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高三综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

高三综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

高三综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综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摘要高三综评研究性学习课题旨在探究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概要

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概要

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研究资料表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欧美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

1.研究性学习在中国我国的研究性学习以上海、江苏等地为典型代表,现以上海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其发展轨迹为:——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其中的科技活动事实上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初萌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创造教育强调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密切关系。

但当时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小制作、小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较为有限。

——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展开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学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上层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更趋活跃。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等。

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对传统的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

2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美国国家教育经济中心于1998年制订了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应用学习四个领域,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三个层次的国家标准,除规定了所有中小学生在四个领域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结果要求外,还特别强调了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正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

我国_研究性学习_的研究综述

我国_研究性学习_的研究综述

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4期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叶秀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创造性人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面对社会发展的挑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学习方式的变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诸国纷纷提出“主题探究”和项目学习活动,开设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日本文部省也把“综合学习”写进2002年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

在我国,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研究性学习及其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我国研究性学习的产生和发展脉络“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从上海开始的。

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并受到广泛的关注。

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肯定。

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

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

2002年12月在上海举行全国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会,目的在于对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来的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

2005年12月3-4日,“首届全国研究性学习研讨暨成果交流会”在安徽省阜阳市召开,不同地域的与会代表和专家围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

当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在走入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校。

一些大学包括全国重点大学也准备开设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价值正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

二、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时代精神的体现,有它独特的价值取向。

张华的文[1]认为研究性学习不能等同于科学研究,我们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应立足于学生当下的鲜活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消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在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结合中发展儿童丰满健康的个性[2]。

