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各具特色的民居
8各具特色的民居 (2)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准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指名读词语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理解民居特点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3.全班交流,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1.自由读《客家民居》局部,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实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6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聊聊我国的民居,你们都知道我国都有哪一些有特色的民居呢?(生交流)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孕育五十六个古老民族,织就一幅幅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有人夜憩竹楼,有人水上为家,有人把家驮在马背上,有人享受着窑洞中最古朴的大自然的恩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2、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画出了他们怎样的特点?师:老师在下面看见咱们同学都找得非常好,那你能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吗?客家民居──宏伟壮观世界民居奇葩,那么奇葩是什么意思?坚固傣家竹楼别致美观绿色之家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细细地体会他们独特的风格吧!(课件出示民居图片)三、小组交流了解民居特点1.老师这里有一些自学的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活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各具特色的民居(第1课时)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7.课文结构 8.课文主旨 9.课堂拓展 10.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11.课后作业布置
第二页,共四十页。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勤俭持家、清风徐来”等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领略各
族民情风采,感受祖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民俗特
点。(重点)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shuōmíng)和生动形象的叙述方法。(难点)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12/3/2021
第十二页,共四十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
及缘由(yuányóu)。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傣族村寨的别致及竹楼的外观特点。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 第五部分(第5自然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
12/3/2021
第十五页,共四十页。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列数字(shùzì)的说明方法
概念:列数字也叫列数据,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 方法。 效果: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kēxué),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判断方法:往往列举一些数字来说明。
答题模式: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一、 4(2)和第二、 3题。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反映了怎样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
客家民居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吉祥、幸福、安宁,以及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平等互助的文化特征。傣家竹楼反映了中华民族盼望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以及团结(tuánjié)和睦的文化特征。
类文阅读-8 各具特色的民居
类文阅读-8 各具特色的民居布依族民居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建筑是我国最早的民居形式之一的干栏式民居建筑。
它与庭院式、穴居式、蒙古包式等建筑类型有很大区别。
布依族民居建筑屋顶一般为悬山式,伸出山墙之外,适合于温和多雨的南方气候类型。
因为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能更好的遮挡雨水,减少风雨对房屋的侵蚀。
可见,布依族民居选择悬山屋顶,并非具有民族性,而是区域性气候使然。
布依族一般都居住在半山腰及河流边,民居依山傍水而建,因地而异,就地取材,利用木材和石头建房子,房顶上一般盖茅草或稻草,但大多数都用石板盖屋。
贵州流行的“八大怪”之一就是布依族的“石头当瓦盖”,因此,在当地一个村落也有称为“石头寨”的。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一般“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特点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
房屋一般是一开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是卧房,按左大右小排序,左边住老人,右边住年轻人。
右边床前不远处一般设有火堂,用于冬天取暖、烤茶、聊天、家庭议事。
布依族不在正屋的火堂煮饭、炒菜,厨房在靠正房的旁边搭一偏屋,在正房的墙上打一个四方形洞口,用于传递酒饭、碗筷,极为方便。
中堂是布依族敬奉祖先的地方。
(节选自《布依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变迁初探》,贵州民族学院)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敬奉:2.从类型上看,布依族民居主要属于()民居建筑。
A.庭院式B.穴居式C.蒙古包式D.干栏式3.布依族民居建筑适应气候条件的结构特点是()。
A.悬山式屋顶B.穿斗式结构C.一开三间4.布依族民居“石头当瓦盖”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1.本文指虔诚地供奉祖先。
2.D3.A4.布依族民居“石头当瓦盖”的好处是冬暖夏凉,隔热驱湿,不怕火灾。
湘江边上的吊脚楼(节选)李清明在湘江与资江交汇流入洞庭湖的江边,有一个名叫临资口的千年古镇。
该镇全是由一半建在江水中,一半建在堤岸上的吊脚楼组成。
水与楼一色,天与人合一,古色古香的吊脚楼连成一片,近看像一艘雕龙绘凤,一眼难以望到头尾的木船停靠在江岸;远看似一条长长的彩龙,在江边摇头摆尾般地游弋嬉水。
8.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形式找出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2.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
3.通过资料对祖国其他地方的民居有个简单的了解。
教具学具PPT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谈话导入1、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2.接下来我们看一组图片。
3.这些房子真是风采各异、各具特色,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两个风格独特的民居——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板书课题,生读。
二、初读课文,梳理1.这是一篇说明文,课前的导语告诉我们学习课文要围绕哪两个重点?A、默读下面的课文,说说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B、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2.检查预习。
3.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指生,交流: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三、小组合作研读1.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研读要求如下:①研究内容: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②研读方法: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完成表格。
2.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客家民居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填表:傣家竹楼成因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一二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三四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一二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三四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赏析《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客家土楼虽无文字记载,却是流传上千年的建筑活化石。
它们的样式各有不同,有圆形的、方形的,甚至五角形的、八角形的和椭圆形的。
然而,无论样式怎样,其选址大多遵循坐北朝南、左高右低的原则。
它们错落有致,布局均匀。
与主人朝夕相伴、息息相关的是那些平凡普通的民情和悠悠乡土气息。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的土楼。
土楼的建筑材料除了黄土、石灰、细沙、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外,就是用竹片、木条作筋骨。
客家人夯筑起墙厚一米高十五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三到六层楼。
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呈桔瓣状排列。
外观看土楼,其形状有方形、扇形、交椅形和椭圆形等。
土楼之间有防火墙相隔。
它高大坚固,极好的防止了盗匪和猛兽的袭击。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在闽南和台湾的乡村,乡村建筑以闽南话干栏式建筑为主。
它们基本材料是竹子和木材。
房子分为两层,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
这种建筑特别适合那些雨水较多、气候湿润的地区。
干栏式建筑的优点是材料易得,非常轻便,而且防风防潮性能良好。
房屋内设有火塘,供人们取暖和做饭使用。
