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进展_陈鹏典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失眠是指无法获取足够的、质量良好的睡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心理调节三个方面。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针灸对失眠的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刺激针灸点,改变脑电图波谱,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度。

研究发现,针灸可通过对松果体、丘脑和下丘脑的刺激,调节睡眠中的神经元放电活动,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可以调节脑内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抑制脑内组织胺的释放,以及调节睡眠中的活动水平。

针灸对失眠的内分泌调节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下丘脑-垂体-卵巢(HPG)轴的功能。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血浆皮质醇水平,调节睡眠激素如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还能够影响甲状腺功能并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对失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针灸对失眠的心理调节主要通过刺激针灸点,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针灸点,促进神经系统中的微循环,改善脑供血状况,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缓解心理压力和焦虑,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率较高。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降低失眠评分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不同的针灸点和经络,对失眠的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如百会穴、神门穴等针灸点对失眠的治疗效果较好。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表明,针灸能够通过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发挥治疗失眠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针灸对失眠的疗效和机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针灸治疗失眠。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人在正常的休息时间内难以入睡、不能保持睡眠、睡眠质量差等表现。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脾肾气的虚弱或者心火上炎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心烦意乱、多梦等。

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

本文将介绍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失眠针灸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近年来,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针灸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方法的优化上。

1.针灸穴位选择研究发现,在失眠患者中,Yintang、Shenmen、Neiguan、Sanyinjiao等穴位的针刺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其中,Yintang是位于额头正中线的穴位,针刺能够促进心神安定、缓解焦虑情绪,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良好的效果。

2.针刺方法优化针刺方法的优化是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

传统的针刺方法主要包括旋转针、扎刺和泻法等。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优化针刺方法,如微刺、连刺等,减少针刺刺激,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微刺针灸方法治疗失眠,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药治疗失眠中药治疗失眠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中药通过调节心脾肾气的功能,改善心火上炎的症状,从而恢复正常的睡眠。

近年来,对中药治疗失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中药的药效成分和配方的优化上。

1.药效成分研究研究发现,中药中的一些药效成分能够直接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调节睡眠。

例如,一种名为天然杜冷丁的中药成分,能够改善睡眠,缓解失眠的症状。

2.配方优化研究传统的中药治疗失眠通常采用多味中药复方,研究人员通过优化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提高疗效。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调节剂和补益剂的配伍使用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推拿按摩治疗失眠推拿按摩是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舒缓心神、促进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本文通过搜索2007年~2012年中英文数据库关于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系统阐述了目前针灸对于失眠的研究进展,列出针刺、电针、耳穴、腹针、头针、艾灸等方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标签:针灸;失眠;综述失眠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和早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等症状[1],严重者会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甚至引起机动车事故伤害等社交、工作障碍[2]。

我国香港地区调查显示成年人中失眠发病率为39.4%[3]。

西医治疗失眠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抗焦虑抑郁药物等,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反跳反应等。

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本文选取2007年~201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治疗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多数研究者采用针刺联合疗法,有些研究者则采用单一疗法,或采用针法、或采用灸法,或采用其他单一疗法,其临床总有效率多在80%以上。

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归纳如下。

1.1 针刺疗法1.1.1 从脑论治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从脑治神来治疗失眠,《医宗金鉴》中就指出:“头为诸阳之会,位居之高,内涵脑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体。

” 韩西荣等[4]的醒脑安神针法、刘晓娟[5]的健脑安神针法、姜翠花等[6]的镇静安神针法都是以脑神为主体,主穴采用百会、四神聪为主,并根据辨证论治进行配穴。

于雪萍[7]采用清脑调神针刺法,体针针刺神门、三阴交、安眠、印堂、太阳为主,同时配合舌针,用针灸针在患者舌面横向及纵向轻滑几下,若舌下有瘀络,点刺金津、玉液,427例总有效率为100%。

1.1.2 从背俞穴论治滑伯仁在《难经本义》中论述背腧穴说:“阴阳经络,气相互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说明背腧穴与五脏六腑的疾病都有联系,而五脏藏五神,调理五脏神治疗失眠,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张伟等[8]对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用针刺五脏背腧穴。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5877-15882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219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阿依夏·马路坤1,李陶1,宋昳星2*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收稿日期:2023年9月11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摘要失眠又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其病因繁多、机制复杂。

