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初中物理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3、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还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本探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通过本章前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但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什么是平衡状态;

2、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能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简单平衡问题。

4、能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与讨论生活中的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领略物理的简捷之美,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分析生活中平衡的物体受力情况,培养关注科技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能够根据平衡状态初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力的大小;

3、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两端带有定滑轮的木板、带孔的硬纸板、细线、钩码、刻度尺

六、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学生用语言描述。(教师注意学生回答过程中关键性的字:“一切”、“或”)

2、认识平衡状态与平衡力

教师出示图片,问:

(1)、水平桌面上放着的花瓶,静止的原因是不是不受力?

(2)、匀速水平行驶的小汽车,是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指出:我们周围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物体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一个物体如果只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平衡叫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方面考虑,猜想二力平衡的条件。

在猜想的基础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实验,并说明合理的实验步骤;

将两端带有挂钩的细线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一端钩在带孔的硬纸板上,另一端跨过定滑轮用钩码来拉,进行实验,探究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以及合力。

对硬纸板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学生观察硬纸板的运动状态,进一步体会同一直线的深刻含义。

硬纸板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硬纸板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硬纸板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学生通过讨论、补充的方式完整得出二力平衡条: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问题: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一定静止吗?

老师演示钩玛在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也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结合生活,学生清楚了平衡状态,不仅局限于静止,也有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的应用

出示图片:弹簧测力计、放在桌面上的书本。

问:(1)为什么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表示物体所受重力?(2)分析书本的受力情况。

5、相互作用力

出示图片:两块磁铁、穿轮滑鞋推墙。

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得出相互作用力的判定条件。

6、板书设计

二力平衡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相互作用力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观察,热衷于动手实验。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通过本章前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他们也经历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但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效果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并贯穿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教学。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科学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原因、归纳小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提高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2、这一节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步一诠释(不受力和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和浮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二力平衡或说力的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3、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还安排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本探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即: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

二力平衡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

1、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 ]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3.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 ]

A. 12牛; B.68牛; C.80牛; D.92牛.

4.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

A.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受地球的吸引力;

C.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D.受力情况不清楚.

5.如图2所示,若悬绳A和弹簧秤B的重力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A对B的拉力与B对C的拉力;

B.B对A的拉力与A对B的拉力;

C.A对B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