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第11章

合集下载

金属学热处理4-11思考题

金属学热处理4-11思考题

第四章铁碳合金(一)填空题1.Cr、V在γ-Fe中将形成置换固溶体。

C、N则形成间隙固溶体。

2.渗碳体的晶体结构是复杂正交晶系,按其化学式铁与碳原子的个数比为3:1 3.当一块质量一定的纯铁加热到912℃温度时,将发生a-Fe向γ-Fe的转变,此时体积将发生缩小。

4.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至室温时,其相组成物为α+ Fe3C,组织成物为P。

5.在生产中,若要将钢进行轧制或锻压时,必须加热至γ单相区。

6.当铁碳合金冷却时发生共晶反应的反应式为,其反应产物在室温下被称为。

7.在退火状态的碳素工具钢中,T8钢比T12 钢的硬度,强度。

8.当W(C)=0.77%一2.11%间的铁碳合金从高温缓冷至ES线以下时,将从奥氏体中析出,其分布特征是。

9.在铁碳合金中,含三次渗碳体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含二次渗碳体最多的合金成分点为。

10.对某亚共析碳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时,若估计其中铁素体约占10%,其W(C) = ,大致硬度为11.奥氏体是在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12.铁素体是在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

13.渗碳体是和的金属间化合物。

14.珠光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

15.莱氏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而变态莱氏体是和的机械混合物。

16.在Fe—Fe3C相图中,有、、、、五种渗碳体,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是、、、、。

17.钢中常存杂质元素有、、、等,其中、是有害元素,它们分别使钢产生、。

18.纯铁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同素异晶体有(写出温度区间) 、、。

19.碳钢按相图分为、、;按W(C)分为(标出W(C)范围) 、、。

10.在铁—渗碳体相图中,存在着四条重要的线,请说明冷却通过这些线时所发生的转变并指出生成物。

ECF水平线、;PSK水平线、;ES 线、;GS线、。

21 标出Fe—Fe3C相图(图4—3)中指定相区的相组成物:①,②,③,④,⑤。

;22.铁碳合金的室温显微组织由和两种基本相组成。

23.若退火碳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面积为41.6%,珠光体的面积为58.4%,则其W(C)=。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后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奥氏体形成的热力条件()。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奥氏体。

()越大,驱动力越大,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

2.共析奥氏体形成过程包括()()()和()四个阶段。

3.( )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而()钢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倾向小。

4.本质晶粒度是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之一,对于()钢可有较宽的热处理加工范围,对于()钢则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以免引起晶粒粗化而是性能变坏。

5.()晶粒度对钢件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大。

6.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的途径主要有()()( )( )和()。

7.()遗传对热处理工件危害很大,它强烈降低钢的强韧性,使之变脆,必须避免和消除。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原因1.奥氏体晶核是在珠光体中各处均匀形成的。

()2.钢中碳含量越高,奥氏体转变速度越快,完全奥氏体化所需时间越短。

()3.同一种钢,原始组织越细,奥氏体转变速度越慢。

()4.本质细晶粒钢的晶粒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比本质粗晶粒钢细小。

()5.在一定加热的温度下,随温度时间延长,晶粒将不断长大。

()6.所有合金元素都可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奥氏体晶粒。

()三、选择题1.Ac1、A1、Ar1的关系是__________。

A..Ac1>A>1Ar1 B. Ar1>A1>Ac1 C.A1>Ar1>Ac1 D.A1>Ac1>Ar12. Ac1、Ac3、Ac cm是实际()时的临界点。

A. 冷却B.加热C.平衡D.保温3.本质晶粒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得的奥氏体晶粒()A.长大速度B. 大小C. 起始尺寸D. 长大极限4.实际上产中,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得到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称为()A. 起始晶粒度B.本质晶粒度C.实际晶粒度D.名义晶粒度四、简答题1.以共析碳钢为例,说明:1.奥氏体的形成过程;2. 奥氏体晶核为什么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上形成;3. 为什么铁素体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第1章)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第1章)
性能取决于组织形态
高硬、高强、高耐磨
1-16
珠光体(纯铁、铁素体)的机械性能 抗拉强度σb: 1000(176~274)MN/m2 屈服强度σ0.2: 600(98~166)MN/m2 延伸率δ: 10%(30~50%) 断面收缩率ψ: 12-15%(70~80%) 硬度HB: 241(50~80)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1-15
组织 奥氏体
比容 (cm3/g-1)
0.1212
线膨胀系数 (106K-1)
14.5
力学性能
低硬度、低屈服强度,高塑性
铁素体 0.1271
渗碳体 0.130
珠光体
-
莱氏体
-
23.0 12.5
-
低强度、低硬度,高塑形和韧 性
高硬、高强、高耐磨,低塑性 、低韧性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1-25
1-12
计算相及组织含量
【例】计算珠光体中F和Fe3C的含量。 WF=SK/PK=(6.69-0.77/6.69-0.0218)×100% =88.7%
WFe3c=100%-88.7%=11.3%
【课堂练习】分析wc=1.5%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 的相及组织,并分别计算其含量。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正火(normalizing)

三阶段:加热、保温、冷却
理 淬火(quenching ) 回火(tempering)

五要素:介质、V加、T、t 、V冷 类 固溶时效(aging treatm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s
1-7
热处理与相图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全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全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金属键?并用其解释金属的特性答:金属键就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金属的很多物理性质。

