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分析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cac9e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e.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诊断标准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临床上常见于运动员、跳伞运动员等高风险人群。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1. 突发性剧烈的颈部疼痛,常常伴随着头部的不适感;2. 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和侧屈动作;3. 上肢放射性疼痛,可伴有上肢麻木和无力感;4. 颈部肌肉紧张和压痛。
二、影像学检查。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1. X线片,可显示寰枢关节的位置和稳定性,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重要意义;2.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半脱位有较高的准确性;3. MRI检查,对于评估软组织的损伤和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有很大帮助。
三、生理学检查。
生理学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肌肉力量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寰枢关节半脱位对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影响,以及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生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综上所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生理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做好康复训练,以促进康复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https://img.taocdn.com/s3/m/80254da2b7360b4c2f3f648b.png)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表现为侧间隙左右不等宽,寰椎两侧块形态相同,齿侧间隙宽侧其寰椎侧块外下缘与枢结节外上缘呈反阶梯状,窄侧呈阶梯状。
枢椎棘突、椎弓投影大小形态相同。
临床上单纯环椎侧滑少见,多伴有旋转。
一.解剖学特点寰枢关节是一种特殊类型关节,因其关节结合面依两侧侧块关节面联结,所以由于创伤造成关节脱位极少使整个关节分离。
寰枢关节包括3 个独立的关节,即由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的两个寰枢外侧关节;以及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关节只能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
寰枢关节为复合关节,与两侧的寰枢外侧关节和中央的寰齿关节构成头颅旋转运动及部分屈伸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
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及位于齿状突后方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寰枢横韧带是维持寰枢椎稳定性的最重要结构,是防止寰枢椎前方脱位的重要因素。
寰枢横韧带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寰齿前间隙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成人不超过3mm,儿童不超过7 mm)。
寰枢关节的轴向旋转由双侧翼状韧带限制,翼状韧带丧失将意味着寰枢关节存在着潜在旋转不稳,翼状韧带和环状纤维共同作用使寰枢关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旋转自如并防止寰枢关节发生侧方移位。
但是,寰枢关节移位时,横突孔进一步错离,使经过横突孔的椎基底动脉扭曲、受压、牵拉,椎基底动脉变窄,变曲,使之供血不足。
当椎间孔变形时,容积减小,经过椎间孔的第2 对脊神经受压,临床即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等症状。
当压迫颈髓时,可能会出现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但是,后颅凹或小脑病变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主要表现为颈痛及转颈困难,颈椎CT提示为寰枢关节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
如果单侧向前移位时,头部离开患侧向健侧倾斜;颈部疼痛和僵直, 枕大神经痛等,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极少发生。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4a158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4.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CT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关节损伤,通常由于外力作用或者关节结构
异常引起。
CT扫描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操
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CT扫描应当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扫描,以全面了解寰枢关
节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情况。
在扫描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保持稳定,避免扫描图像出现模糊和失真现象。
其次,对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标准,需要重点观察寰枢关节的对位情况、
关节面的完整性、韧带的损伤情况等。
在对位情况的观察中,需要注意寰枢关节的横断面和矢状面图像,判断关节面的对位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移位现象。
同时,需要观察关节面的完整性,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或者关节面的碎裂情况。
此外,对于韧带的损伤情况也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韧带的拉伸、撕裂和断裂情况。
最后,在CT标准中还需要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如颈椎骨折、脊髓损伤等。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颈椎的解剖结构和骨折情况,判断是
