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心术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5.18《心术》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5.18《心术》课件2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2、古人说“大智若愚”,对此你怎么理解? 你认为学习上有没有“智愚”结合的例子?
⑤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 于险。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 师可以坐缚,彼因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 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问军题出坠 绳 捆 擒昏 庸离 与了 解 深 谷试轻 视队探动下 索 绑 获开 靠探究: 1、你能举出战争中“知近敌之主,知敌之将,而 后可以动于险”的一个案例吗?
第一步: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要求能流 畅地朗读课文 。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 疏通文意。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
敌。 修养
问题探究:
1、文中“心治性心”的意思是什么?利你害认因为战争中“治心”
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素形对作付
解题: 心术
(1)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如:他是个有心计的人。
思考:那么本文的“心术”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 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计、 计谋来发挥的,故题作《心术》。
整体感知
集体朗读,注意朗读中的读音和断句。
思考:阅读本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 这些见解与你的生活有关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⑦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
军队 长处
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
拿出 运用
较量

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吾之所

偏要 较量
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
突出 显露
生疑 退却
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

高二语文《心术》导学案

高二语文《心术》导学案

高二语文选修218《心术》导学案一、字音预习麋鹿()谨烽燧()延斥堠()丰犒()使之狎()缒兵于穴中()尺箠()冠胄衣甲()有所恃()二、研读课文1.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

3.梳理文章结构:(列出各段内容)[1]论[2]论[3]论[4]论[5]论[6]论[7]论[8]论4.思考探究: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请同学们说说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三、阅读《心术》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心术》一文的内容和核心思想,感悟“心”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旨及其表现手法•能够通过创意写作,表达自己对“心”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心术》一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方式•难点:分析作者的表达手法,寻找文本语言和形式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一幅画,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思考“心”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导入讲解(10分钟)•给学生介绍《唐宋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学作品《心术》•讲解文本的基本情况、作者背景、历史背景等阅读、思考、讨论(20分钟)•学生单独阅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2.该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作者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1.通过自己的生活实例说明“心”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分析文章思想的深刻程度。

思维导图(15分钟)•学生在思维导图上绘制文章的核心思想,表述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梳理和完善思想创意写作(20分钟)•学生自选一个“心”为主题的创意写作,可以是书信、小故事、诗歌等形式•学生完成后,进行展示,互相分享课后总结(5分钟)•老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课堂内容•学生进行感想分享,梳理学习收获课后作业•回家后,学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思考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心得文章,表述对“心”这一主题的理解,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心术》,让学生重新认识“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通过创意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对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完善课件,增强课堂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 《心术》课件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心术》课件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
精选课件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 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 看见小利,不轻举妄动;见到小患,不惶恐 回避。
• 因为,小利小患,不值得自己去施展本领。
• 只有做到这一步,然后,才可以去对付大利 大患。
• 只有善于培养锻炼自己的作战能力,而又不 轻举妄动,才能无敌于天下。
确地估价自己的力量,因此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准确
的判断。
精选课件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 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 理而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 大凡担任主将,都是通晓事理而后 才可以兴兵;了解情势以后才可以 交战;
• 懂得节制约束而后才可以指挥战争。 通晓事理就不至于屈服,了解敌我 双方的情势就不会沮丧,懂得节制 约束就不会陷入困境。
• 三国时,魏国邓艾翻山越岭,用绳子把士兵吊下悬 崖峭壁去偷袭蜀国,如果不是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即使有百万大军,也可能要束手就擒。而邓艾确实 是摸透了蜀国上下的情况,觉得蜀军不足畏惧,才 敢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的。
• 所以,古代贤能的将领,能够用自己有限的兵力,
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来准
精选课件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 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大凡战争的道理是:还没有发 生战争,要积蓄储备好财力物 力;将要发生战争,要培养战 斗力;已经发生战争,就要保 持士气;战争已经战胜,要保 持将士的斗志。
精选课件
谨烽燧,严斥堠(hòu),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 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 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 其心。
• 只有士兵愚鲁无知,才能够同将领去

