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
【摘要】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爆炸时代,学习的关键已经不再是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关键词】历史;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如果不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将很难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谈不上学会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在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它指以计算机为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呢?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影响因素
现代技术在历史教学中使用较多,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如下:(1)学校领导对多媒体教学不看好,部分学校甚至规定一些老师一学期只开设一次多媒体课即可。(2)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新的教学思想没有深入人心,他们认为传统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东西,比较实在。(3)学生习惯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方法,对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还不是很适应,再加上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老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会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曲,能够让学生在课本上进行记录,从而也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力,而多媒体教学时很多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精心准备一节多媒体课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而学生却漫不经心,教师觉得不值得。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优势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感受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史实的记忆。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谭嗣同戊戌变法中时,可以从网络上剪切一些类似的片段,再让学生看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置生死以不顾,慨叹:“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我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的情境,让学生激发内心的热血,点燃学生的激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制作历史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善于从网上下载一下对教学有用的史料,并将这些资料融进自己的观点,利用这些史料根据论据提出一些比较科学的论证方法。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老师在教学起初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去猜“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南京临时政府成
立等画面,引导学生,设置情境。当影片看完后询问学生,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样能够让学生产生疑问,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或者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这样能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历史教学创设多向互动和交流。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其教学质量迅速的进行反馈,帮助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进步。当师生之间交流没有了隔阂,学生也更能够、善于向老师提问,形成多向的互动和交流,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体会,对于不合理的教学地方能够及时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中的一些注意点
第一、历史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现代技术的使用技巧,要避免教学内容向记账一般,避免像放电影一样,否则将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第二、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滥用课件,图片等,选择表格时要合理,使用的时间要恰当,有一定的针对性,都要能说明课本涉及到的知识点,应把资料展示变成突出重难点的手段。第三、使用课件一定要精心筛选,对于一些学生理解困难的材料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做到少而精,而不是就知道放课件却不闻学生学的效果。
四、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产物,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从古代、近代、现代历史知识的联系,更好的对历史进行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将一些历史情境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学到新的知识,从而达到传统历史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新宇,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必须加强对教材科学分析[J].历史教学2010,11:28
2、陈伟国,问教:一个中学历史教师团队的集体备课纪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6(2):39-40
3、庞有海,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4(5):4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