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绞股蓝降血糖活性物质的作用研究

绞股蓝降血糖活性物质的作用研究

绞股蓝降血糖活性物质的作用研究绞股藍降血糖活性物质的作用研究植物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草药治疗领域,其丰富的活性物质成分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

绞股藍(Clitoria ternate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传统医药中的调血糖功能。

近年来,有关绞股藍降血糖活性物质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和探讨。

绞股藍植物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包括皂苷、黄酮类、纤维素等。

这些成分经过体内代谢作用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血糖水平。

皂苷是绞股藍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之一,它们具有降低血糖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黄酮类成分则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抗氧化的功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损伤。

研究显示,绞股藍提取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与胰岛素有关。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通过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以及降低血液中的胰岛素抵抗等方式发挥作用。

实验中,绞股藍提取物通过提高胰岛素的分泌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来调节血糖水平。

这一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有效降低高血糖的风险。

此外,绞股藍中的黄酮类成分还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高血糖状态下,体内容易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加剧。

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受损程度,并促进胰岛β细胞的功能恢复。

虽然绞股藍含有一些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成分,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学家们正在对绞股藍的活性成分进行深入分析和鉴定,以确定其具体的作用方式和机理。

绞股藍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表明,适量摄入绞股藍植物或其提取物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更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因此,该植物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降血糖剂和辅助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绞股藍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对血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并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抗氧化等方式实现降血糖效果。

然而,绞股藍的作用机制仍需大量研究和证实。

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深入理解绞股藍的活性成分以及其对血糖调节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的降血糖药物和保健品提供新的潜在候选物质绞股蓝植物具有降血糖的潜力,其活性成分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具有抗氧化作用来调节血糖水平。

多种降糖植物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多种降糖植物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1 51: 2 — 6 1 54 12 1.
Xi igJa g,Ja qa gXu,Qig Ya g ou l x u pn in in in n n .S l bee —
p e so r s i n,p rf a i n n h r c e ia in o o d u u i c t ,a d c a a t r t fGl y i s i o z o s e a e ss v n m l s e o i n Es h r h a c l y h d o n i e o g o h d b n i c e i i o i c b
1 苦 瓜
Erc e e r sa Ca o i a Beta l De b o, ia P r ia Co t , r l l me De b i n r
Ie n r r ̄ n r ta.J r r a i ,as a ey n a d oCar oCita,e 1 a ah gn n k e —
杀手。
vn m ds tgi eio tt J .T x o ,2 0 , 9 eo iner r tsai l] o i n 07 4 i n s n- c
( ) 8 9 9 8 7 : 9 —0 .
糖尿 病 的治 疗 , 注 射 胰 岛 素 外 , 部 分 为 口服 合 成 药 , 除 大

Ra u h s e t i o a i e e a i ama Ta o — o d a Ke s n i — u r ,J d J b l,S l b u n Z
b ,e 1 CC— IA2 1 n C- LA2 2 t r s e i ta. P — a d C P — , wo Ce a t s c r s e e o d rv d p o p o i a e , ih b t a — e a t sv n m— e i e h s h l s s A2 n i i n p

植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植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可能是通 过促进外周组织对 葡萄糖 的利 用及提高机体对 胰
岛素的反应 性来实现 … 。 12 南瓜 多糖 . 用两种南瓜 多糖 A和 B给 四 氧嘧 啶糖 尿病 小 鼠连续
有抗菌抗 病毒 的作用 , 防止糖 尿病并 发症 的发 生有 一定 对 的意义 【 。盐 酸小檗 碱可 以促 进胰 岛 B细胞 的再生 和功 能修复 , 血糖 正常 者无 降血糖 作用 。盐酸 小檗 碱 的降血 对 糖作用还 可能与乳酸升 高相 关 , 过抑制 糖 异生和 ( ) 通 或 促 进糖 酵解 来产生 降血 糖作 用 Ij s 。盐 酸小 檗碱 是 季铵 化合
维普资讯
M EDI NAL T PI CI O CS
植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陈可桢 胡 勇 林厚 文 张 纯 刘皋林
上海 200 ) 0 0 3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第二 军 医大学长征 医院药学部
中 图分类 号 R7 9
糖 尿病是 临床 常 见 疾 病 , 近年 来 患 病率 呈 上 升趋 势 。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 一系 列 的并 发 症 , 重威 胁病 人 的健 严 康和生命 。因此对降 血糖 药物 的研 究越 来越 受 到重 视 , 其 中从天然药物尤其 是植 物药 中寻找降血糖 的有 效成分是一
4 93
维普资讯
胰 岛 B细胞 的损 伤 , 促进修复 : 一 1。 0
用 , 正常动物 的 降糖 作用 也 不 明显 。P M2的 降糖 机 理 对 S h
尿病小 鼠和。 腺素 高血糖 小 鼠的血 糖 , 肾上 并呈 一定 的量效 关系。其降血糖 的机 理可能为影 响胰 岛素受体和糖代 谢及 抑制糖异生 ll 。 6
2 生 物碱 类 2 1 小 檗碱 ( ebr e . B rei ) n 盐酸 小檗碱是唯一 已应用 于 临床 的降血糖 生物 碱 , 并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1.黄芪多糖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明显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胰岛功能。

