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月 Vol.36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4

──────────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W2012142),渤海大学博士启动项目(bsqd201329) 收稿日期:2013-04-28

作者简介:沈光浩(1979-),男,辽宁铁岭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词汇学、语法学。 -41-

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

沈光浩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摘 要:从新词语的界定和派生词的分类、比较与区分两个方面总结了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归纳了前期研究中的缺欠,指出了对汉语派生词新词语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派生词;新词语;界定;词缀 中图分类号: H 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4)01-0041-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11

A Review of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SHEN Guang-hao

(College of Literatur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China)

Abstract: The previ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are summarized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called definition of new word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erivatives. The defects in the previous study are analyzed and the necessity of systematic research on Chinese new derivative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derivative; new words; definition; affix

从汉语的构词特点来看,长期以来汉语构词一直以复合法为主(占绝对优势),以派生法为辅。但是,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汉语新词语,我们发现,派生法虽然还不是汉语构词法的主体,但其构词能力却在不断增强,由典型词缀和一部分意义有所虚化而又未完全虚化、类似典型词缀的构词要素(即类词缀)构成的派生式合成词新词语(以

下简称派生词新词语)①

层出不穷,数量可观,这类词语

在新词语中所占据的比例明显增多。本文仅就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②。“就学术研究的规律来说,对已有成果的回顾总结,是任何一门学科要取得新的进展所必须的手段”[1]。关于派生词新词语的前期研究成果,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新词语研究中的相关成果

现代汉语新词语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革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词语研究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早在1980年,王德春1981在论述词典的类型时,就提出及时编写新词词典(属于“语言词典的类型”中的“按词语来源分类”的一个类别)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并指出:

“新词词典除选收新词新义外,还收新的词缀,尤其是构词能力强的常用词缀及其新义。……读者掌握了词缀的新义之后,就可能了解由该词缀构成的新词或潜在词。”[1]年,王德春[2]再次强调“词缀新义”是产生新义的一种方式。1984年,吕叔湘提议“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这是因为“现有的大大小小的语文词典对于这方面都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现代词语,应该最受重视,可是最不受重视”“新词新义每天都在出现。”找新词新义,不能只在书斋里找,也要关注口语里的新词新义,比如,“一般报刊”“手册”“传单”“广告”等[3]。他们的提议具有倡导性和开创性。在专家的呼吁下,伴随着新词语的不断涌现,新词语研究的序幕逐渐拉开,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新词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新词语的界定

新词语的“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曹炜认为:“什么是新词语?这个‘新’是个模糊词,它主要模糊在两个地方:一是时间概念,即出现了多久以后的词语才不是‘新词语’;二是范围问题,即指的是形式新还是内容新,还是两者都是新的。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关于时间概念,

第36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月

-42-

曹炜同意把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对新词语的时间限定,从范围方面来看,新词语包括“形式、意义全新的词语”,如“追星族”“服装城”,“形式新、意义旧的词语”,如,“老记”“第三者”和“形式旧、意义新的词语”(新义同旧义毫无联系),如“托派”“气管炎”[4]。曹炜的论述兼采各家之长,是比较全面的。其实,旧词产生新义且新义同旧义有联系的和旧词产生新用法的也应该纳入新词语研究的范围。多数学者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如,邹嘉彦、游汝杰认为,“义项增加的旧词”,如“下岗”“词义扩大的旧词”,如“福娃”等可以视为新词[5]。亢世勇认为,“从词本身来讲,词形、词义、用法三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是新的就是新词”[6,p46]。

关于新词语的界定,我们认为,可以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界定。从范围方面来看,词的形式和内容的任何一个方面是新的就可以认定为新词;从时间概念来看,新词语是一定时间内新产生的词语,本不应限定在绝对的时段内,新词语的具体时段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设定的,一般来说,以标志社会发生重大转折的历史事件作为新词语研究的起点是很合适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也是绝大多数学者在界定新词语时所使用的时间范围。

(二)新词语语料的整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词语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涌现了大量的辞书、专著和论文,其中记录了大量的新词语语料。派生词新词语是这些语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沈孟璎出版了《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收录1979年以来的新词语331条(组),具有开拓性。她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总结成《略论新词语的特征》一文,附于词典正文前,这是国内第一篇比较全面地从整体上论述新词语的论文。文章在划定新词语的大体轮廓时提到新兴词缀或原有词缀的发展,如“~热”“~坛”等都是新词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阐述了她先前提出的“新的词缀化倾向”,归纳了这种现象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当然,作者在着力论述词缀化的同时,并未否认句法构词是主要的构词手段。

继《新词·新语·新义》出版之后,更多的此类工具书相继问世。《现汉》(2002年增补本)也在1996年修订本的基础上增收了近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义1 200余条,附在词典正文的后面。据亢世勇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的各种新词语词典有60多部”[6,p1],张小平[7]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词语词典分为四种:综合性词典、编年体词典、专门性词典、对比性词典。

另外,在新词语研究的一些论文或著作中,也有很多论及派生词新词语,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比如,刘晓梅在其博士论文《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厦门大学,2003)中列举了由老牌词缀“老~”“~儿”“~子”和产生于现代汉语时期的词缀“非~”“~性”“~化”等派生的108个新词语。杨梅在其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合成词构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中以北京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电子版)为语料来源,收集了汉语中新词缀化所造成的2 568个新派生词(列在附录中),包括920个“~化”词,808个“~性”词和840个“~式”词。陈光磊在《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中也列举了“零~”“~性”“~族”“~热”“~盲”等词缀、类词缀及其派生词新词语。

(三)派生词新词语特点的分析

关于派生词新词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零~”“~门”“~客”“~族”等常见派生词新词语个案特点的总结上。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的继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也为我们深入分析其他派生词新词语提供了视角。

张谊生从构成和搭配、表达和功用、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零~”派生词。他认为,“‘零X ’词族是在翻译专门术语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汉语的,由于表达的语用需要,部分已进入通用领域,近年来更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进入汉语后,随着汉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零X ’在结构方式、语义内涵和语用倾向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的特点。”“在理解时绝对不能想当然地按照单一否定模式去套。”除了“零X ”之外,作者还列举了“高X ”“多X ”“全X ”“泛X ”“后X ”“前X ”“X 热”“X 角”“X 盲”“X 族”“X 友”等附缀式词语模,这些词语模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8]。

张谊生[9]探讨了“X 门”的构成和搭配、形成和发展、命名和运用等问题。他认为,“‘X 门’来自于英语‘~gate ’但又超越了原词,在汉化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章还总结了“X 门”在表达内容上的特点:“X 门”用来指称的负面情况“一般都涉及公众人物,具有轰动效应。”这其实也可以看做是对“X 门”类词缀义的一种概括。

张谊生、许歆媛从构成和功能分布、起源与发展等角度分析了附缀式“X 客”词族。文章认为,“客”是类后缀,“X 客”词族“主要用于网络,同时也已扩展到平面媒体。”作者在文章中再次提到,“与‘X 客’相类似,通过继承、引进和创新,汉语中已形成了一系列附缀式词语模”,如,X 族、X 友、X 民等[10]。

曹大为[11]穷尽式地统计量化分析了《人民日报》自1995年至2005年11年间出现的全部“~族”类词语,发现这类词语在生成及使用方面均有显著特点。文章得出结论,“~族”已呈现出“意义有虚化倾向,组合位置固定,具有语法标志作用,并具有极强的能产性”等类词缀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