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

西医治疗失眠通常采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等问题,使得许多失眠患者对此有一定的顾虑,造成了失眠的人数虽多但治疗此病的患者量少的情况。

中医治疗失眠已取得可观的疗效,针灸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疗法,具有不易成瘾、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等特点,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青睐以及现代人的广泛认可,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的文献,对失眠的认识作以下阐述。

关键词失眠,不寐,针灸治疗,临床研究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onAcupuncture Therapy for InsomniaAyixia·Malukun1, Tao Li1, Yixing Song2*1The Fourth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2Affiliat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Received: Sep. 11th, 2023; accepted: Oct. 5th, 2023; published: Oct. 12th, 2023AbstractInsomnia, also known as “sleepless”, or “can not sleep”, is a sleep disorder disease; its causes are various, and the mechanism is complex. Long-term insomnia will seriously affect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daily life and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re difficult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Western medicine usually uses sedative and hypnotic drugs to treat insomnia. Although it has *通讯作者。

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导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了不少不适与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治疗失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穴位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失眠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医对失眠的认识1.1 失眠的中医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失眠可以分为入睡困难型、睡眠中断型和早醒型三种类型。

入睡困难型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眠,多反复翻身,躁动不安;睡眠中断型则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难以入睡;早醒型则指早晨醒来后再也无法入睡。

1.2 失眠的中医病因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情志不遂、脏器功能失调等。

情志不遂指情绪起伏大,长期压抑或过于激动等,导致心神不宁,从而引起失眠。

脏器功能失调则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心脾不和等,这些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二、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基础2.1 穴位的选择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常常通过调节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来改善睡眠质量。

常用的穴位包括舌关、心俞、神阙、涌泉等。

舌关位于手腕背侧近尺侧桡骨突起处,心俞位于脊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沟,神阙位于心窝下方凹陷处,涌泉位于足底部。

这些穴位与失眠相关的经络和脏腑相连,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失眠症状。

2.2 针灸的机制研究发现,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其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如提高5-HT的水平,降低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影响睡眠过程。

其次,针灸还可以调节大脑皮质功能,增加睡眠激素的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自律神经系统的平衡来改善睡眠质量。

三、临床研究进展3.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许多研究表明,中医穴位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疗效。

例如,一项对30名失眠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后,失眠指数明显降低,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

另一项针灸对照实验研究显示,针灸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近五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以下将从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针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试验显示,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减少夜间醒来次数。

特别是一些针对特定针灸穴位的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针刺足三里穴和神阙穴,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一些随机对照研究也表明,针灸治疗相对于安慰剂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有着显著的优势,且治疗效果较为持久。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成果丰富。

通过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睡眠相关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网络,对睡眠中枢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通过调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水平,调节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脊髓等神经调节网络的功能,影响睡眠调节核团的活动,发挥着治疗失眠的作用。

一些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失眠患者的大脑功能连接和大脑结构具有调节作用,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近年来,一些针灸临床诊疗中心逐渐形成了以针灸治疗失眠症为特色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服务。

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按摩、理疗等多种疗法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针对失眠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也逐渐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开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临床研究、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深入,为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研究样本的选择、疗效评价标准的统一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未来需要在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依据。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一、研究总览
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近年来备受关注。

而且,在治疗失眠方面,针灸也被认为是一种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年份覆盖了2016至今,所有研究文献均为人们自行制定的针灸治疗方案,共涉及213例患者。

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率为91.14%。

在这些研究中,下颌穴、内关穴和气海穴是最常接受治疗的穴位。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时间则有很大的差异(2~12周不等),但是针灸治疗方案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看到明显的疗效。

二、分析和总结
从上述研究集中看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应比较明显,这也是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中的共识,与传统西药治疗的有效率相比,针灸的有效率更高。

2. 针灸对身体方面的康复作用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一些穴位,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以此促进身体的康复。

3. 针灸治疗失眠症需要的时间不确定
虽说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时间需要长短不一,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患者在两到十二周内的针灸治疗后可以看到明显的疗效。

三、结论
总的来说,从近年来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是有效的。

并且,针灸对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对身体方面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需要的时间不确定,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在两到十二周内见到明显的疗效。

因此,针灸治疗失眠症可以看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疗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研究成果丰硕。

通过不断探索,研究者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神经系统: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具体而言,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系统和脑干神经元等途径,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

(2)改善心理状态:另一些研究则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这与中医认为失眠症常与情绪不稳定有关的观点是一致的。

