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学而思培优
学而思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

学而思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学而思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的部分内容:一、有理数及其运算1.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
2. 有理数的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绝对值相加,符号决定和的大小。
3. 有理数的减法:减法转化为加法,被减数、减数与差的的关系。
4. 有理数的乘法:符号规律,绝对值相乘。
5. 有理数的除法:除法转化为乘法,商的变化规律。
6. 有理数的乘方:乘方的意义,乘方运算规则。
二、几何知识1.点、线、面的基本概念:点的坐标,线段的平行、垂直,平面的性质。
2.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判定。
3.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四边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线、内角和。
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5.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垂直,正方形的性质。
三、函数与方程1.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函数的性质。
2.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与直线。
3.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
4.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5.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几何证明1.三角形的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 四边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
3.几何证明的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
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2.频数与频率: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表,概率的基本概念。
3.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
4.统计的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概率的应用。
通过学习八年级数学培优讲义,学生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几何证明中经常出现,而且对于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比如,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记作“△ABC≌△DEF”。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这意味着,如果△ABC ≌△DEF,那么 AB = DE,BC = EF,AC = DF。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A =∠D,∠B =∠E,∠C =∠F。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相等例如,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长度相等,对应的中线长度相等,对应的高的长度也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因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必然相等。
而由于对应边和对应高都相等,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2),可得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SSS(边边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ABC 和△DEF 中,AB = DE,BC = EF,AC = DF,那么就可以判定△ABC ≌△DEF。
2、 SAS(边角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ABC 和△DEF 中,AB = DE,∠B =∠E,BC = EF,那么△ABC ≌△DEF。
3、 ASA(角边角)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在△ABC 和△DEF 中,∠A =∠D,AB = DE,∠B =∠E,就能够得出△ABC ≌△DEF。
4、 AAS(角角边)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而思八年级数学之三角形全等(一)深化三角形全等工具性思想

M
N
A
CB
D
2
缺个边的条件
4.等量差
E
AB
CD F
缺个边的条件
5.角平分线的性质
A
E F
B
DC
【例2】如图, △ABC与△ADE均为等腰直角 三角形, ∠BAC=∠EAD=90°,求 证: △BAE≌△CAD。
【例3】已知:如图,ABCD是正方形。G是BC 上的一点,DE⊥AG于E,BF⊥AG于F。 求证:△ABF≌△DAE 。
3
【例4】已知:如图,△ABC中,AB=AC,D
是AB上一点,E是AC延长线上一点, 且DB=EC ,连结DE,交BC于F点。 求证:DF=EF
【例5】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 AC,∠BAC=90°,O为BC的中点, ⑴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例1】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 BC=EF,AB∥DE,∠A=∠D。
求证:AC=DF。
1
缺个角的条件 1.公共角 2.对顶角 3.平行线 4.度数相等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余角) 6.等角加(减)等角
缺个边的条件 1.公共边
A
D
O
B
C
缺个边的条件 2.中点
C
D
A
M
B
缺个边的条件 3.等量和
B
O
N
A
MC
【例5】已知:如图所示,Rt△ABC中,AB= AC,∠BAC=90°,O为BC的中点, ⑵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C、AB上 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CM。试
B 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 论。
O
N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工具。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首先,咱们得明白啥是全等三角形。
简单来说,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就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这就好比两个一模一样的积木块,它们的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都是完全一样的。
那怎么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这就有好几种方法啦。
第一种方法是“边边边”(SS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比如说,有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5 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分别是 3 厘米、4 厘米、5 厘米,那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第二种方法是“边角边”(SA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全等。
打个比方,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 6 厘米和 8 厘米,它们的夹角是 60 度;另一个三角形也有两条边分别是 6 厘米和 8 厘米,夹角同样是 60 度,那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第三种方法是“角边角”(ASA)。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 45 度和 60 度,它们的夹边是 7 厘米;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也是 45 度和 60 度,夹边也是 7 厘米,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还有一种方法是“角角边”(AA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其中一条对应角的对边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举个例子,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是 30 度和 50 度,30 度角所对的边是 9 厘米;另一个三角形也有两个角是 30 度和 50 度,30 度角所对的边也是 9 厘米,这两个三角形就全等。
最后一种特殊的判定方法是“斜边、直角边”(HL)。
这个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上)培优班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培优班第01讲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2.实际问题中,常将待证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注意添加适当的辅助线.3.发现或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问题的关键,一般是从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入手,逐步发现或推出结论来“凑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等于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再证明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的那一条线段相等;(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的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某一条相等的线段,再证明剩下的部分与两条线段中的另一条相等.走进优高【例1】(江西南昌中考)如图,AB=AE,∠ABC=∠AED,BC=ED,F是CD的中点,试说明AF⊥CD.A【例2】(诸暨中学提前招生)如图,点D在边BC上,点E在△ABC外部,DE交AC于F,若AB=AD,∠BAD=∠CAE=∠CDE.求证:BC=DE. CDFAB E瞄准重高【例1】如图,∠E=∠F=90°,∠B=∠C,AC=AB,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广州市中考题)思路点拨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其他三角形全等.注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例2】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连云港市中考题)A.1<AB<9 B.3<AB<13 C.5<AB<13 D.9<AB<13思路点拨线段AC、AD、AB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通过中线倍长将分散的条件加以集中.【例3】(江苏省竞赛题) 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 C,点Q在CE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 (1)证明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1)的基础上,证明∠PAQ=90°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的是,通常面临以下情况时,我们才考虑构造全等三角形:(1)给出的图形中没有全等三角形,而证明结论需要全等三角形;(2)从题设条件无法证明图形中的三角形全等,证明需要另行构造全等三角形.学力训练1. 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只需要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 (黑龙江省中考题).2.如图,在△ABD 和△ACE 中,有下列4个论断:①AB=AC ;②AD =AE ;③∠B=∠C ;④BD=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用序号○○○→○的形式写出) . (海南省中考题)3.如图,已知在等边△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P ,则∠APE 的度数是4.如图,DA ⊥AB ,EA ⊥AC ,AB =AD ,AC =AE ,BE 和CD 相交于O ,则∠DOE 的度数是.5.如图,已知OA=OB ,OC=OD ,下列结论中:①∠A=∠B ;②DE =CE ;③连OE ,则OE 平分∠O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6.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CE ,∠1=∠2=∠3,则DE 的长等于( ) A .DC B . BC C .AB D .AE+AC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7.如图,AB ∥CD ,AC ∥DB ,AD 与BC 交于O ,AE ⊥BC 于E ,DF ⊥BC 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B对A .5B .6C . 7D .88.如图,把△A 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已知∠A ′DC=90°,求∠A 的度数.(贵州省中考题)9.如图,在△ABE 和△ACD 中,给出以下4个论断:①AB=AC ;②AD =AE ;③AM =AN ;④AD ⊥DC ,AE ⊥BE .以其中3个论断为题设,填人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人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荆州市中考题) 已知: 求证:10.如图,已知∠1=∠2,EF ⊥AD 于P ,交B C 延长线于M , 求证:∠M=(∠ACB -∠B ). (天津市竞赛题)11.在△ABC 中,高AD 和BE 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12.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BE ⊥AE 于E ,ED ∥AC ,∠BAE =36°,那么∠BED .(河南省竞赛题) 13.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DF 交A C 于点F ,给出3个论断:①DE=FE ;②AE =CE ;③FC ∥AB ,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武汉市选拔赛试题)14.如图,AD ∥BC ,∠1=∠2,∠3=∠4,AD=4,BC=2,那么AB=.2115.如图,在△ABC 中,AD 是∠A 的外角平分线,P 是AD 上异于A 的任意一点,设PB =m ,PC =n ,AB=c ,AC=b ,则(m+n )与(b+c)大小关系是( )A .m+n> b+cB . m+n<b+cC .m+n= b+cD .不能确定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AD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江苏省竞赛题) A .A B -AD>CB -CD B .AB -AD =CB —CDC .AB —AD<CB —CD D .AB -A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7.考查下列命题(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2) 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4个B .3个C . 2个D .1个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于E ,并且AE=(AB+AD),求∠ABC+∠ADC 的度数.(上海市竞赛题)19.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DF ,试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如图,已知AB=CD=AE =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C 的面积.(江苏省竞赛题)2121.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武汉市选拔赛试题)参考答案走进优高例1 如右图例2 (1)(2)(3)(4)都不正确.例3 证明△ABC≌△ADE.瞄准重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两个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研究和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进行探讨。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 SSS 判定法SSS (side-side-side) 判定法是指当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例如,若三角形 ABC 的边长分别为 AB = 3 cm,BC = 4 cm,AC = 5 cm,而三角形 XYZ 的边长也分别为 XY = 3 cm,YZ = 4 cm,XZ = 5 cm,则可以判定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XYZ。