此外,黄芪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2.银杏多糖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植物,其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多糖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此外,银杏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3.枸杞多糖枸杞(Lycium barbarum)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

枸杞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提高胰岛素的释放。

此外,枸杞多糖还能够抑制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研究还发现,枸杞多糖还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肪肝和肾脏损伤。

4.薏苡仁多糖薏苡仁(Coix lacryma-jobi)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

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并调节脂肪代谢和血脂水平。

此外,薏苡仁多糖还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和降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植物多糖具有重要的降血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关于中药植物多糖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理机制的不完全理解、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药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机制,优化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并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01 摘要
目录
02 引言
03
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 机制
04 研究进展
05 结论
06 参考内容
摘要
多糖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这一发现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 的思路。本次演示将综述多糖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多糖的结 构与降血糖作用的关系、多糖降血糖的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前景。关键词:多糖, 降血糖,机制,糖尿病,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1、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作用 的相关性
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究多糖的结构与其降血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发现,具有特定单糖单元和构象的多糖能够在体内发挥更好的降血糖效果。例 如,含有葡萄糖醛酸的多糖能够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来降低血糖水平; 含有氨基的多糖则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这些发现为针对特定多糖结构进行优 化设计以增强其降血糖效果提供了依据。
3、多糖降血糖作用的临床应用 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一些研究表明, 将多糖与其他天然药物或西药联合使用,可以增强降血糖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例如,将虫草多糖与常规糖尿病药物联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将苦瓜多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这些发现 为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桑叶多糖能够增强糖代谢能力。桑叶多糖可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的 表达,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桑叶多糖还能够增强肝细胞和 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储存和利用能力,提高机体对糖的代谢效率。
最后,桑叶多糖能够保护胰岛细胞免受损伤。研究发现,桑叶多糖能够抑制氧 化应激反应,降低糖尿病小鼠体内氧化指标水平,减轻氧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 损伤。此外,桑叶多糖还能够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对胰岛细胞的 损伤,维持胰岛细胞功能。

桑树资源降血糖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桑树资源降血糖主要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在调节 血 糖浓 度 中 ,减 缓 小 肠 对 多 糖 的 消 化及
6 %,对麦芽糖酶次之 ,对乳糖酶最弱 ,且抑制作 8
用 随桑 叶总 黄酮浓 度增 高而 增强 。
1 2含 量测 定 .
对葡 萄糖 的 吸 收 是 一 个 重 要 机 制 。1脱 氧 野 尻 霉 素 -
( .exnj iy i,D J 是 桑 叶 中 的一 种 哌 啶 生 1doy o r cn N ) im
辅 助 降血糖 。本 文 就 近 几年 来 国 内桑 树 中降 血糖 主 要活性 成分 黄 酮类 化 合 物 、生 物 碱 及 多 糖 的 药 理作
1 )脱 落 叶 ,认 为 9月 底 的 桑 叶人 药 为最 佳 ,其 1月
研究 结果 与现代 医学 要求 的最佳 采 集时期 不一 致 。 孙莲 等 用 R . L PHP C测 定桑 叶 、桑枝 和 桑花 中
鼠有 降低 血糖 作 用 ,其 可 能 通 过 抑 制 大 鼠小 肠 的蔗
糖 酶 、麦 芽 糖 酶 、乳 糖 酶 活性 ,来 延缓 碳 水 化 合 物
的消化 ,减缓 餐 后 血 糖 升 高 。其 中 桑 叶 总黄 酮 对 蔗
2 1药 理作 用 .
糖 酶抑制 作用 最强 ,浓度 为 8 g mL 时 ,抑制 率 为 m ・
防和治疗 糖 尿病 的 目的 。
[ 通讯 作者 ]

