫣楠ꎬ缪丹丹ꎬ嵇姗ꎬ等.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星用于肿瘤的化学 ̄光热治疗[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7ꎬ37(6):504-507.[24]㊀LINJTꎬDUJKꎬYANGYQꎬetal.pHandredoxdualstimulate ̄responsivenanocarriersbasedonhyaluronicacidcoatedmesoporoussilicafortargeteddrugdelivery[J].MaterSciEngineeringCꎬ2017ꎬ81(1):478-484.[25]㊀ZHAOQꎬWANGSꎬYANGYꎬetal.Hyaluronicacidandcarbondots ̄gatedhollowmesoporoussilicaforredoxandenzyme ̄triggeredtargeteddrugdeliveryandbioimaging[J].MaterSciEnginCꎬ2017ꎬ78(1):475-484.[26]㊀CHOIHꎬSHIMMKꎬJUNGBꎬetal.Heatshockrespon ̄sivedrugdeliverysystembasedon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coatedwithtemperaturesensitivegatekeeper[J].MicropMesopMaterꎬ2017ꎬ253(15):96-101.[27]㊀LIUJꎬZHANGBꎬLUOZꎬetal.Enzymeresponsive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targetedtumortherapyinvitroandinvivo[J].Nanoscaleꎬ2015ꎬ7(8):3614-3626. [28]㊀沈启慧ꎬ单驿轩ꎬ刘曼ꎬ等.二氧化硅@裸银纳米颗粒微球制备及其对大肠杆菌活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ꎬ2019ꎬ57(4):985-988.[29]㊀林家洪ꎬ宋天龙ꎬ刘永龙ꎬ等.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银微粒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分析[J].工业微生物ꎬ2018ꎬ48(5):23-26.[30]㊀李炳坤ꎬ王超丽ꎬ陈鹏ꎬ等.载银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51(2):31-38.[31]㊀FAROOQAꎬSHUKURAꎬASTLEYCꎬetal.Titaniacoatingof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improvedbiocompatibilityanddrugreleasewithinbloodvessels[J].ActaBiomaterꎬ2018ꎬ76:208-216.[32]㊀JIANGFꎬLIUYꎬWANGXꎬetal.pH ̄sensitivereleaseofinsulin ̄loadedmesoporoussilicaparticlesanditscoordinationmechanism[J].EurJPharmSciꎬ2018ꎬ119:1-12.[33]㊀WANGJꎬZHANGLꎬCHIHꎬetal.Analternativechoiceoflidocaine ̄loadedliposomes:lidocaine ̄loadedlipid ̄polymerhybridnanoparticlesforlocalanesthetictherapy[J].DrugDeliveryꎬ2016ꎬ23(4):1254-1260.[34]㊀段玉清ꎬ王艳红ꎬ张海晖ꎬ等.白藜芦醇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特性[J].食品科学ꎬ2012ꎬ33(9):6-10.[35]㊀顾小丽ꎬ高艳坤ꎬ史丽英ꎬ等.不同黄芩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ꎬ2015ꎬ29(6):48-51.[36]㊀李娜ꎬ林燕喃ꎬ蓝志良ꎬ等.姜黄素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载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ꎬ2018ꎬ52(1):19-23.。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很强生物相容性和
生物活性的纳米材料。
其制备方法一般通过溶胶-凝胶法或水热法等
合成方法得到,通过表面修饰胺基团实现控制其表面性质和生物功能。
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用于药物传递、细胞成像、生物传感、组织工程等方面。
其药物传递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纳米颗粒表面的胺基团与药物形成化学键
结合,实现药物的稳定性和靶向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副作用。
此外,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还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体内可以被代谢和排出,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中,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1 -。