2. SAS 判定法SAS (side-angle-side) 判定法是指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例如,若三角形 ABC 的边长分别为 AB = 3 cm,BC = 4 cm,而三角形 XYZ 的边长分别为 XY = 3 cm,XZ = 4 cm,且它们的夹角∠BAC 和∠YXZ 分别相等,则可以判定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XYZ。
3. ASA 判定法ASA (angle-side-angle) 判定法是指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定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例如,若三角形 ABC 的边长分别为 AB = 3 cm,AC = 4 cm,而三角形 XYZ 的边长分别为 XY = 3 cm,YZ = 4 cm,且它们的角∠BAC 和∠YXZ 分别相等,则可以判定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XYZ。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边对边性质对于全等三角形 ABC 和 XYZ,它们的对应边是相等的,即 AB = XY,BC = YZ,AC = XZ。
并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之间的长度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2. 角对角性质对于全等三角形 ABC 和 XYZ,它们的对应角度是相等的,即∠BAC = ∠YXZ,∠ABC = ∠YZX,∠ACB = ∠XZY。
学而思全等三角形培优

第一讲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 如图,AC DE ∥,BC EF ∥,AC DE =.求证:AF BD =.【补充】如图所示:AB CD ∥,AB CD =.求证:AD BC ∥.【例2】 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 ∠=∠.求证:OA OD =.【补充】已知:如图,AD BC =,AC BD =,求证:C D ∠=∠.【补充】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E 为CD 中点,连结AE 并延长A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C AD =.FEDCBA【例3】 如图,AB CD ,相交于点O ,OA OB =,E 、F 为CD 上两点,AE BF ∥,CE DF =.求证:AC BD ∥.OF E DCBAFEDCBADCB A F E O DC B A OD C BA【补充】已知,如图,AB AC =,CE AB ⊥,BF AC ⊥,求证:BF CE =.F E CBA【例4】 如图,90DCE CD CE AD AC BE AC ∠=︒=⊥⊥,,,,垂足分别为A B ,,试说明AD AB BE +=EDCBA【例10】 如图所示, 已知AB DC =,AE DF =,CE BF =,证明:AF DE =.【例11】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边上的点,且BE CF =.求证:AE BF ⊥.PFEDCBA【补充】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BC 、CD 、AB 边上的点,GE EF ⊥,GE EF =.求证:BG CF BC +=.GA BC DEFF DC BA【例12】 在凸五边形中,B E ∠=∠,C D ∠=∠,BC DE =,M 为CD 中点.求证:AM CD ⊥.【补充】如图所示:AF CD =,BC EF =,AB DE =,A D ∠=∠.求证:BC EF ∥.A BCD EF【例13】 (1)如图,△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园林小路,曲径通幽,如图所示,小路由白色的正方形理石和黑色的三角形理石铺成.已知中间的所有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a 平方米,内圈的所有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b 平方米,这条小路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GFEDCB A【例14】 如图,ABC ∆中,AB BC =,90ABC ∠=︒,D 是AC 上一点,且CD CB AB ==,DE AC ⊥交AB于E 点.求证:AD DE EB ==.CB DEAM EDC B A【例15】 ABC ∆中,90B ∠=︒,M 为AB 上一点,使得AM BC =,N 为BC 上一点,使得CN BM =,连AN 、CM 交于P 点.试求APM ∠的度数,并写出你的推理证明的过程.图3P DM N B C A【例16】 如图,I 是ABC △的内心,且CA AI BC +=.若80BAC ∠=︒,求ABC ∠和AIB ∠的大小.AB CI【例17】 已知: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AP AQ =;⑵AP AQ ⊥.PDQCBEA【例18】 ⑴ 如左下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且AC CE =,F 为AE 的中点.求证:BF FD ⊥.⑵ 如右下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为边AC 、AB 的高,D 为BC 的中点,DM EF ⊥于M .求证:FM EM =.F EDCBA MFED CB A18.补充:如图,已知60ABD ACD ∠=∠=︒,且1902ADB BDC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例19】 如图,ABC ∆为边长是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BDC ∠是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 于M ,AC 于N ,连接MN ,形成一个AMN ∆.求AMN ∆的周长.【习题1】 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 求证:AB DE =.FEDC B A【习题2】 已知:△DEF ≌△MNP ,且EF =NP ,∠F =∠P ,∠D =48°,∠E =52°,MN =12cm ,求:∠P 的度数及DE 的长.家庭作业B AAMNB CD【习题3】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CE EF ⊥交AB 于F 点,若2DE =,矩形周长为16,且CE EF =,求AE 的长.EDCBF A【习题4】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 ∠的角平分线时,有AD BC AB +=.【备选1】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备选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BC ⊥于点D ,2B C ∠=∠.求证:AB BD CD +=.【备选3】 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G 点,DE ⊥DF ,交AB 于点E ,连结EG 、EF . (1)求证:BG =CF .(2)请你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月测备选ABCDEOC D B AFE DCBAG第二讲 全等三角形与中点问题版块一 倍长中线【例1】 在△ABC 中,9,5==AC AB ,则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补充】已知:ABC ∆中,AD 是中线.求证:1()2AD AB AC <+.【例2】 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C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与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求证:BCE FDE ∆∆≌.DFECBA【例3】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F ,E 分别是AD 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 BE ∥.求证:BDE CDF ∆∆≌.BB C F ED C B A【例4】 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中线.求证:<DAC DAB ∠∠.【例5】 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延长BE 交AC 于F ,AF EF =,求证:AC BE =.【例6】 如图所示,在ABC ∆和A B C '''∆中,AD 、A D ''分别是BC 、B C ''上的中线,且AB A B ''=,AC A C ''=,AD A D ''=,求证ABC A B C '''∆∆≌.【例7】 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交EF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例8】 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ADB ∠,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于E 、交AC 于F .求证:BE CF EF +>.BCF ED CB ABFGE DC B AFE A B D C【例9】 在Rt ABC ∆中,90A ∠=︒,点D 为BC 的中点,点E 、F 分别为AB 、AC 上的点,且ED FD ⊥.以线段BE 、EF 、FC 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例10】 已知△ABC ,∠B =∠C ,D ,E 分别是AB 及AC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D =CE ,连接DE 交底BC 于G ,求证GD =GE .【例11】 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M 垂直于DN ,如果2222BM CN DM DN +=+,求证()22214AD AB AC =+.(勾股定理的内容,选做)GEDCBAF EDCBAN MD C B A【例10】 在Rt ABC ∆中,F 是斜边AB 的中点,D 、E 分别在边CA 、CB 上,满足90DFE ∠=︒.若3AD =,4BE =,则线段DE 的长度为_________.【习题1】 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过A 作AE DE ⊥,AF DF ⊥,且AE AF =. 求证:EDB FDC ∠=∠.【习题2】 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一点,且BE AC =,延长BE 交AC 于F ,AF 与EF 相等吗?为什么?【习题3】 如右下图,在ABC ∆中,若2B C ∠=∠,AD BC ⊥,E 为BC 边的中点.求证:2AB DE =.家庭作业图 6G E F D B C A F ED CB AD FE C B AA【备选1】如图,已知AB=DC,AD=BC,O是BD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DA、BC的延长线于E,F.求证:∠E=∠F【备选2】如图,ABC∆中,AB AC=,90BAC∠=︒,D是BC中点,ED FD⊥,ED与AB交于E,FD 与AC交于F.求证:BE AF=,AE CF=.第三讲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问题【例1】在ABC∆中,D为BC边上的点,已知BAD CAD∠=∠,BD CD=,求证:AB AC=.D CBA【例2】已知ABC∆中,AB AC=,BE、CD分别是ABC∠及ACB∠平分线.求证:CD BE=.EDCBA【例3】如图,在ABC∆中,60B∠=︒,AD、CE分别平分BAC∠、BCA∠,且AD与CE的交点为F.求证:FE FD=.AB CDEFFBEDCA【例4】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3OD =,求ABC ∆的面积.【补充】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例5】 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OED CBA【例6】 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E DC B A4321【例7】 如图所示,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ADOCBA B CD E OPDBOCA【例8】 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 CD =,EF AC =.求证:EF ∥ABFA CD E B【例10】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E ⊥于,并且1()2AE AB AD =+,则ABC ADC ∠+∠等于多少?EDCBA【补充】长方形ABCD 中,AB =4,BC =7,∠BAD 的角平分线交BC 于点E ,EF ⊥ED 交AB 于F ,则EF =__________.FEDCBA【补充】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P 是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 AC PB PC ->-. CD B PA【例11】 如图,在ABC ∆中,2B 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AB BD AC +=.DC B A【例12】 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AB CD【巩固】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例1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2AB AC AM +=.MD CBA【例14】 如图,ABC ∆中,AB AC =,BD 、CE 分别为两底角的外角平分线,AD BD ⊥于D ,AE CE⊥CB于E .求证:AD AE =.HG D AB C E【例15】 如图,180A 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① 探讨线段AB 、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 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EDCB A【习题2】如图,在ABC ∆中,AB BD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2B C ∠=∠.DC B A【习题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E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E ,EF AC ∥交AB 于F .求证:AF FB =.家庭作业DECFBA【习题4】如图所示,AD平行于BC,DAE=EAB∠∠,ABE=EBC∠∠,AD=4,BC=2,那么AB=________.【习题5】ABC∆中,D为BC中点,DE BC⊥交BAC∠的平分线于点E,EF AB⊥于F EG AC⊥于G.求证:BF CG=.EGFDCBA【备选1】在ABC∆中,AD平分BAC∠,AB BD AC+=.求:B C∠∠的值.CDBA月测备选【备选2】如图,已知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21ECBA【备选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的平分线AE 交DC 于E ,求证:当BE 是B∠的平分线时,有AD BC AB +=.EBCDA第四讲 全等三角形与旋转问题【例1】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N BM =.(2)求证:CD=CEA CACB(3) 求证:CF 平分∠MCN(4) 求证:DE ∥AB【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接AE 、CG .求证:AE CG .G FEDCBAACBA CB【例3】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与等边DEC ∆共顶点于C 点.求证:AE BD =.DECBA【例4】 如图,D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且BD AD =,BP AB =,DBP DBC ∠=∠,问BPD ∠的度数是否一定,若一定,求它的度数;若不一定,说明理由.PDC BA【例5】 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B =︒∠,AB a =,O 为AC 中点,EO OF ⊥.求证:BE BF+为定值.OB ECF A【补充】如图,正方形OGHK 绕正方形ABCD 中点O 旋转,其交点为E 、F ,求证:AE CF AB +=.54321OHBE DKG CF A【例6】 (2004河北)如图,已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一点,点F 是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 AF ⊥. 求证:DE BF =.FED CBA【补充】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90ADC ABC ∠=∠=︒,AD CD =,DP AB ⊥于P ,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6,求DP 的长.PDCBA【例7】 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且45EAF =︒∠,AH EF ⊥,H 为垂足,求证:AH AB =.【巩固】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F 在线段CD 上运动,AE 平分BAF ∠交BC 边于点E .⑴求证:AF DF BE =+.⑵设DF x =(01x ≤≤),ADF ∆与ABE ∆的面积和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x 的值及S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FEDC BAC HFE D B A【补充】(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9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12∠BAD .求证:EF =BE +FD ; FED CBA(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12∠BAD , (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FEDCB A【习题1】 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边三角形,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试说明CE 与AC CD+相等的理由.