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2017年江西省中考总复习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2017年江西省中考总复习专题七古诗词赏析
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 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
备考·指南
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不同题型的解法。 一、客观题的解题方法
1.看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成心扩大原意,往往把局部说成整体, 把特殊说成一般,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 等等。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试题往往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 成心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成心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成心拔高〔贬低〕诗歌主题。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试题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认或肯定判 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 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类题·集训
[2021•福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真题·剖析
[2021 •江西]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 上下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以下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B.颔联描写了 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 所见所闻。【答案】B【解析】颔联的意思是:突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似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 “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似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 完全消散的景象。8.以下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 和“石〞以人的情态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 “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2017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古诗词鉴赏

2017全国中考语文分类汇编试题: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1.(2017辽宁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别夔州官吏①唐刘禹锡三年楚国巴城守,一去扬州扬子津。

青帐②联延喧驿步③,白头俯伛④到江滨。

巫山暮色常含雨,峡水秋来不恐人。

惟有《九歌》⑤词数首,里中留与赛蛮神⑥。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

②青帐:指饯别宴席所设的青色帐篷。

③步:码头。

④白头俯伛:指当地年老的百姓俯身曲背。

⑤《九歌》:这里指诗人在夔州所作的九首《竹枝词》.⑥蛮神:夔州在西南边地,故称当地供奉的是蛮神。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明月以达情,表现了他对贬谪好友的关切和同情,写的深切动人。

B.《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三、四两句通过写人们送行的场面,表现他们对诗人的惜别之情。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花落尽子规啼”和《别夔州官吏》中“峡水秋来不恐人”都是写景兼写时令。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D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分析能力。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别夔州官吏》是诗人调任之际所作,诗人叙述自己在巴蜀的经历,以及调任的目的地.第二联写出了离别饯行的画面,第三联写巫山峡谷的秋景,最后写出对夔州朋友的依依不舍和留念之情。

这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

D项中“《别夔州官吏》则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别夔州官吏》写于诗人调任之际,通过标题“别夔州官吏”可知,这是作者刘禹锡与过去的官员朋友们告别的诗歌,主要表现诗人的惜别之情,从中看不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余选项正确。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浙江省12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杭州1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考点】EE:诗歌阅读综合.【分析】《江雪》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渔家》诗的前两句白描了两幅画,一幅是雪月江上风波图,一幅是浪尖捕捞图.在一个雪霁朗月的冬夜,迫于生计的渔夫撑着小船颠荡在浪尖上.江上北风凛冽,船板上涂满了清冷月光.遥看岸上厚厚的雪,在月色下闪着模糊的寒光.在阴冷的背景映衬下,凸显出打渔人家的辛苦.一个“呵”字,一个“提”字,生动逼真,人物神态毕现.呵一呵冻僵的手,试图让体温来驱走些弥漫的寒气,再拿起结满冰霜的竹篙来撑船,一股凉意直透心底,手还是麻木的,渔夫艰难的撑着篙,费力的撒着网,生活的小舟随波逐流飘荡着.第三,第四句,直陈对诗人画家好为“渔家乐”流弊的不满.【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批评.(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答案:(1)孤寂、批评.(2)通过手指冻僵、呵气取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寒地冻、残月在天、船上积雪斑驳的环境描写,表现渔家为生计奔波劳作的艰辛.译文:《江雪》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渔家》撑篙的手冻僵了,呵气取暖也没缓过来,冰冷的月光照在船上,只见一片模糊的雪景.画家们不了解渔人的辛苦,却偏喜欢画在下着雪的寒冷江面上垂钓的图画.湖州7.(一)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2017中考古诗词赏析

2017中考古诗词赏析

2017年中考古诗词赏析(14首)一、七上《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构图精美,意境开阔。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此句在描写景物与节令中,透出对自然的理趣,表达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生”“入”二字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富有动感和情趣,宣告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乐观向上的感情,也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二、七上《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春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课件诗词赏析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课件诗词赏析
第6页,共102页。
(2)抒情方式: 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________(内容),抒发了 ________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用术语)。 2.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第70页,共102页。
第71页,共102页。
第72页,共102页。
第73页,共102页。
第74页,共102页。
第75页,共102页。
第76页,共102页。
第77页,共102页。
第78页,共102页。
第79页,共102页。
第80页,共102页。
第81页,共102页。
第82页,共102页。
为了准确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们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思想情感。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第3页,共102页。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
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
第31页,共102页。
第32页,共102页。
第33页,共102页。
第34页,共102页。
第35页,共102页。
第36页,共102页。
第37页,共102页。

江苏省大丰区2017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测试题 古诗词鉴赏

江苏省大丰区2017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测试题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朵奇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的赏析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

其重点是: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从用韵、节奏、音调三个方面去品味其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近两年来,各地古诗词考查与《课标》对接日趋紧密,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考查范围由课内逐渐向课外延伸;二是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解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力为重点的考查;三是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

