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5e47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7.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全面大总结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下面是对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1.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相同或类似细胞组成的结构。
器官则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结构。
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2.人体解剖学的分类:人体解剖学可以分为宏观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宏观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外形、构造和器官的位置关系。
微观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组织和细胞的结构。
3.人体解剖学的平面:在宏观解剖学中,我们通常使用三个平面来描述人体的结构。
分别是冠状面(前后分割)、矢状面(左右分割)和横断面(上下分割)。
4.人体的躯干和四肢:人体可以分为躯干和四肢两部分。
躯干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和盆腔,是人体最核心的部分。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用于运动和支撑。
5.头部解剖学:头部包括头颅和面部。
头颅由颅骨和面骨组成,保护和支持脑部。
面部是头部的前部,包括眼、鼻、口、耳等器官。
6.颈部解剖学:颈部连接头部和躯干,包括颈椎、喉部、气管、食管等结构。
颈部还包括大血管如颈动脉和颈静脉。
7.胸部解剖学:胸部包括胸骨、肋骨和胸椎,形成胸廓。
胸腔内有心脏、肺部、大血管等重要结构。
8.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位于胸部和盆腔之间的躯干部分,主要包括腹腔和腹壁。
腹腔内有消化器官如胃、肝、胰等。
9.盆腔解剖学:盆腔位于腹部下方,包括骨盆和位于其中的生殖器官、排泄器官和直肠。
10.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负责血液的运输和循环。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通过动脉和静脉与体内其他器官相连。
1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负责乌呼吸作用,即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12.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负责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
13.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负责排除代谢产物和稳定体内液体平衡。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459ed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4.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笔记一、人体解剖学基础1.骨骼系统:主要分为颅骨、脊柱、胸骨和四肢骨。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身体,胸骨和肋骨保护心肺,四肢骨则支持运动。
2.肌肉系统:人体的肌肉可以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
骨骼肌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心肌则分布在心脏,负责心脏的收缩;平滑肌则分布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负责维持内脏的正常功能。
3.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心脏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血管则负责输送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氧气,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4.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气管等,负责将空气吸入肺部;肺则负责氧气的交换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部分,负责将食物消化吸收,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营养。
6.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等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身体的酸碱平衡。
7.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等部分,负责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和感知外部刺激。
二、生理学基础1.细胞生理: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
2.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带走废物和二氧化碳。
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机制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3.呼吸生理:呼吸系统通过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来维持人体的气体交换。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消化生理: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5.排泄生理:泌尿系统通过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和水平衡。
了解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299e4e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e.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组织、器官以及其功能和结构之间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
以下为你提供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
一、呼吸系统1.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供氧和排出体内代谢产物。
2.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并将氧气吸入。
4.呼吸过程是由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气传递给身体各个组织细胞。
二、循环系统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2.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并收集代谢产物,将其排出体外。
3.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静脉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
4.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
三、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由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系统组成。
2.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细小的分子,以便身体吸收和利用。
3.进食的食物经过食道进入胃,胃将其分解为食糜,并分泌胃液促进消化。
随后,食糜进入小肠,小肠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并将未吸收的废物输送到大肠。
最终,大肠将废物排出体外。
4.肝胆系统包括肝脏和胆囊。
肝脏负责产生胆汁,胆囊储存胆汁,并在小肠中分泌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四、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和感觉,脊髓负责传递信息。
3.周边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节。
神经将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或反之。
4.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例如心跳、呼吸、运动和思维等。
五、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由一系列腺体和激素组成。
人体解剖心得
![人体解剖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f0385d5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4.png)
人体解剖心得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和体会在得知要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之初,我从很多渠道都了解到这是一门难度不低的课程。
每次上课,教室基本都坐满了人,足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
在老师的讲述下,我逐渐了解到人解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记忆和理解。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人解的许多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和大学里的生物化学里都有涉及。
比如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动作电位等。
渐渐,我走入了人解的大门,对人体的系统活动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
明白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运行规律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药理学等课程打好基础。
不得不提老师把学习中的重点明确的很好,便于课下去有趋向性地复习。