蒋卓勤 ,E ma :j nzq a .yu eu c — i i gh @m i ss.d . n l a l
6・
20 0 8年 1 第 1 0月 0卷
第1 0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 dr hns e in o enC ieeM dc e i
类 物质 含 量 处 于较 低 水 平 ,轻 霜 ( 0月 5 日)后 桑 1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摘要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广泛使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近年来,玉米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玉米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多糖、类黄酮、黄酮、天然色素、油脂、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并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本文对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发挥玉米属植物的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多糖;类黄酮;天然色素;油脂;蛋白质AbstractA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maize is widely used infields such as food, feed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recent year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ize plants have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ize plants contain rich nutrients such as polysaccharides, flavonoids, anthocyanins, natural pigments, oils and proteins, and hav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 such as antioxidant, anticancer, hypoglycemic, hypolipidemic,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ize plants, in order to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value of maize plants in the future.Keywords: maize plant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polysaccharides; flavonoids; anthocyanins; natural pigments; oils; proteins1. 概述玉米(Zea mays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球首位。

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查询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概况和总结后,综述了近十年天然药物中降血糖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的降血糖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生物碱、多糖、皂甙、萜类、不饱和脂肪酸等等。

标签:天然药物降血糖作用有效成分药理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DM逐渐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降糖药物通常包括口服西药、胰岛素注射液和中成药。

临床验证,西药和胰岛素注射液虽短期降糖作用明显,但治疗毒副作用大,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且价格昂贵。

因此, 从天然药物中去筛选和研究有效、安全、方便使用的降糖药物,已为世界各国医药工作者所瞩目。

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发现的降糖成分有黄酮、生物碱、多糖、皂甙、萜类、不饱和脂肪酸等等。

本文将近十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植物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按化学结构分类进行综述。

1多糖类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 中提取得到2种多糖,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17×105和1.83×105。

以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为对象,对黑木耳多糖的降血糖功能进行研究, 使用剂量为100,200,400mg/kg。

结果表明: 当质量分数在200mg/kg以上时,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且黑木耳多糖能够增加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其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没有影响。

其作用机理可能为减弱四氧嘧啶对胰岛β-细胞的损害或改善受损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使血糖降低[1]。

用当归多糖(angelicapolysaccharide, AP) 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wister大鼠腹腔注射给药(20, 60, 200mg/kgAP),连续28天,结果显示,AP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且给药4周时AP高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与阳性药物对照物(二甲双胍)相当;AP给药2周后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且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相当,然而给药各组的胰岛素水平在实验前后没有统计学变化。

桑树各入药部位的活性成分及降血糖功能研究进展_王元成_徐立

桑树各入药部位的活性成分及降血糖功能研究进展_王元成_徐立
为了开发高效的桑叶源降血糖药物制剂,研究 者将目光集中到了桑叶提取物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其中以桑叶水提物的研究最多。李卫东等[6 - 7]、李 向荣等[8]、代君君等[9]分别采用沸水提取桑叶粉中 的活性成分,给链尿佐菌素( STZ) 、四氧嘧啶诱导的 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 0. 4 g / mL 桑叶水提物,能显著 降低其 BG 水平与蛋白质糖化终产物浓度,提升超 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显示桑叶水提物能有效 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代谢紊乱与血糖水平,其综 合治疗效果甚至 优 于 拜 糖 平 阳 性 对 照 组。 聂 凯[10] 的研究显示,在 70 ℃ 条件下用纯水提取的桑叶水提 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 BG 水平,控制小 鼠体质量 下 降,降 低 血 液 中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 LDL-C)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的含量, 改善胰岛细胞、肝脏和肾脏细胞因糖尿病所诱发的 病变状态。除此以外,罗明琍等[11]还以罗格列酮为 阳性对照,比较了桑叶的多糖提取物、黄酮提取物与 水提物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效果,结果显示桑叶 的 3 种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 ( FBG) 、TG、丙二醛( MDA) 含量,提高胰岛素( INS)
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短的难题,将会推进以桑树资源开发高效降血糖制剂或保健品的临床应用进程。
关键词 降血糖; 天然药物; 桑树; 提取物; 活性物质
中图分类号 S886. 9; R9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 - 4799( 2015) 02 - 0367 - 09
Advances in Active Ingredients and Hypoglycem ic Functions of M ulberry M edicinal Portions