特别指出的是,对古诗词的赏析,要注意创新题型的解答。

中考创新题型一般有:深层感悟型、自主分析型、延伸综合型、比较赏析型、绘画设计型等。

具体解答时,应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试题重点)、纵横联系(课内外知识)、前后比较(语体风格)、结合要求(试题问题)、多向思维(逆向、发散)、选准角度(准、新、小、巧)、审慎作答(满足试题各项条件),反复检查,订正修改。

(一)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二)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虞世南的《蝉》从题材上看是一首诗。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汇编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试题解析汇编

古诗词鉴赏专题无锡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哪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暮年流浪浙江绍兴、金华期闽。

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1.阅读上边的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4分)(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 2 分)(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 2 分)11.( 1)运用双关手法,点明初春的季节特色(天气微冷)及词人的悲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感情想发点(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 2)思乡之情(想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势的担忧)。

分析:( 1)本题考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达成时,依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因此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人手。

( 2)本题考察对诗人感情的理解和掌握。

答题时,应思虑为何酒拳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以及本题的分值。

苏州6.( 10 分)阅读下边一首词,达成以下各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蒋捷②一片眷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③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期间。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衬着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剖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心理期望?(3)谈谈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考点】 EH:怀古咏史诗.【剖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逃亡途中的心歌.明丽的春色与凄楚的神魂在激烈地比较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光阴的流逝中,“”春愁却没法排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哭泣声.【解答】( 1)本题考察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联合诗句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 言烦闷之多;“待酒浇”,以酒调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光景衬着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 ,萧萧”描述了风吹雨急的情形,以风雨衬着其愁.(2)本题考察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以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能够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假如没有找到,就剖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能否包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望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本题考察学生诗歌重点词句的掌握,注意要第一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示意,是“流光简单把人抛”的形象化解说,抒发了光阴无情、年光易逝的叹息,表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烦闷.答案:(1)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烦闷之多;“待酒浇”,以酒调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光景衬着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 ,萧萧”描述了风吹雨急的情形,以风雨衬着其愁.(2)作者期望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平定和美的生活.(3)这是时序的示意,是“流光简单把人抛”的形象化解说,抒发了光阴无情、年光易逝的叹息,表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烦闷.译文:船在吴江上飘扬,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扬,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梦想.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联想不尽的名胜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意情赏识,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忧.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累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聚会在一同,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春色简单流逝,令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议论】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镇江(一)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6~ 8 题。

2017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

20仃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有答案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16《诗词鉴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间生活7.。

天词上中宫哪阙两如句此是美由好, 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 的过渡?( 2 分) 指的过渡8.?“(但2愿分人)长久,,说千说里你共对婵娟 (3 分)了莺的【活答泼案可】(爱4;分③)突①出运了用初了春拟乍人暖手还法寒;又②生机写出 勃勃的景象; 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福建省福州市】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7-8 题。

(5 分) 水调歌头 苏轼千里共婵娟 出,尘之但思作转者向毕人竟世更情热怀爱 这个名”中句的的理“婵解娟。

”1起分舞)弄唯清愿影兄,弟何(似亲在人人)间彼。

8【.答(案3分】)7.(月2亮 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行迷莺争不人足眼暖树,,绿浅”杨草的阴才“争能里”没马蹄 8.(3 分) 问(题言。

之【(有福4理建分即省)可龙)岩(市2】 诗中最“爱几 在哪里? 。

”白字沙用堤得。

好,好之情; 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 工整; 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每点 1 分, 共 4 分) 【福建省三明市】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7-8 题。

( 5 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雁洛阳边。

7.这是一 的五言律诗。

(2 分) 8.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 式及途经的地点。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赏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赏析

4.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 分)4.B.A.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想要实现宏大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了诗人和朋友在重阳节一起欣赏菊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钟爱和留恋。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用只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捉走,表达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D.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想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6.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6.B(《天净沙•秋思》没有运用典故,且没有矛盾心理。

)A.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B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采用互文手法,写历经多年征战,有的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佂蓬”和“归雁”自比,表达了久居边塞,盼望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写为回报百姓盛情要像孙权那样弯弓射虎,突出了诗人的“少年狂气”。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中“辽远的一角”指解放区,它明丽而充满生机,诗人对其饱含向往之情。

(一)阅读古诗,完成8-9题。

(3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017年中考苏教版语文复习备考之诗词赏析(含答案)

2017年中考苏教版语文复习备考之诗词赏析(含答案)

011诗词赏析重点篇目一、诗《望岳》《春望》、《使至塞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渡荆门送别》《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二、词《武陵春》《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一、古诗赏析81010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是围绕着“望(或:看、观、岳、山)”字来写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_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3.本诗前三联运用设问、对偶和比喻、夸张、拟人(任答一种即可)等修辞手法,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意近即可)的气势。

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5.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6、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A、由近到远B、由远到近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7、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 八上 课内古诗词赏析

河北省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 八上 课内古诗词赏析

课内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

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

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

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①齐鲁青未了未了:不尽②会当凌绝顶会当:终要,终当5.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考中考语文点二《古诗词赏析》