“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_数学论文

“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_数学论文

自2000年秋,我国的初中启用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九省一市启用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笔者注:这两个版本均作为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渡性的教学大纲).这两个《新大纲》与《原大纲》相比,在一些方面实行了调整和改革,其中变化较大的莫过于在初中增加了“探究性活动”和在高中增加了“研究性课题”.这一改革,不只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而涉及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更进一步地涉及到数学教学目标的提升和发展. 这里首先需要介绍一个大背景:与上述高中《新大纲》同时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在这一课程计划中,新增加了一门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课程相并列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四个部分.所以,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就有两种所指: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而提出来的,通常是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显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是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作为一种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也就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便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1].所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向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2] 既然“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在各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当中,那么为什么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还要单独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呢?这有其他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本文不做更多的阐述,可参见文[2][3][4]),这里只想说:一方面,由于“当前,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局限,在学科教学中普遍地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最直接、最根本、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样看待数学课程中的“探究性活动”或“研究性课题”(其目标、性质、特点),以及如何实施和指导(或教学).笔者认为,虽然它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数学课程中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它在目标、性质、实施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与作为一门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基本是一致的.(既然目前“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就要加强研究,还要努力克服!)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学科课程的学习,它的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文[1]总结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文[2]提出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文[5]又提出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文[6]认为:(1)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或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2)研究性学习呈开放性学习的态势;(3)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完成;(4)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总之,与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进而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文[1]是这样确立的:(1)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和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文[3][7][8]有类似的表述) 为便于研究课程的实施,有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了分类,因为他们认为“不同类型的探究性活动有不同的过程” [10].文[10]根据国外的研究,将“研究性学习”分为6种类型:实验性探究、逻辑推理任务、基于测量的研究、工程性设计、技术性设计、开放性的研究;文[11]根据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把“研究性学习”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推广型、以及综合型和宏观型等;文[1]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研究性学习”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如初中《新大纲》所提供的三个例子中“长方体和它的表面”、“镶嵌”属于“项目设计类”,高中《新大纲》提供的课题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都属于“课题研究类”. 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由于受学生、教师、学校、教育资源等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其组织方式、操作程序等均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文[12]提供了一个初中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文[13]对其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解释,比如他们特别重视“选题”,围绕“当前中学生最关心哪些问题”这一问题,分三步来做:第一阶段一个月,学生分组从有关报刊上和互联网上查阅与课题有关的信息,然后每人从中归纳15条与课题有关的信息;第二阶段一个月,每个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就近调查若干名学生,对15条信息作价值性和可行性判断,将信息范围缩小到5条;通过对家长和老师的访谈,对信息再作论证,最后在5条信息中确定一条为最关心的问题;第三阶段一个月,要求每个学生在全班做一次口头报告,说明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理由,然后写心得体会.文[14]也特别重视“选题”及其可行性分析.文[5]将“研究性学习”视为一种问题解决模式,包括七个阶段:知识背景准备阶段,选题立题阶段,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阶段,实施阶段,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阶段,展示成果阶段,总结反思阶段.文[1][3][11]普遍认为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相互交叉和相互推进.第一阶段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第二阶段包括:(1)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间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2)调查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地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3)初步交流.第三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形式,除了按一定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出墙报、编刊物等,同时还要求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发表. 由于“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自参与探索性实践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所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二是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1)参与研究性活动的态度;(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3)学习和研究的方法;(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5)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件模型、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方案,等等.第三是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另外,文[15]所提供的两种评价方式可资借鉴.三 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他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比如这样一些方面:(1)及时了解学生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督促;(2)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告知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补充知识等;(3)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4)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记载研究情况、记录个人体验;(5)及时做好过程评价,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做好记载;(6)帮助学生做好总结和反思,特别注意的是最后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切忌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贴上优良中差的标签;(7)还要协助学校做好这门课的管理工作.四“研究性学习”无论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学科课程的教育之中,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承担“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现在只能是学科教师):(1)选择适当的、好的“题目”十分困难.《新大纲》虽然提供了“课题”,但这并不完全是学生做的“题目”(在“什么方面”的应用,仍需要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适合于学生“研究”的题目,不仅要“可能”、“力所能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亦即通过学生的“研究”,学生能实现前文中提到的“目标”.而现在我们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非常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我们的教师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这里就要特别提醒数学教师,切不可把《新大纲》中提供的“课题”作为“题目”,在一些资料中找几道或编几道“应用题”,让学生做做就算完成了任务.切忌把“研究性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在教室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几道“实际应用题”.(2)“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对实现“目标”都十分重要(否则不能称之为研究性学习).文[16]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点经验:①课本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需”;②课题是实施“研究”的关键;③小组的划分对实施“研究”很重要;④开题报告的好坏决定着“研究”的成败;⑤实施过程是“研究”的中心环节;⑥结题报告是“研究”的结晶;⑦总结评价是“研究”的重要环节.(3)我们教师面临着失去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相对于学生)作为知识拥有者的象征的时代不复存在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遇到自己从未思考过、甚至从未见过的新问题.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过去我当教师,对于教什么,学生提什么问题不说有100%的把握,起码也有90%的把握.但现在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心里没有底,连10%的把握都没有”[17].由此,教师面临着知识的深广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挑战.(4)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也受到动摇.在“研究性学习”中,常常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这种“教师接受学生选择”的事实给教师的内心带来了震动,这还需教师要有一个心态的调整和适应过程.(5)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课题,教师面临着指导学生“研究”的任务,我们要共同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选题(包括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等)?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包括研究方法、调查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等)?如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价?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可参见文[18][19][20][21][22][23])(6)“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严格意义上讲,它属于校本课程.因此,学校要统一领导、建立组织、制订计划、共同研究、创造条件,使教师真正走进“研究性学习”(参见文[24]).(7)“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对学生来讲,他们学到了以前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到的东西,感受到了以前从没得到的体验(参见文[25]:“上海市研究性学习纪实”报道).“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推动学生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8)实施“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也锻炼了我们的教师,教师的素质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参见文[16][2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也将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2.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教育发展研究,2001,5 3.严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球教育展望,2001,2 4.王俭,叶军.略论研究型课程的价值及其开发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01,2 5.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1 6.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7.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8.李炜.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中国教育学刊,2001,1 9.高剑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科教育,2001,2 10.李亦菲.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0,11,18 11.夏向东.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构思.教育科学,2001,2 12.柏彬.上海文来中学初中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教育发展研究,2001,4 13.霍益萍.对初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点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1,4 14.丁玉祥.物理教学中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15.李雁冰.“研究性学习”可资借鉴的两种评价方式.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16.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17.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教育发展研究,2001,5 18.叶秀华.沙田崇真中学人文及社会科2000至2001中二级跨学科专业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19.钱宏达.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教育发展研究,2001,2 20.袁维新.关于研究型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性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0,2 21.徐建芬.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选题指导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2.严乃超.浅谈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3.陈蕴秋.关于结题中的指导策略.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4.课题组(江苏太仓高中).怎样才能使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教育发展研究,2001,5 25.李建平.研究,从这里起步.中国教育报,2001,3,23 摘自数学教育论坛。