(3)调节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激素水平,如调节甲状腺素和垂体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对这些机制的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认识,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研究也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症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估,得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结论:(1)基于证型治疗:一些研究表明,基于中医证型的针灸治疗,对改善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较好。

如《金匮要略》所载的失眠证,采用夜间失眠、多梦不寐的证,辨证取穴,疗效显著。

(2)经络穴位疗法:另一些研究发现,经络穴位疗法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如对失眠症患者采用足三里、神门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个性化治疗:还有研究指出,失眠症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不同患者的病因也不相同,因此针灸治疗失眠症需要个性化。

对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采用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3. 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尽管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有些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机对照设计不够科学严谨,导致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高。

临床研究中缺乏长期随访和效果评估,不能客观地评估治疗的长期疗效。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尚未明确,但已有多个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1. 调整大脑神经递质水平针灸可以通过对大脑神经递质的调整起到治疗失眠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5-HT、NE、DA等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

2. 缓解精神状态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往往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平衡情绪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从而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3.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也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失眠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状态,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之一。

以下介绍一些近年来的相关研究。

1. 针灸对失眠患者的安眠药依赖性的改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当前的主流疗法之一。

一项研究显示,针灸加药物治疗失眠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

这提示针灸治疗失眠可以帮助维持疗效的同时减少药物依赖性。

2. 针灸对失眠中的心理干预作用3. 针灸对失眠的长期疗效一项研究观察了包括运动治疗、咖啡因限制、疾病治疗等多种方法在内的失眠治疗的长期疗效。

结果表明,虽然针灸治疗疗效不如咖啡因限制或药物治疗,但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却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三、结论和展望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精神状态、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等多种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药物依赖性。

但是,由于选择的研究样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后续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仍然非常必要。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针灸治疗失眠机制的深入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和应用。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验证。

据近五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远高于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在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降低压力等方面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

这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是可靠的,对于失眠症患者来说,针灸治疗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作用机制。

通过对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大脑皮层下结构的活动,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失眠症的效果。

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如通过调节睡眠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调整患者的睡眠情况。

这些研究进展为我们深入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特定穴位和疗程。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时,特定的穴位具有更好的疗效,如神阙穴、三阴交穴等。

针灸治疗的疗程也逐渐趋于规范化,多次连续的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症状,同时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率,而且多数为轻微的过敏反应、局部瘀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比传统药物治疗更加可靠。

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为失眠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验证,作用机制得到了深入的理解,特定穴位和疗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相信随着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不断研究和应用,将会为失眠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更多的临床应用,为失眠症患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引言一、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1. 调节神经系统许多针灸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显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改善睡眠质量。

中枢神经系统对睡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针灸刺激能够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来影响睡眠。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平衡,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减少入睡困难和夜间醒来的次数。

2. 调节脑内化学物质失眠的发生与脑内化学物质的不平衡有关,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脑内化学物质的水平来改善失眠的症状。

研究发现,针刺可以增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这两种化学物质对于调节睡眠具有重要作用。

针灸还可以调节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平衡,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失眠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密切相关,而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来改善失眠。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垂体-下丘脑-肾上腺(HPA)轴和甲状腺系统的功能,降低皮质醇和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从而减轻失眠症状。

针灸还可以调节睾丸激素和雌激素的水平,对改善女性更年期失眠有一定的效果。

二、临床研究进展1.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随着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一些临床研究也在不断地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针对针灸治疗失眠的荟萃分析显示,针灸比安慰剂组在改善失眠的有效性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而且针灸治疗失眠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2. 针灸穴位的选择针灸穴位的选择对于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至关重要。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足三里、神阙、心神门、百会等穴位是治疗失眠的常用穴位,它们通过调节神经系统、脑内化学物质和内分泌系统来改善睡眠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采用石灸、压豆状灸等特殊的针灸疗法对失眠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3. 针灸联合其他疗法的研究针灸联合其他疗法对于失眠的治疗也备受关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可以加强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对近五年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探讨了针灸在治疗失眠症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常用的穴位,然后分析了其疗效和机制。

随后详细讨论了近年来针灸在临床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以及针灸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比较。

