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理人文与民俗风情

中国的地理人文与民俗风情

中国的地理人文与民俗风情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国家,她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使得这个国家独具魅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人文和民俗风情,并展示这个国家丰富多样的文化。

一、地理环境中国拥有广袤的领土,东西横跨5个时区,南北跨越近60纬度。

这个国家地理上的多样性为中国的地理人文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中国境内有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还有奇特的地理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高原和高山。

这些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中国的人文活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条件。

二、人文风情1. 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上海、西安等。

这些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

北京的故宫、长城,西安的兵马俑、古城墙,上海的外滩等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2. 文化遗产中国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如敦煌壁画、丽江古城、黄山等。

这些文化遗产融合了中国的历史、艺术和传统,代表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敦煌壁画以其精美的绘画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丽江古城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黄山则以奇特的山水景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3. 传统节日中国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合家欢乐是其最大的特点。

中秋节则以赏月、吃月饼的方式庆祝,寓意团圆和祈求丰收。

这些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

三、民俗风情1. 传统民居中国的传统民居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如四合院、土楼、风雨桥等。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家族的重视。

土楼是福建土楼群落的代表,形状奇特、历史悠久,被誉为“活的古代城堡”。

风雨桥则是江南水乡的特色建筑,桥面上设有屋顶,可以为行人提供遮风挡雨之处。

2. 传统服饰中国的传统服饰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汉服、旗袍、唐装等。

汉服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的代表,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

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

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

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地理特征对于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体现在地形地势、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

一、地形地势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其多样的地形地势。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境内地貌复杂多样。

从东部沿海平原到西部高原山脉,再到南部丘陵地带,中国的地形地势变化多样。

这种多样性使得中国的文化多样而丰富。

中国的地上地下资源分布广泛,比如长江流域的肥沃平原适合农业发展,华北地区的土地适宜粮食种植,西南地区的山区适宜茶叶和水果种植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于各自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气候环境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之二是其多样的气候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距离较远,因此气候各异。

中国地域横跨寒、温、暖、热、季风等不同气候带。

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南方地区温暖潮湿,气候条件对于各地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多样性也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北方地区冬季天寒地冻,人们多在家里进行一些室内活动,这也使得北方人发展出了许多与家庭生活相关的文化习俗,如过年时的春联、贴窗花等。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多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也与北方有所不同。

三、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中国地理文化的特征之三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丰富的能源资源,同时还有森林、水资源、草原等丰富的生态资源。

这些自然资源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丰富的能源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水资源的利用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条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尊重自然、倡导节约,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很多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文化符号和习俗,如山水画、园林建设、传统农耕等。

中国的地理文化

中国的地理文化

中国的地理文化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特点、中国的文化传承以及中国地理文化的特色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地理文化。

中国地理特点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其面积之广。

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辖域横跨东经73°33′至135°05′,北纬3°52′至53°33′之间。

这种广阔的地理面积决定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多样化。

中国东部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华北平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地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

而西部地区,则以高山和高原为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等。

西部地区的地势险峻,气候干旱,资源贫乏,但是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中国的地理特点还表现在其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性。

中国有着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沿海资源和开放的海上交通通道。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外来文化的交流也更为频繁。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则相对较为贫瘠和封闭,山脉和沙漠的阻隔使得内陆地区相对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地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沿海地区对外界文化的吸收更为迅速,而内陆地区对外界文化的吸收则相对滞后。

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也使得中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如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则在西部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同时,中国各个地方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形成并得到传承。

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可以从中国的经济、科技和艺术等方面来看。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中国文化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化,具有强烈的地理特征。

中国幅员辽阔、壮观壮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交织融合的地域特色,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区域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景观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景观瑰丽绚烂,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有深刻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国家,农业文化和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南北气候和地形不同,造就了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广袤的南方山林形成了美丽的山水田园风景,有“江南水乡、桃花源里”之美誉。

北方则是干旱缺水,天高云淡,宽阔的平原和广袤的草原,是斗牛犬、马背射箭、长鞭猎狐的故乡,有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塞外风光,瑰丽绝伦”的景观。