否存在脊髓的受压和损伤情况。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标准化操作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细致的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损伤情况,为临
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CT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57b69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8.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及螺旋CT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回顾性分析其资料,对其均行X线及螺旋CT诊断,统计两种方式的阳性率,并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在年龄<7岁组,螺旋CT诊断阳性率较X线高,(P<0.05),但是在年龄≥7岁组,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与X线比较,(P>0.05)。
结论:临床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诊断时,诊断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年龄段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提高诊断效果的准确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X线诊断;螺旋CT诊断;应用价值寰枢关节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关节部位,寰枢关节半脱位也被称之为旋转性固定,大多患者由于头颈部侧方、后方受到外力撞击后发病,除此之外,一些外伤、变异因素以及炎症等也会导致寰横韧带松弛,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寰枢关节半脱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也是造成儿童斜颈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此种情况,尽早诊断尤其重要。
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年龄比较小,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较低,漏诊及误诊率较高[2]。
目前临床上对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诊断主要以X线和螺旋CT为主,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整治的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详细的分析了X线及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价值。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疑似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回顾性分析其资料,本组中男/女=48/36,年龄4~16(8.56±1.27)岁。
1.2方法对其均行X线及螺旋CT诊断,(1)X线诊断。
诊断人员采用本院X线机【型号:柯达DR9000】,将其管电流设置为800mA,结合应用柯达8900打印机,诊断人员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保证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保持在垂直状态,诊断人员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及交流,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诊断流程,诊断的过程中诊断人员叮嘱患者头部稍微向上仰,口部要尽量长大,这样能够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间连线与台面保持垂直状态,通过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中心线。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终审稿)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终审稿)](https://img.taocdn.com/s3/m/e1564b5887c24028905fc333.png)
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寰枢关节侧向半脱位表现为侧间隙左右不等宽,寰椎两侧块形态相同,齿侧间隙宽侧其寰椎侧块外下缘与枢结节外上缘呈反阶梯状,窄侧呈阶梯状。
枢椎棘突、椎弓投影大小形态相同。
临床上单纯环椎侧滑少见,多伴有旋转。
一.解剖学特点寰枢关节是一种特殊类型关节,因其关节结合面依两侧侧块关节面联结,所以由于创伤造成关节脱位极少使整个关节分离。
寰枢关节包括3个独立的关节,即由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的两个寰枢外侧关节;以及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
寰枢关节只能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
寰枢关节为复合关节,与两侧的寰枢外侧关节和中央的寰齿关节构成头颅旋转运动及部分屈伸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
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及位于齿状突后方的横韧带和翼状韧带。
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寰枢横韧带是维持寰枢椎稳定性的最重要结构,是防止寰枢椎前方脱位的重要因素。
寰枢横韧带的重要作用,在于使寰齿前间隙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成人不超过3 mm,儿童不超过7 mm)。
寰枢关节的轴向旋转由双侧翼状韧带限制,翼状韧带丧失将意味着寰枢关节存在着潜在旋转不稳,翼状韧带和环状纤维共同作用使寰枢关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旋转自如并防止寰枢关节发生侧方移位。
但是,寰枢关节移位时,横突孔进一步错离,使经过横突孔的椎基底动脉扭曲、受压、牵拉,椎基底动脉变窄,变曲,使之供血不足。
当椎间孔变形时,容积减小,经过椎间孔的第2对脊神经受压,临床即出现头晕,头疼,视物不清等症状。
当压迫颈髓时,可能会出现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但是,后颅凹或小脑病变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主要表现为颈痛及转颈困难,颈椎CT 提示为寰枢关节半脱位。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及结果分析