讲到一些难点的时候,老师甚至还亲自板书引领着我们去了解整个生理现象的过程。
PPT上的一些动态的图片,也对理解一些复杂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讲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细胞内外各期的离子运动时,通过直观的感受图片上离子的运动,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人解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自从做了人解实验后,我就发现,实验的总结与反思对我学习理论课程有很大的裨益。
比如实验化学物质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
虽然这是一个视教实验(蛙心插管难度较大),但通过实验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后,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离子、生物因子对于心肌细胞收缩性和自律性的影响。
对心肌细胞收缩性、自律性的改变有了更深的理解。
还记得,第一次实验的时候,不敢抓小鼠,不敢给蟾蜍毁髓,到现在能基本独立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人解实验让我改变了许多。
在人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复习,当天讲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看一看复习,下次再上课的时候再继续回忆的时候就很痛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
我也观察了很多其他的同学。
首先老师不要求我们记很多笔记,说她讲的都是书上有的,我们只要上课好好听就可以了。
但一些总结之类的笔记,我认为我们同学还是有必要做的,老师有时候PPT上也会有一些总结。
生理解剖学的实训报告总结
![生理解剖学的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364f3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f.png)
一、实训背景生理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为后续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训报告是对生理解剖学课程实训过程的总结,通过对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实验操作及理论学习,加深了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特点;2. 熟悉各种组织类型,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4. 增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整体认识,为后续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1. 人体基本组织观察本次实训主要观察了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我们了解了各种组织的形态结构、细胞组成和分布特点。
2. 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1)制作组织切片: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了解组织结构;(2)观察心脏解剖结构:通过解剖实验,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瓣膜功能及血液流动;(3)观察神经系统:通过解剖实验,了解大脑、脊髓、神经节的分布及功能;(4)观察骨骼系统:通过解剖实验,了解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3. 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环节,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人体基本组织的分类及特点;(2)各组织在人体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3)组织切片的制作及观察方法;(4)常见疾病的组织学特征。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提前预习了实验内容,熟悉了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
2. 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训收获1. 增强了对人体基本组织的认识,为后续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基础;2.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实验技能;3. 学会了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方法;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沟通能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2e5a48767f5acfa1c7cd3a.png)
名词解释1、灰质:神经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呈灰色。
2、白质:中枢内的神经纤维聚集处。
3、皮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
4、髓质:大、小脑内的白质。
5、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7、内环境:细胞外液8、稳态:机体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9、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膜特化,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称闰盘。
10、尼氏体:胞质内所含物,为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及有力的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11、轴丘:胞体发出轴突的部分呈圆锥形,称轴丘,其内无尼氏体。
1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数量构成一个运动单位。
13、生物电: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电现象。
14、兴奋:活组织因刺激而产生冲动的反应。
15、兴奋性:可兴奋组织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16、静息电位: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
(外正内负)17、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18、动作电位: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19、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除的过程。
20、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21、复极化:由去极化状态恢复到静息时的极化状态。
22、跳跃传导:电流从一个朗飞结跳到另一个或下几个朗飞结的冲动传导方式。
23、神经元: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24、突触: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是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2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去极化方向发展。
2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生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电位变化,引起细胞膜电位朝着超极化方向发展。
27、神经递质:指由神经末梢释放的,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作用并能发挥快速而精确调节的物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b6da6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骨骼系统
1. 骨骼的组成部分:长骨、短骨、平面骨
2. 骨的组成成分:骨质和骨髓
3. 关节的分类:球关节、锥形关节、平面关节等
二、肌肉系统
1. 肌肉的种类:骨肌、平滑肌、心肌
2. 肌肉收缩的机制:肌原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对滑动
3. 肌肉收缩与兴奋的关系
三、循环系统
1. 心脏的结构及心脏瓣的分类
2.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灌流
3. 血液的组成以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四、呼吸系统
1. 呼吸道的结构
2. 气体交换过程中的重要结构:气管、支气管、肺泡
3. 呼吸肌的动作
4. 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中的运输
五、消化系统
1. 消化道的解剖结构
2. 每部分消化腔分泌的消化液及其作用
3. 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和位置
以上就是人体解剖生理学常见知识点的总结,内容涵盖了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多个方面。
医学课程总结模板人体解剖学课程总结
![医学课程总结模板人体解剖学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6cbd0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a.png)
医学课程总结模板人体解剖学课程总结医学课程总结: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系统学习与研究,为后续的医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我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总结,希望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梳理和回顾,同时也能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有所启示。
一、课程简介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涉及人体器官、系统和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人体器官的名称、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关系。
