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经济观察

合集下载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1974年5月31日,中马两国政府宣布正式建交,开启两国关系发展新纪元,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0__年5月31日,在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__年10月4日,两国领导人又一致同意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__—20__)》,计划至20__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600亿美元的目标。

20__年11月23日,两国政府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马经贸投资发展的合作计划》。

一、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状况(一)贸易总量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20__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94.2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32.21亿美元,自马来西亚进口62.04亿美元。

20__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42.70亿美元,飙升51.41%,马来西亚首次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中第一大伙伴。

20__年,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因世界经济危机而遭致下挫,下滑幅度为2.98%。

20__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推动中马双边贸易走出世界经济危机阴影,并驶入“快车道”,增长率为42.86%,其中,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增长率高达55.98%。

20__年,中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再次掀起双边经贸合作新高潮,双边贸易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0.84亿美元,增长率为11.87%。

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普遍下跌。

20__年,中马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了近十余年来的“双降”局面,双边贸易总额为972.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439.91亿美元,同比下降5.10%,自马来西亚进口533.00亿美元,同比下降4.23%,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93.10亿美元(见表1)。

马来西亚市场分析报告

马来西亚市场分析报告

马来西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1.1 马来西亚市场概况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背景,其经济以出口主导型为主,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转型,鼓励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使其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1.2 报告目的与意义本报告旨在对马来西亚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决策依据。

报告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的经济环境、市场潜力、主要行业、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市场风险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市场,把握市场机遇。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报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公开资料、官方统计数据、行业报告等数据来源,对马来西亚市场进行系统分析。

同时,报告还参考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和意见,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马来西亚经济环境分析2.1 GDP及增长率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的重要经济体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球排名靠前。

近年来,马来西亚的GDP增长率保持在4%-5%之间,展现出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消费、投资以及出口的拉动。

2.2 产业结构马来西亚的产业结构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矿业等。

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生物科技、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扶持力度。

2.3 人口结构及消费能力马来西亚人口约为3200万,其中,城市人口占比超过70%。

人口结构年轻,中产阶级逐渐壮大,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数据,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消费结构方面,马来西亚消费者在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支出占比相对较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品牌和个性化需求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

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东方经济的地标

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东方经济的地标

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东方经济的地标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东方经济的地标马来西亚吉隆坡市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而闻名于世。

而作为吉隆坡市的地标建筑,马来西亚双子塔更是吉隆坡市的骄傲。

在东方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马来西亚的象征,也是吉隆坡市迅速崛起为东南亚新兴经济中心的标志。

作为全球最高的双子塔,马来西亚双子塔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雄伟的外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这座建筑巨人由钢铁和玻璃构成,傲然耸立于吉隆坡市中央商务区的天际线上,宛如超现实世界的明珠。

其高度达到了451.9米,每一层都展示了精湛的建筑技艺,为马来西亚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来西亚双子塔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荣耀,更是吉隆坡市丰富多样的经济活动的见证。

这座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商业和经济功能,内部设有办公室、商场和餐饮等设施,满足了人们的办公、购物和用餐需求。

双子塔也是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驻地,吸引了大量商业机会和投资。

这一切都成为吉隆坡市成为东方经济中心的助力,促进了城市和国家的繁荣。

除了商业上的意义,马来西亚双子塔也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有着重要地位。

游客们可以乘坐高速电梯登上塔顶,俯瞰整个吉隆坡市的壮丽景色。

塔顶观景台拥有辽阔的视野,游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城市美景。

傍晚时分,当落日余辉映照在大地上时,双子塔更是别有一番魅力。

无论是日间还是夜晚,这座建筑都是城市的明亮明星,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目睹其独特的魅力。

双子塔不仅外貌独特,内在也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关注融入其中。

马来西亚双子塔内设施一应俱全,包括高科技的变频器控制系统、智能感应设备和节能设备等,以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种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体现了马来西亚在东方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作为东方经济中心的地标,以其独特的外观和重要的功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市场调研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市场调研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市场调研背景介绍马来西亚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国家,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等多个族群组成。

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为马来西亚的食品产业带来了独特的发展机遇。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涵盖了农业、加工制造、贸易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品选择。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马来西亚的食品产业市场规模巨大,不仅为国内民众提供了丰富的食品选择,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根据统计数据,马来西亚的食品产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

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生产的食品质量不断提升和国际市场对马来西亚食品的认可度提高。