考中考语文点二《古诗词赏析》

7.哀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 类,主要以女性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 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 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 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 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 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 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 书有感》。
7.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8.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 9.羌笛: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10.水: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 11.鸿雁: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 12.月亮: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 13.柳树:“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4.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15.青鸟:传书的信使。
【剖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答题模式为:点出写 作手法,结合诗句分析,进而阐释效果。
2.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哪几种感情。 ①对山中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 ②游山时闲适自在的情感; ③平复心中杂念后的喜悦之情; ④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孤独之情。(任意答 出两点即可) 【剖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题目要求简要 作答,细读诗句“闲吟”“听钟”“息心”可得出 答案。
如 2013 年 泸 州 中 考 卷 , 要 考 生 鉴 赏 的 诗 歌 是 王 观 的 《 卜 算 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题材是送别类 的诗,卜算子是词牌名,题目内容是送好朋友鲍浩然前往浙 东去。送别诗感情有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与祝福。那 我们解读此诗时就会扣住诗歌中的事件去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样鉴赏难度就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在鉴赏古代诗词时一定 要认真地研读诗题,切忌一瞥而过,错失许多鉴赏诗歌的有 效信息,从而为鉴赏诗歌增加人为的难度。

2017年中招考试11首古诗词赏析过关题精选

2017年中招考试11首古诗词赏析过关题精选

第 1 页11首古诗词赏析过关题精选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尽”或“啼”字。

示例一:“尽”字点明时令是暮春时节,含飘零之感(营造了一种凄清哀伤的氛围),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示例二:“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出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2分)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或以景传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的“秋”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中作者以“征蓬”“归雁”自喻,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忧愤、飘零之感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写自己像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这两个字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2017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

(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广东省广州市】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⑴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2 .(2分)⑴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⑵(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解析】先翻译句子的意思,然后按照要求答题。

【广西贺州市】(二)古诗鉴赏(4分)15.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请你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⑵“家书抵万金”传送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⑴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5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5

古诗词鉴赏滨州(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0~11题。

(4分)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答案】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解析】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

鉴赏诗歌,描绘画面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

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思念家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德州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後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裳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考点】EL:思乡怀人诗.【分析】题目点明了事件和地点,诗歌的前六句写景,有声,有色,有味,写出了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最后两句,诗意一转,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言简而情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在正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前提下分析作答.中间四句诗的意思是: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其中有三处对比,一是晚籁与斜阳之间动静的对比,突出了此时的沉寂幽静.二是胭红与雪白之间色彩的对比,突出了色彩的鲜明绚丽;三是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之间远近高低的对比,突出景色的层次分明.(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信马悠悠野兴长的意思是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由野兴可知,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即所谓“兴长“.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此时诗人心中充满的是因为思乡而带来的忧愁.即所谓“惆怅“.答案:(1)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3分(2)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共3分译文: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东营(一)盆池杜牧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重点古诗词鉴赏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重点古诗词鉴赏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 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 言之成理 即可 )
(四)望 杜
岳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 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 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示例一: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 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__示例二: 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 胜利就在前头。 __示例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拟 人手法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 活了。 2. 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诗人 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 十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 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 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 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 由。 示例:“聚”“怒”两个字用的好。“峰峦如 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 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 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__“波涛如怒” ,波涛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4

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古诗词鉴赏含解析4

古诗词鉴赏安顺市9.(8分)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在写法上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典故抒发感情,其中这些典故涉及作者心目中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是孙权、魏尚。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3)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考点】EB:咏志诗.【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典故的理解程度.“亲射虎,看孙郎”是典故之一.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是典故,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理解.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鉴赏能力.《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答案:(1)孙权魏尚(2)“狂”字为全篇定下了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3)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热爱.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毕节市(一)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12题(5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主旨: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6、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7、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既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8、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嘲笑农民家里的腊酒浑浊,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年景,款留客人的鸡猪却十分丰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峦重叠,清碧的小溪曲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突然我又看见前面柳绿桃红,(几间农家)茅舍隐现在花木扶疏之间。

萧鼓追随春社近,箫声鼓声此起彼伏,原来是春社日快要到了,衣冠简朴古风存。

人们穿的、戴的都很简洁朴素,古老风俗在这里依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但愿从今以后,我能不时地趁着夜色,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着拐杖,轻叩农家柴扉,与老农谈论桑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

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主旨:表达诗人不因为自己被贬而对人生、对未来失去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5. 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赤壁· 杜牧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自将磨洗认前朝。

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一.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③《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二.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

诗人杜牧和___ __合称“小李杜”。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就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4.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三.(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过零丁洋· 文天祥主旨:在这首诗里,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壮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一.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以形象的拟人手法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用了两个地名,“惶恐”和“零丁”,请说说它们的双重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8、[2004年无锡卷] 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别云间夏完淳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了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9、诗的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哪两件事?2012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三)参考答案: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游山西村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酬乐天处逢席上见赠1. A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4.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或者: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闻笛赋:怀念故友 5.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6、低沉愤懑高昂乐观赤壁一.1.B 2. 七绝诗咏史诗折戟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提示: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