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人物介绍
竹林七贤人物介绍“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
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
《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
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
大约1700年前,曹睿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
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
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
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
“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名词解释竹林七贤
名词解释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指东晋时期(公元317年-420年)的七位文化名流,他们都有着才华出众的文学造诣,并且都有独特的个性和人生观。
他们分别是山涛、阮籍、刘伶、阮咸、嵇康、王隐、信陵君。
这七位名士经常聚集在竹林边上,畅谈人生、文化、政治等各类话题,成为东晋文人风尚的代表。
竹林七贤的地位和影响在历史上非常重要。
他们不仅是文学家,也是道德伦理的倡导者。
他们追求真理和道德,追求个人的独立和人性的完善。
他们主张追寻真正的智慧和人生的意义,坚持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行动,反对儒家的套牢束缚和社会的虚伪表面。
竹林七贤中的山涛,是时任丹阳尚书的官员。
他有着极高的政治野心和理想,但最终因政治局势变化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放弃世俗的成就,回归自然山水之间,与大自然共处。
他以自己的生活态度激励他人去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最具文学才华的一位,被誉为“七贤之冠”。
他出身贵族,有着优秀的教育背景。
然而,他对社会不公和平庸现象感到失望,一直以来反对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权威,主张追求个人的真实和自由。
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和挑战传统的精神。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唯一的酒徒,他喜欢狂饮作乐,以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个人情怀来创作诗歌和文章。
他的作品多以酒为主题,歌颂自由和快乐的人生。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为知名和重要的一位,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作品融汇古今,思想深邃,影响广泛。
他的主要作品《琴书》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王隐是竹林七贤中相对低调的一位,他虽不如其他人才名显赫,但深思熟虑,有着宽广的人文知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他的一生中充满了磨难和挫折,但他依然坚信人生的真理和意义。
信陵君是竹林七贤中唯一的贵族出身,他是信陵公的后裔。
他在政治上不善于处事,但却是一位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他致力于收集、整理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竹林七贤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追求独立自主的个人人格,倡导真实、自由和人性的完善,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
竹林七贤是谁_竹林七贤简介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的竹林下,饮酒、赋诗、纵歌,肆意酣畅,又因为被称为七贤,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称,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竹林七贤是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嵇康简介嵇康,生于公元223年,字叔夜,死于公元262年,享年40岁。
与阮籍等竹林名士提倡玄学,他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主张不要理会世俗的观念,不要将世俗观念放在心上,顺应人本来的天性,超越自然,自己所想的不要被自己的欲望所拘束,这样才能看透富贵贫贱。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兄长抚养他成人。
他在小的时候便可以看出他天资聪颖,后来迎娶了曹操后人长乐亭为妻,并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嵇康还是个音乐家,他喜爱弹琴,一曲《广陵散》更是让人俯首称臣,嵇康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邑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后在隋朝被作为取仕的条件。
王戎简介魏末晋初时期,有七位名士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主要活跃在河南山阳县一带,因常于竹林之下喝酒唱歌而得此名。
其作品用多种手法沿袭了建安文学精神,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受到世人的敬重。
后来由于竹林七贤逐渐被司马朝廷所不容,最终以解散告终,而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字濬冲,出生于山东东南沿海的临沂,因为自身对于评鉴有着精辟独到的眼光而闻名,早年间承袭父亲贞陵亭侯的爵位,后来被聘作掾属。
王戎的仕途过程中,相继就任过吏部侍郎、散骑侍从、河东郡守、荆州刺史多个官职,后来被罢官后,又被调任豫州刺史与建威将军。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
因为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七个人经常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下相聚,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刘伶是他们七人之中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
刘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
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人交往。
然而矛盾的是,他的性情豪迈,不拘小节与阮籍、嵇康两人特别聊的来。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一群文化名流,他们生活在东汉末期的时候,共同抵制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以自由、独立、清高的生活态度,成为了当时的文化象征。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这群文化名流的资料简介。
1、嵇康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著名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
他一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反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
他曾经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躲在竹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有《琴赋》、《祭酒韵》等。
2、阮籍阮籍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一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反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
他曾经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躲在竹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咏怀诗》、《离骚》等。
3、刘伶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戏曲作家、音乐家。
他一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反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
他曾经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躲在竹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有《七步诗》、《西河》等。
4、阮咸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一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反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
他曾经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躲在竹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闲居赋》、《论语义》等。
5、山涛山涛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他一生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反对当时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现状。
