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大纲1
有机化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Orgonic Chemistry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应用化学专业学分:6 理论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有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共64学时,4学分。
考试课。
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分类、命名、反应类型及机理、制备方法、鉴别和有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选择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法的能力及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工业分析与检验学科其他后续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复合材料学和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等)打下牢固基础。
同时授予学生特有的思维、推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应达到要求:1.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 熟练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征。
3.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鉴别方法。
4. 掌握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主要方法。
5. 掌握某些重要的反应规则及反应历程。
6. 了解各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名称:《有机化学》付建龙、李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9年。
参考资料:《有机化学》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烷烃主要内容: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同系物、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化学性质、杂化轨道理论、碳原子类型、氢原子类型及烷烃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杂化轨道理论第三章烯烃和二烯烃主要内容:烯烃及二烯烃的命名、异构现象、烯烃的结构、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烯烃的制备及用途、亲电加成及加成规则、诱导效应及共轭效应。
《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实验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实验部分》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实验目的、要求综合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部分)是按照实验教学“一体化多层次”及由专业教学改为“通才教学”和适度的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面向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
基于培养学生综合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性,本课程目的着重于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手脑并重、手脑并用、手脑协调,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各种实验手段以完整地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作为基础实验课(着重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与科学研究(以已知解决未知)间的衔接、过渡,为后继课程学习、将来从事化学化工生产、研发及其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查阅相关文献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无机化学等各方面知识,巩固先修课程的操作技能,学习一些精密仪器的使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本课程的各个实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教学方法方面注意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通常两人1组,培养合作精神。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实验操作40%、平时实验报告和预习报告40%和期末的实验操作考试20%,计算总评成绩。
平时应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注:具体实验内容根据实际教学计划学时从上表中选择。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配合物的水合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1、[Co(NH3)5Cl]Cl2的制备。
2、[Co(NH3)5Cl]Cl2的水合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说明和要求:通过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的制备掌握速率常数、活化能的测定原理;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实验二:水合醋酸铜的制备1、Cu(OH)2的制备。
《应用化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一、说明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先修课程总学时16 总学分 1(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应用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与现代生活中化学的应用;了解应用化学涉及的领域、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了解应用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况、课程设置、基本教学内容和实践要求,并对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目标和毕业去向及要求有基本的认识,以有效引导后续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维,明确学习目标。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 讲授化学发展简史,特别要注重讲授在人类发展变革过程中化学的应用。
通过相关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应用化学的重要作用。
2. 讲授应用化学涉及的领域及发展现状,让学生认识应用化学所面临的挑战。
3. 解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规格、课程实施、核心课程简介、技能要求等相关内容。
4. 讲授应用化学专业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的发展以及本专业面临的挑战、就业前景等。
(三)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的配合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方法。
(四)考核方式考查:每位同学完成一个课程心得体会或者考查报告。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备注1 化学发展简史 42 应用化学发展现状与挑战 63 培养方案解读 44 专业学习方法介绍 2二、大纲内容第一章化学发展简史1. 主要介绍国内外化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和杰出的化学家简历,重要事件等。
2. 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说明和要求:1. 了解化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化学家在从事科研过程中的一丝不苟、顽强拼搏、不计名利的精神。
第二章应用化学发展现状与挑战1. 应用化学与社会,介绍化学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
2. 应用化学涉及的领域,介绍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
3. 应用化学发展现状,主要介绍现代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和现代化工等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说明和要求:1. 通过专题介绍,认识应用化学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应用化学实验,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引言应用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在课程中进行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学习并应用化学原理与知识,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应用化学实验的大纲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应用化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本实验的完成,学生将能够回答以下问题:1.应用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是什么?2.如何正确并安全地进行应用化学实验操作?3.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并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此外,学生还需要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将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进行设计。
学生将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应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学生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结果分析。