马来西亚传统食品马来西亚传统食品是马来西亚食品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该国独特的饮食文化。

马来西亚传统食品包括了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等不同民族的传统美食,如马来螺蛳粉、华人云吞面和印度煎饼等。

这些传统食品代表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风味,深受本地和外国游客的喜爱。

健康食品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马来西亚的健康食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原料的选择,对天然、有机、无添加的食品需求量增大。

马来西亚各大超市和商场纷纷推出健康食品区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融入国际市场的马来西亚食品马来西亚食品产业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世界各地。

马来西亚的传统食品和创新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

马来西亚的椰浆、糕点和汤料等特色食品成为国外消费者喜爱的对象。

同时,马来西亚食品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积极投资和合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面临的挑战马来西亚食品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马来西亚发生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马来西亚食品企业需要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和天灾等自然因素也对食品生产和供应链造成一定影响。

马来西亚食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尽管面临挑战,但马来西亚的食品产业仍然充满了发展机遇。

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现状

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现状

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现状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等多个民族。

这种多元文化的背景对于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马来人参与工商业。

马来人主要从事土地农业和渔业,政府希望通过推动工商发展来减轻农业对经济的依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逐渐壮大。

马来人逐渐涉足不同行业,如房地产、制造业、服务业等。

政府还推出了一些特殊政策,如巫统社团金融机构和特殊政策计划,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马来人的工商发展。

在制造业领域,马来人不仅是雇员,还涉足到了管理和拥有自己的企业。

他们在木制品、食品加工、化学制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的钣金、塑料、电子和纺织业等制造业中的一些关键企业也由马来人拥有和经营。

在零售和服务业方面,马来人也有显著的参与。

马来西亚的购物中心、餐饮、酒店、旅游和医疗服务等行业中,马来人经营着许多企业。

政府还推出了一些计划,如巫统小型企业金融计划和博斯计划,以促进马来人在这些行业中的发展。

除了马来人,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人也在民族工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工商业领域中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他们涉足各种行业,如制造业、贸易、金融、餐饮等,并经营着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

印度人主要从事银行、贸易、服务领域等行业,他们也拥有和经营着一些重要的企业。

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在马来西亚的工商业领域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贡献。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鼓励和支持不同民族参与工商发展,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马来西亚的民族工业发展将继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促进合作和发展。

马来西亚情况报告

马来西亚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马来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为东、西两部分。

2016年马来西亚总人口数为3170万人,国教为伊斯兰教,国语为马来语,通用英语,国内社会环境较好。

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联邦制,以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为首的执政党联盟国民阵线长期执政,是英联邦成员国,东盟5个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77国集团和不结盟组织的创始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重视发展同大国的关系,积极推进东亚合作。

二、经济状况马来西亚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榈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近年来,马来西亚经济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人口红利、政府制定的投资优惠政策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因素的影响。

据世界银行估算,2022年马来西亚GDP增速为5.8%,经济仍在稳步复苏。

1. 电商市场:根据Shopee发布的《2024马来西亚电商市场概览》,2023年3月18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马来西亚正式生效,为中马经贸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马来西亚电商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2.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也是亚洲四小虎之一。

随着国内经济活动和海外投资活动的频繁,马来西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轨道交通装备的应用需求也随之增加,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三、投资机遇及风险分析1. 投资机遇:(1)政府制定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入。

(2)马来西亚经济增长迅速,市场需求旺盛。

(3)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中马经贸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4)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2. 投资风险:(1)政治风险:马来西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

(2)政策风险:政府政策调整可能对投资环境产生影响。

(3)经济风险:全球经济波动可能对马来西亚经济产生影响。

(4)市场风险:市场竞争激烈,投资回报可能受到影响。

东南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东南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

它由十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东南亚各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泰国泰国是一个以君主制为基础的立宪民主国家。

国王是泰国的精神和象征领袖,拥有重要的文化角色。

政治方面,泰国经历了多次政变和军事政权的掌控。

在经历了2014年的政变之后,军事政府取代了民选政府。

然而,泰国的经济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它是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和出口商之一,同时旅游业也是该国的主要经济来源。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一个以君主立宪制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总理是该国的法定领袖。

马来西亚的经济以工业、制造业和出口为基础。

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是该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来西亚还是东南亚的信息技术中心之一。