![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及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4bb96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6.png)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21.06.043--论著--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及结果分析谭振华,夏骏,梁羡和,张东升(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放射科,广东中山528437)摘要:目的探讨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及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50例可疑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0例。
分别采用X线、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X线、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
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肯定脱位的诊断率最高为42.00%,与X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旋转性脱位、后脱位诊断率较低,多层螺旋CT和MR间脱位分型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影像学检查效果显著,多层螺旋CT诊断率高,经济适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寰枢关节;不全脱位;影像学检查Imaging examination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atlantoaxialjoint insufficiency dislocationTAN Zhenhua,XIA Jun,LIANG Xianhe,ZHANG Dongshe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Torch Development Zone Hospital,Zhongshan,Guangdong,5284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atlantoaxial joint insufficiency dislocation.Methods150patients with suspected atlantoaxial joint disloc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2017to November2019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with50cases in each group.X-ray,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I were used respec-tively,and the results of X-ray,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I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diagnostic rate of positive dislocation with multi-slice spi-ral CT was42.00%,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X-ray(P<0.05),and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MR.The diagnostic rate of X-ray rotational dislocation and posterior dislocation is higher,low,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agnosis of dislocation between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Conclusion The imaging results of atlantoaxial joint insufficiency dis-location are obvious,the diagnosis rat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is high,the cost is appropriate,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Atlantoaxial joint;Incomplete dislocation;Imaging examination寰枢关节不全脱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寰、枢椎体失去正常的解剖对位关系,导致上颈段神经血管受压迫的疾病症状[1]。
单纯性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单纯性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e9786c2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a.png)
单纯性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李晓莉;史继学;王颖;王炳杰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3(000)003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及影像诊断。
材料与方法:对15例单纯性环枢关节半脱位病例的临床及X线及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侧位X线片上齿前间距(AADI)增宽(成人〉3mm,儿童〉4mm)或咽后壁肿胀。
结论:单纯性环枢关节前脱位最常见。
伴有或不伴有损伤到齿突横韧带的单独撕裂都可引起环枢关节的破裂。
侧位环齿前间距(AADI)测量是诊断孤立性环枢关节
前-后脱位最有效和最简便的方法。
在自动复位病例中,咽后壁肿胀可是唯一的X线征象。
【总页数】2页(P188-189)
【作者】李晓莉;史继学;王颖;王炳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7
【相关文献】
1.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儿童抽动症伴环枢关节半脱位32例 [J], 覃中华;黄任秀
2.非创伤性环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J], 李晓莉;谷平;王颖;王炳杰
3.用颈椎牵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的效果研究 [J], 谢广昌
4.环枢关节半脱位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报告 [J], 陈超;钟吉富
5.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J], 郑春辉;于枝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寰枢关节半脱位
![寰枢关节半脱位](https://img.taocdn.com/s3/m/5261fdf0bcd126fff6050bc5.png)