他曾经与竹林七贤中的其他成员一起,躲在竹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有《临江仙·滁州西涧》、《行楷书法》等。
6、傅玄傅玄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他是东汉末期的哲学家、文学家。
中国第一男子天团--竹林七贤
明哲保身
正始八年(247年),一次,山涛 和石鉴共宿,夜里起来用脚踢一下 石鉴,对他说:“如今是什么时候, 你还睡,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 卧床是何用意吗?”石鉴回答 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 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 操心呢!”山涛说:“石生不要在马 蹄间奔走啊!”于是丢弃官符而去。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 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集团。 山涛这次官职并非司马家族给予的 官位,而是得益于曹魏政权的赏识, 如果此次山涛没有辞官归家,难免 不被牵连。
人物生平: 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
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 步兵;
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八岁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诗书, 不慕荣华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 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榜样;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 传》等。
故事1:醉酒避亲
容止出众,号称“爱打铁的魏晋第 一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曾官拜郎中,授中散大夫。司 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
263年,因受司隶校尉构陷,遭 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和阮籍等共倡玄学新风, 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 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 的精神领袖。
出生官宦,向往归隐
嵇康出生于公元224年。 父亲官至治书侍郎御史,兄长历任 太卜、宗正等职。 嵇康年幼丧父,但天资聪颖,气质 相貌出众,迎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 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 大夫。 嵇康崇尚老庄,赞美隐者事迹,向 往出世的生活,不愿为官。
朋友之义
竹林七贤里山涛与嵇康最让人 说到的一件事便是嵇康写出的 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但 嵇康死后又毫无顾忌地将幼子 嵇绍托付给山涛,嵇绍在山涛 的照拂下位至侍中郎,后在西 晋“八王之乱”中护卫晋惠帝 (司马衷,就是那位老百姓都 不上饭快饿死了,他问那他们 为啥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身 中百箭,血溅帝衣,享年五十 二岁。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竹林七贤,又称东晋七贤,是指东晋时期一群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清廉正直、才学过人而著称。
这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山涛、刘伶、阮籍、向秀、阮咸和王戎。
他们以志趣相投、聚居于竹林为名,由此得名竹林七贤。
首先,嵇康是竹林七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出生于山西,早年以文章才华获得名望。
嵇康擅长音乐、诗词、文章,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散文家。
他提倡个人修养、追求内在的完善,并主张通过治学来实现社会的进步。
嵇康的思想对后世的文化界和政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
他是扬州的人,喜欢浪迹江湖、与众人交往。
他对文学和音乐有深厚的造诣,被誉为才子佳人中的佳人。
山涛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情感的宁静。
他的作品以其自由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而受到广泛赞赏。
刘伶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记载有关忧郁症的人。
刘伶天赋聪颖,对世俗的压力和个人的挣扎感到困顿。
他通过诗词和散文表达悲哀的情感,并通过刻画自然景观来寄托情感。
刘伶的作品深深触动了当时的文人,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阮籍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学者。
他来自江西,担任过官职。
然而,他对官场腐败和权力的虚妄感到失望,因此选择隐居山林。
阮籍注重个人的修养,并标榜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以其深情感人的风格和婉约的表现形式而广受好评。
向秀是竹林七贤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对音乐、诗词和书法都有着极高的造诣。
向秀以其清雅的作品风格和敏锐的思想见解而受到推崇。
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倡导人们通过与自然界的交流来寻求真理和解脱。
阮咸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知名学者。
他以其深入的学问和理论洞察力而为人所熟知。
阮咸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文学上的独特性而闻名,他的影响力在当时的文化界和学术界都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人物。
他才华出众,精通音乐、诗词和政治。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
竹林七贤是哪七个人物?答: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刘伶、山涛、王戎、向秀、阮咸这七个人,他们都是才华横溢、不媚权贵、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豪爽之士。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1、嵇康嵇康,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嵇康虽然家世儒学,但却崇尚老庄,追求自然之道。
他最擅长鼓琴,一曲《广陵散》天下闻名。
他本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所以与后来的司马氏政权格格不入。
嵇康的朋友山涛为司马氏的大官,离职时推荐他,嵇康就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绝交。
后最终被司马昭寻找接口杀掉。
2、阮籍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本有意于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政治风云变幻,于是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时闭门不出,有时四处游玩,有时也做出些放荡的举动。
但他对司马氏政权并不做直接对抗,故一生平安无祸。
3、山涛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山涛以其风神气度闻名于当时,世人说他像璞玉浑金,修养深厚而不外露,对他评价很高。
与嵇康、阮籍不同,山涛的政治生涯比较顺利,先是在曹氏集团中任职,后又很得司马氏的重用,管至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
4、向秀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
向秀本愿做一个笑傲山林的隐士,但嵇康被杀后,他迫于压力不得不出来做官,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对老庄之学有深入的研究,曾注《庄子》一书,影响非常大。
今日流传的郭象的《庄子注》,其实就是在向秀的基础上完成的。
5、刘伶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
他对司马氏政权深恶痛绝,就行为狂放,以做掩饰。
有次他在屋里裸体,来客责问他,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舍,以屋室为裤,你干嘛钻到我的裤子中?”他以嗜酒留名于后世,出外时经常带着酒壶,边走边饮,还曾作《酒德颂》一篇。
6、阮咸阮咸,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阮籍之侄,二人合称为“大小阮”。
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
懂音律,以善弹琵琶而闻名。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竹林七贤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竹林七贤是指晋代(公元265年-420年)时期七位居士,都有文学才能和政治抱负,他们住在一座名为竹林的山林之中,因此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分别是:
1. 屠岸贾:屠世子,好学,精通兵法和文学。
2. 刘伶:字少陵,善于诗词和音乐,被称为东方玄猿。
3.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善于写田园诗。
4. 嵇康:字叔夜,善于音乐,弹琴造诣甚高。
5. 王戎:字文达,以文才著称,擅长古文和诗词。
6. 谢灵运:字幼安,好学,尤善于写散文和诗词。
7. 侯伯远:字公卿,擅长诗词和文学。