二、文化地域的分布特征中国文化的区域性和多元性特征很强,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区是非常丰富的。

从古代的“9州5岛”、到现代的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这些行政划分实质上反映了中国文化地域的分布特征。

中国文化的分布不仅反映了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的差异,而且还反映了民族、历史、经济、政治、宗教、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

四大文化发源地是华北平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山地,这些地区对中国文化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影响文化的历史和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承了五千年,大量的历史古迹为中国文化地理增添了许多神秘和美好的色彩。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秦汉,再到唐代、宋代、明清等历史时期,中国文化以及文化艺术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

此外,中外文化交流也是中国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与西域、印度、波斯、希腊、罗马等古国,不断进行文化、技术、商业的交流与吸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近代以来,中国更加积极与外界交往,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使得中国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地理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影响力。

中国地理人文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人文知识大全

中国地理人文知识大全中国地理和人文知识非常广泛,包含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人口、经济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中国地理人文知识概览:1.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濒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隔南海与东南亚相望。

2.自然地理:山脉:北方有阴山、大兴安岭,南方有秦岭、南岭。

藏南有喜马拉雅山脉。

河流: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湖泊:长白山下的长白山天池。

云南省的滇池。

3.历史:古代文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兵法家。

秦朝统一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

封建时代:唐朝的繁荣文化,宋朝的科技进步。

明清时期的大航海时代。

现代历史: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文化:语言:汉语是官方语言,有多种方言。

传统艺术:京剧、豫剧、评剧等戏曲形式。

国画、书法、篆刻等传统绘画艺术。

人口: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和北部人口相对较少。

少数民族:汉族是主体,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

5.经济: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与农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农业以水稻、小麦等为主。

环境:环境问题:空气和水质污染是现代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育:教育体制: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日益发展。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

了解中国地理和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全面介绍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帮助读者对中国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国地理中国位于东亚,东邻韩国和日本,南临东海和南海,西接中亚和西南亚的山脉,北界蒙古和俄罗斯。

中国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

最显著的是中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这些山脉和河流的存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理风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语言、食物、艺术、哲学、宗教和传统习俗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1. 语言和文字汉字是中国语言的独特之处。

汉字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进行交流和记录的主要工具。

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的书写形式美观优雅,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艺术的重视。

2. 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食材而闻名。

八大菜系(如川菜、粤菜等)以及其他地方特色菜系(如新疆菜、云南菜等)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独特风味。

此外,中国的茶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茶叶作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之一。

3. 艺术和文学中国艺术和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涵盖了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和京剧等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被誉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一。

古代中国绘画和雕塑也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独特描绘方式和审美观。

4. 哲学和宗教中国哲学对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也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5. 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这些节日往往与家庭团聚、盛宴、烟花和庆祝活动相伴而来。

此外,中国的传统习俗如拜年、红包、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元素。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理和文化因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民族多样性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民族多样性

中国的文化地理与民族多样性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地理和民族多样性也是独特的。

中国的文化地理由其广袤的土地以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民族差异所塑造而成。

下面将从中国的地理特征、民族分布以及文化表现等方面来探讨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民族多样性。

一、地理特征中国的地理特征非常丰富多样,拥有辽阔的土地和多样的地貌。

中国东部是一个平原和沿海地区,同时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是国内的主要粮食生产区。

西南地区则是高原和山地的主要区域,包括了世界著名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地区则以戈壁和沙漠为主,形成了我国的河西走廊以及丝绸之路的重要路线。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水系,如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对于中国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地理特征不仅对中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也直接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

二、民族分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共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约92%)的人口比重,其他少数民族则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

除了广大的汉族群体外,还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满族、壮族等等。

不同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则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形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三、文化表现中国的文化地理和民族多样性在文化表现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的文化不仅包括了语言、风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还涵盖了艺术、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诸多领域。

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传统服饰和民间工艺品都体现了地理和民族特色。

例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和敦煌莫高窟,都表现出自身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佛教文化。

广东的岭南建筑和苗族的鬼斧神工也独具风格。

此外,中国的传统戏剧,如京剧、豫剧、川剧等,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曲艺形式。

与此同时,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饮食习惯和民俗活动也都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

