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整理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以下是明代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明代文学主要流派有诗、词、曲、话本、杂剧等。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包括了律诗、绝句等多种形式。

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的文学形式,流传下来的明代名词家有杨慎、辛弃疾等。

曲指的是曲艺,如南京的评话、京剧等。

话本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的小说,明代以《四大奇书》(《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最为著名。

杂剧是一种音乐舞蹈戏剧形式,被称为“元曲”的先导。

2. 名家作品: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文征明的《山海经》- 钟嵘的《肉蒲团》- 杨宪益的《新安画舫十八摸》- 馬文煥的《王小二》- 唐寅的《生查子·重九》3. 文言文与白话文:明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

文言文是明代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使用的官方文体,例如官方文献、科举考试、史书等都采用了文言文。

而白话文则是用于民间文学,例如小说、戏曲等,语言通俗易懂,更贴近实际生活。

4. 宋明理学与文学:明代是儒家思想的鼎盛时期,宋明理学对于明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经世致用”,使得明代文学追求实用主义,作品内容富有现实意义,注重人的生活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5.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明代是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以及船舶制造等方面的进展,为明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展和繁荣的时期。

明代文学以其多样性、实用性和关注现实生活的特点而闻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文学的发展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词、散文、小说等多个文学体裁。

以下是明代文学常识的知识点。

1. 明代诗词:明代的诗词以创作范围广泛、风格多样而闻名。

明代一共有70多位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其中最著名的有杨慎、于谦、唐寅、辜鸿铭等。

明代诗人的作品风格多变,有山水田园的景物描写,也有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抒发。

明代的诗词注重形式美,章法讲究,意境深邃,语言雄浑。

2. 明代散文:明代散文以杂剧和笔记两大类为主要形式。

杂剧是明代戏曲的代表形式,包括杂剧、雜劇等。

明代的杂剧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情节而著称。

明代的笔记主要是记录个人的读书心得、游记、竞技赛事等。

明代笔记此起彼伏,内容丰富多元,形式独特,丰富了传统文学的形态和内容。

3. 明代小说:明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的特点是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离奇,语言生动活泼。

明代小说主要有传奇小说、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等形式。

4. 明代文人:明代文人是指那些精通文学、才情出众的士人。

明代文人较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南北齐”四大家的杨慎和于谦以及被称为“东西宗”的唐寅和辜鸿铭。

这些文人都以其独特的文学才能和傲人的作品而享有盛名。

5. 明代文学思潮:明代文学思潮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儒家经典的复古主义思潮,另一个是音乐诗化的思潮。

明代文人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承,并将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们也追求音乐的美感,将音乐的节奏、韵律和意境融入到诗词创作中。

明代文学作品丰富多样,风格各异,形式独特。

它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发。

明代的文学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播和研究。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

明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我国文学鼎盛时期,主要有三类:诗文、戏剧、小说明代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文学发展到了顶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明代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文学主要有三大类:一、诗文,二、戏剧,三、小说。

这三大类又可分为四个时期:1、元明之际(约1368—1547年)2、明代中期(1572—1644年)3、明代后期(1644—1644年)4、清代前期。

这四个时期在时间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联系。

其中以第二和第三时期的文学成就最大,而以第二和第三时期为中心的文学流派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明代文学的发展情况和主要作家及其作品作一简要介绍。

一、明代的文学创作明代文学创作,可以说是空前繁荣。

不仅在数量上比以前任何朝代都多,而且在质量上也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代。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代文学创作有以下几个特点:1、诗文创作的繁盛。

明代文人创作的主要文体是诗和词,并形成了大量的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作品。

2、小说创作发展迅速,在数量上超过以前任何时代。

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最迅速、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3、戏剧创作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剧作家和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等,都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和作品。

4、明代诗歌创作出现了一个新时代,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人群体。

5、明代文学流派纷呈,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

二、明代诗歌明代的诗歌创作,由于受到宋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

“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黄景仁、杨慎、汤显祖、唐寅和徐祯卿等。

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以来的江西诗派,创作出许多清新流丽,感情真挚,反映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的好作品。

黄景仁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优秀诗篇。

明代小说知识点总结图表

明代小说知识点总结图表

明代小说知识点总结图表一、明代小说简介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深刻的发展和改变。

