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报告(工艺部分)2010.5目录1 前言2 原料规格3 工艺流程4 试验操作及结果5 三废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案6 原材料消耗及成本估算7 结论21 前言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

它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

该品种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

吡唑醚菌酯可加工成液剂、水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膏剂等多种剂型,亦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混用起到增效和扩大杀菌谱的作用。

自2002年推广上市以来,深受使用者的喜爱,销售额迅速上升,据中国农药2007年第6期报导,在全球最重要的15个杀菌剂品种中位列第三。

吡唑醚菌酯的制剂分别以凯润、凯泽、百泰的商品名在中国登记并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1.1 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通用名为pyraclostrobin,代号BAS500F。

单剂商品名为Cabrio、Headline、Attitude等。

CAS登录号:175013-18-0。

化学名称为: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

结构式为: OClNNONOO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熔点:63.7,65.2? ;蒸气压2.6×3310 Pa(20?)、6.4×10 Pa(25?);Henry常数5.3×10 Pa m,mol(20?);分配系数logP=3.99(22?)。

水中溶解度为2.4 mg,L(20,,去离子水)也有报道为1.9 mg,L(20?)。

有机溶媒中溶解度,溶质g/L溶液,20?):甲醇100,异丙醇30,正丁烷3.7,正辛醇24。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word资料5页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word资料5页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黄瓜白粉病为由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真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侵染所致,是保护地黄瓜易发病害之一。

黄瓜白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以瓜单囊壳菌危害较为普遍,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对多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良好活性,并对作物具有促生长作用。

在国内,吡唑醚菌酯乳油广泛应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但未见其悬浮剂在黄瓜白粉病上的应用报道。

为此,以黄瓜白粉病为靶标病害,以吡唑醚菌酯乳油为对照,研究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防治对象供试黄瓜品种为“津优307”。

试验地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谭庄冬暖式大棚,该棚历年白粉病发病严重,致病菌为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1.2 供试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

将上述两种药剂用无菌水配制成666 mg/L的母液后,采用二倍稀释法将25%吡唑醚菌酯SC稀释成333,222,111 mg/L共3个浓度,将25%吡唑醚菌酯EC稀释成222 mg/L,备用。

1.3 黄瓜白粉病综合防效(田间试验)1.3.1 试验设计施药于白粉病发病初期且只有叶片发病时进行。

25%吡唑醚菌酯SC的终浓度为111 ,222,333 mg/L;25%吡唑醚菌酯EC为阳性对照,终浓度为222 mg/L,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设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药时间与方式于2016年4月2日进行第一次施药,4月9日进行第二次施药。

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研制

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研制

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研制摘要:通过试验筛选出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10%,腈菌唑20%,Ethylan NS 500LQ 5%,Ultrazine NA 2%,硅酸镁铝1%,黄原胶0.14%,乙二醇6%,XIAMETER ACP-1000 0.3%,苯甲酸钠0.2%,水补足至100%。

关键词:悬浮剂、腈菌唑、吡唑醚菌酯、配方农药悬浮剂,简称SC,又称水悬浮剂。

是将固体原药混合助剂与分散介质水,通过湿法研磨将固体原药磨至一定颗粒大小(通常D<5μm),形成一种高悬浮、90可流动、稳定的固液体系[1]。

农药悬浮剂是一种新型水基化剂型,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而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环境友好剂型,被誉为“划时代”的新剂型[2]。

1材料与方法1.1原药与助剂原药:吡唑醚菌酯(上海禾本药业公司),腈菌唑(一帆生物公司);润湿分散剂: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Ethylan NS 500LQ(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orwet D-425(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物TERSPERSE 4894(亨斯迈公司),丙烯酸接枝共聚物TERSPERSE 2500(亨斯迈公司),梳状共聚物Agrilan 755(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木质素磺酸钠盐Ultrazine NA(挪威鲍利葛公司);增稠剂:黄原胶(郑州明瑞公司),硅酸镁铝(武汉吉业升公司);防冻剂:甘油(辽宁同奥公司),乙二醇(辽宁同奥公司);消泡剂:有机硅乳液消泡剂XIAMETER ACP-1000(美国陶熙公司);防腐剂:苯甲酸钠(济南蓝天高科公司);分散介质:水。

1.2主要仪器立式砂磨机(SHW-SM-0.5L上海盛海威公司),激光粒度仪(Master Sizer 2000英国马尔文公司),HPLC(1260 Infinity II安捷伦公司),恒温干燥箱(HYHG-II-72上海恒跃公司)。