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议会制共和国,政治上不同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新加坡被视为世界各国政治和经济上的模范,其政府效率、依法治国和反腐败方面的成就让人瞩目。

虽然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支柱是服务和金融行业,但它也是制造和航运领域的重要玩家。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之一。

印度尼西亚政治制度采用总统制,总统是该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领袖。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以农业、矿业和制造业为基础。

作为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该国的棕榈油产业迅速发展。

印度尼西亚也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之一。

越南越南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一个单一党制政权。

越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迅速的增长,这得益于政府对外国投资和国内制造业的鼓励。

越南的工业和制造业领域已经成为该国经济的支柱之一。

越南还是东南亚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主要出口国。

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是该国的最高领袖。

菲律宾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但该国也在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智能电话出口国之一。

缅甸缅甸是一个单一党制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元首是国务资政。

马来西亚建厂可行性分析

马来西亚建厂可行性分析

马来西亚建厂可行性分析马来西亚建厂的可行性分析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优势: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毗邻新加坡和泰国等重要的商业和物流中心,拥有交通便利的优势。

此外,马来西亚的港口和机场设施良好,为原材料的进出口提供了便利,对于建立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2. 劳动力成本:马来西亚的劳动力成本较低,相对于其他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雇佣马来西亚工人的成本要低一些。

这对于一些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来说,如纺织、制造业等,是一个吸引建厂的因素。

3. 市场需求和潜力:马来西亚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处于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核心地带,可以通过马来西亚建厂来满足本土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拓展区域市场。

此外,马来西亚的消费者购买力逐年增长,为建立生产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潜力。

4.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马来西亚政府一直致力于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措施,以鼓励外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建立工厂。

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减少税收、便利办理手续、提供土地资源等方面,为建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 原材料供应和物流能力:马来西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橡胶、木材、棕榈油等资源,这些原材料在一些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马来西亚的物流能力也相对较强,可以保障原材料和成品的快速运输。

然而,在考虑马来西亚建厂的可行性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1. 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匹配:虽然劳动力成本低,但马来西亚的相关技能和素质可能并不如一些发达国家。

这对于一些高技术产业来说可能会面临挑战,需要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如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等。

2. 竞争对手和市场风险:马来西亚已经吸引了众多外国投资者,建厂行业竞争激烈。

在进入市场时需要考虑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并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

3. 法规和政治环境:马来西亚的法规和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变数。

在决定在马来西亚建厂时,需要考虑政策的稳定性和共识,以及政府对外国企业的态度。

马来西亚赚钱

马来西亚赚钱

马来西亚赚钱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化的经济。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马来西亚都提供了许多赚钱的机会。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马来西亚赚钱的方式。

1. 旅游业:由于马来西亚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文化,旅游业成为了马来西亚经济的支柱之一。

你可以考虑开设旅行社、酒店或餐厅,提供各种旅游服务。

2. 外贸业:马来西亚地处东南亚,拥有便利的港口和良好的交通网络,是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你可以考虑从国外进口商品,再在马来西亚销售,或者从马来西亚出口本国产品。

3. 农业业:马来西亚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而且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

你可以种植水果、蔬菜或其他农作物,然后将其销售给本地市场或出口到其他国家。

4. 互联网业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马来西亚的互联网业务也在迅速发展。

你可以开设自己的网店,销售商品或服务,或者提供网页设计、软件开发等互联网相关的服务。

5. 工程业:马来西亚一直在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因此工程业也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你可以考虑开设建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或承包商,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

6. 教育业:马来西亚的教育水平较高,而且有很多留学生来马来西亚求学。

你可以提供教育咨询、辅导或开设语言学校等服务,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

7. 餐饮业:马来西亚有着丰富多元的美食文化,餐饮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行业。

你可以开设餐厅、咖啡馆或小吃摊,提供各种美食给消费者。

8. 健康和美容业: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和美容,所以健康和美容业也在马来西亚迅速发展。

你可以开设健身房、美容院或提供健康咨询等服务。

总之,马来西亚提供了许多赚钱的机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

无论选择哪个行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和努力工作。

马来西亚旅游业市场研究及未来趋势

马来西亚旅游业市场研究及未来趋势

马来西亚旅游业市场研究及未来趋势近年来,马来西亚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马来西亚旅游业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概况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马来西亚接待游客数为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30亿马币。

而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马来西亚旅游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随着疫苗的研制和应用,该行业将逐渐恢复。