研究性学习综述培训

研究性学习综述培训

2.搜集文献
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相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 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 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
中国知网
3.阅读和整理文献
阅读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阅读文献时, 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写 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精髓,为 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阅读、记录的过程,实际 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
注意
综述报告网上填写于2013年1月15日开始 到2月20日截止,即寒假期间完成。
学校不再提醒,如果在此期间不及时填写, 视为该组成员本轮放弃。
综述的写作步骤
1.选题
综述的选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的专题或领域:应是近年来进展迅速、内容新颖、
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研究结论 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 用价值的主题。 (2)选题与作者的关系:应选择与作者从事的专业密切相 关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 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或是与作者从事 专业关系不大,但乐于探索的主题 (3)题目要具体、明确,范围不宜过大。切忌无的放矢, 泛泛而谈。 (4)选题必须有所创新,具有实用价值。
研究性学习培训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培训内容
(一)综述概述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三)综述的写作步骤 (四)撰写综述的注意事项
综述概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又称综述,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 材撰写的论文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 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而使用材料更为精炼、更 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

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化学组杨丽群2002年以来,化学教研组不断进行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1)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探索》(负责人:杨丽群);(2)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负责人:陈争);(3)海淀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化学课堂学生有效活动的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负责人:陈争);(4)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负责人:崔峰);(5)2013。

03开始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的《基于专家支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高端备课及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研究。

特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认识方式为目标,体现了教师自发的需求和愿望,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行动研究.效果:在具有延续性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化学组的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有目的地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不断创新,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师生教学相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促进了化学学科教学的特色发展。

成果:公开课、论文集、指导手册、专著等。

近年来我们组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一、运用学案导学的实践过程—-由知识解析为本向认识发展为本过渡早期:初步尝试.特点:以重点知识填空为主要形式。

实践:2002年就开始学案导学的尝试;2005届高三总复习开始全年级全面系统地使用学案导学。

创新1:高三总复习新学案的不断创新。

特点:统一基本框架:高考要求--回顾练习--知识总结—-课堂练习——课堂检测—-反思总结实践:2008、2009届高三总复习学案全面实施新思路;2010届开始因新课程高考又作了较大修改;之后每一届都进一步运用、完善。

创新2:新授课新学案的不断创新.特点:问题驱动,引发思考;创设情境,注重理解;问题开放,关注体验;适当留白,预设空间。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研究性学习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

本文对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目标、选题策略、方法与流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性综述。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生物当前,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战略攻坚”阶段,现正在二十几个省份积极、稳妥地推进,2010年将在全国实施。

但是,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却在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中遭遇重重阻障,出现了所谓的“异变现象”。

本人在中国知网中模糊搜索从2000年至今的关于“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有17篇(包括6篇硕士论文),在校图书馆中关于“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专著有2部。

选择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文献及有关专著进行综述,对于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引领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包括:1.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所谓高中生物研就是学生在开放性的高中生物学科领域和,究性学习.相关现实生活情境中,以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为基础,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改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生物学科是各学科中与大自然、人和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课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优势1: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保、生态及人口等方面知识,其中大部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挖掘课题。

优势2:学生生物感性知识丰富,特别是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较熟悉――学生们对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有内在的稳定驱力。

优势3:有方便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当今,语文教育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性学习理念在语文教育方面受到了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它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为了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作为实践及其相关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词之一。

