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九章
![有机化学-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1c297cc76137ee06eff91822.png)
甲醇(球棒模型) CH3OH 甲醇(球棒模型)
乙醇(比例模型) C2H5OH 乙醇(比例模型)
9.1 醇的结构和分类
由于氧原子的强吸电子作用,使醇羟基上的氢有一定的酸 酸 性,而氧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则有一定的碱性和亲核性 碱性和亲核性 。 受羟基的影响,醇的α-碳和该碳上的氢(α-H)容易发 生氧化或脱氢反应 氧化或脱氢反应,而β-碳上的氢则可参与分子内的脱 氧化或脱氢反应 分子内的脱 水反应。 水反应
醇一般有如下酸性强弱次序: CH3OH > 1o ROH > 2o ROH > 3o ROH
9.2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酸性虽然很弱,但也足以使Grignard试剂发生分解。 Grignard试剂 Grignard试剂
9.2 醇的化学性质
醇羟基中的氢可被活泼的金属单质置换,放出氢气并生成 醇金属。
9.2 醇的化学性质
9.2 醇的化学性质
醇氧化与脱氢反应
一、醇的氧化
1.伯醇的氧化 1.伯醇的氧化 由于羟基的影响,醇的α-氢原子比较活泼,容易被氧 化。伯醇被氧化剂(如K2Cr2O7、KMnO4、浓HNO3等)氧化时, 先是生成醛,然后进一步被氧化,生成羧酸。
9.2 醇的化学性质
采用一种称为 PCC 的氧化剂,用于氧化伯醇制取醛是比 较好的氧化方法之一。PCC(pyridinium chlorochromate) PCC( chlorochromate) PCC 在盐酸溶液中的络合盐,又称Sarrett试 Sarrett试 是吡啶和 CrO3 在盐酸溶液中的络合盐 Sarrett 剂,是橙红色晶体,它溶于 CH2Cl2,在室温下便可将伯醇 氧化为醛。
9.3 酚的结构分类以及化学性质
酚羟基上的反应
第九章醇酚醚
![第九章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0498fc7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2.png)
第九章醇酚醚第九章醇、酚、醚【教学重点】醇和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频哪醇的重排反应。
【教学基本内容】醇的结构与分类;醇的制备方法;醇的物理性质(氢键对沸点和水溶性的影响、相对密度、波谱性质);醇的化学性质——醇的酸性和碱性、卤代烃的生成及反应历程(SN1、SN2)和重排反应、与无机酸的反应、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及反应取向、分子间脱水);氧化和脱氢反应。
多元醇的化学性质——高碘酸氧化和四乙酸铅氧化、频哪醇的重排反应。
酚的结构;酚的制备方法;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上的反应(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成醚和成酯反应、与FeCl3的显色反应)、芳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C烷基化和F-C酰基化、与甲醛和丙酮的缩合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
醚的结构;醚的制备方法;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氧键的断裂、环氧乙烷的反应。
Ⅰ目的要求从本章开始讨论有机含氧化合物。
重要的有机含氧化合物有: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
本章讨论醇、酚、醚;其他含氧化合物在以后几章中分别讨论。
本章将从分析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着手,阐明羟基官能团的特性,认识羟基和烃基相互之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醇酚醚的性质,并介绍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上的异同点进行鉴别。
2、了解溶解度与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3、熟练掌握乙醇、乙醚、苯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4、掌握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与去除方法。
5、掌握环醚的特性——开环加成规律。
6、了解芳磺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离子交换树脂。
7、了解聚乙二醇及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8、熟悉各类物质的制备方法,掌握Grignard试剂在合成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卤烃的形成)及消除反应(脱水反应)等,可以和上一章卤烃的化学性质相比较。
结合醚的氧化可以进一步了解过氧化物的活泼性;环醚的特性要求掌握三元环醚的开环加成规律。
第九章 醇酚醚
![第九章 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ec3e8bd45022aaea998f0f93.png)
酚与羧酸直接酯化困难
二、芳环上的反应
1. 卤代 芳卤的生成往往需在FeX3的催化下完成,但 苯酚的卤代不需催化即可立即与溴水作用,生 成 2,4,6 – 三溴苯酚.
