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11-10-14 00:23:16)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教案 新的实验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教案新的实验
高中美术《新的实验》说课稿及教案
1、说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是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编写的,供高中学生选用,共有《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和《现代媒体艺术》五个系列共计9 本书,我校选发的教材是《美术鉴赏》,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课。
它既是第二单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20 世纪中后期出现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形态,并了解他们新的艺术创作理念和特点。
②通过认知——讨论探究——再认知的欣赏过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逐步树立宽广包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创新精神。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先说教学重点:了解20 世纪中期以来的艺术家的多种艺术“新实验”(现代实验性艺术),以及他们独特的艺术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再说难点:大胆发表自己对“新实验”的感受和见解,通过讨论探究获得对
新艺术的再认知。
4、说教学方法
……。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
3.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强调 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师起引领作用,重 视学生总结反思。
4.教学途径上突出信息化媒 体与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 巧的特点,实现有效支撑,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
知识与技能 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和突出成就,加深对欧洲文艺复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表一:
评价项目
简要说明
你最喜欢“三杰”中的哪位美术家?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原因是:
谈谈“三杰”的艺术风格是:
教学评价表二:
评价项目
自评得分 A
他评得分
B
C
A
B
C
设 本节课你掌握的知识程度 计意图:通过老师、同学互评、自评,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益, 你是否积极参加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促进 你对自己的总体评价 学习兴趣、发展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
历史背景:15世纪末到16世纪是意大 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教皇为了确立罗马 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动用了大量的 资金重建罗马,吸引了大批的艺术家、思 想家到罗马工作,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 罗马画派。
研究讨论——提高认识
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十四世纪 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其他国家。人文主义是欧 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 想体系。在中世纪,教会统治着欧洲封建社会的全 部文化,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都纳入宗教神 学中。“人文学科”是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针锋相 对的世俗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人文主 义”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 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 本,以“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支委会 统治和宗教教义发出了英勇的挑战。人文主义者否 定教会宣扬的人一生下来就有罪孽,否定人生的目 的是死后永生的来世思想,猛烈抨击教会鼓吹的禁 欲主义。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现世欢乐和幸福, 赞美爱情是人的最高尚的情感,认为人有追求荣誉 和财富的权利等等。所以,人文主义在反对中世纪 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破除封建社会的旧观念方 面,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优秀 的美术伤口也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首先,美术教科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美术教科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内容
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美术教科书还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同时,要注重现代艺术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艺术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还应该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手段和方
法上,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
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关系到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科书编写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美术教科书编写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美术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全)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1)、课程分析“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
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
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着名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说课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说课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说课稿范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按《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编制将课标转化为课堂教学可具体实施的内容目标并,表达了课标和高效课堂建立、课程改革精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精选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表达了根底性。
范画、图例注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本课的对象是普通高中学生和职业高中,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绘画、书法等根本技能并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根底。
:美校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及文学、历史根底,易于承受传统绘画艺术。