英国教育家阿伦福特曼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者的自主发现,努力完成任务和探究任务来实现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我实现和探究为核心,强调学习者自行探究解决问题、阐释真理、发展高级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习行为。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应用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发现、体验、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包括:自发性,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在学生的自我探究,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目的性,以老师的导师作用帮助学生搜集、组织和整理资源,达到学习的目的;相关性,把学习的内容和实际语文应用联系起来,使学习有意义;创造性,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实际结果;综合性,学习者广泛利用资源,把多个角度和活动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技能;总结性,由学习者完成学习总结,进行学习反思,扩大自身能力。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研究性学习的推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欣赏诗歌、讨论话题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发和利用自身的知识,激发其积极的想象及创造能力,扩大学生的认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把学习的内容和实际语文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更能实践到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生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研究生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研究生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以下是一份研究生文献综述的模板范文供您参考:
标题:XXXX文献综述
引言:
介绍综述的研究领域和重要性。

简要介绍该领域的背景,并指出该综述的目的和结构。

此外,还可包括诱发研究该问题的原因或背景信息。

1. 题目1
介绍该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或主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概述。

列举相关研究或理论,并介绍它们的方法和结果。

同时,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或未解决的问题。

2. 题目2
介绍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或主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概述。

列举相关研究或理论,并介绍它们的方法和结果。

同时,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或未解决的问题。

3. 题目3
介绍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或主题,并对该问题进行概述。

列举相关研究或理论,并介绍它们的方法和结果。

同时,指出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或未解决的问题。

总结:
总结各个研究问题或主题的共同特点、不足之处和知识空缺。

讨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同时,可以评述当前研究的局限性或必要性,以及该综述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列举所引用的文献和相关资料,按照规定的引用格式进行排列。

注意事项:
1.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结构根据研究领域和具体要求可做相应调整。

2. 在综述中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结构,确保各个部分的衔接和连贯性。

3. 引用文献和资料时,注意使用规范的引用格式,并提供完整的引文信息。

4. 在撰写综述时,应尽量使用最新和权威的研究文献,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先提出,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横向维度“五个领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的研究重点和存在问题,有助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教学研究真正提升理论探索、促进教学实践。

一、研究方法1.抽样本文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现状”指的是在教育期刊公开发表的,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所能查到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论文。

为了全面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论文研究的整体概况,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词一栏输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关键词,时间限定在自2001年7月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至2010年,即2001-2010年,“匹配”一项选择“精确”进行检索,检索出全部论文1236篇,然后再用“核心期刊”进行二次检索,检索出142篇研究论文,并把这些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2.分析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显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

”[1]它把文献作为直接的分析对象,对文献所承载的内容、信息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

[2]研究者根据研究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研究。

量化研究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内容分析是“由样本中各文献的每个编码类目出现的频数所组成”。

[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主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样本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对样本进行了分年度的统计(见表1),从统计情况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有一篇相关文章,占样本总量的0.7%,属研究的初始阶段;从2002年到2003年,相关研究论文从7篇上升到26篇,增幅达271.4%,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从2003年到2007年,每年的研究论文均在20篇以上,合计占样本总量的85.9%,处于研究持续关注阶段;2008年,该研究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关注程度开始走低,出现了研究断层;而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研究篇数占样本总量的8.4%,属小幅回升。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五篇范文)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五篇范文)

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五篇范文)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研究性学习文献综述一.前言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二.概述(一)定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五条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技术教育。

”这表明“研究性学习”已被正式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随后受基础教育司委托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撰写的《解读》区分了两种研究性学习: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自己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选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①三.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1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一种课程形态,又具有时代性,资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果过三次,其中卢梭、杜威、布鲁纳是主要的倡导者,从解放人的精神,到培养具有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再到造就智力超群的社会“精英”,研究性学习始终体现着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特质的不同需求。

同时,研究性学习在各国教育改革进程中也是起较大的主题。

究其原因,在于研究性学习始终体现着教育理论最活跃的变革因素,易为改革先行者所钟爱,但又因其教学设计组织和操作的复杂性、评价方式量化水平不高,而几度搁浅。

固至于历史背景中加以反思,赋研究性学习以新的内涵,使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学习研究 文献综述

