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 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 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 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 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 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 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 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 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 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 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 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 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 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 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 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 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 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 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 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 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 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 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 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 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 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 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 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 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 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 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 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 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 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 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 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 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 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 中国现代建筑。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
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 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 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 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 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 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 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 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 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 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 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 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 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 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 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 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 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 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 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 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 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 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 《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 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 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 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 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 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 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 展起来的。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 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 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 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 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 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 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 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 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 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 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 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 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 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 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 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 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 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 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 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
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 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 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 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 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ຫໍສະໝຸດ Baidu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 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 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 的珍宝性。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 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 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 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 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 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 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 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 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 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 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 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 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 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 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 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漫画也不仅只 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 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 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 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 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 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 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 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 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 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 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 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 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 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 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 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 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 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 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 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 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 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 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 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 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 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 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 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 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 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 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 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 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 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 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 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 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 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 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 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 中国现代建筑。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
修)》编写说明
李松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 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 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 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 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 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 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 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 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 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 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 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 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 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 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 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 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 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 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 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 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 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 《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 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 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 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 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 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 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 展起来的。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 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 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 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 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 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 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 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 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 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 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 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 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 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 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 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 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 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 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 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
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
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 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 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 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 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ຫໍສະໝຸດ Baidu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 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 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 的珍宝性。
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1课时)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新的山水画创作有较大的突破。画 家继承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开辟新的绘 画意境。突破已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山水画画风。 2.中国画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态转变,除了内容、表现手法之外, 在形式上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设置环境作出相应的变革,人民大会 堂《江山如此多娇》一画在这方面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1课时) 1.花鸟画家为百花写照,为百虫传神,不是画动植物的写生标本, 而是缘物寄情,借花鸟寄托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心灵感受,表达 情操。 2.花鸟画创作有工笔、写意、白描、没骨等技法,教学中可通过对 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花鸟画的精神内涵和传统中国画绘画技巧 的丰富性。 第十六课《时代丰采──中国油画》(1课时) 1.油画作为外来画种,很快在中国得到认同并发展为与中国画齐肩 的重要画种,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世纪中我国出现 许多具有代表性画家与作品。 2.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这不单是一个外来画种的引入问题,而是 两种文化背景,两种艺术观念、两种造型观和表现语言的相互碰撞、交 融,相互吸收借鉴。欧洲传统油画的造型基础训练、西方近代艺术思潮 对中国当代美术和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要启发学生对世界文化有 兼容并包、取长舍短的胸怀。 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1课时) 1.本课以介绍版画、漫画的特点为主要内容,阐述了木刻是版画的 重要门类,且版画还包括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漫画也不仅只 是幽默画,而且画法是多种多样的。 2.木刻与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发挥过有力的宣传、 鼓动作用,是现代美术史中光辉的一页。当时条件艰苦,许多不同画种 的画家也都参与了木刻、漫画、宣传画的创作活动。在教学中可通过这 些内容启发学生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应有的使命感。相关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