金属的延展性就是由于在金属被锻造的时候,只是引起了金属阳离子的重新排布,而由于自由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内自由流动,金属键并未被破坏。

再如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很容易吸收光子而发生跃迁,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波,因而金属往往有特定的金属光泽。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沿着电场定向运动,导电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及正离子的震动,使之具有导热性;温度升高,正离子或原子本身振动的幅度加大,阻碍电子的通过,使电阻升高,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用双原子模型说明金属中原子为什么会呈现周期性规则排列,并趋于紧密排列答: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体系能量最低,以保持其稳定,原子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趋于周期性规则排列。

原子周围最近邻的原子数越多,原子间的结合能越低(因为结合能是负值),把某个原子从平衡位置拿走,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所需做的功越大,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总是自发地趋于紧密排列。

3.填表:晶格类型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间隙类型间隙半径间隙数目举例原子堆垛方式体心立方2a438 68% 八面体 a 18 α—Fe ABABAB四面体 a 24面心立方4a4212 74% 八面体 a 13 γ—Fe ABCABC四面体 a 8密排六方6a2112 74% 八面体 a 6 Mg ABABAB四面体8a 194什么是晶体结构?什么是晶格?什么是晶胞?答: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离子,原子,分子集团)的具体的排列情况,也就是指晶体中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内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晶格:将阵点用一系列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晶胞:构成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6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智慧树答案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山东联盟)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绪论1.热处理是热加工工艺,能发挥金属材料的潜力()答案:对2.加热温度往往根据试验或经验确定()答案:错3.相图是判定材料能否需要进行热处理的重要依据()答案:对4.固体渗碳在我国出现的历史时期()答案:春秋战国5.热处理的效用是()答案:延长材料寿命;节能;减重6.热处理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答案:对7.中国具有久远的热处理发展历史()答案:对第一章1.时间因素对奥氏体晶核没影响()答案:错2.高于727℃,珠光体能态高,奥氏体能态低,珠光体稳定()答案:错3.奥氏体形成动力学描述了奥氏体化时奥氏体形成数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答案:对4.奥氏体形核与原始组织珠光体的形态无关()答案:错5.奥氏体化温度对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有显著影响()答案:对6.奥氏体既是一种相也是一种组织形态()答案:对7.在780℃奥氏体向铁素体中移动的速度,大约是向渗碳体中移动的()倍答案:158.增大奥氏体形成过热度的合金元素()答案:Cu;Mn;Ni第二章1.片间距随珠光体转变温度降低而减小()答案:错2.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是混合组织()答案:对3.过冷条件下奥氏体共析分解为珠光体是个自发的过程()答案:对4.相图不能用来考察非平衡冷却条件下非共析钢的组织变化行为()答案:错5.非共析钢中先析出相有利于珠光体转变,使其C曲线较共析钢靠右()答案:对6.Mo,Ti增大碳的扩散能力()答案:错7.马氏体最早发现于钢中()答案:对8.马氏体转变属于扩散型转变()答案:错9.马氏体具有高强高硬特性()答案:对10.形成温度低时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低()答案:错11.马氏体最大相变阻力是()答案:弹性应变能12.马氏体转变的类型包括()答案:爆发式转变;降温转变;表面转变;等温转变第三章1.退火可作为预备热处理,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答案:对2.正火可以取代完全退火()答案:错3.正火通常采用空冷,绝对不能采用吹风或者喷雾的方法()答案:错4.淬透性是指以在规定条件下钢试样淬硬深度和硬度分布表征的材料特性()答案:对5.“C”曲线左移,淬透性升高()答案:错6.分级淬火的加热温度,通常比普通淬火温度低10-20℃()答案:错7.淬火内应力包括热应力和组织应力()答案:对8.碳钢回火时马氏体分解的温度范围是()答案:100-250 ℃9.马氏体临界冷却速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答案: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化条件;冷却介质10.退火目的主要包括()答案: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均匀钢的化学成分;提高塑性第四章1.感应加热电流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大()答案:错2.感应加热电阻率越大,电流透入深度越小()答案:错3.气体渗氮是指在活性氮原子的气体中进行渗氮()答案:对4.渗氮时间应该结合渗氮温度,依据渗氮层深度而定()答案:对5.渗碳是最广泛的化学热处理()答案:对6.按渗碳介质或渗碳剂状态渗碳工艺包括()答案:固体渗碳;气体渗碳;液体渗碳7.渗剂流量因素影响包括()答案:渗碳罐及工装状况;装炉量;渗剂种类;炉罐容积8.两段渗碳法工艺包括()答案:排气阶段;降温和出炉阶段;强渗阶段;扩散阶段第五章1.携带空位的Cu原子比没有空位时更难在淬火后聚集()答案:错2.铝铜合金时效伴随析出相晶体结构演变和组织长大()答案:对3.Al-Cu过饱和固溶体沉淀是一个扩散过程()答案:对4.Al-Cu时效过程受控于过冷度和原子扩散速度()答案:对5.铝铜合金相图是其制定热处理工艺的理论基础( )答案:对。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目录绪论 (6)1、材料 (6)2、工程材料 (6)3、金属材料 (6)4金属 (6)5、合金 (6)6、无机非金属材料 (6)7、高分子材料 (6)8、复合材料 (6)9、结构材料 (6)10、功能材料 (6)第一章金属的性能 (6)1、金属的使用性能 (6)2、金属的工艺性能 (6)3、金属的力学性能 (6)4、弹性变形 (6)5、塑性变形 (7)6、弹性极限 (7)7、弹性模量与刚度 (7)8、强度 (7)9、塑性 (7)10、屈服极限 (7)11、抗拉强度 (7)13、冲击韧性 (7)14、断裂韧性 (7)第七章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7)1、塑性变形 (7)2、滑移 (7)3、滑移系 (7)4、单滑移系 (7)5、多滑移系 (7)6、交滑移 (7)7、孪生: (7)8、位错塞积 (7)9、吕德斯带 (7)10、柯氏气团 (8)11、加工硬化 (8)12、纤维组织 (8)13、胞状结构 (8)14、择优取向 (8)15、断裂 (8)16、解理断裂 (8)17、韧窝断口 (8)18、晶界断口 (8)19、脆性转变温度 (8)第八章金属与合金的回复再结晶 (9)1、回复: (9)3、再结晶 (9)4、再结晶温度 (9)5、晶粒长大 (9)6、晶粒异常长大 (9)7、再结晶织构 (9)8、退火孪晶 (9)9、热加工 (9)10、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 (9)11、带状组织 (9)12、超塑性与超塑性合金 (10)13、组织超塑性(微晶超塑性) (10)14、相变超塑性 (10)第九章扩散 (10)1、扩散 (10)2、间隙扩散 (10)4、自扩散: (10)5、异扩散 (10)6、上坡扩散 (10)7、下坡扩散 (10)8、原子扩散 (10)9、反应扩散 (10)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10)1、错配度 (10)2、惯习现象 (10)4、非扩散型相变 (11)5、热处理 (11)6、实际晶粒度 (11)7、连续冷却转变 (11)8、等温转变 (11)9、过冷奥氏体 (11)10、马氏体 (11)11、板条马氏体 (11)12、片状马氏体 (11)13、奥氏体的稳定化 (11)14、钢的淬透性 (11)15、临界淬火直径 (11)16、钢的淬硬性 (11)17、贝氏体 (11)18、回火脆性 (11)19、低温回火脆性 (12)20、高温回火脆性 (12)21、退火 (12)22、完全退火 (12)23、等温退火 (12)24、球化退火 (12)25、扩散退火 (12)26、去应力退火 (12)28、正火 (12)29、淬火 (13)30、单液淬火 (13)31、双液淬火 (13)32、分级淬火 (13)33、等温淬火 (13)34、回火 (13)35、回火马氏体 (13)36、回火屈氏体 (13)37、回火索氏体 (13)38、钢的表面热处理 (13)39、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13)40、电子束淬火 (13)41、钢的化学热处理 (13)42、渗碳 (13)43、氮化 (14)44、热喷涂 (14)45、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14)46、物理气相沉积(PVD法) (14)47、金属离子注入 (14)48、化学镀 (14)绪论1、材料:是人类用来制造各种有用物件的物质。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11-1试述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及提高强度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以钢为例,合金元素的加入可能产生固溶强化、沉淀强化、细晶强化,对提高钢材的强度有利。

