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设计技术规范
CP电路—技术规范
![CP电路—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c3765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b.png)
CP电路设计修订记录表目录前言 (4)1.目的 (5)2.适用范围 (5)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或者“编写依据”) (5)4.名词解释 (5)5.规范简介(或者“整体思路”) (5)6.规范内容 (7)6.1CP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7)6.2CP信号接口防护电路 (8)7.总结 (8)8.附件 (8)前言本规范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小功率产品线部发布实施,适用于公司的 CP信号输出电路设计等活动。
1.目的本规范旨在提供小功率产品线CP导引信号的参考电路和相关要求。
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公司的小功率产品线CP电路设计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3.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或者“编写依据”)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AS322KE1BU1 A01 易充PRO_A01版本原理图4.名词解释CP信号:电动汽车充电导引控制信号;EV:电动汽车;充电模式3:连接电动汽车到电网(电源)给电动汽车供电的一种模式。
也是目前小功率产品线交流充电桩所使用的模式。
将电动汽车连接到交流电网(电源)时,使用了专用的供电设备,将电动汽车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并且在专用供电设备上安装了控制导引装置。
5.规范简介(或者“整体思路”)本规范参考业界相关规范,并结合我司产品特点编制而成。
其主要内容(整体思路)是:CP信号做为充电桩控制导引信号,通过CP信号来确定整个充电过程中的各个状态是否正常,其重要性极高。
根据相应国标或者欧标标准,如图5.1充电模式说明和图5.2充电状态说明所示,CP信号通过开关S1可以输出+12V电平或者可调占空比的PWM波,串接电阻R1(1KΩ)后输出。
未连接电动汽车时,输出+12V,进入状态1;连接电动汽车后由于R3(2740KΩ)的分压,输出9V电平,进入状态2,充电桩通过判断9V电平来确认和电动汽车的连接;如果连接正常,则S2开关打开,由于R2和R3并联与R1分压,此时R1输出电平6V,进入状态3,代表EV准备就绪;充电桩接收到EV准备就绪信号后,发出PWM波,开始充电,进入状态3'。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https://img.taocdn.com/s3/m/1dc390ee26fff705cd170a25.png)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防雷电路设计规范技术经验
![防雷电路设计规范技术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e76890a3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2.png)
i
a
h
b
i R
Uab=L(di/dt) 取h=10m,I=100KA (10/350µs) 假设有4根引下线分流,即 I=25KA
则:L=16.7µH, di/dt=2.5KA/µs
Uab ≈42KV
© 2006 Lucent Technologi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专业课件
受水平外,还应配有交流防雷装置。
▪ 2 直流电源口过电压耐受水平
等级I:差模:施加1kV电压正负各5次无损坏;共模:施加2kV电压正负各5次无损坏。 等级II:差模:施加0.5kV电压正负各5次无损坏;共模:施加1kV电压正负各5次无损坏。 测试波形: 1.2/50ms[8/20ms]混合波, 测试方法:按照IEC 1000-4-5的要求进行。 等级II是通信设备的直流电源口过电压耐受水平的基本要求,所有通信设备的直流电源口都应 该达到这一水平。 终端类通信设备,不一定在各种情况下都要求配直流电源防雷器。若终端设备不配直流电源防 雷器,其直流电源口过电压耐受水平的要求应达到等级I。
共模的测试。
▪ 等级III是通信设备信号口过电压耐受水平的基本要求,室内走线的通信设备信号口(指设备对外
的信号口,不包括并柜机架间的互连线,以及板间、框间互连线)都应该达到这一水平。
▪ 走线距离可以超过10m,一般不超过的30m的信号线,在没有外加防雷器保护的情况下,信号端
口的过电压耐受水平建议达到等级I的要求。
© 2006 Lucent Technologies. All Rights Reserved.