最后展望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针灸在治疗失眠症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临床研究、穴位、疗效、机制、联合治疗、前景、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和易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穴位、疗效和机制,以及结合近五年的临床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理论体系,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是当前临床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穴位及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2. 评估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劣,为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机制,揭示针灸对失眠症产生疗效的生物学和生理学基础,为进一步改进针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4. 汇总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成果,总结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解决上述研究目的,可以更好地推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机制研究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对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疗效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对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促进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通过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深入探讨针灸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副作用、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探讨针灸对原发性失眠症的治疗机制,深入探讨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睡眠结构的影响,揭示针灸治疗失眠的内在机理。

2. 综合分析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评估针灸在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客观的证据。

4. 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差异、针灸操作技术、疗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期望能够全面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现状和进展,为进一步推动针灸在失眠治疗中的运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探讨其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和副作用,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并不断完善和优化针灸治疗方案。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推动针灸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症中的应用,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意义重大,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失眠症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传统的中医针灸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失眠症状。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角度解读其治疗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中医理论对失眠症的解释中医认为,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情绪不稳定、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内脏和经络系统紧密相连,通过针灸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

二、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法1. 穴位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阙、心俞、神门等,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安神、养血、调节心脾等作用。

2.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失眠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艾灸通过燃烧艾草,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进行灸热刺激,以改善失眠症状和促进睡眠。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内关、足三里等。

3. 脉络精油疗法:这是中医结合传统穴位按摩和精油疗法的创新疗法。

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并结合具有安神、舒缓压力等效果的精油进行治疗,可以改善失眠症状,促进睡眠。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和安全性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失眠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研究表明,中医针灸能够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相对安全,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然而,针灸治疗在个体差异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妊娠妇女)需要谨慎使用。

四、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发展趋势随着针灸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针灸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新的疗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激光针灸、电针灸等。

这些创新技术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丰富了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手段。

此外,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还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等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等症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原发性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不仅在临床试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还在疗效评估和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针灸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包括研究针灸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针灸对失眠症相关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揭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不仅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成瘾性,而且可以调节患者的生物节律和神经系统功能,从根本上促进睡眠的恢复和调整。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针对失眠问题的疗效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广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还有望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失眠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问题。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睡眠机能的正常调控。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脑电图的频谱图,改善睡眠质量。

2. 调节内分泌系统:失眠常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抑制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虑,从而改善失眠问题。

4. 缓解心理压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多种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临床研究也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针灸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和夜间醒来次数等。

2. 针灸与药物治疗的比较:一些研究比较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显示二者疗效相当,但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3. 针灸调节脑电图的研究:一些研究使用脑电图 (EEG)技术,观察针灸对失眠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结果显示,针灸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脑电图频谱图,使其接近于正常睡眠者的脑电图。

4.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一些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探索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抗氧化系统来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调节脑功能
2. 调节激素水平
失眠的症状与激素水平的调节也是有关的。

针灸可以通过作用于神经递质的释放,来
调节激素水平的平衡。

针灸可以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使
其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3. 调节心理状态
失眠与心理状态也是有关的,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心理状态,改善情绪,从而治疗失眠。

经过针刺,人体可以释放多巴胺、谷氨酸等神经递质,从而有助于调节人体的心理状态,
减轻压力和紧张感,使患者进入放松的状态,获得充足的睡眠。

4. 调节生物钟
失眠与生物钟的调节也是密切相关的。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激
素的分泌,以及重新建立人体的生物钟。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大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从而有助于改善失眠的症状。

近年来,针灸逐渐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状治疗中的替代疗法,具有很高的安全
性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如下:
1. 针灸对失眠的改善
2. 针灸和草药的联合治疗失眠
另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和草药的联合治疗失眠效果更好,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睡眠质
量和睡眠时间。

这表明,在中医治疗失眠方面,针灸和草药的联合疗法可能是更好的治疗
方法。

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来改善失眠患者的情绪,从而改善睡
眠质量。

这一研究还表明,针灸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对于治疗失眠有着
积极的作用。

结论。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摘要】回顾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的临床研究近况,分析目前治疗失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进一步扩展的思路。

【关键词】失眠针灸疗法综合疗法研究概况【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12-02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卧”。

目前治疗失眠多采用镇静催眠药物,但长期服用易产生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中医学认为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是治疗失眠较好的选择。

一、体针曹氏等[1]探讨应用针灸方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将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灸治疗,对照组用镇静安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量表评分和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AMD和PSQ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王氏[2]将利用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将8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补照海泻申脉治疗,对照组取常规穴位平补平泻,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5%,对照组治愈率为47.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张雁冰[3]选择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1次/d;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2mg/d,睡前30min口服。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0%,对照组有效率占62.5%,孔红兵[13]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照海、申脉、安眠。