对于同一化学成分的合金而言,组织结构不同,其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为了提高其强度,可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或加工工艺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降低形变温度或提高应变速率,合金的强度会增大。

(2)提高材料强度的途径:加工硬化/形变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晶强化/晶界强度(较低温度)。

11-2试述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杂质元素通常对塑性不利,合金元素的加入一般对提高材料的强度有贡献,在等强温度下,只有晶界强化可以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使材料获得细晶组织结构可提高其塑性。

一般而言,形变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提高对强度有利,而对提高塑性不利。

(2)提高材料塑性的途径:降低材料中杂质的含量、细化晶粒、加入韧化元素、加入细化晶粒元素、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

11-4试就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类,指出1)哪些元素不形成碳化物2)哪些元素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3)哪些元素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4)何谓合金渗碳体,与渗碳体相比,其性能如何答: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o、Al、Cu等。

2)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除少量可溶于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外,几乎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3)Zr、Nb、V、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只要有足够的碳,就形成碳化物,仅在缺少碳的情况下,才以原子状态融入固溶体中。

4)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即为合金渗碳体,它是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并置换部分铁原子而形成的碳化物,合金渗碳体比一般渗碳体稳定,硬度高,可以提高耐磨性。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_整理版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总结_整理版

⾦属热处理原理及⼯艺总结_整理版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缺陷对⾦属性能有何影响?答:如果⾦属中⽆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定值后,⾦属的强度⼜随晶体缺陷的增加⽽增加。

因此,⽆论点缺陷,线缺陷和⾯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使晶体强度增加。

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属的电阻,降低⾦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在⼀般情况下不显⽰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向上原⼦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间结合⼒不同,因⽽表现出各向异性;⽽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向上的⼒相互抵消平衡,因⽽表现各向同性。

7.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有何影响?答:①冷却速度越⼤,则过冷度也越⼤。

②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则晶体内形核率和长⼤速度都加快,加速结晶过程的进⾏,但当冷速达到⼀定值以后则结晶过程将减慢,因为这时原⼦的扩散能⼒减弱。

③过冷度增⼤,ΔF⼤,结晶驱动⼒⼤,形核率和长⼤速度都⼤,且N的增加⽐G增加得快,提⾼了N与G的⽐值,晶粒变细,但过冷度过⼤,对晶粒细化不利,结晶发⽣困难。

8.⾦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①⾦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形核和核长⼤。