专业课件
2
术语和定义(2)
▪ 4 1.2/50us(8/20us)混合波:是浪涌发生器输出的一
配电箱柜的技术指标规范及设计要求
![配电箱柜的技术指标规范及设计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e3e4e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3.png)
配电箱柜的技术指标规范及设计要求一、技术指标:1.耐热性:配电箱、柜应具备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承受一定的温升,不会产生漏电等安全隐患。
2.绝缘性:配电箱、柜要求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能有效地隔离电源与用户电路,避免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3.防护等级:配电箱、柜的防护等级应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确定,一般应达到IP54以上的防护等级,以确保其在潮湿、灰尘等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4.负载能力:配电箱、柜的负载能力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能够满足系统的负荷要求,同时考虑未来扩容的需求。
5.其他指标:如抗震能力、防火性能、耐腐蚀性能等,也需在设计中考虑。
二、规范要求:1.国家标准:配电箱、柜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低压成套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1-2024)、《工业用配电箱》(GB7251.3-2024)等。
2.行业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如建筑、化工、石化等,还需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例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石油化工装置电气设计规范等。
3.安全要求:配电箱、柜的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防止电器触电、漏电等危险事故的发生,并应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操作要求:配电箱、柜的设计应符合操作人员的使用习惯和便利性要求,易于安装、维修和操作。
三、设计要求:1.结构设计:配电箱、柜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拆装和扩容,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和可靠的机械强度。
2.绝缘设计:配电箱、柜应采用绝缘材料,确保配电箱、柜内电器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隔离。
3.接地设计:配电箱、柜应设有合适的接地装置,确保安全可靠的接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性能和安全性。
4.通风散热设计:配电箱、柜应合理设计通风口和散热装置,保证电器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防止过热。
5.标识设计:配电箱、柜应设有明确的标识和说明,方便操作人员使用和维护,以及事故处理时的快速定位。
6.安全设施设计:配电箱、柜应设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b0024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9.png)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一、前言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设计质量,本文将针对输电线路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技术规程的说明。
二、设计依据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2.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计规范》;3.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行业标准》;4.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输电线路设计步骤1. 工程调查1.1.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方面的资料;1.2. 了解工程所在地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1.3. 了解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因素对输电线路的影响;1.4.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线路走向。
2. 输电线路选线2.1. 根据工程调查资料和应用技术条件确定线路选线原则和标准;2.2. 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因素,利用电子地图、卫星数据、航空摄影等技术手段进行线路选线;2.3.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出一条合理的、经济的、可行的输电线路。
3. 输电线路参数计算3.1. 确定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线路长度、线路容载能力;3.2. 根据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确定线路所需的导线型号、导线截面及杆塔型号。
4. 输电线路杆塔设计4.1. 根据所选的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结果和杆塔设计原则,确定合理的杆塔高度、跨距、悬垂点位置等参数;4.2. 采用CAD软件进行杆塔设计,绘制杆塔结构图。
5. 输电线路导线设计5.1. 根据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结果和导线设计原则,确定合理的导线型号、导线截面、导线张力等参数;5.2. 采用CAD软件进行导线设计,绘制导线张力平衡图。
6. 输电线路绝缘设计6.1. 根据导线型号、导线截面等参数,确定合理的绝缘子型号、绝缘子串数、串间距离等参数;6.2. 采用CAD软件进行绝缘设计,绘制绝缘子串图。
7. 输电线路接地设计7.1. 根据地质条件、土壤电阻率等参数,确定合理的接地装置类型、接地电阻值等参数;7.2. 采用CAD软件进行接地设计,绘制接地装置图。
低压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低压建筑电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b5c502dbb68a98271fefacd.png)
