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物理第二节
统计物理第二章
19
现在来比较一下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目的对数与系统的熵 的表达式,以图得到熵常数S。
S是熵常数 对于定域系统 满足非经典极限条 件的非定域系统 对于定域系统, 取S=0,有:
S k N ln N N U S
'
lnMB N ln N N U lnFD lnBE N U N
l l
最可几分布 满足的条件
对最可几分布所 对应的系统微观 N ln N 1 l ln l l ln l 1 l l 状态数目取对数, 得到了系统的微 l N ln N l ln l N 观状态数目的对 l l l 数与系统包含的 l N ln N l ln N ln N l l 粒子数、内能等 l l l 的关系式。 N ln N N U 18
U== e
--
N= e--
注意: 和 N 均由分布 直接计算 U
6
N e
l
l
e e
l
l
l
e
Z;
-
Z e l
U N lnZ N Y ln Z y
热量是热现象中特有的宏观量,与内能和广义力不同, 没有与热量相对应的微观量;熵本身是一个宏观统计 的结果,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微观量。因此,不可能根 据分布直接计算得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是从热力学第 一、二定律出发,将内能和广义功的统计表达式进行 比较得到。
统计物理
第二章 玻尔兹曼统计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吴高建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2.1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热力学函数中的物态方程、内能和熵是基本热力学函数,不仅因为它们对应热力学状态描述第零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而且其它热力学函数也可以由这三个基本热力学函数导出。
焓:自由能:吉布斯函数:下面我们由热力学的基本方程(1)即内能的全微分表达式推导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o焓的全微分由焓的定义式,求微分,得,将(1)式代入上式得(2)o自由能的全微分由得(3)o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4)从方程(1)(2)(3)(4)我们容易写出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dU,dH,dF,和dG独立变量分别是S,V;S,P;T,V和T,P所以函数U(S,V),H(S,P),F(T,V),G(T,P)就是我们在§2.5将要讲到的特性函数。
下面从这几个函数和它们的全微分方程来推出麦氏关系。
二、热力学(Maxwell)关系(麦克斯韦或麦氏)(1)U(S,V)利用全微分性质(5)用(1)式相比得(6)再利用求偏导数的次序可以交换的性质,即(6)式得(7)(2) H(S,P)同(2)式相比有由得(8)(3) F(T,V)同(3)式相比(9)(4) G(T,P)同(4)式相比有(10)(7),(8),(9),(10)式给出了热力学量的偏导数之间的关系,称为麦克斯韦(J.C.Maxwell)关系,简称麦氏关系。
它是热力学参量偏导数之间的关系,利用麦氏关系,可以从以知的热力学量推导出系统的全部热力学量,可以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来。
例如,只要知道物态方程,就可以利用(9),(10)式求出熵的变化,即可求出熵函数。
§2.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证明1. 求选T,V为独立变量,则内能U(T,V)的全微分为(1)熵函数S(T,V)的全微分为( 2)又有热力学基本方程(3)由(2)代入(3)式得(4)•(4)相比可得(5)(6)由定容热容量的定义得(7)2. 求选T 、P为独立参量,焓的全微分为(8)焓的全微分方程为(9)以T、P为自变量时熵S(T、P)的全微分表达式为(10)将(10)代入(9)得(11)(8)式和(11)式相比较得(12)(13)(14)3求由(7) (14)式得(15) 把熵S看作T,V的函数,再把V看成T,P的函数,即对上式求全微分得∴代入(15)式得由麦氏关系得(16)即得证4、P,V,T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偏导数关系而可证(17)§2.3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气体的节流过程(节流膨胀)和绝热膨胀是获得低温的两种常用方法,我们利用热力学函数来分析这两种过程的性质一,气体的节流(焦耳---汤姆逊效应)1、定义:如图所示有一由绝热材料制成的管子,中间用一多孔塞(节流阀)隔开,塞子一边维持较高的压强P,另一边维持较低的压强P,在压力的作用下,气体由高压的一边经过多孔塞流向低压的一边。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件第2章ok
( p,V )
p
( V T
)p
(V , (T ,
p) p)
(T ,V ) ( p,T ) (V ,T )
( T ( p V
)V )T
[T
( p T
)V
V ( p V
)T ]
p C p ( V )T
令
0,C p
p 0;(
V
)T
0,T ( p T
)V
V ( p V
)T
0
将
a ( p v2 )(v b) RT
21内能内能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2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23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24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25特性函数特性函数26平衡辐射的热力学平衡辐射的热力学27磁介质的热力学磁介质的热力学28低温的获得低温的获得2121在第一章我们根据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引出了在第一章我们根据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引出了三个基本的热三个基本的热力学函数物态方程内能和熵力学函数物态方程内能和熵并导出了热力学的基本方程并导出了热力学的基本方程dutdsdutdspdv211pdv211不论连接两个平衡态的过程可逆与否式不论连接两个平衡态的过程可逆与否式211211都是都是成立的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 2.1 内能 焓 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 2.2 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 2.3 气体的节流过程和绝热膨胀过程 § 2.4 基本热力学函数的确定 § 2.5 特性函数 § 2.6 平衡辐射的热力学 § 2.7 磁介质的热力学 § 2.8 低温的获得
§2.1 内能 焓 自由能和吉布斯函 数的全微分
定义焦汤系数: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件 统计物理部分 第二章 麦克斯韦-波尔兹曼统计
第二章麦克斯威—玻尔兹曼统计(Maxwell—Boltzmann Statistics)统计物理不追求个别粒子的运动细节,而是研究集体行为表现的规律——统计规律。
主要内容是在给定条件下,某时刻系统处于某一状态的概率(或概率分布)。
状态概率描述了大量系统的随机性。
此时某个粒子的初始状态和以后运动轨迹为不重要的细节,动力学规律退为次重地位,而状态概率决定系统的主要性质。
本章的任务是:求ρ,求平均。
对象:孤立,近独立的经典粒子系统近独立系统:若系统粒子密度较低,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距离短,以致力程远小于粒子的平均自由程,则粒子在行进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自由态,任何时刻系统中只有极小部分粒子处于力程以内,故相互作用仅占次要地位。
近独立系统粒子的能量仅与粒子的本身状态有关,与其它粒子的运动状态无关。
即不考虑相互作用能,系统的能量为各个粒子的能量总和。
即:,是指一个能级上的粒子数。
因为是孤立系统,具有确定的粒子数N 、体积V 、总能U 。
则有约束条件。
∑∑∑====lNi ill lla U a N 1,εεl a ⎪⎩⎪⎨⎧==⇒⎭⎬⎫==∑∑000ll l lla a U N δεδδδ§2.1等几原理与M—B 分布(Pinciple of Equal Probability and Maxwell-Boltzmann Distribution )一、等几原理:自然界没有绝对孤立的系统,体系的能量只能在某个固定的值U 附近的一个小领域内,即人从U 到之间,其中当这些条件给定时,系统所能取的微观状态数是十分巨大的。
这些系统的可能微观状态数以什么样的几率出现,这是统计物理的根本问题,1870年玻尔兹曼给出了回答:即等几原理。
等几原理:对于处于平衡态的孤立系统,系统各个可能的微观状态出现的几率相等。
这是统计物理的一个基本假设,不可能从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中推导出来的,它的正确性是由它引出的推论与实际情况的比较来证实的。
统计物理(2)
∆N N∆v
∆N N∆v
v
O O