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2016年㊀第6卷㊀第3期㊀179~184CurrentBiotechnology㊀ISSN2095 ̄2341进展评述Reviews㊀收稿日期:2016 ̄02 ̄22ꎻ接受日期:2016 ̄03 ̄15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3081)ꎻ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40137)资助ꎮ㊀作者简介:穆京海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介孔硅药物输送系统研究ꎮE ̄mail:6130205019@vip.jiangnan.edu.cnꎮ∗通信作者:张权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智能靶向和控释药物输送系统研究ꎮTel:0510 ̄85197039ꎻE ̄mail:quanzhang@jiangnan.edu.cnꎻ尹健ꎬ教授ꎬ主要从事糖生物工程研究ꎮTel:0510 ̄85328229ꎻE ̄mail:jianyin@jiangnan.edu.cn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穆京海ꎬ㊀叶㊀舟ꎬ㊀张㊀权∗ꎬ㊀尹㊀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ꎬ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江苏无锡214122摘㊀要:癌症化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毒副作用ꎬ开发新型具有可控药物释放和靶向药物输送功能的纳米材料是提高抗癌药物输送药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的关键ꎮ介孔二氧化硅的高比表面积㊁均一介孔结构㊁可控粒子尺寸㊁易于进行化学修饰等性能使其非常适合作为可控药物释放和靶向治疗癌症的优良载体系统ꎮ概括了最近几年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控制释放和靶向药物输送治疗癌症中的研究进展ꎬ并展望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输送系统在癌症治疗方面未来的发展方向ꎮ关键词:癌症化疗ꎻ介孔二氧化硅ꎻ可控药物释放ꎻ靶向药物输送DOI:10.3969/j.issn.2095 ̄2341.2016.03.05ProgressonApplicationof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inControlledDrugReleaseandTargetedDrugDeliveryofCancerChemotherapyMUJing ̄haiꎬYEZhouꎬZHANGQuan∗ꎬYINJian∗KeyLaboratoryofCarbohydrateChemistryandBiotechnologyꎬMinistryofEducationꎬSchoolofBiotechnologyꎬJiangnanUniversityꎬJiangsuWuxi214122ꎬChinaAbstract:Cancerchemotherapynormallyproducessystemictoxicityandundesiredsideeffectsonpatients.Inordertoimprovethechemotherapyꎬit sdesideratedtodevelopnewtypeofnanomaterialsforcontrolleddrugreleaseandtargeteddrugdelivery.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MSNs)haveattractedmuchattentionfortheirpotentialuseasdrugdeliverycarriers.TheuniquepropertiesofMSNsꎬsuchashighsurfaceareaꎬuniformmesoporousꎬtunablenanoparticlesizeandeasychemicalfunctionalizationꎬmakethemhighlysuitableasatherapeuticdeliveryvehicle.ThisarticlereviewedrecentprogressoncontrolleddrugreleaseandtargeteddrugdeliveryofMSNsꎬandprospecteddevelopmentasdrugdeliverycarriersforcancertherapy.Keywords:cancerchemotherapyꎻ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ꎻcontrolleddrugreleaseꎻtargeteddrugdelivery㊀㊀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ꎬ纳米尺度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已经在药物输送㊁诊断治疗和医学成像等医药学生物技术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1ꎬ2]ꎮ在众多的纳米材料中ꎬ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㊁连续可调控的介孔结构㊁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表面功能基团易于被修饰等特性ꎬ更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3ꎬ4]ꎮ自20世纪90年代ꎬ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MCM ̄41家族被首次合成与报道后[5]ꎬ关于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突飞猛进ꎮ通常ꎬ介孔二氧化硅的合成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㊁相转变法㊁微波合成法㊁水热合成法以及沉淀法等[6~11]ꎮ目前ꎬ各种各样新颖结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如管状㊁棒状㊁薄膜状㊁中空㊁夹心㊁椭球状以及笼. All Rights Reserved.