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题答案完整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

网上作业题答案完整版

(一)简答题

1、简述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性理论。

2、简述被排斥幼儿的特质。

3、简述不同心理学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4、简述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

5、简述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

(二)论述题

1、分析说明全语言教学理论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一)简答题

1、(1)图式理论。

(2)共同要素理论。

(3)元认知理论。

(4)认知灵活理论。

2、(1)学习成就方面有好有差。

(2)外表方面肮脏、声音沙哑。

(3)社会技巧方面,自私、攻击性强、不合群、不讲道理、好说坏话。

(4)个性方面,小气、脾气坏,爱表现、情绪不稳定。

(5)无运动才艺方面的表现。

3、(1)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有关因素之间形成新奇的联结。

(2)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创造性思维就是重新组织问题,使其形成完形。

(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创造性思维是舍弃一些逻辑的、理性的思维,重视潜意识的作用。

(4)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性不仅是思维过程,而且与个性相关。

4、(1)全面关注。

(2)并行处理。

(3)过渡环节的高效。

(4)让每个幼儿参与进来。

(5)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5、(1)整体性评价。

(2)多元评价。

(3)动态的发展性评价。

(4)个别化评价。

(5)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二)论述题

1、(1)全语言的概念来自于有关读写萌发的研究。

全语言强调语言是“完整”的,不可简单地割裂成语音、字词和句子等片段。这些片段

不能拼凑成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因此语言学习必须是整体是,很难划分维语言内容或语言技巧。

(2)全语言教学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它是综合各相关领域多年研究成果所发展出来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观。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是全面性的,不是一星期安排几天的语言教育活动,或者一天中某一时段进行的。全语言教学观的实施融入幼儿每日生活中。不管是每天进行的课程教学,幼儿园每天例行的活动、或者家庭中的亲子互动,都要求以全语言的理念进行。全语言教学观对阅读准备的观点也不同于传统的语言教学法。它是以理解取向来诠释幼儿的阅读准备,学习活动强调帮助幼儿与故事内容互动,进而理解语言的沟通功能,而不是语言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3)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

第一、全语言教学的课程应该跟随幼儿,而不是让幼儿来跟随课程。它是以幼儿为主导的课程规划,强调支持促进各发展阶段幼儿潜能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担任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幼儿尽情地“画”字、用涂鸦来表现他的想法,分享他的个人经验,或者阅读喜欢的图书。

第二、全语言课堂里的教师鼓励幼儿与他人互动交谈,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提供丰富多变化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发展。教师鼓励幼儿寻求多元的表达方式,例如他们可以用说的、演的、唱的、画的、写的,甚至可以用舞蹈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故事或者个人的经验。

(4)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全语言教学的成败在于教师的态度,教师应将每一位幼儿看作主动的学习者,相信他们都能、也都愿意学习。这种态度也促使教师在规划课程与学习活动时,处处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依据。对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自然错误,也能以包容的态度处理,让每一位幼儿勇于尝试与表达。因此,全语言教师对幼儿学习的评价,常常采用强调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形。评价的方式也不宜采用技巧取向的纸笔测验,而应以听说读写多元呈现方式,来观察幼儿的语言发展。

2、(1)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观点。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

(2)奥苏贝尔指出,意义学习包括三个条件:学习者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可以利用的经验;学习者必须主动使其发生相互作用。

(3)根据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课堂教学应该采用接受学习,同时也是意义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大量运用例证;运用演绎方法;逐步深化。

(一)简答题

1、简述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有效促进策略。

2、简述幼儿园区角环境的设计原则。

3、简述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4、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5、幼儿教育心理学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试举例说明使用工具对婴幼儿学习的价值。

(一)简答题

1、(1)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

(2)帮助幼儿进行阅读准备。

(3)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

(4)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5)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2、(1)各区的最佳配置:注意动静区分开。

(2)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3)教室的物理环境设计问题。

(4)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理问题。

3、(1)为幼儿提供反馈的信息,促进学习。

(2)帮助教师发现幼儿的学习问题,改善教学。

(3)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

(4)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4、(1)范围不同。

(2)情感关系。

(3)适度理性。

(4)目的性。

(5)公平性。

5、(1)什么样的学习者。

(2)学习方式。

(3)学习的条件。

(4)学习的环境。

(5)学习的个体差异。

(二)论述题

1、(1)建构主义认为世界并非是完全客观存在的,每个儿童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元的、有差异的,知识是每个儿童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通过实践活动而不断生成的,它不是独立于儿童而客观存在的,“与其说知识是累积而成的事实,倒不如说它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2)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教师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原指用于建筑行业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为儿童搭建向上发展的平台,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儿童掌握、内化所学知识技能,并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再构建平台。

(3)支架式教学的思想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辅助学习”的观点。通过设立支架,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儿童缩小或消除差距。支架式教学肯定了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儿童原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基础。而为了确保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逐渐冲突的任务,引导幼儿意识到问题和冲突,并提示解决问题的线索,便成为有效的支架。

(4)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第一、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第二、进入情境――将儿童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第三、独立探索――让儿童独立探索。

第四、写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