辅助检查
颈椎X线:正位片示颈椎向右倾斜。 寰枢CT: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右侧间隙 宽约4.3mm,左侧间隙宽约2.2mm。寰枢关 节上述关节改变,伴脱位可能。
治疗
护理诊断与相关因素
1.疼痛:与韧带受损颈部不适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3.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自理能力下降:与颈部不适及牵引有关 5.有发生压疮的可能:与枕颌带牵引有关 6.有牵引失效的可能 7.潜在并发症:硬瘫,呼吸肌瘫痪等
寰枢关节半脱位
主讲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患者病史介绍
姓名:权** 性别:女 年龄:9岁 主诉:颈部疼痛伴头歪斜3天 入院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 既往史:无 专科情况:头部向右偏斜旋转,后颈部腰痛 阳性,颈转活动受限
入院护理评估
T:36.7 P:86次/分 R:20次/分 BP:90/50mmhg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恶心呕吐,睡眠, 大小便左常
疼痛—与韧带受损颈部不适有关
护理措施: 1.维持有效牵引,缓解颈部不适症状。 2.保持情绪稳定,焦虑情绪易引起疼痛加深。 3.转移注意力,可看电视,聊天等分散注意力。 4.保持环境安静舒适,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给
予适当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5.遵医嘱给予使用镇痛药物,并指导正确服用
药物。
(2)病人的体位:密切观察病人的体位,保持躯干 要直骨盆要放正,脊柱与骨盆垂直,牵引绳与患肢在 一条直线上,若是颅骨牵引病人翻身时,要使头颈躯 干与牵引绳在一条直线上,移动病人时应有一人先拉 住牵引绳和暂时取一下牵引锤后,方可移动病人。
潜在并发症—硬瘫,呼吸肌瘫痪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 ,给予心理护理 ,告知卧床
线翻身应3人同时进行)。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3aa2b5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5.png)
寰枢椎脱位诊断标准寰枢椎脱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颈部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寰枢椎脱位的诊断标准,包括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
一、症状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僵硬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吞咽困难等症状。
在寰枢椎脱位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高位截瘫、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体征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颈部活动度、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等方面。
寰枢椎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异常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患者的头部和肩部是否出现不对称,以及是否出现高位截瘫等情况。
三、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寰枢椎脱位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X线片上,医生可以看到寰枢椎之间的距离是否正常,关节突关节是否错位,以及是否有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通常,寰枢椎脱位的患者在X线片上会出现关节突关节错位、骨折或炎症等病变。
四、CT检查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寰枢椎脱位的程度和细节。
在CT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寰枢椎之间的关节面和骨折情况,以及是否有炎症或肿瘤等病变。
这对于判断寰枢椎脱位的病因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五、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寰枢椎脱位引起的脊髓损伤情况。
在MRI图像中,医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脊髓的形态和信号强度,从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诊断寰枢椎脱位需要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发现有寰枢椎脱位的可能性,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CT影像分析
![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CT影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0a7333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3.png)
及寰齿后的间隙。将所得图像上传至 ADW4.2 图像处理工 作站,并进行相关处理。经 3 位高年资专业医师对所得 图像进行分析。
1.3 诊断标准 寰齿前间隙> 6 m m:翼状韧带轻微损伤;寰齿前间 隙> 9 m m:翼状韧带损伤程度较大,需立即手术;寰椎 两侧侧块与齿状突的间隙对比> 2 m m:提示异常;寰 齿后间隙的正常距离< 14 m m:提示严重的瘫痪或神经 受损。
[16] 陈秀珍.多排螺旋 C T 检查及 X 线检查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 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 J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3) : 253-254.
186
1.2 基本方法 采用 CT 扫描 50 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进行多平面、 多维度的测量,并完成后续处理。扫描 C T 机为(飞利 浦)128 排 Philips256iCT,扫描参数设置:120 kV 管电 压,250 mAs 管电流,准直 1 mm,扫描层厚为 5 mm, FOV 60 c m。观察和测量寰齿前、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之间以
[10] 朱杰,高岩.螺旋 CT 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分析 [J]. 中 国医药指南,2016,14(5): 169-170.
[11] 朱杰,高岩.螺旋 CT 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分析 [J]. 中 国医药指南,2016,14(5): 169-170.