二、市场分析1.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新冠疫情给全球旅游业带来了极大冲击,马来西亚旅游业也不例外。

2020年,马来西亚旅游业收入下降至360亿马币,仅为2019年的43.4%。

疫情导致各国对旅游业的限制和封锁,对于依赖旅游业的国家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但是随着疫苗的研制和应用,该行业将逐渐恢复。

2.旅游资源马来西亚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例如丰富的自然景观、多元的文化以及各种特色美食等。

这为马来西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马来西亚的海岛度假村、文化遗产以及登山等旅游产品备受旅客喜爱。

3.投资环境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市场前景广阔,政府一直在努力吸引国内外投资。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通过放宽投资准入、完善配套政策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此外,政府的投资也加速了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三、未来趋势1.旅游业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旅游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旅游业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具体验感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推出多语种导游、自驾游、特色民宿等旅游新产品,将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2.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业也不例外。

马来西亚旅游业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将线上线下融合,构建数字化旅游生态圈。

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旅游产品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用户体验。

3.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马来西亚政府在旅游业发展方面一直采取积极的政策,不断优化旅游服务。

马来西亚的地理条件与工业发展

马来西亚的地理条件与工业发展

马来西亚的地理条件与工业发展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这些优势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来西亚的地理条件对其工业发展的影响,以及马来西亚在不同领域的工业发展情况。

一、地理条件对马来西亚工业发展的影响1. 自然资源丰富马来西亚地处赤道和热带地区,气候湿润,拥有丰富的雨林资源。

这些雨林为木材和橡胶等原材料的供应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林业等相关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此外,马来西亚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锡等,这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 地理位置优越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马来西亚拥有多个深水港口,包括吉隆坡港、槟城港和马六甲港等,这些港口为马来西亚与世界各地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工业品的进出口。

此外,马来西亚还与邻近国家紧密合作,参与了东盟的建设和发展,更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

二、马来西亚工业发展情况1. 制造业发展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马来西亚制造业的发展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石化等多个领域,其中以电子产品制造业最为著名。

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设立工厂,为马来西亚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之一,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跨国企业,其在石油勘探、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马来西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出口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较高。

3. 旅游业发展马来西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旅游业成为马来西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马来西亚拥有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如槟城、云顶高原和沙巴等,各个景点的开发和管理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马来西亚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

为什么说马来西亚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

马来西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但它也是一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出现停滞或减缓的现象,难以跨越到高收入水平的阶段。

那么,为什么说马来西亚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呢?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马来西亚的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尤其是对外贸易和原材料出口。

这种经济结构的问题在于,它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和竞争的影响。

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或者价格下跌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就会受到影响。

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过于依赖少数产业,如石油、天然气和橡胶等,这些产业的增长速度有限,很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马来西亚的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马来西亚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企业创新意识也不够强烈。

这导致马来西亚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也难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第三,马来西亚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

这些问题使得马来西亚的人才储备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和治理水平存在问题。

政治稳定和良好的治理是一个国家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政治腐败、权力滥用、民主制度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使得马来西亚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和提高国内企业的信心,也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结构问题、创新能力不足、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和政治环境存在问题等。

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马来西亚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包括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和改善政治环境等。

只有这样,马来西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

华人对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贡献

华人对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贡献

华人对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贡献近年来,华人在马来西亚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贡献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华人对马来西亚国家发展的贡献。

一、经济贡献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统计数据,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23%,而在国家经济中的贡献占到了40%以上。

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商业、金融、制造、物流等领域都有非常强的实力,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如,在马来西亚的商业领域中,华人在许多传统行业中都有着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如零售、手工艺品和食品制造等。

华人经商的手艺和商业经验在马来西亚深受人们欢迎,并且为本地经济注入了大量的活力和资源。

此外,众多的公司和企业也涌现出来,这些公司的发展为马来西亚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马来西亚的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二、文化贡献华人对马来西亚的文化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华人带来的文化在马来西亚广为人知,如诗歌、画作和音乐等。

华人还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此外,华人社区在马来西亚也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华人有自己的社区和组织,这些组织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华人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和社会纽带的作用。

同时,许多华人组织也通过各种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为马来西亚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

三、教育贡献华人也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华人努力将自己的文化传递给子孙后代,同时也帮助了许多本地人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水平。

许多华人的子女也在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领域中表现出色,他们成为了马来西亚社会的中坚力量。