②受到过冷度的影响,随着过冷度的增⼤,晶核的形成率和成长率都增⼤,但形成率的增长⽐成长率的增长快;同时外来难熔杂质以及振动和搅拌的⽅法也会增⼤形核率。

9.在铸造⽣产中,采⽤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在⽣产中如何应⽤变质处理?答:①采⽤的⽅法:变质处理,钢模铸造以及在砂模中加冷铁以加快冷却速度的⽅法来控制晶粒⼤⼩。

②变质处理:在液态⾦属结晶前,特意加⼊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量可以成为⾮⾃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增加,从⽽提⾼了形核率,细化晶粒。

③机械振动、搅拌。

第⼆章⾦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2.产⽣加⼯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加⼯硬化在⾦属加⼯中有什么利弊?答:①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晶粒破碎的程度愈⼤,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被拉长。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第三版课后题全部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第三版课后题全部答案

互相排斥;但与下半部分应力相反,二者互相吸引。所以这些点缺陷大多易于被吸收而跑到正刃形位错的下半部分 或者负刃形位错的上半部分聚集起来。对于尺寸较小的置换原子,则易于聚集于刃形位错的另一半受压应力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刃形位错往往总是携带者大量的溶质原子,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这样一来,就会使位错的晶格畸 变降低,同时使位错难以运动,造成金属的强化。 22. 晶体的面缺陷包括晶体的外表面(表面或自由界面)和内界面两类,其中内界面又有晶界、亚晶界、孪晶界、 堆垛层错和相界等。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1.①过冷现象:金属结晶时实际来自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叫做过冷现象;
②过冷度: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 Tn 与理论结晶温度 Tm 之差称为过冷度;
③近程有序:在金属液体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称为近程有序;
④远程有序:在晶体中大范围的原子是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称为远程有序;
第一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1. 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成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 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叫做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根据金属键的本质,金属具有以下特性: 1 导电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沿着电场方向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从而有良 好的导电性; 2 导热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和正离子的振动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3 正电阻温度系数:当温度升高时,正离子或原子本身振动的振幅加大,可阻碍电子的通过,使电阻升 高,即表现为正电阻温度系数; 4 金属光泽:自由电子很容易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当它跳回到原有能级时,就 把吸收的可见光能量重新辐射出来,从而金属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 5 延展性: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故金属的两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时,金属正离子始终被包围在电 子云中,即仍继续保持着金属键合,这样,金属就能经受变形而不断裂,具有延展性。 2. 由双原子作用模型图,R0 相当于原子的平衡位置,任 何对平衡位置的偏离,都会收到一个力(吸引力或排斥力) 的作用,促使其回到平衡位置。(此外原子间的最大结合力不 是出现在平衡位置,而是在 R1 位置,这个结合力与金属的理 论抗拉强度相对应。)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把远处的原子移近所 做的功能使原子的势能更低(为负值),当原子移至平衡位置 R0 时,其结合能达到最低值,此时原子的势能最低、最稳定。 任何对 R0 的偏移,都会使原子的势能增加,从而使原子处于 不稳定状态,原子就有力图回到低能状态,即回到平衡距离 的倾向。将上述双原子作用模型加以推广,不难理解,当大 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 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原子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 这边是固态金属中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重要原因。如果试图 从固态金属中把某个原子从平衡位置拿走,就必须对它做功, 以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这个要被拿走的原子周围邻 近的原子数越多,原子间的结合能就越低,能量越低的状态 是最稳定的状态,而任何系统都有自发从高能状态向低能状 态转化的趋势。因此,常见金属的原子总是自发地趋于紧密的排列。 4. 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是指晶体中的质点(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的具体排列情况,也就是晶体中的这 些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晶格:为了方便起见,常人为地将阵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空间格子,称之为晶格。 晶胞:为了简便起见,可以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阵点的排列的规律 性,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成为晶胞。 8.-2.52% 9.(112)(211)(121)(-112)(1-12)(-11-2)(2-11)(21-1)(-211)(-121)(1-21)(12-1)12 个晶面

第11章 平坦化技术

第11章 平坦化技术
20
习题
• 试举例说明使用偏压溅射实现平坦化的原理 • 何为CMP?请描述CMP的工艺过程。
21
16
化学机械研磨(CMP)
➢ CMP技术的优点:
• 能获得全局平坦化。 • 对于各种各样的硅片表面都能平坦化。 • 可对多层材料进行平坦化。 • 减小严重的表面起伏,使层间介质和金属层平坦,可以实现更小的
设计图形,更多层的金属互连,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速度和良品。 • 解决了铜布线难以刻蚀良好图形的问题。 • 通过减薄表层材料,可以去掉表面缺陷。 • CMP是湿法研磨,不使用干法刻蚀中常用的危险气体。 • CMP可以实现设备自动化、大批量生产、高可靠性和关键参数控制。
➢ 偏压溅射:在基板上加有电压的同时进行溅射薄膜的方法称为
偏压溅射。控制偏压大小,使元件表面的平面处的溅射沉积速 率与反溅射的刻蚀速率相等;而倾斜面的刻蚀速率大于沉积速 率,进而实现平坦化。
11
沉积的同时进行加工防止凹凸发生的薄膜生长
➢ 去除法:通过将填孔后不需要的部分去除掉来实现平坦化。
沉积所需 薄膜
左图:Si表面生 长多晶硅后用 CO2 离 化 团 束 辐 照前后的表面粗 糙度变化
19
大马士革法布线
➢ 定义:在金属、木材、陶瓷等中,按刻制的图形镶入金、 银、黄铜等的工艺,又称为镶嵌法布线。采用Cu-CMP的 大马士革镶嵌工艺是目前唯一成熟和已经成功用于IC制造 中的铜图形化工艺。
➢ 与传统布线法的区别主要是单层金属导线的制作方式不同:
15
化学机械研磨(CMP)
➢ 定义:通过比去除低处图形更快的速率去除高处图形以获得均
匀表面,是一种化学和机械作用相结合的平坦化过程。 • 化学作用:研磨液中的化学品和硅片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