OH + Br2
H2O
OH Br Br Br + (白 色) 3 HBr
该反应可用于酚的定性鉴定
9-3
9-3-1 醚的分类和命名
R
O H
Z n C l2 H C l
R C l + H
2
O
3o 醇 、烯丙醇、苄醇 2o 醇 1o 醇
室温下反应液立即混浊、分层 2 ~ 5 min.反应液混浊、分层 加热后反应液混浊、分层
§9-1-5
重要的醇
乙二醇制备:环氧乙烷水合法
9-2
酚
酚系指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
9-2-1 分类、命名和结构 酚的分类 — 按照酚类分子中所含羟基的 数目多少,分为一元酚和多 元酚。
。 3 RO H
SN2, 一般不重排 SN1, 有重排
C H3 H3C C C H3 H
+
C H3 C H2O H + HBr H3C C C H3 C H3 H3C C C H2+ H3C C H3 C
+
C H3 C H2Br + H3C C Br Br C H2C H3 C H2C H3
C H3
饱和醇
醇的异构与命名 醇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碳链异构
CH3(CH2)2CH2OH正丁醇C来自3—CH—CH2OHCH3
异丁醇(2-甲基-1-丙醇)
• 官能团位置异构
CH3CH2CH2OH
高等教育有机化学 第九章
![高等教育有机化学 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9b13afce910ef12d2af9e7c7.png)
RCOOH
2CH3CH2OH + Cr2O7
橙红
+ Cr3+ 绿色 K2Cr2O7 CH3COOH
仲醇氧化生成酮
RCH 2OH OH
[O]
RCHO K2 Cr2 O7 - 稀H2 SO4
[O]
ROOH =O (85%)
——叔醇无α﹣氢原子,在碱性条件下不易被 氧化,在酸性(例:硝酸)条件下脱水生成烯 烃,然后氧化断链生成小分子化合物(无实用 价值)
CH3OH>RCH2OH>R2CHOH>R3COH
RCH2O-溶剂化作用大、稳定,因此RCH2OH中的
质子易于离解,酸性大;R3CO-溶剂化作用小, 不如RCH2O-稳定,因此R3COH中质子不易离解
醇金属
醇与金属钠反应发生氢氧键的断裂,放出氢
气,生成醇钠
ROH + M → ROM + H2↑ M = K、Na、Mg、Al
命名
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气
味,熔点是 43℃。常温时,苯酚在水里溶解 度不大,当温度高于70℃时,能跟水以任意 比互溶。 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有 毒,它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一元酚的反应
1.弱酸性:
苯酚羟基上氢原子可有少量电离 而呈现弱酸性,其pKa=9.98。 a. 若苯环邻、对位有强吸电子基降低氧原 子电子云密度,酸性增强。 如:邻硝基酚pKa=7.23;2,4—二硝基苯的 pKa为4.0;2,4,6—三硝基苯酚pKa为 0.71,已属于有机强酸了。
CH3CH2OH + Na → CH3CH2ONa + H2↑ (CH3)3COH + K → (CH3)3COK + H2↑ CH3CH(OH)CH3 + Al → ((CH3)2CHO)3Al + H2↑
有机化学 第九章 醇酚醚
![有机化学 第九章 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851508df26fff705cc170a40.png)
醇 R-OH
酚 醚
醇、酚和醚(P239)
(R-H)
Ar-OH R-O-R′或 R-O-Ar
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醇与酚有相同的官能团:羟基(-OH) 醚是醇或酚的衍生物
2014-12-28 1
2014-12-28
2
(一)醇
醇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例如:
• 乙醇:人类制造并且消费乙醇已经有超过千年的 历史,最初的制备手段来自于酒精饮料的发酵与 蒸馏。乙醇是一种透明可燃的液体,可用于工业 溶剂,汽车燃料及工业原料。 • 甲醇: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醇,最早通过蒸馏木 材得到,因此也称作“木醇”。其气味和特性类 似于乙醇,同时也是一种常用溶剂、燃料或工业 原料。不同于乙醇,甲醇具有高度的毒性:约 10mL的甲醇就可通过损坏光学神经而导致永久失 明,30ml甲醇则会导致死亡。
32
B) 弱氧化剂 ①沙瑞特试剂* :CrO3(C5H5N)2 可使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重键不被氧化。
CH3(CH2)4C CCH2OH
沙瑞特试剂 CH2Cl2, 25 ℃
CH3(CH2)4C CCHO 84%
② MnO2
新制得的二氧化锰可选择性地氧化不饱和的伯醇 成醛,仲醇成酮,双键不被氧化破坏。
