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7章 3.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弹力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

多媒体、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

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

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进行新课】

知识探究一、弹力

1.弹性

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10页图7-3-2思考,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生: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做弹性.

2.弹力

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弹力.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3.塑性

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

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塑性.

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2)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

4.弹力的性质

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

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没有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

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

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

学生举例:①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②跳水运动中1m板和3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③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

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总结:弹力的性质

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

③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

①物体间是否接触;

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

例1 (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