家庭作业EDCBA【习题2】 (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已知: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D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DE DF =.FEDCBA【习题3】 在梯形ABCD 中,AB CD ∥,90A ∠=︒,2AB =,3BC =,1CD =,E 是AD 中点,试判断EC与EB 的位置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习题4】 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CG 、CH 分别是ACN ∆、MCB ∆ 的高.求证:CG CH =.HG NM CBA【备选1】 在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o ,AC BC =,M 是AB 的中点,点P 从B 出发向C 运动,MQ MP ⊥ 交AC 于点Q ,试说明MPQ ∆的形状和面积将如何变化.月测备选A B C D E【备选2】 如图,正方形ABCD 中,FAD FAE ∠=∠.求证:BE DF AE +=.FEDCBA【备选3】 等边ABD ∆和等边CBD ∆的边长均为1,E 是BE AD ⊥上异于A D 、的任意一点,F 是CD 上一点,满足1AE CF +=,当E F 、移动时,试判断BEF ∆的形状.DFE CBA第五讲 轴对称和等腰三角形【例1】 在ABC ∆中,AB AC =,BC BD ED EA ===.求A ∠.APMCQB【补充】在ABC ∆中,AB AC =,BC BD =,AD ED EB ==.求A ∠.【例2】 ABC ∆的两边AB 和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D 、E ,若150BAC DAE ∠+∠=︒,求BAC ∠.【例3】 如图,点O 是等边AO AD =内一点,110AOB ∠=o ,BOC α∠=.将BO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9060αα-=-∴°°得ADC △,连接OD ,则COD △是等边三角形;当α为多少度时,AOD △是等腰三角形?【例4】 如图,在ABC ∆中,B C ∠=∠,D 在BC 上,50BAD ∠=o ,在AC 上取一点E ,使得ADE AED ∠=∠,求EDC ∠的度数.E D C B A E D C B AO DC B AA BCD E【例5】 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D ,又延长BA 到E ,使AE BD =,连接,CE DE ,求证:CDE ∆为等腰三角形.【例6】 如图,在ABC ∆中,B ∠,C ∠为锐角,,,M ND 分别为边AB 、AC 、BC 上的点,满足AM AN =,BD DC =,且BDM CDN ∠=∠.求证:AB AC =.板块三、轴对称在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应用【例7】 已知点A 在直线l 外,点P 为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探究是否存在一个定点B ,当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时,点P 与A 、B 两点的距离总相等,如果存在,请作出定点B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8】 如图,在公路a 的同旁有两个仓库A 、B ,现需要建一货物中转站,要求到A 、B 两仓库的距离和最短,这个中转站M 应建在公路旁的哪个位置比较合理?aBAE D C BAA BCDMNPl【例9】 如图,45AOB ∠=︒,角内有点P ,在角的两边有两点Q 、R (均不同于O 点),求作Q 、R ,使得PQR ∆的周长的最小.【补充】如图,M 、N 为ABC ∆的边AC 、BC 上的两个定点,在AB 上求一点P ,使PMN ∆的周长最短.【例10】 已知如图,点M 在锐角AOB ∠的内部,在OB 边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点M 的距离与点P 到OA 的边的距离和最小.【补充】已知:A 、B 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 在l 上求作一点M ,使得||AM BM -最小.【补充】已知:A 、B 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在l 上求作一点M ,使得||BM AM -最大.PBANMCBAMBOAlBA【例11】如图,正方形ABCD中,8AB=,M是DC上的一点,且2DM=,N是AC上的一动点,求DN MN+的最小值与最大值.【补充】例题中的条件不变,求DN MN-的最小值与最大值.【补充】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2DM=,N是AC上的一个动点,则DN MN+的最小值是MDCBA【习题1】(2007双柏中考)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第三边长为.【习题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2cm和21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为( )A.17cm B.5cm C.17cm或5cm D.无法确定【习题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x,求x的取值范围.【习题4】(2004天津)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习题5】判断下列图形(图)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说出它有几条对称轴.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家庭作业NMDCBA【备选1】 ABC ∆的一个内角的大小是040,且A 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A .140︒B .80︒或100︒C . 100︒或140︒D . 80︒或140︒【备选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们的周长分为12和15两部分,求腰长和底长. 【备选3】 (四川省竞赛题)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3CA CB ==,E 的BC 上一点,满足2BE =,在斜边AB 上求作一点P 使得PC PE +长度之和最小.PECBA【备选4】 在正方形ABCD 中,E 在BC 上,2BE =,1CE =,P 在BD 上,求PE 和PC 的长度之和的最小值.E PDCB AE‘E PDCB A月测备选第六讲 全等三角形中的截长补短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已知ABC ∆中,60A ∠=o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例3】 AD ⊥AB ,CB ⊥AB ,DM =CM =a ,AD =h ,CB =k ,∠AMD =75°,∠BMC =45°,则AB 的长为 ( )A . aB . kC .2k h+ D . h MDCBA【例4】 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DOECB A NE BMADFEDCBA【例5】 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FABCDEOOEDCBA【例6】 (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求AMN ∆的周长.【例7】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 平分∠CDENMDCBA板块二、全等与角度【例10】 如图,在ABC ∆中,60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AC AB BD =+,求ABC ∠的度数.【例11】 在正ABC ∆内取一点D ,使DA DB =,在ABC ∆外取一点E ,使DBE DBC ∠=∠,且BE BA =,求BED ∠.【习题1】点M ,N 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上运动,BD =DC ,∠BDC =120°,∠MDN =60°,求证MN =MB +NC .21EABCDMNNM DCBA家庭作业CEDB AD CB A DECBA【备选1】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C D E B M A。
第一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答案)...八年级数学 学而思

第一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基本概念(1)全等图形: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图形. 注:平移、对称、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 表示符号“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如图2-1-1所示,中△ABC 和ABC ∆全等,记做.ABC ABC ∆≅∆112--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要求对应顶点必须写在对应位置. 3. 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的一般规律(1)把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或旋转,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2) 一般情况有公共边时,则公共边为对应边;有公共角时,则公共角为对应角(对顶角为对应角).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 4、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中线,对应边上高线,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此结论在证明中不能直接使用) 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①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角边”或“SAS”). ③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边角”或“ASA”). ④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角角边”或“AAS”).注:①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一般称为“边边角”或“SSA”)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①特殊方法: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②一般方法:SAS ,ASA, AAS.注:①使用HI 。
第一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学而思培优

第一节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课标导航二、核心纲要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分类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其应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①判断给定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②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长或周长的取值范围;③化简代数式;④证明线段间的不等关系.4.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的线段(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连接一个顶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5.三线交点位置(1)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2)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它们交于一点,且交点在三角形内部.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并且交于一点,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7.整数边三角形(1)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称为整数边三角形.(2)若整数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且,c b a ≥≥则⋅++≤<++<≤++30;23C b a c C b a a c b a (当且仅当c b a ==时等号成立)8.数学方法(1)几何问题代数化(转化).(2)分类讨论.9.几何模型本节重点讲解:一个分类,一个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个方法,两个模型,五个概念(三角形,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整数边三角形).三、全能突破基 础 演 练1.(1)下列各组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cm cm cm A 6,3,3. cm cm cm B 6,3,2. cm cm cm C 12,8,5. cm cm cm D 11,7,4.(2)下列各组数都表示线段的长度,试判断以这些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3(3,3,.>-a a a A )0(6,4,.>++a a a a B)0,0(,,.>>+b a b a b a C )0(2,1,1.>++a a a a D2.如图11-1-1所示,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0,测得15=OA米,10=OB 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米 B .10米 C .15米 D .20米3.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恰好是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均有可能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若x 为最长边,则x 的取值范围是5.设三角形三边之长分别为3,8,2a -1,则a 的取值范围为6.如图11-1-2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它的周长为8.如图11-1-3所示,已知△ABC,按下列要求作图:(1)作△ABC 角平分线AD ;(2)作△ABC 的中线BE ;(3)作△ABC 中AD 边上的高BF .9.(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0)()()(222=-+-+-a c c b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2)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0))()((=---a c c b b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能 力 提 升10.如图11-1-4所示,在△ABC 中,,BC AD ⊥以AD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3.A4.B5.C6.D1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化简:||||||b a c a c b c b a -----+-+=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8,边长为整数,则腰长是13. -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是4和2012,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个.1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种.15.已知五条线段长分别为3、5、7、9、11,若每次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组成三角形,则最多可构成互不相同的三角形 个.16.在△ABC 中,AC AC AB ,=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1和12两部分,则三角形各边长为17.如图11-1-5所示,已知△ABC 的三边长均为整数,△ABC 的周长为奇数.(1)若,2,8==BC AC 求AB 的长;(2)若,5=-BC AC 求AB 的最小值;(3)若A (-2,1),B(6,1),在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ABP 的面积为16?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11-1-6所示,一个四边形的四边长分别为,5,4,6,8====AD CD BC AB 它的形状是不稳定的,求AC 和BD 的取值范围.19.如图11-1-7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0,点E 在△ABC 的内部,连接EB ,EC ,说明:;)1(BD AC CD AB +<+;)2(EC EB AC AB +>+(3)若,11,7,6===BC AC AB 求EB+EC 的取值范围.20.已知,点0在△ABC 内部,连接OA 、OB 、OC ,说明:++<++<++AC AB OC OB OA BC AC AB )(21.BC中 考 链 接21.(2011.河北)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 ,13,若x 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2.A3.B 5.C 13.D22.(2012.杭州)有一组互不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均为整数,每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分别为5和7.(1)请写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2)设组中最多有n个三角形,求n的值.巅峰突破23.加油站A和商店B在马路MN的同一侧(如图11-1-8所示),点A到直线MN的距离大于点B到直线MN的距离,AB=7米,一个行人P在马路MN上行走,问:当P到A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之差最大时,这个差等于米.24.不等边△ABC的两条高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的长也是整数,试求它的长.。