RO - Na + + HOH
较强碱 较强酸
Na + OH - + ROH
较弱碱 较弱酸
工业上生产醇钠,不使用昂贵的金属钠,而是利用上述平 衡反应。加苯带走水,使平衡朝着生成醇钠的方向进行。
2014-12-28 17
9.3.2
生成卤代烃(P244)
醇可与多种卤化试剂作用,羟基被卤素取代 生成卤代烃。 1、 与氢卤酸的反应
醇 酚 醚
![醇 酚 醚](https://img.taocdn.com/s3/m/60d90948e518964bcf847c45.png)
混 浊
3、与无机酸生成酯的反应
CH3COOH + HOC2H5 CH3O-H + HO-SO2-OH 2CH3O-SO2-OH
△
CH3COOC2H5 + H2O 乙酸乙酯 CH3O-SO2-OH + H2O 硫酸氢甲酯 CH3O-SO2-OCH3 + H2SO4 硫酸二甲酯 (烷基化试剂) CH2–O-NO2 CH – O-NO2 CH2–O-NO2
+ NaOH OH
ONa
+ H2O + NaHCO3
+ CO2 + H2O
(a) 应用于分离
酸性:CO2>苯酚>H2O>ROH
2、与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酚与氯化铁可发生显色反应。
不同的酚与氯化铁可呈现不同的颜色。 凡是有烯醇式结构的物质与氯化铁都可发
生显色反应。
2.5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苯环被活化
CH2-OH + Cu (OH)2 CH-OH 新鲜的 CH2-OH
CH2-O 甘油铜 (蓝色,可溶) Cu CH-O 此反应用来区别一元醇 CH2-OH 和邻位多元醇 + 2H2O
五、醚的结构和命名
1.结构
R O R'
109.5 °
sp3 杂化
2.命名
1) 简单醚在“醚”字前面写出两个烃基的名称。例 如,乙醚、二苯醚等。 C2H5OC2H5
(a)卤化反应 用于鉴别
OH
+ 3Br2
H2O
OH
Br Br
过量Br2
O
Br
Br
Br Br (黄)↓ Br (白)↓ 2,4,6-三溴苯酚 2,4,4,6-四溴环己二烯酮
第九章 醇酚醚勘误和参考答案
![第九章 醇酚醚勘误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2488f84868762caaed536.png)
醇、酚、醚一章勘误和思考题、习题参考答案勘误:1. P236 思考题9-5,第3小题,CH 2CH 3CH 3C CH 2CH 3CH 3CH 3C 将改成2. P236 倒数第二行,将烷基磺酸钠改成烷基硫酸钠。
3. P271 第一行,CH 3CH 2ONa CH 3CH 2Na 将改成。
4. P274 最后一行,不对称环氧化合物在酸性中的开环反应为S N 1反应,应先形成碳正离子。
反应历程改为:O C CH OCH 3CH 33CH 3CH 3OH CH CH 3CH 3HOCH 3CH 233OCH 3H C CH OHCH 3CH 35. P288 第19题化合物B(C 7H 5Br 3)应改成B(C 7H 5OBr 3)。
思考题参考答案:思考题9-1 不查表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序。
(1)1,2,3-丁三醇 > 1,2-丁二醇 > 正丁醇 > 丁烷(2)正辛醇 > 正己醇 > 3-己醇 > 二甲基正丙基甲醇 > 正己烷思考题9-2 将下列化合物按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排序,并说明理由。
(3) >(2) >(1) >(4) >(5)理由:醇分子中羟基越多,与水形成的氢键越多,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醚也能与水形成氢键,因此溶解度比烃大。
思考题9-3 比较下列化合物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性,再将三种醇钠的碱性强弱排序。
CH 3CH 2CH 2CH 2OH CH 3CHCH 2CH 3CH 3C CH 3CH 3>>>(与金属钠反应的活性)CH 3C CH 3CH 3CH 3CH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Na (醇钠的碱性)>思考题9-4 将下列各组醇按与HBr 水溶液反应的相对活性排列成序。
CH 3CH 2OH CH 2OHO 2NCH 2OH >>(1)CH 2CH 2OHCH 2OH >>(2)CH 3思考题9-5 将下列各醇按脱水的活性大小排序。
第九章醇酚醚教材(8章)作业
![第九章醇酚醚教材(8章)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7cadbc9858f5f61fb73666a3.png)
醇酚醚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制备乙醇的方法有, 。
2.仲醇和叔醇脱水时应遵守 规则,即氢原子主要从 碳上脱去。
3.低级醇可和一些无机盐形成 ,因而在实验室不能用 干燥醇。