竹林七贤在古代文学中是一种文学现象,他们钟情于田园、清居、自由自在,对于时代的问题看得非常清楚,换言之,他们的观点比较现代,反对书生之见,抨击儒家的顽固保守。
他们在政治上并不成功,但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化心态对后来的文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心灵选择和精神追求对古代文学心态和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于竹林七贤的详细介绍
关于竹林七贤的详细介绍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
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
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
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竹林七贤”之一。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
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
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
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
临刑,嵇康神色自若。
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竹林七贤
历史学家王晓毅先生不认同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从汉晋时期佛经中“竹林”这一译名的出现频率质疑了陈先生提出的“托天竺竹林精舍”一说,并结合史料实地考察发现魏晋时期黄河流域确实种植有“竹林”,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上论证了竹林七贤聚会的可能性,从而认为传统说法对于“竹林七贤”一名由来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竹林七贤 - 作品
嵇康:善古琴,作品有《琴赋》、《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养生论》、《与山巨源绝交书》。
阮籍:传世作品《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伶《酒德颂》相似,著有《达庄论》、《为郑冲劝晋王笺》等
刘伶:好饮酒,传世作品《酒德颂》
阮咸:制作了同名乐器——“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
向秀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 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 分别有什么典故
竹林七贤七个人都是谁分别有什么典故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焦作修武县,可能为现今云台山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七贤七个人的故事介绍1、嵇康,中散大夫嵇康,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他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2、阮籍,步兵校尉嵇康,字嗣宗,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
3、刘伶,建威参军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
魏末,曾为建威参军,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
4、山涛,吏部尚书山涛,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他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40岁时为郡主簿,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
后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
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
5、王戎,官至司徒王戎,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他自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竹林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惠帝时,官至司徒,他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因此被世人讥讽。
6、向秀,黄门侍郎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他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竹林七贤都是哪个朝代的及生平简介
竹林七贤都是哪个朝代的及生平简介
在文学上我们常常听到“唐宋八大家”、“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称
号,这“竹林七贤”都有谁呢?又都是哪个朝代的呢?小编整理了竹林七贤都是
哪个朝代的及生平简介。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
1竹林七贤名号的由来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
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
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1竹林七贤之嵇康嵇康(223-262)三国魏着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着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
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托好老庄”,排斥“六经”,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决破礼法束缚。
他的哲学
思想基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
提出“越名教。
竹林七贤的介绍
竹林七贤的介绍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1、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
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主要成就: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主要作品:《嵇中散集》。
2、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3、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
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
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
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
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
他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意旨,且亲作评论,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
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
太康三年(282年),升为司徒,以老病归家。
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谥号“康”。
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4、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
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竹林七贤是什么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
竹林七贤是什么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竹林七贤简介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而成,即“格义”之说。
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
而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三篇清谈误国)中认为,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
“七贤”所取为《论语》“作者人”(《宪问》)之数,意义与东汉末年“三君”、“八俊”等同。
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
“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嵇康简介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
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
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
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
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
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简介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
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
“竹林七贤”都有谁?