九年级数学相似学而思培优

第八讲 相 似知识点睛一、相似的性质和判定 二、等腰三角形和相似 三、全等和相似相关知识点1.相似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形。
2.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一个三角形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此可知:① 任何两个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② 任何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③ 三角形的中位线截三角形得到的小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④ 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⑵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⑶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⑴ 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⑵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⑶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
6.复习春季和暑期学习过的相关模型练习: ⑴(2010北京)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3:4AD AB =,6AE =,则AC 等于( )A . 3B .4C . 6D . 8⑵(2010陕西省)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CD ,要使ADC △与ABC △相似,应添加的条件是 。
⑶(2010宁夏)关于对位似图形的表述,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只填序号)①相似图形一定是位似图形,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 ②位似图形一定有位似中心;③如果两个图形是相似图形,且每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④位似图形上任意两点与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⑷(2010山东烟台)手工制作课上,小红利用一些花布的边角料,剪裁后装饰手工画,下面四个图案是她剪裁出的空心不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花边,其中,每个图案花边的宽度都相等,那么,每个图案中花边的内外边缘所围成的几何图形不相似的是( )A B C D⑸(2010燕山一模)已知ABC △中,D 、E 分别是两边AB 和AC 的中点,若ABC △的周长是8cm ,则ADE △的周长是 cm 。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一、知识点总结全等三角形定义:形状大小相同,并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形三角形。
补充说明: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SS ) (2)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AS) (3)角边角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SA ) (4)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AS ) (5)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称HL )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OP 平分∠AOB ,PM ⊥OA 于M ,PN ⊥OB 于N , ∴PM=PN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PM ⊥OA 于M ,PN ⊥OB 于N ,PM=PN ∴OP 平分∠AO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
二、典型例题举例A BC PMNO A BC PMNO例1、如图,△ABN ≌△ACM,∠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例2、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例3、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AF =CE ,BE ∥DF ,BE =DF . 求证:△ABE ≌△CDF .例4、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 =AC ,∠B =∠C .求证AD =AE .例5、如图:∠1=∠2,∠3=∠4 求证:AC=AD例6、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D CB ACADB123 4例7、如图1,△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例8、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的一点,PD ⊥OA 交OA 于D ,PE ⊥OB 交OB 于E ,F 是OC 上的另一点,连接DF ,EF ,求证DF =EF例9、如图,△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P 是AD 上的一点,PE ∥AB 交BC 于E ,PF ∥AC 交BC 于F ,求证:D 到PE 的距离与D 到PF 的距离相等例10、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2cm ,AB =20cm ,AC =8cm ,求DE 的长.AGF C BDE图1AEB DCFAB CDE D C EFBA 例10、已知:BE ⊥CD ,BE =DE ,BC =DA ,求证:① △BEC ≌△DAE ;②DF⊥BC .例11、如图,已知: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C ,D 是垂足,连接CD ,求证:(1)∠ECD=∠EDC ;(2)OD=OC ;(3)OE 是CD 的中垂线.三、专题版块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 BAC=40°,分别以AB 、AC 为边作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和ACE ,使∠BAD=∠CAE=90°.(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CE.例2、如图,A B ∥CD,AF ∥DE,BE=CF,求证:AB=CD.例3、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在BE 延长线上截取BM =AC ,在CF 延长线上截到CN =AB ,求证:AM =AN 。
学而思初二数学秋季班第3讲.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提高班.教师版

作弊?三角形9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二)三角形8级全等三角形的经典模型(一)三角形7级 倍长中线与截长补短 满分晋级漫画释义3全等三角形的 经典模型(一)DCBA45°45°CBA等腰直角三角形数学模型思路:⑴利用特殊边特殊角证题(AC=BC 或904545︒︒°,,).如图1; ⑵常见辅助线为作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问题.如图2; ⑶补全为正方形.如图3,4.图1 图2图3 图4思路导航知识互联网题型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ABCOMN AB COMN【例1】 已知:如图所示,Rt △ABC 中,AB =AC ,90BAC ∠=°,O 为BC 的中点,⑴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⑵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C 、AB 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 AN =CM .试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⑶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CA 、AB 的延长线上移动,且在移动中保持AN =CM ,试判断⑵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是请给出证明. 【解析】 ⑴OA =OB =OC⑵连接OA ,∵OA =OC 45∠=∠=BAO C ° AN =CM∴△ANO ≌△CMO∴ON =OM∴∠=∠NOA MOC∴90∠+∠=∠+∠=︒NOA BON MOC BON ∴90∠=︒NOM∴△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ONM 依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BAC =90°,AB =AC ,O 为BC 中点 ∴∠BAO =∠OAC =∠ABC =∠ACB =45°, ∴AO =BO =OC ,∵在△ANO 和△CMO 中,AN CM BAO C AO CO =⎧⎪∠=∠⎨⎪=⎩∴△ANO ≌△CMO (SAS ) ∴ON =OM ,∠AON =∠COM , 又∵∠COM -∠AOM =90°,典题精练A BCOMNFE DCB AN M 12A BCDEF3∴△O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例2】 两个全等的含30,60角的三角板ADE 和三角板ABC ,如图所示放置,,,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取BD 的中点M ,连接ME ,MC .试判断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析】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AM .由题意,得,90,90.DE AC DAE BAC DAB =∠+∠=∠=∴DA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M MB =,∴,45MA MB DM MDA MAB ==∠=∠=. ∴105MDE MAC ∠=∠=, ∴EDM △≌CAM △.∴,EM MC DME AMC =∠=∠.又90EMC EMA AMC EMA DME ∠=∠+∠=∠+∠=. ∴CM EM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例3】 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90BAC ∠=°,D 是AC 的中点,AF BD ⊥于E ,交BC 于F ,连接DF . 求证:ADB CDF ∠=∠. 【解析】 证法一:如图,过点A 作AN BC ⊥于N ,交BD 于M .∵AB AC =,90BAC ∠=°, ∴345DAM ∠=∠=°. ∵45C ∠=°,∴3C ∠=∠. ∵AF BD ⊥,∴190BAE ∠+∠=° ∵90BAC ∠=°,∴290BAE ∠+∠=°. ∴12∠=∠.在ABM △和CAF △中, 123AB AC C ∠=∠⎧⎪=⎨⎪∠=∠⎩∴ABM CAF △≌△.∴AM CF =. 在ADM △和CDF △中,M EDCBA MEDCBAM12A BCDEF 3P C B A PCBAD AD CD DAM C AM CF =⎧⎪∠=∠⎨⎪=⎩∴ADM CDF △≌△. ∴ADB CDF ∠=∠.证法二:如图,作CM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M . ∵AF BD ⊥,∴3290∠+∠=°, ∵90BAC ∠=°, ∴1290∠+∠=°, ∴13∠=∠.在ACM △和BAD △中, 1390AC ABACM BAD ∠=∠⎧⎪=⎨⎪∠=∠=⎩° ∴ACM BAD △≌△. ∴M ADB ∠=∠,AD CM = ∵AD DC =,∴CM CD =. 在CMF △和CDF △中, 45=⎧⎪∠=∠=⎨⎪=⎩CF CF MCF DCF CM CD ° ∴CMF CDF △≌△.∴M CDF ∠=∠ ∴ADB CDF ∠=∠.【例4】 如图,等腰直角ABC △中,90AC BC ACB =∠=,°,P 为ABC △内部一点,满足 PB PC AP AC ==,,求证:15BCP ∠=︒.【解析】 补全正方形ACBD ,连接DP ,易证ADP △是等边三角形,60DAP ∠=︒,45BAD ∠=︒, ∴15BAP ∠=︒,30PAC ∠=︒,∴75∠=︒ACP ,∴15BCP ∠=︒.【探究对象】等腰直角三角形添补成正方形的几种常见题型 在解有关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些问题,若遇到不易解决或解法比较复杂时,可将等腰直角三角形引辅助线转化成正方形,再利用正方形的一些性质来解,常常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从而顺利地求解。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第 1 节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知识梳理】1、全等图形: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2、全等三角形的观点与表示: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互相重合的极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极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均分线相等,面积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1)边角边定理 (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角边角定理 ( 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边边边定理 ( 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定理 ( AAS ) :两个角和此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定理 ( HL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诊疗自测】1、假如ABC≌Δ DBC,则 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DBC的对应角是_____,∠ DCB的对应角是_____.2、如图,已知△ABE≌△ DCE, AE=2 cm, BE=1.5 cm,∠ A=25°,∠ B=48°;那么 DE=_____cm,EC= _____cm,∠C= _____°;∠D= _____°.C 和点E,点 B 和点D 分别是对应点,则另一3、假如△ABC和△ DEF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点组对应点是,对应边是,对应角是,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式子是.【考点打破】种类一:全等形例 1、由同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两张五寸照片的图案 _____全等图案,而由同一张底片冲刷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 ____全等图形。
(填“是”或许“不是”)种类二:全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例 2、如图,点 E,F 在线段 BC 上,△ ABF 与△ DCE 全等,点 A 与点 D ,点 B 与点 C 是对应极点, AF 与 DE 交于点 M ,则∠ DCE= ()A .∠B B.∠ A C.∠ EMF D .∠ AFB例 3、如图,△ ABE 和△ ADC 是△ 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 180°形成的,若∠ BAC :∠ABC :∠ BCA=28 : 5: 3,则∠α的度数为()A . 90° B. 85° C. 80° D. 75°种类三:全等三角形的判断(SSS)例 4、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己知角的作图印迹如下图,则作图的依照是()A . SSS B. SAS C. ASA D. AAS例 5、已知:如图 2- 1,△ RPQ 中, RP= RQ, M 为 PQ 的中点.求证: RM 均分∠ PRQ.剖析:要证 RM 均分∠ PRQ,即∠ PRM= ______,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M 为 PQ 的中点(已知),∴______= ______在△ ______和△ ______中,RP RQ(已知 ),PM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PRM = ______( ______).即 RM.例 6.已知:如图, AD =BC. AC= BD .试证明:∠ CAD =∠ DBC .种类四:全等三角形的判断(SAS)例 7. 已知:如图3-1,AB、CD订交于O点,AO=CO,OD=OB.求证:∠ D=∠ B.剖析:要证∠ D=∠ B,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在△ AOD 与△ COB 中,AO CO ( ),______ ______( ),OD ______( ),∴△ AOD ≌△ ______ ().∴∠D=∠ B ( ______).例8、小红家有一个小口瓶(如下图),她很想知道它的内径是多少?可是尺子不可以伸在里边直接测,于是她想了想,唉!有方法了.她拿来了两根长度同样的细木条,而且把两根长木条的中点固定在一同,木条能够绕中点转动,这样只需量出AB 的长,就能够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你知道这是为何吗?请说明原因.(木条的厚度不计)例 9、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C= ∠ EBD=90 °),连结 AE 、 CD,试确立 AE 结论.(A 、B、D 三点共线,AB=CB ,EB=DB ,与 CD 的地点与数目关系,并证明你的种类五:全等三角形的判断(AAS和 ASA)例 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坏成了 3 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整同样的玻璃,同学小明知道只需带③ 去就行了,你知道此中的道理是()A . SAS B. SSA C. ASA D. HL例 11.