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 元亮 , 号 五柳先生 ,谥号 靖节先生 ,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 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他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少年时曾怀有“ 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几年小官,后 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 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 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补充: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
己却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真正的劳动实 践者。这些乡居生活的乐趣,再次呈现出诗人躬耕田园,诗 酒琴书的隐士情怀。
3.本段说,“将有事于西畴”,在《归园田居》(种 豆南山下)这首诗中,他如实地记载了自己从事农 耕的生活情景。请背诵这首诗。
但不求富贵腾达,也不求儒家的“立德”、“立功”, 留名于世,甚至也有别于道家的炼丹学道,求升仙长 生,只是求取归隐田园,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享受 农家的欢乐。 【转下页】
3.陶渊明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有何 异同? (接上页)
苏轼的主要是儒家“用世”思想。虽仕途不顺,不断遭
贬,但一直抱有为国效力的雄心,而且一直做地方官,颇有政 绩。他始终没有放弃从政为民、服务朝廷、有用于世的积极入 世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苏轼最终成就了不朽功业。当然,他 还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道家“出世”思想, 表现在他的随遇而安、随时而化、顺其自然上。也有万事皆空 的佛家思想——文治武功的盖世奸雄曹孟德“而今安在哉”?
(1)客观原因:家中“田园将芜”。 (2)主观原因——①领悟到出仕做官是违背本心的,所以 心理感到惆怅伤悲; ②知道了自己过去出仕为官的不是,不 愿意今后再错下去。
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自责(“田园将芜,胡不归!”)、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觉醒(“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 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 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 ”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 他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 时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 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总的看来,可以说陶渊明偏向于对名利的淡泊,苏东坡 偏向于对现实的达观。
4.古代的隐士很多,比如巢父、许由、伯伊、叔齐。 你觉得陶渊明的归隐和他们是否一样?
陶渊明是因为仕途不顺,觉得官场污浊而弃官 归隐的,可以说是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享受人生 的乐趣,享受家庭的温馨,他只是不愿追求功名富贵, 并不愿脱离人间凡俗。而古代的许多隐士却都怀有其 他的目的。巢父是逃避责任,伯伊、叔齐开始也是这 样,许由应该有“求名”之嫌疑,伯伊、叔齐后来的 饿死不食周粟可以说是明志,但也有“求名”之嫌。 至于其他隐士,就各有各的不同了。(参见《中国古 代十种隐士》)。
归
去
来
陶兮 辞 渊
明 并 序
序
古代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 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 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 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 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 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 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 《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 前面都有一段序。
3.本段结尾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你觉得这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有 何异同?
陶渊明的弃官归隐和苏轼在《赤壁赋》里表现出来的思想 有不少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他们都看透了世事,看透了人生, 领悟了真谛;叹人生苦短,求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热爱生活。
很多不同。陶渊明顺应自然,乐享天命,不
●补充:“审容膝之易安”句,让我们很容易就想起刘禹锡
的哪两句名句?
《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
3.作者的心里除了“闲适”,在心理底层好象还有一 种东西存在。你读出来了吗?
孤傲之气。“寄傲”、“抚孤松”(松经烈
冬而不凋,覆冰雪而不弯,乃刚劲之木)和“时矫首 而遐观”。由此可见,他的辞官归隐,不全是因为他 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还有 对互相倾轧、混沌污浊、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官场 的厌倦和鄙视。这和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 散发弄扁舟”可以说是同样的原因,同样的态度。
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能记得其 中可以印证他的这种后悔、觉悟的那些诗句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 4.结合这些诗句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什么样的
情怀?
