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11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简介素材新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唯一的听众-人教新课标(共31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1 唯一的听众-人教新课标(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299525bb68a98270fefa00.png)
1,“唯一” 是什么意思? 只有一个。
2,这“唯一的听众” 指谁? “聋子”老太太
3,为什么说她 是唯一的听众?
悠 yōu 悠悠 仪 yí 仪式
歉 qiàn 抱歉 溜 liū 溜
落雪
原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原
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 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 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 家。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32年, 他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出版。1949年任全国文联 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 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 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 他编集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又在家练琴了
小提琴成了无法割舍 的爱好
老人的持久关注 得知老人的真实身份
完全成熟,充满自信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拉 小提琴
老教授的爱护与鼓励
拓展训练
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 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动,可选一 两处写。
•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在说……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 舍的爱好,……我有机会面对成百 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每当拿 起小提琴,我眼前就浮现出那位耳 “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 的听众……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 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完整)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完整)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a3dcf4050876323112124b.png)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共3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1课的文章。
六年级的同学属于小学高段的最后一年,整体上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学、合作探究、集体讨论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本篇文章属于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内容较多,行文上有两条线索,人物的心理方面也有多重变化,想达到知识理解并情感共鸣的效果,需要花费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三组课文要求要学习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由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上。
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生字词和课文整体感知方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习之后通过分享、讨论、修正等方式达到学习效果。
在分析主要人物方面,以老师引导抓关键词、关键句,再采取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讨论,组内出结果,再在班级分享讨论,教师引导,以达到学习效果。
评价手段方面,采取随堂检测的题目,课后写读后感作文的方式,检测学生收获。
二、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隆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认识作者落雪,原名郑振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5.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6.引导学生多方讨论“我”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学生学习本课之前,需要提前预习,预习要求:课文至少读三遍;生字注音,抄写一遍。
2、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提琴演奏曲《月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音乐导入:(一)师生共赏小提琴曲《月光》。
最新版六年级上语文 11《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最新版六年级上语文 11《唯一的听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e971640581b6bd97f19eac2.png)
11《唯一的听众》说课稿一、说教材:《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作者落雪。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同时老太太的几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联系语境理解相关词语:沮丧、庄重,了解文中两处引号的用法。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4、学习作者学拉小提琴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2、了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四、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
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https://img.taocdn.com/s3/m/5a90e917b52acfc789ebc96a.png)
默读课文2—8自 想一想 然段,用横线画出描 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 1.文章两次写到小姑娘惊呆了, 分别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 说说 她“惊呆”的原因。 教授神态的句子。
2.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 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 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 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 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 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有一次,她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和蔼可亲 善解人意 用心良苦 真诚无私
•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 地望着我。 •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 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 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 的心理活动,可选个情景来写。
•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 我,仿佛在说…… •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 仿佛在说…… •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 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作业布置: 以“我”的口吻给老教授写一封 感谢信。
2.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 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2.短文中的老人与《唯一的听众》 中的老人有什么不同?
••••••
,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 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 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 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 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 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 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 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 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 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 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清晨, 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 地听。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 唯一的听众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PPT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 唯一的听众优质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课件PPT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744ce6757e21af45b307a82c.png)
字词学习
niè
蹑手蹑脚
qiàn liū
yōu
悠悠
hēi
仪式
ɡē
yí
抱歉
溜走
嘿
割舍
悠 仪
状元成才路
歉 溜 嘿 割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根据词语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蹑手蹑脚】 心中不安,觉着对不住别人。 【抱歉】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荒唐】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洋溢】 为众人所仰望的名声。 【声望】
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 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1.画线句中的“羞愧”是因为自己刚才 ________ 想溜走的心理和举动 __________________,“兴奋”是因为第一 ____ 次听到有人夸赞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
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么?
①对“我”的关切和鼓励。
②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而高兴。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③对“我”有着更高的期许。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
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
老人发现“我”缺乏自信。 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老人让“我”有了继续拉琴的勇气。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
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老人想每天做“我”的听众有何用意?
状元成才路
鼓励“我”树立信心,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https://img.taocdn.com/s3/m/9983fd686bd97f192279e9fb.png)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七说说课材稿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说课标说教材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要说的是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七方面来说。
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包括《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及拓展三,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课后练习和拓展中,提供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背一背等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内容丰富而生动。
我今天讲的是第三单元中的《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2019年小学语文-六年级11 唯一的听众(2)
![2019年小学语文-六年级11 唯一的听众(2)](https://img.taocdn.com/s3/m/71f052f72cc58bd63186bdc9.png)
唯 一 的 听 众
经过——林中练琴,巧遇老人
结果——舞台上独自演奏
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
主要作品:《家庭的故事》 《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等。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易读错字
仪式(yí
•
√ 抱歉(qiàn • √
yì)
溜走(liū
• •
qiān )
割舍(gē
√
liù
niū)
guō)
√
多音字
兴
xīng(兴奋)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事情的结果。写后来拉小提琴
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奏时都会想起那位德高 望重的老人。
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
帮助下,由音乐方面的“白痴”成长为能够在各种 场合演出的小提琴手的故事。
核心问题:
这“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唯一的听众”做了什么 事情? 串珠问题: 1.“我”开始学习拉小提琴时,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2.自从遇到老人后,“我”发生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原因使“锯床腿的声音”变成了“美妙的音乐”? 4.通过这件事,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造句:老人家在村子里的声望很高。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造句:你怎么会有这种荒唐的想法呢?