低压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目录第一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二章配电设备的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配电设备布置中的安全措施第三章配电线路的保护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短路保护第三节过负载保护第四节接地故障保护第五节保护电器的装设位置第四章配电线路的敷设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绝缘导线布线第三节电缆布线第四节竖井布线对销售公司设计电气图纸的一些建议共 14 页第1页第一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1条空调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空调机组设备或导线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3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4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5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6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7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绝缘导体除满足上述条件外,尚应符合工作电压的要求。
第2条选择导体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线路电压损失应满足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及起动时端电压的要求;二、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计算电流;三、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四、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固定敷设的导线最小芯线截面应符合表2的规定。
电气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与实践
![电气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76cd0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1.png)
电气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与实践电气工程设计规范是指用于指导电气工程设计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旨在确保电气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本文将介绍电气工程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并探讨这些要求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电气工程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1.1 设计目标和准则电气工程设计应该以满足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为前提,同时还应该考虑到项目的实际需求。
设计目标应该明确,并引起各方的共识。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1.2 安全规范电气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各项安全规范,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这包括但不限于电气安全、火灾防护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范,并将这些规范融入到设计中。
1.3 可靠性要求电气工程设计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
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设备寿命、容错能力、保护装置的设置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备份电源和备用设备进行合理布置,以应对可能的故障情况。
二、电气工程设计规范的实践应用2.1 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标准,合理选择电缆、开关、断路器等设备,并严格按照设计载流量确定电线的截面积。
此外,还需要正确计算电路的短路电流和过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容量,以确保电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电气装置布置电气装置的合理布置是电气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布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确定设备的位置、安装方式和间距等因素。
此外,还应合理布置电缆桥架和接地设施,以便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
2.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系统是电气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接地设计应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静电排放,以及对设备的保护作用。
设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范,合理选择接地材料和接地方式,并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2.4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是电气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照明的舒适性、能效性和安全性。
设计人员应选择适当的照明设备和照明方式,合理安排照明设备的位置和亮度,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
![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75ce7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c.png)