2. 人体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相互联系。
3. 人体组织的结构与性质。
4. 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常用工具。
二、学习收获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 系统性知识的掌握:通过上课、查阅资料、实验和解剖实践,我对人体的器官和系统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我能够清晰地记忆并背诵各个器官的名称、形态结构以及位置关系,掌握了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解剖学术语的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让我熟练掌握了大量的解剖学术语,这对于我之后进行医学研究以及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能够准确使用和理解这些术语,提高了学科专业性和规范化。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解剖实践中,我通过亲自进行人体解剖操作,对人体结构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我的手工技能,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联系。
三、学习策略分享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我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分享给同学们参考:1. 制定学习计划:对于庞大的知识体系,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知识进行分块和分期学习,使学习过程更有条理,提高效率。
2. 多角度学习:除了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教材、视频、图片等多种资源进行学习。
例如,通过解剖图谱、临床案例等形式,帮助理解与记忆。
3. 炼习结合:理论的学习需要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
亲自进行解剖实践,通过触摸、观察、比对等方式锻炼手工技能和对结构的理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心得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8c4e0cb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4.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心得
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但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非常
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个心得:
1. 细致观察:人体解剖生理学要求对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
因此,我学会了细致
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并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动手实践:学习解剖生理学时,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解剖和触摸人体模型
等实践方式,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组织。
3. 多角度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器官和系统。
因此,我通过多角度学习,包括图书、实验室教学和互联网资源等,以便深入了解每个部分。
4. 结合病例:病例学习是学习解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与特定病例相关
的解剖和生理学知识,我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况中,提升学习效果。
5. 讨论和交流: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是学习解剖生理学的重要途径。
通过互
动交流,我可以加深对某些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同时也能从他人的角度获得新的学习
见解。
总体来说,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需要时间和耐心,但通过细致观察、动手实践、多角
度学习、结合病例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
学习方式不仅让我对人体解剖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我今后在医学领域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剖学器官总结报告范文(3篇)
![解剖学器官总结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49b9f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5.png)
第1篇一、引言解剖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通过对人体各个器官的解剖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报告将对人体主要器官进行总结,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脑等。
二、心脏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瓣膜系统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保证血液单向流动。
三、肺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肺由肺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等组成。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紧密相连,有利于气体交换。
肺的呼吸功能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
四、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主要负责代谢、解毒、合成和储存。
肝脏由肝细胞、肝内血管、胆管等组成。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即使部分肝脏组织受损,也能恢复原有功能。
五、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生成尿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和血压。
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等组成。
肾小球是尿液生成的场所,肾小管负责尿液的重吸收和分泌。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一侧肾脏受损,另一侧肾脏可以代偿。
六、胃胃是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储存、混合和初步消化食物。
胃由黏膜层、肌层、浆膜层等组成。
胃黏膜层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胃的容积较大,可容纳一定量的食物。
七、肠肠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进一步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
肠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大面积吸收营养的场所。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及排泄废物。
八、脑脑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等组成。
大脑是思维、意识、记忆和情感的中心。
小脑负责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解剖课程的期末总结
![解剖课程的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1ee53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9.png)
解剖课程的期末总结导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解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医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解剖学的学习内容1. 人体组织学:人体组织学是解剖学的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人体组织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对细胞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解,并学会运用正确的染色技术识别不同组织类型。
2.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内外部结构、器官和系统的系统化研究。
学习人体解剖学要重视对人体结构的整体把握,掌握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通过解剖实验和解剖尸体的观察,熟悉人体各个部位的标志性结构,并能够准确地确定位置。
3. 人体神经解剖学:人体神经解剖学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学习人体神经解剖学要了解神经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掌握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走行关系和供应区域,以及神经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相互联系。
4. 人体影像解剖学:人体影像解剖学是通过影像技术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
学习人体影像解剖学要熟悉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如X线、CT、MRI等,掌握不同器官和系统在影像上的特征,能够对影像进行解读,并与解剖学知识相结合,进行临床应用。
二、解剖学的学习方法1. 独立学习:解剖学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医学生需要通过读书、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学相关内容。
在学习人体结构和组织时,可以利用图书馆的书籍和解剖模型进行学习,通过多角度观察和比较,加深对结构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