状等已经被成功制备出来[6ꎬ7ꎬ9ꎬ10]ꎮ科研人员对介孔二氧化硅的早期研究限于工业催化等领域ꎬ而其在药物输送领域的研究起初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ꎮ直到2001年ꎬ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被首次报道应用于药物输送[12]ꎬ人们才关注到其在药物输送方面的重要研究价值ꎮ而随着FDA将二氧化硅认证为安全后ꎬ出现了大量关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用于药物输送的报道ꎮ相对于其他纳米材料而言ꎬ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输送方面有着如下的特性:①高比表面积与孔道容量为药物吸附与装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3]ꎻ②优良的介孔结构与孔径大小的可调控性使其能够更好的控制和释放药物[14ꎬ15]ꎻ③易于表面修饰为其提供了可控与靶向输送的可能ꎬ进而可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16ꎬ17]ꎻ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还可以与磁性材料和发光材料相结合实现药物输送与生物成像的多功能协同作用[18]ꎮ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性质ꎬ介孔二氧化硅在药物输送领域的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ꎮ本文将重点归纳近年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可控药物释放和靶向药物输送方面的研究进展ꎬ以期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ꎮ1㊀可控药物释放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所处的内环境ꎬ肿瘤微环境具有低氧㊁低pH㊁高间质液压的生理特性ꎬ与肿瘤的发生㊁发展㊁入侵㊁转移㊁代谢等密切相关ꎮ由于肿瘤组织高速代谢㊁快速生长ꎬ所以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ꎬ肿瘤组织中的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ꎬ无氧酵解会产生很多乳酸ꎬ由于肿瘤组织中缺乏有效的脉管系统ꎬ不能及时有效地将代谢产物运输出去ꎬ促成了肿瘤组织中的微酸环境ꎮ此外ꎬ肿瘤微环境存在着高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ꎮ肿瘤微环境与正常组织环境在pH㊁谷胱甘肽㊁酶等各种理化因素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ꎬ因此为设计具有药物可控释放的介孔硅纳米粒子治疗肿瘤打下了坚实基础ꎮ理想的可控药物释放系统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在到达肿瘤部位前应尽量使药物的释放量降至最低甚至是零释放ꎻ另一方面ꎬ在到达肿瘤病变部位时能迅速大量地释放所载药物ꎮ介孔二氧化硅有着稳定的介孔结构ꎬ因而能够为所装载的药物提供比有机材料更加可靠的保护ꎬ保证了药物不会在进入病灶前过早释放ꎮ易修饰的表面使其容易通过修饰而获得对刺激因子响应的能力ꎮ1.1㊀pH敏感药物释放人体正常组织或血液中的pH大致呈中性(pH7.4)ꎬ而很多实体肿瘤组织中的pH呈弱酸性(pH6.75~6.87)[19]ꎬ癌细胞内溶酶体的pH甚至比细胞外的肿瘤组织更低(pH<5.5)ꎮ因而ꎬ这种由正常组织到肿瘤组织直至癌细胞内的异常pH梯度是设计具有pH敏感药物释放性能的介孔二氧化硅选择性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ꎮ实现pH敏感药物释放的关键是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孔道口处修饰对pH敏感的化学基团或大分子(图1ꎬ彩图见图版一)[20~23]ꎮ例如:Gulfam等[20]将壳聚糖连接在介孔二氧化硅表面ꎬ使其成为介孔二氧化硅孔道的 守门人 ꎮ在pH7.4的正常组织和血液中ꎬ壳聚糖的去质子化使其收缩并关闭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开口ꎬ药物不能释放ꎮ而在癌细胞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ꎬ壳聚糖带有正电荷而质子化ꎬ通过静电排斥打开介孔二氧化硅孔道ꎬ从而释放出药物ꎮ而Zhang等[21]利用对酸性敏感的腙键将抗癌药物阿霉素共价键连在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ꎬ同样可以实现pH敏感的抗癌药物阿霉素的释放ꎬ从而有效地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ꎮ图1㊀利用pH敏感的连接臂将聚合物(A)或纳米粒子(B)连接在介孔硅纳米粒子表面示意图[23]Fig.1㊀Schematicdiagramofpolymers(A)andnanoparticles(B)thatlinkedtothesurfaceofMSNsviapH ̄sensitivelinkers[23].(彩图见图版一)1.2㊀谷胱甘肽敏感药物释放谷胱甘肽(glutathioneꎬGSH)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还原性物质ꎬ而且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08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远远高于正常组织和血液[24]ꎮ此外ꎬ据报道癌细胞内细胞质中GSH含量远高于正常细胞内含量[25]ꎬ因此ꎬGSH敏感的可控药物释放介孔二氧化硅可以作为选择性输送抗癌药物进入癌细胞的载体系统[26ꎬ27]ꎮ例如:Wang等[28]利用可以被谷胱甘肽还原的二硫键为连接臂把聚乙二醇(poly ̄ethyleneglycolꎬPEG)连接于介孔二氧化硅的表面(图2ꎬ彩图见图版一)ꎮ二硫键连接的PEG作为 守门人 有效地改善了药物释放特性ꎬ实现了药物的氧化还原响应释放ꎮ最近ꎬDong等[29]设计开发了一种利用二硫键将脂肪链键连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ꎬ再通过亲疏水相互作用将两亲性多肽包裹在粒子表面ꎮ在进入恶性胶质瘤细胞后ꎬ二硫键被谷胱甘肽键切断ꎬ从而释放出药物杀死细胞ꎮ图2㊀谷胱甘肽敏感的PEG修饰介孔硅纳米粒子示意图[28]Fig.2㊀SchematicdragramofMSNsmodifiedbyGSH ̄responsivePEG[28].