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间脑位于脑干上部,在中脑与大脑半球之间,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属于人脑的高层部分。 间脑的主要结构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下丘脑的结构与功能
下丘脑的结构与功能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方,也叫丘脑下部,体积虽小,但功能极大。 功能: 是植物性神经的较高级中枢,与内脏活动有密切联系 主管内分泌系统,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调节体温 与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密切相关,在情绪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快乐、痛苦)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C、社会现实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D、机体状态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反映是心理存在的形式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 主观性 能动性
活动是人心理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皮亚杰:智慧来源于动作。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神经兴奋的传导也叫电传导,即生物电的传导。特点: 遵守“全或无”法则 兴奋在单个神经纤维是双向传导,在神经系统内是单向传导 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性 多条神经纤维同时传导不同兴奋,互不干扰,具有绝缘性,对准确传递信息意义重大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由许多神经元共同完成。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靠彼此接触的部位——突触。 突触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广泛联系,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人类心理的实质 神经系统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及其新发展 第四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科学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第一节 人类心理的实质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是人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人格)。

心里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5.感觉的补偿与发展6.联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他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分类: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时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分类: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3.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1.广度:指单位时间内(0.1秒)能过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2.稳定性: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4.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的,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注意紧张稳定集中程度2.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意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大小3.个体神经活动类型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先识记再保持然后再认和再现)6.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复杂图形及脸孔识别 环境声音及音乐 运动模式的空间组织
几何学、方向感觉和心理旋 转
表2-1 人类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性功能
案例评析:
【案例2-2】 1848年9月13日,铁路监工盖吉在一次爆破中,一根3.7英尺长的铁杆刺
穿了他的颅骨。当人们用卡车把他送回旅馆的时候,他自己还能走上楼,但 随后的2~3周内,他濒于危亡,到10月中旬他却逐渐恢复。恢复后盖吉的左 眼失明,左脸麻痹,但姿势、运动和言语上无恙;在心理上,他却变了个人, 他的理性和动物性之间的平衡似乎已遭破坏,他随时发作、放纵,还伴有无 礼和污秽的语言,这些都不是他过去的习惯,他不听从朋友和伙伴的劝阻, 特别是当这些劝阻与他的需求冲突时,他表现得很不耐烦。他随时异想天开 地提出很多计划,瞬间又一次否定,反复无常。他的智能和表现像个孩子; 可是却有着一个成年男子所具有的强烈本能。他受伤之前虽未受到良好的学 校教育,但他具有平衡的心态,受到熟人的尊敬,大家认为他是个机灵、聪 明的生意人,精力充沛,毅力不凡,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就这些方面来说 他已经完全变了。他的朋友和熟人都说他”不再是以前的盖吉了”。
例如,门在关闭与半开时,它在人们视网膜上的投影形 状是不同的,但人们知觉到门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4.知觉的种类
传统的心理学,通常把知觉分为四类。
(1)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空间知觉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 觉、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包括:对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 间的确认和对时间的预测。
(3)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有: 真动知觉、诱动知觉、自主 运动。
(4)错觉:
4.错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产生的。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

10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个性对心理活动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 实进行反映。个性差异通常是指人们在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1
第二节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一、消费者的感性认识阶段(认识形成阶段) 消费者通过大脑对外部信息加以接收、整理、 加工、贮存,从而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认知, 这一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认识过程。 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机 能的活动共同完成的。构成认识过程的心理机 能包括:感觉、知觉、错觉、注意、记忆、思 维、想象、联想等。
31
二、消费者的理性认识阶段(认识发展阶 段)) (一)注意 (二)记忆 (三)联想 (四)思维 (五)想象
32
(一)注意 1.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
心理活动对某一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 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特点。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伴随在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中, 而且是这些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为只有注意着什么,才能感知、记忆、 思维着什么。感知、记忆、思维正因为 有了注意,才能更深刻。
8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注意、想象等。 情绪情感过程包括:喜、怒、哀、乐、爱、 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确定目标,克服内外困难力 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9
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 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 向,他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 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主要包括:需求、动 机、兴趣、爱好、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人 生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 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思维•一思维(thinking)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间接性和概括性(一)概括性:是指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

如:•1、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质属性,是“书写工具”。

•2、医学上的猩红热,流脑、SARS可用细菌性传染病来概括。

•3、幽门梗阻病人,右上腹有拍水音。

无论是进行概括的反映,还是间接的反映,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在反复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另外,思维不是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思维的内容和源泉仍然是客观现实。

实践是人的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社会实践,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

实践为思维活动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思维活动提供了课题任务。

而且,思维的活动是否正确。

也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

•(二)间接性:指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如:1、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

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

3、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病人心脏是否增大。

医生根据体温、血化验、胸部x线透视结果诊断肺炎等。

二、思维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实现的。

主要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抽象化等过程。

•(一)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的部分或区分为不同的特征。

如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通过分析,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

•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不同的特征组合成为整体。

通过综合才能认识这些事物的部分和属性的关系和联系。

•(二)比较:是对不同事物或事物不同的特征在(人和动物)头脑中进行对比,以确定其异同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就无法认识事物。