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一、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概述开关插座是电气设备中常见的用电接口装置,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等各个领域。
为保障用电安全,确保开关插座正常工作,制定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是必要的。
开关插座规范技术要求包括外观设计、电气性能、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等多个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规范技术要求。
二、外观设计要求开关插座的外观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外形尺寸和标识。
首先,材料要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通常选用耐热、阻燃、耐候性好的工程塑料。
其次,外形尺寸要求应满足正常使用场景需求,方便安装和拆卸。
最后,标识要求应包括生产商名称、型号、额定电流、电压等信息,以便用户正确使用和维护。
三、电气性能要求1.额定电压和电流:开关插座的额定电压和电流要求应符合制定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常见的额定电压有220V、380V等,额定电流有10A、16A 等。
同时,开关插座应具备额定电压和电流的承载能力,以保障其正常工作。
2.触点电阻:开关插座的触点电阻应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或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通常要求触点电阻小于或等于5mΩ,以保证触点连接良好,减少电阻损耗。
3.绝缘电阻:开关插座的绝缘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通常要求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以确保开关插座与外壳之间具备足够的绝缘性能,避免漏电事故发生。
四、安全性能要求1.阻燃性:开关插座在正常使用和面临短路、过载等异常情况下应具备良好的阻燃性能,以避免火灾扩散、人身伤害等事故发生。
通常采用阻燃等级为V-0的材料制作开关插座外壳。
2.过载保护:开关插座应具备过载保护功能,当负载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能够自动切断电路,以避免电器设备过载引发火灾和损坏。
3.雷电防护:开关插座应具备一定的雷电防护能力,通过采用过压保护器等防护装置,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其他电压干扰。
五、耐久性能要求1.插拔次数:开关插座的插拔次数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通常要求插拔寿命大于5000次,以确保开关插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正常连接和断开电路。
技术资料电子电路设计规范
![技术资料电子电路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4eb12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7.png)
技术资料电子电路设计规范一、引言电子电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提供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电路设计规范的要点,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布局与布线、安全性设计等方面。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要求1. 原理图符号使用准确:使用正确的电路符号来表示各个元件,确保原理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 模块化设计:合理划分电路为各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具有清晰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方便后续的调试和维护。
3. 引脚标注清晰:对于IC芯片、连接器等元件,应在原理图上清晰标注引脚的功能和连接方式,避免错误连接和误解。
4. 元件之间连接线路简洁明了:避免交叉连接和交错线路,确保电路的结构清晰,有助于维护和修复。
三、元器件选型规范1. 正品元器件:选择正品、合格的元器件,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元器件质量问题导致产品故障。
2. 合适的参数范围: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具有合适参数范围的元器件,考虑电压、电流、频率、温度等因素。
3. 元器件寿命和可靠性:评估元器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指标,选择具有较长寿命和良好可靠性的元器件,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四、布局与布线要求1. 合理布局: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和尺寸要求,合理布置各个功能模块、元器件和连接线,减少电路板上的干扰和信号串扰。
2. 电源和地线规划:电源线和地线应留足宽度,减小电阻和电感的影响,确保电源和地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信号走线规划: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频率,合理规划信号走线,避免信号干扰和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4. 输入输出接口保护:对于易受外部电磁干扰的输入输出接口,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接地、滤波等,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安全性设计规范1. 防静电设计:在电路板设计中考虑防静电措施,如静电保护元件、接地等,保护元器件免受静电损害。
2. 电路板绝缘:对于可能触及人体的部分,如接口、开关等,应确保有足够的绝缘措施,防止电击事故。
宁波市住宅工程配电技术规定
![宁波市住宅工程配电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725468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9.png)