[12] 李德亨,刘金龙,李洋,等.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诊断 [J]. 颈腰痛杂志,2013,34(6): 506-510.
【关键词】寰枢关节;半脱位;CT 影像;侧方脱位;旋转脱位;前后脱位;复合脱位;瘫痪或神经受损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1)09-0185-02
肌骨影像精美PPT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表现
![肌骨影像精美PPT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8ebbf67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a.png)
肌骨影像精美PPT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表现
来源:粤C影像科
本文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诊断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寰枢关节存在骨性解剖差异
①小儿特别是14岁以下的小儿上部颈椎的关节面较平,而且椎问韧带较松弛,所有小儿第2颈椎可向前移位约2mm,致其ADI值可增至5mm也属正常,而成人其ADI值>3mm要考虑寰枢关节半脱位可能。
②据有关文献报道,正常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只有约半数是两侧完全相同的,另一半中95%的人其差值为0~3mm,仅5%的人差值大于3mm,所以双侧齿突与寰椎侧块问隙是否等宽不能作为寰枢关节脱位主要标准,只能作为辅助X线诊断依据来参考,还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的影像学表现共同诊断。
③正常寰枢关节结构形态发育也存在不同的异常,例如齿突游离,齿突发育不全,齿突枕骨融合等各种变异,这些骨性变异结构也可引起寰枢关节稳定或者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26eac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f.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颈椎骨折的特殊类型,它通常发生在C1和C2椎骨之间的关节处。
这种半脱位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和颈椎功能障碍。
因此,准确的影像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进行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时,通常采用X射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检查方法。
下面是常用的影像诊断标准:
1. X射线:一般采用侧位片进行初步筛查,观察寰椎和枢椎的位置关系。
正常情况下,枢椎应该位于寰椎的前方,如果发现枢椎后移或与寰椎有明显的间隙,则可能存在寰枢关节半脱位。
2. CT扫描: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能够显示寰枢关节的骨折、脱位和关节面的损伤。
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确认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和类型,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颈椎骨折。
3. MRI检查:MRI对于评估韧带、软组织和神经损伤非常有用。
这种影像技术可以显示寰枢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结构,如颈椎间盘、韧带和脊髓,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病史等综合考虑。
有时候,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骨折或脱位,
但仍存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可能。
因此,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谨慎分析影像结果,并综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X射线、CT和MRI 等影像检查。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寰枢关节的脱位程度和类型,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诊断
![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248455dad02de80d4d8400a.png)
1 寰枢关节 的解剖学基础
1.1 寰椎为第 1颈椎 ,特 点为无下颈 椎 典 型柞体 、棘 突 、关 节突 ,而是 南前 弓、后弓及两侧 的侧块构成 的骨性环状 结 构 。两 侧 块 的 上 下 方 有 关 节 面 ,上 与 枕骨 ,下 与枢椎构成寰枕和寰枢关节 。 枢柞为第 2颈椎 ,柞体上有 圆柱状突起 称 为齿状突 ,根部较 细为齿 突颈 ,其前 后各有椭 圆形前 、后关 节面。枢柞椎体 较小 ,无上关节 突 ,齿状 突基底 部两侧 有略微 起的关节而 ,与寰椎相关节。 寰枢火节 南四个关节组成 ,两个 是寰椎 侧块 的下关 节面 }一枢椎 两侧 的两个上
(1.南京 大学 医学院临床学 院南京军 区南京总医院骨科 ,江苏 南京 210002;2.江苏省启东市人 民 医 院 骨 科 ,江 苏 南 通 226200)
摘要 :寰枢关节旋转半 脱位(Atlanto—Axial Rotatory Subluxation,AARS)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常由于感染 、 颈部 外伤 等冈素造成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延迟治疗 、误诊 、漏诊影 响到 该病预后 ,进一步加 重脱位 ,造成高位颈 髓损 伤,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对于寰枢关 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尚不 明确 ,治疗也与处摸索阶段 。本文就其诊断 、治 疗 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寻求埘该病的最佳诊断及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寰 枢关节旋 转 半脱 位这一 概念最 早 F}1 Corner于 1907年 报 道 。 1968年 Wortzman将其 命名 为寰 枢关 节旋 转 一 同定 ,Grisel S综 合征 、自发性寰枢关 节 旋 转半 脱位 、寰 枢柞 不 完 全 脱 位 等都 是 对该病 的称谓 。FieldingI ]于 1977年将 本病分为四型。我们在临床 T作 中发现 门 诊 医 生 对该 病 认 识 不 清 ,存 在 漏 诊 、 误 诊 及 过 度 诊 断 的 现 象 ,甚 至 导 致 纠 纷 的产生 。希望通过对 以往进行的研法供 临床 医 生 参 考 。
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
![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0ec0a028192e45361066f5f7.png)
32 发 病 原 因 .