令∆v→dv, 则∆N →dN dN ---速率在区间 ,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速率在区间[v, 速率在区间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N 数的比例。 数的比例。 dN ---速率在 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 速率在v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速率在 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 Ndv 总分子数的比例。 总分子数的比例。它与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的
i = N A ⋅ kT 2
Emol
i = RT 2
讨论
1)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重要性质) 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重要性质) 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2)一般情况下,若不加说明,可把分子看作刚 一般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 若不加说明, 性分子。 性分子。
3) 内能与机械能 机械能--有序;内能 无序 机械能 有序;内能--无序 有序 4) 常温下ν mol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内能
P.54. 6.两容器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双原子理想气 两容器分别盛有两种不同 两容器分别盛有两种不同的双原子理想气 若它们的压强和体积相同 则两气体( 压强和体积相同, 体,若它们的压强和体积相同,则两气体(A ) (A)内能一定相同 内能一定相同 (B)内能不等,因为它们的温度可能不同 内能不等, 内能不等 (C)内能不等,因为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内能不等, 内能不等 (D)内能不等,因为它们的分子数可能不同 内能不等, 内能不等 解: 由状态方程 PV1 = ν 1 RT , P2V2 = ν 2 RT2 1 1
kT ε K = ε t + ε r + ε s= 2 (t + r + s) 4) 关于振动自由度 分子中原子之间距离的变化) 关于振动自由度(分子中原子之间距离的变化 分子中原子之间距离的变化)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热力学统计物理【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专业基础课,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热力学统计物理》从宏观及微观角度理解大量粒子组成的物理系统的基本性质及其微观基础,该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及原子物理)、理论力学。
与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共同构成物理类专业基础课。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热力学•统计物理(第五版);作者:汪志诚;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1)王竹溪,《热力学简程》,高教出版社,19642)王竹溪,《统计物理学导论》,第二版,高教出版社,19653)龚昌德,《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高教出版社,19824)苏汝铿,《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5)Landau L.D. and Lifshitz E.M., Statistical Physics, Pergamon Press, 1958 6)Reif F., Fundamental of Statistical and Thermal Physics,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19657)L.E.雷克著,黄昀等校译,统计物理现代教程,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安排(一)章节详细内容第一章热力学的基本规律第一节热力学系统的平衡状态及其描述;第二节热平衡定律和温度;第三节物态方程;第四节准静态过程及其功表达式;第五节内能、热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节热容量和焓;第七节理想气体的内能;第八节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第九节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第十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十一节卡诺定律;第十二节热力学温标;第十三节克劳修斯等式和不等式;第十四节熵和热力学基本方程;第十五节理想气体的熵;第十六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表述;第十七节熵增加原理的简单应用。
第2章 经典统计物理学
第2章 经典统计物理学如前所说, 以原子分子假说为基础,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热现象的理论体系叫做统计物理学. 所谓统计方法就是通过求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求出相应的宏观物理量的方法.统计方法是研究大量原子分子聚合系统的物理性质的有效方法,是统计规律的体现. 统计物理学由假说出发推出的结论被热力学的实验结果所证实,热力学的实验结果因统计物理学的分析被揭示出微观实质,两方面的研究相互印证,大大深化了人们对热现象的认识.这一章主要以近独立子系(包括理想气体)为模型,介绍经典统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2-1 Boltzmann 分布1. 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气体动理论(gas kinetic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1) 任何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2) 这些分子、原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机械运动;(3) 分子、原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上述三个基本观点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长期被当作假说看待.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主要由于克劳修斯、麦克斯韦(James Clark MaxWell,1831-1879)和玻尔兹曼(Ludwing Boltzmann,1844-1906)等人的工作,分子动理论才成为定量的系统理论,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在气体动理论形成的历史进程中,布朗运动((Brown motion))的发现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1827年,英国医生布朗(Robert Brown,1773-1858)发现,浮在水中的菌类孢子在不停地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剧烈. 布朗起初以为这是孢子的某种生命运动,但当他把孢子换成无机物小颗粒后,这种不停息的无规则机械运动依然存在. 后来,有许多人对布朗运动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释,但都不成功. 直到1888年,人们才比较普遍地认识到,布朗运动是做不停息无规则机械运动的大量液体分子对小颗粒的撞击引起的. 人们把大量分子的无规则机械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thermal motion of molecules), 分子热运动就是热现象的微观实质. 温度越高,意味着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量度.经验表明,要使物体发生形变必须用力,这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引力、 斥力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如图9-1-1所示. 由图可见,分子间距r 大于某个值a 时,分子 r 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r 小于某个值a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a 约为m 1010 数 量级. 气体之所以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斥力小. 