学习研究  文献综述

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研究研究的文献综述。

研究研究是一个
广泛的领域,涉及到教育、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

本综述
将介绍一些研究研究的关键主题和研究方法。

主题一:研究理论
研究理论是研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探讨了研究过程中
的各种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

在研究理论的研究中,
一些经典的理论模型被提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等。

这些理论提供了关于研究的不同解释,对于教育实践和教学设计有
重要意义。

主题二:研究策略
研究策略是指研究者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以促进研究效果
的提高。

研究者对研究策略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研究者如何组织信息、
处理信息和记忆信息等过程。

掌握有效的研究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主题三:研究评估
研究评估是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研究者通过开发各种评估工具,如测试和问卷调查等,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绩和研究效果。

研究评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并提供反馈和改进教学的建议。

研究方法
在研究研究领域,研究者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研究过程和研究效果。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纵向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研究证据,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研究现象。

综上所述,研究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涉及到研究理论、研究策略和研究评估等多个主题。

通过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研究过程,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字数:225)。

研究性学习综述

研究性学习综述

研究性学习综述摘要:随着研究性课程的开设,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认识并开展研究性教育。

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现实的作用。

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评价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原则以及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条件;评价;动机一、研究性学习兴起的思想背景及时间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在我国一直是个“流浪汉”,但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在国外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

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斐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人。

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直接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

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

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杜威、克伯屈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拉格等改造主义者。

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应工业化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受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

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适应“冷战”时期科技、军事与空间竞争的需要,目的是培养“智力的卓越性”,造就智力超群的社会“精英”。

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依赖,开展创造教育所强调的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密切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开展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

学术研究中的文献综述

学术研究中的文献综述

学术研究中的文献综述:XX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旨在回顾XX领域的研究历史,梳理现有文献,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系统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方法、成果与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关键问题。

一、引言XX领域作为现代科学的重要分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也在不断丰富。

本文的目的是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梳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历史和现状XX领域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XX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X、XX、XX等方向,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XX、XX、XX等。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XX、XX等。

三、主要研究成果和方法1.主要研究成果(1)提出了XX理论,为XX领域的认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2)发现了XX现象,为XX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支持;(3)开发了XX方法,为XX领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提供了新的工具。

2.主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通过设计实验、调查问卷等手段,对XX现象进行实证分析;(2)案例研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挖掘XX领域的规律和特征;(3)跨文化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XX现象的异同,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四、不足和问题尽管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具体包括:1.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许多问题仍缺乏深入的阐释;2.研究方法有待丰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研究手段;3.数据来源受限:由于XX领域的特殊性,数据来源相对有限,影响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4.跨学科合作不足: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但目前跨学科的合作仍显不足。

五、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理论体系建设:深入挖掘XX领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2.丰富研究方法:尝试引入新兴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拓宽研究视野;3.加强跨学科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4.关注实践应用:加强该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钱旭升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界的热点,众多专家、学者已经在定义、特点、目的、内容、实施、评价、师生关系等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综述了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综述[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引言1999年初,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同年6月,上海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中学研究性课程研讨会"对研究性学习予以充分地肯定。

2000年1月31日,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核心是研究性学习。

2001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于同年秋季在黑龙江、辽宁、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青海等七个省的高一年级进行试点。

随着实验工作的进行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展开,研究性学习这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重视。

一、研究性学习:时代呼唤与国际竞争的必然产物1、产生的国际背景与翻译情况21世纪经济全球化、资源信息化、知识与信息高度关联化,社会的发展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使得人们开始审视学习知识的方式?quot;仓库理论"受到挑战[1]。

传统的学习方式一般是接受学习或者是理解的接受学习[2],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等弊端。