天然产物中抗糖尿病药物成分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中抗糖尿病药物成分的筛选与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中抗糖尿病药物成分的筛选与活性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率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患者比例。

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总患者的90%。

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坏习惯的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增加趋势。

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物为主。

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容易带来各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肝肾功能损害等,给病患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寻找具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较小的天然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天然产物中发现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药物成分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许多研究表明,许多天然产物中含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的成分,如芦丁、白藜芦醇等,这些成分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毒副作用小,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筛选天然产物中的抗糖尿病药物成分时,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样品筛选工作,从大量植物或动物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样品。

接着,通过活性引导分离技术,对候选样品进行提取和分离,得到可能的活性成分。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抗糖尿病活性,确定其有效成分。

在活性研究中,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对抗糖尿病活性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通过体内试验评价其降血糖效果,通过细胞试验评价其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通过生化试验评价其对血糖代谢通路的干预作用等。

通过这些实验手段,可以全面评价药物成分的抗糖尿病活性,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天然产物中发现了许多具有良好抗糖尿病活性的药物成分。

以芦丁为例,芦丁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山楂、芦荟、银杏等。

研究表明,芦丁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降解和利用,减少胰岛素抵抗等。

此外,白藜芦醇也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糖尿病活性的化合物。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如葡萄皮、松果、花生等。

天然药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

天然药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

・综述・天然药降血糖成分的研究进展郭舜民 (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350001) 郭尧惠 (福建省药材公司350003)摘要 本文总结了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天然降血糖药物的化学、药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根据不同化学结构,分皂甙、萜、多肽与氨基酸、多糖、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硫键化物和苯丙素酚等九大类加以阐述。

关键词 天然药,降血糖作用,有效成分,药理,临床Progress of Studies on Hypoglycemic Constituents of Natural ProductsGuo Shunmin(F ujian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 350001) Guo Yaohui(Fujian Medicinal Materials Company 350003)Abstract Studies o n the chem istry,phar macology and clinic of the hypoglycemic co nstituents in natural pr oducts classified as sapo nins,terpenes,polysaccharide,flav ono ids,unsaturated fatty acid,alkalo ids,S-bond compounds,coumarin,po lypeptide and am ino acid w er e review ed in the last decade.Key words Natur al products,Hypog lycemic effect,Effective constituents,Pharm acolog y,Clinic 近年来,随着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实验技术的长足发展,有关天然药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从中发现了多种疗效确实而显著的活性成分,有的还就构效关系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明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促进了传统中草药质量标准化的研究,为许多古方、验方、单味药和成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提取方法和化学成分分析,评价了其抗糖尿病活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活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以及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 水提物, 抗糖尿病活性, 化学成分分析,作用机制, 未来研究方向, 潜在活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给社会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负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控制血糖水平,但长期使用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

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糖尿病新药物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桦褐孔菌是一种生长在桦树上的真菌,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具有抗糖尿病活性,并且水提物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活性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的总结,加深对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有更深入的认识。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领域的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的提取方法,寻找提取效果最佳的工艺;2. 开发适用于评价抗糖尿病活性的评价方法,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能力;3. 进行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揭示其可能的活性成分;4. 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桑叶的化学成分_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_邹盛勤

桑叶的化学成分_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_邹盛勤

p综述p桑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X邹盛勤,陈武(江西宜春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桑叶中含N-糖化合物、芸香苷、槲皮素、挥发油、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多种药理活性。

桑叶资源丰富,在药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开发前景广阔。

关键词:桑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78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33(2003)01-0022-04桑叶异名铁扇子,为桑科属(Morus alba L.)的树叶。