及关 节囊 等构 成 的复 体 , 连接 头 颅 和脊 柱 的特 殊结 构 。 临 是 床上 , 枢关 节半 脱位 多 见 于儿 童 及青 少 年 。其发 生 原 因有 环 三个 方 面 , 一个 原 因是 轻 微 外 伤 , 例如 头 部 一 侧 受 到 打击 致 头面 向对侧 旋 转 , 或头 部 碰 在 门 上或 木 杆 上 面 而发 生 : 一 另
T ei gn aao aiu e p ewi ta ta ils bu ainwe ea ay e . s l :2 a e r rlmi a l ig h ma ig d t fv r sp o l t alno xa u l x t r n lz d Re u t o h o s 6 c s sweep ei n r y da — i
・
医护 论坛 ・
21 0 0年 1月 第 7卷第 1 期
环 枢 关 节 半 脱 位 的影 像 学诊 断
郑春 辉 . 枝梅 于
( 内蒙古 科 技大 学包 头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放射 科 ,内蒙 古包 头
041) 10 0
【 摘要1目的 : 讨环 枢关 节 半脱 位 的 x线诊 断 及各 种 发病 的 因素 。方 法 : 探 对各 种 人群 环枢 关节 半 脱位 的影 像 资 料进 行 分析 。结果 :6例 患 者经 x线初 步诊 断 为环 枢关 节半脱 位患 者 , 进一 步证 实 ,8例 为环 枢 关节 半脱 位 , 为齿 2 经 1 2例 状 突骨折 , 为正 常 。 6例 结论 : 断 环枢关 节半 脱位 必须 经 多种影 像学 资料 证实 , 凭 X线 诊断 该病 可能会 导 致误诊 。 诊 单 [ 词】 枢 关节 半脱 位 ; 线计 算机 ; 断 关键 环 x 诊 [ 图分类 号】 4 5 中 R4 [ 献标 识码】 B 文 [ 文章编 号】 1 7 — 2 0( 0 0) 1 a) 1 O O 6 3 7 1 2 1 0 ( 一 9— 2
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dbb25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2.png)
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其特征是寰椎与骨枢之间产生了不稳定性的脱位现象。
该病常常表现为颈椎活动范围受限、颈部疼痛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T成像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顺序介绍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及CT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概述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诊断标准,明确该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在促进寰枢关节半脱位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中所具备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诊断标准,医生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该疾病,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定义与病因2.1 定义寰枢关节半脱位,又称为寰枢关节亚脱位,是指由于寰骨和枢椎之间的结构异常或损伤导致的寰枢关节错位现象。
正常情况下,寰骨与枢椎相互连接,并通过韧带和肌肉维持稳定。
当这些连接结构受损时,就会导致寰骨和枢椎之间的位置不正常,形成寰枢关节半脱位。
2.2 病因寰枢关节半脱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点:1. 创伤性损伤:外力撞击、跌倒或运动中过度扭转颈部等都可能导致寰骨与枢椎之间的结构受损,从而引发半脱位。
2. 先天性畸形:一些人在出生时可能存在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颈椎畸形或颈椎骨折愈合不良等,这些畸形会增加寰枢关节发生半脱位的风险。
3.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颈部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也会导致寰枢关节结构受损,引发半脱位。
4.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密度减少,骨质变薄和韧带松弛等情况。
当寰枢关节周围的骨组织受到骨质疏松影响时,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半脱位现象。
总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可以有多种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分析目的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表现。
结果该组病例中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有4种表现形式:①侧方脱位;②旋转脱位;③前后脱位;④复合脱位。
CT平扫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软组织及骨质结构,且各间隙的测量数无放大影响,寰齿前间隙增宽、寰椎向前滑脱、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间隙不等宽、寰齿后间隙缩小以及寰枢椎棘突间距增宽等征象是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主要影像表现。