结果: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痊愈34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有效率达98%。

二、灸法2.1.艾灸周氏等[4]用艾灸足三里穴治疗失眠,对276例随机分组,试验组137例,针刺百会、四神聪穴,对照组139例,灸双侧足三里穴,治疗前后患者PSQI总积分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王照浩针灸治疗失眠症经验介绍

王照浩针灸治疗失眠症经验介绍

王照浩针灸治疗失眠症经验介绍
贾宁;王铠;陈鹏典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2(27)6
【摘要】王照浩老中医认为失眠症是以阴阳失调、阳盛阴虚为主要病理机制,以五脏功能紊乱为主要病理基础.治疗当以“通调阴阳”为法,从整体入手,重视阴阳经经穴配对、耳穴贴压及背俞穴拔罐.从而平衡阴阳、脏腑、营卫,达到“阴平阳秘”,目始瞑得寐.
【总页数】2页(P1086-1087)
【作者】贾宁;王铠;陈鹏典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康复科,佛山528500;广东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应用及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胡浩宇治疗惊恐障碍经验介绍
3.“浩正”天地间绿色促发展访山西静乐浩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国
4.马浩亮温阳健脾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减期经验介绍
5.津门名医杨浩观临床经验介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失眠的针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张海山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1(4)7
【摘要】失眠又称睡眠障碍、不寐,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以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彻夜不寐为主症,并伴有头痛、头晕、心悸、怔忡、健忘、
梦遗、食欲减退和精神疲惫等,现代医学归属于神经衰弱范畴。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
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服用安眠药,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对患者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中医学认为针
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针灸具有调节神经体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发调动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是治疗失眠较好的
选择。

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针灸对失眠治疗方法的有关文献加以归纳整理,现综述
如下。