解剖实验是学习解剖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解剖尸体、标本或模型进行实验操作,锻炼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模拟考试:解剖学的考试形式一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剖图等,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进行自我评估和复习。
人体解剖总结
![人体解剖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7406cc2f60ddccdb38a010.png)
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含氧量、pH、温度、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球-管平衡是指肾小管可根据肾小球滤过量对溶质和水的重吸收进行自身调节。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小,近曲小管对溶质和水都是按固定比例重吸收的,重吸收率始终为肾小球滤过率的65%~67%。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细胞凋亡是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是细胞主要功能性活动之一,与细胞坏死有本质的区别。
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细胞未受刺激时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且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
特点为膜内较膜外电位低。
动作电位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当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时,膜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的状态,随即膜内电位又很快恢复到原来静息时的负电位。
液态镶嵌模型是指细胞膜以脂质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灰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神经元胞体及树突聚集在一起显现灰暗色泽。
白质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各种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显现白亮色泽。
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转运的结果是建立或维持某些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
单纯扩散是物质完全以物理扩散的方式所作的跨膜运动,是物质分子随机热运动的结果。
它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的较大分子或带电离子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才能进行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9a85a2ec3a87c24028c4ba.png)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第四章血液的特性与生理功能第五章循环系统生理第六章呼吸系统生理第七章消化系统生理第八章机体的体温与调节第九章泌尿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章神经系统解剖与生理第十一章特殊感觉器官的解剖与生理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第十三章生殖系统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 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2b03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c.png)
人体解剖生理知识点总结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体,由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这些系统相互作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行。
人体解剖生理学涉及了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临床应用。
一、人体骨骼系统人体骨骼系统是人体结构的支撑和保护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韧带等组成部分。
骨骼系统支撑和保护着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通过骨骼的运动功能实现着人体的运动。
骨骼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骨骼、关节、韧带、肌肉和神经系统等。
1. 骨骼结构人体骨骼结构分为轴骨和外周骨,轴骨包括躯干和头颈部骨骼,外周骨包括上肢和下肢骨骼。
2. 骨骼功能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红骨髓生成以及储存矿物质等。
3. 关节结构和功能关节是连接两根或多根骨骼的组织,分为滑膜关节和纤维软骨关节两种。
二、人体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1. 骨骼肌骨骼肌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功能,其结构组成包括肌肉纤维、筋膜、肌腱等。
2. 平滑肌平滑肌主要分布在内脏器官中,包括消化道、血管和呼吸道等处。
3. 心肌心肌是心脏的主要组织,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人体肌肉系统的运动功能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三、人体循环系统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细胞,并携带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废物从组织细胞排出体外。
1. 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央器官,分为四个心腔,主要功能是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输送。
2. 血管结构和功能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输送氧合血,静脉输送脱氧血,毛细血管是氧气和营养物质交换的地方。
3. 血液结构和功能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养分和氧气到组织细胞,携带废物和二氧化碳排除体外。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干货)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00ba9520524de518974b7d26.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
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第一节细胞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感谢聆听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ac2b4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3.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我有个同学,叫阿明,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紧张得不行。
一看到那些实验器材和标本,手都有点抖。
他说这就像要打开一个神秘的宝藏盒子,又期待又害怕。
老师在旁边笑着说:“别怕,这就像拼图,咱们把人体的奥秘一点点拼出来。
” 第一次解剖青蛙,阿明拿着手术刀,都不知道从哪儿下刀。
旁边的同学就说:“你看,从这儿开始,就像给它开个小窗户。
” 等划开皮肤,看到里面的肌肉和脏器,阿明觉得太神奇了,原来青蛙的身体里面是这样的构造。
做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得有耐心。
有一回我们做观察细胞的实验,得在显微镜下找细胞。
那细胞小得很,就像大海捞针一样。
有个同学找了半天没找到,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候另一个同学过来说:“你得慢慢调显微镜,不能着急,就像钓鱼,得有耐心等鱼上钩。
” 后来他静下心来,一点点调整,终于看到了细胞,那兴奋劲儿就像挖到了金矿。
团队合作在实验里也重要得很。
有个实验是要测人体的一些生理数据,得好几个人一起完成。
有人负责操作仪器,有人负责记录数据,有人负责观察被测试者的状态。
有一组同学,一开始配合不好,数据测出来乱七八糟。
后来他们商量好了,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篮球队一样。
操作仪器的同学手法熟练,记录数据的同学认真仔细,观察的同学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次测出来的数据就很准确了。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可不能忽视。
那些解剖工具都很锋利,要是不小心,就像小刺猬一样会伤人。
有个同学不小心被手术刀划了一下,还好伤口不深。
老师就赶紧过来,一边处理伤口一边说:“这工具可不长眼,得小心使用,别把自己给伤了。
” 还有那些化学试剂,有的有腐蚀性,得按照规定来用,不能像玩玩具一样随便摆弄。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人体的理解更深了。
以前只在书上看到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感觉很抽象。
现在就像亲眼看到了一幅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我们知道了心脏是怎么跳动的,血液是怎么流动的,神经是怎么传递信号的。
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人体奥秘世界的大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会犯错。
人体解剖生理学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7b8ca171fe910ef12df832.png)