4.酚具有酸性,是因为分子中存在 效应,但它的酸性比碳酸 ,苦味酸近似于强无机酸,它的酸性比碳酸 。
5.水杨酸的系统名称为 ,它具有双重性质,即具有 性质,又具有 性质,与 反应放出CO 2气体,与 反应显色。
6.利用威廉森合成法合成甲基叔丁基醚时,应选择 和 作为原料制备。
合成苯甲醚时,应选择 和 为原料制备。
7.检验乙醚中是否含有过氧化物可以用 。
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是加入 。
储存乙醚时,常加入少量的 以避免过氧化物形成。
8.OH +HCl 无水29(CH 3)2CHCH 2CH 2OH +HBrCH 2CHCH 2CH 3OH 10.11.OHCH 312. (CH 3)3CBr + CH 3CH 213.CH 2OH HO NaOH BrCH 2CH 3 OH14.COOH +(CH 3CO)2OCH 3OCH 2CH 315.+HI16.CH 2CH 2O +CH 2MgBr 无水乙醚2H +二、用简便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OH OH OH OHCH 3CHCH 2CH 32.CH 3CH 2CH 3CH 2CH 2CH 2CH 3O CH 2CH 3 三、用指定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1.CH 3CH 2CH 2CH 2OHCH 3CH 2CH=CH 2 2.CH 2=CH 2 、CH 2=C CH 3CH 3CH 3CH 2O CH 3CH 3C CH 3。
第九章 醇酚醚
![第九章 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14f7524de45c3b3567ec8ba5.png)
>
CCl3CH2OH
>
CH3CH2OH
pKa=12.4
Cl Cl C CH2OH Cl
pKa=15.9
3. 电负性大的取代基越多取代醇的酸性越强
>
H Cl C Cl
CH2OH
>
H2C Cl
CH2OH
>
H3 C
CH2OH
4.取代基距离羟基越近,取代醇的酸性越强
H CH2 C CH2OH H3C Cl
CH3CHCH2OH C6H5
2-丁醇
2-苯基-1-丙醇 6-甲基-5-乙基-3-氯-2-庚醇 (β-苯基丙醇)
(d)不饱和醇
选择含羟基及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羟 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 “某烯醇”或“某炔醇”
1 2 4 CH3-CH-CH2-CH=CH2 OH 1 3 H3CH2CH2C CHCH2CH2OH HC CH2 4 5
H-O-H
CH3-O-H
CH3-O-CH3
9.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9.1.1 醇的结构
•官能团:羟基(—OH)(又称醇羟基)。
甲醇的结构:
H
未共用 电子对
sp3杂化 C-O σ键
0.143 nm
CC
H H
O
H
H C O H H H 108.5°
两个—OH连在同一碳原子的醇,不稳定。 • —OH连在双键碳原子上的醇(烯醇),不稳定。
硝酸甲酯
CH2 CH CH2 OH OH + 3HO-NO2 OH
CH2 CH CH2
ONO2 ONO2 + 3H2O ONO2
9-醇酚醚
![9-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a8eb7e1c910ef12d2bf9e74e.png)
9-醇酚醚第9章 醇、酚、醚9-1 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OHCCHO OO OO HOH OHH 3COCH 3OHCH 2OHPhCHCH 2CH 2CH 3OHPhOCH 2CH=CH 2OOCH 3H 3COOCH 2CH 3CH 3(CH 2)10CH 2SHCH 3SCH 2CH 3O 2S(1)(2)(3)(4)(5)(6)(7)(8)(9)(10)(11)(12)(1)3-丁炔-2-醇; (2)15-冠-5;(3)(1R )-5-甲基-2-异丙基环已醇;(4)3-甲基-5-甲氧基苯酚; (5)3-羟甲基苯酚; (6)1-苯基-1-丁醇;(7)苯基烯丙基醚; (8)4,4’-二甲氧基二苯醚; (9)1,2-环氧丁烷;(10)正十二硫醇; (11)甲乙硫醚; (12)二苯砜。