高中语文5-2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5-2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
允,号老泉。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
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 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与其子
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
家。有《嘉祐集》传世,代表作有《权 书》《衡论》《六国论》等。
2.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 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 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
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一忍可以支百 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些排偶句,不仅音韵铿锵,气 势不凡,也是极富哲理的句子。
写作迁移
【角度】 排偶句的运用 题目:尝试运用骈文的排偶句和长短句,写一段抒情性文 字,200字左右。
【示例】 走进语文世界。 你将惊叹于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雪景,流连于“春 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水乡。 你将与李白一起在月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感受洞天石
5.文白对照
结构图示
兵 战 养士 战时为将之道 论 知彼 战时用兵之道 审势 知己 运用长短之术―→出奇 善用兵之道―→守备
将― →治心
主旨归纳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
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
有所侮而动也 确实 彼固 . (4)固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 牢固
麋鹿兴于左而 目不瞬 连词,表转折,却 . 不养其心,一战而 胜 连词,表顺承 .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危险处。 ①而后可以动于险 : __________________ . 长处和短处。 ②此用长短 之术也:__________________ ..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单元18心术粤教选修2

粤教版-语文-高二-第五单元18心术粤教选修2

18 心术一、基础训练1.关于本文的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说明了为将之道,首在治心。

B.本文主要说明了选用人才的正确方法,告诉人们如何选用人才。

C.本文主要说明了如何才能成为好的将领,如何才能得到上司的赏识。

D.本文主要说明了战争的种类以及各种战略战术。

2.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翻译:凡是将领,应该足智多谋,威严肃穆;凡是士兵则应愚昧无知。

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翻译:泰山在你面前崩塌,脸色也不改变;麋鹿在你左边跳跃,眼睛也不转动。

C.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

翻译:站在高处握剑,大力士乌获也不敢逼近。

D.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翻译:徒弟的手遇到蜥蜴,吓得变了脸色不敢向前。

3.第三段主要说明了什么?()A.主要说明了用兵之道。

B.主要说明了将士之欲。

C.主要说明了战争之道。

D.主要说明了动兵之道。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心术》教案与学案

《心术》教案与学案

《心术》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苏洵其人,体会其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3、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4、排偶句的运用。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了解苏洵其人,体会其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二、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年间,其文得欧阳修举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的文章多为政论和军事论著。

如《衡论》、《上皇帝书》等文,以古鉴今,明确提出治国兴邦的政治革新主张;在《审敌》、《御将》、《兵制》、《上韩枢密书》、《项籍》以及《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为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同时提出改革兵制、信用将才等主张。

所作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如《张益州画像记》、《木假山记》等。

三、了解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北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四、题解心术:①居心(多指坏的),如“心术不正”。

②心计,计谋。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五、检查生词注音麋(mí)鹿斥堠(hòu)袒(tǎn)裼(xī)烽燧(suì)狎(xiá)六、先听朗读录音,后齐读。

七、学习第一自然段(一)齐读全段(二)疏通文意1、抓重点词语:将、道、治、兴、左、制、利害、待等。

2、特殊句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mǐ)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状语后置句(三)概括与探究1、段意:论“将”。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心术》教案(粤教版-选修2)(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堂情境本堂课是粤教版选修2中的阅读课,课程所选读物为《心术》。

作为一篇充满辩证思维的文章,它又一次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如何通过辩证思考解决问题的典范。

本堂课主要以读懂文章为目标,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所涵盖的哲学和人生思考。

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布置、导引、辅导和展示等多重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由思维到行动的认知路径。

二、教学目标1.语言素养:通过阅读《心术》,学生会阅读和理解充满意味丰富的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素养。

2.思辨能力:通过理解文章中的哲学和人生思考,学生能了解到如何崇尚辩证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情感素养:通过阅读《心术》,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主题,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堂课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将要读的《心术》的大致背景。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有过类似于文章中所提到的“心术”的感受?随后请学生展开思考,并在白板上进行讨论。

2.阅读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开始阅读文章《心术》。

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①先容易后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渐进入阅读状态。

②逐句逐篇:众所周知,在阅读时,逐句逐段阅读都是必要的。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

③求同存异:在阅读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然地进行讨论,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见解,并归纳出文中的重点思想。