边读边想,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课 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事情的起因。写父亲和妹妹说
“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不敢在家中练琴,决 定到林中练琴。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事情的经过。写“我”的琴 技不断提高,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老人给“我”的鼓励。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4912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4.png)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篇一」说教材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语言的内在含义,感受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茉莉花》请学生欣赏。
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取得有没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作者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作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27dcadf0242a8956bece472.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一课.山中访友作者简介李汉荣(1958——),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
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
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第二课.山雨作者简介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市区。
“文革”期间中学毕业去崇明岛“插队落户”,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77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中国散文家,诗人,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79年8月9日-1983年10月28日)。
专业作家,中国政协委员。
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诗人、散文家,出版著作70余部,作品20余次在国内外获奖,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第三课.草虫的村落作者简介郭枫,原名郭少鸣,1933年生于江苏徐州,1950年到台湾就读台北师大附中,是台湾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作家,(1933-2006)曾任《新地文学》双月刊社长兼总编辑。
高中时代,他在《宝岛文艺》发表长篇叙事诗《北方》即倍受文坛瞩目。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十一课唯一的听众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57313c7cda38376bae1fae07.png)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 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一个聋子 呢?
在“我”的眼里,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 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 的小令”这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 新知精读
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一个关键词。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平静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为什么老人的眼神总是平静地望着我,而且像“深深”
的潭水呢?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拉琴,其 实是对我无声的关切和鼓励。从 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 “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 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 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 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 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中的“介意”一词是 什么意思?老妇人为什么这样说?
在乎
作为音乐学院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的不好,而 且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故意 说自己是聋子,老人的称赞更让“我”充满了快乐。同时 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从老人的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示例一:表扬、鼓励比批评、打击更能给人以自信。 示例二:老人是一位善良、用心良苦的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 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这是老妇人第一次和“我”说的话,在这之前“ 我”认识老妇人吗?“我”的琴技怎样?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三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2f15bf6db307e87101f69659.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三篇《唯一的听众》是出自作者落雪笔名笔下的一篇文章。
该文讲述的是一名乐感极差的小提琴演奏男孩,羞于自己的乐技,而避开人群前往人迹罕至的小山上练琴。
然而一旁的老人时常听琴,默默地鼓励着男孩,使男孩恢复自信,不再羞于在人前拉琴,而日后每当在人群前演奏时都会想起当年那位鼓励自己的聋老人。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创设情境迁移运用,进行练笔【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平静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
如,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
![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d5ed8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3.png)
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升初语文课文复习资料总结1《唯一的听众》一、作者:落雪二、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老教授的帮助下,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走向成功的事。
三、中心思想表现了老教授关爱年轻人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与感激之情。
四、要点提示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唯一的听众”指的是一位装聋的、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老教授。
2、重点语句的理解(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这么说?老人并没有耳聋。
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
她是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几次出现?为什么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
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
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只有一个地球》1、“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8ae7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c.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赏析《唯一的听众》原文:我坐在树林里的小提琴前,试图拉出一首曲子。
但是,我的技术太差,每次拉动琴弦,发出的都是一串刺耳的噪音。
我感到沮丧和羞愧,因为我知道,我的音乐只会打扰到那些在树林里享受宁静的人。
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位老妇人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
她看上去很和蔼,眼神中充满了理解和鼓励。
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以为她会像其他人一样,因为我糟糕的演奏而离开。
然而,她并没有离开。
相反,她微笑着向我点了点头,仿佛在说:“继续吧,孩子。
”我被她的善意打动,于是我又拿起了小提琴。
从那天开始,每天早晨,我都会来到树林里,那位老妇人总是坐在那里,成为我唯一的听众。
她的存在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开始努力改进我的演奏技巧。
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我能够流畅地拉出一首首优美的曲子。
我感谢那位老妇人,是她的耐心和鼓励让我找到了音乐的乐趣。
然而,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那位老妇人原来是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她的听力已经严重受损,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
我感到震惊,同时也深深地感动。
她为了鼓励我,忍受了我那些刺耳的噪音,她是多么的伟大!赏析:《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男孩学习小提琴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理解和鼓励的力量。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读者深入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故事中的老妇人是关键人物,她的出现给主人公带来了希望和动力。
她的微笑、点头和存在,都是对主人公无声的鼓励和支持。
她的身份最后揭示为一位著名的音乐教授,且听力受损,更凸显了她的无私和伟大。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鼓励和坚持。
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有坚持和鼓励,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此外,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情节设计巧妙,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