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本研究在开展香蒿的香气成分提取实验前对长白山地区
062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10
常见的香料植物进行搜集分析,发现除了蒿属植物的香蒿以 外 ,长 白 山 山 区 还 具 备 有 杜 香 、松 香 以 及 人 参 花 、叶 等 三 种 较 为普遍存在的香料植物,它们均具有明显的香气成分提取价 值。其中蒿属植物数量大,原料易获得,香气浓厚,其同时 也 非是长白山专属的独特,在其他各地中也有大量的蒿属植物 生 长 ,基 于 此 ,本 研 究 主 要 以 研 究 蒿 属 植 物 的 精 油 提 取 工 艺 。 而 杜 香 则 是 具 备 特 殊 香 味 ,其 原 料 也 易 获 得 ,但 是 其 存 在 的 缺 点是相对的植株数量不大,仍要进行大规模的引种驯化才能 实现工业化的香料生产。松香则是一直以来民间一直在提取 的 一 种 香 料 ,其 植 株 同 时 也 易 受 到 害虫 为 害 ,造 成 产 香 效 率 较 低 。 另 外 ,人 参 花 、叶 则 是 具 有 长 白 山 特 色 的 植 物 ,其 广 为 人 所 熟 知 ,但 是 人 参 花 、叶 的 缺 点 是 香 味 成 分 不 多 ,其 提 取 工 艺 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实验 研究 shi yan yan jiu
吡唑醚菌酯 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孔 波,李 波
(青岛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 — —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 75∶25)为流动相,C18 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吡
唑醚菌酯 15%微乳剂的方法。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标准偏差为 0.019,变异系数为 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63%,线性相关系数为
天然性的植物性香料通常是采自于不同芳香植物的不同 的 部 位 ,因 此 ,香 气 提 取 的 方 法 以 及 设 备 通 常 都 略 有 区 别 。 但 是香料通常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香气都具一定的挥发 性。利用这个性质,有效的对植物性天然性的香料进行提取的 常用方法主要是蒸馏法。本研究通过对长白山中较为常见的 一种香料植物香蒿的香气成分提取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该 精 油 的 最 佳 提 取 方 案 ,并 且 通 过 实 际 操 作 获 得 一 定 量 的 成 品 。 研究的操作相对成功,本研究同时提示我们对于长白山的香 料植物的香气成分提取的可行性。在长白山区的 1619 种已知 的 野 生 植 物 当 中 ,发 现 的 香 料 植 物 就 达 到 百 余 种 之 多 ,这 提 示 着我们,长白山是一个极大的香料宝库。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2结果 与分析
农 药 x 0 t - 究
定 方法 , 用p H计 测定 悬 浮剂 的 p H值 粘 度 的测 定 方 法 : 按N Y / T 1 8 6 0 . 2 1 — 2 0 1 0的测
定 方 法进行 测定
2 . 1分散 剂 的选择
根据 悬 浮剂加 工理论 .该 产 品对 不 同类 型分散
1 . 2主要加 工设 备
WS K Z - J B l 永磁直流无 刷立式砂磨 机 . B T - 9 3 0 0 S
激 光 粒 度分 布 仪 . N D J — l 旋转 粘度 计 . M E T T I E R T O L E D O实验 p H计 , l 1 0 0型高效液 相色谱 仪。 1 . 3 3 8 %吡唑 醚 茵酯 ・ 戊唑 醇悬 浮剂的 配制 方法 将 原药 、 润 湿分 散 剂 、 消泡剂 、 增 稠剂 、 防 腐剂 、 防 冻剂 和水按 照一 定 比例加 入高速 剪切 乳化 机 中进 行高速剪切并均质乳化 , 然后再经过砂磨机研磨 . 直
本, 降 低 环境 污 染 , 鉴 于 以上 . 本研 究 通过 对润 湿分
C F 2 0 S, 嵌段 聚醚类 D 8 0 0、 9 9 2、 5 0 0 1 Q, 木 质 素 类
E 5 0 0 , 润湿 剂 T 一 8 0、 I P 、 W6 0 0等 : 消泡剂 : 有 机 硅 类
消泡 剂 1 4 0 4 , wA F、 磷酸酯类抑泡剂 A D 一 1 4 L: 增 稠 剂: 黄 原胶 、 硅 酸镁铝 、 白炭 黑 ; 防腐 剂 : 苯 甲酸钠 、 卡 松; 防冻剂 : 乙二 醇 、 尿素 、 丙 j醇 所 用原 药 、 助 剂均 为 T业 品 , 市 购
化 指标 。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_概述说明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_概述说明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以探讨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其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介绍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合成工艺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实验设计,包括原料选择与配比优化、反应条件优化及催化剂选择以及反应过程监测和分析方法。