第十章-淬火与回火要点

第十章-淬火与回火要点
却速度降低,特别是蒸汽膜阶段延长,特性温度 降低。 2)水的冷却速度快,400~100℃温度范围内的冷 却速度特别快。 3)循环水的冷却能力大于静止水的冷却能力。特 别是蒸汽膜阶段的冷却能力提高得更多。
12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13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2.碱或盐的水溶液 水中溶入盐碱等物质,减少了蒸汽膜的稳定性,使
光体转变区)具有较快的冷却速度,而在MS附 近的温度区域冷速比较缓慢,它可以减少淬火 内应力。避免淬火变形开裂;
分类:固态、 液态、 气态。
6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Ms Mf
理想淬火曲线示意图
7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一、淬火介质的冷却作用
淬火介质有固态、液态、气态。对固态 介质,或者是静止接触(热传导问题),如 是沸腾床冷却,则主要与其冷却特性有 关。气态,则是气体介质加热的逆过程。
43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例1,有一圆柱形工件,直径35mm,要求油淬(H=0.4)后
心部硬度大于HRC45,试问能否采用40Cr钢? 例2,有40Cr钢,直径50mm圆柱,求油淬后沿截面硬度?
44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45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第四节 淬火应力、 变形及开裂
一、淬火时工件的内应力
30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4.钢的原始组织的影响
钢的原始组织中,由于珠光体的类型(片状或 粒状)及弥散度的不同,在奥氏体化时,将会 影响到奥氏体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到高钢的淬透性。
31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二、淬透性的试验测定方法 1.计算法:根据钢材的主要成分,与奥氏
9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10
第10章 淬火与回火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1013003总学时:96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材料力学、物理化学、机械制造基础开课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性质:金属学与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研究工程材料及其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其为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和实验基础。

2、目的与任务:使学生掌握研究材料微观的方法,建立微观组织与宏观特性和性能间的联系与对应关系并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金相实验方法。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3^基本内容(1)金属的晶体结构。

(2)纯金属结晶。

(3)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4)铁碳合金。

(5)三元合金相图。

(6)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断裂。

(7)金属及合金的回复与再结晶。

(8)扩散。

(9)钢的热处理原理。

(10)钢的热处理工艺。

(11)工业用钢。

(12) 铸铁。

(13)有色金属及合金。

4、基本要求(1)掌握材料的基本结构、组织及与性能的联系。

(2)掌握材料的结晶过程及结晶过程组织变化的分析。

(3)利用相图分析材料的组织及组织转变。

(4)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及机理。

(5) 了解材料的强化途径及强化理论。

(教学要求:A -熟练掌握;B -掌握;C - 了解)本课程实验安排项目:16学时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原则,增加课堂讨论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教学手段采用黑板教学、幻灯教学、挂图讲解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并开展电子教案、CAI课件的研制、引进和应用、研制多媒体教学系统。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书目1、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金属学原理,侯增寿,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金属学与热处理,丁建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赵忠,丁仁亮,周而康,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o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编写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章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 齿轮传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1章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 齿轮传动
载荷多次重复作用,弯曲应力超过弯曲疲劳极限, 齿根部分的疲劳裂纹扩展,引起轮齿断裂。分轮齿单 侧工作的脉动循环和轮齿双侧工作的对称循环。 采取措施:
材料及热处理;增大模数;增大齿根圆角半径; 消除刀痕;喷丸、滚压处理;增大轴及支承刚度。
二、齿面点蚀:
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由于齿面材料在 交变接触应力(脉动循环)作用下,因为接触疲劳产 生金属微粒剥落形成凹坑的破坏形式称为点蚀。
则可得到:
2T1 圆周力: Ft d1
经向力:Fr
N N N
Ft tan
Ft 法向力: Fn cos
小齿轮上的转矩:
P T1 9550 ( N m) n1
圆周力Ft的方向在主动轮上与运动方向相反, 在从动轮上与运动方向相同。经向力Fr的方向都是 由作用点指向各自的轮心,与齿轮回转方向无关。

b d d1
代入上式得
m3
2 KT1 YFa
FE
SF
试验轮齿失效概率为1/100时的 齿根弯曲疲劳极限,见表11-1。 若轮齿两面工作时,应将数值乘 以0.7倍。 安全系数,见表11-5
在进行弯曲强度验算时,应对大小齿轮分别 进行验算;而在计算m时,应以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 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直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是其它各类齿轮
传动计算方法的基础,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
轮等强度计算,可以折合成当量直齿圆柱齿轮来进
行计算。
强度计算的目的在于保证齿轮传动在工作载荷
的作用下,在预定的工作条件下不发生各种失效。
齿轮强度计算是根据齿轮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 来进行的。
三、齿面胶合
高速重载的齿轮传动,齿面间的压力大,瞬时 温度高,油变稀而降低了润滑效果,导致摩擦增大, 发热增多,将会使某些齿面上接触的点熔合焊在一 起,在两齿面间相对滑动时,焊在一起的地方又被 撕开。于是,在齿面上沿相对滑动的方向形成伤痕, 这种现象称作胶合。