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实验总结与讨论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实验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讨论实验中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实验要求1.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正确佩戴实验室用品。
2.学生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3.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4.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总结和讨论。
实验评价实验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实验结果分析和解释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4.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格式规范性。
结论通过应用化学实验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原理和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化学的课程设计

应用化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清洁剂、药物和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原理。
3. 学生能够解释化学实验结果,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技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安全有效的实验。
2.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科学实验的规范操作习惯。
3. 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团队合作和学术诚信的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应用化学示范课,旨在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初中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以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1. 化学基础知识:物质的基本性质、分类及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 教材章节:第一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第二章“化学反应与方程式”2. 应用化学实例:清洁剂、药物、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六章“生活中的化学”、第七章“化学与健康”3. 化学实验技能: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安全及数据处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化学实验基础”、第四章“化学实验技能”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学基础知识学习,重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精细化工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64/4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训练和提高学生对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复配技术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能力,以及验证和巩固教材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掌握主要类型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的基本实验原理和技能,掌握精细化工工艺过程的操作方法,提高运用各种常见实验设备仪器的能力,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和一些工艺参数的测试方法,使学生具有进行精细化学品产品开发、实验研究设计的能力。
并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2)了解常用仪器的构造与性能,学会其使用方法。
如密度计、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熔点测定仪、电动搅拌、恒温水浴、阿贝折射仪、循环水真空泵、常用电源和光源等。
在进行以上各项基本训练的过程中,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3)通过实验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做到:a.自行完成预习、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独立撰写实验报告;b・能够安排常用实验装置和仪器,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c.熟悉实验中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
(4)开设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5)开设少量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仪器的选配、实验条件的确定等方面受到初步的创新思维训练。
(6)贯彻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拓展内容和选作内容。
《应用电化学专业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大纲《应用电化学专业创新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应用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是为应用电化学专业方向开设的实验课, 是学完专业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完成了电化学综合实验后而开设的实验课。
该实验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题目、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 是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
其宗旨是, 学生通过完成这类实验, 能受到一次较全面的、严格的、系统的科研训练, 能了解电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苦性和长期性, 使学生真正养成热爱科学的情感。
另一方面, 研究型实验真正使学生尽早接触了科学研究工作, 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综合创新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事电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步具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收集和处理应用化学科学信息的能力。
初步形成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习惯, 能运用所学到的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创新性实验题目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设计、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 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具备初步设计电化学实验的能力。
2.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在实验的全过程中,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求真、求实的科学品德,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查阅文献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一材料表面电化学改性及其性能测试实验内容: 钛合金彩色阳极氧化、脉冲电沉积金属材料、镁合金微弧氧化选一学生经与指导老师讨论后, 自行设计所选金属材料的处理方法。
课程教学大纲-化学教学中心

《综合化学实验Ⅱ》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综合化学实验Experiments of Comprehensive Chemistry二、课程性质:专业限定选修课独立设课三、开放实验项目数:无四、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化学师范三年级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一)教科书杨仕平主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二)参考书(宋体五号)浙江大学等校编,综合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六、学时学分:(1)课程总学时:36;实验学时:36(2)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分:2七、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目的: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优良素质的有力手段。
目前实验课基本上按二级学科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开设。
缺少在一级学科上的综合训练,验证实验较多,缺少设计性和研究性;内容陈旧的较多,缺少反映化学学科新进展的内容。
这一现状与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和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不相适应,所以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综合化学实验课。
要求:综合化学实验是在一级学科上的综合。
选取化学研究中的典型课题和环境、生命科学中的化学问题为实验内容,融合成、分离、分析、结构测定、性质表征为一体,并且和教师科研工作有机结合,突出课题实验的特点。
化学(师范)专业开设本课程,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选择其中部分实验,但至少要满足36课时的基本要求。
八、实验课考核方式:a. 考查b. 实验课成绩为总课程成绩九、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大纲制定人:单树楠大纲审核人:陈兴凡教学副院长:李新国学院盖章:2012年9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综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让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制作酸碱指示剂实验原理:利用植物花瓣中的色素,制作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准备植物花瓣,提取色素。