中国文化地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其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多样的地域文化,这些文化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面貌。

本文将从中国北方、南方、西方和东方四个方向入手,探讨中国文化地理的不同特色。

一、中国北方中国北方地区几乎全境属于黄土高原和河北平原,气候寒冷干燥。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它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上。

例如,山西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于世,在这片土地上培育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和喜剧演员。

而河北、河南等地则有丰富的京剧表演传统,京剧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南方中国南方地区多属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常年温暖潮湿,水资源丰富。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水乡特色。

例如,广东潮汕地区的烧腊美食、福建闽南的海鲜饮食文化,都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

而江南水乡,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地,又以其诗意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

三、中国西方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地,这里的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大多数地区是高寒的山地和戈壁草原。

西部地区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多民族的特色和宗教信仰。

例如,西藏作为中国的宗教中心,佛教文化深植人心;新疆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四、中国东方中国东方地区主要包括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等。

这里的文化地理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工艺品。

例如,江南地区以其历史名城如南京、苏州等闻名于世,古建筑、园林、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民间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等也各具风味。

总结起来,中国的文化地理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不同的地域构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

中国的文化地理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地理环境的塑造。

这种独特的地理文化现象既受到中国古代文明历史的影响,也受到地理环境的戏剧性变化的影响。

正是这种独到的地理文明交融,使得中国的文化地理成为举世瞩目的瑰宝。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文化地理》讲义整理

《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中国⽂化地理》讲义整理第⼀讲⽂化地理研究:理论、⽅法与实作⼀、⽂化与地理的关联⼆、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三、⽂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法四、⼏组重要的概念⼀、⽂化与地理的关联(⼀)⽂化:作为⼈类的⽣活⽅式1、形形⾊⾊的⽂化定义2、⽂化是⼈类的⽣活⽅式3、⽂化赋予⼈类⽣活的价值与意义4、⽂化与⽂明的联系及区别(⼆)各式各样的⽂化从⽂化的基本特质来讲,⽂化可分为技术⽂化、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化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也可分别表述为⽣计⽂化(⽣产、⽣活⽂化)、制度⽂化和精神⽂化。

(三)⽂化形成的时间机制和空间过程1、⽂化形成的时间机制2、⽂化的空间过程(四)地理环境的含义1、位置(机会和挑战)2、地表形态(⼭地、丘陵、平原、盆地、岛屿等)3、⽔⽂(江河湖泊)4、⽓候(风向、⽇照、温度、降⽔、灾害等)5、动植物和地下资源(五)地理环境是⼀个历史的范畴(六)地理环境与⼈类发展1、地理环境与⼈类的起源(4个冰期与3个间冰期)2、地理环境与⼈类种族的演化(⾝⾼、肤⾊、头型、⿐型、发式、胸腔、眼睑等)3、地理环境与⼈类⽂化的形成与发展(⾷、⾐、住、⾏、审美、哲学、社会组织、政治⽣活等)(七)⽂化变成最后的环境⼆、从⼈地关系论到⽂化地理学(⼀)⼈地关系论法国地理学家阿·德芒戎有句名⾔:“凡是⼈类⽣活的地⽅,⽆论何处,他们的⽣活⽅式中,总是包含着他们与地域基础之间⼀种必然的关系。

”他还特别指出,地理学家区别于社会学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学家倾向于只看⼈类集团的⼼理学⽅⾯,忘掉⼈和⼟地的联系”,⽽地理学家则认为“不能离开⼈所居住的⼟地来研究⼈,确认⼟地是整个社会的基础。

”(《⼈⽂地理学问题》,北京,商务,1999,第9-10页)事实上,⾃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开始,⼈类就⼀直在认识、思考和探索我们的⽣活⽅式与地域基础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必然关系,并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关系论(man-land relationship)思想:1、古典时期的⼈地关系论(荷马史诗、希罗多德、希波克拉底、亚⾥⼠多德)A、《荷马史诗》中的地理世界《荷马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第⼋⾄第七世纪)所构勒的是⼀个模糊的、半神话的地理世界。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互为补充,相互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国的历史地理包括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演变的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对地理版图的塑造。