这种学习方式在后工业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且许多教师、学者曾试图改变这些不良状况并为此作出种种尝试,却往往又陷入"放羊式"教学的泥潭,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开设了类似我国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据笔者所知,当前国内能见到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介绍文章是1997年《外国中小学教育》上刊发的《劳伦斯中?quot;自主研究"课程的设置》一文,其中说道:早在1985年,座落在美国长岛的劳伦斯中学(Lawrence Middle School)就开始为七年级的学生开设"自主课程"(Self-Regulated Curriculum)。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2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2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经过几次较为深入的对鲁班湖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逐步掌握了鲁班湖的基本情况,这里就我个人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看法和感受作以下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我任务重点是负责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其中就包括鲁班湖的概况,现有旅游资源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原始资料的收集,以及对当地工作人员和游客的问卷调查资料的收集。

这次是我们四个人第一次在一起进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

由于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不够深,以及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就决定了我们四个人必须团结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用各自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不足,从而使我们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

我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十足的进步。

无论是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关键地方,还是在应对社会上各类人物上,我都在这次的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

无论是在选择资料内容上,还是在整理资料和统计资料上,我都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统筹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上,还是在社交能力上,我都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理解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重要性,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另外,通过这次活动还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社会上站住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此,我衷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机会,使我们的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为我们今后进入社会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2)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的选题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是一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疑虑。

因此,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研究课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

研究课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

研究课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主题:研究课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引言:学科研究为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现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而对于学科研究的文献综述与分析在整体研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将就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提高论文水平。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与意义1. 文献综述的定义2. 文献综述的作用与意义3. 文献综述的分类二、文献综述的步骤与方法1. 选题与定位- 选题的原则与方法- 定位研究方向2. 文献搜索与筛选- 文献检索的途径与工具- 文献筛选的标准与方法3. 文献整理与分类- 文献阅读与摘录- 文献分类与编目4. 文献综述的撰写与组织- 文献综述的结构与框架- 文献综述的语言与表达技巧三、文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1. 数据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定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2.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分析-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3. 文本分析与文化解读- 文本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解读的方法与问题四、文献综述与分析的写作技巧1. 逻辑清晰与条理性- 内容组织的逻辑框架- 段落的衔接与过渡2. 精准明确与客观准确- 合适的词语与表达- 准确的数据与结论3. 语言优美与表达流畅- 形象生动的描写与叙述-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结尾:通过学习本教案,我们可以掌握学科研究中的文献综述与分析的方法与技巧,为我们进行学科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指导。

希望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与专业素养。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数学小课题研究文献综述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刘正松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分校骆炜【摘要】自第八次课程改革起,研究性学习日渐风靡,数学小课题研究随之走进一线教师的视野,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已有研究视角全面、内涵丰富,集中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主要类型、实施策略等问题,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系统开发与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少见,值得进一步展开研究【关键词】小课题研究视角归类进展评析研究展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内容。

但在具体展开时,对“综合与实践”领域的阐述较为笼统,这给教材编写与教师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纵观当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每学期都会结合具体学习内容编排1~2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教师们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小课题研究”便是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基于学生现实,选取与学生联系紧密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主动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解释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研究视角归类笔者基于“中国知网”系列全文数据库,以文献“篇名”为检索项,以“小课题研究”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篇。

其中,最早关于“数学小课题研究”的论文公开发表于2003年,历年发文量如下图所示,从中不难看出,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

发文量(篇)107.552.50发表年底趋势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720162015201420132018201920202003年~2020年“数学小课题研究”发文量统计图经过认真地分析和整理,笔者发现目前的这些研究虽侧重点各不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界定“数学小课题研究”是什么?这是开展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综述

语文研究性学习综述

语文研究性学习综述[内容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以来我国教育界的“宠儿”,众多专家、学者都在一定领域对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概念、目标、特点、实施、评价、课题及教师几个纬度综述了当前各界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综述引言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于1999年初首次正式提出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就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性学习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全国范围的展开,现已成为教育界的“宠儿”,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正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

当然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还存在广泛地争议,包括它的定义、特点、实施等等,但由于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和国家大力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它还是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青睐。