随后,在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会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产率与纯度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的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指导意义,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并展望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深入研究,优化反应条件,并探索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通过该研究,我们将为吡唑醚菌酯在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并为该领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背景介绍2.1 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吡唑醚菌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们由吡唑环和一种或多种醚键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医药领域,吡唑醚菌酯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菌剂以及治疗癌症等药物的合成中。

此外,在农业领域,吡唑醚菌酯也可作为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原料。

由于其优良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对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吡唑醚菌酯合成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传统合成方法主要采用氧化亲核偶联反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来得到目标产物。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以及对环境友好性差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使用催化剂辅助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且减少了废弃物的生成。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3.3.1反应温度的影响…………………………………………………。…………13 3.3.2反应时间的影响……………………………………………………………..14 3.3.3反应介质的影响……………………………………………………………..14 3.3.4锌粉活性的影响……………………………………………………………..14 3.4小结…………………………………………………………………………………………………………….15
1绪论……………………………………………………………………………………1
1.1杀菌剂的研究进展…………………………………………………………………..1 1.1.1杀菌剂的分类…………………………………………………………………1 1.1.2杀菌剂的发展概况……………………………………………………………3
Key word:fungicide,strobilurin,Pyraclostrobin,reduction,acylation,bromination
II
硕士论文
毗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

2024年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现状

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吡唑醚菌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的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长效等特点。

随着全球农业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吡唑醚菌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分析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发展趋势。

吡唑醚菌酯市场概览吡唑醚菌酯市场以其卓越的杀菌效果,广泛用于农作物防治。

吡唑醚菌酯具有对多种真菌的高效杀灭作用,具备长效控制能力,且对大多数蔬果和经济作物安全。

随着全球食品需求的增加,吡唑醚菌酯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吡唑醚菌酯市场增长因素吡唑醚菌酯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 1. 农业发展: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农作物保护需求的增加。

2. 食品安全意识: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使得农药对农作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3. 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吡唑醚菌酯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瓶颈尽管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1. 环境保护:吡唑醚菌酯的使用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影响,特别是对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监管。

2. 法规限制:各国对农药的使用有不同的法规限制,这对吡唑醚菌酯的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3. 替代品发展:随着生物农药和其他替代品的发展,吡唑醚菌酯市场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吡唑醚菌酯市场发展趋势尽管吡唑醚菌酯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还是存在一些发展趋势: 1.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吡唑醚菌酯的杀菌效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2. 区域市场扩张:发展中国家对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推动吡唑醚菌酯市场的增长,尤其是亚洲地区。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吡唑醚菌酯市场需要更加关注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结论吡唑醚菌酯市场在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吡唑醚菌酯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吡唑醚菌酯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i n h i b i t s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r e s p i r a t i o n a n d d i s r u p t s he t mi t o c h o n d r i a l e n e r g y p r o d u c t i o n f o r n o r ma l c e l l s n e e d( AT P ) ,
中图分类号:T Q 4 5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6 4 8 5 ( 2 0 1 7 ) 0 1 . 0 0 2 2 . 0 4
R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Pr o s p e c t s 0 f P y r a c l 0 s t r 0 b i n
残留分析 、杀虫机理 、抗药性 、登记情况和应用现状 ,并对吡唑醚菌酯 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开发 ;现状;展望
DOI :1 0 . 1 6 2 0 1 / j . c n k i . c n 3 1 — 1 8 2 7 / t q . 2 0 1 7 . 0 1 . 0 5
Z UO We n j i n g , Z U Y a n f e i , Z HU AN G Z h a n x i n g , C UI R u i r u i ,
GUO We n t i n g , LI U Yu , F ANG J i ny o ng
( S h a n d o n g Ac a d e my o f P e s t i c i d e S c i e n c e s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c h e mi c a l p e s t i c i d e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J i n a n 2 5 0 0 3 3 , C h i n a )

揭密神奇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保护加治疗,植物健康显奇效!

揭密神奇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保护加治疗,植物健康显奇效!