首先,中国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

这种多样性的地质构造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比如,中国的长江和黄河给予中国人民丰富的土地资源,并为农业、交通和贸易带来了便利。

另外,中国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安全防线和天然屏障。

例如,长城的建造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并保护中原地区的稳定。

其次,历史事件也对中国的地理版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各个朝代更迭、战争和迁徙都会改变地理边界和人口分布。

例如,秦朝统一中国后,修筑了连接北方和南方的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又如,元朝的统治导致汉族大北迁,形成了中国边疆的格局,并带来了新的文化影响。

二、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国的文化地理是指中国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带来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些民族文化的差异往往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例如,藏族和蒙古族生活在高原和草原地区,其文化与畜牧业、牧民生活密不可分。

而汉族则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其文化与农耕文明和中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中国的不同地域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比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苏州的古城和丽江的古镇,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历史、艺术和建筑风格。

三、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的关系中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相互影响,既有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也有文化对地理版图的改变。

首先,地理环境为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比如,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和肥沃土壤,促进了江南文化的繁荣。

而中国西南的山水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

中国的地理文化

中国的地理文化

中国的地理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地理文化的国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地理特点不仅塑造了其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地理文化对其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地理文化如何形成和影响中国人民。

一、中国的地理形态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庞大地理区域,拥有多样的地貌和地域特征。

中国的地形可以大致分为四个主要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平原地区、西南高原地区和西北高原和山地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发达和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这片地区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同时,这片地区还享有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这使得农业蓬勃发展。

中部平原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

这个地区广袤的平原为粮食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也使得农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西南高原地区地势崎岖,山峦起伏,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这片地区的地形给它带来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使得旅游业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

西北高原和山地地区则以青藏高原为代表,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

这个地区地势高,气候严酷,但它也拥有丰富的矿藏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地理文化的形成中国的地理文化形成于数千年的历史过程中。

中国的地理特点,如它的地形和气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1. 农耕文化中国是农业国家,农耕文化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得到了培育和发展。

中国广阔的平原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以耕作为生,农耕文化逐渐形成并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中。

2. 水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中国的水文化也因此得以形成。

中国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和黄河,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水对中国人民来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的象征。

许多中国文化、艺术和哲学中都融入了对水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中华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融合了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元素。

从古代所倡导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民间传统艺术和风俗习惯,中华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的人文地理背景之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华文化的人文地理知识。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于东亚大陆的东部,北濒渤海和黄海,东临东海,南界琼州海峡,西邻巴颜喀拉山和帕米尔高原。

山川纵横、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民族聚居和交流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丰富和繁荣。

二、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中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每一个行政区域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北京的文化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样,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点。

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特点会反映在当地的建筑风格、方言语言、民间手工艺等方面。

三、中华文化的宗教信仰中国有着多元的宗教信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道教、佛教和儒教。

道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道的境界;佛教注重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来摆脱痛苦,追求解脱;儒教则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这三个主要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宗教信仰反映在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文学作品等。

同时,中国各地还有许多其他的宗教信仰,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

四、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这些节日和习俗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农耕文化和历史传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心得范文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心得范文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心得范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

学习中国文化地理,让我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中国地理特点是多样的,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多种地形。

这些地理特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中国的山脉和河流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产条件,使中国成为一个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另外,中国的地理多样性也孕育了多元的地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地理,我了解到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地理环境,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我学习中国文化地理的重点之一。

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个历史中孕育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地理,我了解到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

其中,中国的古建筑和世界闻名的山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地理,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学习中国文化地理还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各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

例如,广东有着悠久的粤剧和粤菜文化;云南有着独特的民族乐器和手工艺;西藏有着神秘的藏传佛教和宗教建筑等等。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地理,我了解到了这些地域文化的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这为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多民族国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地理,我对中国的地理特点、文化传统和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的地理环境、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都洋溢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会继续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地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的地理与文化

中国的地理与文化

中国的地理与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和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独特的地理与文化现象。

