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分析

一、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种统计模式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以西方经济学中“总供给=总需求”的理论模型为框架,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并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物概念出发,就一定时期内实际发生的,即已经实现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进行统计。由于这种模式是对同一问题从两种不同角度进行反映,已实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这种模式的计算结果不能直接判断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如要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与失衡,必须借助于其他指标来间接进行分析,如通过就业率或失业率、物价指数以及汇率的波动等来观察。所以,这种模式对社会总供需均衡与失衡的测度与分析,采用的是间接反映的方法。这种模式通常被称为“间接法”。

另一种模式是从社会总供求运行的客观过程,即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过程出发,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统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运行过程的数量特征。它不仅包括实际发生的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统计,而且还包括未实现平衡的供给和需求总量的统计。在这种模式下,总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不相等,经常存在供求缺口。这一缺口的绝对总量和相对量大小及其评判,正是宏观经济运行平均与否的分析依据。所以这种模式可以直接用来判断和分析社会总供求的均衡与失衡,故而这种模式被称为“直接法”。

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对中国1997年总供求的实际测算

在测算社会总供求的第一种模式下,供给和需求统计核算是从市场交换的销售方和购买方分别统计的,尽管统计反映的方面不同,但它们都是来自同一实物流量,所以供给和需求的统计核算结果是相等的。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核算包括一定时期的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全部,也包括对外贸易经济活动发生的进口、出口以及劳务输入和输出形成的供给和需求。一般分别从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统计核算。表9-1中列出的是中国1997年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实际测算结果。

从理论上讲,采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资料所计算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应该完全相等。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社会总供给的测算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而社会总需求则以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本身就存在计算误差,所以两者的计算结果是不相等的。表9-1中所列我国1997年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计算误差为1906.8亿元,约占社会总供给的2.2%。

三、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直接测算法

1、直接测算法的基本理论

统计应从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或者说是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去反映总供给和总需求。我们提出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的一组概念和指标,它们是期初结余总

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期末结余总供给、流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 ;期初结余总需求、本期实现总需求、期末结余总需求、流量总需求、存量总需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9-1。

流量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增加的总供给量,包括来自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量及来自进口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流量社会总供给,可以提供国内或国外,后者就是出口的商品和劳务。如果从流量社会总供给减去出口的商品和劳务总量,那么得到的就是国内市场的流量总供给。根据总供给形成的来源,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来自国外的总供给部分就是进口的劳务和商品量,因此,流量总供给减去进口的商品和劳务,就是国内流量总供给。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商品和劳务之和。

结余总供给指某一时点上,全国库存和储备结余的供给总量和人工培育资源增长量,如我国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分,牧业产值中总牲畜繁殖、增长、增重部分。从统计反映来说,它是连接不同时期静态反映之间的联系,揭示动态特征。结余总供给一般与流量总供给的统计时期相对应,分为期初和期末统计,上期期末即为本期期初。期初结余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和就是存量总供给。存量总供给减去期末结余总供给,就是本期实现的总供给。本期实现总供给与流量总供给之间的差别是期末、期初结余总供给之差。

流量总需求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如一年)形成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能力水平,包括实现的需求总量,也包括未实现的即准备购买的需求总量。流量总需求来源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国内流量总需求是生产收入分配、在分配后形成的购买或准备购买的支付额总量,国外流量需求是出口的商品和输

这里的存量不是财富的概念,也不同于统计学中一般意义上的时点数概念,而是关于社会总供求的本年度

出劳务表现的国外购买量。结余总需求就是未实现的总需求部分,如同结余总供给概念,它也是为了连接不同时期的流量总需求,揭示总需求的动态特征。期初结余总需求加流量总需求等于存量总需求。存量总需求减去期末总需求等于本期实现的总需求。本期实现的总需求与本期实现的总供给相均衡。

总供求概念体系中的计算和平衡关系可用下面的几个式子表达:

(1)期初结余总供给(需求)+流量总供给(需求)

=本期实现总供给(需求)+期末结余总供给(需求)(2)存量总供给(需求)=期初结余总供给(需求)+流量总供给(需求)(3)本期实现总供给=本期实现总需求

(4)本期期初结余总供给(需求)=上期期末结余总供给(需求)

2、总供给的测算方法

根据上述的基本思路,总供给的统计测算主要是计算流量总供给和期初、期末结余总供给,其他指标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计算。

(1)流量总供给一般简称社会总供给或总供给,是在生产法GDP的基础上计算的。我国的统计年鉴中每年都公布现价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还补算和公布了1953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因此,就一定时期(通常为年度)而言,流量总供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进口和劳务输入,减损失,即:

流量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商品进口+劳务输入-损失

我国目前的劳务输入还比较少,损失统计尚未建立,故这两项可暂省略。

(2)结余总供给主要是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工业企业销售库存和人工培育资源产值。结余总供给可按期初资料,也可按期末资料计算,因为下年期初就是本期期末,上年期末就是本年期初。我国结余总供给统计计算公式为:期初(期末)结余总供给=期初(期末)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库存

+期初(期末)工业企业销售库存+期初(期末)人工培育资源产值式中的人工培育资源产值是指林业产值中的林木生长部分,牧业产值中的牲畜繁殖、增长、增重部分等等。这一项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可用,只能根据牧业、林业等部门总产值的一定比例进行推算。

3、总需求的测算方法

与上年度的一种连续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