明代小说是以明代为背景的小说,以其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而著称。

明代小说在改革唐宋传统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为后世的小说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明代小说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明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创新,二是明代小说在题材内容上的丰富多样。

这两方面的特点互相结合,形成了明代小说的丰富多彩的特色。

本文将对明代小说的叙事方式和题材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同时也会对明代小说的一些经典作品进行介绍。

二、明代小说的叙事方式明代小说在叙事方式上具有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结构多样化明代小说多采用多线叙事结构,通过穿插叙事的方式,将不同的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多变,增加了叙事的层次感和张力。

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阅读价值和观赏性。

(二)人物刻画细腻明代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不仅描写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还深入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读者更容易对人物产生共鸣。

(三)情节编排巧妙明代小说在情节编排上非常巧妙,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安排,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错综复杂,不仅使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也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四)语言表现丰富明代小说的语言表现非常丰富多彩,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和意象,而且还采用了丰富多变的修辞手法和音韵效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五)态度客观中和明代小说在叙事中的态度客观中和,既能展现人物的善恶、美丑,又不会过于强调某一方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更容易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三、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明代小说的题材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题材明代小说多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再现和演绎,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深层次的含义,从而使读者更容易对历史产生兴趣和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十二讲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
(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
格。 (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 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 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
四、沈璟与吴江派 沈璟曲论的要点有二:一是强调“合律依腔”,这 是他曲学主张的核心理论,在他看来格律至上, 甚至认为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二是崇尚 “本色”语言,着重于语言的通俗自然、朴拙浅 近,对明传奇过于偏重辞藻骈俪的倾向有所纠正。 在沈璟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用昆山腔创作传 奇的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重 要的戏曲流派,因为沈璟是吴江人,故后人称之 为吴江派。此派作家认为传奇创作要严守音律, 强调曲辞必须本色,比较注重舞台演出实践,作 品大多以伦理教化或惩劝风世为主旨。主要作家 有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袁于令、叶宪祖、 沈自晋等,但他们的理论主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沈 璟,创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带过曲:
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组成,
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 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 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介于小 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1、句式长短更为
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2、可以增加衬字 (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 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 畅淋漓;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 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4、诗词力 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二、元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元代散曲创作: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明朝文学以古文为主,继承了唐宋时期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 1. 戏曲明代的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展了许多戏曲剧种,如京剧、湘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明代的主要剧种,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的戏曲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2.诗歌明代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人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实的感受。

著名的明代诗人有杨慎、杨基、杨慎堂、王世贞等。

3.散文明代的散文注重纪实和议论,散文作品常常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明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唐寅、袁宏道、冯梦龙等。

4.小说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主题 1. 忠诚和孝顺明代文学注重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强调忠诚和孝顺。

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忠诚和孝顺的主题,如《孝经》、《百善孝为先》等。

2.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明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3.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明代文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家庭等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明代文人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艺术特点 1. 古文风格明代文学以古文为主,注重文学语言的庄重和严谨。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修辞手法明代文学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情感真实明代文学作品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文人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影响与价值明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指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就明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文学思潮的转变1. 明代初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初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平实真实的风格,以“家庭民情”为主要题材,强调人民生活的真实性。

明代初期文学作品以小说《西游记》、戏剧《汉宫秋》等为代表。

2. 明代中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文学思潮逐渐从以民间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明中叶以来的文学作品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红楼梦》、《西厢记》等。

3. 明代晚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晚期文学思潮转向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明晚期的代表作有戏曲《长生殿》、《桃花扇》等。

二、明代戏曲的发展1. 明代传统戏曲的发展:明代戏曲逐渐形成了五种流派,即元曲、南曲、北曲、西曲和杂剧。

明初的戏曲以元曲和南曲为主,元曲以元朝戏曲为基础,南曲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为主。

2. 明代杂剧的发展:明代杂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收了元曲、南曲、西曲等戏曲元素。

杂剧以剧情丰富、角色多样、音乐丰富多样、表演技巧精湛为特点,代表作有《汉宫秋》、《虬髯公》等。

3. 明代戏曲的改革创新:明代戏曲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增加了音乐元素、增强了舞蹈演出的实力、注重剧本的创新等。

