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光效应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光效应”实验课教案

一、背景知识

1911年,阿喇果(D. F. JArago)发现,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时,它的振动面将会绕光的传播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就叫旋光效应,光的振动面转过的角度称为旋光度,使光的振动面产生旋转的物质叫做旋光物质(进一步地,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使光的振动面顺时针转动的物质叫右旋物质,反之则为左旋物质)。常见的旋光物质有:石英、朱砂、酒石酸、食糖溶液、松节油等。利用旋光仪可以测定这些物质的比重、纯度或浓度。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旋光仪设计原理。

2、学会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旋光率及浓度。

三、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与教学互动相结合。旋光效应和牛顿环实验的讲解各占15分钟左右,剩余的120分钟学生独立做这两个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数据;课后认真独立完成和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器材

旋光仪,已知浓度的糖溶液样品三管,未知浓度的糖溶液一管。

五、实验原理

对于晶体一类的旋光物质,旋光度Q与光所透过的晶体厚度成正比;若为溶液,则正比于溶液在玻璃管中的长度L和溶液的浓度C:

Q=αCL.(1)

式中的比例系数α称为旋光率,其含义为当L=10cm, c=1g/cm3时光振动方向转过的角度(对糖溶液而言,α与入射光波长λ及温度T有关,对某些物质还与物质的浓度有关)。实验采用钠灯作为光源,实验过程中通常温度变化很小,可以忽略。玻璃管长度L已知,转角Q需要测量出来,这样,根据已知浓度C即可算出旋光率α,再根据已知的α即可测定未知糖溶液浓度C。

本实验采用的仪器为旋光仪,它的主要结构如图1 所示。

其中,起偏镜4和检偏镜7由透明的尼科耳棱镜制成;钠黄光经聚光镜3和起偏镜4后成为与尼科耳棱镜透振方向平行的线偏振光。半影片5两侧是透明玻璃,中间为由石英制成的对钠黄光的λ/2波片,三者粘在一起形成平面圆片(如图2所示),以产生三分视场(石英片两侧配以一定厚度的玻璃片,目的之一是为补偿因石英片吸收引起的光强差别)。于是,线偏振光分别经石英晶体和两侧玻璃后成为夹角为2θ(θ为λ/2波片的快轴与起偏镜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两束线偏振光,如图3中P石英和P玻璃所示。在未放入糖溶液试管情况下,随着检偏器的转动,目镜中将看到的三分视场的变化如图3所示,(a):中部暗、两侧较亮,视场分界线清晰;(b):三分视场的界线消失,全视场为很暗的黄色;(c):中部较亮、两侧很暗,视场分界线清晰;(d):三分视场的界线消失,整个视场呈亮黄色。

由于人眼判断两个区域的暗度是否相同比判断亮度是否相同要灵敏得多。因此,在未放入待测物质时,应将检偏器透光方向转向图3(b)中“P检”所示位置,并记下该位置所对应的刻度盘零位读数。

将糖溶液试管放入试管筒。此时,由半影片出射的两束线偏振光的夹角虽然仍为2θ,但通过糖溶液后它们的振动面都沿同一方向转过了相同的角度Q。于是转动检偏镜使视场再次回到图3(b)所示的状况,则检偏镜所转过的角度Q即为被测糖溶液的旋光度。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使钠灯预热5分钟。

2、调节并记录未放入待测物质时的零位读数。

调节望远镜调焦手轮,使三分视场清晰。转动度盘手轮,当三分视场刚消失且整个视场变为较暗的黄色时,看度盘和游标是否在零线上;若不一致,应分别记录两边的初始值,并在测量结果中刨去该初始值。

3、依次选取三支不同长度的、注满已知浓度的糖溶液试管放入旋光仪测试管内,测定溶液的旋光度,并计算旋光率。每支试管各作三次测量(取平均),每次测量都须记录左右游标读数。

4、利用测得的旋光率α测量未知糖溶液浓度。将未知浓度的糖溶液试管放入旋光仪中,测旋光度三次取平均值。

5、关闭电源,整理好仪器。

七、思考题

1、旋光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半影片作用是什么?半影片中石英两侧的玻璃的厚度有无要求?为什么?

3、旋光仪中若不使用半影片测量能否进行?两者结果有无差别?

4、为什么要选择亮度相等的暗视场进行读数?

5、根据你的测量结果,能否判断被测糖溶液是左旋物质还是右旋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