如图,已知△ ABC的六个元素,则以下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例 12、已知:如图,PM = PN,∠ M=∠ N.求证: AM= BN.剖析:∵ PM= PN,∴要证AM=BN,只需证PA= ______,只需证 ______≌ ______.证明:在△ ______与△ ______中,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_ ().∴ PA= ______ ().∵PM=PN (),∴PM - ______= PN- ______,即 AM = ______.例 13、已知: AB ⊥ AE ,AD ⊥ AC ,∠ E=∠ B, DE=CB .求证: AD=AC ..例 14、如图,在△ ABC中,∠ ACB=90°, AC=BC,BE⊥CE于点 E. AD⊥CE于点D.求证:△ DEC≌△ CDA.种类六:全等三角形的判断(HL)例 15. 已知在△ ABC和△ DEF中 , ∠ A=∠D=90°, 则以下条件中不可以判断△ABC和△DEF全等的是 ( )A.AB=DE,AC=DFB.AC=EF,BC=DFC.AB=DE,BC=EFD.∠C=∠ F,BC=EF例 16、如下图,在△ ABC中,∠ C=90°, DE⊥AB 于点 D, BD=BC,若 AC=6,则AE+DE=_____BDAE C【易错优选】1、如下图,△ABC ≌△ DEC,则不可以获得的结论是()A . AB=DEB .∠ A= ∠ D C. BC=CD D .∠ ACD= ∠ BCE2、如图,梯形 ABCD中,AD∥BC,点 M是 AD的中点,且 MB=MC,若 AD=4,AB=6,BC=8,则梯形 ABCD的周长为()A.22 B.24 C.26 D. 283、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 ABC+∠ DFE=__________度【精髓提炼】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找夹角SAS已知两边 SS找直角HL找另一边SSS边为角的对边→找随意一角→AAS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ASA已知一边一角 SA边就是角的一条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AAS找该角的另一边→ SAS找两角的夹边ASA已知两角 AA找随意一边AAS备注:找寻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 ( 或最大角 ) 是对应边 ( 或对应角 ) ,一对最短边 ( 或最小角 ) 是对应边 ( 或对应角 )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图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⑴ 平移全等型⑵ 对称全等型⑶ 旋转全等型【本节训练】训练【 1】如图, E 为线段 BC 上一点, AB ⊥BC,△ ABE ≌△ ECD ,判断 AE 与 D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训练【 2】如图,点A、F、C、D在同向来线上,点 B 和点 E 分别在直线 AD的双侧,且 AB=DE,∠ A=∠ D,AF= DC.求证: BC∥EF.训练【 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1 等于度.【训练 4】.如图,∠ BAC= ∠DAE ,∠ ABD= ∠ ACE ,AB=AC .求证: BD=CE .基础稳固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①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有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③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有一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此中正确的有().A、1 个B、2 个C、3 个D、4 个DE=BC,以D、 E 为两个极点作地点不一样的三2、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角形,使所作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能够画出[ ] .A.2 个B.4 个C.6 个D.8 个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等三角形是指周长和面积都同样的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都同样;C、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同样的两个三角形;D、全等三角形的边都相等4、以下两个三角形中,必定全等的是()A.两个等边三角形B.有一个角是 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C.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D.有一个角是 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如图,△ ABC与△ BDE都是等边三角形, AB<BD,若△ ABC不动,将△ BDE绕点CD的大小关系为( )B 旋转,则在旋转过程中,AE与A.AE=CD B . AE>CD C.AE<CD D.没法确立ECA B D6、如图,已知 AB=AD,那么增添以下一个条件后,仍没法判断△ABC≌△ ADC的是()A.CB=CD B .∠ BAC=∠DAC C.∠ BCA=∠ DCA D.∠ B=∠D=90°二、填空题6、如图,在△ ABC 中,AD⊥ BC 于 D,BE⊥ AC 于 E,AD 与 BE 订交于点F,若 BF=AC,则∠ ABC=_______7、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极点 B 在直线 PQ上,AD⊥ PQ于 D,CE⊥PQ 于 E,且 AD=2cm,DB=4cm,则梯形 ADEC的面积是 _____ .8、(着手操作实验题)如下图是小明自制对顶角的“小仪器”表示图:(1)将直角三角板 ABC的 AC边延伸且使 AC固定;(2)另一个三角板 CDE?的直角极点与前一个三角板直角极点重合;(3)延伸 DC,∠PCD与∠ ACF就是一组对顶角,已知∠ 1=30°,∠ ACF为多少?三、简答题9、如图,已知AB=AC ,∠ 1=∠ 2,AD=AE ,求证:∠ C=∠ B.10、如图,在△ ABC中, AD是∠ BAC的均分线, DE、DF分别是△ ABD和△ ACD的高线,求证: AD⊥EF。
学而思初二数学暑假班第1讲.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尖子班.学生版

买玻璃漫画释义满分晋级1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4级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5级 全等中的 基本模型 三角形6级 特殊三角形之 等腰三角形暑期班 第一讲暑期班 第二讲暑期班 第四讲一、概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对应顶点: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为对应顶点. 对应角: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角为对应角. 对应边: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边为对应边.如图,若ABC △与A B C '''△全等,记作“ABC A B C '''△≌△”,其中顶点A 、B 、C 分别与顶点A '、B '、C '对应.注意: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的一般规律是:⑴把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或旋转,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把对应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⑵有公共边时,则公共边为对应边;有公共角时,则公共角为对应角(对顶角为对应角);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模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知识导航知识互联网CB A B'A'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⑵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⑶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例1】 ⑴ 如果ABC DEF △≌△,则AB 的对应边是_______,AC 的对应边是_______ ,C∠的对应角是_______ ,DEF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两个三角形的周长ABC C △______DEF C △,两个三角形的面积ABC S △_____DEF S △(填“>”、“=”、“<”).⑵ 如图,若ABC AEF △≌△,AB AE =,B E ∠=∠,则对应结论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 ④EAB FAC ∠=∠中 正确结论共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⑶如图所示,若△ABE ≌△ACF ,且AB =5,AE =3,则EC 的长为( )A .2B .3C .4D .2.5【例2】 如图,已知ABC ADE △≌△,且10CAD ∠=︒,25B ∠=︒,120EAB ∠=︒,求DFB ∠的度数.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夯实基础能力提升F E CBA F G EDCBAF E CBA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⑵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 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中的一个角所对的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⑸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相等的边或角 是否全等全等:√ 不全等:×公理或推论(简写)三条边 √ SSS 两边一角 两边夹角√ SAS 两边与其中一边对角 × 两角一边 两角和夹边 √ ASA 两角与其中一角对边√ AAS 三角×特殊:直角三角形中,除以上几种方法外还可选用斜边直角边“HL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SSS尺规作图:已知ABC △,画一个A B C '''△,使A'B'AB A'C'AC B'C'BC ===,,. 并判断A B C '''△和ABC △C BA【引例】已知:如图,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C DF ∥.分析:要证AC DF ∥,需证ACB DFE ∠=∠,只要证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导航夯实基础知识导航证明:∵BE CF =( )∴BE EC CF EC +=+( ) 即BC =_____. 在ABC △和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AB BC AC =⎧⎪=⎨⎪=⎩∴__________≌___________( )∴ACB DFE ∠=∠( )∴AC DF ∥( )【解析】 分析:只要证ABC DEF △≌△.证明:∵BE CF =(已知)∴BE EC CF EC +=+(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 AB DEBC EFAC DF =⎧⎪=⎨⎪=⎩(已知)(已证)(已知) ∴ABC DEF △≌△(SSS ).∴ACB DF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C D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3】 已知:如图,A 、F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B =DE ,BF =EC ,AC =DF .⑴求证:AB ∥DE ;⑵又知∠D =30°,∠DEC =15°,求∠CFB 的度数.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二)——SAS尺规作图:已知ABC △,画一个A B C '''△,使A'B'AB A'C'AC A'A ==∠=∠,,. 并判断A B C '''△和ABC △是否全等.知识导航能力提升FDBA A D FC B EC BA【例4】 如图,在△ABC 中,AB=CB ,∠ABC=90º,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BD ,连结AE 、DE 、DC . ⑴求证:△ABE ≌△CBD ;⑵若∠CAE=30º,求∠BCD 的度数.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ASA &AAS尺规作图:已知ABC △,画一个A B C '''△,使B'C'BC B'B C'C =∠=∠∠=∠,,. 并判断A B C '''△和ABC △是否全等.知识导航能力提升ECDB AC BA思考:若将C'C ∠=∠改成A'A ∠=∠呢?画出的A'B'C'△和ABC △全等吗?【例5】 已知,如图,点D 在边BC 上,点E 在△ABC 外部,DE 交AC 于F ,若AD =AB ,∠1=∠2=∠3.求证:BC=DE .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HL尺规作图:已知Rt ABC △,画一个Rt A B C '''△,使B'C'BC A'B'AB ==,.并判断A B C '''△和ABC △是否全等.C BA知识导航能力提升321F ED CB A【例6】 已知:如图,AC 平分∠BAD ,CE ⊥AB 于E ,CF ⊥AD 于F ,且BC =DC ,求证:BE =DF .【例7】 如图所示为我国边境线上某界河,其中A 点在境外,我国地质勘探人员在不跨越国界的情况下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间的距离,请你给出解决方案并加以证明.能力提升能力提升模块三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F EDCBAA【例8】如图所示,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⑴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如果再加上AB AC=呢?⑵在⑴的基础上,连接EF交AD于M,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⑶在⑵的基础上,当∠BAC=90︒时,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探索创新FED CBA训练1. 已知:如图,AC 与BD 交于O 点,AB DC ∥,AB DC =.⑴ 求证:AC 与BD 互相平分; ⑵ 若过O 点作直线l ,分别交AB DC 、于E F 、两点, 求证:OE OF =.训练2. 如右图所示,AB CD ∥,AC DB ∥,AB CD =,AD 与BC 交于O ,AE BC ⊥于E ,DF BC ⊥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哪几对?并简单说明理由.训练3. 请分别按给出的条件画ABC △(不写画法),并说明所作的三角形是否唯一;如果有不唯一的,想一想,为什么?⑴ 1202cm 4cm B AB AC ∠=︒==,,;⑵ 902cm 3cm B AB AC ∠=︒==,,; ⑶ 302cm 3cm B AB AC ∠=︒==,,; ⑷ 302cm 2cm B AB AC ∠=︒==,,; ⑸ 302cm 1cm B AB AC ∠=︒==,,; ⑹ 302cm 1.5cm B AB AC ∠=︒==,,;训练4. 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⑴ 请你画图举例说明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思维拓展训练(选讲)AF E O D C Bl OF E DCB A⑵ 阅读与证明:对于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全等. 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111A 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11AB A B =,11BC B C =,1C C ∠=∠.求证:111ABC A B C △≌△.(先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 证明:分别过点B ,1B 作BD AC ⊥于D ,1111B D AC ⊥于1D ,则11190BDC B D C ∠=∠=︒,(如果需要添加辅助线,先说明辅助线做法)DCBAD 1C 1B 1A 1∵在BCD △和111B C D △中,11111190BDC B D C C C BC B C∠=∠=︒⎧⎪∠=∠⎨⎪=⎩∴111()BCD B C D AAS △≌△ ∴11BD B D =∵在ADB △和111A D B △中,111111190BD B D AB A B ADB A D B =⎧⎪=⎨⎪∠=∠=︒⎩∴ 111()ADB A D B HL △≌△,∴ 1A A ∠=∠, ∵在ABC △和111A B C △中,1111A A C C BC B C∠=∠⎧⎪∠=∠⎨⎪=⎩∴ 111()ABC A B C AAS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你们来试试吧! ⑶归纳与叙述:由⑴、⑵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实战演练题型一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巩固练习【练习1】 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对应角、周长、面积都分别 . ② 两个三角形具备下列( )条件,则它们一定全等. A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B .三个角对应相等C .两角和一组对应边相等D .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③ 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B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D .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练习2】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题型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巩固练习【练习3】 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 D ,分别在BE 两侧.AB ED ∥,AB CE =,BC ED =.求证:AC CD =.【练习4】 如图所示,已知AC BC ⊥,AD BD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试证明CE DF =.FE DCBA ACEDBDC BA题型三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巩固练习【练习5】 ⑴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点O ,要使ABO DCO △≌△,应添加的条件为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⑵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 B '∠=∠,补充条件后仍不一 定能保证ABC A B C '''△≌△,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C ''= B .A A '∠=∠ C .AC A C ''=D .C C '∠=∠O DCBA第十五种品格:创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所以创新是时代的必须,也是所有人快速进步的必要手段.【创新的三个层次】一、处处是创造之处,人人是创造之人;二、敢想敢做,有付出定会有收获;三、坚持敢于创新的理念,持之以恒,追求奋斗,终会辉煌.钓鱼钓出食品冷冻法1940年,美国皮革商巴察在出售了自己的食品冷冻法专利后得到了3000万美元.这笔财富的获得完全得益于他的钓鱼爱好.巴察经常去纽芬兰海岸,在结了冰的海上凿洞钓鱼.从海水中钓起的鱼放在冰上立即被冻得硬梆梆的.当几天后食用这些冻鱼时,巴察发现只要鱼身上的冰不溶化,鱼味就不变.根据这一发现,巴察着手试验将肉和蔬菜冰冻起来.他高兴地发现,只要把肉和蔬菜冻得像那些鱼一样,就能保持新鲜.经过反复试验,他进一步发现:冰冻的速度和方法不同,会影响食品冰冻后的味道和保鲜程度.经过几个月废寝忘食的摸索,巴察为他发明的食物冰冻法申请了专利.由于这是一种具有极大潜力和应用范围的新技术,所以找上门来的人很多.巴察待价而沽,最终,通用食品公司以3000万美元的巨款把这项专利拿到了手.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机会,锲而不舍地加以探究,便会开发出新的财富.。