三、明代小说的发展1. 明代传统小说的发展:明代小说以神魔小说和志怪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

其中,神魔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志怪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明清小说的发展:明代晚期至清初,明清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明代散文的发展1. 明初散文的发展:明初散文以杂剧、小说等戏曲形式为主要创作方向。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面是一些关于明代文学的常识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特点:1. 散文兴盛:明代散文发展迅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其中以李时中、杨慎中、唐寅等人的散文最为著名。

2. 诗歌才子辈出:明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人。

如杨慎、王世贞、于谦、杨慎等人都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 戏曲繁荣:明代的戏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

四大名剧《西华山》、《牡丹亭》、《汉宫秋》和《元夜》都是明代流传最广的戏曲作品。

4. 文言小说兴起:明代文言小说的创作和流传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明代小说的代表作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明代著名文学家:1. 杨慎中(1488年-1559年):杨慎中被称为明代“诗福”,他的诗歌以豪放自由、写景入物为特点,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李时中(1518年-1593年):李时中是明代著名散文家,他的散文明快豪放,写作主题广泛涉及社会风俗、家庭生活等。

3. 唐寅(1470年-1524年):唐寅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歌和绘画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文学和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明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形成了后来的文人雅士传统:明代文学家们将个性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贯穿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为后代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2. 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影响:明代文学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对后世散文、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明代散文、诗歌的创作为后世的文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范式和灵感。

明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和写作技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明代文学家们的杰出作品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古代文学考研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不仅反映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更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又短暂的时期。

明朝建立后,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加强,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文学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1)宋元继承与发展明代文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宋元文学基础之上的。

宋代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显著的,金明元时期的一批文人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深入学习,不断汲取宋元文学之精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同时,明代文学也吸收了元代戏曲和曲艺的精华,从而使得明代文学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章理学的兴起明代是文章理学的全盛时期。

文章理学是明代各界学者包括文学家、学者、政治家等人通过学习、创作文章,把其中的思辨、论证、判断、表达等过程当作一种探究人生、探究世界、表达自我及交流与对话的方式。

文章理学的文学性非常强,其主要特点是高深的思辨和论证,富有哲学和人生智慧。

(3)曲艺的繁荣在明代,曲艺的各类流派繁荣,形式多样。

著名的曲艺流派有“南曲”和“北曲”,“南曲”以丝竹为主,重在唱腔,其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阳关曲》等。

而“北曲”则以弦乐为主,重在艺术表现,其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牡丹亭》等。

二、明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思想多元化在明代文学中,各种思想流派交相辉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得以发展。

例如,文章理学中有宋代的理学思想,而现实主义则体现了对生活的忠实表现。

这些不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文化艺术风格多样化明代文学的文艺风格是各具特色的。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代表,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文章则兼有宋元文学之长,兼中西方文化。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明代文学概述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

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

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最新明代文学整理

最新明代文学整理

明代文学第一章三国演义一、基本知识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主要作家作品1、精读作品:《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阅读作品:《三国演义》全书。

三、思考与练习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二章水浒传一、基本知识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文学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有关,下面是明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

一、明代文学的特点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文化的发展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在这个时期盛行。

明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描写,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倾向和文化氛围。

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明代,诗歌和散文的发展比较平衡,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明代的诗歌主要有四大类,分别是继承唐宋诗风的宫体诗、新乐府诗、明代诗派和地方诗派。

明代的散文主要有八大类,分别是传记、游记、笔记、杂记、家书、书信、奏议和文学评论。

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明代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在明代,小说和戏曲成为了文学的两个重要体裁,代表作品有《金瓶梅》、《西厢记》、《雍正剧本》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并行不悖,白话文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明代,白话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是在小说和戏曲中使用,也在其他文学体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明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多样性和包容性,吸收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

在明代,中国文学与外来文学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文学格局。

二、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歌方面,代表作品有《大雅堂集》、《木兰花慢》、《南华真经》等。

《大雅堂集》是明代著名诗人杨基的诗集,它集中了杨基的许多优秀诗作。

《木兰花慢》是明代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辉煌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而备受瞩目。

明代文学包括了诗、词、曲以及杂剧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在文学形式上的多样性。

在明代文学史上,不仅诗词曲等传统文学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杂剧等。

这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为明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样式和题材。