【总页数】5页(P153-157)
【关键词】失眠;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海山
【作者单位】武警8720部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3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方法及疗效观察的研究进展 [J], 邬瑞;张明波
2.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方法及疗效观察的研究进展 [J], 池名
3.高压氧,治疗失眠的新方法——高压氧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J], 张奕
4.近3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郑浥水;李悦芳
5.近5年针灸治疗失眠症临床方法研究进展 [J], 赵晓梅;董凤怡;王冬芝;戎姣;张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和觉醒相关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诸多单胺 类 神 经 递 质 如 5-羟 色 胺 (5-HT)、5-羟 吲 哚 乙 酸 (5HIAA)、 去 甲 肾 上 腺 素 (NE)、 多 巴 胺 (DA) 等 都 参 与 睡 眠 机 制 的 调 节 [3 -4]。 5 -HT 主 要 与 非 快 眼 动 睡 眠 (NREMS)有 关[5]。 前 期 研 究 表 明[6],将 5-HT 前 体 5HTP 注射入杏仁核后,可减少觉醒频次,增加快波睡
近年对睡眠的免疫调节实验表明,人类的免疫功 能在睡眠过程中发生了诸多变化,而剥夺睡眠可影响 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的活性表达[29]。目前研究较多的细 胞 因 子 主 要 有 白 介 素-1 (IL-1)、肿 瘤 坏 死 因 子 (TNF)、 白介素-6(IL-6)等,都参与睡眠的免疫调节。 正常脑 组织内广泛分布有 IL-1α 和 IL-1β。 研究发现[30],动物 下丘脑、皮质、海马等的 IL-1 含量存在着昼夜变化节 律,其表达高峰相和睡眠高峰相吻合。 TNF 可促进动 物脑 内 5-HT 的合成, 并 提高 5-HT 和代谢 产物 5HIAA 的水平,推测这可 能与促进慢 波睡眠(SWS)的 机制相关[31]。 IL-6 参与睡眠调节,当将有效剂量人工 合成 IL-6(100 ng 和 500 ng)注入大鼠脑室将显著延 长 NREMS[32]。
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失眠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 递质含量影响显著。 经造模成功后,大鼠脑内的 5-HT 和 5-HIAA 含量降低,而 NE 和 DA 含量均升高。 宋媛 等[8]研 究 表 明 ,麦 粒 灸 三 阴 交 、 神 门 可 提 高 失 眠 大 鼠 下 丘脑 5-HT、5-HIAA 质量分数, 降低 NE 和 DA 的质 量分数。 周鹏等[9]研究发现,激光照射神门和三阴交穴 可 上 调 失 眠 大 鼠 下 丘 脑 5-HT 和 5-HIAA 含 量 并 下 调 NE 和 DA 含 量 。 张 晓 梅 等 [10]、吴 北 峰 等 [11]研 究 表 明,电针风池、供血(颈 4 夹脊)可提高脑干网状结构 中的 5-HT 和 5-HIAA 含量并降低 NE 含量。 李裕和 等 [12]研 究 发 现 ,针 刺 百 会 穴 沿 督 脉 方 向 进 行 可 提 高 大
失眠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指睡眠困难、睡眠 浅、易醒、早醒或醒后再难入睡,严重者彻夜难眠,使 人心烦意乱、疲乏无力,甚至导致头痛多梦、记忆力减 退、焦虑、抑郁等症状[1-2]。 随着现代社会紧张生活和工 作压力的不断加剧,失眠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严 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在临床 实践上,传统的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千百年来 一直广为应用。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实验研究的深入 开展,针灸治疗失眠症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 文就失眠病理机制及针灸干预后效应做一综述。 1 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干预
在中枢神 经 递 质 当 中 ,一 氧 化 氮 (NO)和 谷 氨 酸 (Glu)对睡眠调节也产生影响。 作为第一信使和神经 递质,不 同水平的 NO 对 机体产生双 重效应:一 方 面 NO 可通过 cGMP 去除氧自由基, 发挥保护脑神经元 的作用,另一方面过量的 NO 能转变为很强效应的氧 自由基,从而又可加重脑损伤[23]。 作为一种兴奋性递 质,Glu 通过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后, 促进皮质细胞活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年 3 月第 12 卷第 9 期
·综 述·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机制研究进展
陈鹏典 1
杨卓欣 2 黎杰运 1 王俊玲 1 刘 芳 1 蔡贤兵 1 贝剑宏 1 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 518028; 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
吴家满 1
[摘要] 在总结近 10 年来针灸干预失眠症生理病理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针灸分别对单胺类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
递 质 、其 他 神 经 递 质 、细 胞 因 子 以 及 即 刻 早 期基 因 的 干 预 机 制 ,发 现 针 灸 可 通 过 多 种 作 用 途 径 干 预 睡 眠 ,可 通 过
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共同完成,今后应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44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2 No. 9 March 2015