八年级数学培优资料word版(上下册)

B AC D EF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方法·破译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全等三角形性质: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对应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③全等三角形对应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HL 法;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关键,就是证明两个三角形满足判定方法中的三个条件,具体分析步骤是先找出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或角,再根据选定的判定方法,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相等的边或角,再设法对它们进行证明;5..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条件,有时能直接进行证明,有时要证的两个三角形并不全等,这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方法有:平移、翻折、旋转、等倍延长线中线、截取等等.经典·考题·赏析【例1】如图,AB ∥EF ∥DC ,∠ABC =90°,AB =CD ,那么图中有全等三角形( ) A .5对 B .4对 C .3对 D .2对【解法指导】从题设题设条件出发,首先找到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由此推出结论作为下面有用的条件,从而推出第二对,第三对全等三角形.这种逐步推进的方法常用到.解:⑴∵AB ∥EF ∥DC ,∠ABC =90. ∴∠DCB =90. 在△ABC 和△DCB 中AB DC ABC DCB BC CB =⎧⎪=⎨⎪=⎩∠∠ ∴△ABC ≌∴△DCB (SAS ) ∴∠A =∠D ⑵在△ABE 和△DCE 中A DAED DEC AB DC =⎧⎪=⎨⎪=⎩∠∠∠∠ ∴△ABE ≌∴△DCE ∴BE =CE ⑶在Rt △EFB 和Rt △EFC 中BE CEEF EF=⎧⎨=⎩ ∴Rt △EFB ≌Rt △EFC (HL )故选C . 【变式题组】 01.(天津)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A F C E DB 02.(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 、D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BE ,∠A =∠FDE ,则△ABC ≌△DEF .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03.(上海)已知线段AC 与BD 相交于点O , 连接AB 、DC ,E 为OB 的中点,F 为OC 的中点,连接EF (如图所示).⑴添加条件∠A =∠D ,∠OEF =∠OFE ,求证:AB =DC ; ⑵分别将“∠A =∠D ”记为①,“∠OEF =∠OFE ”记为②,“AB =DC ”记为③,添加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______命题,命题2是_______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例2】已知AB =DC ,AE =DF ,CF =FB . 求证:AF =DE .【解法指导】想证AF =DE ,首先要找出AF 和DE 所在的三角形.AF 在△AFB 和△AEF 中,而DE 在△CDE 和△DEF 中,因而只需证明△ABF ≌△DCE 或△AEF ≌△DFE 即可.然后再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证明它们全等的条件.证明:∵FB =CE ∴FB +EF =CE +EF ,即BE =CF 在△ABE 和△DCF 中, AB DCAE DF BE CF =⎧⎪=⎨⎪=⎩∴△ABE ≌△DCF (SSS ) ∴∠B =∠C在△ABF 和△DCE 中, AB DC B C BF CE =⎧⎪=⎨⎪=⎩∠∠ ∴△ABF ≌△DCE ∴AF =DE【变式题组】01.如图,AD 、BE 是锐角△ABC 的高,相交于点O ,若BO =AC ,BC =7,CD =2,则AO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5A B C D O FE A CEFBD02.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90°,AE 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AE ⊥CE 于E ,BD⊥AE 于D ,DE =4cm ,CE =2cm ,则BD =__________. \ 03.(北京)已知:如图,在△ABC 中,∠ ACB =90°,CD ⊥AB 于点D ,点E 在AC 上,CE =BC ,过点E 作AC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 求证:AB =FC .【例3】如图①,△ABC ≌△DEF ,将△ABC 和△DEF 的顶点B 和顶点E 重合,把△DEF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AC 与DF 相交于点O .⑴当△DEF 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B (E )、C 、D 在同一直线上时,∠AFD 与∠DCA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⑵当△DEF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⑴中的结论成立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解法指导】⑴∠AFD =∠DCA⑵∠AFD =∠DCA 理由如下:由△ABC ≌△DEF ,∴AB =DE ,BC =EF , ∠ABC =∠DEF , ∠BAC =∠EDF ∴∠ABC -∠FBC =∠DEF -∠CBF , ∴∠ABF =∠DEC在△ABF 和△DEC 中, AB DE ABF DEC BF EC =⎧⎪=⎨⎪=⎩∠∠∴△ABF ≌△DEC ∠BAF =∠DEC ∴∠BAC -∠BAF =∠EDF -∠EDC , ∴∠FAC =∠CDF∵∠AOD =∠FAC +∠AFD =∠CDF +∠DCA∴∠AFD =∠DCAB (E )OC F 图③DAAE第1题图A BCDEBCDO第2题图AFECB D【变式题组】 01.(绍兴)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CDE =48°,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 02.如图,Rt △ABC 沿直角边BC 所在的直线向右平移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 ≌△DEFB .∠DEF =90°C . AC =DFD .EC =CF03.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种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下图形式,使点B 、F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求证:AB ⊥ED ;⑵若PB =BC ,找出图中与此条件有关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例4】(第21届江苏竞赛试题)已知,如图,BD 、CE 分别是△ABC 的边A C 和AB 边上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BP =AC ,点Q 在CE 上,CQ =AB. 求证:⑴ AP =AQ ;⑵AP ⊥AQ【解法指导】证明线段或角相等,也就是证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三角形全等.经观察,证AP =AQ ,也就是证△APD 和△AQE ,或△APB 和△QAC 全等,由已知条件BP =AC ,CQ =AB ,应该证△APB ≌△QAC ,已具备两组边对应相等,于是再证夹角∠1=∠2即可. 证AP ⊥AQ ,即证∠PAQ =90°,∠PAD +∠QAC =90°就可以.证明:⑴∵BD 、CE 分别是△ABC 的两边上的高,∴∠BDA =∠CEA =90°, ∴∠1+∠BAD =90°,∠2+∠BAD =90°,∴∠1=∠2. 在△APB 和△QAC 中, 2AB QC BP CA =⎧⎪=⎨⎪=⎩∠1∠ ∴△APB ≌△QAC ,∴AP =AQEFB ACDG第2题图21ABCPQE F D⑵∵△APB ≌△QAC ,∴∠P =∠CAQ , ∴∠P +∠PAD =90° ∵∠CAQ +∠PAD =90°,∴AP ⊥AQ 【变式题组】01.如图,已知AB =AE ,∠B =∠E ,BA =ED ,点F 是CD 的中点,求证:02.直距离MA 为am ,此时梯子的倾斜角为75°,如果梯子底端不动,顶端靠在对面的墙上,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NB 为bm ,梯子倾斜角为45°,这间房子的宽度是( )A .2a bm + B .2a bm - C .bm D .am03.如图,已知五边形ABCDE 中,∠ ABC =∠AED =90°,AB =CD =AE =BC +DE =2,则五边形ABCDE 的面积为__________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1.(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度数是( )A .72°B .60°C .58°D .50°02.如图,△ACB ≌△A /C /B /,∠ BCB /=30°,则∠ACA /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40° 03.(牡丹江)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第1题图a αcca50° b72° 58°AECBA 75° C45° BNM第2题图第3题图DA .SASB .ASAC .AASD .SSS 04.(江西)如图,已知AB =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 )A . CB =CD B .∠BAC =∠DAC C . ∠BCA =∠DCAD .∠B =∠D =90°05.有两块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和△BDE ,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将它们的一个锐角顶点放在一起,如图,当A 、B 、D 不在一条直线上时,下面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 △ABE ≌△CBDB . ∠ABE =∠CBDC . ∠ABC =∠EBD =45° D . AC ∥BE06.如图,△ABC 和共顶点A ,AB=AE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小华说:“一定有△ABC ≌△AED .”小明说:“△ABM ≌△AEN .”那么( ) A . 小华、小明都对 B . 小华、小明都不对 C . 小华对、小明不对 D .小华不对、小明对07.如图,已知AC =EC , BC =CD , AB =ED ,如果∠BCA =119°,∠ACD =98°,那么∠ECA 的度数是___________.08.如图,△ABC ≌△ADE ,BC 延长线交DE 于F ,∠B =25°,∠ACB =105°,∠DAC =10°,则∠DFB 的度数为_______.09.如图,在Rt △ABC 中,∠C =90°, DE ⊥AB 于D , BC =BD . AC =3,那么AE +DE =______10.如图,BA ⊥AC , CD ∥AB . BC =DE ,且BC ⊥DE ,若AB =2, CD =6,则AE =_____. 11.如图, AB =CD , AB ∥CD . BC =12cm ,同时有P 、Q 两只蚂蚁从点C 出发,沿CB 方向爬行,P 的速度是0.1cm /s , Q 的速度是0.2cm /s . 求爬行时间t 为多少时,△APB ≌△QDC .DA C .Q P.BA E FB DC 12.如图, △ABC 中,∠BCA =90°,AC =BC ,AE 是BC 边上的中线,过C 作CF ⊥AE ,垂足为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 ⑴求证:AE =CD ;⑵若AC =12cm , 求BD 的长.13.(吉林)如图,AB =AC ,AD ⊥BC 于点D ,AD 等于AE ,AB 平分∠DAE 交DE 于点F , 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14.如图,将等腰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 放在直线l 上,从另两个顶点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⑴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⑵若DE =a ,求梯形DABE 的面积.(温馨提示:补形法)15.如图,AC ⊥BC , AD ⊥BD ,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⑴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明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 =A 1B 1,BC =B 1C 1,∠C =∠C 1.求证:△ABC ≌△A 1B 1C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⑵归纳与叙述:由⑴可得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ABCDA 1B 1C 1D 1D B A C EF A E B F D CAEF C DB 培优升级·奥赛检测01.如图,在△ABC 中,AB =AC ,E 、F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E =AF ,BF 、CE 相交于点O ,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02.如图,在△ABC 中,AB =AC ,OC =OD ,下列结论中:①∠A =∠B ②DE =CE ,③连接DE , 则OE 平分∠AOB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03.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 =CE , ∠1=∠2=∠3, 则DE 的长等于()A .DCB . BC C . ABD .AE +AC04.下面有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A .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B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 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 . 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0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_______.06.如图,EB 交AC 于点M , 交FC 于点D ,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 AE=AF . 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 =CF ; ③△ACN ≌△ABM ; ④CD =DB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___.(填序号)07.如图,AD 为在△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有BF =AC ,FD =CD .⑴求证:BE ⊥AC ;⑵若把条件“BF =AC ”和结论“BE ⊥AC ”互换,这个命题成立吗?证明你的判定.08.如图,D 为在△ABC 的边BC 上一点,且CD =AB ,∠BDA =∠BAD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 =2AE .09.如图,在凸四边形ABCD 中,E 为△ACD 内一点,满足AC =AD ,AB =AE , ∠BAE +∠BCEF第6题图2 1AB CE N M3 21ADEBC FADECOA E O BFCD 第1题图B第2题图第3题图ABE D CAB C DEAEBDC=90°, ∠BAC =∠EAD .求证:∠CED =90°.10.(沈阳)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⑴求证:AF +EF =DE ;⑵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结论是否仍然成立;⑶若将图①中△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许多几何问题的谜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这意味着它们的对应边长度相等,对应角的度数也相等。