揭密神奇杀菌剂吡唑醚菌酯,保护加治疗,植物健康显奇效!对于从事植保工作的人而言,我相信提到吡唑醚菌酯这个品种很多人都会知道,但真正了解它吗?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本没有花时间真正去深入了解和研究。

笔者作为一名植保人,下面详细带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世界优秀的杀菌剂品种吡唑醚菌酯。

一、认识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活性很高。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当前世界新型农药研究的热点之一,不光活性高而且市场潜力大,也就说兼具效果和商业性。

1、1993年,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研究。

2002年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剂在欧洲上市推广,其后该产品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50多个国家登记了上百种作物,迅速在全球农化市场立稳脚根。

2、吡唑醚菌酯因其优秀的特性,迅速被接受,继而占领市场,销售额迅速上升,全球销售额排在所有菌剂品种的第2位,最高时全球销售额近10亿美元。

2015年6月21日,吡唑醚菌酯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的专利同时期满。

随后2016年我国吡唑醚菌酯登记产品纷纷上市,各个公司都想提前抢占市场,竞争一下子变得异常激烈,有一种“群雄逐鹿”之感。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吡唑醚菌酯原药的价格从最初的每吨35万跌至当前的每吨19万左右,制剂价格也纷纷“跳水”下跌。

3、吡唑醚菌酯原药为白色或浅棕色晶状固体,熔点为63.7-65.2℃,存在晶型问题。

4、吡唑醚菌酯通过阻止细胞色素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病菌细胞死亡。

5、吡唑醚菌酯杀菌谱非常广泛。

可防治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茶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等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鞭毛菌等引起的几乎所有的病害,比如麦类上的叶枯病、锈病、黄斑叶枯病和网斑病、花生褐斑病、大豆褐斑病、紫斑病和锈病,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香蕉叶斑病、草坪褐斑病和腐霉病等。

6、吡唑醚菌酯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无“三致”作用(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因此对人是相对安全的,但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高,不可接受(虹鳟:LC50(96 h)为 0.006 mg/l,水蚤:EC50(48h) 为0.016 mg/l)。

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配方研发及应用研究

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配方研发及应用研究
2 . 7 配 方 确 定
3 。 结 论
通 过试 验 . 最 终 确定 了 3 O %吡 唑 醚 菌酯 水 乳剂 的配方 3 0 %0 1  ̄ 唑醚 菌酯 水乳 剂粒 径 和表 面 张力都 很小 。 可 以增 强 农 药对 植 物 的润 湿性 、 渗 透性 、 提 高
通 过 实验 . 最 终 确定 3 0 %P 1  ̄ 唑 醚菌 酯 水 乳剂 的 配方 , 见 表 一 。配方 确 定后 , 经过 ( 5 4 + 2 ) ℃热贮 1 4 d 及常 温两 年贮存 试验 。 样 品分析 结果 显示 : 吡 唑醚菌 酯分解 率 为 0 . 6 8 %. 达 到分解 率小 于 5 %的要求 其 物理 稳定 性优 良, 无 析水 、 分层 、 析油 现象 , 各项 指标 均达 到要求
农 药 研 究
油 的分散 体 系 所 以 . 乳化 剂 的选 择 对 制 作水 乳 剂
表一 3 0 %吡 唑 醚 茵 ຫໍສະໝຸດ E W 小 试 最 佳 配 方
品 名 含量 ( %)
相 当关键 通 过配 比试 验 得 知 在 吐温 8 O使用 量 为
3 %. 3 3号 使用 量为 3 %时 。所 制 作 的 3 0 %P i t 唑 醚菌 酯水S L  ̄ l J 各 项 指标 合格 . 两种 助 剂搭 配 使 用 可制 作 稳 定 的水乳 剂
2 . 4稳 定 剂 的 选 择
2 . 8质 量 检 测 指 标
3 0 % 吡 唑 醚 菌 酯 水 乳 剂 的 外 观 应 该 是 可 流 动
的, 易 于测量 的乳 白色 液体 , 存 放 过程 中不 应该有 结 块, 分层 、 油相 析 出 。其 他质 量指 标见 表二 。
表二 3 0 % ̄ t g 唑 醚菌 酯 E W 质 量 指 标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研发及生产工艺难点分析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研发及生产工艺难点分析

目前,从全球的情况来看,吡唑醚菌酯可以加工成SC、EC、WP 、WDG等剂型,剂型都相对安全环保、高效。

主要有25%、30%、55%等各种含量的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原药熔点低、难加工。

大家知道吡唑醚菌酯原药的熔点非常低,目前从公开的几种晶型来说,温度的跨度范围比较大,在40~60℃之间;各个晶型之间的物理加工性质也不完全一样,这给加工成悬浮剂还是比较困难的。

难点如下:(1)容易絮凝、聚结。

因为离子间极强的作用力,容易发生细微粒子的絮凝和聚结,颗粒长在,形成更大的结合体,最终让这个悬浮剂出现块状物或膏化,失去流动性,商品寿命提前结束。

(2)悬剂粒径增长幅度大,品质迅速恶化,品质迅速恶化。

热贮过程中悬浮剂极易出现奥氏熟化,粒径的迅速长大,使悬浮剂严重膏化、固化;或者热贮之后常温放置,悬浮剂极易出现结块和固化,使悬浮剂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