9-2 完成下列反应N(1)25H 3CC 6H 5SOCl 2SOCl 2,25H 3CC 6H 5C 2H 5CH 365(S N i 反应,构型保持)(S N 2反应,构型翻转)OH CH 3H PBr 3H CH 3Br(S N 2反应,构型翻转)(CH 3)3CCH 2OHH 2SO 4CrO 3,(CH 3)2C=CHCH 3(E1反应,碳架发生重排)HOOH CH 3NOOHCH 3(弱氧化剂不能氧化叔醇和双键)O3(2) H 3OOH(S N 2反应,进攻位阻较小的碳原子)(2)(3)(4)(5)OHHCO 3H H 2O / H(6)OHH HOHOHH +(中间产物为环氧化物,亲核试剂进攻两碳原子的几率相等)CH 3AlCl 3(8)OH+O CCH 3OOHCO CH 3(Fries 重排,热力学控制产物)HIO 4H 2SO 4(7)OH OHOOO (频哪醇重排)(邻二醇氧化)222(10)O CH 2CH=CHCH 2CH 3OHCHCl 3/NaOH(1) NaOH (9)OHOHOO (亲核取代反应)H 3CCH 3*OHH 3C3CH 2CH=CHCH 2CH 3*(发生两次Claisen 重排)H 2OOH CHOOHC +(Reimer-Tiemann 反应)(11)CH 2OH A. B. C.(1)(2)CH 2OH CH 2OHH 3C O 2N CH 2OHA.B.C.CHOH CH 2CH 2OHCH 3(1)B >A >C ; (2))B >A >C (从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考虑)。
第9章 醇酚醚
![第9章 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7e45af04de80d4d8d15a4f1e.png)
CH3 CH3 H2C C C CH2 + 2 H2O
频哪醇(叔碳a -二醇)
在酸溶液中消除一分子水发生频哪醇重排:
CH3 CH3 CH3 C C CH3 OH OH
+ H+
CH3 CH3 C C CH3 CH3O
H
重排
2,3-二甲基-2,3-丁二醇 (频哪醇)
3,3-二甲基(-2-)丁酮 (频哪酮)
H+ -H2O
OH CH
+
重排
OH
-H+
+
(2) 当有不同迁移基团时,哪个基团迁移?
——决定于迁移基团的亲核能力(给电子性) 亲核能力 Ph- > R- Ph
O—H δ=5 宽峰(氢键)
-C—H
3.3 ~ 4.0 (取决R的影响)
9.3 醇的化学性质
醇的结构 甲醇的结构:
H
未共用 电子对
CC
H H
O
H
sp3杂化碳原子 C-O σ键
sp3杂化氧原子 O-H σ键
醇的反应部位
Nu:
H C
O
C C
H
H C O H
弱碱性 质子化
亲核取代 反应
H A O C H
CH3 CH3 C CH CH3 H OH
HBr
HBr
CH3 CH3 C CH CH3
Br-
H
-Br-
CH3 CH3 C
+
CH H
CH3
H迁移
CH 3 CH3 C CH CH3 H +OH2
-H2O
CH3 CH3 C H CH
+
CH3
有机化学第9章醇-酚-醚
![有机化学第9章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bab71906b9f3f90f77c61b8f.png)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O HC u - C r O 2 C H 3 C H 2 C H 2 C H O + H 2 O 3 5 0 ℃
OH
R'
❖ 羟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化合物
RCH2C O R'
OH H
H
R C O -H2O R C O
醛
H
OH H R C O -H2O
R'
RC O 酮 R'
OH H R C O -H2O
OH
R C O 羧酸 OH
9.1.2 醇的结构
醇的氧原子为sp3杂化。其中两个sp3杂化轨道分别含有一个电子,与碳 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另外二个sp3杂化轨道分别 含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交叉构象为优势构象。
CH3CH2CH2OH 丙醇
(CH3)2CHOH 异丙醇
(CH3)3COH 叔丁醇
OH
OH
C
环已醇
三苯甲醇
系统命名法
即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支链看作取代基,从离 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 醇”,羟基在1位的醇,可省去羟基的位次。
例如:
2-丁烯醇(巴豆醇) 3-苯基-2-丙烯醇(肉桂醇) 3 ,4-二甲基-2-戊醇
R O H + S O C l 2 R C l + S O 2 + H C l
反应实际上是先形成氯代亚硫酸酯,再与Cl-进行亲核取 代反应
RCH2OH+SOCl2 -HCl
O CH2O S Cl
《有机化学》第9章 醇 酚 醚
![《有机化学》第9章 醇 酚 醚](https://img.taocdn.com/s3/m/8a8c7de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1.png)
2023/6/13
1
第一节 醇
醇分子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产物或烃分子中氢原子被羟 基(﹣OH)取代的产物,它的官能团是羟基。由于该官能团颇具化学活性,使醇 类化合物成为制药和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一、醇的分类和命名 1. 醇的分类