明代文学的特点之二是在文学内容上的多样性。

明代文学作品的题材涵盖了广泛的范围,既有以儒家思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也有以民间传说和乡土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这些丰富多样的题材为明代文学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和魅力,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西厢记》,它是明代戏曲文学中的一部杰作,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独特的韵味,而且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也有着深刻的描写和刻画。

《西厢记》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也为后来的文学作品树立了典范。

除了《西厢记》,明代文学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作品,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明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发和借鉴。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一批优秀的作家,还有一批杰出的文学批评家。

他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述和解读,为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

在他们的努力下,明代文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繁荣,并且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文学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多样化的文学内容而备受推崇。

明代文学不仅在传统文学形式上有着深刻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在新的文学形式上有着独特的创意和构思。

明代文学的作品不仅在题材上有着广泛的涵盖,而且在风格上也有着多样的表现和展示。

这些都为明代文学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魅力,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发和借鉴。

明代文学常识

明代文学常识

明代文学常识1、明代文学的总体特征1)市民文艺的形成:三言二拍的出现及商人、女性形象的出现2)在世俗化激发下,雅俗文化的互动3)王学左派兴起,张扬人性肯定人欲4)众多文学群体和论争2、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3、《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是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地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在长期的、民间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该书月成书于明初,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毛本的《三国》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贽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点评。

毛本的《三国》,正统道德色彩浓厚(尊刘反曹),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的文字也有许多精到的见解,故称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

5、四大小说点评家:毛宗岗点评《三国之演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张竹坡点评《金瓶梅》、脂砚斋点评《红楼梦》。

6、《三国志演义》的主旨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出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作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作为明君良臣的主要标志,就是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勇智。

7、刘备形象分析蜀主刘备被塑造成仁君的典范,1)处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问题上,刘备“仁慈爱民”,“爱惜军士”2)用道德规范调整统治集团之间的关系“宽仁厚德”3)处理统治集团内部的人际关系“知人待士”“心存忠信”刘备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仁君,寄托着仁政爱民的思想,但是构成仁政理想的伦理和政治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8、曹操形象分析1)狠毒残忍,奸诈多疑是曹操性格特征之一2)爱将惜才文韬武略的英雄9、诸葛亮形象分析具有惊人的智慧和绝世的才华,“明道救世,匡扶天下”的贤相良臣的典型。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明朝文学的特点明朝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明朝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与创新并存明朝文学在继承宋元时期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传统的诗词、散文和戏曲等文学形式上,传统的韵文和格律依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如章回小说的兴起,西洋科学的传入等。

2. 注重现实描写明朝文学注重对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在诗歌和散文中,大量描写了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和人民生活等,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作品中,对于宫廷生活和民间风情也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

3. 文学形式多样化明朝文学的文学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诗、词、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

其中,明代诗歌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散文则以小品文和游记为主。

同时,明代的戏曲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

4. 文学思潮多元化明代文学思潮非常多元化,有理学、佛学、道教、儒学等不同的文学思潮,反映了社会上思想的多元化和文化的丰富性。

在明代文学的发展中,各种文学思潮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明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贡献了力量。

二、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很多,涵盖了诗歌、词、散文、戏曲等不同的文学形式。

这些代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明朝文学的代表作品:1. 《西厢记》《西厢记》是明代戏曲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由王实甫撰写,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爱情剧。

该剧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蓝本,以“纵横并置”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该剧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戏曲演出。

2. 《牡丹亭》《牡丹亭》是明代戏曲作品中的又一力作,由汤显祖创作。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风貌也是十分独特的,本文将对明代的一些文学常识进行介绍。

一、明代文学的背景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由于明代政权的采取了三长制,使得社会上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崇尚文学的氛围,同时也有了更多创作文学的条件。

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提高文学的语言艺术水平,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重视现实生活与文学的联系,强调人性的真善美。

明代文学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文学走向现代化。

1.《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我国小说创作的顶峰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神话小说之一。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为主线,将神话传说与现实社会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西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职业类型和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2.《红楼梦》《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极富现实主义特色的小说,它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丑陋一面,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各种黑暗和弊端,对中华文化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红楼梦》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朝末年民变的小说,它以梁山好汉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民变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和危机,并运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幽默诙谐的语言,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和有趣。