特别是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大或频繁时,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3)热贮熔融,热储之后,粒子慢慢直径变小,分散性会更好,但这不代表是一种优秀的表现。

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悬浮剂中低熔点的吡唑醚菌酯晶体已经熔融,并且被悬浮剂中的助剂所乳化,悬浮剂中的哟唑醚菌酯微粒晶体状态和非晶体状态共存。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悬浮剂极易出现问题,导致使用中效果不是很稳定。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通过配方的筛选。

无非从原药、分散剂、润湿剂、增熟剂、防腐剂、消泡剂、pH 值的调节和水等组成成分的角度进行筛选。

关于配方的筛选,各企业有不同的说法,群里也有人说进口的好。

个人认为,在产品的稳定性方面,如果大家下力气做好,做稳定,不存在所谓的“国产与进口哪一个好”的问题。

随着大家对吡唑醚菌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研究也越来越好,总会有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一些产品出现。

首先,吡唑醚菌酯这个产品,因为原药理化性质的问题,原药选择要注意。

目前可能有三种晶型或四种晶型,熔点不一,跨度范围在44~67℃之间。

为了保证悬浮剂的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原药选择必须选高熔点的单一晶型,从而保证悬浮剂中的颗粒为单一晶型的形态。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吡唑醚菌酯除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作物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改善作物的长势,提高免疫力,更好的防御病害。

由于吡唑醚菌酯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杀菌剂具抗性的病菌有效,故本剂在农药开发研究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

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农药悬浮剂可分为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4类,其中水悬浮剂外观为不透明悬浮体,其分散相粒径通常为0.5~5μm,比较理想的是1.0~3.0μm,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多相分散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增多及加工设备的改进,农药水悬浮剂得到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具有深远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农药新剂型,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污染相对较小,也成为代替可湿性粉剂的主要剂型之一。

结合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作用特点,两者复配可以更有效的防治抗性病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鉴于以上,本研究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消泡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

1试验部分1.1原料及规格原药:96%吡唑醚菌酯原药;98%戊唑醇原药;分散剂:硫酸盐类FSG7,羧酸盐类D305,磷酸酯类CF20S,嵌段聚醚类D800、992、500LQ,木质素类E500,润湿剂T-80、IP、W600等;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剂1404,WAF、磷酸酯类抑泡剂AD-14L;增稠剂:黄原胶、硅酸镁铝、白炭黑;防腐剂:苯甲酸钠、卡松;防冻剂:乙二醇、尿素、丙三醇。

新型Strobilurin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及工艺路线优化

新型Strobilurin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及工艺路线优化

O N H3CO C OCH
CH2 O
3
N
N
Cl
The physical data of intermediates were provided. And the titl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also discussed.
72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现代农业发展至今,农作物病虫害是危害农业健康发展的最大的威胁之一。 因此防治作物病害是农作物获得丰收、保证粮食供给的重要保证。从现代农业成 为主要的农业方式以来,农作物病害防治主要依赖于转基因品种、化学农药和新 栽培方法等措施。其中最重要、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使用农药防治。近一段时间, 由于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国 农药部门淘汰了一批高污染、 低药效的农药品种。 而此时“绿色农业”的方兴未艾, 使得研发新型高效、广谱、环境有好型的农药产品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己是大势所 趋。因此,新农药的创制设计研究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各大农药 公司的努力方向之一[1]。 农业用地面积的减少、世界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 的不断扩大,使得粮食问题成为新世纪的人类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挑战之一。由此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的粮食极其匮乏,引起了国际世界的普遍关注。增加粮食的产 量,需要有多种农业措施的互相配合,其中比较现实而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尽 可能减少由于病菌、虫害、天敌性植物所造成的占粮食总产量将近三分之一的损 失。制约与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化学农药的应用仍是解决 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2]。 在名目繁多的农药品种中,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占据绝大部分农药市场 份额。虽然近年受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农药市场呈下降趋势,但是杀菌剂市场 却逆市而升。一九九六年首次进入市场的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 迅速打开了市场并在杀菌剂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此类杀菌剂凭借独特的作用机 理、广谱高效的活性、高度的选择性和对环境友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农业科技 人员的关注,是继三氮唑杀菌剂之后的又一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杀菌剂。 尽管由于其抗性问题稍显不足,但 Strobilurin 类杀菌剂仍是内吸性杀菌剂中 应用最广泛的品种,甚至已经对占据杀菌剂市场半壁江山的三唑类杀菌剂发起了 冲击。由于在杀菌剂市场优秀的表现,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各大制药公司和科研单 位的注意,有望创造出性能更为优异的甚至是具有其它生物活性的 Strobilurin 类 化合物。因此,设计和开发新型 Strobilurin 类化合物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潜力 十分巨大。因此,大力发展新农药的创制研究工作,开发出更高效广谱的新农药 显得日趋重要,也成为各大制药公司竞争的焦点[3]。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合适的路线方法,合成了新型甲氧基丙 烯酸酯类化合物吡唑醚菌酯,并对合成的中间体及最终目标产物进行了 1HNMR、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
性和药理学应用。