⑴ 根据和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类型,可以分为伯醇(1°醇,一级醇)、仲醇( 2°醇,二级醇)和叔醇(3°醇,三级醇)。例如:
2023/6/13
26
二、醚的物理性质
在常温下除了甲醚和甲乙醚为气体外,大多数醚为有香味的液体。醚分 子中没有与强电负性原子相连的氢,因此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醚的沸点显 著低于相对分子质量的醇,如甲醚和乙醇的沸点分别为–24.9℃和78.5℃。 醚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它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醇相近, 如甲醚能与水混溶,乙醚和正丁醇在水中溶解度都约为8 g / 100 g水。1,4二氧六环分子中四个碳原子连有两个醚键氧原子,与水生成的氢键足以使它 与水混溶。四氢呋喃分子中,虽然四个碳原子仅连有一个醚键氧原子,但因 氧原子在环上,使孤对电子暴露在外,与乙醚相比较,它更易与水形成氢键, 故也可以与水混溶。环醚的水溶液既能溶解离子化合物,又能溶解非离子化 合物,为常用的优良溶剂。
2023/6/13
13
5. 氧化反应
在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或脱去氢都属于氧化反应。醇可以被多种氧化剂所氧化。 醇的结构不同,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其产物也各异。
⑴ 氧化剂氧化
伯醇氧化先生成醛,醛再进一步氧化生成羧酸,要想得到醛,须把生成的醛立即 蒸出,否则会被继续氧化。仲醇氧化生成酮,叔醇在一般条件下不被氧化,只有在 剧烈的条件下,如与K2Cr2O7和H2SO4一起加热回流,则断裂成小分子产物。
课件有机化学第9章 醇酚醚
![课件有机化学第9章 醇酚醚](https://img.taocdn.com/s3/m/c118ff2ba5e9856a56126031.png)
第九章醇酚醚
Alcohols,Phenols
and Ethers
2
醇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醇的制备和来源醇的化学性质
酚的结构、命名、来源和物理性质(自学)CONTENT
1234酚的化学性质醚
56
1) 普通命名
中文:将相应烷烃名称中的烷→醇
CH3CH2CH2CH2OH(CH3)2CHCH2OH(CH3)3C OH 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
8
9.2 醇的制备和来源
•由烯烃制备——水合,硼氢化-氧化•由羰基化合物制备——Grignard 反应,与炔化物反应,还原
•由卤代烃水解
强酸
9.4 酚的结构、命名、来源
和物理性质(自学)
•分类:根据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酚,二元酚和多元酚
•命名:一般以苯酚为母体命名
•物理性质:具有特殊气味,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上的异同点进行鉴别。
2、了解溶解度与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3、熟练掌握乙醇、乙醚、苯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及用途。
4、掌握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与去除方法。
5、掌握环醚的特性——开环加成规律。
6、了解芳磺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离子交换树脂。
⑶卤烃的生成酸的催化作用(亲电催化)
R-OH + HX R-X + H-OH
烯丙醇、苄醇、2º、3º醇按SN1历程;1º醇按SN2历程。
某些2º醇1º醇的卤代反应(与HX)往往重排,但与PX3、PX5、SOCl2反应生成原位取代的产物不重排,(SN2)。
Lucas试剂(HCl浓+ZnCl2无水)可用于区别伯、仲、叔醇。
一、性质
酚的溶沸点、水溶性、IR都与分子间氢键有关。
酚的化学性质
1、酸性
酚的酸性比无机酸、羧酸都弱。甚至比碳酸还要弱。具体表现在苯酚可以溶于无机强碱NaOH等,也可以溶于Na2CO3。但不溶于NaHCO3。以至于将CO2通入酚钠中,酚可析出。借此可用于苯酚的鉴别,尤其是分离提纯。
苯酚的酸性可用共轭效应或共振论加以解释。
分析目的分子(Target molecule,简作TM)结构,将它切断(Dieconecting)成若干假想的碎片,这些碎片成为合成子(Synthone),根据合成子的结构,选用与它作用相当的合成试剂称为合成子的等价物(Equivalente)。切断处通常用反S线表示,逆向合成用双线箭头==>表示。
⑵络合作用醇是极弱的碱,可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盐,也可与BF3等络合。低级醇能与氯化钙形成络合物,故不能用氯化钙除去醇中所含的水分。十个碳以下的醇能和橙色的硝酸铈铵生成红色的络合物,在有机分析上鉴别醇,利用此反应原理制成的仪器检验司机是否酒后开车,非常灵敏。