第11章 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

第11章 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

5.机械加工方法选择原则
(1)根据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Ra值选择 加工方法。
(2)根据表面所在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 选择加工方法。
(3)根据零件热处理状况选择加工方法。 (4)根据零件材料的性能选择。 (5)根据零件的批量选择。零件批量较大时,
第11章 机械零件的生产过程
11.1
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11.2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1.3
工件的定位与装夹
11.4
典型零件的加工
11.1 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11.1.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1.工序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
划的基本单元。 一名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或一台机床上
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称为工序。其划分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 工作过程是否连续。
其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外部质量,对其化学成分、金 属组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内部质量的要求上。 (2)经济性原则。一个零件的制造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材料费以及所 消耗的燃料、动力费用,工资和工资附加费,各项折旧费及其他 辅助性费用等分摊到该零件上的份额。要把满足使用要求和降低 制造成本统一起来,同时考虑经济性,应从降低整体的生产成本 考虑。 (3)实用性原则。制定生产方案必须与有关企业部门的具体生产条 件相结合。在一般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本企业的现有条件完成 生产任务。当生产条件不能满足产品生产的要求时,可以适当改 变毛坯的生产方式或对设备条件进行适当的技术改造,也可以与 厂外进行协作生产。
(4)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 高,而表面自身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又很高时,常采用 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办法来达到位置精度要求。
11.3.3 认识夹具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ABJD0702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英文名称:Meta11ographyandHeatTreatment课程类型:必修课程学分数:4学分课程学时数:64学时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材料力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一、课程简介《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着重阐述金属及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及合金的相图与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以及固态金属相变的基本理论。

并结合实例,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出发来阐明问题,重点放在与金属材料学科有关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以便为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和制定热加工工艺规程,为从事金属与合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并为后继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在金属学基础理论方面具备阅读专业文献及进一步提高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金相光学显微分析方法分析金属及合金的组织、性能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和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等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1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课程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实际金属的的晶体缺陷。

课程的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三种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及其基本性能,实际金属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本章的难点是晶体结构缺陷。

课程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几何晶体学的基本知识和纯金属的三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晶面、晶向的表示方法;掌握合金相结构;掌握点缺陷、线缺陷与位错的基本概念,了解位错的运动以及面缺陷。

第2章纯金属的结晶课程教学内容:纯金属结晶的现象、金属的热力学条件、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形核、长大以及晶粒大小的控制。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作者 赵乃勤 第11章 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作者 赵乃勤 第11章 化学热处理

11.2.6 渗碳缺陷及控制
1.黑色组织 2.反常组织 3. 粗大网状碳化物组织 4.渗碳层深度不均匀 5.表层贫碳或脱碳 6.表面腐蚀和氧化
1.黑色组织
在含Cr、Mn及Si等合金元素的渗碳钢渗碳淬火 后,在渗碳层表面组织中出现沿晶界呈断续网 状的黑色组织。出现这种黑色组织的原因,可 能是由于渗碳介质中的氧向晶界扩散,形成Cr、 Mn和Si等元素的氧化物,即“内氧化”;也可 能是由于合金元素的优先氧化使晶界上及晶界 附近的合金元素贫化,淬透性降低,致使淬火 后出现非马氏体组织。
d)渗层硬度
5.渗碳件的质量检查
渗碳件的质量检查一般包括:①渗碳钢原材料 检查;②渗层质量检查,包括渗层深度、渗层 碳含量,碳化物、残留奥氏体及马氏体级别的 评定;③渗碳件心部游离铁素体级别的评定; ④渗层和心部硬度的检查;⑤渗碳件变形量的 检查和表面氧化、脱碳以及软点检查。
11.2.5 渗碳后钢的组织与性能[2]
5.表层贫碳或脱碳
图11-14
6.表面腐蚀和氧化
渗碳剂不纯,含杂质多,如硫或硫酸盐的含量 高,液体渗碳后零件表面粘有残盐,均会引起 腐蚀。渗碳后零件出炉温度过高,等温盐浴或 淬火加热盐浴脱氧不良,都可引起表面氧化, 应仔细控制渗碳剂的盐浴成分,并对零件表面 及时清洗。
11.3.1 渗氮的特点
渗氮(氮化)是将氮渗入钢件表面,从而提高其硬 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 渗氮的发展虽比渗碳晚,但却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渗氮可以获得比渗 碳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钢渗氮后的表面 硬度可以高达950~1200HV (相当于65~72HRC), 而且到600℃仍可维持相当高的硬度(即热硬性); 渗氮还可获得比渗碳更高的弯曲疲劳强度;由 于渗氮温度较低(500~570℃之间),故变形很小; 渗氮也可以提高工件的耐蚀性能。但是,渗氮 的缺点是工艺过程较长,渗层也较薄,不能承 受太大的接触应力。目前除了钢以外,其它如 钛、钼等难熔金属及其合金也广泛地采用渗氮 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钢的表面淬火表面淬火是强化金属材料表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在不改变工件的化学成分和心部组织的情况下,采用快速加热,使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奥氏体化,然后进行冷却淬火,以达到强化工件表面的热处理方法。

目前,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激光淬火、电接触淬火、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以及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等几种。