它们通常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主要方法:
1.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通常涉及使用吡唑作为起始原料。

一种常
见的方法是通过吡唑和醇类反应制备吡唑醚,然后再将其与酸酐或
酰氯反应得到吡唑醚菌酯。

2. 另一种合成方法涉及使用亚胺和醇类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吡
唑醚醇,然后通过酸酐或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制备吡唑醚菌酯。

3. 有些研究中还报道了使用金属催化剂或酶催化剂来实现吡唑
醚菌酯的合成,这些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此外,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也涉及对反应条件、催化剂种类、底物结构等因素的优化研究,以提高合成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在合成研究中,还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活性评价,
以验证其结构和生物活性,这通常涉及使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
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涉及多种合成方法的比较和优化、反应条件的研究、产物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于拓展吡唑醚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吡唑醚菌酯合成研究进展

吡唑醚菌酯合成研究进展

◆专论与综述◆吡唑醚菌酯合成研究进展张凯1,范龙涛1,彭效明1,居瑞军1,晁建平1*,刘书延2,徐焕文2,刘力磊2(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102617;2.河北三农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家庄050000)摘要:简单介绍了吡唑醚菌酯市场、剂型等情况,详细介绍了其2条合成路线。

在此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各条合成路线中的溴化反应、还原反应。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合成路线;评述;溴化反应;还原反应中图分类号:TQ 455.4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671-5284.2018.02.002Synthesis Research Progress of PyraclostrobinZHANG Kai 1,FAN Long-tao 1,PENG Xiao-ming 1,JU Rui-jun 1,CHAO Jian-ping 1*,LIU Shu-yan 2,XU Huan-wen 2,LIU Li-lei 2(1.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2.Sanlen Biopesticid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The market and formulation of pyraclostrobin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two synthesis routes wereintroduced in detail.On the basis of synthesis routes,bromination reac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 were reviewed.Key words:pyraclostrobin;synthesis route;review;bromination reaction;reduction reaction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 )又名唑菌胺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2001年首先在德国、英国、法国上市。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的利用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的利用

候条件可能影响吡唑醚菌酯的药效和柑橘的生长,需要关注气候变化
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03
技术推广与培训
加强吡唑醚菌酯在柑橘生产中的应用技术推广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
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吡唑醚菌酯的合理使用和效果的发
挥。
05
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的药效学研究
总结词
吡唑醚菌酯在柑橘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多种真菌病害的发生和蔓 延。
促进叶片生长
吡唑醚菌酯能够促进柑橘叶片的生长,使植株更加健壮。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吡唑醚菌酯能够提高柑橘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
增强抗逆性
吡唑醚菌酯能够增强柑橘的抗逆性,使植株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对柑橘产量的提高效果
提高坐果率
吡唑醚菌酯能够提高柑橘的坐果率,增加果实数量。
促进果实生长
吡唑醚菌酯能够促进果实的生长,提高果实重量和品质。
减少农药使用
作为一种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杀菌剂,吡唑 醚菌酯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 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挑战与对策
01
抗药性风险
长期使用吡唑醚菌酯可能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降低药剂的防治效
果。因此,需要采取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措施,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
展。
02
气候变化影响
气候变化对柑橘生长和吡唑醚菌酯的使用效果具有潜在影响。极端气
促进光合作用
吡唑醚菌酯能提高柑橘的 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提 高果实的品质。
促进水分吸收
吡唑醚菌酯能促进柑橘对 水分的吸收,有助于果实 的发育。
柑橘产量提高
提高坐果率
吡唑醚菌酯能提高柑橘的坐果 率,从而提高产量。