一、地理中国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面积广阔、地貌丰富多样、河流众多以及多种气候类型等。

1. 面积广阔: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面积之大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中国的地理条件也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2. 地貌丰富多样:中国地貌上有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沙漠等多种类型。

从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东部的黄河、长江两大平原,中国的地貌景观丰富多样,给中国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3. 河流众多:中国有长江、黄河、珠江等众多重要河流。

其中长江被誉为亚洲之母,被视为中国河流文化的象征。

黄河则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4. 多种气候类型:中国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

北方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南方地区的气候湿润温暖,这种差异性也直接影响了中国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二、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语言、文学、音乐、绘画、建筑、服饰等多个方面。

1. 语言:中文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象形意义和审美价值。

2. 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有诗、词、曲、赋、文言小说等众多文学体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的《诗经》和明代的四大名著。

3. 音乐:中国音乐历史悠久,包括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传统音乐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为主,流行音乐则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并融入中国的文化特色。

4. 绘画: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为主要形式。

其中山水画被称为中国画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笔墨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5. 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构建筑为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著名的古建筑有长城、故宫、天坛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随着地理因素和历史演变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发展形成了多个文化区域,这些区域在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文化区划与文化地理。

一、华北文化区华北文化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

这个区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

华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讲究礼仪、谦虚和孝顺。

这里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北京的烤鸭和山西的刀削面,受到了全国的赞誉。

二、东北文化区东北文化区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这个区域地势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对文化地理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如满族、朝鲜族等。

这里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舞蹈、歌曲和戏曲都极具东北地方特色,在各种节日和庆典上得到广泛展示。

三、华东文化区华东文化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这个区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华东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商业繁荣、教育发达和文化创新。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世界级的摩天大楼和现代化的建筑群。

这里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如京剧、评弹、民族舞蹈等。

四、中南文化区中南文化区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广东等地。

这个区域自然环境优美,拥有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名胜。

中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代表。

中南地区的舞蹈、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独具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五、西南文化区西南文化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

这个区域地理环境多样,山水奇特,给文化地理带来了独特的影响。

西南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独特的山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丰富。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书(选修)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书(选修)

《中国文化地理》学习指导《中国文化地理》为本学院开设的选修课,是一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理等方面知识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从我国的文明起源开始讲起,探讨了我们祖先的生产活动以及那时的文明。

之后根据文化地理的几大重要元素:语言、饮食、建筑、艺术以及商业进行展开详述,对这几大元素一一剖析,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文明、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最后通过对历朝首都变迁的演绎,回顾整个中华文明以及地理因素所带来的变迁与影响,启发学习者对文明、文化、环境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员们可以较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地理的相关知识,并引起对此门课程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我们所提到的任何一点都是值得从更深层次去钻研的,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学习者和爱好者用心去学习去感受中国文化地理的巨大魅力。

本课程精选我国古代文明、文化、地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美食、艺术等近百张精美图片,多种民歌民谣、戏剧、乐曲,通过多媒体手段分析讲解,再辅之《中国文化地理》课件及测试小游戏等,拓展学员的知识面,使学习的接受过程更立体,角度更多元,理解更清晰。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于课程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登录网站相应答疑区,提出问题,我们及时予以解答。

为了引导和配合学习,《中国文化地理》课程的学习材料,有《学习指导》一册和可见光盘一张。

本课程没有实习。

如何学习中国文化地理?1、先了解关于中国文化地理的相关知识,文化地理,顾名思义包括文化部分以及地理知识,因为我们学习的是中国文化地理,那么就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现状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2、了解中国地理地貌特征、区域特征以及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3、领悟中国文化地理所包含的各类现象,分析成因,掌握文化地理的各项要素及特点。

关于答疑和辅导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于课程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登录网站相应答疑区,提出问题,我们及时予以解答。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目前暂不安排考前辅导。

如果同学们觉得有此必要,可以在网站讨论区提出建议。

中国的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地理

中国的文化地理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多样,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文化地理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且多元的文化景观。

本文将从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差异、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的文化地理。