其中,感应淬火应用最广。

本章主要介绍感应加热基本原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的制订及感应器的制作方法,对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方法及其他表面淬火工艺只做简要介绍。

第一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及分类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实现表面淬火的方法。

根据感应加热电流频率的高低,可分为高频(100~500kHz)、超音频(20~60kHz)中频(1~10kHz)及工频(50Hz)。

感应淬火和普通淬火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略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用材料及加工路线表面淬火零件常用材料为碳含量为0.4~0.5%的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

如果碳含量过高,心部塑性和韧性较低。

若碳含量过低,会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不足。

感应淬火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略三、感应加热基本原理1.电磁感应加热原理略。

2.集肤效应定义……电流频率越高,集肤效应越明显。

集肤效应使工件表层感应加热淬火成为可能。

工程上规定从导体表面到电流密度降至36.79%I0处的深度称为电流透入深度,用δ表示。

当μ、f减小,ρ增大时,δ将增大。

在电流透入深度δ层内,电流所产生的热量占全部电流产生总热量的86.5 %,即δ层之外不能实现有效加热。

电流透入深度:低于失磁点(居里点)的电流透入深度的称为冷态电流透入深度,通常用δ20表示。

超过失磁点的电流透入深度称为热态电流透入深度,通常用通常用δ800表示。

由于温度从室温提高到居里点时,ρ增大、μ急剧减小,故电流透入深度增大许多倍。

3.感应加热的物理过程介绍物理过程(略)引出透热式、传导式加热概念(略)与传导式加热相比,透入式加热除表层不易过热外,还具有热损失小、效率高,加热迅速等优点。

实际中,应尽量采取透入式加热。

四、感应加热时钢的相变特点1)临界点升高。

加热速度越快,相变开始温度和完成温度越高。

2)奥氏体成分不均匀3)奥氏体晶粒变细4)淬火后亚共析钢组织中出现低碳马氏体区(原铁素体区)和高碳马氏体区(原珠光体区),过共析钢组织中则存在低碳马氏体区、高碳马氏体区和未溶碳化物。

快速加热还使马氏体的不稳定性增大,在回火中硬度下降较快,故回火温度比普通淬火件略低。

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一)感应淬火后的组织图11-3为亚共析钢高频淬火后显微组织,:图11-4为45钢高频淬火后各区域的显微组织。

此外,表面淬火后的组织还与钢的成分、原始组织、加热和冷却规范等有关。

(二)感应淬火后的力学性能1)硬度比普通加热淬火时高2~3HRC。

2)耐磨性比普通淬火高。

3)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提高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一)表面淬火零件的技术条件主要技术要求有:表面硬度、硬化层深度、淬硬区分布、畸变和开裂、金相组织等。

不同零件,对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要求不同。

有效硬化层深度是从表面测至极限硬度值处的垂直距离。

极限硬度值是图样规定表面硬度值下限的0.8倍。

通常,硬化层深度为零件厚度的10%~20%;对耐磨性要求高的零件,根据磨削余量和工作条件等,一般在1~7mm之间,小件取下限,大件取上限。

齿轮模数大小及受力情况差别较大,对硬化层深度要求差异也较大,不便统一要求,可参考式0.2~0.4m(m为模数) 选取。

表11-2是几种常用材料感应淬火后的硬度和硬化层深度。

材料表面淬火零件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要求。

为使淬火后表面处于最佳压应力状态,过渡层应为淬硬层的25%~30%。

在同一轴上,若有两段淬硬区,其间应保留足够长度的非淬硬区,以免形成交接裂纹。

由于距淬硬区一定距离处往往是拉应力峰值所在位置,对工件截面突然变化处,若与外加载荷所产生的应力叠加,易导致早期破坏。

故对轴局部淬火时,为避免拉应力峰值出现于危险断面处,应将轴肩也淬硬,见图11-5。

(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1.设备频率的选择设备频率主要根据硬化层深度来选择,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反之越深。

当淬硬层深度小于或等于热态电流透入深度δ热时可保证以透入式方式加热,由δ热=500/f1/2,可得出透入式加热允许的最高频率f max<2500/D s2(kHz)考虑到热效率和保护感应圈,规定淬硬层深度应大于δ热/4,由此可得出最低频率f min>150/D s2(kHz)当硬化层深度为热态电流透入深度的40%~50%时,总效率最高,符合此条件的频率,称最佳频率f最佳=600/D s2(kHz)在一定频率下,感应圈的效率与零件直径有关,零件直径越大,感应圈的效率越高,因此大直径零件允许采用较低的频率,对小直径零件应采用较高的频率。

2.比功率及同时加热淬火的最大面积(1)比功率比功率是指零件单位面积上供给的电功率(kW/cm2)。

比功率选择主要取决于频率和所要求的硬化层深度。

当频率一定时,比功率越大,加热速度越快;达到一定的加热温度所需加热时间越短、加热层越薄。

当比功率一定时,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浅。

(2)同时加热淬火的最大面积S max当工件一次加热面积小于S max时,可采用同时加热法。

S max = P输ηpηg / P0min(cm2)式中P0min——比功率的最小值。

3.加热方法的确定(1)同时加热淬火法当设备功率足够时,可选用同时加热淬火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控制容易、能实现自回火、高效、节能等优点。

(2)连续加热淬火法当设备功率不足以将工件需淬火表面积同时加热时,即工件的淬火面积S 大于设备的同时加热淬火的最大面积时,应采用连续加热淬火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淬火面积较大而设备功率不能保证同时加热的情况。