(2)将提取的色素溶解在酒精或水中,制备指示剂溶液。
(3)用制备的指示剂溶液进行酸碱滴定实验。
2. 实验二:制取氧气实验原理: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氧气的产生。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
3. 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实验步骤:(1)准备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材料。
(2)将滤纸铺在容器底部,加入石英砂,再放入活性炭。
(3)将混有泥沙的水缓慢倒入净水器,观察净水效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2. 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3. 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如制作酸碱指示剂的准确性、制取氧气的纯度和体积、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等。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天平、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植物花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滤纸、石英砂、活性炭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4. 参考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

《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名称:环境保护工程综合实验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英文名称:Integrated Chemical 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 Engineering课程编号:32120820 开出实验项目数:11 大纲主撰人:陈为健大纲审核人:杨平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6 实验学时:36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分:1.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实验教学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这些课程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很强,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
课堂讲解的污染物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的实施原理及原则,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会有所改变,因此,实际的操作过程要因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这些课程一定要有实践环节配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
《环境科学与技术实验》这门课开设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水、大气、固体废物等处理的方法和基本处理技术;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以及运用实验成果验证已有的概念和理论等。
要求掌握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的处理方法及学会对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解决基本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对实验数据测定、分析的处理方法,并能通过实验得到可靠结论。
(二)实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讲授,自学,现场指导,质疑和综合考查等。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的实验技术,验证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四、主要仪器设备1. 分析天平(0.001g/200g)2台2. 秒表 5个3. 电导仪 2个4. pH计2个5. 723分光光度计 1个6. 200℃干燥箱1台7. 721分光光度计 2个 8. 水循环式真空泵2台9. 布氏漏斗及抽滤瓶 10套 10. 离心机1台11. 恒温水浴 2台 12 调温电炉2台13. 洗瓶 6个 14. 量管1~10mL 各2根15. 25ml滴定管(酸、碱)各10根 15. 25ml移液管 10根17. 精密温度计 2根 18. 250mL锥形瓶50个19.容量瓶25~250mL 各10个 20. 光化学反应器3台21.双气路气体采样器 5台 22. 混凝沉淀实验装置1台23. 过滤实验装置 24. 连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25. 空盒气压表 26.散射浊度仪27.沉降实验装置 28. 仿真教学软件2. 每年开设的实验由以上实验项目中选取,实验的顺序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应用化学无机化学H1 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H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331029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H1)课程总学时:56 讲课:40 实验:16 上机:0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化学科学中早期的最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现的。
无机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其它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成长起来的。
本课程是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学习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元素部分,并进一步了解物质结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节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元素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方法,并具有独立做无机化学实验能力。
(三)实施说明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必须具有“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在课堂知识要点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可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2.开设无机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及其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化学综合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应用化学综合训练
课程编号103162
总学时 4周
学分 4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及实验、结构化学、配位化学、波谱解析、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等化
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
教学目的
应用化学综合训练是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实验以后向毕业论文过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它是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加强对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专业知识,利用所掌握的现代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事实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注重化学素质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保证化学专业学生能成为化学专业方向从事研究、开发、管理或教育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安排
应用化学综合训练共四周,全部为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测试,有机药物分子的合成与表征、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功能性分子的设计与制备。
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从文献查阅、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处理、试验报告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教学组成员
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如下:
1、出勤情况(包括缺席迟到早退等);
2、操作(包括观察记录)
3. 实验结果(产品的质与量)
3、实验报告:
(1)对实验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
(2)对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实验方法的掌握;
4、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原始数据的纪录(及时、正确,包括表格的设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有效数字、作图技术的掌握。
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完整性。
实验过程中的综合能力、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
实验方案设计。
5、实验考核:规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技术。
6、总成绩评定:各部分在总成绩中的所占比例由各实验课组待定。
制定(修订)人:审核人:
制定(修订)时间:审核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