由于屋顶为两面斜坡状,能有效地排泄雨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建筑的建造完全不用钉子,显示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总的来说,中国各地的民居各有特色,它们既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又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无论是高大坚固的土楼,还是轻巧防潮的干栏式建筑,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赏析这篇《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介绍中国传统民居的文章。
通过描绘客家土楼和闽南台湾的干栏式建筑,展现了中华各地民居的独特魅力。
文章不仅介绍了民居的外形和结构,还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作者通过对客家土楼的详细描述,让我们看到了客家人智慧和坚韧的精神。
8优级《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傣家竹楼
位置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 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竹楼呈正方形;横梁穿柱;结构简单, 但宽敞且别致美观
傣家竹楼
位置 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 浓绿中 防酷热和湿气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 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客家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 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 持家;平等互助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 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 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 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 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 理和文化传统。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 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这是因 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 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 热和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 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 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 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 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陕北
窑洞
西藏
diāo
碉房
碉房以木材做梁、柱和椽子。 平屋顶,有的设外廊。木梁、柱子上 有鲜艳的色彩,窗上装玻璃,可能有 效地利用当地充足的阳光。在广大牧 区草原,牧民居住方形的帐房。帐顶 是用牛毛织成的毡毯,四周用草泥块 围成矮墙。碉房顺应高原自然条件、 农牧业生产、信仰喇嘛教、生活习惯 及自卫防御的需要。
人教版六下8各具特色的民居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填表:傣家竹楼
成因 作用
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 湿气,所以,至今傣族人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的习惯。
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材料
竹子为主要材料;茅草编织的草排 或木片作屋顶,近年来,改为瓦顶。
结构
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 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 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 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②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 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 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 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 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 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 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③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 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 整齐划一。
读一读
•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树满寨,花满园
闽: 福建省的别称。
粤: 广东省的别称。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奇异、艳丽的花朵。
营垒: 军营和四周的围墙。
夯筑: 夯:砸实地基用的工具。本课指客家人 在崇山峻岭中夯实地基,筑厚墙,建造 了营垒式的土楼。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 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 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 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各具特色的民居
傣家竹楼
关于傣族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主要从 事农业。寺塔和竹楼、竹桥显示出别具一 格的建筑艺术。傣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 的民族,“傣”为本民族自称。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原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è)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ā)”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ì)、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ā)石灰,用糯(òà)[](ù。
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
竹楼由至根柱子支撑。
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
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è),将楼房隔为两层。
以前屋顶是用茅(á)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
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
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
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
中柱一般是根。
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
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
傣族还有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
新楼落成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
这时候,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
同时还要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八卦: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相传是伏羲所造。
[]赞哈:是傣语中民间歌手的意思。
* 各具特色的民居法。
.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推荐精品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第8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目标: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3、默读课文,按表格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介绍民居: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段讲解。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6、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7.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教学
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
重点
自己设计一张表格楼。
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阅读思考
激发兴趣
掌握字词
了解民居特点
了解客家民居、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各具特色的民居
教学目标备课人:武君梅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指名读词语
闽西南粤东北奇葩骚扰夯筑竹篾布局均匀风雨侵蚀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清风徐来蜂拥而来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梳理整理:客家民居──世界民居奇葩,傣家竹楼──绿色之家。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4.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
(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
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
3.评议
教师总结: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
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
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
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户500人。
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八、布置作业:
1、摘录喜欢的有关句子。
2、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
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