液体、固体之所以难以被 图2-1-1 压缩,是因为液体、固体分子间距较小,分子间斥力大.2. 近独立粒子系统设有一个由N 个相同粒子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粒子可以被看成一个子系统. 如果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足够弱,则可以忽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这样的系统就叫做近独立粒子系统(near independent particle system),而系统的能量E等于每个粒子的能量i ε 的和:∑==Ni i E 1ε. (2-1-1)注意,在近独立粒子系统中,被忽略的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而不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为,若粒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系统将不能达到平衡态.3. 子相空间如前所说,系统中每个粒子的状态都确定的状态叫做系统的一个微观态,而系统的一个宏观态包含大量的可能的微观态. 为了定量地描述系统平衡态中包含的微观态的数目,先来介绍子相空间(phase subspace)的概念.我们知道,粒子在一维空间中的自由度是1,它的运动状态用两个变量),(x p x 描述,x 是坐标,x p 是动量. 三维空间中粒子的自由度是3,它的运动状态用6个变量),,;,,(z y x p p p z y x 描述. 如果把分子中的原子看成质点,那么,三维空间中非刚性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是6, 其中有分子质心的3个平动自由度,两个转动自由度和一个振动自由度,它的运动状态用12个变量),,,,,;,,,,,(d z y x p l l p p p d z y x ϕθϕθ描述,其中 ϕθ,是角坐标,ϕθl l , 是角动量,d 是原子间距,d p 是振动动量.质点在空间中位置的独立坐标叫做广义坐标(generalized coordinates),它可以是线量,也可以是角量,记做νq . 相应的动量叫做广义动量(generalized momentum),记做νp . 一般地说,自由度为r 的质点有r 个广义坐标νq 和r 个广义动量νp ,也就是说, 它的运动状态用r 2变量),(ννp q 描述,r ,2,1=ν. 这r 2个变量构成一个r 2维正交坐标系,叫做r 2维相空间(phase space),其中的每个点叫做一个相点(phase point),表示质点一个可能的运动状态),(ννp q . 对于近独立粒子系统,由于每个粒子被看成一个子系,粒子的r 2维相空间叫做子相空间(phase subspace)或μ 空间,μ 指分子.4. 微观态的数目在由相同粒子组成的近独立粒子系统中,每个粒子具有相同的子相空间,系统中的N 个粒子可以同时用一个子相空间来描述. 这样,在这个子相空间中就同时有N 个相点,N 个相点的一种分布表示系统的一个微观态. 系统有多少可能的微观态,就有多少种分布方式.为了计算系统一个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把子相空间中N 个相点可能出现的区域划分为k 个微小区域:l r r l p p q q )(11∆∆∆∆=∆ τ, (2-1-2)1,2,l k = ,划分的原则是同在一个微小区域内的粒子具有近似相等的能量,记作l ε, 一个微小区域l τ∆叫做一个相格(phase cell). 假设系统处于某个宏观态时,相格l τ∆内有l a 个粒子,即粒子数按相格的分布是{}l a =(k a a a 21,). 显而易见,粒子数按相格的分布应满足下面的总粒子数和总能量条件:∑==k l l N a1, E a k l l l =∑ε. (2-1-3)设相格l τ∆内有l ω个可供粒子占据的态),(ννp q (r ,2,1=ν),即有l ω个相点. 由于子相空间中的相点是均匀分布的,相格内每个粒子态占有的相体积0μ=l lωτ∆ 是一个常数. 经典理论对粒子占据微观态没有限制,因此,相格l τ∆内每个粒子可占据的微观态数都是l ω个, 而l a 个粒子占据l ω个微观态的方式有la l ω种. 这样,当粒子数按相格的分布{}l a 给定时,全部粒子占据微观态的方式共有∏=kl a l l 1ω种. 注意,现在只是给定了各个相格中的粒子数,还需要考虑是哪些粒子占据了哪些微观态. 经典理论为粒子是可以分辨的,因此,在给定了各个相格中的粒子数的条件下,粒子的组合数是12!!!!k N a a a Ω= . 上式是这样得到的:若不管粒子在哪个相格,全部粒子的排列数是!N 扣除各个相格内粒子的排列数!l a ,就得到上式. 所以,当系统处于某个宏观态,即当粒子数按相格的分布{}l a 给定时,该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是W Ω=∏l a l l ω∏∏===k l a l k l ll a N 11!!ω. (2-1-4)5. 玻尔兹曼分布(2-1-4) 式表明,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是粒子数按相格的分布{}l a 的函数,记作()l W a . 统计物理学的基本假设是:孤立系统的各个微观态出现的概率相等. 因此,粒子数按相格的最可几(most probable distribution)分布就是微观态数()l W a 最大的分布. 为求得最可几分布,对(9-1-4)取对数:ln ln !ln ln !l l l l lW N a a ω=+-∑∑.为取极大值,令δln δln δ(ln !)l l l l lW a a ω=-∑∑=0. (2-1-5)对斯特令公式(Stirling formula) !e m m m -=1ln !(ln 1)ln(2π)2m m m m =-+. 当m 很大时, m m ln >>, 忽略上式最后一项,得)1(l n !ln -=m m m . (2-1-6) 利用上式可由 (2-1-5) 式得δln (ln)δ0l l l l a W a ω=-=∑. (2-1-7)由 (2-1-3) 式得 δδ0l l N a ==∑, δδl l lE a ε=∑.由于分布{}l a 应满足 (2-1-3) 式, 对上两式乘以待定常数βα,, 并从(2-1-7)式中减去, 得 δln δδln δ0l l l l l a W N E a αβαβεω⎛⎫--=-++= ⎪⎝⎭∑. 若要上式成立,必须有0ln =++l l la βεαω, 即有e l l l a αβεω--=. (2-1-8)这就是粒子数按能量的最可几分布,叫做玻尔兹曼分布(Boltzmann distribution),两个待定常数βα,由(2-1-3)式确定:e l l l N αβεω--=∑,e l l l lE αβεεω--=∑. (2-1-9)6. 配分函数定义:β的函数 e l l lZ βε∆τ-=∑, (2-1-10)叫做配分函数(the partition function). 当0→∆l τ, 配分函数变为积分:11e d e d d d d r r Z q q p p βεβεΩΩτ--==⎰⎰ . (2-1-11)由(2-1-9) 式得0e N Zαμ-=, (2-1-12)和 Z NE ln β∂∂-=. (2-1-13) 7. 讨论(1) 由(2-1-7) 式可得 22(δ)δln δln δ0ll l l l l l a a W a a ω⎛⎫=-=-< ⎪⎝⎭∑∑. 这说明(2-1-8) 式的确是最可几分布.(2) 从展开式21ln()ln δln δln 2W W W W W ∆+=+++ 可得 22(δ)1l n ()l n δln 2l l la W W W W a ∆+-=+=-+∑ . 由于2(δ)l l a a <<, 有ln()ln 0W W W ∆+-<.这说明最可几分布中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最多,即最可几分布描述的宏观态是系统的平衡态.思考题2-11. 热现象的微观实质是什么?温度的微观意义是什么?2. 什么是相空间?什么是子相空间?把子相空间划分为相格的原则是什么?3. 最可几分布描述的宏观态是什么态?写出最可几分布的表示式.2-2 正则系综回味上一节的内容,不难看出,所讨论的对象是孤立近独立粒子系统诸多微观态的集合. 作为一个物理模型,这个集合叫做微正则系综(micro-canonical ensemble). 这一节将讨论正则系综(canonical ensemble). 所谓正则系综,就是一个与巨大热源相接触但不交换物质的子系统的诸多微观态的集合. 和微正则系综一样,正则系综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统计物理学模型. 我们先从玻尔兹曼分布公式出发导出正则系综分布函数,接着导出正则系综下的热力学公式.1. 正则系综分布函数对玻尔兹曼分布(2-1-8)式除以系统的粒子数N ,得每个粒子出现在相格l τ∆内的平均概率: 1e l l l a N N αβεω--=1e l l Zβε∆τ-=, (2-2-1) 上式最后一步利用了 (2-1-12) 式和l l ωμτ0=∆. 于是,粒子分布的概率密度是: 1e l Zβερ-=. (2-2-2)如前所说,把粒子看成一个复杂子系,用复杂子系的微观态能量E 代替上式中的l ε,并令e Z ψ=, 于是有 1e E Zβρ-=e E ψβ--=. (2-2-3) 这就是一个与巨大热源相平衡的子系统微观态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叫做正则系综分布函数(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canonical ensemble). 利用归一化条件 d 1ΩρΩ=⎰, (2-2-4) 可得 d E Z e βΩΩ-=⎰. (2-2-5)这就是正则系综配分函数, 积分遍及系统的整个相空间. 