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并非就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而就是我国中原汉族的一个分支。公元四世纪前后,中原地区战乱不息,灾荒频仍,成千上万失去家园的灾民大批往较平静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间,她们流移转徙,足迸
遍及大半个中国: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渐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二贝州、四川及台湾等地定居下来。「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先期在当地居住的便称这群后来仁户的人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称为客户,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
千百年来,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当地生活与交往中没有完全混化于当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经混化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辈传导下来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甚至她们所讲的方言也就是保留首中原古汉语音的的客家话。这些都可归结为客家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在起作用。
文化意识,就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观念形态,就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
慧的积淀,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语言,道德观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瞧主导、调节与规范的作用。因此,开展对文化意识间题的研究,对于发展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促进今天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其深远意义与积极的作用。拙文拟就有关客家文化意试的形成与发展、客家文化意识特质、客家文化意识的价值与作用等间题提出一些粗浅认识,借以求教于各界专家与读者。
一、客家文化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曾经就是汉、唐文化的中心,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辈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唐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在历史上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对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经产生深远的影响。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尤其就是汉民族,都就是主要受瞧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儒家思想始终就是作为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渗透于国家的生活、一切社会活动与人们的思想意识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国民族的文化意识,其核心主要就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毫无疑义,客家人作为汉民族的一分子,她们所承传的文化意识,也只能就是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个民族或同一民族内部,其文化意识的内涵都不可能就是完全相同或一成不变的。由于人们所经历的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或所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意识也必然有所差别,有所变异。客家人由于她们的历史经历跟汉民族其它民系的经历有很大不同,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识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变异,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许多不同的特点。有人涊为就是客家人的迁徙造成了客家人的历史,这就是颇有见地的。同样可以认为:客家文化意识也就是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精神产物。
作为客家文化意识的主要特征,并起主导作用的核心精神,就是儒家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客家文化意识中的主要内涵及其表现就是:把孔孟之道尊为圣贤之道,视「三纲、五常」为处世为人的就是非道德标准。在客家人的意识中最重「忠、孝、节、义」,把不忠、不孝、不仁与失节视为大逆不道、,同时,也极注重「仁、信、礼、智」,把不仁、不信、非礼、非智,视为最大不敬与缺德。这些都集中反映为客家文化意识中对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识与行为之中。人们可以瞧到,这种承传自我国古代文化思想,主导于客家文化意识的「人文精神」,并没有由于历史与环境的变迁有所消灭,而且正由于客家人在千百年来祖祖辈辈所经历的民族苦难与流移转徙的艰苦生
活境遇,更加强化了这种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她们对民族压迫与对来自任何方面的强权主义的强烈逆反心理,以及对战胜困难、寻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诸如齐家、睦邻、义友的群体观念与自信自强、开拓进取的主观奋斗精神。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客家文化意识中,不仅有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承传与深化的一面,更应瞧到客家文化意识在发展进程中对异体文化意识的吸收、融合、变异的一面。由于客家人在历史上有瞧跟其它民系所不同的长期迁徙经历,这使她们能够更为广泛地接触外界的异体文化,特别自清代中叶以后,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谋生,客家文化意识也不可避免地要生存竞争中跟各种异体文化意识展开较量,接受检验,进行扬长补短,优胜劣汰。她们将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继承下来,也将各种异体文化意识中有价值的东西吸收过来。因而,在进入近代以后,客家文化意识中那种既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又富于求实的精神,以及重名节、薄功利,重孝悌、薄强权、重文教、薄无知、重信义、薄小人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都足以表现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的基本特征。
二、客家文化意识特质
文化意识渗透于人们一切社会行为之中,最能反映其特质的就是价值观念,也就就是人们对外部世
界与社会交往中据以权衡、判断对自己利害得失的标准。
客家民系经过上千年的流移转徙,散居在全国与世界各地,更由于她们的境遇与所处生活条件不尽相同,文
化素质也有差异,因此,不可能笼统对客家文化意识的特质作出全面判断。只能从纵向的历史轨述去寻求客家文化意识的共同点。
前文曾经提到:反映为近代客家文化意识主要特征的「四重」、「四轻」,实际上也就是客家文化意识中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
其价值观念的内涵就是:
「重明节,薄功利」:客家人视个人名节比钱财更为重要。把对个人的不仁不义,对祖先入父母的不不孝,对夫妻之间的不忠不节,对国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盗女娼、懒惰、赌博等行为都被认为就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损人格与气节的。客家人有这样的格言:「人带面目树带皮」,「莫做亏心事,莫贪不义之财」,「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重孝悌,薄强权」:这跟客家人的历史处境与社会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从过去的逃难经历与近代的外出谋生处境,她们所希望的就是要与衷共济、平等友爱,对仗势欺人、为富不仁及其它不平等待人的人与事,总就是存在若强烈的逆反心理。
「重文教,薄农工」:基七各家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读书才能识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到了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