明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明代文学注重个性和艺术表达,对于后世文学的创作思路和手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次,明代文学对封建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艺术形式和内容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总之,明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它以其特定的艺术风格和内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化传统的延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文学常识】明代文学常识_600字
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学形式与内容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面是关于明代文学的一些常识。

一、早期文学特点
在明代早期,文学形式多样,兼有散文、诗歌和戏曲等各类。

散文以杂言、杂谈为代表,构思奇丽、语言幽默;诗歌以七言律诗居多,题材广泛,艺术性强;戏曲以南戏为主,内容描写生动,技巧熟练。

早期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醒世恒言》、《金瓶梅》、《西厢记》等。

明朝中期,文学形式逐渐走向成熟,以小说和杂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小说以《水浒传》、《红楼梦》为代表,描写生动、构思严谨,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杂剧则以“四
大奇书”为代表,戏曲舞台上表现力极强,剧情有张有弛,深受观众喜爱。

中期文学的代
表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明朝晚期,文学形式逐渐传统化,以诗歌为代表,紧跟唐宋诗歌的艺术风格,形成了
具有明代特色的文艺复古运动。

晚期诗文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矛盾和流民问题的严重性,代
表作品有王世贞的《名山藏》、茅坤的《芜城夜泊》等。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明代,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得文学的形态和内容大为变化。

下面就介绍一下明代的一些文学常识知识点。

一、明代文学思潮明代文学思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思潮:明代是一个儒家思潮盛行的时代,儒家思想对明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明代文学中,儒家思想的倡导者们追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以及“弘扬正义、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

同时,他们也注重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明代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2.诗歌思潮:明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时期之一,诗歌思潮在这个时期也非常盛行。

明代文人注重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他们追求自然和真实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重视古风韵味的诗人。

3.小说思潮:明代是中国小说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

明代的小说以“四大奇书”为代表,这些小说不仅独具特色,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心理状态。

4.辞赋思潮:明代也是中国文辞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的辞赋主要根据几种常见的文体(如颂、谕、赞、文等)进行创作,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二、明代文学作品特点1.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明代文学时期的作家们注重文字的逼真感和丰富感,他们刻画形象、描写风景的语言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非常注重语调的节奏感和音韵的变化。

2.重视表现人物与情感的描写。

明代文学作品不仅注重描绘自然风光,也非常关注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现。

作家们通过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可信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融合多元文化和美学元素。

明代文学作品不仅自成一统,而且也要融合多元文化和美学元素。

在明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道教、民间故事、西洋文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与交融,这些元素使得明代文学作品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征。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

【文学常识】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明代_1000字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也非常显著。

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对中国文学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列举出一些明代文学常识知识点,以便了解和学习。

1. 明代诗歌文化的发展明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人和诗歌作品。

朱权、杨慎、辛弃疾、陆游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这些诗人在题材、表现手法和意境上都有不同的特色,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2. 明代小说的兴起明代是中国小说文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小说在描绘人物形象、塑造人物情感和表现意象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精湛而闻名于世。

当时流行的戏曲剧种主要包括:杂剧、南戏、北曲和汉剧。

其中,南戏以苏、浙一带为主,北曲则以北京周边地区为中心。

在这些地方,戏曲演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当时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4. 明代散文创作的繁荣明代散文一派成就斐然,代表有许多文学家如郑板桥、冯梦龙、杨慎、袁宏道等。

散文文体包括各种文学形式,如议论、笔记、游记、书信、日记等,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关于生活、政治、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5. 明代的史学研究明代史学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著作包括史书、编年体史料和地方志等。

明代史学家主要关注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研究,使中国史学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6. 明代文学与宗教文化明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的联系紧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文学和道教文学。

明代佛教文学的代表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和《金刚经》等,道教文学代表则有《道德经》、《周易》和《黄帝内经》。