若系统微观态的能量是分立的,上式应写成 e l E l lZ β∆Ω-=∑. (2-2-6)显然,只要将(2-1-10)和(2-1-11) 式中的l ε换成E 或l E ,就可以从这两式形式地得到 (2-2-5) 和(2-2-6)式.令e A ψ-=,由(2-2-4) 式可得归一化常数:1e E A d βΩΩ-=⎰. (2-2-7)2. 内能,广义力和热量的表示式系统微观态能量的平均值叫做系统的内能. 若概率密度ρ 是归一化的,内能就是U d e d E E E ψβΩΩρΩΩ--==⎰⎰e e d e e E ψβψψΩΩββ---⎛⎫⎛⎫∂∂=-=- ⎪ ⎪∂∂⎝⎭⎝⎭⎰, 即 ββψ∂∂-=∂∂-=Z U ln . (2-2-8) 这就是内能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从微观意义上说, 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即广义力)是ννq E Y ∂∂=,因此,从宏观意义上说, 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力是: 11d d E E Y e e e e q q q ψβψψννννΩΩρΩΩββ---⎛⎫⎛⎫∂∂∂==-=- ⎪ ⎪∂∂∂⎝⎭⎝⎭⎰⎰, 即 νννβψβq Z q Y ∂∂-=∂∂-=ln 11. (2-2-9) 这就是广义力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 由上式可得系统的压强:1l n Z p Vβ∂=∂. (2-2-10) 这就是压强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其中V 是系统的体积. 系统由外界吸收的热量δδδQ U Y q ννν=-∑,即δδd δd E Q E q q νννΩΩρΩρΩ∂=-∂∑⎰⎰. 当广义坐标的改变为δq ν时, 系统的平衡态改变, 概率密度的改变设为δρ, 上式的右边第一项是 ()δd δδd E E E ΩΩρΩρρΩ=+⎰⎰. 由于δδE E q q ννν∂=∂∑, 有 δδd Q E ΩρΩ=⎰. (2-2-11) 这就是热量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 显然,若δ0ρ=, δ0Q =;反之亦然. 这表明绝热过程是系统的微观态概率密度不变的过程.3. 熵的统计物理学表示式 对式子δd d Q U Y q ννν=-∑乘以β,由于ln Z ψ=是β和νq 的函数,则有 β(d d )U Y q ννν-∑d q ννψψββ⎛⎫∂∂=-+ ⎪∂∂⎝⎭∑ =d dq q νννψψψβββ⎛⎫∂∂∂-++ ⎪∂∂∂⎝⎭∑d ψψββ⎛⎫∂=- ⎪∂⎝⎭. (2-2-12) 这说明β是δd d Q U Y q ννν=-∑的积分因子. 比较上式和热力学公式d d d T S U Y q ννν=-∑, (2-2-13)可知β与 T /1成比例,故有kT1=β. (2-2-14) 如前所说,这里讨论的是一个与巨大热源相平衡的子系统,因此,作为一个常数, β必与温度有关,即k 为常数. 我们将看到k 实际上就是玻尔兹曼常数.将上式代入(2-2-12)式并利用(2-2-13)式可得d d S k ψψββ⎛⎫∂=- ⎪∂⎝⎭,即 0()S k S ψψββ∂=-+∂. (2-2-15) 这就是熵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 如果S U ,和νY 已知,则所有的热力学量或称热力学函数都可以确定. 例如, 将(2-2-8) 式代入上式,并取熵的参考值00=S ,则有F U TS kT ψ=-=-,或者 ln F kT Z =-, (2-2-16) 这就是自由能(free energy)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思考题 2-21. 什么是微正则系综和正则系综?2. 写出内能、广义力和熵的统计物理学一般表示式.2-3 近独立粒子系统这一节把上一节得到的正则系综热力学一般公式应用于近独立粒子系统. 对于近独立粒子系统,有:∑==Ni i E 1ε, (2-3-1)和 1d Ni i d Ωτ==∏. (2-3-2)将这两式代入(2-2-5) 式并利用(2-1-11) 式,得1e e d i NN i i Z βεψΩτ-===∏⎰, (2-3-3) 其中 e d Z βεΩτ-=⎰. (2-3-4)将(2-3-3)式代入(2-2-8)和(2-2-10) 式,得U ψβ∂=-∂β∂∂-=Z N ln , (2-3-5) 1p V ψβ∂=∂VZ N ∂∂=ln β. (2-3-6) 这两式就是求近独立粒子系统的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公式.将(2-3-3)式代入(2-2-15) 式,得)l n (l n 0Z Z kN S S ββ∂∂-=-. (2-3-7) 另一方面, 利用(2-1-6) 式,由(2-1-4)式得ln ln ln ln l l l l l lW N N a a a ω=-+∑∑.将(2-1-8) 和(2-1-9) 式代入上式,得l n l n W N N N Eαβ=++. 再将(2-1-12)和(2-1-13) 式代入上式,得0l n (l n l n )ln W N Z Z N βμβ∂=--∂. 将上式代入(2-3-7)式, 得00ln ln S S k W kN μ-=+.上式右边第二项是常数,将它并入到熵的参考值0S 中去,得0ln S k W S =+. (2-3-8)若令00S =,则有 ln S k W =. (2-3-9) 这叫做玻尔兹曼关系(Boltzmann relation),它把熵与平衡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联系了起来. 当熵处于极大值时,微观态数目极大.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将(2-3-3)式代入(2-2-16)式,自由能Z k N T F ln -=. (2-3-10)思考题2-3玻尔兹曼关系的微观意义是什么?2-4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我们知道,从宏观意义上说,服从三个实验定律—Boyle 定律、 Gay-Lussac 定律和 Charle 定律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 那么,从微观意义上说,什么气体是理想气体呢?我们把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气体叫做理想气体:(1) 气体分子可以看成质点.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碰撞容器器壁时,分子自转角动量的改变对器壁所受正压力无贡献,故可不考虑气体分子的大小. (2) 除了分子之间的碰撞,不考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场(如重力场)的作用. 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气体的内力,而内力不改变气体的总动量. (3) 气体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这是因为,非弹性碰撞将改变气体分子的动能,从而改变气体的温度,气体将不处于平衡态. 下面就以此三个条件为基础,应用上一节的普遍性结论导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函数,从而说明理想气体的宏观定义与微观定义是一致的.显然,按照上述理想气体的微观定义,理想气体是近独立粒子系统. 因此,上一节得到的普遍性结论适用于理想气体. 作为质点的理想气体分子的能量是)(2122222y y x p p p mm p ++==ε. (2-4-1) 将上式代入(2-3-4)式,得ed Z βεΩτ-=⎰22e p m x y z dxdydzdp dp dp βΩ-=⎰222()2e d d d x y y p p p m x y z V p p p β∞∞∞-++-∞-∞-∞=⎰⎰⎰.利用积分公式2d u e u λ∞--∞=⎰积分上式,得 322πm Z V β⎛⎫= ⎪⎝⎭. (2-4-2) 将上式分别代入(2-3-5)和(2-3-6)式,得内能NkT Z N U 23ln =∂∂-=β, (2-4-3) 这表明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线性增函数,而压强ln N Z NkT p V Vβ∂==∂, (2-4-4) 即有状态方程 p V N k T =. (2-4-5) 所以,k 是玻尔兹曼常数. 将(2-4-2)式代入(2-3-7),得:)ln (ln 0Z Z kN S S ββ∂∂-=-()33ln ln 1ln 2π22Nk T Nk V Nk mk =+++⎡⎤⎣⎦. 不过,这个式子并不全对,因为上式右边第二项与熵的可加性不符.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在推导玻尔兹曼分布(2-1-8)式时认为粒子是可分辨的,但气体分子非常多(230 6.02310/mol N =⨯),不是可分辨的. 所以,理想气体平衡态包含的微观态数应为!W N ,于是有 ln ln (ln 1)!l l l l l lW a a a N ω=--∑∑. 将(2-1-8) 式代入上式并利用(2-1-12) 和(2-1-13) 式,得ln !W N 0ln )1(ln )ln (ln μβββαN N N Z Z N N E N ---∂∂-=++=.用!W N 代替(2-3-8)式中的W 后代入上式左边,利用(2-4-2) 式得 003352πl n l n l n 223V m k S S N k T N k N k N μ⎡⎤⎛⎫-=+++⎢⎥ ⎪⎝⎭⎣⎦. 