本属植物全球约有16种,分布于北温带、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及美洲地区。

我国约有11种,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江苏、浙江等南方养蚕地区产量较大[1]。

桑属植物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桑叶可抑制血糖升高,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2]。

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桑叶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森林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原植物简介桑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

落叶乔木,高3~7m或更高,通常灌木状,植物体含乳液。

树皮黄褐色,枝灰白色或灰黄色,细长疏生,嫩时稍有柔毛。

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最长可达20c m,宽5~11 c m,先端锐尖,基部心脏形或不对称,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圆齿;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黄绿色,与叶同时开放;雄花成穗状花序;萼片4裂;雄花有雄蕊4;雌花无花柱,柱头2裂,向外卷。

聚合果腋生,肉质,有柄,椭圆形,长1~2.5c m,深紫色或黑色,少有白色。

花期4 ~5月。

果期6~7月[1]。

2桑叶的化学成分2.1黄酮及黄酮苷类含有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3]。

2.2甾类成分含B-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B-谷甾醇B-D-葡糖苷、蚊麻脂醇、内消旋肌醇、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和蜕皮甾酮[1,3]。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糖类; 植物,药用; 生物类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体中,尤其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基础之一。

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3类[1]。

自1960年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27]。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从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8]。

因为它药理活性强,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强,毒副作用较小,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1.1 免疫调节作用 Yang等研究发现,在针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当归多糖均可显著提高一氧化氮(NO)生成量,提高细胞溶酶体酶活性[9]。

另外,他们还发现L硝基精氨酸甲酯(NG nitro L 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即一种诱导型NO合酶(i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中当归多糖诱导的NO 的增殖,说明当归多糖是在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下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

Cheung等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虫草多糖(UST2000)并对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体外药理活性研究[10]。

虫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 2.4∶2∶1;体外试验中,虫草多糖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另外,虫草多糖可短暂诱导胞外信号调控酶的磷酸化而使其激活、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提高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虫草多糖在触发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苦瓜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苦瓜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

苦瓜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潘孟蕊杨爽莫勇娜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2期摘要:苦瓜别名凉瓜、癞葡萄,具有药食两用功能,其降血糖作用备受广大学者关注。

苦瓜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皂苷、多糖、黄酮等,本文就苦瓜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的药理学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苦瓜;活性成分;降血糖;药理作用苦瓜,为葫芦科主要苦瓜属植物,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结果期5至10月。

源产地为东印度,主要在热带、温带地区广泛普遍栽培。

据中医记载,苦瓜果味甘苦,无毒,入人体心肝脾肺经,成熟果肉和成熟苦瓜籽也可食用;苦瓜中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性寒,味苦,入心脾胃,有清热解暑,明目解毒,滋养强壮等作用。

苦瓜中富含有多种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可加速排毒,在中暑、暑热烦渴、暑疖、痱子过多、痢疾、疮肿、结膜炎、目赤肿痛、痈肿丹毒、烧烫伤、少尿等病症治疗中有应用[1]。

另外,维生素C在苦瓜中占很高含量,具有预防维生素C缺乏症、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器官等保护作用[2]。

其果实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有皂苷、黄酮、多肽等多种有效成分,在抗癌防癌、抗病毒、抗生育、增强免疫力、降血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 [3,4]。

1.苦瓜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苦瓜对胰脏及细胞有保护作用,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促进血糖水平降低[5]。

同时,苦瓜中具有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1.1苦瓜皂苷有研究显示皂苷为其中一种活性成分,主要分布于苦瓜的根、茎、叶及果实中,其配基的结构分为两类:①甾族皂苷、②三萜皂苷,主要以三萜类皂苷为主[6]。

现有研究证实,苦瓜中含有70多种皂苷类活性成分,主要以葫芦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为主。

苦瓜皂苷剂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率作用较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小鼠的降糖率低10%。

此外,苦瓜皂苷中还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体重和降低高血脂等功能[7]。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甜菜叶是一种常见的叶菜类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