(彩图见图版一)1.3㊀酶敏感药物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是在许多癌症细胞中都过表达的一种酶ꎬ而且它与肿瘤的入侵和转移密切相关ꎮLiu等[30]将细胞穿透肽聚精氨酸和可被MMP ̄2分解的底物肽PVGLIG组合修饰到介孔二氧化硅表面ꎮ然后再以苯硼酸(phenylbo ̄ronicacidꎬPBA)和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ꎬHSA)组成的PBA ̄HSA封闭粒子介孔形成最终的酶响应药物输送系统ꎮ研究表明ꎬPBA对唾液酸有很好的亲和性ꎬ而人肝癌细胞(HepG2)能够过量表达唾液酸ꎬ因而PBA作为此药物载体的靶向分子具有靶向肝癌细胞的巨大潜力ꎮ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该载药系统能够有效诱导HepG2细胞凋亡ꎬ并且体内动物实验也表明该酶敏感的药物输送系统能够高效抑制肿瘤生长而产生很小的毒副作用ꎮ2㊀靶向药物输送静脉注射是最常见的化疗给药方式ꎮ与体外细胞实验相比ꎬ药物载体经静脉注射后体内的药物输送更为复杂ꎮ通常ꎬ未经修饰的药物载体经过静脉注射给药进入血液循环ꎬ会与血浆蛋白或糖蛋白等多种成分相结合ꎬ进而作为异物被网状内皮系统或单核巨噬系统吞噬ꎬ使负载药物在肝㊁脾㊁肺等器官的浓度大大增加ꎬ尤其易被肝巨噬细胞吞噬而引起药物在肝内的聚集ꎮ为了减少药物载体被巨噬系统的吞噬ꎬ采用PEG修饰可以获得长循环效果ꎬ促使药物载体利用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nhancedpermeationandretentionꎬEPR)富集于肿瘤组织[31~33](图3Aꎬ彩图见图版一)ꎮ此外ꎬ利用抗体㊁叶酸㊁多肽等表面修饰能使载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识别ꎬ从而实现药物载体的主动靶向[34ꎬ35] (图3B)ꎮ在众多靶向分子中ꎬ叶酸由于其明确的肿瘤细胞受体识别性在药物载体的主动靶向药物输送研究中被广泛使用[26ꎬ27ꎬ36]ꎮ除应具有上述常规的靶向策略外ꎬ还需综合考虑载体的理化性质ꎬ如粒径大小㊁形状以及表面电荷等对载体在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学行为的影响[37ꎬ38]ꎮ按照药物靶向方式的不同ꎬ靶向药物输送可以分成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两种ꎮ2.1㊀被动靶向被动靶向为针对癌症或炎症所特有的EPR效应ꎬ以特定尺寸的纳米粒子为载体的纳米靶向药物输送方式ꎮ由于癌症和炎症组织的细胞间隙明显大于正常组织㊁淋巴管的细胞间隙ꎬ特定尺寸的纳米粒子更易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癌症或炎症组织ꎬ同时淋巴回流也因此受阻ꎬ导致纳米粒子在癌症或炎症组织内滞留ꎬ此即增强渗透滞留效应ꎮ介孔二氧化硅拥有可调节的粒径和形状ꎬ因而非181穆京海ꎬ等: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图3㊀纳米载体的被动靶向(A)与主动靶向(B)原理示意图[31]Fig.3㊀Schematicdragramofpassive(A)andactiving(B)tumortargetingofnanocarriers[31].A:1.纳米载体通过肿瘤周围易渗漏的血管选择性地到达肿瘤部位ꎻ2.尺寸大小对肿瘤组织中滞留效应的影响ꎮB:1.表面连接了配体的纳米载体与受体过表达的癌细胞结合ꎻ2.表面连接了配体的纳米载体与受体过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彩图见图版一)常适合于被动靶向药物输送系统的研究[39ꎬ40]ꎮHuang等[33]研究了聚乙二胺-聚乙二醇共聚物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注射小鼠后在其体内的分布情况ꎮ研究发现ꎬ载有阿霉素药物的纳米粒子在小鼠体内有很好的肿瘤抑制效果ꎮ通过体内成像和元素分析表明ꎬ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物使得该纳米粒子能够通过显著的EPR效应滞留于肿瘤部位ꎬ释放负载药物发挥治疗效果ꎮ该被动靶向系统提高药效的同时也降低了阿霉素药物的毒副作用ꎮ2.2㊀主动靶向尽管EPR效应能够实现药物的被动靶向输送至肿瘤部位ꎬ但往往无法降低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ꎮ因此ꎬ为了进一步提高药效ꎬ降低毒副作用ꎬ需要对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ꎬ使其表面带有抗体㊁多肽㊁叶酸等靶向基团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受体ꎬ即主动靶向ꎮ细胞膜糖蛋白是肿瘤血管发生标记物ꎬ其几乎能唯一性地在肿瘤增殖内皮细胞中表达ꎮChen等[41]以CD105做为肿瘤血管靶向实现途径不仅使载药量大大提高ꎬ而且使得肿瘤药物吸收率比非靶向对照组高出3倍ꎮ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 ̄glycine ̄asparticacidꎬRGD)三肽可以被人类癌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的CD105整合蛋白识别ꎬ因而被认为是纳米粒子药物输送系统理想的靶向剂ꎮHe等[42]以RGD三肽为靶向分子键连于介孔二氧化硅表面ꎬ以此方法合成靶向药物输送载体输送钌类抗癌药物RuPOPꎮ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ꎬ在载体表面进行RGD修饰能明显增强癌细胞对载体的内吞ꎬ有效提高药物载体对癌细胞的选择性ꎬ降低负载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ꎮ除了单一靶向功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外ꎬ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上ꎬ这一多功能输送体系集靶向输送抗癌药物及刺激性响应控制缓释于一体ꎬ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ꎬ减少了药物到达癌症部位之前的损失ꎬ提高了药物利用度ꎮGan等[43]将具有磁靶向的Fe3O4纳米粒子通过酸敏感的硼酯键键连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表面ꎬ将药物封堵在孔道内防止提前释放ꎮ当药物载体处于癌症部位的pH环境时ꎬFe3O4纳米粒子会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解离ꎬ从而打开孔道将药物释放到癌症部位ꎮChen等[44]合成并报道了具有靶向及酶响应的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ꎬ该粒子中ꎬ透明质酸既具有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CD44受体的功能又可以作为实现药物可控释放的阀门ꎮ共聚焦实验结果显示ꎬ相对于没有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而言ꎬ具有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因透明质酸和CD44受体发生特异性识别因而能够被MDA ̄MB ̄231人胸腺癌细胞大量吞噬ꎮ并且ꎬ透明质酸会被肿瘤微环境中特有的透明质酸酶降解从而引发药物的释放ꎮ类似地ꎬGuo等[45]利用叶酸作为靶向分子ꎬ通过二硫键键连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ꎬ并且该叶酸可用于封堵介孔孔道以阻止药物在进入肿瘤细胞前过早释放ꎮ通过人宫颈癌细胞HeLa表面过度表达叶酸受体介导识别作用下ꎬ该粒子被癌细胞大量吞噬ꎬ在细胞质高浓度的谷胱甘肽的作用28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下切断二硫键从而引发药物释放发挥药效ꎮ3 展望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性能在药物输送治疗癌症领域显示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ꎮ一方面ꎬ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结构㊁尺寸和形态易于调控ꎬ使得其可以装载不同特性的药物ꎮ另一方面ꎬ作为药物输送系统ꎬ介孔二氧化硅表面易于修饰可以实现靶向传输㊁控释药物等多功能输送体系ꎮ虽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靶向药物输送治疗癌症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优势ꎬ但仍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ꎮ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细胞水平的毒性已经被广泛研究ꎬ但是其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仍然有一定的距离ꎮ首先ꎬ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给药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其生物分布及急性㊁慢性毒性ꎮ其次ꎬ现有的研究表明粒径为110nm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在进行肌肉注射或者皮下注射后会引起炎症反应ꎮ这些都表明在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用于临床应用前还需要开展更多深入的研究工作ꎮ目前开发一种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应用于体内已经成为下一代介孔材料研发的热点和方向ꎮ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努力ꎬ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有望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CoelhoSCꎬPereiraMCꎬJuzenieneAꎬetal..Supramolecularnanoscaleassembliesforcancerdiagnosisandtherapy[J].J.Control.Releaseꎬ2015ꎬ213:152-167. [2]㊀LiJX.Nanotechnology ̄basedplatformforearlydiagnosisofcancer[J].Chin.Sci.Bull.ꎬ2015ꎬ64(4):488-490. [3]㊀WangYꎬZhaoQFꎬHuYCꎬetal..Orderednanoporoussilicaascarriersforimproveddeliveryofwaterinsolubledrugs:Acomparativestudybetweenthreedimensionalandtwodimen ̄sionalmacroporoussilica[J].Int.J.Nanomed.ꎬ2013ꎬ8:4015-4031.[4]㊀KilpeläinenMꎬRiikonenJꎬVlasovaMꎬetal..Invivodeliveryofapeptideꎬghrelinantagonistꎬwithmesoporoussiliconmicro ̄particles[J].J.Control.Releaseꎬ2009ꎬ137:166-170. [5]㊀KresgeCꎬLeonowiczMꎬRothWꎬetal..Orderedmesoporousmolecularsievessynthesizedbyaliquid ̄crystaltemplatemech ̄anism[J].Natureꎬ1992ꎬ359:710-712.[6]㊀HuhSꎬWienchJWꎬYooJCꎬetal..Organicfunctionalizationandmorphologycontrolofmesoporoussilicasviaaco ̄condensa ̄tionsynthesismethod[J].Chem.Mater.ꎬ2003ꎬ15(22):4247-4256.[7]㊀BaoYZꎬLiaoJGꎬHuangZMꎬetal..Influencesofindividualandcomposedpoly(vinylalcohol)suspendingagentsonparticlemorphologyofsuspensionpoly(vinylchloride)resin[J].J.Appl.Polym.Sci.ꎬ2003ꎬ90(14):3848-3855. [8]㊀TeeguardenJGꎬHinderliterPMꎬOrrGꎬetal..Particokineticsinvitro:Dosimetryconsiderationsforinvitronanoparticletoxicityassessments[J].Toxicol.Sci.ꎬ2007ꎬ95(2):300-312.[9]㊀TrewynBGꎬWhitmanCMꎬLinVSY.Morphologicalcontrolofroom ̄temperatureionicliquidtemplat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controlledreleaseofantibacterialagents[J].NanoLett.