一、北方与南方的文化差异中国地理南北分明,北方与南方的气候差异以及地形差异导致了两地的文化差异。

北方气候干燥、四季分明,农业以小麦为主导,人们性格开朗豪爽,崇尚勤劳、坚韧的精神。

南方气候湿润,农业以稻米为主导,人们性格温和、细腻,崇尚文化、艺术的追求。

北方的文化地理特点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北京的故宫、长城等代表了北方的宏伟和严谨;北方民间艺术表演如京剧、陕北民歌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北方的风俗习惯如热爱食用面食等都是北方文化地理的体现。

南方的文化地理特点同样丰富多样,例如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等代表了南方的柔美和细腻;南方的民间艺术表演如粤剧、评弹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南方的风俗习惯如重视饮食文化等都是南方文化地理的特色。

二、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中国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融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东方文化以其特有的理念和价值观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亲情和友情。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氛围。

例如,佛教和道教这两个东方传统宗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注入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此外,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种种文化因素相互激荡,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既有东方文化特色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独特面貌。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地理特点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傣族、西藏的藏族、新疆的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地理景观。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多民族国家,其人文地理概况丰富多样。

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中国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形成明显的地形梯度:东部为平原和丘陵,中部为山地和高原,西部为高山和盆地。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河流、湖泊和丰富的地质资源。

二、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历史遗迹众多,如长城、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辉煌和繁荣。

三、民族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承认的民族有56个。

汉族人口最多,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基础。

四、宗教与哲学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

这些信仰和哲学体系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五、语言文字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拥有广泛的使用人群。

此外,中国还有各种少数民族的语言。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文字之一。

六、文学艺术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巨匠和经典作品。

古代的“诗经”和“红楼梦”,现代的鲁迅、鲁迅、莫言等作家的作品都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每种艺术形式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七、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中国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充满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活动。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各种不同的菜系和烹调方法,代表了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

八、中医与武术中医是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精讲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精讲

中国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精讲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特点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自然条件,例如地貌、气候、水文等。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中国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文化则是指人类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语言、宗教、社会制度、艺术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传统特点。

1.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各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业资源,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例如,山西地区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基地;沿海地区的水资源和地理位置,促进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2.气候与农业发展:中国的气候环境非常复杂多样,从北方的寒冷干旱到南方的湿润温暖,这种差异性造成了中国各地农业发展方式的差异。

例如,江南地区因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种植水稻,从而形成了以水稻种植为主导的农业经济模式;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所以北方农业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3.文化传统与地理环境: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长江和黄河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江流域的温暖湿润的气候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滋养了中国南方文化的繁荣;黄河流域的干旱气候和多沙质土壤对于农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障碍,而战争和过度开发使黄河流域的文化一度衰落。

二、中国特有的文化地理现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地理现象:1.北方与南方的区别: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这导致了各地在经济、农业、民俗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北方地区干旱寒冷,农业以耕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湿润温暖,农业以种植水稻、茶叶、桑蚕为主。

2.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中国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自古以来就与世界的交流密切,是中国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地理》讲授纲要《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综合研究它在中国这个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中国文化是一个富有东方特色和独特个性的整体。

《中国文化地理》将通过对中国文明起源、中国文化特征、中国文化的扩散、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等与中国地理环境结构特征的相互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的全方位开放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献计献策。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与地理环境1、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定义,文明与文化,文化类型。

2、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成发展的关系人类文化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客观性。

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发展影响的正确观点。

从宏观和长期视角看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从局部和短期看人地之间的或然关系。

二、文化地理与中国文化地理1、文化地理学及其研究领域文化地理学。

文化源地,文化扩散,文化景观,文化生态,文化区域是其研究领域。

2、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文化地理研究中国文化与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把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中国文化在中国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运动和区域分异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3、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目的为我国实施经济-文化对外开放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为各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献计献策。

第二章中国文明的起源及其地理背景一、春光明媚的大好时机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第四纪冰期的苦难历程后,在距今1万年前迎来了温暖的全新世,人类社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掀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农业革命”,我们的祖先在黄河-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屹立于世界古典文明之林。