3.课堂展示在本环节,教师会把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或者思考方式进行汇总和提炼,从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或者错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作业布置针对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所参与的讨论,老师可以提供一个作业题: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以你的语言概括一下《心术》中的“心术”是什么?如何运用“心术”让自己变得更加成功?五、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在下一次课程中对本节课的反思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和生活情境,并把知识转化为应用。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

18、心术-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分析、评价等多种技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内容《唐宋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文章,题目为《心术》。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多媒体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心术》的作者、朝代背景等相关信息。

2.提问:什么是“心术”?在你的认知中,良好的“心术”有哪些方面?第二步:讲解1.教师从选文中抽取出关键句子,并进行逐句讲解。

2.讲解课文的结构与风格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三步:讨论1.讨论《心术》中存在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并激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听取其他组的意见。

第四步:评价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出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文中所述对课文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讲解1.导入:学生初步了解《心术》的作者、朝代背景等相关信息,让他们提出自己对“心术”的认知;2.讲解:教师通过逐句解读,并分析文中句子所表现出的意思、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3.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课文中所存在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4.评价:学生通过问题解答和作业完成,深入思考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价值观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着重介绍《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帮助学生了解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学生对“心术”该有怎样的认知存在差异。

2.学生对于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定期进行考试和测验。

2.收集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评价指标1.熟练掌握《心术》的主要内容、结构和风格特点。

2.学生运用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进行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能力。

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基本阅读《心术》一等奖优秀课件

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基本阅读《心术》一等奖优秀课件

参考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 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 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 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 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 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 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 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 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 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 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
本段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先从反面论证:“不
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 也。”(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
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 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 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 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 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 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 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 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 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 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战士要愚昧。聪明就不可预 测,严厉就不可冒犯,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 听从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战士愚昧,然后才能 跟他们一道舍生忘死。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 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 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 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 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 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 其中一篇。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心术》(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洵其人,体会他论说文真切鲜明的特点2、与《六国论》进行比较阅读二、教学要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清思路。

三、教学方法:自读、讲析、比较(2课时)四、教学步骤:1、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2、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题:心术:(1)居心(多指坏的)。

如“心术不正”。

(2)心计、计谋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4、研读课文(1)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注意正音和句子的停顿及语气--学生自读课文,疏通大义,能流利地朗读课文--齐读课文,力争不读破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

(2)课文结构:(板)[1]论“将”(“为将之道,当先治心”)[2]论“兵”(“凡兵上义”)[3]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4]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5]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6]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7]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8]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3)思考探究: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

高中语文 心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心术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8 、心术高勇排偶句的运用三、教学方法:自渎、讲析、比较( 2 课时)四、教学步骤:( 1 )走近作者: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

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

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 2 )写作背景: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

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 3 )解题:心术: 1 居心(多指坏的)。

如“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

( 4 )研读课文1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

2 、课文结构:(板)论“ 将” (“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论“ 兵” (“ 凡兵上义” )论“ 战” (“ 凡战之道” ,有四养)论战时为将之道(“ 智而严” )士则应“ 愚”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6]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 知理、知势、知节” )[7] 、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思考)[8] 、论善用兵之道(“ 无所顾” 、“ 有所恃” )3 、思考探究:明确: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

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治心(首段)—养士(二、三、四段)—审势(五、六段)—出奇(七段)—守备(八段)◆先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再注重具体的战术和安排;先提出将帅所需的素养与条件,再论述士兵的表现与结果。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心术 课件(2)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心术 课件(2)
苏洵的论文,见解精辟。他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 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 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特 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写作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 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昌炽。为求苟安,宋每年都 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 ,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 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 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故虽并天下而通士“不怠厌”兵。 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 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
兵不殆也。不养其心, 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
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
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
士也不厌恶打仗。
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 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 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 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 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苏洵散文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 辩地说服力。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 ,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理,引物 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 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苏洵自 评其文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 之雄刚,孙、吴之简切”。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 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粤教版高二语文(选修2)学案:第18课心术第18课心术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欧阳修称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曾巩也评论其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