将上式右边第三项吸收到0S 中,得理想气体的熵:NV Nk T Nk S ln ln 23+=+0S . (2-4-6)思考题2-4在推导(2-4-6)式的过程中为什么用!W N 代替(2-3-8)式中的W ?2-5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这一节继续讨论理想气体,目的是得到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气体分子按速率大小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从而加深对理想气体的认识.1.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如(2-2-2), 能量为l ε的分子概率密度是e l A βερ-=, (2-5-1) 其中ZA 1=是归一化常数,而分子能量是 212l m ευ=. (2-5-2) 由归一化条件d 1ΩρΩ=⎰得 1e d l A βεΩΩ-=⎰, 相体积元d d d d d d d x y z x y z υυυΩ==2d d d sin d d d x y z υθθϕυ.不失一般性,设气体体积为单位体积,则积分ed l I βεΩΩ-==⎰22π2π22220000sin d d ed 4e d m m V kT kT υθθϕυυπυυ--∞∞=⎰⎰⎰⎰.利用积分公式20e d u u λ∞-=⎰, 得 3212πm A I kT ⎛⎫== ⎪⎝⎭.于是有 232π2π22000d s i n d d d 2πm V kT m kT ΩρΩθθϕυυ-∞⎛⎫= ⎪⎝⎭⎰⎰⎰⎰ 2322204πd 12πm kT m e kT υυυ-∞⎛⎫== ⎪⎝⎭⎰.定义: 23222()4πe 2πm kT m f kT υυυ-⎛⎫= ⎪⎝⎭, (2-5-3) 则有 0()1f d υυ∞=⎰. (2-5-4) 所以,函数()f υ是平衡态理想气体中分子按速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叫做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Maxwell distribution law of speed of gas molecules), 表示速率υ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气体总分子数的比例. 例如,若气体总分子数为N ,则速率υ附近速率间隔d υυυ→+内的分子数是d ()d n Nf υυ=.为简便起见,可将函数()f υ写成22()e b f A υυυ-=, (2-5-5) 其中324π2πm A kT ⎛⎫= ⎪⎝⎭,kT m b 2=,其函数曲线如图2-5-1所示.P υ υ图2-5-1 图2-5-2除满足归一化条件外,函数()f υ还具有以下特点:(1) 0lim ()0f υυ→=, lim ()0f υυ→∞=; (2) 令d d f υ=0, 得最可几速率:P υ== (2-5-6) 即()P f υ是函数()f υ的最大值,如图2-5-1所示.(3) 由(2-5-3) 和 (2-5-6) 式可知,当气体温度上升时,或用分子质量较小的气体代替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做实验,()f υ的函数曲线将右移并变得平缓,如图2-5-2所示.2. 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我们知道,气体处于平衡态,其分子的速率有大有小,服从Maxwell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是1d n N υυ∞=⎰. 将d ()d n Nf υυ= 代入上式做分部积分,得υ=0()d f υυυ∞⎰=A 230e b υυ∞-⎰d υ=220de 2b A b υυ∞--⎰=20e d b A b υυυ∞-⎰ =220de 2b A b υ∞--⎰=22b A , 即 υ(2-5-7) 为得到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average free path )和平均碰撞率(average collision frequency),下面先来介绍两个概念:气体分子的折合质量(reduced mass)和平均相对速率(average relative speed).3. 折合质量如图2-5-3所示,两个分子的质量分别是1m 和2m ,它们相对于质心C 的位矢分别是1c r 和2c r . 取r 作为1m 相对于2m 的位矢,则12=-c c r r r .11c 2c 2由普通物理学可知 1m 1c r +2m 2c r =0. 图2-5-3 由以上两式得 1c r =221m m m +r . 对上式做关于时间t 的二阶导数并乘以1m , 则有1m 212d d c r t =1221m m m m +22d d r t, 其中的 m '=1212m m m m + (2-5-8) 叫做1m 相对于2m 的折合质量. 同样,2m 相对于1m 的折合质量也是m '. 若m m m ==21, 则m '=m 21. 4. 气体分子的平均相对速率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 在某个时刻,选气体中某个分子作为参考分子,其它分子相对于参考分子的速率叫做相对速率,记做u . 假设气体分子按相对速率的分布具有与 (2-5-3)式同样的形式, 只是要把(2-5-3)式中的分子质量m 换成折合质量m ',于是可得气体分子的平均相对速率u =0()d uf u u ∞⎰=. (2-5-9) 如果气体中有两种质量不同的分子,则有 121121m u m υ⎛⎫=+ ⎪⎝⎭ 或 122211m u m υ⎛⎫=+ ⎪⎝⎭, (2-5-10)其中1υ=2υ=. 5.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率不难理解,气体中两个分子碰撞的条件是:两个分子的相对速率不等于零,且一个分子的质心在另一个分子的飞行通道内. 所谓飞行通道就是以两个分子的半径之和为横截面半径的圆柱形.设两种质量不同的分子组成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A 种分子以平均相对速率u 运动,B 种分子在A 分子的飞行通道内. 显然,A 分子与B 分子单位时间发生碰撞的次数是 2π()AB A B B Z d d un =+,其中B A d d , 分别是两种分子的半径,B n 是B 分子的平均分子数密度. 将(2-5-10)式代入上式,得 AB Z 1221π()A A B B A B m d d n m υ⎛⎫=++ ⎪⎝⎭. (2-5-11) 同理,B 分子与A 分子单位时间发生碰撞的次数是1221()B BA A B A B A m Z d d n m πυ⎛⎫=++ ⎪⎝⎭. (2-5-12) 显然,若B A n n ≠, 则BA AB Z Z ≠. 因为碰撞的次数对两种分子总是相等的,若分子数密度不同,则平均碰撞率不同. 如果气体中只有一种分子,则分子平均碰撞率是2200πZ d u n d n υ=⋅=. (2-5-13) 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运动路程叫做分子自由程,记作λ,即Z υλ==. (2-5-14)标准状况(0C,1atm t p == )下,水蒸汽分子的平均碰撞率约为1010/s 数量级, 分子自由程约为107-m 数量级. 标准状况下水蒸汽分子的平均间距约为109-m 数量级(见(1-1-12)式), 可见,平均来说,一个分子飞过几百个分子才碰撞一次.思考题 2-51. 最可几速率是气体分子的最大速率吗?最可几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图9-5-1中函数曲线下的面积表示什么?对于不同种类的气体或不同的平衡态,函数曲线下的面积是否不同?3. 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d f υυ; 0()d f υυυ⎰; ()d Nf υυ; 21()d N f υυυυ⎰. 4. 在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约为每秒几百米. 但若在房间内打开汽油瓶,要隔一会儿才能闻到汽油味. 为什么?2-6 温度公式和压强公式这一节运用统计方法推导两个公式:温度公式(temperature formula)和压强公式(pressure formula),以加深对理想气体和统计方法的理解.1. 温度公式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是ε=N 10d n ε∞⎰=201()d 2m f υυυ∞⎰. (2-6-1) 将(2-5-5) 式代入上式,做分部积分,得ε =23kT . (2-6-2) 这叫做温度公式,它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平动能的量度.这就是温度的微观意义. 上式把温度这个宏观量与气体分子平动能这个微观量的平均值联系了起来,是统计方法的典型体现.2. 压强公式如果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碰撞,它的动量将改变,同时给器壁以作用力. 大量分子的密集碰撞就形成了对器壁的压力. 按照热力学,理想气体的压强是n k T p =.但是,在热力学中,上式是一个实验结果,其中n 是分子数密度. 在 9-4节中,我们把理想气体看成近独立粒子系统得到了上式,即(2-4-5)体分子密集碰撞器壁这个模型来推导上式,出发点是2-4节说过的关于理想气体的三条假设.如图 2-6-1所示,设质量为m 的气体分子以速率υ与器壁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分子动量的增量是 图 9-6-12m m m υυυ--=-.按照Maxwell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单位体积中速率在d υυυ→+范围内的气体分子数是()d nf υυ. 由于气体分子向各个方向运动的概率相同,单位体积中速率在d υυυ→+范围内的分子只有61()d nf υυ个分子射向图中右边的器壁. 