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实验技术入门---基本原理与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片钳实验技术入门------基本原理与操作

关兵才 李国华 刘理望

按:本文乃于2003年根据较旧型号的仪器写成,后被《机能实验科学》 (郑先科主编,北大医学版,2006)收入。因新旧仪器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大同小异,现对原文略作修改和标注,供同学们参考。

【实验目的】

1. 了解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初步学习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电流的基本记录方法。

【实验原理】

一、膜片钳技术原理简介

膜片钳(patch clamp)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活动的电生理技术,按工作方式可区分为电压钳(voltage clamp)和电流钳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即对细胞膜电位进行人为控制,如将膜电位钳制于某一固定水平,或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阶跃(step)式或斜坡式(ramp)电压刺激,同时记录跨膜电流,从而分析细胞膜通道的活动。电流钳即人为控制经微电极对细胞进行注射的电流(等于离子通道电流与细胞膜电容电流之和),同时记录膜电位及其变化。若注射电流为零即常用的零位钳流,用于测量细胞膜静息电位,若注射方波脉冲刺激电流,用于诱发、观测动作电位。另外,膜片钳技术还常用于观测细胞膜电容, 从而推测分泌细胞的活动情况。下面主要介绍其电压钳工作方式的基本原理。(注:在电生理资料中,因通常将细胞外液和记录系统的“地”点相连作为参考点即零电位点,所以电位和电压两个概念经常混用。)

根据膜片钳实验中受检细胞膜的型式(configuration)不同,又可将膜片钳分为全细胞式(whole-cell)、细胞贴附式(cell-attached 或on-cell)、内面朝外式(inside-out)、外面朝外式(outside-out)等四种模式。

(一)全细胞式

1.电压钳制和电流记录的实现

图9-9为全细胞式膜片钳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9 全细胞膜片钳实验原理示意图

A1:运算放大器;A2:单倍增益差动放大器;R f:反馈电阻;V p:电极电位(A1反向输入端电位);

V c:A1同向输入端电位;C in:输入端杂散电容;C p:电极电容;Rs:串联电阻;C m:细胞膜电容;R m:细胞膜电阻;E m:细胞膜内在电位(指钳压时的细胞膜诸通道状态决定的内在Goldman-Hodgkin-Katz平衡电位);V o:A2输出端电位;V-offset:偏移电位补偿电位;C c:用于电容补偿的电容;V c(app):表观钳制

电压即欲施加于受试膜片的电压;图中⊕和表示求和电路

将充有电解质溶液的玻璃微电极(glass microelectrode或 recording pipette)利用负压紧密吸附于细胞表面,形成吉欧即千兆欧(109Ω)级高阻封接,进一步对微电极内施加负压、将

放大器(以下简称运放)A1在深度负反馈工作状态下的“虚短路(virtual short circuit)”原理实现,即只要A1工作于线性范围内,其反向输入端的电位V p总是等于同向输入端的电位V c,这两个输入端之间虽非短路却类似于短路。因此,只要人为对V c予以控制,则V p总是“跟随”V c而变,使V p=V c(严格讲并不一定完全相等,多数情况下二者十分接近,其差异对于研究细胞膜电生理而言完全可以忽略)。该“虚短路”现象,实质是由于A1对两个输入端间出现的电位差高度敏感,V p和V c之间欲出现明显差异时(如跨膜离子流动引起V p变化时,或人为改变V c时),通过负反馈电阻R f迅速对反相输入端“补充”或“卸除”电荷来调节V p,使之总与V c十分接近或相等。图中A2为单倍增益差动放大器,其输出端电位V o等于两输入端电位之差。结合运放A1的“虚短路”原理和单倍增益差动放大器A2的工作特点,可得:

V1 = V p-IR f = V c-IR f

V o = (V1-V c) ×1= (V c-IR f )-V c = -IR f

其中I为流经反馈电阻R f的电流,另据运放的“虚断路(virtual open circuit)”原理,即通过其两个输入端进入或流出运放的电流极小,类似断路,若各种补偿调节完成后,则跨膜电流基本上等于流经R f的电流I。可见,A1、R f和A2构成一个“电流-电压转换器(current-voltage converter)”,将跨膜电流在A2的输出端以电位V o(= -IR f)的形式测得。

2.参数的补偿

为了使膜电位的钳制准确而快速地实现,并使输出信号较好地反映离子通道的电流,需进行多种参数补偿,下面只介绍和实验操作密切相关的几种:

(1) 电容补偿(capacitance compensation):在监视细胞封接、破膜过程以及研究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特性时,须在V c端施加阶跃电压刺激,如常用的方波电压刺激,即先后施加两个方向相反的阶跃刺激。只要有电位的阶跃,由于微电极、放大器输入端及其间的连接等均可造成对地“杂散电容(stray capacitance)”而产生时间常数短的“快电容充放电电流”;在全细胞模式又因细胞膜电容(membrane capacitance)的存在而出现时间常数较大的“慢电容充放电电流”(有些放大器在参数设计名称上有异,详见下面的注释)。这些电容电流既非我们欲记录的信号,且其作为电流伪迹会对一些快电流信号(如钠电流)的记录产生干扰,此外还有可能使放大器饱和(即超出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使记录结果失真),故需将其从放大器输出端信号中消除。补偿的原理为在运放A1的反向输入端接一电容C c,电容另一端接由方波刺激电压驱动的指数电位发生电路(exponential voltage generator),调节此电路的增益和时间常数,使其向C c注射的电流和欲消除的电容电流同步性对等补偿,这相当于将电容电流“引流”到C c支路,从而不再因流经R f而在输出端体现。

(2) 串联电阻补偿(series resistance compensation):因为电极尖端直径小,而且在全细胞模式时有细胞膜残片阻挡在电极口处,故有数兆乃至十余兆的电阻值,因此电阻与全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