1、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产生、开展的哲学根底等人文思想。
(2) 欣赏、鉴别中国山水画。
(3) 学会中国山水画临摹技法,认识、掌握根本的中国山水画创作过程。
学会运用美术术语表达中国山水画艺术见解、观点。
2.过程与方法过程:(1)创设意境、欣赏引入;(2)分层讨论、探究展示;(3)课堂拓展、稳固落实、检测;(4) 总结与评价。
方法:(1)讲授、提问、读书指导、辅导、演示、知识迁移、分层探究等为根本教学方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学习目标为主线,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学生合作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明确中国山水画艺术中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观,使学生认识到其实中国山水画艺术正是中国社会独有的审美现象。
学会分析、评价中国山水画艺术作品及其他美术现象,形成安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为与创新中国山水画艺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在普通高中及美术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2.成果推广与应用
(1)将课程实施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优秀成果推广至其他学校,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运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框架。本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评价、资源与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评价与反馈、拓展与延伸、管理与支持、特色与创新、成效与展望等环节的精心设计,确保了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推广与交流、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效果监测等环节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质量。最终,通过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外国美术鉴赏:占总课时量的30%;
(4)美术鉴赏实践:占总课时量的20%。
2.教学进度安排
(1)每学期至少安排16个学时的美术鉴赏课程;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六、课程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
(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实践。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鼓励教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3)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美术 《工艺》教材编写说明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编写说明杨永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工艺)(选修)》模块的教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开设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并分别把“设计”与“工艺”内容有所侧重地编写为两册。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系列中,关于“工艺”的涵义,既不是专职工艺美术,也不是专指一般的加工技术,而是一门为了“帮助学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造意识”而专门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与之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
本书中所讲的“工艺”和“设计”是分不开的,工艺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
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
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课题,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就可以进行作业,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的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
《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
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范文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范文课程名称:美术鉴赏适用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总课时:40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理解艺术的表达手法与艺术的审美价值;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审美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其从事美术与设计工作的基础。
教学内容:1. 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古希腊与罗马文化中的艺术;3. 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4.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5. 现代艺术中的派别与风格;6. 数码艺术与新媒体艺术。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要素,介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家的作品;2. 分析法:通过观察与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分析其共同与差异之处;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表现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课时)第二课:古希腊与罗马文化中的艺术(3课时)第三课:中国古代绘画与书法(4课时)第四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6课时)第五课:现代艺术中的派别与风格(6课时)第六课:数码艺术与新媒体艺术(4课时)第七课:艺术创作实践(6课时)第八课:总结与复习(1课时)教学评价与考核:1. 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观察分析活动;2. 作业与考试:定期布置作业与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3. 期末作品:要求学生提交一个个人艺术创作作品,并进行评选与展示。
备注:本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具体执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其他相关内容和活动,以丰富课程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完整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最新【doc】+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名师优秀教案