华人还为马来西亚的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一些华人教育慈善机构会向本地学校捐赠资金和物品,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设施。

总的来说,华人对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努力和贡献为马来西亚注入了活力和能量,推动了马来西亚的国家发展和进步。

盘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情况

盘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情况

针对将要移民马来西亚的人们,其实最关心的肯定是当地的经济展情况,那么就跟随安心移民去深入了解一下吧。

上世纪70年代前,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70年代以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

同时实施马来民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旨在实现消除贫困、重组社会的目标。

1987年起,经济连续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

1991年提出“2020宏愿”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旨在2020年将马建成发达国家。

重视发展高科技,启动了“多媒体超级走廊”、“生物谷”等项目。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出现负增长。

通过稳定汇率、重组银行企业债务、扩大内需和出口等政策,经济基本恢复并保持中速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出口下降,政府为应对危机相继推出70亿林吉特和600亿林吉特刺激经济措施。

2009年纳吉布总理执政后,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和内需增长的措施。

目前经济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企稳回升势头明显。

2010年公布了以“经济繁荣与社会公平”为主题的第十个五年计划,并出台“新经济模式”,继续推进经济转型。

【对外贸易】现为世界第18大贸易国。

【外国资本】大力吸引外资。

2006年外国投资总计202亿林吉特,主要外资来源地为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新加坡。

2009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275.6亿林吉特,2010年马外资流入量为133亿林吉特。

【人民生活】 2011年马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为每月4025林吉特。

截至2010年,全国共有32979名医生,137所医院。

1986年马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截至2006年6月,马共发现艾滋病患者5830人。

2010年人均寿命男性为71.9岁,女性为77岁,婴儿死亡率6.8‰。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

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曾是世界产锡大国,近年来产量逐年减少。

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

马来西亚经济情况介绍

马来西亚经济情况介绍

⽆忧考为⼤家收集整理了《马来西亚经济情况介绍》供⼤家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民已疾步迈进⼆⼗⼀世纪,⼀个资讯科技和电⼦商务的时代。

过去三⼗年来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发⽣了巨⼤的变化。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肥沃的⼟地使她常被称为“幸福之国”,但马来西亚并不以此⽽⾃⾜,反⽽采取了果断确实的措施,把对农业和原产品的依赖改变成为⼀个由⾼科技、以知识为本及资⾦密集⼯业带动的出⼝经济。

马来西亚快速的⼯业化源⾃于她早期对外来直接投资的开放。

⾸相马哈迪说:⿎励外来直接投资的政策已帮助马来西亚获得繁荣。

我们仍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政策,也将继续推⾏它。

市场导向的经济,加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受过教育的劳动⼒,及与世界各地轻松联系的设备,不仅协助了马来西亚民营企业的繁荣,更⿎励他们在国家发展中成为政府的合伙⼈。

今天,这个商务导向、对商业友善的环境使马来西亚成为发展中国家接收最多外来投资的国家之⼀。

过去⼗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平均每年成长超过7%,⽽国内⽣产⽑额在1999年增长⼀倍,达到RM 1,901亿(US$500亿)。

出⼝和进⼝也增长四倍分别达到RM 3,086亿(US$812亿)和RM 2,409亿(US$634亿),使马来西亚成为全球的贸易国之⼀。

1997年中,承受袭击亚太区数国及导致马来西亚的货币危机和股市崩盘的区域性经济及⾦融危机,进⼀步地证实了马来西亚经济的实⼒和韧性。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选择性的外汇管制和汇率的固定,为商业带来稳定,使马来西亚的经济反弹,⽽现在正步⼊复苏的轨道。

经1998年的7.5%萎缩后,1999年的实质国内⽣产的⽑额已有4.3%的成长,⾃1999年2⽉起,制造业的⽣产也有正成长的记录。

⽽贸易顺差也使外汇储备⾦从RM 760亿(US$200亿)显着地增加⾄1999年底的RM 1,255亿(US$330亿),这⾜以⽀付6.5个⽉的净进⼝额。

同时,通货膨胀受到控制,从1998年的平均5.3%跌⾄1999年的3%。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了东南亚,这场危机给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经历了一番挣扎后,东南亚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并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和这些国家如何从这场经济危机中恢复并掌握世界经济的趋势。

1. 经济表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都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地区。

