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培育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钟海青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培育与发展
2012年实施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倡导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

“探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制定分类管理办法,克服同质化倾向。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看,追求特色是高水平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形成、发展的共同经验和宝贵财富。

事实上,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会选择面面俱到,大多会选择在某些方面实现突破、培育特色或发展优势,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并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享誉社会。

这些经验和财富现已被广泛认同和分享,世界各国高校普遍将办学特色视为立足之本、生存之本、竞争之本和发展之本。

地方高校尤其是中国的地方高校,办学历史不是太长,整体实力不是很高,更应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之林。

一、办出特色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立足的根本,应成为地方高校的战略选择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独特的、有品位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显著的办学特征。

所有高校的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经过长期的培育和发展逐步形成;是治校者的办学理念、治学者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高校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等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流变和积淀。

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系。

几乎所有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其局部或整体办学特色,牛津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举世公认,剑桥大学理工科名扬天下,哈佛大学的MBA教育独步天下,麻省理工学院培养的工程师享誉全球,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闻名世界,威斯康星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引领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地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办学特色,这是由地方高校的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决定的。

地方高校只有以追求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为突破口,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才能将区位优势转为办学优势,才能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历史造成的差距。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在寻觅办学特色、凝练办学特色和形塑办学特色的过程中存在多重误区:理念相仿。

一些地方高校缺乏独特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定位,不顾学校的历史积累和现实条件,盲目追求规模扩展,贪大求全,什么专业热就开设什么专业,什么做法新奇就仿效什么。

管理趋同。

部分地方高校在升格、更名、评估等过程中,囿于某些规范或标准生搬硬套,置自身的条件于不顾,无意识地丧失或人为地丢掉了学校已有的传统和特色。

简单移植。

不少地方高校出于对热门专业的追逐以及区位优势的简单理解和利用,开设一些与自身办学条件不符的学科专业,将诸如此类不成熟的学科专业视作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不仅浪费了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如此种种,造成高等教育千校一面、千人一面。

二、高校培育办学特色的生长点和立足点是多元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地方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中选择传统是高校办学的客观基础,也是高校培育办学特色的生长点。

任何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基础,即便是新建高校也有其办学目的,也或多或少有其传统和文化根基。

办学特色的培育首先要考虑这种传统和基础。

现在需要深思和讨论的问题是,高校如何利用好这种传统和基础来培育自身的办学特色。

实践表明,学校的传统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好,就会转化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如果利用得不好,反倒会成为学校发展的包袱和累赘。

广西民族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创办的民族院校,其办学宗旨是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

学校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民族性办学理念,潜心于民族研究,形成了若干民族学类课程域,生发出民族学、少数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群以及壮学、瑶学、跨境民族研究等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拓展了
行思探理18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国内民族学学科的发展空间。

民族学学科群中的民族学已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民族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区位优势是高校办学的客观条件,也是高校培育办学特色的又一生长点。

每一所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区位优势,应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培育办学特色,达到以特色求生存、谋发展、促跨越的目的。

不过,任何的区位优势都是相对的,而且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特色的区位优势。

各种区位优势能否得到释放与利用,取决于高校的选择和把握能力。

从现实来看,地处相同地域的高校,有些善于利用区位优势,有些不善于利用区位优势;有些把区位优势视为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些则把区位优势理解成一种劣势或办学的不利因素;有些把区位优势变成了学校的办学优势,有些则有意或无意地浪费了区位优势。

概言之,区位优势只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那些善于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的高校才能以之为生长点,培育出办学特色。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中国南部边境省区的广西,具有沿海、沿边和比邻东盟国家等区位优势,学校充分利用这种区位优势,率先成立东盟学院,着力于东盟国家的历史、文化、语言、政治、经济、商贸、法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新兴的东盟学学科群,引领东盟研究的新发展。

学校现开设有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西亚语等7个专业,已成为全国开设东盟语种最齐全的高等学校,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东盟学科群中的亚非语言文学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专业已形成品牌,越南语、老挝语专业分别被评为广西精品专业、广西优质专业,老挝语和柬埔寨语专业已列入全国同类专业A++等级,《中越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为广西重点课程,《老挝语精读》、《越南语口语》为广西精品课程。

学校被指定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语言文化培训机构,建立了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基地等,承担东盟翻译、法律、旅游等人才的培训。

社会发展需要是高校培育办学特色不竭的动力源泉。

它不断对高校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从起源上看,高校是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是所有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选择。