(NH4)2[Ce(NO3)6] + 2ROH Ce(NO3)4[ROH]2+ 2NH4NO3
3、磺化碱熔法适合小企业和实验室制备
4、重氮盐法(参见第十三章)制备一些不能由芳磺酸盐碱熔制得的酚类。
Ⅲ补充说明
一、溶解度与分子结构间的关系
溶解度与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大小有关,如果两种物质分子间的吸引力接近或大于同类分子间的吸引力,那么这两种物质就能互溶。例如,烷烃不溶于水是由于烷烃分子间的吸引力大于烷烃和水分子间的吸引力。而低级醇易溶于水,是由于醇和水在结构上有相似性,它们都含有羟基,彼此间也能形成氢键。
通过氢键相互吸引,足以抵消醇分子间的吸引力,因而醇可溶于水中。但是随着醇分子中羟基部分的增大,羟基对羟基的遮盖作用也增大了,阻碍着水分子与它接近,减小了形成氢键的能力,醇和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小,因而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相反,随着烃基的增大,烃基在整个分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羟基对整个分子的影响成为主要矛盾,高级醇的结构越来越接近烷烃,所以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中。这里,再次证明了“相似相溶”这个经验规律。
(三)酚
取代酚的命名涉及主官能团的选择。
主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SO3H、-COOR、-COCl、-CONH2、-CN、-CHO、>C=O、-OH(醇)、-OH(酚)、-SH、-NH2、-C≡C-、>C=C<、-R(烷基)、-OR、-SR、-X、-NO2
当芳环上有位于-OH(酚)前面的基团时,则-OH(酚)视为取代基-羟基;没有前面的基团时,以酚作母体,其余的基团作取代基处理。
(二)醚
一、概述
醚是两个烃基通过氧原子连接起来的化合物。烃基可以是烷基、烯基、芳基等。两个烃基相同的醚叫简单醚,不同的是混合醚。烃基的两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环的属于环醚。
二、醚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由于分子中没有与氧原子相连的氢,所以醚分子间不能以氢键缔合,故其沸点和比重都比相应的醇低。醚分子可以与水分子发生分子间的氢键缔合,故醚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了解其反应机理(周环反应)。
乙烯基烯丙基醚也发生类似的重排反应,得到醛。
⑸环醚的特性
3、重要代表物
应掌握乙醚、环氧乙烷等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
三、醚的制法
1、醇在酸催化下分子间脱水(SN反应)得醚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制备简单的单纯醚。
2、卤代烃与醇金属盐(或酚钠)反应生成醚,可用于制单纯醚,但更经常用于制备混合醚,这是个SN反应,叫Williamson合成法。注意,选用的RX最好是10的,30RX不能使用。在设计醚分子的合成路线时,要注意优化组合。
C6H5CH(OH)C6H5+ HOCH2CH2Cl (C6H5)2CH-O-CH2CH2Cl
(CH3)3C-OH + HO-CH3(CH3)3C-O-CH3
较低温度下伯醇是分子间的亲核取代脱水生成二醚(SN2)。醇的脱水在酸催化下进行,常用H2SO4、H3PO4、对甲苯磺酸等无机、有机酸;也可用BF3等路易斯酸以及硅胶、氧化铝等脱水剂。
如何设计合成路线呢?一般地就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从剖析目的物的结构入手。一步一步地提出问题:“通过哪种化合物的哪一个反应能生成我们所要求的产物?”这样找出中间体,再向前推。进一步考虑如何利用所供原料进行合成。这种方法简称“逆向合成”。
近年来,合成路线设计常常采用合成子法(Synthon Approach,简称SA)。SA由“逆向合成”发展而成。现将SA简介如下:
Ⅰ目的要求
从本章开始讨论有机含氧化合物。重要的有机含氧化合物有: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本章讨论醇、酚、醚;其他含氧化合物在以后几章中分别讨论。
本章将从分析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着手,阐明羟基官能团的特性,认识羟基和烃基相互之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讨论醇酚醚的性质,并介绍一些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烯烃、卤代烃为原料制备醇,可在复习烯烃、卤代烃性质的基础上加以运用。