但是在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在经济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尼西亚,危机导致了该国经济的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

此外,泰国和菲律宾的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工业和贸易都减缓了发展。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经济表现相对较好,这主要得益于该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金融体系的破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破产是导致经济形势严重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是一些小型银行、贷款公司和货币交易所等,它们原本承担着微观经济中的大量贷款与融资工作。

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大量流失,这导致很多信用卡公司和支付机构破产。

由此造成了经济衰退、通胀、财政空突等严重问题。

3. 货币危机的恶果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财政困难,许多国家不得不通过货币贬值来应对危机造成的影响。

这使得本来稳定的货币体系不断扭曲,通货膨胀持续不断。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人民不得不支付更高的通货膨胀率,生活成本飙升,资金很难得到稳定的保护,也使得商品市场过度涨价。

这使得许多家庭忍不住减少了他们的消费。

与此同时,公司也被迫削减成本,以降低其财务成本和保持竞争力。

4. 经济恢复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打击是巨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开始逐渐恢复和发展。

政府采取了稳定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是很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各国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在试图恢复经济,特别是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投资等举措。

所有这些努力都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和向国际市场的再度开放。

5. 结语亚洲金融危机毫无疑问地打击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稳定性,但是那些实现成功复苏的国家,往往是那些高度重视货币贬值率、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并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的国家。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创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创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创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席卷了亚洲,给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危机的影响深远,不仅在短期内造成了经济的急剧衰退,也在长期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

危机爆发之前,东南亚国家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推动了制造业和出口业的迅速发展。

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这些国家充满了自信,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首先,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和外债。

大量的外资涌入房地产和股市,形成了资产泡沫。

同时,为了吸引外资,这些国家的汇率政策往往与美元挂钩,维持着高估的汇率,这使得出口竞争力逐渐下降。

其次,金融监管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放贷时缺乏严格的审查和风险控制,导致大量资金流向了高风险的项目和企业。

1997 年,危机终于爆发。

泰国首先成为了风暴的中心,由于泰铢被国际投机者狙击,泰国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泰铢大幅贬值。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周边国家的货币也纷纷贬值,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暴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工人失业。

在这场危机中,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

出口大幅下降,许多工厂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

曾经繁华的商业区变得冷清,人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许多家庭陷入贫困,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以泰国为例,危机爆发后,泰国的 GDP 增长率从危机前的 8%以上骤降至负数。

大量的企业破产,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

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房价暴跌,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印尼的情况同样严峻。

货币贬值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困境,外资纷纷撤离,国内企业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

马来西亚也未能幸免。

其股市和汇率大幅下跌,出口受到严重冲击。

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来稳定经济,但经济复苏的过程依然漫长而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来西亚经济观察Hong Kong, October 22, 2010Economics AnalysisRicard Tornericard.torne@ Richard Lirichard.li@ 马来西亚2011年预算案•近日,马来西亚公布了其2011年预算提案这一重要的年度经济政策。

促进公共-私人投资的多项措施成为本次预算案的重点。

•政府计划适度增加2011年公共支出并将财政赤字小幅削减至GDP的5.4%。

财政状况仍能支持经济增长。

•鉴于银行系统的充裕流动性,国内的高储蓄率和对外贸易经常项目盈余,筹集实现预算提案资金不成问题。

•缺乏具体的中期财政整合计划引起了市场一定程度的担忧,但鉴于政府债务仍处于适度水平(按OECD标准衡量),还有充足的时间制定相关计划。

•新预算案参数和语气基本相符,市场反应积极。

•尽管资本不断流入,但鉴于出口的放缓与央行的积极干预,货币进一步升值空间有限。

图 1图 2马来西亚公布2011年财政预算案2010年财政结算2010年联邦政府财政赤字估计为GDP的5.6%(2009年为7.0%),与原财政预算相符。

由于运营支出增长较快(尤其是工资,供给和服务,补贴),政府支出共计2055亿马币(GDP 的26.1%),高于原计划(1889亿马币)。

由于经济的强劲增长(我们预计今年GDP将增长7.2%)和油价的攀升导致的财政收入的增加(增长了 2.2%,而原计划中预计收入会下滑6.4%)弥补了多余的支出。

中期内削减结构性赤字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市场预计未来几年石油产量会下滑(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中期来看,如何削减赤字成为关注的焦点。