在当今社会,任何高校都不能也不该深陷“象牙塔”,而应加强同社会的紧密联系,主动与现代社会对话和互动,直面时代变迁和时代进步的挑战,逐步培育办学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所地方性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肩负着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使命,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语言尤其是濒危语言的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发,打造出中国民族团结教育重镇,学校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广西成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高校办学特色的培育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高校的办学特色只能是从学校的内涵中生发,是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的必然结果,外在因素不能也不应该替代学校确定特色;离开学校自身的实际、违背高等教育规律办学,势必造成特色趋同、特色沦丧或为特色而特色。

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是系统性的,包括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学科专业、学校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其中,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和历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治校者、治学者和学习者是学校特色培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科、专业和课程是学校培育和发展特色的着力点。

高校培育办学特色的生长点和立足点是多元的,传统基础、区位优势、社会发展需要和办学特色生发的客观规律仅是多元生长点、立足点中的有限几个。

面对不同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高校,可以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或组合。

但从根本上说,遵循办学特色生发的客观规律,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根基于学校的传统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挥区位优势,是高校培育办学特色必须坚持的“健康法则”。

三、办学特色的发展是多向度的,递进式和裂变式是高校办学特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高校办学特色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从低品位升华为高品位的必然路向
从比较的视角看,办学特色主要表征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这就意味着高校的办学特色既有层次高低之分,也有品位优劣之分。

高校办学特色的演变是多向度的,它既可以是递进式的发展,可以是递减式的萎缩,也可以是原地踏步的滞留,还可以是原有特色的偏离或裂变。

递进式和裂变式是高校办学特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高校办学特色从低层次迈向高层次、从低品位升华为高品位的必然路向。

高校办学特色的层次和品位不是先天生就的,不是简单模仿和复制来的,也不是他人赐予的,而是学校自我内生的,它通常是按照“根植基础→形成特色→提升优势→铸造品牌→反哺基础”的逻辑培育和发展的,即以基础培育特色,以特色提升优势,以优势铸造品牌,以品牌反哺基础,实现办学特色的螺旋式递进发展。

简言之,高校的办学特色不能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的“人无我有”,而应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高校的办学特色升华成高校的品牌后,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终结,它还应也必须反哺于学校的基础,继而推动学校新一轮的整体发展。

高校办学特色还有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之分,局部特
行思探理
19
CHINA HIGHER EDUCATION
中国高等教育2012.22
色与整体特色是相互生成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赫尔曼·哈肯所言:“某种有序状态不断增长,直到最后它占了优势并支配一个系统的所有部分,迫使各个部分进入这种有序状态”。

局部特色转化成整体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裂变,也是高校办学特色发展的一种诉求。

局部特色仅是一所高校的“某种有序状态”,学校首先要使之成为一种“占优势的有序状态”,然后再吸纳、整合学校那些无序的、零散的特色,形成新的整体有序(即整体特色)。

作为一所地方性高校,广西民族大学首先立足于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彰显民族性的局部办学特色,然后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东南亚语种专业,扩大与东南亚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整体办学特色。

这种整体特色革新了学校的办学格局,增强了学校的整体优势,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地方性、区域性、国际性”三性合一的整体办学特色,提升办学优势,形成办学品牌,增强办学实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更好地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服务。

提升以壮学、瑶学和跨境民族研究等为特色和优势的民族学学科群的办学层次,将现有的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成一级学科博士点,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一批高层次的民族学专门人才。

充分发挥东盟学学科群的辐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学科交叉、渗透,实现非通用语种专业与经贸、商旅、管理等专业的交叉、渗透和协同发展,形成一批新的特色优势专业。

比如,非通用语专业增设经贸、旅游类和应用性课程;经贸、旅游、管理类以及对外汉语等涉外专业增设东南亚国家语言课程和相关国家的文化类课程。

通过这种交叉和渗透,实现人才培养从单纯的东南亚语种专业翻译人才向既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又兼懂经贸、旅游、管理等知识或技术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转变,从国内经贸、旅游、管理类人才向涉外经贸、旅游、管理类人才转变,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推动毕业生就业国际化。

加强同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大力推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为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做好相关准备。

概言之,高校办出特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因此要致力于办学特色的转化,尤其要将那些高层次、高品位的办学特色转化为学生可用、能用、愿用并实现共享的优质资源。

高校可以借助办学特色,发展优势学科,培育精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编写优质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将办学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为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吴绍芬)
行思探理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