•分类:是大脑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加以分门别类。

•(三)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学(第二章)
运动中枢包括,在 大脑皮层的中央前 回,是躯体随意运 动在皮层上的投射 区。
言语中枢
言语中枢是接受、 处理和储存言语信 息的中枢,在大脑 左半球。
言语中枢包括,说 话中枢、书写中枢、 听话中枢和阅读中 枢。
言语中枢是人类独 有的高级心理活动 中枢。
联合区
大脑皮层除了上述几个中枢之外, 还有4/5的面积是几个功能联合区, 在各中枢之间起联合作用,是调节 比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区域。



植物性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是由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的运动神经元所构成。
交感神经在使个体处于紧张、警觉状态时发生 作用。
副交感神经在使个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发生作用。
植物性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 为自主神经系统。
控制身体内的不随意 运动,如出汗、心跳、 消化和血液循环等。
特点: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其周 围包以髓鞘,具有绝缘作用,可防止神 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保证传导的精确性。
功能:传导神经冲动,将冲动传递给另 一神经元或所支配的细胞上 。
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神经元有接受信 息、贮存信息、整和 信息和传导信息的功 能。
神经元的分类
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上有沟 有回,如果把它 展开,面积约为 2200平方厘米, 相对于一张报纸 的大小,其中, 1/3在表面,2/3 在皮层沟裂的侧 面和底壁上。
边缘系统
大脑两半球内侧面与 间脑相连接的边缘叶 与附近的有关结构形 成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能:调 节内脏、分泌活动; 杏仁核与情绪活动有 关;海马与短时记忆 有关;调节寻食、生 殖和防御行为。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神经元树突:接受信息轴突:传递信息细胞体:整合信息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顶叶:躯体感觉中枢额叶: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反射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M:经典性条件反射。

(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开车,早操)工具性条件反射M: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

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

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

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

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

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

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主要分五种: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2.定比间隔强化3.定时间隔强化4.不定比间隔强化5.不定时间隔强化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第四节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非条件性抑制:外抑制M: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超限抑制M: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M: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心理学基础(1-6章)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心理过程
情绪与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识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信 息处理的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 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的要素:
感觉(Sensation)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 形状、声音等,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
威尼克氏失语症 (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 部即Wernicke区,由大脑中 动脉皮质支的颞后动脉分支 供血。
临床特点:
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 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 言语混乱而割裂 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 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分类:
•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器位置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 觉、冷觉、痛觉)
•临床的分类 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机体对刺激感觉能力大小。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 围。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分类:
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 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 质相反。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 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 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许多人都反映在塔 身着地的瞬间听到 了沉重的碰撞声, 为什么当塔身着地, 很多人会听到“嘭” 的一声?
Melissa是一个患有通感症(Synesthesia )的女孩。 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 看画儿的时候耳朵里会有 旋律,而听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比如她 在听约翰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脑与心理讲稿

第二章脑与心理导入:大家还记不记得“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些许疑惑:既然是大脑在对外界作出反应,怎么不叫“脑理”呢?既然是大脑在作用,为什么开心的时候我们会“心花怒放”,着急的时候会“心急火燎”,经历惊险恐怖场面会“心惊胆战”,伤心的时候会“痛心疾首”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知识——关于大脑与心理的关系。

从古至今,不管是谁,都会体会到当我们喜怒哀乐、忧思俱愁的时候,我们的心脏都会有特殊的反应。

所以在科技还不发达古代,人们就简单的认为心脏是我们心理活动的器官。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

意思是说,心脏的机能在于思考。

汉字中,凡和心理活动有关的字都带“心” 字旁或竖“心”旁,如思、想、念、怨、情、恨、悦等。

由于心脏在胸腔中,于是古人认为智慧就来自胸中,因此产生了“胸有成竹”、“计上心来”、“心中有数”、“满腹经论”等词语。

再比如“用心想一想”的意思是让你专注地思考;“扪心自问”意思是让你反省自己的所为;“铭记在心”的意思是让你永不忘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随着事实和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活动不是与心而是与脑联系着的。

如人们观察到,人在睡眠和酒醉时,心脏活动与清醒时并无多大差别,而精神状态却大不相同。

一些精神病人心跳正常,但却神智不清。

一个心脏机能正常的人,如果脑受了损伤,心理活动就会受到严重破坏。

有的耳目完好而变聋变盲,有的记忆丧失,有的言语、思维或随意运动出现了障碍。

因此人们认识到心理现象是脑的产物。

如我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提出“脑为元神之府”。

但是脑是怎样活动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由于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复杂性,很长时间人们并不清楚。

到了十九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和生理解剖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关于脑的知识。