4.加热温度在比功率确定以后,加热温度主要取决于加热时间,控制加热时间,就可控制表面温度。

连续加热时,在电参数、感应器固定的条件下,加热温度由工件的移动速度控制。

移动速度越慢,工件加热时间越长,表面温度越高。

控制相对移动速度,可实现对加热温度的控制。

相对运动速度v (mm/s)一般用图表法查取。

一般淬火工件移动速度为1~24mm/s。

一般以淬硬层的显微组织作为评定淬火温度是否合理的依据。

如淬硬层得到中针或粗针马氏体时,则温度过高;若出现不完全淬火组织,则加热温度偏低。

表11-8为不同加热速度和原始组织下,常用钢材的最佳淬火温度范围。

5.冷却方式和冷却剂选择连续加热法常用的冷却方式为喷射冷却,同时加热法采用喷射冷却和浸液冷却法。

对细、簿工件或复杂的合金钢工件,为减少畸变、开裂可以将感应器与工件同时放入油槽中加热,断电后冷却,这种淬火方法称为埋油淬火法。

喷射法常用介质是水。

对于形状复杂或易畸变零件,可采用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或乳化液进行喷射冷却。

冷却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不宜过高,喷射冷却时要注意均匀冷却,水压足够并且稳定。

在油槽内冷却时应注意工件上下运动或搅拌冷却介质。

七、感应加热淬火后的回火回火方式有炉中回火、自回火和感应回火。

1)炉中回火回火通常在空气炉中进行。

回火温度通常为150~180℃,时间1~2h。

回火温度对表面淬火和普通淬火件的影响有相同的规律。

高于200℃回火,残余应力下降较多,硬度下降较大。

表11-9给出了常用钢种炉内回火规范。

2)自回火感应淬火件的自回火是利用感应淬火冷却后的余热而实现的短时间回火。

因自回火比炉内回火时间短,若要得到相同的硬度,自回火的温度要比炉内回火高80℃左右。

自回火不但简化了热处理工艺,而且对防止高碳钢及某些高合金钢的淬火裂纹也很有效。

自回火的主要缺点是温度不好掌控,去应力程度不如炉中回火。

自回火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

3)感应回火感应回火是指淬火后用回火感应器进行回火加热。

某些连续加热的长轴或大型零件有时采用感应回火较为方便,可紧接着淬火冷却进行。

与自回火相似,若要得到相同的硬度,感应回火的温度要比炉中回火高。

由于加热时间短,感应回火得到的显微组织有较大的弥散度,回火后的耐磨性比炉中回火高,抗冲击性也较好。

八、感应件加热表面淬火件质量检验及常见缺陷1、感应加热淬火件的质量检验1)外观工件表面不得有淬火裂纹(可通过磁粉探伤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检查)、锈蚀和影响使用性能的伤痕。

2)表面硬度表面硬度达到技术要求。

3)有效硬化层深度有效硬化层深度及波动范围符合相关规定。

4)金相组织金相组织符合有关规定。

金相检验项目主要有马氏体大小及未溶铁素体和网状托氏体含量。

检验在淬火并低温回火后进行。

图11-7为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后的合格与不合格组织的比较。

合格组织为细马氏体,不合格组织中有较多网状托氏体(黑色)及未溶铁素体(白色小块)。

5)畸变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件畸变量较普通淬火小,但也不应影响后续机加工和使用。

2、常见缺陷及其控制1)硬度不足产生硬度不足的原因有:①比功率低、加热时间短、感应器与工件间隙过大。

②加热后至淬冷前的停留时间太长、喷液时间短、喷液供应量不足或压力低、淬火介质冷速慢,使组织中出现托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

2)软点喷水孔堵塞或喷水孔太稀,使局部冷速偏低所致。

3)软带4)淬火裂纹5)硬化区分不不合理6)硬化层过厚7)表面灼伤8)畸变九、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实例(略)十、感应器设计(一)常用感应器类型及设计见《热处理设备》。

(二)高频电流的几个重要效应及应用1.邻近效应当两个载有高频电流的导体靠近时,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两个导体中的电流将作重新分布。

如果电流方向相反,电流集中在两个导体的内侧;如果电流方向相同,电流集中在两个导体的外侧(见图11-10),这种现象称为邻近效应。

频率越高,两导体靠得越近,邻近效应就显著著。

2.环状效应高频电流沿圆环状导体流过时,电流集中于导体的内侧,这种电流集中在环状导体内侧表面的现象称为环状效应,如图11-11所示。

环状效应对圆柱体外表面进行感应加热时,是有利的,但对内孔是不利的。

对此可利用导磁体改变磁力线分布,将高频电流由内侧推向外侧(见图11-12)。

高频感应器导磁体为铁氧体材料,中频感应器导磁体多采用硅钢片。

3.尖角效应当形状不规则的零件置于感应器中加热时,带尖角或突起部分的加热速度比其它部分快,这种现象称为尖角效应。

图11-13所示是凸轮在高频感应加热时,由于尖角效应而造成凸出部分温度过高及淬硬层较厚的情况。

克服尖角效应的办法是在感应器设计时,将零件的尖角或凸出部分的间隙适当增大,以使各部分的温度趋于均匀。

4.感应加热的屏蔽原理及应用对某些零件(如双联齿轮)进行感应加热淬火时,为了保证已淬火的部位不致因相邻部位加热而回火软化,在设计制造感应器时须考虑采取屏蔽磁场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