先来说说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比如,△ABC 全等于△DEF,那么 AB = DE,BC = EF,AC = DF。
这就好像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拼图块,对应的边必然长度一致。
对应角相等也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还是以△ABC 全等于△DEF 为例,∠A =∠D,∠B =∠E,∠C =∠F。
这些角就像是双胞胎的表情,一模一样。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非常有用。
比如说,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某个边长或者角度,只需要根据对应关系,去查找另一个三角形中对应的边或角的信息就可以了。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就像是给两个三角形做“身份鉴定”,看看它们是不是真的全等。
第一种判定方法是“边边边”(SS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说有△ABC 和△DEF,AB =DE,BC = EF,AC = DF,那么就可以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二种是“边角边”(SA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在△ABC 和△DEF 中,AB =DE,∠A =∠D,AC = DF,那么就能够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角边角”(ASA)也是常见的判定方法。
当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ABC 和△DEF 中,∠B =∠E,BC = EF,∠C =∠F,那么△ABC 和△DEF 就是全等的。
还有一种判定方法是“角角边”(AAS)。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而思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讲.三角形.提高班.教师版

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层次ABC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按边和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及三边关系;会画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外心和重心会用尺规作给定条件的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会按要求解决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问题;能用三角形的内心、外心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全等三角形 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会求第三边长会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问题相似三角形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会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锐角三角函数了解锐角三角函数(sin cos tan A A A ,,);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由某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会求这个角的其余两个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问题解直角三角形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会解直角三角形;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会解由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构成的组合图形的问题能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本讲结构中考大纲剖析1中考第一轮复习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图形aaCH=DE-DFCH=DE+DFA HEB DC FHFABCDE特性 “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 “底所在直线上的点到两腰的距离与腰上的高的关系”“垂直平分线造等腰”“平行线加角平分线” “平行线截等腰三角形”“圆构造等腰”图形60°60°60°45°30°30°72°72°36°36°三边之比111∶∶ 112∶∶113∶∶51112∶∶ 5+1112∶∶二、直角三角形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①.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②.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③.边角间满足锐角三角函数.2.特殊直角三角形知识导航“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和60︒的直角三角形”边的比:112∶∶边的比:132∶∶3.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线.d cba“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2c d =” acbh “直角三角形斜边高abh c=”三.尺规构造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问题作图求点坐标 “万能法”其他方法 等腰三角形 lAB已知点A 、B 和直线l ,在l 上求点P ,使PAB △为等腰三角形lP 4P 5P 3P 2P 1BA“两圆一垂”分别表示出点A 、B 、P 的坐标,再表示出线段AB 、BP 、AP 的长度,由①AB=AP ②AB=BP③BP=AP 列方程解出坐标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用勾股或相似建立等量关系直角三角形lAB已知点A 、B 和直线l ,在l 上求点P ,使PAB △为直角三角形BA P 1P 2P 3P 4l“两垂一圆”分别表示出点A 、B 、P 的坐标,再表示出线段AB 、BP 、AP 的长度,由①222AB BP AP =+ ②222BP AB AP =+ ③222AP AB BP =+ 列方程解出坐标作垂线,用勾股或相似建立等量关系四.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⑴SSS ;⑵SAS ;⑶ASA ;⑷AAS ;⑸HL .在证明图形的线或角关系时,通常需要将全等与图形变换(旋转、平移、轴对称等)相结合.五.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⑴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比值称为相似比.⑵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⑴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⑵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⑶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⑷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1)EDC BA(3)ED CBA(4)D CBADCBA(6)EDCBA(2)EDCBA(5)EDCBA(10)(9)(8)A BC DEABC DEEDC BA【编写思路】由于三角形的知识点非常多,本讲只针对三角形中的重要考点来编写的,侧重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由于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考察的分值较少,而且简单,所以本讲也只是针对相似中的重要模型进行复习,不对学生做太高要求.另外,我们在每一讲中,针对当前考试的热点和难点,设计一种“系列探究”, 使得每一讲有一个复习亮点,为我们第一轮复习锦上添花.本讲的探究是: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引发的“几何最值问题”.【例1】 (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 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 个数是( ) A.6 B.7 C.8 D.9(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410),,点C 在y 轴上,且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C 点的坐标为 .(2010顺义一模)(3)已知:如图,在ABC △中,B ACB ∠=∠,点D 在AB 边上,点 E 在AC 边的延长线上,且BD CE =, 连接DE 交BC 于F .求证:DF EF =. (2012海淀期中)模块一 特殊三角形夯实基础B A FDB(4)如图所示,在△ABC 中,BC =6,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点P 在射线EF 上,BP 交CE 于D ,点Q 在CE 上且BQ 平分∠CBP ,设BP =y ,PE =x .当CQ =21CE 时,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解析】(1)C ,“两圆一垂”;(2)(0,0),(0,10),(0,2),(0,8).“两垂一圆”确定四个点之后,用勾股求得; (3)证明:过D 点作AC 的平行线交BC 于点G , 则∠B =∠ACB =∠BGD ;∴BD =DG =CE ; 易证△DFG ≌△EFC ;∴DF =EF .注:本题方法很多,还可以过D 作BC 平行线,或过E 作AB 的平行线,由“平行线截等腰三角形”得新等腰三角形.(4)y = –x +6; 提示:延长BQ 与射线EF 相交,由“平行线加角平分线”得到等腰三角形.【例2】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 将长为2的线段QF 的两端放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如果点Q 从点A 出发,沿 图中所示方向按A D C B A →→→→滑动到点A 为止,同时点 F 从点B 出发,沿图中所示方向按B A D C B →→→→滑动到 点B 为止,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线段QF 的中点M 所经过的路线围 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 (2010宣武一模) A. 2 B. 4-π C.π D.1π-(2)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2,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 A . 222+ B .52 C .62 D . 6(2010西城二模)以下探究主题为:几何最值问题【探究1】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AB =4,点A 、C 分别在x 轴、y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________.【探究2】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3,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小距离是__________.能力提升BC 第8题图QFMy xO CBA C BA O y xy xO CBA【探究3】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 =30°,CB =33, 点D 是平面上一点且CD =2,点P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当△ABC 绕点C 任意旋转时,在旋转过程中线段DP 长度的最大值为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解析】(1)C ,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知BM 、CM 、CM 、AM 均等于FQ 的一半,于是M 的轨迹围成一个半径为1的圆;(2)A ,如右图1,取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 、D 、B 三点共线时,OB 的值最大;探究1:2+23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 、D 、B 三点共线时,OB 的值最大;探究2:如右图2,取AC 中点D ,连结OD 、BD ,当O 、D 、B 三点共线时,OB 132;探究3:“△ABC 绕点C 旋转”等价于“CD 绕点C 旋转”,如下图1,连结CP ,当PD=PC+CD 时, PD 最大,当PD =︱PC-CD ︱时,PD 最小. 如图2,当P 与B 重合,PD 取最大值为332,如 图3,当CP ⊥AB 时,PD 3322. 图1图2图3PD CBAPDCBAP ()ABCD【点评】动线段最值的求法一般可总结为两种方法(仅供参考):(1)将动线段作为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且另两边为定值,但是形状可变化,如下左图,“外共线”值最大,“内共线”值最小(已知AB 、BP 为定值,求动线段AP 的最大或最小值);(2)如下右图,垂线段最短,端点处最大(已知点P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求线段AP 的最大或最小值).21)CB AP 2P PBAPDC B Axy OA BCD 图1图2ABCOxy D【例3】 △ABC 与△C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C 为公共顶点,连结AD 、BE 相交于点P ,BE 交AC于点M ,AD 交CE 于点N ,(1)如图1,当点B 、C 、D 在同一直线上,请证明以下结论:① AD =BE ;② 连结PC ,则PC 平分∠BPD ; ③ 60APB ∠=︒;④ 连结MN ,则△MCN 为等边三角形; ⑤ PB=P A+PC ,PD=PE+PC(⑥ 连结AE ,点P 为△ACE 的费马点. 学生版上没有) (2)如图2,当△CDE 绕点C 旋转任意角度时,(1)中的5个结论仍成立吗?图1图2ABCDNPMENMPEDCBA【解析】(1)由ACD BCE △≌△可得①;过点C 分别作AD 、BE 边上的高,由“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或者通过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可得两高相等,证得②;由“八”字模型倒角证得③;由BMC ACN △≌△或者CND CME △≌△得CN=CM ,证得④;由120APC EPC ∠=∠=︒,在四边形ABCP 和EDCP 中利用旋转可证得⑤;由⑤中的结论可知PA+PC+PE=BE ,120APC EPC APE ∠=∠=∠=︒,点P 到△ACE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即可证得⑥.(2)结论①②③⑤⑥均成立.【例4】 在△ABC 中,AB =AC ,∠BAC =α(︒<<︒60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能力提升夯实基础模块二 全等三角形图1图2A BCDEDCBA(1)如图1,直接写出∠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BCE =150°,∠ABE =60°,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 ,若∠DEC =45°,求α的值. (2013北京中考)【解析】(1)1302α︒-;(2)ABE △为等边三角形,连接AD 、CD 、EB∵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则BC BD =,60DBC ∠=︒ 又∵60ABE ∠=︒∴160302ABD DBE EBC α∠=︒-∠=∠=︒-且BCD △为等边三角形.在ABD △与ACD △中AB ACAD AD BD CD=⎧⎪=⎨⎪=⎩∴ABD △≌ACD △(SSS ) ∴1122BAD CAD BAC α∠=∠=∠=∵150BCE ∠=︒ ∴11180(30)15022BEC αα∠=︒-︒--︒=在ABD △与EBC △中BEC BADEBC ABD BC BD ∠=∠⎧⎪∠=∠⎨⎪=⎩∴ABD △≌EBC △(AAS )∴AB BE = ∴ABE △为等边三角形 (3)∵60BCD ∠=︒,150BCE ∠=︒∴1506090DCE ∠=︒-︒=︒又∵45DEC ∠=︒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C CE BC == ∵150BCE ∠=︒ABDE图3图2图1B 1C 1C 2B 2B n -1C n-1CnBn A B C B 2C 2A B C B 1C 1C 1B 1C B AQN MDCBA∴(180150)152EBC ︒-︒∠==︒ 而130152EBC α∠=︒-=︒ ∴30α=︒【点评】第(2)问考察的是一类由旋转形成的全等模型,如图,若BAC DAE ∠=∠ ①ABC △为等腰三角形(AB=AC ); ②ADE △为等腰三角形(AD=AE ); ③ABD ACE △≌△以上三个命题有二推一,通常两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此题欲证ABE △为等边三角形,已知DBC △为等边三角形,则需证ABD △≌EBC △即可.【例5】 (1)已知在△ABC 中,BC=a .如图1,点B 1 、C 1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线段B 1C 1的长是_______;如图2,点B 1 、B 2 ,C 1 、C 2分别是AB 、A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B 1C 1 + B 2C 2的值是__________;如图3, 点12......、、、n B B B ,12......、、、n C C C 分别是AB 、AC 的(n +1)等分点,则线段B 1C 1 + B 2C 2+……+ B n C n 的值是 ______.