特别是一些教育专家和一大批一线教师为更好地认识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它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也收到了一定地效果。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理论上主要存在着方式和课程两种理解,在实践中也确实是这么操作的,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具体学科,形成所说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美术研究性学习等等,这样做实质上就承认了研究性学习是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情景中,学习者以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发展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很多专家和一线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以及理论研究给“语文研究性学习”下了定义,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我们这样定义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它是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理论,在高中语言教学中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己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的积累)。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主题研究 文献综述

主题研究  文献综述

主题研究文献综述
主题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就主题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研究背景
在这一部分,我们对主题研究的背景进行了概述。

我们介绍了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研究动机,包括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相关研究综述
我们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对该主题的前沿研究、关键成果和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和讨论。

3. 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我们介绍了主题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我们解释了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并介绍了数据收集、处理和解释的步骤。

4. 研究结果和讨论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讨论。

我们强调了这些结果对主题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5. 结论
我们总结了整个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对主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展望。

通过进行文献综述,我们为主题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背景和参考,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注意:本文仅为提供一般性的主题研究文献综述的结构和内容范例,具体情况下应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文献综述
研究资料说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次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欧美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

1、研究性学习在中国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以上海、江苏等地为典型代表,现以上海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其进展轨迹为: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中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门要求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其中的科技活动事实上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初萌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创造教育强调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手脑结合等,都与研究性学习有着紧密关系。

但当时创造教育的内容要紧是小制作、小发明、创造技法学习、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妨碍较为有限。

——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展开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将中学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使教学改革进入了课程开发领域,也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学校在以学生进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上层下,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更趋活跃。

其中较有妨碍的有市西中学的“高中自研式活动课”、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小课题研究”、七宝中学的“人与自然”系列研究等。

这种以小课题研究为要紧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模拟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对传统的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

2、研究性学习在美国
美国国家教育经济中心于1998年制订了英语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应用学习四个领域,4年级、8年级和12年级三个层次的国家标准,除规定了所有中小学生在四个领域学习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结果要求外,还特别强调了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方法。

与此同时,我们发明“研究性学习”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正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的策略与手段。

其中尤以两种模式最为普遍,它们确实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一种模式。

它改变了短促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强调长期的、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并结合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与实践。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一种关注经验的学习,是围绕现实生活中一些结构不明确的问题所展开的调查和寻求解决方法而组织的。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课题能提供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关心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并能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3、研究性学习在法国
法国的教育既植根于文化价值观——尊重个人,追求个性的自由进展;又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以科学和人文理性为特征的希腊文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基础教育改革开始从关注制度层面转向重视中小学教育质量和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在各学科教育中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猎取和处理信息,首先进行学科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是增设“多样化途径”课程,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

“多样化途径”最先于1995学年在部分志愿学校初二年级实验。

其目的是增强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

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和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学生依照个人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课题方案。

4、研究性学习在日本
研究性学习在日本称之为综合学习,始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在中小学中特别盛行。

为全面推行研究性学习和把研究性学学习法治化,文部省首交次把综合学习写进了2002年起实施的新的小学、初中课程方案中。

综合学习没有规定学习内容,其目的在于给学校以自主权,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学习内容,所选内容可要紧有自然体验、社会体验、观看、实验、体验学习、调查、情报收集、环境教育、福利及健康教育等。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灵活的,能够进行分组学习,也能够进行异年龄集团的学习。

学生既能够聘请本校的教师充当指导教师,也能够邀请校外的能人或专家担任辅导教师。

综合日本的“综合学习”,它具有以下7个特征:
〔1〕重视实际体验;
〔2〕重视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3〕重视与自然、文化、社区人士的接触;
〔4〕重视儿童主动地、自主地探究活动及其过程;
〔5〕综合学习内容具有进展性,能不断衍生其他各式种样的学习活动;
〔6〕整个学习过程都贯穿着中心主题;
〔7〕综合学习重视与他人合作。

设立综合学习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终生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有鉴于此,文部省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视学习的结果转移到重视学习的过程上来,评价要紧考察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关怀的程度如何。

评价的方式不由分数决定,能够通过写报告、发表作品、参加讨论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评价。

综合学习的评价结果不记入到学生学习记录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