“竹林七贤”都有谁?魏明帝曹叡撒手人寰后,将八岁的养子曹芳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实际掌握朝政大权的司马氏于是大肆诛杀异己,一时间“天下名士减半”。
一些名士为了全身保命,只好去遨游山水,探讨玄理,时称“清谈”。
“竹林七贤”就是正始时期的七位名士,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当初他们旨趣相投、彼此欣赏,时常相聚于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茂盛碧翠的竹林深处,故称“竹林七贤”。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与曹魏集团有一定的联系,但未身居要职,后来对待司马氏集团的态度也迥然不同: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招致杀身之祸,山涛和王戎则先后依附于司马氏集团,向秀迫于形势也步入仕途,其他人则采取了消极的避世态度。
“竹林七贤”是正史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抒写个人的精神苦痛和内心忧愤,诗歌多含蓄蕴藉、寄托遥深,文学史上称为“正始之音”。
“竹林七贤”中数阮籍和嵇康的文学成就最大,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嵇志清峻,阮旨遥深”,这是对嵇康和阮籍诗作的精当品评,也说明了二人的创作风格有很大不同。
阮籍(210—263),字嗣宗,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官至步兵校尉,故后世又称阮步兵。
阮籍善作“青白眼”,对于假仁假义的当权者和趋炎附势的得志小人,他常以“白眼”相向,对于其赏识的人才用“青眼”相看,这就是后世“青白眼”这个典故的由来。
他以佯醉躲避现实,常常一个人驾着小车载酒出游,走到路的尽头就放声恸哭,在故作旷达的背后是不尽的无奈和悲伤。
阮籍是继曹植之后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诗人,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当中。
这些诗作是他政治生涯与心理感受的真实记录,或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写花木凋零、世事反复,或写鸟兽虫鱼命不由己的无奈,从多个方面折射了诗人内心的寂寞、痛苦和愤懑。
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
竹林七贤的资料简介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现象,这七位贤人分别是:嵇康、山涛、阮籍、刘伶、向秀、王戎和祢衡。
他们生活在东汉末年,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文化衰落,使得这些知识分子感到无望和绝望,于是他们选择了隐居山林,彼此交流学问,研究儒、道、佛三家学说,同时也作为文化人的一种抗议和反抗。
嵇康,字雕虫,号阴阳子,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名的一位,他是一位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家庭背景很优越,但是他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追求自由和独立,他的著作《阴符经》至今仍是一部重要的道家经典。
山涛,字子山,号静虚子,是一位佛教高僧和文学家,他曾经到过印度和中南半岛,学习佛教教义和文化。
他的著作以佛教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华经》的译本,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籍,字少卿,号桓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不满朝廷的腐败和不公,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与竹林七贤成为好友。
他的著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桓伊集》。
刘伶,字少陵,号游骑无归,是一位以诗词和散文著称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派为主,有“离骚派先驱”之称。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波折,曾经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多次被流放和贬官,最终在竹林七贤中度过了余生。
向秀,字伯度,号青阳子,是一位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道家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庄子》的注释和解读。
他的学问和思想深受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尊重。
王戎,字文达,号青龙子,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是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他选择了隐居山林,成为竹林七贤中的一员。
他的著作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文达集》。
祢衡,字伯符,号石门道士,是一位道家学者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道家经典和文学作品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是《道德经》的注释和解读。
他的学问和思想深受竹林七贤的推崇和尊重。
竹林七贤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但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后世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秀之“竹林精神”
他是以自己的渊博学问、“无为而无 不为”的精神来驾驭他自己的,这正 是“竹林之性”在他身上的体现。“ 竹林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把道家的 思想精髓体会入微,这是“竹林七贤 ”与那些貌似放达不羁、实际并无其 他理想追求的人的重要区别.