ꎬ2004ꎬ4(11):2139-2143.[10]㊀CheSꎬLiuZꎬOhsunaTꎬetal..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chiralmesoporoussilica[J].Natureꎬ2004ꎬ429:281-284. [11]㊀HuhSꎬWienchJWꎬTrewynBGꎬetal..Tuningofparticlemorphologyandporepropertiesinmesoporoussilicaswithmul ̄tipleorganicfunctionalgroups[J].Chem.Commun.ꎬ2003ꎬ18:2364-2365.[12]㊀Vallet ̄RegiMꎬRamilaAꎬRealRPꎬetal..AnewpropertyofMCM ̄41:Drugdeliverysystem[J].Chem.Mater.ꎬ2001ꎬ13(2):308-311.[13]㊀HuYCꎬWangJꎬZhiZZꎬetal..Facilesynthesisof3Dcubicmesoporoussilicamicrosphereswithacontrollableporesizeandtheirapplicationforimproveddeliveryofawater ̄insolubledrug[J].J.ColloidInterfaceSci.ꎬ2011ꎬ363(1):410-417. [14]㊀HuYCꎬZhiZZꎬZhaoQFꎬetal..3Dcubicmesoporoussili ̄camicrosphereasacarrierforpoorlysolubledrugcarvedilol[J].MicroporousMesoporousMater.ꎬ2012ꎬ147(1):94-101.[15]㊀ZhangQꎬYeZꎬWangSTꎬetal..Facileone ̄potsynthesisofPEGylatedmonodisperse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withcontrollableparticlesizes[J].Chin.Chem.Lett.ꎬ2014ꎬ25(2):257-260.[16]㊀SunLZꎬWangYZꎬJiangTYꎬetal..Novelchitosan ̄func ̄tionalizedsphericalnanosilicamatrixasanoralsustaineddrugdeliverysystemforpoorlywater ̄solubledrugcarvedilol[J].ACSAppl.Mater.Interfacesꎬ2012ꎬ5(1):103-113. [17]㊀NadrahPꎬPortaFꎬPlaninsekOꎬetal..Poly(propyleneimine)dendrimercapson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redox ̄responsiverelease:Smallerisbetter[J].Phys.Chem.Chem.Phys.ꎬ2013ꎬ15(26):10740-10748.[18]㊀WuHXꎬZhangSJꎬZhangJMꎬetal..Ahollow ̄coreꎬmag ̄neticꎬandmesoporousdouble ̄shellnanostructure:insitude ̄composition/reductionsynthesisꎬbioimagingꎬanddrug ̄deliveryproperties[J].Adv.Funct.Mater.ꎬ2011ꎬ21(10):1850-1862.[19]㊀GerweckLE.ThepHdifferencebetweentumorandnormaltis ̄sueoffersatumorspecifictargetforthetreatmentofcancer[J].DrugResist.Updatesꎬ2000ꎬ3(1):49-50.[20]㊀GulfamMꎬChungBG.DevelopmentofpH ̄responsivechitosan ̄coat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J].Macromol.Res.ꎬ2014ꎬ22(4):412-417.[21]㊀ZhangPꎬKongJL.Doxorubicin ̄tetheredfluorescentsilica381穆京海ꎬ等:介孔二氧化硅在癌症化疗药物控释和靶向输送中的应用进展. All Rights Reserved.nanoparticlesforpH ̄responsiveanticancerdrugdelivery[J].Talantaꎬ2015ꎬ134:501-507.[22]㊀NiedermayerSꎬWeissVꎬHerrmannAꎬetal..Multifunctionalpolymer ̄capp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pH ̄respon ̄sivetargeteddrugdelivery[J].Nanoscaleꎬ2015ꎬ7:7953-7964.[23]㊀YangKNꎬZhangCQꎬWangWꎬetal..pH ̄responsive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employedincontrolleddrugdeliverysystemsforcancertreatment[J].CancerBio.Med.ꎬ2014ꎬ11(1):34-43.[24]㊀SaitoGꎬSwansonGAꎬLeeK.Drugdeliverystrategyutilizingconjugationviareversibledisulfidelinkages:Roleandsiteofcellularreducingactivities[J].Adv.DrugDeliveryRev.ꎬ2003ꎬ55(2):199-215.[25]㊀KimHꎬKimSꎬParkCꎬetal..Glutathione ̄inducedintracellu ̄larreleaseofguestsfrommesoporoussilicananocontainerswithcyclodextringatekeepers[J].Adv.Mater.ꎬ2010ꎬ22(38):4280-4283.[26]㊀ZhangQꎬLiuFꎬNguyenKTꎬetal..Multifunctional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cancer ̄targetedandcontrolleddrugdelivery[J].Adv.Funct.Mater.ꎬ2012ꎬ22(24):5144-5156.