【doc】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教材总体介绍(下)刘冬辉(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中心,北京100081)(三)《雕塑》1.教材结构《雕塑》共4课,18课时.雕塑艺术作为一门知识,一种能力,一项素养,有助于学生的素质以及艺术表现能力的拓展和提高.基于专业特点和基本素质并重的原则,兼顾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学习基础,本书为学生学习雕塑艺术提供了清晰而系统的教程.通过对雕塑基础知识,基本实践的技能掌握,开阔视野,增加学识.第一课《开启雕塑的大门》,图文并茂,概述雕塑的基本概念,基本形式与类别,以及雕塑的要素,表现语言和风格类型.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雕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第二课《凸凹起伏的浮雕》,结合作品赏析,对浮雕的艺术特征,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和解释.考虑到取材的因素,本课展示的是石膏和泥材的制作方法,并可以将作业仿制成青铜,石材或其他材料的效果,以扩展学生的表现能力.第三课《塑绘结合的彩塑》,彩塑因其取材和制作方便,很适宜学生学习,而且通过灿烂多姿的中国彩塑赏析,在了解彩塑的基础上,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第四课《各种材料的雕塑》,重在认识多种材料,体会不同材质的美感与魅力,了解雕塑材质的多样性与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作业安排适宜学生操作,取材方便.2.教材特点(1)既重视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也注重雕塑表现的实践练习;既注重雕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造型艺?36?术观念的培养和形成,也强调基本绘画雕塑技能技法和创作过程的体验,尝试与实际应用.雕塑模块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两种学习活动:一种是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观摩研究活动;另一种是雕塑表现的实践活动. 雕塑模块课程中的作品欣赏和表现实践这两种学习活动是相辅相成和互有助益的,在欣赏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和观念,情感与态度,知识与修养.可以为雕塑表现活动提供更明确的目标和更高的起点;另一方面, 学生在雕塑表现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又反过来可以提高作品欣赏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体会和理解.(2)力求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雕塑的种类繁多,制作复杂.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在作业安排上,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在目前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必须”广见约取”,也就是要精博兼顾.因此,教材在保持知识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选择材料,制作可行性强的内容作为教材内容,以保持足够的选择学习余地;同时为了体现时代性,对新材料,新技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涉及.(3)重视和加强民族传统绘画教学的同时,也尊重世界多元美术文化.中国雕塑灿烂多姿,是民族文化的奇葩,为此本册教材有意识地编排了相应的内容, 以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能够面对和理解当代世界多元美术文化.(4)注意学习方法和过程,提示参考性的恬动环节要求.为了适应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雕塑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教材安排了数量不等的学习活动内容的具体提示,包括学习过程的环节行为要求,研究探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实践操作的要点以及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等.这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编排的活动提示,虽然仍具有建议和参考的性质,但大体可以体现各课的学习过程,因此也增加了教材的可操作性.(四)《设计》1.教材结构《设计》共分为8课,18课时.设计课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结合实现生活中的具体需要, 根据明确的目的和要求,预先进行设想和计划.每一课题都要考虑功能,工艺,按形式美的规律去完成,在学习和进行设计作业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务实精神,同时提高审美水平.以设计获取智慧——设计艺术概述,简述设计艺术设计的范畴,构成要素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公交车站牌的设计为例,说明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的过程和特点.美丽而内秀的小精灵——标志的艺术设计,简介标志的历史发展与分类,通过名师奖标志的设计过程, 说明标志的设计过程.商品无声的推销员——包装设计,包括包装设计艺术概论,包装的构思与表现,通过典型的设计作品分析与欣赏,加深了解,注重与生活和实用功能的结合.创意的王国——海报设计,阐述海报的创意构思与海报,广告的种类及海报的视觉语言,并根据北京20o8年奥运会主题,示范设计过程.美的阅读——书籍设计,包括书籍设计概述,结合众多实际图例,说明书籍设计的构思与表现过程.破蛹成蝶——服装设计,包括服装设计概述,服装设计的构思与表现,通过制作简易的文具袋来体会服装设计的制作过程,简便易行.科技与艺术的交响——工业设计,分析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的由来,以及工业设计的创意与设计过程.营造美好宜人的空间——环境艺术设计,阐述环境中的围合实体与空间,以及环境的构成要素,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2.教材特点《设计》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结合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设计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设计观念和制作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判断,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设计制作.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可以进行作业, 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五)《工艺》1.教材结构《工艺》共分为10课.所选内容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例题性,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参考,可以从中选择适合本地区学校条件的,能够便于操作和实现的课题,采取相应的变通和拓展,充分考虑教学实效.教学内容和方式,作业的布置与要求,都要充分考虑可行性和开放性,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能够发挥创造性的自由空间.工艺的内涵,主要讲解广义的工艺概念和作为高中美术课程”工艺”的特定概念.简要阐述工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特别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今后不同的工作中养成讲求程序,注重方法,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素质.笔插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建立新的设计和1-艺观念,进行设计时尽量避开原有笔筒的固定形式结构,强调从所涉及物品的用途出发,独立思考,通过预先的设计,准确地完成工艺制作.书籍维护的设计制作,对已有书籍维护,修整,制作封套和精修封面,可以使书籍使用更加方便和耐久,同时便于存放,形式美观.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 关键在于教会学生每一步骤都要严格,干净,这样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结合爱鸟活动,先给学生欣赏多种样式和不同材料制作的鸟巢,引起他们的兴趣, 启发思路,促使学生产生设计和制作的想法,进行尝试.石膏造型工艺制作,本课首先让学生了解石膏的性质,掌握操作方法,然后进行自由形体的造型设计制作,把造型能力的培养和工艺技术的掌握结合起来. 靠垫的设计与制作,根据不同的环境,家具和个人爱好,设计印制不同的图案装饰靠垫.要求学生把印成的图案布料进行缝制,以手一为最好,培养细心和毅力.扎染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制作简便,能够出现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掌握这种方法并进行实践,不仅可完成作业,还会得到很大的乐趣.其作品用于日常生活实用和装饰都很有特点.蜡绘的设计与制作,可以表现很丰富的艺术效果,而且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这种工艺方法比较容易掌握,课中示范图例按照程序进行.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图案或装饰绘画作业用蜡绘表现出来,也可以设计新的画面加以表现.纤维艺术的工艺制作,取各种纤维材料,用编法,缠绕,缝缀等多种方法,创造平面或立体的纯装饰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在这一课中进一步扩大纤维艺术的材料领域,利用废报纸,包装袋,旧磁带等多种.37?