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平等性问题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平等性问题的探讨
内容摘要
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教育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创建,近年来,教育平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处理好教育公平性问题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教育平等性的背景、内涵、教育平等性失衡的表现、原因、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全面深刻的分析教育平等性存在的系统问题,以便大家对教育平等性问题的研究和参考。
关键字
平等;教育;发展;社会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服务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教育体系,而在公民受教育程度得到不断提的同时,教育的平等性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倡导公平公正地国民教育、大众教育。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发展大业中,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地持续发展显得日益紧迫。”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在1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明确表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
特色发展和促进公平上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保障不同群体公平接受教育”。
教育出现的不平等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进入新世纪来我国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平等”这两个字对于“和谐”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平等,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采取了实行免费九年义务制教育、清理“教育产业化”政策、扩大助学贷款及中职学生贷款等措施,但由于社会发展中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因为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差异,仍然造成了教育的众多不公平,如当前社会热议的择校热、高考户籍限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个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教育不平等。据调查,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地区差异最显著的国家之一,而且这一差异还在逐步扩大,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差距差异明显,更加导致且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这一情况对于教育发展相当不利,人民也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
(二)选题的意义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基石,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而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接受以相对平等教育为起点的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广大民众对我国的教育平等性表示非常的质疑,本文通过对对我国目前教育平等性的内涵、表现、原因及相应对策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讨,让广大民众能更全面的了解这一问题的根源并唤起大家的关注,引起大家的思考,从而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宝贵意见。
二、教育平等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一)教育平等的内涵
教育平等的观念自古就有,追求教育平等也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在古希腊时期,大思想家柏拉图是就提出过教育平等的思想,而亚里士多德也提出过通
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我国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思想,到了近代,又分别出现了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
教育平等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平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就目前看,教育平等的内涵应涵盖以下三个层次:(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以上教育权利、教育活动及教育结果的公平,共同构成教育平等的内涵。应该看到教育平等的实现必然对每一个个体以不同的教育待遇,所以,教育平等并不一味要求绝对平均和完全相等,而是要求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出身和职业的人给予公平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二)教育平等的特征
教育平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育平等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教育平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
2、教育平等是相对的。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受限制、完全意义上的绝对公平,它必然依赖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存在,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人们对教育公平观念的认识程度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教育同样如此。
3、教育平等具有主观性。教育平等是人的一种主观愿望,也是教育事业追求的目标。
4、教育公平具有理想型。人作为有目的、有意识的存在,总是有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总是把不可能的事想象成可能的,这既是人超越性的表现,也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教育平等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培养优秀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就成了社会工作的重心,在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发展大业中,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地持续发展显得日益紧迫。
1、教育平等是保证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育事业要做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城乡、区域、各层级的教育均衡地向前发展,做到既有前驱动又有后驱动,保证教育发展的平等性和均衡性,若只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些人或者某一个教育门类一枝独秀,教育事业的发展则缺乏后劲和动力,是不完善、不全面的教育。只有平等的发展,才会有充满活力的教育,只有平等的发展,才会有健康的教育,只有平等的发展,才会有良性的教育,也只有平等的发展,才会有创新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各界理当一以贯之地推进国民教育朝着人民满意、齐头并进的多极化方向良性发展,才可能走上纵深、持续发展之路。
2、教育平等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小康社会建设是全社会的建设,并非是哪一部分人的建设。而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人口实现不了小康,就不能称其为小康社会。农村落后的原因很多,其中教育层次不高是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节奏的加快,庞大的人口数字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一方面消耗着有限的能源资源,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企业人力成本。但是若通过平等的教育让大多数人都能良好的教育,提升人口素质,那么我国的这个巨大的人口包袱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智力宝库,能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心一意谋发展,万众一心建小康”,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人才从哪来来?“强国靠人才,兴业喊科教”,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快速增长。
3、教育平等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和谐社会的构建涵盖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可以想象,不同等的教育浇灌下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