宁波市住宅工程配电技术规定1. 引言宁波市住宅工程配电技术规定旨在规范住宅工程中的电力配电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保障住宅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规定适用于宁波市范围内的住宅工程。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住宅工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以保障用户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前提,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规范要求。
设计应考虑火灾安全、漏电保护、过载保护、过电压保护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2.2 可靠性原则住宅工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保障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以确保用户正常用电需求的满足。
2.3 经济性原则住宅工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合理选用设备和材料,尽可能节约能源,降低用户用电成本。
3. 设计要求3.1 配电负荷计算根据住宅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合理计算配电负荷。
计算时应考虑住宅内主要用电设备的功率、数量、同时使用率等因素。
3.2 主干线和分支线设计主干线和分支线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主干线的截面积、材料和保护措施应能满足负荷需求和安全要求。
分支线的设计应合理布置,确保各个分支线的负荷平衡。
3.3 配电箱设计住宅工程配电箱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配电箱应设在易于管理和维护的位置,便于用户用电设备的接入和故障排除。
3.4 电气设备选用住宅工程电气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应可靠,并具有过载保护、漏电保护和过电压保护等功能。
3.5 接地系统设计住宅工程的电力接地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接地电阻应满足安全要求,确保可靠接地。
4. 施工要求4.1 施工现场管理住宅工程配电施工过程应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管理和现场整洁工作,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2 电缆敷设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
电缆的敷设路径应清晰,并保持适当的弯曲半径和间距,以防止电缆损坏或发生故障。
4.3 接线和接头处理住宅工程配电线路的接线和接头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9a73e32cc58bd63086bd1f.png)
一、项目需求(一)建设内容根据位置现状、资金等因素,本次建设的内容如下:1、拆除原政府小礼堂主席台和两侧的茶水间和控制室并平整地面,同时需要考虑地面的承重,铺设钢筋水泥地面。
2、根据使用的要求,通过间墙划分四个功能区,分别设置配电房、数据备份中心、配线间和储物间,并对其进行装修。
3、改造主机房原消防系统,增加配电和数据备份机房的消防保护。
4、供配电系统5、门禁系统。
6、在主机房原视频监控系统上增加监控点7、布线系统8、在主机房原环境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拓展环境监控范围,将配电和数据备份机房的环境监控纳入来。
9、防雷接地系统(二)建设的要求1、设计施工依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范》JGJ/T16-19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4-2000《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9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199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6-92《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47-20042、总体布局要求依照相应的行业规范,对原政府小礼堂主席台、茶水间、控制室等进行拆除,通过间墙划分四个功能区,分别是配电房、数据备份中心、配线间和储物间,详见《配电房平面图》。
3、装修要求装修工程要确保机房达到消防、抗静电、防尘、防火、防EMC、防水、防虫、防鼠、防盗、保温的要求。
装修材料要选用吸音效果好、不易变色、不变形、易清洁、防静电、防潮、防电磁干扰、防火性佳且耐用等的环保产品。
装修改造包括四个功能区的装修改造,即配电房、数据备份中心、配线间和储物间(1)四个功能区的装修改造要求①拆墙铺平地面:拆除原政府小礼堂主席台及两侧控制室、茶水间,将碎砖石回填至低凹的地方,平整地面;回填砖石后需冲沙以尽可能填满砖石间的缝隙,然后夯实,表面再铺设一层钢筋混凝土以满足放置UPS和电池的承重要求。
PCB布线设计规范
![PCB布线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a0cb514866fb84ae45c8d79.png)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一、适用范围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
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
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
二、参考标准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三、专业术语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5.1 命名工作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
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对于元器件的功能具体描述,可以在Lib Ref中进行描述。
例如:元器件为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
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1. 常用性。
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
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
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