[27]㊀ZhangQꎬWangXLꎬLiPZꎬetal..Biocompatibleꎬuniformꎬandredispersible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cancer ̄tar ̄geteddrugdeliveryinvivo[J].Adv.Funct.Mater.ꎬ2014ꎬ24(17):2450-2461.[28]㊀WangYꎬHanNꎬZhaoQFꎬetal..Redox ̄responsivemeso ̄poroussilicaascarriersforcontrolleddrugdelivery:Acompar ̄ativestudybasedonsilicaandPEGgatekeepers[J].Eur.J.Pharm.Sci.ꎬ2015ꎬ72:12-20.[29]㊀XiaoDꎬJiaHZꎬMaNꎬetal..Aredox ̄responsive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cappedwithamphiphilicpeptidesbyself ̄as ̄semblyforcancertargetingdrugdelivery[J].Nanoscaleꎬ2015ꎬ7:10071-10077.[30]㊀LiuJJꎬZhangBLꎬLuoZꎬetal..Enzymeresponsive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targetedtumortherapyinvitroandinvivo[J].Nanoscaleꎬ2015ꎬ7(8):3614-3626. [31]㊀DanhierFꎬFeronOꎬPreatV.Toexploitthetumormicroenvi ̄ronment:Passiveandactivetumortargetingofnanocarriersforanti ̄cancerdrugdelivery[J].J.Control.Releaseꎬ2010ꎬ148(2):135-146ꎻ[32]㊀HeQJꎬZhangZWꎬGaoFꎬetal..Invivobiodistributionandurinaryexcretionof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EffectsofparticlesizeandPEGylation[J].Smallꎬ2011ꎬ7(2):271-280.[33]㊀MengHꎬXueMꎬXiaTꎬetal..Useofsizeandacopolymerdesignfeaturetoimprovethebiodistributionandtheenhancedpermeabilityandretentioneffectofdoxorubicin ̄loaded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inamurinexenografttumormodel[J].ACSNanoꎬ2011ꎬ5(5):4131-4144.[34]㊀PeerDꎬKarpJMꎬHongSꎬetal..Nanocarriersasanemergingplatformforcancertherapy[J].Nat.Nanotechnol.ꎬ2007ꎬ2:751-760.[35]㊀ZhangJꎬYuanZFꎬWangYꎬetal..Multifunctionalenvelope ̄type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tumor ̄triggeredtargetingdrugdelivery[J].J.Am.Chem.Soc.ꎬ2013ꎬ135(13):5068-5073.[36]㊀LuoZꎬDingXWꎬHuYꎬetal..Engineeringahollownano ̄containerplatformwithmultifunctionalmolecularmachinesfortumor ̄targetedtherapyinvitroandinvivo[J].ACSNanoꎬ2013ꎬ7(11):10271-10284.[37]㊀HuangXLꎬTengXꎬChenDꎬetal..Theeffectoftheshapeof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oncellularuptakeandcellfunction[J].Biomaterialsꎬ2010ꎬ31(3):438-448. [38]㊀DuJZꎬDuXJꎬMaoCQꎬetal..Tailor ̄madedualpH ̄sensi ̄tivepolymerdoxorubicinnanoparticlesforefficientanticancerdrugdelivery[J].J.Am.Chem.Soc.ꎬ2011ꎬ133(44):17560-17563.[39]㊀TheekBꎬGremseSꎬKunjachanSꎬetal..CharacterizingEPR ̄mediatedpassivedrugtargetingusingcontrast ̄enhancedfunc ̄tionalultrasoundimaging[J].J.Control.Releaseꎬ2014ꎬ182:83-89.[40]㊀BaezaAꎬVallet ̄RegíM.Smartmesoporoussilicananocarriersforantitumoraltherapy[J].Curr.Top.Med.Chem.ꎬ2015ꎬ15(22):2306-2315.[41]㊀ChenFꎬHongHꎬShiSꎬetal..Engineeringofhollowmeso ̄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remarkablyenhancedtumoractivetargetingefficacy[J].Sci.Rep.ꎬ2014ꎬ4:5080-5089. [42]㊀HeLZꎬHuangYYꎬZhuHLꎬetal..Cancer ̄targetedmono ̄disperse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ascarrierofrutheniumpolypyridylcomplexestoenhancetheranosticeffects[J].Adv.Funct.Mater.ꎬ2014ꎬ24(19):2754-2763.[43]㊀GanQꎬLuXYꎬYuanYꎬetal..AmagneticꎬreversiblepH ̄responsivenanogatedensemblebasedonFe3O4nanoparticles ̄cappedmesoporoussilica[J].Biomaterialsꎬ2011ꎬ32(7):1932-1942.[44]㊀ChenZWꎬLiZHꎬLinYHꎬetal..Bioresponsivehyaluronicacid ̄cappedmesoporoussilicananoparticlesfortargeteddrugdelivery[J].Chem.Eur.J.ꎬ2013ꎬ19(5):1778-1783. [45]㊀GuoRꎬLiLLꎬZhaoWHꎬetal..Theintracellularcontrolledreleasefrombioresponsivemesoporoussilicawithfolateasbothtargetingandcappingagent[J].Nanoscaleꎬ2012ꎬ4(11):3577-3583.481生物技术进展CurrentBio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本页