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

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pyraclostrobin degradation,metabolism,and toxicologyLUO Yue 1,2,WU Xiaomao 1,2*,HU Xianfeng 1,2,YAO Xiaolong 1,2,LIU Xudong 1,2,HAN Lei 1,2(1.Institute of Crop Protec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2.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Pyraclostrobin is a new broad-spectrum fungicide of methoxy acrylate,mainly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on crops.It fulfills protective,treatment,and leaf osmotic conductive functions,and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low toxicity,and broa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Pyraclostrobin has been on the market for nearly two decades,registered and used on various crops around the world.It was widely and heavily used,and its accumulation and pollution in the soil and water ecosystems represent high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animals,and plants.In this study,we summariz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cation of pyraclostrobin,and we also reviewed its degradation in the environment,metabolism in animals and plants,toxicological research,detection methods,and residue limit.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harm of pyraclostrobi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imal and plant health,studying its 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 mechanisms,allevia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formulating residue limit standards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Keywords :pyraclostrobin;metabolite;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toxicology;residue detection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罗跃1,2,吴小毛1,2*,胡贤锋1,2,姚小龙1,2,刘旭东1,2,韩磊1,2(1.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阳550025;2.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收稿日期:2021-03-23录用日期:2021-04-27作者简介:罗跃(1996—),男,贵州水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科学应用与风险评估、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唑醚菌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作用方式、毒理学、环境归趋与残留分析,介绍了该杀菌剂的合成化学、应用研究及其开发进展。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综述Abstract: A review on pyraclostrobin summarized its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mode of action, 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fate, and introduced its synthetic chemistr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Key words: pyraclostrobin; fungicide; review前言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继肟菌酯后又开发的此类杀菌剂,农药登记名称及商品名: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

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 多种作物上[1]。

2009年,其销售额达到7.35 亿美元,仅次于嘧菌酯,成为全球第二大杀菌剂[2]。

吡唑醚菌酯广谱、高效、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是strobilurin 类杀菌剂中市场前景较好、专利即将过期的重要产品。

1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分子式Ci9Hi8ClN304,分子量387.1。

化学名称为N- (2- (1- (4-氯苯基)-IH-吡唾-3-基氧甲基〕苯基} (N-甲氧基)氨基酸甲酯。

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体,熔点为(63.7?65.2)°C;蒸汽压2.6*10Pa (201)、6.4*10Pa (25°C); Henry常数25.3*10Pam3/mol (20°C);分配系数logP=3.99(22C);水中溶解度为1.9nig/L(2(rC),甲醇溶解度为lOOg/L;异丙醇中溶解度是37g/L;正辛醇(24g/L)【2】。

稳定性:纯品在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0.06d(1.44h);制剂常温贮存:2摄氏度时2年稳定。

比较适合制作乳油剂型【3】。

2作用机理及作用方式作用机理通过阻止细胞色素 b 和c1 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3]。

作用方式: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强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

它可以被作物快速吸收,并主要由叶部蜡质层滞留,它还可以通过叶部渗透作用传输到叶片的背部,从而对叶片正反两面的病害都有防治作用。

吡唑醚菌酯在叶部向顶、向基传输及熏蒸作用很小,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4]。

3主要剂型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剂型有:乳油[EC,23.6%(Headline)、25%、250 g/L]、悬乳剂(HSEH) 和水分散粒剂。

[HWGH,20% (Cabrio、Insignia)]等。

吡唑醚菌酯还可以制成液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膏剂等剂型[3-4, 6, 15]。

4我国已登记的吡唑醚菌酯单剂或混剂及用途我国登记的有关吡唑醚菌酯的单剂主要有:巴斯夫欧洲公司和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主要用于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白菜、芒果树、茶树炭疽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调节植物健康作用,西瓜炭疽病和作为生长调节剂,香蕉炭疽、叶斑,黑星,轴腐病以及作为生长调节剂。

混剂主要有巴斯夫欧洲公司的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用于喷雾防治番茄灰霉病;巴斯夫欧洲公司和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防治谱较广,防治黄瓜、葡萄和甜瓜霜霉病,苹果、黄瓜和大白菜炭疽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西瓜、黄瓜,辣椒疫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轮纹病等;巴斯夫欧洲公司18.7%的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用于防治黄瓜、甜瓜霜霉病、辣椒疫病和马铃薯早、晚疫病;广东德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8.7%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用于喷雾防治黄瓜,甜瓜和甘蓝霜霉病,马铃薯早、晚疫病【5】。