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的,碰撞只是使分子交换该方向的速度,对射向器壁的平均分子数无影响,这样,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发生碰撞的分子数目是61υ()d nf υυ,碰撞前后这些分子动量的增量是 312()d n m f υυυ. 积分上式,得13p n m =20()d f υυυ∞⎰n k T =.思考题2-61. 什么是温度的物理意义?2. 气体压强的产生机制是什么?3. 从微观意义上说,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有什么不同?2-7 能量均分定理1.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由于气体分子有三个平动自由度,温度公式ε=2/3kT 意味着每个平动自由度上平均分配有2/kT 的能量. 这是偶然的还是具有普遍意义?对此,有下面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the theorem of equipartition of energy according to degree of freedom):粒子每个自由度上平均分配着2/kT 的能量.下面来证明这个定理.证: 设粒子能量可以写成2112si i i E a p V ==+∑, 其中,系数,0>i a i p 是第i 个自由度上粒子的广义动量,V 是粒子势能. 不失一般性,取1=i ,利用(2-2-3)和(2-2-4)式,上式右边第一项在正则系综中的平均值是22111111e d 22E a p a p ψβΩΩ--=⎰ 221121122211111ee d d e e d 2s i i i a p a p U s q q a p p ββψβ=-∞----∞∑=⎰⎰⎰⎰⎰ .做分部积分,有 22211111111121222111111e d e e d 222a p a p a p p a p p p βββββ∞∞----∞-∞∞=-+-∞⎰⎰.上式右边第一项等于零,于是得211111e d .222E a p kT ψβΩΩβ--==⎰ 这表明每个自由度上平均分配着2/kT 的动能. 同理,若粒子势能也可写成广义坐标平方项的和,则可证每个自由度上平均分配着2/kT 的势能. 这样,就证明了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按照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能,也就是单原子分子的平均能量是 ε=23kT . 刚性双原子分子除三个平动自由度外还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其平均能量是ε=(3+2)21kT =25kT . 非刚性双原子分子除三个平动自由度和两个转动自由度外还有一个振动自由度,既有振动动能,又有振动势能,其平均能量是ε=(3+2+2)21kT =27kT . 一般地说,如果粒子有t 个平动自由度,r 个转动自由度和s 个振动自由度,则其平均能量是ε=)2(s r t ++21kT kT i 2=, (2-7-1) 其中s r t i 2++=. 这样,由上述粒子组成的系统的内能是U N ε==μM RT i 2, (2-7-2) 其中0N M N μ=是系统的总粒子数. 上式表明,系统的内能是温度的线性增函数,而其等容热容量是一个常数:d d 22V U M i i C R Nk T μ===. (2-7-3) 但是,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 实验表明,只有在很小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物体的等容热容量才是一个常数. 对于较大的温度变化,特别是当温度较低时,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并不成立. 这是为什么呢?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的局限性如前所说,按照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等容热容量是一个不随温度变化的常数. 但是,实验表明,气体的等容热容量随温度升高呈现阶梯新式的变化,如图2-7-1所示. 图中是氢气的等容热容量随 R C V /温度变化的实验曲线. 由图可见,只有当温度很高时,等容热容量才接近. 2/7R . 不过,在那样高的温度,氢分子已经. 7热离成氢原子了. 实验发现,其它双原子分子 气体的等容热容量随温度的变化与氢气类似.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气体分子的振动能 3和转动能属于微观量, 是量子化的. 例如,若 将气体分子看成一个谐振子,根据量子力学,其能量是 νh n E )21(+=, ),2,1,0( =n . 图2-7-1 因此,较低温度情况下,频率较高的自由度难以激发,就象被“冻结”了一样,它对气体的热容量无贡献. 所以,气体分子的每个自由度对气体热容量的贡献并非总都是2/kT . 当气体温度较低时,一些自由度对气体热容量有贡献, 另一些自由度对气体热容量无贡献. 这些对气体热容量无贡献的自由度叫做冻结自由度.随着温度升高,这些冻结自由度被一个个地激发,使气体的等容热容量随温度升高呈现阶梯新式的变化. 但在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中,分子能量被看成是连续变化的,因而不完全符合实际.思考题 2-71. 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一维谐振子的平均能量是否等于kT o 或 2/kT ?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为什么不完全符合实际?2-8 气体的内迁移与处于平衡态的气体相比,处于非平衡态的气体的主要特征是气体内部的非均匀性:物质分布不均匀,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层流和其它不均匀现象. 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减少着这些不均匀现象,表现为扩散,热传导和内摩擦,统称为气体的内迁移. 下面就来说明气体内迁移的实验规律及其微观意义.1. 扩散由于气体内物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的质量迁移叫做气体的扩散. 设气体的质量密度ρ沿x 轴变化,如图2-8-1所示. 实验表明,单位时间流过x 轴单位横截面积的气体质量是 Dm -=∆d d x ρ, (2-8-1) 其中d d xρ叫做质量密度的梯度,常数D 叫做扩散系数, 它的单位是2-1m s ⋅,负号表示质量扩散的方向与质量 图2-8-1密度增加的方向相反.气体扩散的微观机制可以解释如下. 为简便起见,设气体是质量为0m 的同种。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第二章 热力学函数及关系
• 注意:特性函数不是新的热力学函数,而是选择正确的
两个自变量的U、H、F、G。
12
【54页练习】以H(S,p)为特性函数,将其他热力学函数表示出来
13
三、麦克斯韦关系
从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
律的结合出发,物理上
dU T d S pdV 选 U U ( S , V ), 数学上有全微分
dU U dS U dV
小结和习题课
1
• 动机:前一章用到了内能U和熵S,但还不够用来 分析一些等值过程,本章引入另外三个态函数:焓 H、自由能F、吉布斯函数G。它们分别于等压、等 温、等压等温过程。
• 目的在于: (1)对某可逆等值过程,用态函数差计算 过程量A或Q;(2)对不可逆过程,用某态函数差判 别过程进行方向。
21
它常决定物体的性质,可看成是一个热力学系统, 状态参量:温度T、表面张力σ、表面积ξ。 物态方程:f (T,σ,ξ)=C, 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为
A d
dF SdT d
S F , T
F
T
注意:表面积扩大系外界对系统做功的结果,因此对于非气体 系统的广义位型变化前加一个负号。
22
dUd(pV)TdSpdVpdVVdp
dHTdSVdp 这表明等压等熵 焓过 绝程 不的 增 (dp加 0, dS0, dH0)。
• 焓的应用:用它定义定压热容量
在可逆等压过程中,统系吸热等于它的焓增,加即
dHp Qp CpdT
dH
H Tdp
比较以上两时,:有Cp
H T
p
(d)
S p 0 , 1 p 0
VT TV
p TV
即定容压力系数等于零的系统。
(e) 这是一切不变质量的但组元系统都满足麦氏关系。
统计物理2
N i g i 1! N i ! g i 1! i
BE
Ni gi 1 ! N i !gi 1 ! i
(2) 求极值 ln BE ln
i
N i g i
Ni
N i 0
gi e
i
(3) 求在最概然分布时,能级i中的粒子数: N i
N i h V
8h d
3
c
3
h
e
kT
1
由 c
| d | c
2
d
d
hc
0 (T )d
由(14-11)式
8hc
5
c 4
e
kT
1
M 0 (T )
0 (T )
(单色辐出度) (单色辐射能密度)
M 0 (T )
2hc
2 hc
1 e
Ni e 1 e gi
hc kT
i h
光子动量大小在p∽p+dp g ? 之间的状态数
而且光子有两个偏振态
ph
kT
1
由不确定关系 光子每个量子态大小h3
g 2
g
4p dp
2
h 8V
c
3
3
V
8V h
3
p dp
2
由
在ν ∽ν +dν 之 2 8V d d 间的光子数 N N ( )d i h 3
1
2
个粒子 ...N i
每个能级包含量子态数分别为 g1, g 2 ...g i ...