结论熟悉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在CT扫描时采用标准体位,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临床表现密切结合是提高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CT imaging features of atlantoaxial sublux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T imaging findings of 16 cases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as completed.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mainly has four manifestations:①lateral dislocation;②rotational dislocation;③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slocation;④composite dislocation. CT plain scan can clearly observe the soft tissue and bone structure,and the measurement of each gap has no amplification effect. The gap before caries widens,the anterior vertebrae slips off,and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atlas and the odontoid gap is not equal. The main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include signs of narrowing of posterior caries,and widening of atlanto-axial spinous processes. Conclusion Familiar with the anatomic structure of atlantoaxial joints,the use of standard posture during CT scan,the CT imaging data of atlantoaxial joint subluxation and the patient’s clinical performance are closely linked to improve the diseas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Key words] Atlantoaxial joint;Subluxation;CT image人体的寰枢关节是构成屈伸和头部转动的主要结构,该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十分容易发生脱位甚至骨折[1]。
判断这种疾病主要取决于影像学,CT是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可靠手段,同时诊断的结果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多排螺线CT 扫描可以获得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3个面的重组图像,可以准确地对寰枢关节半脱位进行分型,并且可以很好地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脱位情况[2]。
现将该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的16例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例患者中,包括男患者7例,女患者9例,年龄在32~65岁,平均年龄为46岁;病程为2.5~22年,平均病程为(9.5±3.5)年。
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僵硬、颈部疼痛、头斜向一侧、活动受限、恶心呕吐、眩晕等。
1.2 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寰枢椎的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多维度的测量及后续处理;同时观察和测量寰齿前、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之间以及寰齿后的间隙,扫描工具均采用飞利浦64 排螺旋CT设备。
1.3 诊断标准①当寰齿前间隙大于6 mm时,可以诊断为翼状韧带存在轻微程度的损伤,当该间隙大于9 mm时可以诊断为翼状韧带存在很大程度的损伤,是立即手术的信号。
②齿状突与寰椎两侧侧块的间隙对比相差>2 mm则提示异常。
③寰齿后间隙的正常距离为17~29 mm,当这段距离<14 mm时,常提示发生了严重的瘫痪或神经受损。
2 结果2.1 临床表现1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总结为:身体僵硬、颈部不适、头向一侧倾斜、行动受限、眩晕、常有颈部落枕感并伴肩背部牵涉痛、麻木、上肢无力等。
其中有13例患者的受损关节多于4个,仅有3例患者的受损关节少于4个。
2.2 影像学表现16例患者都存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表现,除了8例患者无骨折征象以外,其他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
该次研究对象中共存在 4 种脱位方式:①侧方脱位;②旋转脱位;③前后脱位;④复合脱位。
其中发生侧方脱位的9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寰椎两侧块与齿状突之间的间隙大于正常值2 mm;仅有1例患者因其影像学下表现为齿突的轴线偏离而被确诊为旋转脱位;发生前后脱位的5例患者的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前弓后缘之间的距离都大于3 mm;复合脱位有1例,复合脱位即同时包含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脱位。
16例患者的骨质在影像学的表现,骨质硬化的患者有2例,仅有3例患者骨质正常;有5例患者显示齿状突皮质模糊并伴有骨质疏松,有4例患者CT片中可见齿状突后方硬膜囊有明显的受压征象。
3 討论寰枢关节包括3个主要关节:1个正中关节和2个外侧关节。
其中枢椎的齿状突与和寰椎横韧带中部的前面和寰椎前弓后面的关节面构成正中关节;枢椎上关节面和寰椎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外侧关节。
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包括以下几种:翼状韧带、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黄韧带[3]。
每种韧带都有其独特的防脱位作用,其中防止寰椎过度的前移的韧带有翼状韧带和横韧带,二者虽然作用相同,但横韧带起着主导作用,这几种韧带中翼状韧带的作用最关键,它是限制寰椎发生旋转的功能韧带。
但是这几种韧带都不能限制寰椎的轴面旋转,这就为寰枢关节发生脱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关节囊是寰枢关节中一个较大且松弛的结构,这种大而松弛的特征使寰枢关节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侧屈、屈伸,甚至发生旋转,由于这种旋转的灵巧性和经常性,使得关节面与关节面之间的面积逐渐减少,进而导致关节的稳固性下降,最后造成寰枢关节发生脱位[4-7]。