以醛、酮、羧酸酯为原料还原制醇,可以先运用,待后续有关章节中在作深刻理解。工业制醇,包括淀粉发酵、烯烃水合、羰基合成反应、油脂催化氢化。只要求一般了解。
选用格氏试剂与醛酮作用制备醇,俗称Grignard合成。关于如何的化学特性
分子内脱水生成羰基化合物
不同的氧化条件得到不同的氧化产物。其中用高碘酸或四乙酸铅氧化1,2-二醇时,碳键在两个羟基碳原子之间破裂生成两分子的醛。这两个反应可用于α二醇的定量或定性检验。
三、重要代表物
应熟悉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苯甲醇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以及它们的制法。
四、醇的制备
R1-O-R2+ H-I R2-I + R1-OH (R1>R2)
Ar-O-R + H-I R-I + Ar-OH
Ar-O-Ar′+ H-I
⑶醚过氧化物的生成(自由基反应)检测(KI-淀粉试纸,FeSO4/KCNS-红色),除去,储存。
⑷苯基烯丙基醚的重排反应(Claisen重排)
两个邻位均占,则重排到对位。
⑸酯化反应
与无机含氧酸作用生成无机酸酯(1ºSN2、3ºSN1)
与羧酸反应生成酯(亲核加成取代,参见第十一章)
⑹氧化与脱氢(伯醇、仲醇)
伯醇
仲醇
叔醇复杂,小分子化合物
有机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概念,就是在有机分子中加入氧或去掉氢叫做氧化;反之,加氢或去氧则叫还原。由此不难理解,有醇变为醛酮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从而也可联想到由饱和烃变为不饱和烃也是氧化。
7、了解聚乙二醇及聚醚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8、熟悉各类物质的制备方法,掌握Grignard试剂在合成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包括取代反应(卤烃的形成)及消除反应(脱水反应)等,可以和上一章卤烃的化学性质相比较。结合醚的氧化可以进一步了解过氧化物的活泼性;环醚的特性要求掌握三元环醚的开环加成规律。理解酚及各种取代酚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充分重视Grignard合成的实用价值。
二、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的方法
所谓卢卡斯试剂,系指氯化锌晶体溶于浓盐酸中所配成的透明溶液。六个碳原子以下的醇都适宜用这个试法。实验时,将醇样品和卢卡斯试剂混合振荡后,静置五分钟,如果溶液分为两层,就说明是正反应。实际上就是醇与氯化氢在氯化锌的催化下生成卤代烃的反应。因为开始时醇溶于试剂中,所以不分层,而当试剂中氯化氢与醇作用后,生成了氯代烃,因氯代烃不溶于水,因而产生了分层现象。
三、rignard合成,合成设计方法。
在前几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有机反应,作了一些合成题目。有机合成是研究有机化学的中心任务。它是应用比较方便易得的原料经过一步或若干步化学反应转变成我们所需要的化合物(为了特定目的合成予期结构的新物质;或为创立和发展新理论制备的新化合物;有的合成则是为了确定天然产物的结构)。有机合成这样重要,在以后的章节学习中还要作大量的有机合成练习题。考核学习成绩时,也就理所当然地占有较大的百分比。要获得这种能力,则要求学生不仅能记忆一些有机化学反应,而且必须将各类反应联系起来。在解决简单有机合成中的一些特殊问题时,能较熟练地运用这些反应。我们作合成题,一方面就是初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作合成题巩固并加深所学的各类反应及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转化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
多元醇的化学性质——高碘酸氧化和四乙酸铅氧化、频哪醇的重排反应。
酚的结构; 酚的制备方法; 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上的反应(酸性及影响酸性强度的因素、成醚和成酯反应、与FeCl3的显色反应)、芳环上的反应(卤代、硝化、磺化、F-C烷基化和F-C酰基化、与甲醛和丙酮的缩合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
醚的结构; 醚的制备方法;醚的化学性质——碱性、醚氧键的断裂、环氧乙烷的反应。
Ⅱ教学内容
(一)醇
一、概述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
醇的分类通常有三种方法,即①伯(1º)、仲(2º)、叔(3º)②饱和醇、不饱和醇及芳醇③一元醇、多元醇。
二、醇的性质
1、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