N i 个粒子放到 g i 个不同态上,每个态只能放一个粒子,
统计物理学基础PPT课件
按速度分布均匀 I2 mnivi2xdA
具有 v i 速率的分子对器壁的冲力为
dFi精选课m 件 nivi2xdA
25
③所有分子对dA面的平均作用力
d F d i F m i v i 2 d x n m A n i v i 2 d x A
nivi2xnvx2 dF mvn x 2dA m1 3n v2dA
2
22
对刚性分子:气体分子无振动,则分子的平均动
能为 1(tr)kTi kT
2
2
单原子: 3 kT
2
多原子: 6 kT
2
双原子: 5 kT
2
对气、液、固体均成立
精选课件
35
五、理想气体的内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可以忽略不计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0
理想气体的内能=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之总和
1mol
RTn T
VNA
NA
k R N A 1 .3 1 8 20 J 3 K 1 玻尔兹曼常量
p nkT
W
1mv2
3 kT
2
2
p 2 nW 3
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大小的量度
T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度量,平均
平动动能是T的单值函数。
精选课件
27
例、(1)在一个装有活塞的容器中盛有一定的气体。 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70C升到 1770C,体积减少一半,求气体压强变化多少? (2)这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变化多少?
解: (1) p1V1 p2V2
T1
T2
由已 :V 1知 2V 2,T 12 7 23 73 0 K ,0
T 22 7 137 4 75 K0
热力学统计物理 第二章 课件
可得
S S dS dp dT T p p T
S S dH T V dp dT T T p p T 两式比较,即有 H S Cp T T T p p
上式给出两热容之差与物态方程的关系。由此处推导可知, 此式适用于任意简单系统。
对于理想气体,可得
Cp-CV = nR
雅可比行列式
在热力学中往往要进行导数变换的运算。 雅可比行列式是进行导数变换运算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设u、v是独立变数x、y的函数 u = u(x,y), v = v(x,y) 雅可比行列式的定义是
H S T V p T p T 对此式,利用麦氏关系得 H V V T p T p T 此式给出温度不变时焓随压强的变化率与物态方程的关系。
对于定压热容Cp和定容热容CV,由前可得 S S C p CV T T T p T V 但由下述函数关系
例
U = U(S,V), H = H(S,p), F = F(T,V), G = G(T,p)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表达式
dF = -SdT – pdV 易知
F F , p T V 若已知F(T,V),求F 对T的偏导数即可得出熵S(T,V);求F S
对V的偏导数即可得出压强p(T,V),这就是物态方程。 根据自由能的定义F=U-TS,有
T、V参量
选取T、V为状态参量,则物态方程为
p = p (T, V ) 当然具体方程形式需由实验测定。 由第2节内容可知,内能全微分为
U U dU d T dV T V V T p CV dT T p dV T V
统计物理第二章
2.1 玻耳兹曼分布与热力学量的联系
定域系统
N al l e l
l l
U l al l l e l
l l
一. 配分函数
Z l e
l
l
二.U与N 的统计表达式
粒子数目, 内能与配分函数Z之间的关系:
平动内能和热容量与由经典统计的能量均分定理得到的 结果一致。
振动
在一定近似下双原子分子中两原子的相对振动可以看成线性谐振 子,振子的能级为 (n 1 )
n
e / 2 V V Z1 e ( n 1 2) Z1 1 e n 0 1 V V N [ ln(1 e )] U N ln Z1 2
2
N N 2 e 1
式中第一项为零点能,与温度无关。第二项是温度为T时N 个振子的热激发能量。
U V 2 e kT V CV ( )V Nk ( ) T k T (e kT 1) 2引入振动特 Nhomakorabea温度 V
则内能和热容量表述为 式子中引入的特征振动温度与分子的振动频率有关。
kT 6 3kT
1 2
U N 3NkT
CV dU 3Nk dT
TV 2
C p CV
T
3 Nk
TV 2
T
在室温和高温范围内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 在低温范围,实验发现固体的热容量随温度降低得 很快,当温度趋于绝对零度时,热容量也趋于零。 3 这个事实经典理论不能解释。实验结果 还表明, k 以上的自由电子的热容量与离子振动的热容量相比 可以忽略,经典理论也不能解释这个事实。
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压力、温度和内能
i 1 S
2. 连续型随机变量
取值无限、连续
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
dP ( x ) ( x) dx 概率密度等于随机变量取值在单位间隔内的概率。
变量取值在x—x+dx间 隔内的概率
( X )又称为概率分布函数(简称分布函数)。
2、分子在作不停息的热运动 例1: 气味的传播 分子的平均运动速率: 常温下 400m/s 1800m/s 房间的长度: 5m15m 气味在房间内传播所需时间: 具经验估计约 2 3s 气体分子间碰撞的频繁程度: 6. 5 109 s - 1 例2: 布朗运动 布朗使用曾经保存 了300年以上的花粉 及用无机物微粒作 为观察对象, 从而排 除了布朗粒子是 “活粒子”的假设.
NA P ( A) lim N N
概率的性质:
(1) 概率取值域为 0 P ( A) 1
(2) 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总和等于1.
Pi ( Ai )
i
NiAiN1几率归一化条件
(3) 二互斥事件的概率和等于分事件概率之和
P ( A B) P ( A) P ( B )
统计规律永远伴随涨落现象。
在一定的宏观条件下,各种分布在一定的平均值上、 下起伏变化,称为涨落现象。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量的数值都是统计平均 值。在任一给定瞬间或在系统中任一给定局部范围 内,观测值都与统计平均值有偏差。
四、 统计的基本概念
1. 概率 如果N次试验中出现A事件的次数为NA,当 N时,比值NA/N称为出现A事件的概率。
1.20kg/m
3
三、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和统计规律性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 U1 + U 2 + ⋅⋅⋅
1.6 热容和焓
热容量:使系统温度升高1K所需的吸收的热量
ΔQ C = lim ΔT →0 ΔT
摩尔热容量:
单位: J ⋅ K -1
Cm = C n
n 是系统物质量
Ø C、 Cm与过程有关
等容热容量:等容过程中系统温度升高1K所需 的吸收的热量。
⎛ ΔQ ⎞ CV = lim ⎜ ⎟ ΔT →0 ⎝ ΔT ⎠ V
γ 可通过测定声速确定!
1.9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循环过程:系统由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变 化过程后 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循 环过程.