总之,明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整理明代社会绪论●背景:一:明代政治——专制独裁1.大兴党狱,雄猜好杀诛戮功臣;2.八股取士,千篇一律,钳制士人;3.宦官专权,锦衣、厂卫特务统治;二:明代经济——商业经济繁荣:文人市民化1.景德镇万余人从事陶业;2.苏州“比户皆工织造,转贸四方”;3.文人兼职从商:凌濛初、陈云龙等兼营印刷业;4.很多著名文人均出身商家:屠隆、唐寅、顾宪成等三:社会思潮——理学失控心学兴起1.王守仁(阳明先生)——倡导心学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2.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3.李贽(卓吾):主张“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4.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四: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到来:四大奇书与“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情有者理必无B清晰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八股文格式(歇后语)——千篇一律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写成,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内容限制——从洪武到永乐年间,经义考试的思想标准已由官方明确规定下来,那就是《四书五经大全》,由礼部刊行天下。

字数限制●王学左派——即泰州学派:王艮、李贽、徐阶王艮(初名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主张人际间地位之平等;李贽(卓吾):《童心说》A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耿中丞》)B提出《童心说》:童心即真心。

他认为,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了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了真人;C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汤显祖——师承泰州学派成员罗汝芳主张“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是谓“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是有主情如《牡丹亭》《紫钗梦》,厌世如《邯郸梦》《南柯梦》之作;泰州学派师承:王艮→徐樾→颜均→罗汝芳→汤显祖●明代社会思潮下明代文学——俗文学的发展及特点1.俗文学在理论上得到肯定:李梦阳:《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徐渭《曲序》唐顺之等人:《水浒传》与《史记》并称;——李开先《词谑》李贽:又将“西厢记”“水浒传”“史记”等相并列;——周晖《金陵琐事》卷一冯梦龙:“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叙山歌》)这些言论,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为小说、戏曲、民间歌谣等俗文学争文学地位的高潮;2.俗文学创作高潮时期的到来:一是: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社会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二是:俗文学兴盛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戏曲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明代戏曲主要是传奇,经典之作:汤显祖的“临川四梦”;3.俗文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A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与肯定自我、弘扬个性的思想相一致,明代文学家甚至将情感作为品评作品美学意义的社会功能准则;B.清晰认识文学“虚”“实”关系;如谢肇淛云: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

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C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变化;《三国演义》,类型化人物:刘备:仁君;——似伪诸葛亮:智绝;——似妖关羽:义绝;——似神D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语言的通俗易懂,对一部作品的流传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水浒传》《金瓶梅》很多方言、俗语;结论:雅文学于俗文学相互交融、互动是为一种常态,雅文学的俗化,俗文学的雅化,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态势。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开创了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使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且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的唯一形式。

●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1)艺术特征:情节连贯、故事完整,叙事角度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2)形式特征:散韵结合方式;(全书或开场、收尾、文中,也多用诗词、鼓词等)《三国》开篇:明代杨慎《临江仙》3)叙事特征:注意说与听的关系;开头多用“入话”,即“楔子”,起到陪衬正文故事内容的作用;同时有着说话痕迹,如“话说”“且说”等叙事语言;最后卖关子、吊胃口的结尾。

●元代的三国故事流传的形式主要是:三国戏和《三国志平话》;主要贡献:文学作品中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明确,人物性格基本形成,以及小说框架逐步定型;●《三国志演义》——“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一)官修史书的帝魏、帝蜀之争1.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为正统2.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蜀为正统3.南朝:裴松之《三国志注》——魏国为正统观点矛盾:一方面肯定陈寿的“帝魏”观点;但是在人物评价上却肯定刘备之“仁道”4.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尊曹魏为正统;5.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尊蜀汉为正统;(二)民间——拥刘思想痴心不改●小结:拥刘反曹思想文化内涵“拥刘反曹”的观念是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形成的,它积淀了普通百姓千百年来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拥刘反曹”就是尊崇仁政、贬斥暴政,尊崇忠义、贬斥奸诈,这也反映了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向往,对残君暴君的憎恶。

