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材料作文“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导写及例文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导写及例文

【原题呈现】(南京、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便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三山解读】

这是一则历史反思类的材料,对于材料的内涵,我们可以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来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首先,历史上(二战中)发生了德国纳粹残忍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其次,战后德国政府为了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忏悔,修建了柏林大屠杀纪念馆,供后人凭吊,缅怀死难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接着,有一些游客在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拍了一些搞怪留影;最后就是我们一位艺术家把图片中的背景换成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惨剧,这样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引人思考。

这样,我们再回味评价材料,就可以基本读懂材料的命题要义:从建大屠杀纪念馆到艺术家换背景的行为来看,都是在提醒我们后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从一些游客的搞怪留影来看,他们可能是无心为之,图一时之快,甚至都没认为这是多大的事,但正因为这些下意识的不懂规矩(参观纪念馆要保持肃穆、凝重的神情)的随便之举,生活小事,恰恰暴露了在当下我们一部分人素质低下,说重一点是对先人、历史缺乏敬畏之心,是历史虚无主义者。这也是我们所有像那位艺术家一样敬畏历史,心怀正直的人士所不容的,必须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还历史的真实面目,引领大家去反思历史。而反思的最好方式就是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当然材料谈的是历史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去思考审题立意,但我们也不能把内容就局限于此,材料仅仅是个引子,它是用来触发我们去思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呢?

【参考立意】

一、从(建)纪念馆的角度:

①勿忘历史,永记和平;②这是一个沉重的地方;③缅怀历史,敬畏生命;④反思历史,保持清醒认识。

二、从艺术家行为的角度:

①保持正义,人人有责;②心存敬畏,不忘历史;③为艺术家行为点赞;

④敢于对不文明行为说不。

三、从一些游客行为的角度:

①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②历史不可亵渎(戏玩);③要常怀敬畏之心;

④搞怪留影的背后是人文情怀的缺失;⑤素养需从内在来塑造;⑥三思而后行;

⑦一“搞怪”成千古恨。

四、从图片背景的角度:

①艺术如何更好服务于生活;②不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表达。

五、从其他问题的角度:

①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②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大不同;③向轻薄行为说“再见”;④生活中无小事。

【参考范文】

一、议论类文章

向轻薄历史的行为大声说“不”

金立昕

“这些自拍错在哪儿了?”最近,一则微信广为流传:以色列一位艺术家挑选了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历史场景。背景一换,历史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轻佻搞怪显得特别刺目,让人难以接受。这位艺术家说:“拍摄这些搞怪照片很不应该,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在“很沉重的地方”做出不得体的举动,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并不陌生。例如,参加一些重要纪念活动,有人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大声交谈;一些重要历史纪念场所,有人随心所欲地乱写乱画、抛扔垃圾,甚至骑踩英雄雕像。如此种种,表面上是少数人不懂规矩、素质低下,深层次则是对历史、对先人缺乏敬畏,既很可悲,又令人生厌。

去年的南京燕子矶,有青年身着日本武士服,手举木质武士刀,背对长江摆出劈、砍等各种姿势,旁边有人给他拍照,而3天后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同样是去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改造,当地政府虽然明令“文物保护建筑不在此次征收范围,禁止拆除”,可这次强拆,连同刘亚楼旧居在内,共破坏了7处革命旧址。某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日本军服上竟然出现解放军07式服装的级别资历章。

“言及先人,理当感慕。”我们民族素有慎终追远、铭记历史的文化传统。历史本身是有品格的,在人们心中既包含了史实也蕴含了追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历史,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反映的不仅是思想情感、心理诉求,更是立场观点、价值取向。对历史缺乏敬畏,实则是撕裂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共识,撕裂的程度有多深,人们的反对就有多强烈。

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都是我们安身立命、继续前行的基础。特别是近代史,那些惨痛的记忆,同样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比如,落后就要挨打、失败就会辱国的深刻警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等等。不论是痛苦、挫折,还是成就、辉煌;不论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还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历史一直都是令人警醒的镜子、催人奋进的号角。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一个民族要往前走,又岂能忘记这些历史?

这些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值得我们所有人警醒。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尽卑鄙手段,全面抹杀先辈的革命史,抹黑伟人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史。“士苟贞志砥行以自尚,则虎狼失其暴,蝮蛇失其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敬畏历史,才能挫败其“去国灭史”的阴谋。

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民族,其成功必然建立在尊重本民族历史遗产的基础之上。无视历史、割裂历史、假设历史、否定历史只会误入歧途。

敬畏历史的情感,不会凭空产生。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有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近代著名思想家章太炎也曾大力提倡“读史爱国”,他说:“夫读史之效,在发扬祖德,巩固国本,不读史则不知前人创业之艰难,后人守成之不易,爱国之心,何由而起?”除了在学习党史军史中汲取营养、完善人格,整个社会也要努力营造敬畏历史的良好氛围。在历史面前,只有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该倡导、什么该制止,才能做出无愧于历史的事情来。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这面镜子映照着人们认知过去、对待自我的态度,也照见了喧嚣背后的世道与人心。今天,中华民族的能量积蓄已久,其喷薄之势已然照亮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前进的动能。每个人都应成为富有历史感的现代公民,尊重史实、心存敬畏,珍视岁月长河中凝结的“精神珍珠”,向轻薄历史的行为大声说“不”!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所所长)

二、记叙类文章

【三山下水作文】

举起手来

崔巍嵩

“爸爸,我们国庆放假七天,你打算带我去哪里玩啊?”我一进家门就嚷着。

“不是前两天就说好了嘛!去爷爷战斗过的太行山,来一次红色寻根之旅……”爸爸朝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爷爷望了一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