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
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路设计规范43
![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路设计规范43](https://img.taocdn.com/s3/m/ecfbd1c908a1284ac850433f.png)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技术文件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路设计规范一、 介绍本设计规范是根据LTCC生瓷带供应商提供的设计规范制定的,适用于军用及民用LTCC 电路模块、微波电路模块的基本设计。
此文件所包含的信息,接受者没有四十三所的同意不得向第三者提供。
这份文件定义了标准的或最大的工艺叁数,在这份文件中的数据并不是 LTCC 的设计极限。
为了提高电路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以及工艺技术的提升会随时对本文件进行修改。
如:●工艺技术的进化;●新材料的发展;●客户的新需要;●来自客户经验的反馈;根据特定的需要,经技术人员认可也可以超越该规范的限制。
请经常和连络我们的技术部门,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建议。
二、引用文件本设计规范引用的文件:《混合微电子电路设计指南》;<<厚膜电路平面设计规范>>。
三、 术语说明后烧表面电阻交错通孔顶层内埋电容通孔间距通孔直径底层四、 材料系统●目前生产线上使用的LTCC材料组要有DuPont 951、HL2000。
●用于高频电路的低损耗微波LTCC介质带材料:Ferro –A6 、DP943。
导体材料根据客户需要采用金系统和混合系统(外层是可以焊接的Pd/Ag导体及可丝焊的金导体,内层是Ag导体)。
LTCC生瓷带介质材料特性见表1表1、生瓷带介质材料数据性质 DP951 DP943 Ferro–A6S/M厚度1) 951 C2 50 um951PT 114 um951P2 165 um951PX 254um 943C2 50 um943P5 127 um943PX 254um0.094㎜、0.187㎜烧结收缩率(X、Y)12.7±0.3% 9.5±0.3% 15.5±0.3%烧结收缩率(Z)15±0.5% 10.3±0.5% 25±0.3%介电常数 7.8(10MHz)7.4(15G) 5.9(10MHz)介质损耗 0.2%(10MHz) 0.09% 0.15%(10MHz)绝缘电阻>1012Ω(100VDC)1012Ω(100VDC) >1014Ω(100VDC)击穿电压>1000V/25um1000V/25um >1000V/25um热导率 3W/mk 4.4W/mk 2W/mk 热胀系数 5.8ppm/K 6ppm/K 7.8ppm/K 烧结密度 3.1g/㎝2 3.2g/㎝2 2.5g/㎝2抗折强度 320MPa 230 MPa130MPa表2、导体材料性能导体特性陶瓷材料系统Du Pont 951 陶瓷材料系统Ferro A6 S/M导体类型 内层 Ag, Au外层Ag, Au, PdAg 内层 Ag, Au外层Ag, Au, PdAg顶层导体膜厚(μm) 10 ± 3 10 ± 3内层导体膜厚(μm)7 to 15 ± 2 7 to 15 ± 2电阻mΩ/ 顶层(10 μm) Au <4Ag <3AgPd <30Au <4Ag <3 AgPd <30电阻mΩ/ 内层Au <4Ag <3Au <4 Ag <3顶层导体粗糙度 (Rq μm RMS) (后烧)Au: 0.8 Ag: 0.9五、 电路布线版图布局目前我们二种布图尺寸,见下图。
华为同步电路设计规范
![华为同步电路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b1fed97f1922791688e8ae.png)
D Q·
clk
·
D Q· ·
D Q·
Q2
Q1 Q0 图1.5 行波计数器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页,共8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行波记数器虽然原理简单,设计方便,但级连时钟(行波时钟)最容易造成时钟偏差(△T), 级数多了,很可能会影响其控制的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使设计难度加大。转换的方法是采用同步 记数器,同步计数器用原理图描述可能较难,但用VHDL很简单就可以描述一个4位计数器:
采用同步清0的办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毛刺,而且能避免计数器误清0。电路如下图所示。
2005-10-21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页,共9页
同步电路设计技术及规则
秘密 请输入文档编号
"000000"
clk
+1
DQ
6位 二进制 计数器
Q[5:0]
=52
图1.7 规则的计数器
5.分频器 这是3和4的特例,我们推荐使用同步计数器最高位的方法,如果需要保证占空比,可以使用图1.8 所示电路进行最后一次二分频。下图是19.44MHz分频到8kMHz(分频数为2430)的电路:
D Q
REG1
DQ
REG5
CLK1
CLK2
组合 逻辑
组合 逻辑
DQ
REG2
DQ
REG3
组合 逻辑
DQ
REG4
图1.11
如果输入信号是两根以上信号线,如下图所示,则该处理方法不准确。应引入专门的同步调整电路 或其它特殊处理电路。我们在设计时,会对总线数据进行同步调整,却往往忽略了对一组控制信号进行 同步调整。
电气设备工程开关柜设计规范要求与安装技术
![电气设备工程开关柜设计规范要求与安装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6d9ac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9.png)
电气设备工程开关柜设计规范要求与安装技术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开关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负责保护和控制设备,确保电能的正常分配和使用。
为了确保开关柜的安全和性能达到要求,设计规范和安装技术必须严格遵守。
本文将介绍电气设备工程开关柜设计规范要求与安装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开关柜设计规范要求1.1 安装环境要求开关柜的设计必须考虑其安装环境。
首先,应确定开关柜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电磁场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防护等级。
其次,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防火和防尘措施,确保开关柜的正常运行。
1.2 结构设计要求开关柜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足够的结构强度:开关柜必须能够承受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的荷载,如短路和过载。