Ø p~V曲线为闭合曲线
顺时针:W=Wamb+Wbna>0
p m a n O
规定:系统对外做功为正, dW = pdV
— — 热机循环
逆时针:W=Wbma+Wanb<0 — — 致冷循环
nR nR ,Cp = γ 已知: CV = γ −1 γ −1
pdV + Vdp = CV (γ − 1) dT
dp dV ⇒ +γ =0 p V
绝热过程的过程方程
⎧ pV γ = C 1 ⎪ ⎪ γ −1 ⎨ TV = C2 ⎪ γ −1 −γ p T = C 3 ⎪ ⎩
O
p
A(pA, VA, TA) 等温线 绝热线 V
⎛ ∂H ⎞ Cp = ⎜ ⎟ ⎝ ∂T ⎠ p
1.7 理想气体的内能 焦尔定律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体积无 关:U = U(T)
焦尔系数:
气体向真 空膨胀体 积增大, 水温保持 不变
⎛ ∂T ⎞ J =⎜ ⎝ ∂V ⎟ ⎠U
实验结果:J = 0
焦尔实验
⇒ U = U (T )
这里利用了循环关系
2
dq
D = ε0E + P
激发电场的功
使电介质极化的功
若热力学系统只包括电介质而不包括电场,则
dW =V E dP
功的一般表达式
dW = Y1dy1 + Y2 dy2 + ... = ∑ Yi dyi
i =1
Yi ------ 广义力 yi ------ 广义坐标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通过绝热过程从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做 功只与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具体的做功过程无 关。所以存在由系统状态决定的一个物理量,使得
Ø W = Q1 + Q2
b
V
热机和热机的效率 热机循环:利用工作物质的循环过程不断地把部 分热量转变成功的装置。
T1 Q1 工作 物质 Q2 T2 W
热机的效率定义:
W Q2 η= = 1− Q1 Q1
制冷机和制冷系数 制冷机:利用工作物质的循环过程使热量从低温 热源向高温热源传递的装置。
T1 Q1
W = ΔU 准静态绝热过程对系统做功完全转换为内能。
统计物理
PHYS1503, 2017 春季学期 第二课(第二周)
课件下载地址 链接: /s/1dFuvrLB 密码: xsuc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1.3 物态方程 1.4 功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 1.6 热容和焓 1.7 理想气体的内能 1.8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1.9 理想气体的卡诺循环
V2 V1
已知
ΔV = 0
W = − ∫ p dV
等压热容量:等压过程中系统温度升高1K所需 的吸收的热量。 ⎛ ΔQ ⎞
C p = lim ⎜ ⎟ ΔT →0 ⎝ ΔT ⎠ p
等压过程: ΔQ = ΔU + pΔV 定义焓:H = U + pV 则: ΔQ = ( ΔH ) p
表示在等压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态函数焓 的增值。 这是态函数焓H=H(p, T)的重要特性。
dH dU Cp = = + nR = CV + nR dT dT
C p − CV = nR
CV
引入: γ =
Cp
nR nR CV = ,Cp = γ γ −1 γ −1
1.8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A dU = dW+dQ = -pdV+dQ dQ = 0 dU = CVdT Q=0
CVdT+pdV = 0 pV=nRT→ nRdT = pdV + Vdp
R 1 , β = , 求该系统物态方程 已知某系统 α = pV T
解:V = V ( p, T )
⎛ ∂V ⎞ ⎛ ∂V ⎞ dV = ⎜ dT + ⎜ dp ⎟ ⎟ ⎝ ∂T ⎠ p ⎝ ∂p⎠T R α R RT = V α dT − Vκ T dp = dT − V dp = dT − 2 dp p βp p p ⎛ RT ⎞ = d⎜ ⎝ p ⎟ ⎠
内能是状态函数。当系统的初态A和终态B给定后,内能之差就 有确定值,与系统由A到达B所经历的过程无关; 而功和热量则 是在过程中传送的能量,是与过程有关。 系统由状态A经历两个不同的过程I、 II 到达状 态 B, 在过程I传递的功W 1 和热量Q1, 在过程II中传递的功W2 和热 Q1
W1 + Q1 = Q2 + W2
系统经历一个无穷小的过程,内能的变化为dU,外界对系统 所作的功为 dW ,系统从外界吸收收热量为 dQ,则有
dU = dQ + dW
在有限的过程中Q和W不是态函数,相应地,在无穷小的 过程中dW 和 dQ 不是完整微分,而只是一个无穷小量。 有时在 dW和dQ的d字中都加一横,以示区别。
U 2 − U1 = Ws
U称为系统的内能。
Ø 内能是态函数:
U = U (V , T )
Ø 内能只有相对值(单位为焦耳(J)) Ø 内能指与微观热运动有关的能量,不包括系统 整体的机械能。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 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 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传递与 转化中能量的数量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任何动力的,不断自动做功 的机器。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上确定了系统的一个态函数 (内能)的存在。
等温过程
ΔU = 0 ⇒
准静态绝热过程 γ pV = const .
W = − ∫ p dV = − const .∫
VA VB VB VA
pBVB − pAVA R (TB − TA ) = = = CV (TB − TA ) γ −1 γ −1
dV const . ⎛ 1 1 ⎞ = − γ −1 ⎟ γ γ −1 ⎜ V γ − 1 ⎝ VB VA ⎠
CV = const.
U 0 + CV T
理想气体的焓: H=U+pV=U(T)+nRT=H(T)
dH ⎛ ∂H ⎞ Cp = ⎜ = = C p (T ) ⎟ ⎝ ∂T ⎠ p dT
H = H 0 + ∫ C p dT
C p = const.
U 0 + C pT
理想气体CV和Cp的关系
H=U+pV=U(T)+nRT=H(T)
1( p1 , V1 , T1 ) ®… ® 2( p2 , V2 , T2 )
准静态过程 系统的热力学过程进行得无限缓慢,以致于每一 个中间状态都可视为平衡态
1( p1 , V1 , T1 ) ®…i ( pi , Vi , Ti )…® 2( p2 , V2 , T2 )
弛豫时间:系统重新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如果 热力学过程所历经的时间远大于弛豫时间,则在状 态变化过程中,系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平衡,这个 过程可看作准静态过程。
系统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功与系统所 吸收的热量的和:
ΔU = W + Q
无限小过程:
dU = dW + dQ
Q U1 p1
W
U2
p2
Ø 两种含义:转化与守恒
Ø DU、W、Q 的正负号:
DU :增大为正,减小为负
W:外界对系统作功为正,系统对外作功为负 Q: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Ø W 和 Q 与过程有关
f ( x, y, z ) = 0
⎛ ∂ y ⎞ ⎛ ∂ x ⎞ ⎛ ∂z ⎞ = −1 ⎜ ⎟ ⎝ ∂x ⎟ ⎠z⎜ ⎝ ∂z ⎟ ⎠y⎜ ⎝ ∂y ⎠ x
理想气体的内能:
⎛ ∂U ⎞ ⎛ dU ⎞ CV = ⎜ =⎜ = CV (T ) ⎟ ⎟ ⎝ ∂T ⎠ V ⎝ dT ⎠
U = U 0 + ∫ CV dT
O
2 V1 V2 V
Ø A 与过程有关:Wm ≠ Wn
2.2 其它形式的功的计算 液体表面薄膜:
dW = Fdx = 2σ ldx = σ dA
dW = σ dA
b l a dx F
电介质:
电介质
dW = Udq = ElAdσ = VEdσ σ =D
⎛ ε0E ⎞ dW = Vd ⎜ + VEdP ⎟ ⎝ 2 ⎠
第一定律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适用于一切形式 的能量,是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内能的概念 还 可推广到 处 在非平衡状 态 的系 统 。假 设 整个系 统 没有达到平衡状 态 ,不 过 如果将系 统 分成若干个小部分, 使每一部分仍然是含有大量粒子的宏 观 系 统 ,而每一部分却 都能保持在局部的平衡状 态 , 则 系 统 的每一部分分 别 有内能 函数U1 ,U2 …,根据内能函数的广延性质,整个系统的内能是各 部分内能之和.
RT V= +C p
1⎛ 3a ⎞ 1⎛ a ⎞ 已知某系统 α = ⎜ 1 + 2 ⎟ ,κ T = ⎜ 1 + 2 ⎟ , 求该 T ⎝ VT ⎠ p ⎝ V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