蔑视权贵,鄙弃官场,追求自由,热爱自然,向往田园 生活的隐士情怀。
(三)读悟第3段。
1.“请息交”以后三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三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极度厌弃。“息交”、 “绝游”、“相违”、“焉求”等词语充分而直接地表 现出作者的不屑、厌倦和鄙薄。再次显示了诗人固穷守 节的隐士情怀。
2.本段中,陶潜乡居的生活乐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促膝闲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琴书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自然和谐的乡邻交往——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4)车舟观览的山川之游——窈窕寻壑,崎岖经丘,山林泉水, 万物得时。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本段的最后两句可以说是触景生情,睹物感怀。 简要分析这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①内容上——表达了从春天万物的欣欣向荣中,感 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也抒发了人生苦短,当及时 行乐的思想情感。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为末尾一段的抒情性议 论作铺垫。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 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 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寄寓抱负 ,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 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 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 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 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 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 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 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 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正音:
惆怅 chóuchàng 飏 yáng 熹微 xī 樽 zūn 觞 shāng 眄 miǎ n 庭柯 kē 矫 jiǎ o 岫 xiù 翳 yì 盘桓 huán 棹 zhào 窈窕 Yǎo tiǎo遑遑 huáng 皋gāo
研读课文内容
(一)读悟第1段。
1.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本段“引壶觞”以后各句是写他到家后的日常生活。 看看作者都喜欢干些什么?试着用两个字概括这段 生活的特点和作者的心理感受。
(1)喜欢干——①饮酒(引壶觞以自酌);②出神(静 默、发呆)(眄庭柯、倚南窗、审容膝);③散步(园日涉、 策扶老以流憩);④远眺(时矫首而遐观);⑤流连大自然 (抚孤松而盘桓)。 (2)从行止可见诗人生活和心理的“闲 适”(“闲逸”、“安逸”)(怡、安、盘桓)。
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 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 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 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 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 然是道家思想。
5.从这段的后四句看,诗人归家的迫切心理表现在 哪里?
“问征夫”(欲知归途尚有多远)、“恨 晨光”(时间为何过得如此之慢——比如心中 盘算中午可到家,时间快点到中午,也就能早 点到家了)的行为心理,尤其一个“恨”字, 迫切之情,溢于言表。还有归途中对舟和风很 好的感觉,轻飏的“遥遥”之舟,吹衣的“飘 飘”之风,感觉真的好极了。这些,也都可见 出他回家时的欢快,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 归家的迫切。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 元亮。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 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 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
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 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 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补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 将入”三句和我们学过的他的那首《饮酒》(结庐 在人境)诗中哪两句所描写的意境基本一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实,这两句和本文 中的三句,不只是意境相同,就是手法和情感也基本 一致。都是通过景物描写,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了诗 人闲适自在的心境和热爱自由、热爱自然、厌弃官场、 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
4.他的这种热爱自由、厌倦官场、热爱自Leabharlann Baidu的情感在 本段的那几句表现得最充分?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通过物的象征(“无心”可 见自由,“倦飞”可见厌弃,“知还”可见醒悟)、 景的渲染(云、鸟、夕阳自然而和谐,且合于诗人内 心的闲适)、行的含蕴(直到日落天晚,还恋恋不 舍),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的无限向往和眷 恋,对官场的极度厌倦。
(四)读悟第4段。
1.“寓形”两句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叹人生苦短,当自由自在。
2.作者想要“委心任去留”,从这一段内容看,他心 里到底想要什么?他的人生要追求些什么?
“欲何之”似乎是说对前途有些迷茫,其实不是,他只是在 设问,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追求富贵,不指望着得道成仙,他 只想趁着美好的春光,独自出去走走,或者是放下手杖在田里, 给庄稼除除草,培培土;或是“登东皋舒啸”,或是“临清流赋 诗”,这样顺乎自然地在山野田园间走完生命的旅程,乐享上天 赋予的生存时光。别无他求。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而已!
名 家 话 陶 潜
作者档案
姓名: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又号五柳先生 朝代: 东晋 职业: 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 个人爱好: 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 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 另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 之音。(《咏荆轲》)
(二)读悟第2段。
1.“乃瞻衡宇”八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八句写的是诗人从看见自家房子,到刚进家门的所见所 感。表达了诗人抵家时的欣喜之情。远远望见自家房屋,就开 心得跑了起来,真像个离家已久新近归来的孩子。看到“童仆 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心里自然盛满了温馨和快 乐,让读者也能想象出“一家主仆俱欢迎,家人尽皆大欢喜” 的情景。进了院子,看见“三径就荒”,看上去似乎有些伤感, 但恰好印证了自己归来是对的,与前文的“田园将芜”相呼应。 而“松菊犹存”,让自己感到欣慰,“松菊”毕竟都是经得起 风霜、有品节的草木,这里含有自比之意。尤其具有情味的是 妻子,好像是没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 盛情。真的是一幅充满享受的天伦之乐图。
“并序”指辞前的散文部分,记述了 陶渊明从任彭泽令到辞官的过程和原因
隐士文化
• 隐士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 “中国人一直很崇敬隐士,没有人曾经对此做过 解释,也没有人要求解释。隐士就那么存在了: 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 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开始,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 了。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 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 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 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
——《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的隐士》(美, 比尔波特著)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 明之诗。渊明作 诗不多,然其诗质 而实绮,癯而实腴。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 排,胸中自然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