(2)合理的布局:开关柜内元件的布局应合理,方便操作和维护。
开关柜内的设备应按照安全间距要求进行布置,以确保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
(3)良好的散热设计:开关柜内安装的设备会产生热量,必须通过散热装置及时散发热量,避免过热影响设备性能。
1.3 电气特性要求开关柜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电气特性要求:(1)合适的电压等级:根据工程需要和设备的额定电压,选择合适的开关柜电压等级。
(2)合理的电流承载能力:开关柜的设计应满足设备的额定电流,确保正常运行。
(3)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开关柜内的设备应能够抵御外界电磁干扰,并避免自身电磁干扰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2. 开关柜安装技术2.1 安装准备工作在进行开关柜安装之前,应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清理工作区域:确保安装现场整洁,尽量减少杂物和灰尘对设备的影响。
(2)检查设备完整性:对待安装的开关柜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整无损。
(3)准备所需工具和器材:根据安装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器材,保证安装顺利进行。
2.2 安装步骤(1)安装底座:根据开关柜设计要求,在安装区域固定好底座,确保稳固可靠。
(2)安装箱体:将开关柜的箱体放置在底座上,并进行合理的固定,确保箱体与底座之间没有松动。
PCB技术标准
![PCB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21932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e.png)
PCB技术标准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技术标准是指制定和规范PCB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PCB的质量和可靠性,并提供通用的设计和制造指导,以便不同的制造商和设计者能够互通有无。
1.PCB设计标准:PCB设计标准是指PCB布图和布线的相关规定,包括PCB尺寸、布局、线宽与间距、层间间隔、引脚分配等。
这些标准有利于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电磁干扰和串扰。
2.材料选择标准:PCB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电路板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例如,标准要求使用高耐温、低介电常数和稳定的材料,以确保电路板在高温和湿度环境下的可靠性。
3.焊接标准:PCB制造过程中的焊接工艺对于电路板的质量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焊接标准包括焊接参数、焊接剂选择、焊接工艺等内容,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4.线路板层间绝缘标准:PCB多层板的层间绝缘水平对于电路板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标准规定了层间绝缘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以确保电路板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层间绝缘性能。
5.表面处理标准:PCB表面处理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焊接性能和防止氧化腐蚀。
标准规定了表面处理的种类、工艺和要求,例如有机锡、化学镀金和喷锡等,以确保焊接质量和电路板的可靠性。
6.工艺检测标准:在PCB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工艺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标准规定了各项工艺检测的方法、流程和要求,例如PCB外观检测、线宽测量、阻焊检测、电性能测试等。
PCB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遵循,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的PCB制造过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标准化还有利于不同厂家之间的互通性和协作,促进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制定和遵守PCB技术标准是PCB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全文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66ec9da1a37f111f1855b63.png)
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Medial & Low DCDistribution Network目次目次 (2)前言 (3)中低压直流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规范 (4)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总则 (5)5 主要技术原则 (5)5.1 供电分区 (5)5.2 负荷预测分析 (6)5.3 电压等级 (6)5.4 容载比 (7)5.5 无功补偿 (7)5.6 电能质量及其监测 (7)5.7 电气计算 (7)6 一次系统设计 (8)6.1 网架结构 (8)6.2 设备选型 (9)7 二次系统设计 (10)7.1 继电保护 (10)7.2 直流电能量计量装置 (11)7.3 通信系统 (11)7.4 自动化 (11)8 接入要求 (12)8.1 分布式电源接入 (12)8.2 储能接入 (12)8.3 充换电设施接入 (12)8.4 用户接入 (1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直流配电网直流侧电网结构示意图 (14)编制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本标准根据GB/T-2009《标准化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直流配电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C端接、Thevenin端接、二极管端接。
9
电路设计
MCU电路:
I/O引脚:空置的I/O引脚要连接高阻抗以便减少供电电流。且避免浮动。
IRQ引脚:在IRQ引脚要有预防静电释放的措施。比如采用双向二极管、Transorbs或金属氧化变阻器等。
复位引脚:复位引脚要有时间延时。以免上电初期MCU即被复位。
5
电路设计
电容器外壳、辅助引出端子与正、负极以及电路板间必须完全隔离