寰枢关节半脱位主要有 4 种方式:①侧方脱位:主要表现为寰椎两侧侧块间隙不能够与枢椎齿状突相适应,两侧宽窄不等且差距大于2 mm,侧方脱位可以在影像学图像上清晰的体现出来;②旋转脱位:发生这种脱位的患者往往临床表现为颈部不适、活动严重受限,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齿突轴线偏离寰椎主轴线,有研究报道在发生这种脱位时寰枢关节旋转的角度往往大于47°,这种脱位通过三维重建图像和横断面图像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来;③前后脱位:主要表现为寰椎前弓后缘和枢椎齿状突之间的距离大于3 mm,这种脱位在矢状位重建图像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呈现;④复合脱位:即同时包含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脱位。
这4种脱位可以通过CT 的扫描辅助以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等后期处理进行准确的鉴别和诊断[8-9]。
该研究16例患者中9例患者的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之间的间距大于2 mm。
与田曼曼等[10]的对20例患者寰枢关节的相关研究中有12例侧方移位患者的齿状突与寰椎侧块之间的间距大于2 mm的结果相符。
外部创伤、颈部以上的呼吸道感染、先天的异常发育、肿瘤等是寰枢关节发生脱位的主要因素。
其中体育运动、车祸、高处坠落伤等外伤是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最常见的损伤原因。
例如当身体高速运动突然停止所导致头部过度运动时、身体一侧头部受到猛烈打击导致头面部向对侧旋转时、从较高的地方坠落头部率先着地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引起寰枢关节半脱位,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骨折。
临床表现:颈部酸痛、不适、肌肉紧张;头部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晕眩、视力模糊、精神抑郁等症状;脊髓受压表现为麻木和四肢乏力。
CT扫描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较其他诊断有一定的优势,不仅可以观察到脱位的解剖位置,同时可以观察到每个椎管的大小,通过椎管的大小可以推测出脊髓受压部位的情况、受压程度的大小。
有4种类型的旋转脱位,按照程度和部位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Ⅰ型是程度最轻的旋转脱位,仅仅表现为寰椎轻微旋转移位但并不发生向前移位;Ⅱ型是在Ⅰ型的基础上发生向前移位,移动距离在3~5 mm之间;Ⅲ型的移位情况与Ⅱ型相同,但是距离上较Ⅱ型远;Ⅳ型是一种特殊的旋转脱位,常常合并齿突骨折。
通过CT扫描辅助以重建图像可以清晰且准确的看到侧块移位的程度和环齿间的距离。
因此CT扫描对查看齿状突骨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很好地检查环枢椎损伤。
CT检查能明确诊断各种疑似环枢椎旋转移位的情况,同时还能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大多数研究认为Ⅱ型和不稳定的Ⅲ型齿状突骨折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寰枢关节脱位的恶化程度与接受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延误治疗时间可以进行性加重脱位的程度,尤其是对寰枢椎发生骨折的患者。
椎体发生骨折,折损部位容易压迫脊髓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为了避免这种潜在危险的发生,患者必须尽快在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避免危及生命。
CT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直观、迅速的依据。
综上所述,熟悉寰枢关节的解剖结构,在CT扫描时采用标准体位,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CT影像学资料与患者临床表现密切结合是提高该病早诊断、早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1] 何宏伟,胡佰文,王维.外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多排螺旋CT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6):124-127.[2] 朱杰,高岩.螺旋CT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分析[J].临床研究,2016,14(5):169-170.[3] 田曼曼,林敏,钱琦,等.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价值探讨[J].中医正骨,2015,11(2):20-23.[4] 朱宏刚.CT 及其三维成像诊断寰枢关节不全脱位的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21):161-163.[5] 刘贵超,丁毅,张书仁,等.三维CT(CT 3-D)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分析[J]. 西南军医,2017,19(3):263-265.[6] 顾江军,陶春生.寰枢关节旋转脱位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5(2):163-165.[7] 李德亨,刘金龙,李洋,等.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影像诊断[J].颈腰痛杂志,2013,34(6):102-103.[8] 陈育春,庄泽锐,陈玉珍,等.64排CT多平面重建对正常人群寰枢关节间隙的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24(2):152-153.[9] 刘栋,夏鹏,蒋兆贯,等.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1):161-162.[10] 田曼曼,林敏,钱琦,等.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旋转功能位影像学观测[J].中国骨伤,2015,28(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