5专利情况PCT/欧洲专利:化合物专利[2-[(dihydro) pyra-zolyl-3'-oxymethyl]anilides,theirpreparation and theiruse,2-[(二氢)吡唑基-3′-氧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及使用],EP0804421,2015 年 6 月21 日专利到期;工艺专利[Preparation ofN-methoxy-N-[(pyrazolyloxymethyl)phenyl]carbamates and analogsas agrochemical fungicides and pesticides,N-甲氧基-N-[(吡唑基氧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及同系物作为农用杀菌剂及农药的制备],DE4423612,2014 年7月 6 日专利到期;工艺专利[2-[(dihydro)pyrazolyl-3'-oxymethyl]anilid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2-[(二氢)吡唑基-3'-氧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及使用],WO9601256;其他专利(Fungicidalmixtures based on carbamate derivatives and insecti-cides,氨基甲酸酯衍生物及杀虫剂的复配产品),WO2005058040。

美国专利:化合物专利[2-[(dihydro) pyrazolyl-3'-oxymethyl]anilid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2-[(二氢)吡唑基-3′-氧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及使用],US5869517,2015 年 6 月21 日专利期满;工艺专[2-[(dihydro)pyrazolyl-3'- oxymeth-yl]anilides,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2-[(二氢)吡唑基-3'-氧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及使用],US5869517。

中国专利:制备专利,CN1154692/CN1308065,申请日:1995.06.21,2-[(二氢)吡唑-3'-基氧亚甲基]苯胺的酰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两专利都将于2015 年 6 月21 日到期。

其他专利有:AU2922295 、AU685299 、BG101198、BG63081、BR9508242、CA2194503、CZ9700037、ES2123264T、FI970067、HU77510、IL114390、JP10504810T、NZ289391、PL318100、SK1797、US6054592 等[4,6,12]。

6吡唑醚菌酯的应用吡唑醚菌酯杀菌谱广,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葡萄、蔬菜、马铃薯、香蕉、柠檬、咖啡、果树、核桃、茶树、烟草、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由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病害。

如谷物上的叶枯病(Septoria tritici)、锈病(Pucciniaspp.)、黄斑叶枯病(Drechslera tritici-repentis) 和网斑病(HPyrenophora teresH),花生上的褐斑病(Mycos-phaerella spp.),大豆上的褐斑病(Septoria glycines)、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 和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葡萄上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和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马铃薯和番茄上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 和早疫病(Alternariasolani),香蕉上的黑条叶斑病(Mycosphaerella fijien-sis),柑橘上的Elsinoëfawcettii和黑星病(Guignar-dia citricarpa),以及草坪上的褐斑病(Rhizoctoniasolani) 和腐霉病(HPythium aphanidermatumH) 等。

用药量分别为:粮食作物50~250 g/hm2560 g/hm2。

叶面处理和种子处理皆可[3]。

吡唑醚菌酯还是一个植物保健品,其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强作物对环境影响的耐受力,提高作物产量。

吡唑醚菌酯除了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导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变化,如它能增强硝酸盐(硝化) 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作物快速生长阶段(GS 31-39) 对氮的吸收;同时,它能降低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作物衰老;当作物受到病毒袭击时,它能加速抵抗蛋白的形成——与作物自身水杨酸合成物对抗逆蛋白的合成作用相同。

即使是在植物不发病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也可以通过控制继发病和减轻来自非生物因子的压力来提高作物产量。

据称,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增产作用已经获得了美国环保署的认可,是美国环保署就此用途登记的第一个产品[1, 4-5]。

吡唑醚菌酯在推荐使用剂量下,绝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作物无药害,但对极个别美洲葡萄和梅品种在某一生长期有药害[6]。

另外,吡唑醚菌酯对蚕有影响,对附近有桑园地区使用时应严防飘移。

梨树上使用时,在开花始期及落花的20 d 左右时间内,为防止药害应尽量避免施用[7]7毒性及生态毒理学7.1 哺乳动物毒性大鼠急性经口HLD50H>5000 mg/kg。

大鼠急性经皮HLD50H>2000 mg/kg,对兔皮肤有刺激作用,对兔眼睛无刺激性。

大鼠吸入HLC50H(4 h) 为0.69 mg/L。

HNOELH:(2 y) 大鼠75 mg/kg [或每日3 mg/kg(b.w.)];(28 d, 胎儿发育) 兔每日 3 mg/kg (Hb.w.H);(90d) 小鼠30 mg/kg [ 或每日 4 mg/kg (Hb.w.H)] 。

HADI/RfDH:(HJMPRH,HECH) 0.03 mg/kg (b.w.) [2003, 2004,2006];(HFSCH) 0.034 mg/kg (Hb.w.H) [2005]。

其他:无致突变(5 批次试验)、致畸(大鼠、兔) 和致癌作用(大鼠、小鼠);对繁殖无不良影响(大鼠)。

7.2生态毒性鸟类:鹌鹑急性经口HLD50H>2000 mg/kg。

鱼类:虹鳟HLC50H(96 h)为0.006 m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