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从生态的角度来重新考察城市规划中的各种绿地, 它不仅只是有美化、使用功能,重要的是绿地系 统是维持一定区域内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空间。
二、生态绿地系统在人居环境中的定位
生物圈可划分为自然生境和人居环境两大系统, 两者之间具有模糊边界和相互包容的互补共轭的 关系。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3、城郊农业绿地大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城郊的大量农田被各类开发区占用,多数农民不
得不弃农经商,迫使一些城市政府以行政手段强 制实施“菜篮子工程”并增加了进口粮食的数量。 4、城市园林绿地数量减少,人均指标低,而且常 被非法侵占。 随着搞活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及改革开放的深入 发展,一些不顾大局、缺乏远见的单位和个人侵 占绿地搞其它建设以谋取经济利益。
6、河流与湖泊面积缩小,水利工程大量失修、效 益骤减,致使灾害倍增。
自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天然水面减少了 1.2万km2。在1981-1985年全国水利灌溉面积平均 每年净减1477万亩。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四、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意义
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地 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园林学、建筑学等学科在 现代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框架下相互渗透,融贯发展 的耦合空间,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乡建设实践 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生态绿地系统空间构成的理论框架及系统定位 地球生物圈:自然生境和人居环境
自然生境: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 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
人居环境: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
生态绿地系统:农业绿地、林业绿地、游憩绿地、 环保绿地、水域绿地
我国人均草地面积3.5亩,世界平均水平为人均11.4亩。 我国天然草场基本处于过载状态,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持续下降,北方的草原面积退化已达13亿亩,日前仍 以每年2000亿亩的速度继续退化。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全国城市自来水的供水能力仅能保证高峰期需水量 的86%,省会城市供水平均保证率只有83%,全国城 市第天缺水1000万吨,每年因缺水影响损失工业产 值数百亿元。目前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 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340m3,排名第 88位,是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自然生境:是基本未受到人为活动干扰的、保持 着原来状态的地表空间,其中的动、植物等生态 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到自然演进规律的支配。自 然生境是维持地球生物圈平衡的物质基础,也是 人类进行地球生物资源保护的主要对象。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人居环境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也是人 类藉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 对象。其中的各项生态因子,都直接受到人类活动 参与的影响,是人类生存行为中利用自然、改造 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空间构成又可分为 生态绿地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生态绿地系统是 有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和经营的、有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的各类绿地的集合。是 以自然要素为主体,以利用自然为目的而加以开 发,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新鲜的氧气、清洁的水、 必要的粮食、副食品和游憩场所,并为人类的科 学文化发展和历史景观保护等方面起到承载、支 持和美化的作用。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2、乡村工业无序发展,将原来相对集中于城市的污 染源带到农村的各级村镇,从而扩散为交叉性大面 积污染。不少地区的土地污染强度,已经超过了土 壤的自净能力,并在粗放的、急功近利的生产和管 理下愈演愈烈。
中国环境科学院1987年的一项研究估计,我国的城 市环境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358亿元(包 括大气、水污染、农药污染及废渣占地给工农业和 人民健康带来的损失),每年因生态破坏造成农业、 草场、森林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经济达499亿元。全 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1994年3月15日公布,我国 每年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元。 “生态赤字”远比财政赤字影响长远,它将危及后 人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化人居环境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框架有以 下三点实践意义:
1、从功能关系上明确了在城乡人居环境规划工作 中,各类有人工参与经营的绿地和水域的恰当定位。
2、从系统结构上明确了人工建筑系统和生态绿地 系统之间相因相属,共生互补的关系。
3、从规划理论上阐明了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大地 园林化宏伟理想的实施途径。
人工建筑系统:基础设施(道路、广场;桥梁、 隧道;水坝、电站)实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 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农用建筑、军事建 筑)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三、我国城乡生态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危机
1、由于城镇急剧扩张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农业绿 地的生产效益降低。
1949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1952年上 升到16.2亿亩,人均达2.8亩。此后由于基本建设用 地大大超过开荒造田面积,耕地逐处减少,19781987年间共减少耕地5251万亩,近年来每年平均 Baidu Nhomakorabea少耕地800万亩,1992年占用耕地1400万亩, 1994年减少耕地600万亩,1995年减少耕地583亩, 2000年减少耕地1亿亩左右,人均耕地降至1.1亩。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只能不断提高 单产量,造成过度耕种土壤退化。
第四章生态绿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及实践意义
5、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荒逼近,给城乡生态环 境带来严重破坏。
1971-1980年“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为12.7%,到 “五五”期间下降为12%。1984年,我国颁布了《森 林法》,当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2%,而同期世界平 均值为26%,1994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3.4%,同 期世界平均值为29.6%。现阶段我国森林覆盖率 16.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