本文综述了甜菜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根据现有研究,甜菜叶中存在多种化合物,包括多糖、黄酮类、生物碱、多酚、酚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脂、降血糖、保肝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因此,甜菜叶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甜菜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甜菜叶在食品和药物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甜菜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抗氧化;抗炎;抗肿瘤AbstractBeet leaves are a common leafy vegetable with rich nutr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beet leave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several compounds, including polysaccharides, flavonoids, alkaloids, polyphenols, phenolic acids, vitamins, and mineral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beet leaves. These compounds exhibit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ion, anti-tumor, lipid-lowering, hypoglycemic, hepatoprotective, and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s. Therefore, beet leav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eet leaves in the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Keywords: beet leaves; chemical compon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ion; anti-tumor引言甜菜(Beta vulgaris L.)是针叶植物菜薹科甜菜属(Chenopodiaceae)的植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主要用于蔬菜、糖和酒类制品的生产。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植物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在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显著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植物多糖的来源和分类,阐述其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详细探讨植物多糖对降血糖和降血脂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其结构优化和活性提高提供依据。

本文还将对植物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推动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植物多糖在降血糖和降血脂方面的应用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策略。

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共同推动植物多糖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植物多糖作为一种天然活性物质,近年来在降血糖领域的研究中逐渐崭露头角。

许多植物多糖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植物多糖降血糖的主要机制包括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利用、抑制糖异生等。

植物多糖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植物多糖还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加速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部,减少血糖浓度。

植物多糖中的某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糖异生过程,减少肝脏内葡萄糖的产生,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

例如,某些中草药中的多糖成分被证明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

一些食物中的植物多糖,如燕麦、黑木耳、银耳等,也被发现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效果。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研究进展桦褐孔菌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其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抗糖尿病活性,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抗糖尿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

目前,对糖尿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和健康管理,然而长期使用西药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寻找具有抗糖尿病活性的天然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对其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化学成分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主要由多糖、多酚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组成。

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药理作用。

三、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抗糖尿病活性的研究进展1. 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其多糖成分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多酚类化合物还能够抑制肠道中糖的吸收,减少血糖的上升。

2. 保护胰岛功能实验研究表明,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对胰岛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减轻胰岛的炎症反应,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延缓胰岛功能的衰退。

3. 调节血脂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血脂代谢。

研究表明,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改善血脂组成。

4. 抗氧化作用多酚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的主要抗氧化成分,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其抗氧化作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桦褐孔菌固体发酵菌质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糖尿病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大花紫薇叶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

大花紫薇叶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

大花紫薇叶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eciosa(Linn.)ers,又名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 flos-reginae Retz,系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属Lagerstroemia植物,落叶高大乔木。

原产亚洲热带,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近年来,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常见栽培。

大花紫薇是东南亚各国的民间药,俗称"banaba",印度用其根作收敛剂,马来西亚用叶捣敷治疟疾、脚部骨等;在菲律宾其叶制成的茶饮料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被誉为“天然植物胰岛素”,口服有效且无副作用,能减轻体重却不影响食欲。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花紫薇叶有降血糖、抗氧化和抗真菌的活性,而其主要的活性为降血糖活性,多有报道。

为了确证我国引种栽培的大花紫薇叶的降血糖活性,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和降血糖作用机理,本课题采集福建漳州地区的大花紫薇绿叶和落叶药材,用80%乙醇液浸泡24h后渗漉,渗漉液浓缩得浸膏,浸膏用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五个极性部位(石油醚部位、二氯甲烷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

依据,建立α-葡萄糖苷酶及α-淀粉酶抑制剂体外筛选方法,分别考察大花紫薇叶总提取物和各极性部位的酶抑制活性。

结果显示,在受试样品浓度均为250μg/ml时,大花紫薇绿叶和落叶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绿叶29.06%,落叶30.49%;对α-淀粉酶抑制率,绿叶25.42%,落叶13.96%);各极性部位中,乙酸乙酯部位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83.80%;石油醚部位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为76.92%;另外,二氯甲烷部位同时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正丁醇部位也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中降血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2004-03-19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的生活和生命。

因此对降血糖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从天然药物尤其是植物药中寻找降血糖的有效成分是一非常重要的途径。

近年来,已发现多种可降血成分,本文根据其化学结构分类进行综述。

1 多糖类多糖类是目前发现的降血糖成分中数目最多的一类。

目前已发现有降糖作用的不少于90种,近年来进行研究的有丹皮多糖、南瓜多糖、螺旋藻多糖等。

1.1丹皮多糖分别以丹皮多糖粗提品和纯品给胰岛素抵抗的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灌胃,并以降糖灵和消渴丸作对照,发现丹皮多糖纯品PSM2b增强糖耐量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最好,并有一定的量效趋势,可能是丹皮多糖的主要降血糖有效成分。