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简答题:1、下丘脑通过哪些些结构与垂体之间建立功能联系?(1)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下丘脑与神经垂体通过神经轴突相联系,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延伸终止于神经垂体,形成下丘脑—垂体束。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通过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并存在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通过特殊的垂体门静脉系统相联系。
垂体上动脉在正中隆起和漏斗处形成的初级毛细血管网,吸收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腺垂体控制激素,经垂体门静脉进入腺垂体部位;再一次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正好把吸收的腺垂体控制激素释放给腺垂体分泌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同时,把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吸收入血液循环,转运到全身,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
2、试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能量和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功能的调节:(1)甲状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受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腺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或减少),进而促进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或减少)。
(2)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如果过高,可以直接抑制下丘脑TRH,及腺垂体TSH的分泌,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3)自身调节:甲状腺能够根据血液中碘离子的浓度,通过自身调节改变摄取碘与合成甲状腺的能力。
3、试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生理作用:(1)对糖代谢的影响:有显著升高血糖的效应。
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糖异生,抑制细胞对糖的利用,从而升高血糖。
(2)对蛋白质的影响:抑制肝外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促进肝糖原合成。
(3)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液游离脂肪酸升高。
分泌调节: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a.各种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下丘脑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刺激下丘脑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进而影响腺垂体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从而影响肾上腺对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减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 考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 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dac157ba0d4a7302763ad0.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主动转运:是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
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亦称皮层。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
5.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6.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断面以下所支配的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动完全丧失或减弱,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节段所支配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直肠和膀胱内粪尿潴留,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7.去大脑僵直: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8.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9.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也称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
10.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11.稳态: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对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调节,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机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并维持动态平衡。
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2.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
问答题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09ef6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f.png)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总结一、细胞与组织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和细胞器的协同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组织是由相似或相同类型的细胞按一定比例和排列方式构成的结构,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大脑控制思维、感觉和运动,脊髓负责传递信息。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又分为中脑、脑干和小脑等。
三、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供给身体组织,排出二氧化碳。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呼吸运动使空气进入肺泡,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一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排出体外。
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它通过搏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组织,将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带回肺脏和肾脏进行排除。
心脏包括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分别称为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期。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胆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摄入、消化和吸收食物,提供营养物质供给身体组织。
食物在口腔中经过咀嚼和混合,通过食管到达胃,胃酸和酶开始分解食物。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最后进入大肠,水分被吸收,形成粪便。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和电解质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它通过滤过、重吸收和排泄过程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七、生殖系统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生殖周围组织等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生殖和繁殖。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精子管和阴茎等器官,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器官。
八、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器官和分泌物组成,它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全身代谢和生理功能。
内分泌器官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膜内电位低于膜外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儿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期前收缩:在心肌舒张早期以后给予较强的刺激所引起的收缩。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萎缩所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吸气兴奋的反射。
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两种形式。
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机体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散发的热量。
允许作用: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作用,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一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基础代谢率(BMR):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功能。
几乎都有垂体外作用。