简介
刘伶(约221年-300年),魏晋时期沛 国(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人,字伯 伦。 “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将 军王戎幕府下的参军 。晋武帝泰始初, 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 罢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 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对 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是竹林七贤 社会9),嵇康、阮籍、 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 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 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 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 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 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 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 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 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五言诗的影响
阮籍啸台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得意时忽 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 有意抱琴来”。
简介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 最大的一位,一生历经几起朝政 变故。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39岁以前山野布衣;40岁始 入仕途.与司马氏的关系甚融洽 ,且任职又极勤勉(嵇康曾因此 与他绝交),似乎是与“竹林七 贤精神”背道而驰的。
山涛之品格
他为人含而不露,自持 而不高傲,正直而不轻 狂,他在出任官职之前 就由于雅好老庄之学, 遂确立了以老庄哲学为 主的人生态度。正是在 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 阮籍、嵇康、吕安等名 士,作竹林之游,通过 实践加强了他的哲学信 念。
简介
向秀(约227-272年),字子期,河内 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竹林七 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 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 隐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 吕安被司马氏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 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任散骑侍郎、 黄门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 善。向秀喜谈老庄之学,著《思旧赋》、 《难嵇叔夜养生论》。
文学创作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其诗今存50余 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 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 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 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 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 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 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 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 家、思想家、音乐家。字叔夜。谯 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嵇康 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 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他的 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 氏 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 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 书》,加以拒绝。因“非汤武而薄 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
早而夙慧
王戎卖李
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 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 不辍。同时又十分吝啬。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 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 给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 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 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时人谓王戎为“膏肓 之疾”。但有人认为这是王戎避祸于乱世的“自晦”之举,晋武 帝也曾以“不欲为异”为王戎辩解。[15]东晋人戴逵评论道:“王 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今人余 嘉锡则认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于“名士相为护 惜”,“阿私所好,非公论也。”
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 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 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 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 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 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 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对五言诗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 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对后世作家产生 了重大影响。阮籍的《咏怀诗》或隐晦寓意,或直抒心迹,表现 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满浓郁的哀伤情调和生命意识,无不 给人以“陶性灵,发幽思”的人生启悟。阮籍的诗形象得展现了 魏晋之际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苦闷、绝望的心路历程,具 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阮籍之后,诗人争先仿效其作, 影响极为深广。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 的先河。
简介
王戎自幼聪颖,身材短小而风姿秀彻。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 楷称其双目“烂烂如巖yán下电”。 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栅 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 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ru ì在阁上看见,感到很惊奇。王戎曾 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 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 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 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嗜酒如命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因嗜酒 如命而出了名。他打听到伏牛 山北麓杜康仙庄的杜康酒味道 醇厚,香郁浓重,曾作为宫廷 御酒专供朝廷饮用,要是不饱 饱口福,就要终生遗憾!
简介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 尉氏人。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 晋武帝时,山涛荐之于晋武帝,但 由于他行为放达,未为所用。 阮咸是阮籍之兄的儿子,在“竹林 七贤”中除了嵇康、阮籍外,是最 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一个,琵琶弹得 时称天下第一,以至有一种琵琶即 以“阮咸”命名;而且他精通乐理
阮咸之于音乐
阮咸对于音乐的要求是“合雅”、“中 和”阮咸的要求是从审美的角度,从欣 赏分析当时的音乐与音律之间是否相符 中得出的。荀勖所调乐器都与音律不符 ,听起来不甚协调。际咸对所谓“雅乐 ”和“音乐”都是一视同仁的,他所要 求的“中和”并不抑制人们情感的抒发 ,他本人在弹奏琵琶时每每任兴而发, 无拘无束。
书法与音乐
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 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 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 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 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 又《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 光照人,气格凌云”[6],被列为草书妙品。
王戎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长于清谈,以精辟 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历任吏部黄门侍郎、散骑 常侍、河东太守。后迁任荆州刺史,因事罢免。 改任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伐吴,吴国平 定,以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拉拢士人,颇有 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后拜吏部 尚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晋惠帝即位,迁太子 太傅,转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再迁尚书左仆射, 领吏部事务。 元康七年,升任司徒。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 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后因裴頠岳丈身份 而被罢免,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后张方 劫持惠帝入长安,王戎逃奔陕县,永兴二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