/ky/kyjz/201203/t20120331_3547209.shtml(第 2/3 页)[2012-4-5 11:22:49]
关闭本页
理化所在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中国科学院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理化所在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文章来源:理化技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3-31 【字号: 小 中 大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设计合成及作为药物传递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的示意图
由于在相关领域取得了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唐芳琼研究 员及其研究团队受邀撰写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综述。近日,这篇题为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biocompatibility, and drug delivery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列进展----中国科学院
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今天是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交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 > 科研进展
首页新闻机构科研院士人才教育合作交流科学传播出版信息公开专题访谈视频会议党建文化
/ky/kyjz/201203/t20120331_3547209.shtml(第 3/3 页)[2012-4-5 11:22:49]
/ky/kyjz/201203/t20120331_3547209.shtml(第 1/3 页)[2012-4-5 11:22:49]
理化所在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中国科学院
Materials)上(2012, 24, 1504–1534)。 自2001年首次报道采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以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材料以其灵活的合成方法、独 特的介孔结构、较高的表面积、易于表面功能化、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特别是作为多功能药物 输送载体装载各种化学药物、生物大分子、基因,以及作为多功能诊治平台复合磁性、荧光等性能方面受到越来越 多的关注。近年来,唐芳琼及其研究合作团队在介孔二氧化硅特别是具有独特结构和性能的夹心二氧化硅的设计合 成、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效应,以及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们用金壳包覆夹心二氧化硅实 现多功能平台用于肿瘤的热化疗协同治疗;还将夹心二氧化硅作为微反应器发展了具有金属和半导体内核的夹心二 氧化硅构建新型催化材料等,相关工作已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Biomaterials等著国 际著名材料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被《自然》亚太区-亚洲材料(NPG Asia Materials)、美国纳米技术与纳 米科学网(Nanowerk)等以专题形式进行报道评述,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该篇综述结合课题组的多年研究积累,系统回顾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近十年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二氧化硅 的设计合成,生物安全性研究包括尺寸、表面性质、形貌和结构对介孔二氧化硅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作为药物输送 载体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具有磁性、荧光、光热转换性质的多功能介孔二氧化硅在肿瘤诊治一体化 方面的应用。论文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进一步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 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前,唐芳琼团队和其合作伙伴正全力以赴的将其特色的夹心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开发成新一代纳米药物载体,力争 早日实现临床应用,造福社会。 相关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863项目等的大力支持。 综述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