我国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于1830年在《医林改错》中提出了“脑髓说”,他从解剖学上弄清了脊髓和脑的中枢神经联系的“经络周身,内外贯通”的道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过程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先吃糖后吃苹果,会觉得苹果酸或淡而无味
4. 感觉后像
刺激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仍暂留一段时
间的现象 负后像和正后像之分
知 觉(perception)
一、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基本特性
一、知觉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 心理过程 理 现 象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感 知 记 注 思 想
觉(sensation) 觉(perception) 忆(memory) 意 (attention) 维 (thinking) 象 (imagination)
情绪和情感(emotion and feeling)
(一)概述
1、定义: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满足自 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伴随生理变 化和行为反应的自我体验。
2. 情绪、情感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 绪 情 感
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
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表现外显性 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
3.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 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 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 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 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 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如只看到柑桔,并没有吃 它,仍然感到柑桔是酸甜 的、清香的。再如, 图是一些不完整的圆和矩 形,但是我们不是分别把 它们感知为曲线、圆点和 直线,而是感知为圆和矩 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过程
是个在实践活动中对事 物或行为的态度体验和 感受
意志过程
是个体根据自身的需 要和动机,自觉地确 定目标,克服内部和 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 目标的心理过程
个性倾向性 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
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 识活动对象的趋向与选择
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 信念、理想、价值观、 世界观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护理心理学


心理

(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 脑
心理现象
护理心理学
心理反映的内容来自客观现实 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人的心理的主体 主体性
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护理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过程 一、认知过程
(一)感觉 1、概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护理心理学
2、分类
外部
感 觉
内部
外部刺激
视、听 触、嗅 皮肤 运动
机体本身刺激 平衡
机体
护理心理学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感受性 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2)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指人们刚刚能够感觉到刺激变化
护理心理学
形 状 恒 常 性
亮度恒常性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颜色恒常性
(四)理解性:
护理心理学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所 观察到的事物,用熟悉的概念 去表达事物
理解性:
护理心理学
理解性:
护理心理学
从左上往右看,就是男性头像的知觉, 而从右下往左看则是一个女性的跪坐像
(三)记忆
护理心理学
概念: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记忆的基本过程 (1)识记: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2)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
的巩固过程
(3)再认或回忆:
护理心理学
再认: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 够识别出来
回忆:识记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仍 然可以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 以确认的过程
3、记忆的分类
护理心理学
形象记忆 运动记忆 (1)根据记忆内容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情绪记忆
护理心理学
(2)根据信息存储时间长短 ●瞬时记忆―保持时间仅在数秒钟内
印度狼孩
年长的8岁,年幼的1岁 半,被发现的回到人类 社会生活,但不会说话, 不会发人类的声音,不 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 走。
回归人类4年后,掌握了 6个单词,一直到17岁去 世,始终未能学会说话, 智力相当于3、4岁的孩 子。
虽然从生理上具备人 脑的一切特征,但是 由于没有与人及人类 社会接触的经验,没 有过人际交往的经 历,因此,即使具有 产生心理的生理基 础,也无法获得人 性,更无法很好的在 人类社会生存。
护理心理学
(3)联觉: 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现象
(4)感觉补偿: 当个体的某种感觉缺失或功能不全后, 其他感觉的感受性会得到提高,起到补 偿作用
(二)知觉
护理心理学
1、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分类
护理心理学
(1)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距离、 深度、运动
(2)时间知觉: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受情绪、态度、身心状态影响
(3)运动知觉:对空间中物体和自身机体在 空间中位移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护理心理学
(一)选择性: 人们对外来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特性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图1、2、3) ●刺激物本身特点:运动、静止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少女与老妇
护理心理学
双关图
护理心理学
(二)整体性:
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由多 种零散的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 一个统一整体的特性
整体性: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三)恒常性:依据通常获得的经验,而 做出倾向于“物体映像保
持 不变”的判断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护理心理学
心 理 学第 基二 础章 知 识
护理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一、心理现象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
心理 现象
个性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个体心理特征
认识过程
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 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性与联 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
个体心理特征
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的环境 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
护理心理学
二、心理实质 心理?
远古:可以脱离身体的“灵魂” 战国末期:心脏是产生心理的器官 元明时代:脑是心理的器官
没有脑就没有心理活动: 脑不健全心理活动就发生障碍: 脑处在不同机能状态时就有不同心理表现: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数秒钟至1分钟 (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很长,几年甚至终生
护理心理学
4、遗忘 ●概念
对识记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 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
●艾宾浩斯的遗忘基本规律 特点: 先快后慢,在24小时内遗忘速度较快、内 容多;以后遗忘速度减慢,72小时后有 20%内容被保留 提示: 复习所学内容的时间应该在上一次学习后 的48-72小时
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乙 组组
护理心理学
一天后
复 习
保持98%
一周后 保持83%
不 复 习
保持56%
保持33%
遗忘平均值高
护理心理学
(四)思维 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
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动作思维 2、分类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护理心理学
动 亦称直观动作思维。 作 基本特点:思维与动作不可分, 思 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个体发 维 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的最小值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呈反比关系:
护理心理学
感觉阈限值低,其感受性高,感觉能力强 感觉阈限值高,其感受性低,感觉能力低
护理心理学
4、感觉的特性 (1)感觉适应: 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 感觉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2)感觉对比: 当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时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
护理心理学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 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 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 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 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 慢”的原则。
3.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
记忆 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