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中考的一个难点,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弄得很明白才行。

饱和的概念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在此时不能溶解更多”
溶解度的概念:①一定温度下
②100g溶剂中
③能溶解的最大质量
④固体溶质
溶解度曲线详解:(重点)
纵轴:表示溶解度,实际上是代表任意一个投入溶质质量。

横轴:代表任意一个温度
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温度和一个在100g溶剂中加入的溶质质量的对应。

比如,A点的意思就是,在t2温度时,向100g溶剂中加入质量为S1的溶质。

曲线:代表一种物质在所有温度下的溶解度一一对应的函数
比如:黑色曲线代表物质甲在所有温度下溶解度的点连接成的线,B点代表在t1温度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为S2。

只有点在曲线上了以后,我们才能说温度对应物质的溶解度,没有落在曲线上的点都只代表一个温度和一个质量的对应。

温度的变化:所有高于曲线的点,都会竖直向下回到曲线。

比如t1温度下,饱和的甲物质,对应B点,温度下降到t2时,水平移动点B至点A。

这时候点A要竖直向下回到曲线上,到达点D,析出晶体质量S2-S1。

注意:曲线上的点代表饱和溶液,低于曲线的点代表不饱和溶液。

(下关期末)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
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
采用的方法是 ▲ 。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
的质量 ▲ (选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5)如右图所示,20℃时,将盛有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
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 ▲ (填字母序号)。

A .氢氧化钠固体
B .氯化钠固体
C .冰块
D .硝酸铵固体
(1)20℃的溶解度,只要找曲线上对应该温度的点即可,读出该点的纵坐标就是溶解度。

(2)40℃,40g 对应的点在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不饱和溶液
(3)饱和变为不饱和的方法,加入溶剂,或者改变温度,具体到这个题,发现物质乙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所以为了变成不饱和需要增高温度。

(4)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剂都是100g ,在20℃时甲乙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等于溶解度,都是31.6g 。

所以溶液质量相等,都等于131.6g
(5)晶体析出,说明溶解度下降,也就是温度下降。

接下来就是加入水中温度会下降的东西: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增高水温,氯化钠不变,冰块会降低水温,硝酸铵溶解吸热也会降低水温。

故C 、 D 水
甲物质的
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