政府誓言到2015年将财政赤字削减至 2.5-3.0%。

2010年政府支出减少至GDP的26.1%,回到了危机前的水平,但仍是亚洲财政赤字最高的国家之一。

新的长期措施旨在推动今年启动的公共-私人项目发展,符合宏愿2020的发展目标(详见下文),该目标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投资超过4440亿美元。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有助于吸引私人资本和提高生产力,并因此促进国家财政增收。

收入方面,超过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来自石油行业——销售税,企业所得税,特许权使用费和出口税收入。

由于预期石油产量会有所下滑,未来政府有必要发掘新的收入来源以为其的支出融资。

从这点上说,开征原计划将于2011年引入的商品和服务税(消费税)将有助于达成收入目标。

但这在2013年马来西亚大选前难以实现,该计划或已被推迟。

宏愿2020与2011年度预算案近期,政府出台了被称为是宏愿2020的一系列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私人资本,留住人才,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最终使马来西亚获得更大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到2020年发展为一个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15.000-20.000美元)。

这些政策包含于:•全国6大关键领域(犯罪,贪污,教育,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运输)的政府改革项目(GTP)。

(2010年1月启动)•经济改革项目(ETP)。

涵盖全国12个关键经济领域:金融服务(包括Islamic Finance),商业服务,农业,信息与通信技术,棕榈油,私人医疗,电子产品,教育,石油和天然气,旅游,批发和零售,大吉隆坡经济区。

(2010年3月启动)•第十马来西亚计划,通过作用于GTP和ETP来设立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分配支出。

(2010年6月启动)2011年,政府计划增加支出2.8%,达2120亿马币,同时财政赤字小幅削减0.2个百分点,至GDP的5.4%(455亿马币)。

这部分是由于出台了几项包含于以上所提到的项目中的措施(尤其是一些私人/公共工程项目)。

要实现第十马来西亚计划所作出的承诺,预计运营支出将增长7.0% 。

由于2008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政策(总额达670亿)逐渐消失,发展支出将减少9.0%。

鉴于国内外经济的强劲增长和物价的上涨,政府预计2011年财政收入将实现2.3%的增长,并估计2011 GDP增速将达5-6%(BBVA:5.0%),天然气产量会上升(6.1%,而2010年则增长了5.2%),原油产量也会增加(1.3%,2010年减少了2.6%)。

由于财政赤字和债务清偿要求的下降,2011年所需融资规模(649亿马币)将小于2010年(939亿马币)。

约有57%将通过发行马来西亚政府债券来筹得资金。

融资应该较为容易,因为1)银行流动性充裕,应该能够吸收发行的大多数债券;2)由于马来西亚拥有很大的经常项目盈余,而当前外债占GDP的2.3%,对外融资不成问题;3)2010年起,联邦政府债务约为52.7%,大大低于OECD占GDP95%的平均水平。

新政策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2011预算案和新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

从历史水平来看,马来西亚过去十年间的GDP增长相对缓慢(4.7%,90年代则为7.2%),私人投资平均仅为GDP的10%(90年代为25%)。

外国投资者并不热衷于长期投资,FDI净值持续下滑。

上述的政策旨在改善投资环境(如在2011年为公私营合作项目提供10亿马币的辅助基金),留住人才(设立专才机构)以推动长期生产力增长。

2011年预算案充分表达了对硬件设施的需求,但与生产力,竞争力和劳动技能相关的其他问题仍有待解决。

因此,现在评判其是否能有效鼓励投资者信心、推动长期经济增长还为时尚早。

马币走势或将取决于受出口业绩与马来西亚央行的干预鉴于未来几年的财政赤字融资应较为容易,长期的结构性赤字近期不大可能对马来西亚货币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市场期待着在转为牛市之前能看到可进一步证明国外投资流入持续增加的证据。

近期马币的走势或将取决于该国的出口表现和央行的态度。

这样一来,由于马来西亚央行似乎对马币兑美元汇率跌至 3.10以下感到很不安,马币进一步升值的空间可能十分有限。

回过去看,2月份马币兑美元大幅升值正是由于马来西亚央行的意外加息举动所致。

自那时起,经济复苏与进一步加息的预期使马币对美元一直保持了与新加坡元对美元汇率的同步升值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外汇储备并未增加,表明马来西亚央行的干预有限。

但情况在9月份发生了变化——随着马币兑美元汇率跌破3.10,马来西亚外汇储备增长了54亿美元。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央行直到8月才对政策利率做出调整。

