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楹联趣事

楹联艺术的精工与奇巧,自古以来就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爱好者。如今大多数的地方都成立有楹联学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赋予了楹联艺术新的生命力,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在封建时代的启蒙教育中,对对联应该是最主要的课程,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反应能力,也是学生掌握文字、词汇特点的最好方法。凡读书人,不懂对联或不会对对联,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民间流传了很多与对联有关的故事、轶闻,这一篇,我将撷取一些此类故事和朋友们分享,既是故事,对于它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已无必要去深究,我们只是从中学到一点文学知识,从它可娱性的内容中获得开心一笑,也就足矣了。

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自小就聪慧过人,诗词歌赋倒背如流,邻家有一富户,对其深为妒忌,一日当众多邻居面出一上联要于谦对,以此想难倒和羞辱于谦:

牛头岂能生龙角;

于谦应声对到:

狗嘴何以吐象牙。

对仗工整,一字无暇。针锋相对地反辱了这个富家弟子。

二卖柴童妙对进家塾

明朝时,江苏省吴县,出了一位“神童”,姓施名盘。施盘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他五岁开始,就上山砍柴、割草卖钱!同时,利用时间,偷偷地,向村里的一位老秀才,学习认字、读书、吟诗、作对。施盘九岁那年,他进城卖柴,路过一家私塾,听著里面传出来的朗朗书声,他好想进私塾当一名学生。恰好此时,私塾的主人张都宪坐轿回家,发现了小施盘,张都宪问他,站在这里干什么,小施盘嗫嚅地,说出了自己想进私塾读书的愿望。张合宪一听,哈哈大笑说:“穷小子也想进我家私塾念书,也不想想自己的身份。”经小施盘再三恳求,张都宪这才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只要你能对上,我可以破例让私塾老师收你。”张合宪出的上联是: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这上联连用四个“弓”字,两个“月”、“弦”字。张都宪认为这下子,一定难倒这个卖柴童。没想到,小施盘听了上联,笑嘻嘻地说“学费我出不起,对对

子,可难不倒我。”他略加思忖,便对出下联: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对出的下联,连用四个“锦”字,两个“霞”、“川”字,完全符合张都宪上联的要求,而且用“朝”、“暮”对“新”、“残”,用“东”、“西”对“上”、“下”,十分工整,张都宪只好让他进私塾念书了。

三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四有趣的对联故事之纪晓岚讽对石先生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五童子戏对

清朝有个李学政,善于吟诗作对。有个童子对他不服气,这天,在他必经之路,用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守候着。

等李学政的轿子过来了,因有石头挡路,轿夫把石头踢了,童子便吵嚷起来。李学政好言调解,童子说:“李相公,听说你善于作对,小人今有上联请对之,对上了,今天这事就罢了。”说完,童子念道:“踢破磊桥三块石……”

李学政想了很久,竟难以对上,只好约定第二天来应对。李学政回到家里苦思冥想,夫人知道缘由后说:“这有何难?可对为—剪开出字两重山。”

李学政大喜,次日便赴约作对。那童子听了,一笑,说:“这下联不像是相公所对,很像是出于妇人之手。”

李学政大惊失色,问其原因,童子说道:“男子汉气度大,应该用‘劈’、‘砍’这类字,妇人三步不出闺房,常使用针线、剪刀之类,这才会用纤细轻巧的‘剪’字,我没有猜错吧?”

李学政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南宋文学家——沈义甫先生八岁时,他的老师命他对对联;师云:“绿水本无优,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老师听了,甚是高兴,爱其聪明,赞不绝口。

有一天,唐伯虎同祝枝山,因有事要到乡村走一趟;路上,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他二人对得如此巧妙,当时传颂不断,流传至今。

明朝有一人名叫解缙,他的门正对着富豪的竹林。除夕那天,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是,把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