他自评其文为兼得“诗人之忧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

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

美字体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赏美文苏洵:伟大的父亲我把追寻的目光投向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眉山!眉山,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山不高,水有韵,岷江穿城而过,悠扬一笔篆书,喟然一首抒情诗!心灵经历虔诚地膜拜眉山古朴的青石板、青瓦屋和三苏祠,再遥想百里之外的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清风明月,耳得目遇,声色皆致,不觉心驰神往,小小的心,狂傲成跌宕的岷江,巍峨成奇峻的峨眉…… 是的,我想起了与“峨眉共比高”的“三苏”,想起了群星闪耀的宋朝文学星空,想起了嘉�v元年的春天,苏洵带着两个儿子离开家乡,远赴开封,三个背影渐行渐远,慢慢走成了三座文学丰碑!那年,作为父亲的苏洵,已年近五十,两鬓有了微霜,看上去像一个老头。

他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淡漠了做官的念头。

他不想考试。

但两个儿子要考,他把对功名的期待寄托在让他骄傲的两个儿子身上。

眉山到开封,路途遥远,父子三人走了足足两个月。

旅途的劳顿和艰辛,被性情开朗达观的苏洵调和得趣味横生。

他和两个儿子一路读书,一路游历,开开玩笑,讲讲故事,使原本枯燥的旅途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偶遇风雨,父亲带着儿子避在一处,父亲独坐思虑,两个儿子加紧温习,风声、雨声、读书声,遂成绝美景致。

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第二年春天兄弟俩就崭露头角,名噪京城。

在礼部考试中,年仅22岁的长子苏轼金榜高中,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奇文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只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录苏轼为第二名。

面对苏轼的奇文,欧阳修击节赞叹:“三十年后,无人道我。

”年仅20岁的小儿子苏辙也同科进士及第。

苏洵本人也修得正果,大器晚成,宰相韩琦欣赏他的才学,召试舍人院,他推病不应试,后被任命为校书郎。

养育了苏轼和苏辙两个优秀的儿子,已足够使苏洵名垂后世。

但他更以个人的奋斗和成功彪炳史册。

他自27岁始,闭门谢客,发愤攻读,两次落第,“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把自己造就成一位大文学家,当之无愧地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门三父子,三座丰碑,我最敬仰苏洵:他是杰出的文豪,更是伟大的父亲!【课内挖掘】苏洵教子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幼时非常顽皮,不思进取,贪图玩乐。

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旮旯里读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

当孩子们围起来想看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

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呢,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喜欢上了读书,而且从中发现了阅读的快乐和趣味。

后来,就出现了被世人赞誉的“三苏”,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多见的景观。

(选自斐阳世纪的博客) 【课外运用】只缘身在此山中山东考生自从伊拉克被美英联军占领以后,全世界都很震惊,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闲着,频频召开座谈会。

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个讨论会。

讨论的话题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什么会灭亡。

话题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贾谊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动又十分自信地说:“秦亡之根本,陈涉造反也。

孰不知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于是山东诸国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由此观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 “太傅此言差矣。

”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说,“吾读遍史诗,得到秦亡的原因。

岂不闻秦爱纷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于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

才导致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

吾之观比您深思数层,服否?” “慢来!”未等不服气的贾谊答语,文学大师苏洵厉声喝住,然后拍着胸脯说:“公之言也未必就对。

六国破灭之时,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也。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因此有人说: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曰:弊在赂秦。

由此观之,秦在五国并存之时就懂得如何行贿、受贿。

到秦统一宇内,平定八方以后,有赵高这等受贿高手,又有李斯这等受贿的高官。

秦能至万世么?几千年以后的凡人陈希同、王宝森、王怀忠诸子,不也因为‘贿赂’二字而败吗?所以我认为‘贿赂’是秦灭之因。

” “非也,非也。

”魏征轻轻摇着头说:“吾坚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鉴太宗十思疏。

若始皇得此疏,必不会受小人蒙蔽,则会选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秦国上下必会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则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岂能亡乎!呜呼!” “秦亡,因无治世能臣也。