动增多来维持觉醒[24]。 研究发现,REMS 剥夺后,动物 大脑皮质的 Glu 代谢产物含量显著增多,提示 Glu 可 能参与了睡眠作用机制[25]。 然而,过高的谷氨酸却会 使 人 中 毒[26]。
李 裕 和 等[27]研 究 表 明 ,48 h 睡 眠 障 碍 后 ,大 鼠 大 脑内 NO 和 Glu 水平提高。 当大脑内 NO 与 Glu 含量 高于正常含量时,可对中枢神经产生损伤,引起大脑 睡眠功能障碍,而当沿督脉方向针刺百会穴后可有效 抑制 NO 和 Glu 过度上调。 吴北峰等[28]研究发现,电针 风池和供血两穴后也可降低脑组织升高的 NO 含量。 阮 继 源[20]研 究 也 表 明 , 电 针 百 会 和 印 堂 穴 可 显 著 下 调 脑内 Glu 含量。 以上结果表明针灸可能通过降低失眠 大鼠脑内 NO 和 Glu 含量,从而对神经中枢起到很好 的保护作用。 4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γ-氨 基 丁 酸 (GABA)是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中 的 特 有 重要抑制性递质。 中枢的 GABA 含量增多,可不同程 度增加深慢波睡眠量。 作为体内关键的睡眠调节中 枢,下丘脑 腹外侧视前 区(VLPO)内有诸多 睡眠活 性 神 经 元 ,如 GABA 和 甘 丙 肽 (galanin,GAL)两 种 抑 制 性递质[16]。 GABA 能与 GAL 神经元纤维投射经元被相应 激 活 时 ,GABA 和 GAL 可 通 过 抑 制 所 投 射 的 觉 醒 区 神经元来加快觉醒与睡眠间的转化,从而使深慢波睡 眠相应增多。
CHINA MEDICAL HERALD Vol. 12 No. 9 March 2015 43
·综 述·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年 3 月第 12 卷第 9 期
脑内5-HT 含量。 张殿全等[13]研究表明,电针四神聪穴 可提高下丘脑 5-HT 和 5-HIAA 含量。 胡金凤等[14]研 究发现,电针双侧肺俞、心俞、脾俞和肾俞穴可提高下 丘脑 5-HT 和 5-HIAA 含量和降低 NE 含量。周艳丽[15] 研究也表明,针刺申脉和照海穴,或神门、内关、足三 里或三阴交 均可上调 失眠大 鼠 脑 内 5-HT 阳 性 细 胞 数量,其中以针刺神门、申脉和照海的调整效应较好。 以上研究提示,针灸可通过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 途径来治疗失眠症。 2 对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对失眠大鼠脑内细胞因子的 调 节 具 有 影 响 。 经 造 模 成 功 后 , 大 鼠 脑 内 的 IL-1、 TNF、IL-6 等含量均降低。 赵仓焕等[33]、宋媛等[34]研究 发现,电针或麦粒灸三阴交和神门穴可提高失眠大鼠 下丘脑 IL-1β、TNF-α 和 IL-6 的含量。 胡金凤等[35]研 究表明,电针双侧肺俞、心俞、脾俞和肾俞可提高失眠 大鼠下丘脑 IL-1 和 TNF 的含量。 程少冰等[36]研究发 现, 针刺申脉、 照海、 神门和四神聪可提高其血浆 TNF-α 含量,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而张晓梅 等[10]研究表明,电针风池和供血可提高其 IL-1 含量。 周 艳 丽 等[37]研 究 也 发 现 , 针 刺 申 脉 和 照 海 穴 , 或 神 门 、 内关、 足三里或三阴交均可上调失眠大鼠脑内 IL-1 和 TNF-α 含量,其中以针刺神门、申脉和照海的调整 效应较好。 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针灸可能通过调节 脑内细胞因子的含量来调节睡眠。 5 对即刻早期基因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鹏典(1985.5-),男,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医 针灸临床以及基础研究。 [通讯 作 者] 杨 卓 欣 (1962.9-),男 ,医 学 博 士 ,教 授 ,博 士 生 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病机制研究。
眠与慢波睡眠, 从而加深睡眠并缩短入睡潜伏期,提 示杏仁核可能和调节睡眠-觉醒机制相关, 且杏仁核 里的 5-HT 能较显著地加深睡眠。 作为 5-HT 的代谢 终产物,5-HIAA 是脑内 5-HT 的主要代谢途径,故通 过 检 测 5-HIAA 的 变 化 也 可 间 接 表 明 5-HT 水 平 的 变化。NE 主要和快眼动睡眠(REMS)和觉醒的维持有 关。 研究表明[7],脑内 NE 质量分数的减少可下调其维 持觉醒的作用,并减少对维持睡眠的 5-HT 的拮抗效 应来提高睡眠质量。DA 在觉醒状态中也很重要,在调 节脑内神经内分泌活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皮敏等[17]研究表明,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 GABA 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 GABA 含 量 有所提高。 刘 祖丽等[18]研究 发现,电针百 会、足三里 和 三阴交穴可增加失眠大鼠下丘脑 GABA 阳性神经元 的表达和其受体(GABRA1)mRNA 表达量。 邵丹等[19] 研究表明,电针双侧肺俞、心俞、脾俞和肾俞可显著增 加其下丘脑内 GABA 及 GABAA 的含量。 阮继源[20]研 究发现,电针百会和印堂穴可明显上调失眠大鼠脑内 GABA 含量以及 GABAA 受体阳性细胞数量。 而吴北 峰 等[21]研 究 表 明 , 电 针 风 池 和 供 血 两 穴 后 可 较 明 显 上 调其脑干网状组织内 GABA 阳性细胞的表达。周艳丽 等[22]研 究 也 表 明 ,针 刺 申 脉 和 照 海 穴 ,或 神 门 、内 关 、 足三里或三阴交均可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 GABA 和 GABAA 受体阳性细胞数量,其中以申脉、照海和神门 穴的调整效应较好。 以上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 过 调 节 脑 内 抑 制 性 递 质 GABA 来 调 控 睡 眠-觉 醒 周 期,从而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 3 对其他神经递质的影响
[关键词] 针灸;失眠;机制
[中图分类号] R256.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