这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倾向。

●拥刘反曹思想表现:(一)语言称谓上:感情色彩鲜明(二)结构安排上:蜀汉着墨最多(三)内容叙事上:歌颂仁政;其一:仁政——君民关系其二:待人——君臣关系●《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结合——七实三虚(一)关于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论证◆史实与虚构的关系处理——是历史演义小说面临的首要问题✓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都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在人物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三分虚构”之艺术技巧:1.妙笔生花,善于铺叙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5.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二:宏伟壮阔之艺术结构1.五条线索交错并行:东汉灭亡为引线,西晋统一为终局;中间魏、蜀、吴三线的兴衰是主线;2.在魏蜀吴三条线索中,又以魏、蜀两国的矛盾斗争为主干;魏蜀以蜀汉为重点;蜀汉以诸葛亮为中心;3.在具体的情节安排上,作者又兼用倒叙,铺叙,插叙,补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三、特征化的人物形象✓特征化艺术典型的特点:1.单一性:指这类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夸大其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脸谱化;)2.稳定性:指人物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稳定不变,处于静穆状态;(主要性格特征基本不变,程式化;)✓特征化性格塑造的艺术手法:1.出场定型,犹如脸谱性格特征较单纯、稳定;2.反复皴染围绕着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3.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4.善用对比、烘托手法;四:全景式的战争描写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本章思考题:1.章回体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的特征;2.怎样理解《三国演义》世代累积型的小说;3.《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4.评价刘、关、诸葛、曹操的人物形象;5.《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虚实;人物;结构;战争;语言)《水浒传》●如何理解宋江的“忠义”其一:宋江的出身、为人、行世1.出身:地主家庭、自幼学儒;2.为人:结交好汉;3. 行世:以忠义求进取;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为了锦绣前程,时以封建道德准绳,事事以封建秩序为尺度,绝不越雷池半步其二:宋江上山“曲线图忠义”上山之前:逼上梁山:梁山之上:招安(下山)之后:最后的晚宴;迫不得已走一一条曲线救国的忠义之路:暂时委身梁山,以图日后全其“忠义”之志其三: 宋江的“忠义”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小结:宋江之“忠义”结局:宋江因官逼民反,求生不得,为实现其“忠义进取”之志,遂而投奔梁山,惟求“暂借水泊,权时避难”,为日后朝廷招安,求得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而虽死无憾。

因此,宋江的人生是追求忠义的人生,而追求忠义的人生也必将是悲剧的结局;●《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一.人物形象的塑造1.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2.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同是军官,林冲的软弱性,杨志的奴才性,鲁智深的反抗性。

3.通过行动来刻划人物武松:勇猛、机警,通过打虎、杀嫂,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行动来充分展现的。

4.注重细节描写,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完整富于变化的艺术结构《水浒传》上半部分以人物为单元,下半部则以事件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46)1.前七十一回主要采用单线连环勾锁结构方式。

2. 从七十二回到八十二回为一大过渡,由聚义过渡到招安。

其以时间为顺序,写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直至接受招安;3.八十二回之后主要采用板块式结构方式。

即征辽、征方腊,征田虎、王庆,各自独立,自成板块。

三. 语言特色1. 叙述语言通俗易懂,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2.人物语言:①高度个性化②充满了生活气息●《金瓶梅》书名由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西门庆的人生哲学:“就使强奸了嫦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好货贪财,好色,逐权1.破落财主,开药铺(西门大郎)浮浪子弟2.近来发迹,交通官吏。

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包揽词讼;娶了李娇儿3.聚敛钱财与官员平起平坐。

娶了孟玉楼,又谋取李瓶儿。

4.党争牵连金钱疏难。

摇身一变——贾廉,西门庆可以享受落难中亲家的家财了5.另觅靠山谋求官身6.以钱易权横征暴敛7.认官为父高官厚禄8.富贵逼人纵欲身亡●《金瓶梅》的审美艺术——白话长篇小说里程碑一、题材转变:变奇为常,从神到人《金瓶梅》的题材不再是朝代更替、英雄征战、神魔斗法,而是转向世俗社会,琐碎家事。

二、审美取向变异:由美到丑《金瓶梅》中几乎没有一个正面人物,作者以生活中的丑作为题材,怀着对丑恶现实的强烈憎恶之情,将生活中的丑进行提炼、挖掘,并加以概括,从而上升为艺术的美三、性格化人物塑造:立体化、多色调1、淡化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2、注意多色调、立体化写人四、结构艺术:从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以前长篇,都从“说话”演变而来,其结构多是一个个故事贯穿起来的线性结构。

《金》以西门庆及其家庭为主线,金、瓶、梅等故事单线又都与家庭纠葛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