PSM2b对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升高作用,对正常动物的降糖作用也不明显。

PSM2b的降糖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提高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来实现的。

1.2 南瓜多糖用两种南瓜多糖A和B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连续灌胃21天后,测定其空腹血药浓度,并以消渴丸作阳性对照。

结果发现,南瓜多糖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效果优于对照组,多糖B的效果更好。

1.3螺旋藻多糖(PSP)PSP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具有多种作用,降血糖作用是其中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PSP 可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性糖尿病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也可降低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提高体内抗氧化生化物质的指标。

PSP对小鼠空腹血糖无明显的影响,表明PSP的降糖作用可能不是通过直接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是减弱链脲佐菌(STZ)和四氧嘧啶(ALX)对β细胞的伤害作用;另外还可能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葡萄糖在小鼠肠道的吸收。

1.4 羊栖菜多糖(SFP)SFP也有多种作用,降血糖是其中之一。

实验研究发现,SFP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提高糖耐量。

SFP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水平无明显的影响,表明SFP的降血糖作用不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实现。

SFP对小鼠空腹血糖也无明显的影响,但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液和胰腺过氧化脂质的含量,表明SFP的降血糖作用与抗氧化损伤胰岛细胞有一定的联系。

1.5薏苡仁多糖(Coixan)薏苡仁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分子量约为1.5×104。

薏苡仁多糖腹腔注射剂量为50mg/kg和100mg/kg,可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和肾上腺素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其降血糖的机理可能为影响胰岛素受体和糖代谢及抑制糖异生。

2生物碱类2.1 小檗碱(Berberine)盐酸小檗碱是唯一已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生物碱,并有抗病毒的作用,对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盐酸小檗碱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功能修复,对血糖正常者无降血糖作用。

盐酸小檗碱的降血糖作用还可能与乳酸升高相关,通过抑制糖异生和(或)促进糖酵解来产生降血糖作用。

盐酸小檗碱是季铵化合物,口服吸收差,与大豆磷脂制成脂质体可促进吸收,增强降血糖效果。

2.2 汉防已甲素(Tetrandrine, TET)实验研究发现,TET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的浓度,给药后24小时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降低,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增强;治疗1周后胰岛β细腻明显修复。

所以TET的降血糖机制在于调节激素水平,促进体内抗氧化物质的生成,抑制自由基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促进修复。

2.3 其它生物碱从毛羽扇豆Lupinus hirsutus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多花碱[(一)-multiflorin],从偏花槐Sophora secundiflora的种子中分离得到甲基金雀花碱(N-nethylcytisine),分别给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进行灌胃和腹腔注谢,两种物质均有降血糖活性。

3 黄酮类黄酮类品种较多,其作用机制主要有抗脂质过氧化、抑制α-糖苷酶和拟胰岛素作用。

主要的黄酮类有水飞蓟素、槲皮素和杨梅素等。

3.1水飞蓟素(Silymarin)实验已经证实,水飞蓟素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是水飞蓟素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稳定生物膜,从而对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生化指标的表现为胰岛的MDA降低,血和胰岛的谷胱甘肽(GSH)升高。

3.2槲皮素(Quercetin)实验研究发现,槲皮素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增高的作用。

体外研究分析表明,槲皮素可显著抑制小鼠小肠刷状缘近腔上皮内α-糖苷酶的活性,从而延缓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延迟并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

另外,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有控制和治疗作用。

3.3 杨梅素(Myricetin)杨梅素除了有与斛皮素类似的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作用外,还有拟胰岛素的作用。

杨梅素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摄取D型葡萄糖和D型三氧葡萄糖生成脂肪,提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IC50为65mmol/L。

其机制可能为杨梅素进入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使细胞膜的流动性增加,或提高膜内葡萄糖载体的活性,从而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