我们认为干预反映出了大马央行对当前汇率下出口竞争力的担忧,尤其是在当前工业产出和出口双双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除美元的进一步走软外,我们预计马币兑美元汇率会在年底回到3.10-3.15的区间。

由于预计外部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对2011年马币走势保持中立。

图 3FDI净流入下滑,加大了对未来经济可持续性的担忧图 4按OECD标准看,公共债务水平相对较低October 22, 2010Source: BBVA Research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MalaysiaOctober 22, 2010DISCLAIMERThis document and the information, opinions, estimates and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herein, have been prepared by 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 S.A. (hereinafter called “BBVA”) to provide its customers with gener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da te of issue of the report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s without prior notice. BBVA is not liable for giving notice of such changes or for updating the contents hereof.This document and its contents do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invitation or solicitation to purchase or subscribe to any securities or other instruments, or to undertake or divest investments. Neither shall this document nor its contents form the basis of any contract, commitment or decision of any kind.Investors who have access to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securities, instruments or investments to which it refers may not be appropriate for them due to their specific investment goals, financial positions or risk profiles, as these have not been taken into account to prepare this report.Therefore, investors should make their own investment decisions considering the said circumstances and obtaining such specialized advice as may be necessary. The contents of this document are based upon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that has been obtained from sources considered to be reliable. However, such information has not been independently verified by BBVA and therefore no warranty, either express or implicit, is given regarding its accuracy, integrity or correctness. BBVA accepts no liability of any typ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es arising from the use of the document or its contents. Investors should note that the past performance of securities or instruments or the historical results of investments do not guarantee future performance.The market prices of securities or instruments or the results of investments could fluctuate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Investor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y could even face a loss of their investment. Transactions in futures, options and securities or high-yield securities can involve high risks and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every investor. Indeed, in the case of some investments, the potential losses may exceed the amount of initial investment and, in such circumstances, investors may be required to pay more money to support those losses. Thus, before undertaking any transaction with these instruments, inves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ir 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rights, liabilities and risks implied by the same and the underlying stocks. Investors should also be aware that secondary markets for the said instruments may be limited or even not exist.BBVA or any of its affiliates, as well as their respective executives and employees, may have a position in any of the securities or instruments referred to,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this document, or in any other related thereto; they may trade for their own account or for third-party account in those securities, provide consulting or other services to the issuer of the aforementioned securities or instruments or to companies related thereto or to their shareholders, executives or employees, or may have interests or perform transactions in those securities or instruments or related investments before or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is report, to the extent permitted by the applicable law.BBVA or any of its affiliates´ salespeople, traders, and other professionals may provide oral or written market commentary or trading strategies to its clients that reflect opinions that are contrary to the opinions expressed herein. Furthermore, BBVA or any of its af filiates’ proprietary trading and investing businesses may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that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expressed herein.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i) copied, photocopied or duplicated by any other form or means (ii) redistributed or (iii) quo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BBVA. No part of this report may be copied, conveyed, distributed or furnished to any person or entity in any country (or persons or entities in the same) in which its distribution is prohibited by law. Failure to comply with these restrictions may breach the laws of the relevant jurisdiction.This document is provid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solely to those persons to whom it may be addressed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 (Financial Promotion) Order 2001 and it is not to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delivered to or distributed among any other type of persons or entities. In particular, this document is only aimed at and can be delivered to the following persons or entities (i) those outside the United Kingdom (ii) those with expertise regarding investments as mentioned under Section 19(5) of Order 2001, (iii) high net worth entities and any other person or entity under Section 49(1) of Order 2001 to whom the contents hereof can be legally revealed.The remuneration system concerning the analyst/s author/s of this report is based on multiple criteria, including the revenues obtained by BBVA and, indirectly, the results of BBVA Group in the fiscal year, which, in turn, include the results generated by the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nevertheless, they do not receive any remuneration based on revenues from any specific transaction in investment banking.BBVA and the rest of entities in the BBVA Group which are not members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or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Inc., are not subject to the rules of disclosure affecting such members.“BBVA is subject to the BBVA Group Code of Conduct for Security Market Operations which, among other regu lations, includes rules to prevent and avoid conflicts of interests with the ratings given, including information barriers. The BBVA Group Code of Conduct for Security Market Operations is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at the following web site: / C orporate Govern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