暗适应:人眼由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随着视觉敏感度逐渐增加,而恢复在暗处视力的现象。
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会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
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通气/血流比值(V/Q)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为0.84左右。
血型:血细胞膜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类型,通常指红细胞血型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生理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将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可自行停止。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数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心输出量=心率*博出量。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于粘液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能够与非泌酸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一层厚约0.5~1mm的‘粘液- HCO3-屏障’。
时间肺活量:也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通常以它所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基本电节律:也称慢波,是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自发产生的节律性的去极化电位波动。
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口咽、食管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体和胃底部肌肉的舒张。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明适应:从暗处初来到亮光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的现象。
牵张反射: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伸长时,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在细胞与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是体液调节的物质基础。
呼吸商:指生物体在同一时间内,释放二氧化碳与吸收氧气的体积之比或摩尔数之比,即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和吸收的O2的分子比。
一、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负反馈是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反馈控制形式。
动脉血压的升降、O2和CO2浓度在器官内部的变化都属于负反馈。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二、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神经冲动这样一种生物电的形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三、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是各种细胞具有抗原性的分子基础,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四、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
包括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形式。
1.单纯扩散:是物质完全以物理扩散的方式所作的跨莫运动,是物质分子随机热运动的结果。
跨膜扩散的最取决于膜两侧的物质浓度梯度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单纯扩散在物质转运的当时是不耗能的,其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包含的势能。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脂溶性搞、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能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莫转运,如O2、N2、CO2、乙醇、尿素以及一些小分子甾体类激素或药物可以这种单纯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转运。
单纯扩散的特点:①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②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③物质转运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④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两侧达到平衡。
渗透压是溶液中的溶质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或保留住水分子的一种力量,是溶液的固有特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指细胞膜上蛋白的协助下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
参与易化扩散的膜蛋白有载体蛋白质和通道蛋白质。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就需要借助于膜上相应的载体帮助才能实现,这种由膜上载体蛋白帮助而实现的跨膜转运称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所转运物质的方向是由高浓度想低浓度转运,需要膜上载体的帮助。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特点:(1)竞争性抑制:由于细胞膜上特异载体以及载体上的结合位点数量有限,因而,一种物质会抑制另一物质的转运;(2)饱和现象: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数量以及载体所具有的被转运的结合位点的数目都是有限的;(3)立体构象特异性:是由于载体蛋白分子中与被转运物结合的位点具有立体构象的特异性,因而只能识别、结合与转运特定的具有相应构象的物质。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细胞内、外液中Na﹢、K﹢、Ca²﹢、Cl¯等带电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而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的通道蛋白的帮助才能实现跨膜扩散,这种需通道蛋白帮助实现的物质夸膜扩散的方式称为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特点:(1)相对特异性;(2)无饱和现象;(3)通道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的机能状态。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需受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即膜电位的影响。
(二)主动转运,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消耗能量将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的特点:(1)在物质转运过程中,细胞要消耗能量;(2)物质转运是逆电-化学梯度进行;(3)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4)原发性主动转运主要是通过离子泵转运离子,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典例为细胞膜上的钠泵(Na+ -K+泵),其生理作用和特点如下:(1)钠泵是由一个催化亚单位和一个调节亚单位构成的细胞膜内在蛋白,催化亚单位有与Na+、ATP 结合点,具有ATP酶的活性。
(2)其作用是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3)与静息电位的维持有关。
(4)建立离子势能贮备:分解的一个ATP将3个Na+移出膜外,同时将2个K+移入膜内,这样建立起离子势能贮备,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维持细胞电位稳定。
(5)可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离子基础。
继发性主动转运典例: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的过程以及细胞普遍存在的Na﹢-H﹢交换和Na﹢- Ca²﹢交换等。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的吸收: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顶端膜具有Na﹢-葡萄糖转运体。
由于上皮细胞基底膜或侧膜钠泵的活动,保持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胞外的Na+浓度。
顶端膜上的同向转运体利用Na+的浓度势能,将肠腔中的Na+和葡萄糖分子一起转运至上皮细胞内。
在这一过程中,Na+顺浓度梯度转运的同时,释放出势能用于推动葡萄糖分子逆浓度梯度从肠腔转运五、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终板膜对Na+、K+(尤其是Na+)通透性增加→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EPP)→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去极化达到阙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各自的特点?1、静息电位的产生: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由于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液,于是K+在化学驱动的作用下顺化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
从而导致膜外正电荷增加而电位上升,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而电位下降,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此电位梯度具有K+继续外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