3.4其它黄酮从日本当药Swertia japonica Makino中提取分离出两个黄酮methylbellidifolin (1)、belidifolin(2)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腹腔或口服给药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从印度当药Swertia chirata Hamilton中提取得到獐牙菜精(swerchirin),对甲苯磺丁脲预处理的albino大鼠有降血糖作用,降低40%血糖的ED50为23.1mg/kg。

从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中提取分离的苏木查耳酮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10-5mol/L可抑制83.9%的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可用来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另外,从苏木中分离得到的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有效成分还有caesalpin P、3-dexysappanone、protosappanin A和Braxilin等。

4 萜类4.1 倍半萜从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根茎中分离得到β-桉醇(β-Eudesmol),能增强糖尿病人使用的肌松药琥珀酰胆碱的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对治疗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其药效基团为结构中的环已烷和环外亚甲基。

亚甲基和结构中羟基的距离,是活性大小的决定因素。

4.2 二萜从日本柳杉Cryptometia japonica(L.f.)D.Don树皮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二萜3醌,并鉴定了结构。

该化合物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100μg可抑制67%的醛糖还原酶,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活性成分。

4.3 三萜实验研究表明,齐墩果酸(loeanolic acid)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对四氧嘧啶引起的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也可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

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均明显升高,对兼有肝病的高血糖患者有一药多效的作用。

熊果酸(ursolic acid)也是降血糖活性成分,能降低高血糖动物全血粘度和血小板。

5 皂苷有降血糖作用的皂苷种类也较多,大部分为三萜皂苷,作用机理多样。

5.1 苦瓜皂苷实验研究发现,苦瓜皂苷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兔的血糖,与优降糖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

苦瓜皂苷可引起大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增加,其机制可能为调节糖代谢酶的活性。

苦瓜可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从而抑制糖异生;增强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加速葡萄糖氧化;同时,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下降,对糖原磷酸化酶的抑制减弱,使糖原分解减慢。

苦瓜皂苷对大鼠的胰岛素水平不产生影响,表明其不作用于β细胞,通过其它途径来降低血糖。

5.2绞股蓝皂苷实验研究发现绞股蓝皂苷可降低链脲佐菌素(STZ)大鼠的血糖,疗程越长,效果更佳,但对正常大鼠的血糖无影响,说明绞股蓝皂苷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

使用绞股蓝皂后,胰岛素水平降低,说明绞股蓝皂苷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达到降血糖作用。

绞股蓝皂苷还有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可能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意义。

5.3辽东葱木皂苷从辽东葱木Aralia elata(Miq.)Seem根皮中分离得到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口服100mg/kg可降低血糖,增加肝糖原。

5.4 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C1)实验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1每天连续ip可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从6.22~100mg/kg呈量效关系趋势,100mg/kg达到最大降糖率(35%)。

人参皂苷Rg1与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无协同或拮抗作用,能促进大鼠分离肝细胞摄取[H]-葡萄糖,增加小鼠肝糖原的合成。

5.5 刺五加皂苷(ASS)刺五加叶皂苷是从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叶中提取的总皂苷。

实验研究发现,给小鼠多次用药后,可明显抑制葡萄糖、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也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

说明刺五加皂苷能维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抑制糖原分解。

5.6知母皂苷从知母根茎水提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皂苷,即prototimo-saponin A III和pseudo-prototimosaponin A III,前者腹腔注射可降低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后者降血糖活性呈剂量相关,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和(或)糖原分解。

5.7 玉竹皂苷实验研究发现,玉竹的降血糖活性成分为甾体皂苷PO-1、PO-2,腹腔注射后PO-1对正常小鼠有缓渐的降血糖作用,PO-2在注射后4小时的降糖作用明显。

两种皂苷对STZ 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而薯蓣皂苷苷元无降血糖活性,说明分支的葡萄糖单位是重要的活性基团。

6 含硫化合物6.1大蒜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实验研究表明,大蒜素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缓解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

大蒜素可增加糖尿病小鼠心脏NO的含量,增强心脏的抗氧化作用;还可提高血液中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胆固醇。

因此,大蒜素可预防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

6.2 牛磺酸牛磺酸不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但能有效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负荷;牛磺酸还能降低山梨醇,对糖尿病人慢性并发症也有治疗作用。

牛磺酸的降血糖机理有多个方面,如反转白介素1β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抑制主动脉胶原非酶糖化,抑制心肌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