尤其是距今5000-4000年前后,是我国1万年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多姿的古文化盛开在以中原为核心的辽阔土地上。

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即是证明。

二、文明起源的时间文明是人类文化演进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

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的出现作为文明的具体标志。

据此1928年出土的安阳殷墟文化也是相当成熟高度发达的文明了。

往上追溯,偃师二里头文化年代为公元前1500-1900年,有宫殿遗迹,类似甲骨文的文字,大量青铜制品,玉器中有花纹,已是殷墟玉器的祖型。

因此偃师二里头文化的晚期——即夏末商初应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

三、文明发祥的区域中国新石器文化是多元的,但各文化区以中原华夏文化区为核心,其它文化区相辅佐形成,犹如众星拱月。

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而作为其核心地区的中原则为中国文明的发祥地。

四、文明摇篮的地理背景旧大陆四大文明皆为大河流域文明。

为什么是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狭长的东西向冲击平原上)而不是长江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1、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黄河流域远古发达文化带基本上完全处于亚热带气候控制下。

2、得天独厚的自然富源温暖湿润气候,纵横交错的水网,松软肥沃的土壤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自然成为中国文明的摇篮。

第三章中国本土文化的形成一、双源并出1、中原华夏文化的的发展壮大华夷杂处的民族格局,战争与文化融合促使华夏文化的弘扬。

2、南方楚文化的蓬勃兴起兼备夷夏的物质文化,极富浪漫色彩的精神文化,《楚词》与《诗经》比较。

二、合二为一1、兼并战争与文化大融合血与火的方式进行的民族与文化的大融合是残酷的,但这是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必然。

秦灭六国的过程,打破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民族的隔阂,消除了华夏族与荆楚族长期形成的历史界限,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经济与文化交流,实现了两大民族与文化系统的汇合,不仅形成了汉民族这一民族共同体,而且出现了中国本土文化的雏形和模式。

2、统一中国与文化大一统以文字的统一为先导,汉民族共同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思维特征、音乐舞蹈、文学美术、风俗习惯以及直接表现为物质形态的冠带服饰、庭园建筑等民族文化特征在秦汉时代基本定形。

第四章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一、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与对抗1、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形成2、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二、气候变化的波动性与文化碰撞-融合的周期性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碰撞-融合的周期性与气候冷暖的波动性之间存在基本吻合的准同步规律。

三、游牧文化对农业文化的冲击-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1、第一次冲击与文化融合东汉至南北朝气候变冷、灾害频繁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2、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结晶——盛唐文化气候温暖,天下富庶,四夷自服,文化昌盛。

3、第二次冲击与文化融合宋元“太湖结冰,柑橘冻死‘的寒冷气候。

民族文化融合的新格局。

4、第三次冲击与文化融合“明清小冰期“与明末大旱,满清入关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新高潮。

第五章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风貌一、中国地理环境特征1、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偏居亚欧大陆的东方。

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传统文化的“保护性反应机制”。

2、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背倚高山大漠,面对辽阔海洋,地理形势相对隔绝。

3、条件优越的农耕世界4、幅员辽阔的文化领地二、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化风貌1、中国文化气质——内向型农业文化气质具有典型的内向型特征。

1)中国人的"天下观"自我为核心的"天下观"。

极富尊严感的"自我意识"和深沉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国人的天下观同时又阻滞着中华民族迈向近代文明的门槛。

2)" 内向开拓'精神世界上一些海洋民族形成外向型文化心理。

中国人世世代代专注于内向开拓——国家疆域和文化领地的向陆开拓、向内地开拓。

3)精神世界的自我升华注重精神领域的内向开拓--向人的开拓、向世俗生活的开拓、向现实世界的开拓。

4)中华民族“勤奋(勤俭、自强)”的民族观念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国人勤奋传统与季风环境和小农经济体制有关。

2、中国文化的风格——和谐型1)“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2)和谐型的文化风格对社会的影响——“大同世界观”"大同世界"观根深蒂固。

过分强调和谐统一反对"过""不及",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落后而相对稳固的封建结构难以彻底打破。