” 亚圣孟子问:“公乘过时间机器乎?”魏征一愕,“没有”。

孟子于是微闭双目,成竹在胸地说:“吾乘时间机器到秦帝国游了一回。

看见狗豕贪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秦贵族视之竟说:非我也,岁也。

呜呼,秦国方统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

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于亡,勿施仁政之国必灭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项羽怒目而立,“‘胜者王,败者寇’,自然之理也,何来这么多言论。

” 诸公混乱,怨怒,场面混乱。

“静一静!静一静!”孔子发言了,“诸公岂不闻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据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只站在一个位置看问题,因此,对问题认识得不够全面,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听取一下别人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那样,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好了,会议到此为止,下回再议,望诸公都有所提高。

散会!” (选自百度文库)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凡兵上义上:崇尚②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兴:突然出现B.①以兵尝敌尝:曾经②小挫益厉厉:厉害 C.①七十战而兵不殆也殆:懈怠②士以义怒怒:激起愤怒 D.①故去就可以决去就:离开与靠近②支大利大患支:对付解析:B项,尝:试探(虚实);厉:发奋自厉。

答案:B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凡兵上义 B.冠胄衣甲,据兵而寝 C.小挫益厉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解析:A项,“上”通“尚”,崇尚。

C项,“厉”通“励”,激励。

D项,“殆”通“怠”,懈怠。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B.邓艾缒兵于穴中 C.奉宣室以何年 D.复游于赤壁之下解析:A项为省略句,“而后”前省略主语“将帅”。

B、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A 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

暹少为书生,避地渤海,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

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

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闲事宜,凡百后事,一以相属。

”握手殷勤,至于三四。

暹亲遇日隆,好荐人士。

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

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

言论之际,邵遂毁暹。

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此痴人也。

”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

” 武定初,迁御史中尉。

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及尚书元羡、雍州刺史慕容献,又弹太师咸阳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浑道元,罪状极笔,并免官。

其余死黜者甚众。

高祖书与邺下诸贵曰:“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

咸阳王、司马令并是吾对门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

”高祖入京师,群官迎于紫陌。

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莫肯纠劾。

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

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

”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暹下拜,马惊走,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

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

世宗车服过度,诛戮变常,言谈进止,或有亏失,暹每厉色极言,世宗亦为之止。

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

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

显祖从之。

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

帝乃令都督陈山提等搜暹家,甚贫匮,唯得高祖、世宗与暹书千余纸,多论军国大事。

帝嗟赏之。

寻迁太常卿。

帝谓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

” (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有删节) 注:文中的“高祖”指东魏权臣高欢,他的次子(即文中的“显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齐后,追尊他为高祖神武皇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与语说之说:交谈 B.家弟年少,未闲事宜闲:熟习 C.崔暹始居宪台,乃尔纠劾纠:纠缠 D.司马子如等挟旧怨挟:挟持解析:A项,说:通“悦”,对……感到高兴。

C项,纠:检举,纠察。

D项,挟:怀着。

答案:B 5.下列各组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百后事,一以相属以天下为己任 B.辟为开府谘议高祖为拥之而授辔 C.诸君其慎之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D.高祖握暹手而劳之曰往前朝廷岂无法官,而天下贪婪解析:A项,均为介词,把。

B项,动词,担任/介词,替。

C项,副词,表祈使,一定要/代词,这样的。

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然而。

答案:A 6.根据具体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赐暹良马,使骑之以从,且行且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帝评价崔暹“清正,天下无双”,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他的“清正”?请简要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高祖)赐给崔暹好马,让(他)骑上马来跟从,边走边交谈。

②崔暹故意拖延这件事,不按时进呈,世宗心情宽解,(囚徒)终于因此获得赦免。

(2)①清廉:崔暹在遭到诬陷后,皇帝派人搜查他的家,发现他家里很贫穷,只有跟高祖、世宗议论军国大事的许多书信。

②正直:崔暹推荐邢邵,邢邵却在世宗面前说他坏话,崔暹得知后并不嫌怨;崔暹执法严明,敢于检举弹劾犯法的权贵,连君主犯错也敢于极力指斥。

参考译文:崔暹,字季伦,是博陵安平人。

崔暹年少时为读书人,躲避到渤海,赵郡公高琛镇守定州,征召他为开府谘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