6
电路设计
滤波连接器必须良好接地,金属壳滤波器采用面接地。
7
电路设计
电压校准电路:在输入输出端,要加上去耦电容(比如0.1μF),旁路电容选值遵循10μF/A的标准。
8
电路设计
信号端接:高频电路源与目的之间的阻抗匹配非常重要,错误的匹配会带来信号反馈和阻尼振荡。过量地射频能量则会导致EMI问题。此时,需要考虑采用信号端接。
电路设计技术规范
按部位分类
技术规范内容
1
电路设计
信号滤波腿耦:对每个模拟放大器电源,必需在最接近电路的连接处到放大器之间加去耦电容器。对数字集成电路,分组加去耦电容器。在马达与发电机的电刷上安装电容器旁路,在每个绕组支路上串联R-C滤波器,在电源入口处加低通滤波等措施抑制干扰。安装滤波器应尽量靠近被滤波的设备,用短的,加屏蔽的引线作耦合媒介。所有滤波器都须加屏蔽,输入引线与输出引线之间应隔离。
电路板上每个IC要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会影响滤波效果
26
电路设计
许多单片机对电源噪声很敏感,要给单片机电源加滤波电路或稳压器,以减小电源噪声对单片机的干扰。比如,可以利用磁珠和电容组成π形滤波电路,当然条件要求不高时也可用100Ω电阻代替磁珠
21
电路设计
各功能单板电源引进处要采用合适的滤波电路,尽可能同时滤除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噪声泄放地与工作地特别是信号地要分开,可考虑使用保护地;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要布置去耦电容,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22
电路设计
明确各单板最高工作频率,对工作频率在160MHz(或200 MHz)以上的器件或部件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以降低其辐射干扰水平和提高抗辐射干扰的能力
36
电路设计
在接收端放置串联的电阻和磁珠,对易被ESD击中的电缆驱动器,也可在驱动端放置串联的电阻或磁珠。
37
电路设计
在接收端放置瞬态保护器。1用短而粗的线(长度小于5倍宽度,最好小于3倍宽度)连接到机箱地。2从连接器出来的信号线和地线要直接接到瞬态保护器,然后才能接电路的其它部分。
38
电路设计
在连接器处或者离接收电路25mm(1.0英寸)的范围内,放置滤波电容。1用短而粗的线连接到机箱地或者接收电路地(长度小于5倍宽度,最好小于3倍宽度)。2信号线和地线先连接到电容再连接到接收电路。
27
电路设计
如果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控制电机等噪声器件,在I/O口与噪声源之间应加隔离(增加π形滤波电路)。
28
电路设计
在单片机I/O口,电源线,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如磁珠、磁环、电源滤波器,屏蔽罩,可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振荡器:在满足要求情况下,MCU使用的时钟振荡频率越低越好。
让时钟电路、校准电路和去耦电路接近MCU放置
10
电路设计
小于10个输出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工作频率≤50MHZ时,至少配接一个0.1uf的滤波电容。工作频率≥50MHZ时,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0.1uf的滤波电容
11
电路设计
对于中大规模集成电路,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0.1uf的滤波电容。对电源引脚冗余量较大的电路也可按输出引脚的个数计算配接电容的个数,每5个输出配接一个0.1uf滤波电容。
35
电路设计
电子设备内部的电源分配系统是遭受ESD电弧感性耦合的主要对象,电源分配系统防ESD措施:1将电源线和相应的回路线紧密绞合在一起;2在每一根电源线进入电子设备的地方放一个磁珠;3在每一个电源管脚和紧靠电子设备机箱地之间放一个瞬流抑制器、金属氧化压敏电阻(MOV)或者1kV高频电容;4最好在PCB上布置专门的电源和地平面,或者紧密的电源和地栅格,并采用大量旁路和去耦电容。
32
电路设计
如有可能,在PCB板的接口处加RC低通滤波器或EMI抑制元件(如磁珠、信号滤波器等),以消除连接线的干扰;但是要注意不要影响有用信号的传输
33
电路设计
时钟输出布线时不要采用向多个部件直接串行地连接〔称为菊花式连接〕;而应该经缓存器分别向其它多个部件直接提供时钟信号
34
电路设计
在靠近连接器的地方,要将连接器上的信号用一个L-C或者磁珠-电容滤波器接到连接器的机箱地上。
15
电路设计
每5只高频滤波电容至少配接一只一个0.1uf滤波电容;
16
电路设计
每5只10uf至少配接两只47uf低频的滤波电容;
17
电路设计
每100cm2范围内,至少配接1只220uf或470uf低频滤波电容;
18
电路设计
每个模块电源出口周围应至少配置2只220uf或470uf电容,如空间允许,应适当增加电容的配置数量;
2
电路设计
将具有辐射源特征的电路装在金属屏蔽内,使其瞬变干扰最小。
3
电路设计
每个IC的电源管脚要加旁路电容(一般为104)和平滑电容(10uF~100uF)到地,大面积IC每个角的电源管脚也要加旁路电容和平滑电容
4
电路设计
滤波器选型的阻抗失配准则:对低阻抗噪声源,滤波器需为高阻抗(大的串联电感);对高阻抗噪声源,滤波器就需为低阻抗(大的并联电容)
12
电路设计
对无有源器件的区域,每6cm2至少配接一个0.1uf的滤波电容
13
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计
对于超高频电路,每个电源引脚配接一个1000pf的滤波电容。对电源引脚冗余量较大的电路也可按输出引脚的个数计算配接电容的个数,每5个输出配接一个1000pf的滤波电容
14
电路设计
高频电容应尽可能靠近IC电路的电源引脚处。
29
电路设计
对于单片机闲置的I/O口,不要悬空,要接地或接电源。其它IC的闲置端在不改变系统逻辑的情况下接地或接电源
30
电路设计
对单片机使用电源监控及看门狗电路,如:IMP809,IMP706,IMP813,X25043,X25045等,可大幅度提高整个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31
电路设计
在速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片机的晶振和选用低速数字电路
19
电路设计
在开关和闭合器的开闭过程中,为防止电弧干扰,可以接入简单的RC网络、电感性网络,并在这些电路中加入一高阻、整流器或负载电阻之类,如果还不行,就将输入和载出引线进行屏蔽。此外,还可以在这些电路中接入穿心电容。
20
电路设计
脉冲与变压器隔离准则:脉冲网络和变压器须隔离,变压器只能与去耦脉冲网络连接,且连接线最短。
23
电路设计
继电器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仅加续流二极管会使继电器的断开时间滞后,增加稳压二极管后继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可动作更多的次数
24
电路设计
在继电器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K到几十K,电容选0.01uF),减小电火花影响
25
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