3)和谐型的文化风格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整体综合观念”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从一开始就注重事物内部各部分及事物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性,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整体思维影响根深蒂固:~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的整体性;中医的联系观;关心大局观。

日期、地址、姓名表示方法。

现代意义"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思想在今天意义重大。

整体思维对现代科学有重要意义。

量子力学、基因科学、电脑技术。

~当然这种文化风格也使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存在一些固有缺陷。

分析与综合二者有机结合,"天人合一"的辩证法思想会显示巨大生命力。

3、中国文化的内核——伦理型1)伦理型文化内核2)伦理型文化产生的基础"伦理型文化"产生的基础是宗法-农业社会结构。

3)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念”的扬弃伦理道德型文化结构的灵魂是宗法意识,紧紧束缚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精神上的虐杀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生活开拓、观念更新的巨大障碍。

中国文化伦理型的内核也有其无比的优越性。

重视和谐、人伦、人与人的责任义务、理解礼让尊敬,对经济政治发展都有进步意义;家庭、家乡、同乡观念与经商。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文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中国文化的延续性1、中国文化从未出现“断层”"文化断层":某一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中断(或中绝)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一以贯之。

发展中没有中绝和转向。

2、中国地理环境的"保护性反应机制'其一指对外部文化侵入时的单纯防御性保护作用其二当外部文化侵入之后对异文化的同化或融合能力其三应付环境变迁挑战的能力。

1)地理位置的偏远、封闭保证了中国政治-文化史的连续性政治史的连续性是文化史连续性的保证。

政治-文化史的连续性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中国地理环境所提供的"保护性反应机制'的保证作用。

印度和中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明。

2)地理环境的优越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洪炉"气势磅礴的中华民族文化就是本土文化与游牧文化不断的碰撞-融合中形成的。

世界上绝无仅有。

3)辽阔的腹地使中国文化足以应付环境变迁的挑战文明受人类文化与历史发展自身规律影响外,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迁也是影响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青藏高原的阻挡,季风气候的惠泽没有遭遇沙漠化的厄运,但近2000年来气候的干冷和暖湿波动诱发了游牧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次冲击,但传统文化岿然不动。

原因除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高度发展外,中国地域辽阔,有充分的回旋余地是其重要原因。

3、中国传统文化极强的"内聚力"中国地理环境的"保护性反应机制'从宏观上保证了中国文化数千年从未中断;同时中国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具有顽强的内聚力,使中国文化本身从宏观、微观上决定了中国文化在数千年发展中具有最完整的连续性。

内向型气质--极富尊严的自我意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深沉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孜孜不倦地奋斗、开拓,使文化尽善尽美--文化生命力强大--保家卫国发扬传统文化。

和谐型风格--政治文化上追求"大一统"--生命力最强的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摧残--保证文化的连续性。

伦理道德型内核--强化文化的连续性--伦理道德型信念、传统、习惯影响社会深远,同时在外来文化冲击时增强文化"内聚力"。

可见,正是由于中国地理环境所具有的强有力的"保护性反应机制'和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中国文化传统所具有的顽强的"内聚力",充分地保证和决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举世无双的延续力和连续性。

第六章中国国内文化中心及演变一、关于文化中心转移的基本理论文化中心。

文化的运动。

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

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经济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

二、中原文化轴心时代1、政治中心:缓缓向东迁移选都建国的基本条件,西安的衰落,洛阳、开封的兴衰。

2、经济中心:从稳定、倾斜到基本转向江南3、文化中心:在摇篮中徘徊三、江浙“人文渊薮”时代“靖康”之难及引发的宋室南迁,标志中国文化的江浙“人文渊薮”时代的的开始,在此后的800-900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辈出,始终是我国人才与学风分布的重心地区。

1、政治中心:从吴越到燕赵杭州和南京的兴衰,南控江淮、北连朔漠的北京城,2、经济重心:稳定在江南3、文化中心:江浙汇成“人文渊薮”从南宋到元明学风盛行江浙赣,清代学风敛聚江浙皖,4、近百年来:东南沿海新月型文化带初步形成;新中国政治中心影响而形成南、北文化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