(2)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 =4,BC =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 在BC 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 始终经过点A ,设直角 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 与CD 相交于点Q .BP =x ,CQ=y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夯实基础模块三 相似三角形DCBA【解析】(1)1,2a a ,12na 提示:由“A”字相似模型来求B n C n 的长; (2)D 提示:“三垂”相似模型;【例6】 如图1,在等腰直角△ABC 中,∠BAC =90°,AB =AC =2,点E 是BC 边上一点,∠DEF =45°且角的两边分别与边AB ,射线CA 交于点P ,Q .(1)如图2,若点E 为BC 中点,将∠DEF 绕着点E 逆时针旋转,DE 与边AB 交于点P ,EF 与CA的延长线交于点Q .设BP 为x ,CQ 为y ,试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如图3,点E 在边BC 上沿B 到C 的方向运动(不与B ,C 重合),且DE 始终经过点A ,EF 与边AC 交于Q 点.探究:在∠DEF 运动过程中,△AEQ 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B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2东城期末)【解析】(1)∵ ∠BAC =90°,AB =AC =2, ∴ ∠B =∠C ,22BC =.又∵FEB FED DEB EQC C ∠=∠+∠=∠+∠,DEF C ∠=∠, ∴ ∠DEB =∠EQC . ∴ △BPE ∽△CEQ . ∴BP CEBE CQ=. 设BP 为x ,CQ 为y , ∴22=. ∴ 2y x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x <1. (2)解:∵ ∠AEF =∠B =∠C ,且∠AQE >∠C ,∴ ∠AQE >∠AEF . ∴ AE ≠AQ .当AE =EQ 时,可证△ABE ≌ECQ . ∴ CE =AB =2 . ∴ BE =BC -EC =222-. 当AQ =EQ 时,可知∠QAE =∠QEA =45°.∴ AE ⊥BC . ∴ 点E 是BC 的中点. ∴ BE =2.能力提升综上,在∠DEF 运动过程中,△AEQ 能成等腰三角形,此时BE 长为2222.【思维拓展训练】提高班训练1. 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 =90°,AC=8,BC =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 . (1)DE 的长为 ;(2)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 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 【解析】4,4训练2. ⑴如图1,已知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的一动点,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EG ⊥AC 于 点G ,CH ⊥BD 于点H ,试证明CH =EF +EG ;图3GEFL ABC DABCD EFGH图2图1H GFE DCBA⑵ 若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如图2,过点E 作EF ⊥BD 于点F ,EG ⊥AC 的延长线于点G ,CH ⊥BD 于点H , 则EF 、EG 、CH 三者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⑶ 如图3,BD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L 在BD 上,且BL =BC , 连接CL ,点E 是CL 上任一点, EF ⊥BD 于点F ,EG ⊥BC 于点G ,猜想EF 、EG 、BD 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⑷ 观察图1、图2、图3的特性,请你根据这一特性构造一个图形,使它仍然具有EF 、EG 、CH 这样的线段,并满足⑴或⑵的结论,写出相关题设的条件和结论. (2010房山二模) 【解析】(1)设对角线交点为O ,连结OE ,用面积法证明; (2)CH=EF-EG ;(3)连结AC 交BD 于点O ,由(1)的结论可知CO=EF+EG ,于是12BD EF EG =+;(4)只要有等腰三角形就行,例如可以在等腰梯形中构造. 训练3.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任意一点,DE AG ⊥于点E ,BF AG ⊥于点F .⑴ 求证:DE BF EF -=.⑵ 当点G 为BC 边中点时,试探究线段EF 与G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 若点G 为CB 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请你在图2中画出图形,写出此时DE 、B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图2图1ABCDG G FEDCB A【解析】(1)由AED BFA △≌△可得;(2)EF=2GF,易证AFB BFG ABG△∽△∽△,于是2AB AF BFBG BF FG===,所以AF=2BF,BF=2FG,所以EF=2FG;(3)DE+BF=EF.模块一特殊三角形课后演练【演练1】⑴如图,等腰ABC△中,AB AC=,20A=︒∠,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A.80°B.70°C.60°D.50°⑵在等腰ABC△中,AB 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别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____.⑶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E分别为AB、BC边上的点,AD BE=,AE与CD交于点F,AG CD⊥于点G,则AGAF=.【解析】(1)C;(2)7或11;(3)3【演练2】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中任意一点,连接P A、PB、P C,过P点分别做三边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则PD+PE+PF=;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解析】3;3模块二全等三角形课后演练【演练3】在ABC△中,AB AC=,CG 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⑴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⑵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 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 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⑶当三角尺在⑵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位置实战演练图1EDBAABEFGDAGABF GGFEDCBAPFEA(点F 在线段AC 上,且点F 与点C 不重合)时,⑵中的猜想是 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解析】⑴ BF CG =;在ABF ∆和ACG ∆中,∵90F G FAB GAC AB AC ∠=∠=︒∠=∠=,,, ∴(AAS)ABF ACG ∆∆≌, ∴BF CG =. ⑵ DE DF CG +=;过点D 作DH CG ⊥于点H (如图4). ∵DE BA ⊥于点E ,90G DH CG ∠=︒⊥,,∴四边形EDHG 为矩形,∴DE HG DH BG =,∥,∴GBC HDC ∠=∠, ∵AB AC =,∴FCD GBC HDC ∠=∠=∠,又∵90F DHC CD DC ∠=∠=︒=,, ∴(AAS)FDC HCD ∆∆≌,∴DF CH =.∴GH CH DE DF CG +=+=,即DE DF CG +=. ⑶ 仍然成立.(注:本题还可以利用面积或三角函数来证明,比如⑵中连结AD )【演练4】 图中是一副三角板,45︒的三角板Rt DEF △的直角顶点D 恰好在30︒的三角板Rt ABC △斜边AB 的中点处,304590A E EDF ACB ∠=︒∠=︒∠=∠=︒,,,DE 交AC 于点G ,GM AB ⊥ 于M .⑴ 如图1,当DF 经过点C 时,作CN AB ⊥于N ,求证:AM DN =.⑵ 如图2,当DF AC ∥时,DF 交BC 于H ,作HN AB ⊥于N ,⑴的结论仍然成立,请 你说明理由.图2图1EHABCD FGN NMGF ED CBA【解析】⑴ ∵3090A ACB ∠=︒∠=︒,,D 是AB 的中点,∴BC BD =,60B ∠=︒∴△BCD 是等边三角形.又∵CN DB ⊥,∴12DN DB =,∵90EDF ∠=︒,BCD ∆是等边三角形. ∴30ADG ∠=︒,而30A ∠=︒,∴GA GD =.∵GM AB ⊥,∴12AM AD =又∵AD DB =,∴AM DN =.⑵ ∵DF AC ∥,∴30BDF A ∠=∠=︒,90AGD GDH ∠=∠=︒,∴60ADG ∠=︒. ∵60B ∠=︒,AD DB =,∴ADG DBH ∆∆≌,∴AG DH =, 又∵BDF A ∠=∠,GM AB ⊥,HN AB ⊥,A BEF G图4HDE 3E 2E 1D 4D 3D 2D 1CBA ∴AMG DNH ∆∆≌.∴AM DN =.模块三 相似三角形 课后演练【演练5】 如图,已知Rt ABC △,1D 是斜边AB 的中点,过1D 作11D E AC ⊥于1E ,连接1BE 交1CD 于2D ;过2D 作22D E AC ⊥ 于2E ,连接2BE 交1CD 于3D ;过3D 作33D E AC ⊥于3E ,…, 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45n D D D ,,…,,分别记11BD E △, 22BD E △,33BD E △,…,n n BD E △的面积为123S S S ,,,…n S . 则n S =_________ABC 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解析】()211n +第十八种品格:坚持品格教育—坚持有些人,做事是怕别人说失败,为不失败而坚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一、课标导航
二、核心纲要
1.基本概念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如下图所示:A 与B A ,/与C B ,/与/
C 是对应顶点;AB 与AC B A ,//与BC C A ,//与//C B 是对应边;A ∠与B A ∠∠,/与C B ∠∠,/与/C ∠是对应角.
2.表示符号
“≌”;如右图所示,.ABC ABC ∆≅∆
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要求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3.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是关键,常用的方法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 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4.全等量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此结论在证明中不能直接用)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 -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①特殊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②一般方法:SAS ,ASA ,AAS.
注: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至少有一条边对应相等.
6.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题目中找,图形中看”)
7.全等三角形的图形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1)平移全等型
(2)对称全等型
(3)旋转全等型
本节重点讲解:一个概念,一个思路,三类图形,四个性质,五个判定,
三、全能突破
基 础 演 练
1.如图12-1-1所示,将△AOB 绕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45后得到,//OB A ∆若,15 =∠AOB 则AOB ∠
的度数是( ). o A 20. 30.B 35.C 40.D
2.如图12 -1-2所示,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DF AC EF BC DE AB ===①
;,,EF BC E B E
D AB =∠=∠= ② ;,,F C EF BC
E B ∠=∠=∠=∠③
.,,E B DF AC DE AB ∠=∠==④
其中,能使△A BCcn△DEF 的条件共有( ).
A.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3.如图12 -1-3所示,BD AC CB AD CD AB 、,,==相交于点0,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2.A
3.B
4.C
5.D
4.如图12 -1-4所示,△ABC 绕点A 旋转o
180得到△AED ,
(1)则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 ,数量关系是
(2)若,24=∆ABC s 则=∆ADE s
(3)若ADE BC AC ∆==,4,2的周长为偶数,则AE 的长为
5.如图12 -1-5所示,OP OD OB OC OA CD AB ,,,===是BOD ∠的平分线,求证:.COP AOP ∠=∠
6.如图12 -1-6所示,点A 、C 、B 、D 在同一条直线上,.,,//FD AB F A DF BE =∠=∠求证:.FC AE =
7.如图12 -1-7所示,,//ED AB 点F 、点C 在AD 上,,,//DE AB EF BC =求证:.DC AF =
8.如图12 -1-8所示,.,,,AC ED BA AE AB BC AB AE ==⊥⊥求证:.AC ED ⊥
9.如图12 -1-9所示,给出五个等量关系:,BC AD =① ,BD AC =② ,DE CE =③ ,C D ∠=∠④
=∠DAB ⑤.CBA ∠请你以其中两个为条件,另三个中的一个为结论,推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只需写出一种情况),并加以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能 力 提 升
10.如图12 -1-10所示,将Rt△ABC(其中
90,34=∠=∠C B )绕A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11C AB ∆的
位置,使得点1B A C 、、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最小等于( ) 56.A o B 68. 124.C o D 180.
11.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23,3-x ,12-x 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x 等于( ).
37.A 3.B 3
73.或C 4.D
12.如图12 -1-11所示,△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画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 所画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画出( )个.
2.A 4.B 6.C 8.D
13.如图12 -1-12所示,△ABE 和△ACD 是△ABC 分别沿着AB ,AC 边翻折形成的,若,138 =∠BAC 则∠EFC 的度数为
14.如图12 -1-13所示,点A 在DE 上,点F 在AB 上,且,321,3,∠=∠=∠==AB CE AC 则DE 的长 为
15.如图12 -1-14所示,已知AC 与BD 相交于点,,,,1,DEC ADC BE AD DC AE AB AE E ∠=∠==-= 则CE 的长为
16.如图12 -1-15所示,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点F ,且.,CD FD AC BF ==求证:;AC BF ⊥
17.如图12 -1-16所示,已知,,,,AC AF AB AE AC AF AB AE ==⊥⊥
求证:.)2(;)1(BF EC BF FC ⊥=
18.在△ABC 中,,,90BC AC ACB ==∠ 直线L 经过顶点C ,过A 、B 两点分别作Z 的垂线AE 、BF ,垂
足分别为E 、F .
(1)如图12-1-17(a)所示,当直线L 不与底边AB 相交时,求证:.BF AE EF +=
(2)当直线L 绕点C 旋转到图12-1-17(b)的位置时,猜想EF 、AE 、BF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3)当直线L 绕点C 旋转到图12-1-17(c)的位置时,猜想EF 、AE 、BF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19.(1)如图12 -1-18所示,BD 、CE 是△ABC 的高,点P 在BD 的延长线上,,BP CA =点Q 在CE 上,QC
,AB =探究PA 与AQ 之间的关系;
(2)若把(1)中的△ABC 改为钝角三角形,A AB AC ∠>,是钝角,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 画出图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中 考 链 接
20.(2012.北京)如图12 -1-19所示,点E 、A 、C 在同一条直线上,.,,//CD AC CE AB CD AB ==
求证:.ED BC =
21.(2012.湖南衡阳)如图12 -1- 20所示,,//,EF BC DC AF =请只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BC ≌△DEF,
并说明理由.
22.(2011.四川内江)如图12 -1- 21所示,在Rt△ABC 中,AC BAC ,90 =∠,2AB =点D 是AC 的中
点,将一块锐角为o
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连接BE 、EC.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巅 峰 突 破
23.如图12 -1- 22所示,在△ABC 中,E 、D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BD 、CE 交于点F ,AF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H ,若,,21AD A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
4.A
5.B
6.C
7.D
24.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25.在△ABC 中,高AD 和BE 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 ,且,AC BF =则∠ABC 的度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