材料,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使学生能有更多的选择,开拓表现思路,会出现许多有创意的纤维艺术作业.陶瓷造型工艺制作,规范几种主要的成型技法,示范图例详尽,强调成型制作的步骤和要领.在本课中提供了用这几种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业,启发学生们打开思路,用掌握的主要成型方法去进行创作设计.2.教材特点《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选取高中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一些必要的手工艺学习活动展开的,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艺观念和技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判断和实践的能力,使大脑和双手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本教科书所说的“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艺活动,不同于单纯的”技术”,但又有所联系,其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是简单的复制加工,而是有创意的手工艺制作.本书中所讲的”工艺”是和设汁分不开的,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完善设计意图的必要过程.这是一门非专业性质的手工艺实践课程. 是一项具有较强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创造活动.教科书中的课题选定,以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和设备可以进行作业, 选取便于寻找和购买的材料;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和熟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求学生通过创意,选材,制作的过程,把握所要创造物品的功能效用,灵活运用”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掌握工具和充分利用工具,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这是一门重视创意,技术为体现设计构思的“工艺”课程美术课程《工艺》模块的内容,不同于劳动技术课.工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所设定的课题作业, 不断理解所制作物品的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之间的关系,在完成创意构思的过程中,强调再动手实践的全过程,讲述方法和程序,按照最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程序进行作业,必然会比较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六)《书法》1.教材结构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 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 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 着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第二单元内容是技法分析与训练,分为ll课时,.38.内容为技能训练.从初学书法的一般规律和各种书体的技巧积极考虑,本教材选择了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及相应的经典范本(隶书《曹全碑》,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书《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种练习.技能训练的步骤从点画人手到字形结体,再到整体临摹,最后到创作训练,基本体现了由简易过渡到复杂,通过模仿掌握创作方法的学习规律.第三单元内容是综合知识与考察实践,共2课时.综合知识,主要介绍与书法练习和鉴赏有密切关系的”字体知识”“作品种类与形式”及”文房四宝” 等知识,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考察实践,主要通过”展览交流”“参观考察”“调整研究”等方式,组织学生参与书法实践.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有昕应用.2.教材特点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着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 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 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或者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Lj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的目的,为今后能够继续深入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七)《篆刻》1.教材结构在课程设置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兼顾的原则,共分为3个单元,l8课时.第一单元内容是对中国印章与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审美原则的介绍,包括印章艺术的基本原理,种类,各历史时期实用印章的风格特征,印章与篆书的关系,篆刻艺术的形成以及主要流派风格等.分为6课时,第二单元内容是篆书与篆刻的技法训练,包括小篆书体的书写技巧及临摹练习,篆法布局的方法规律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基本掌握篆刻的创作原则与具体方法.第三单元内容为观摩考察,共l课时.建议采取通过多样性的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调查,了解篆刻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收藏及鉴赏情况,丰富学生的知识修养,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欣赏水平.2.教材特点本教材以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演变历史,篆刻的基本理念与审美原则及初步的篆刻技巧为基本内容, 力求通过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历代印章传统,篆刻艺术具有基本的解, 熟悉并掌握篆刻的创作基本原则和方法.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印章的主要种类,风格, 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的承接转换;掌握印章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运用篆刻概念和术语对作品进行概括的评论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材还结合篆刻艺术的需要,对篆书书体的基本知识与书写技巧给予必要的介绍分析,并安排了适当的书写练习,以使学生能够具备更丰富的艺术知识,为以后继续从事书法篆刻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八)《电脑绘画?电脑设计》1.教材结构本教材共l2课,18课时.第一课,本课教学时可以与传统绘画作品和技法进行刈’比.町以比较效果和技法,也可以将电脑处理与写生画结合起来输入电脑以增加趣味性.建议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寻找,选择一些照片或者画稿进行自由修改和处理,理解数字图像的特点.第二课,在本课教学中,对设计要素的理解比较重要.由于课时较短,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抓取,搜集一些好的设计作品,自己去分析其中的形式趣味.也可以分小组安排一些集体活动, 如评比或者参观(当地的商场,广告牌等),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必要时可适当增加课时量.第三课,对立体建模的理解,可以用手工课,雕塑课等教学内容予以补充,对材质和灯光的理解,可以用活动来安排学生收集不同材质的物品,布置出某种光线效果(如砂纸,木纹,玻璃;强光,逆光,反射光).两者还可以结合进行.第四课,游戏对高中生来说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让他们开展游戏美感与优劣的评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同时注意介绍健康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到电脑游戏文化中来.第五课,动画的原理与电脑动画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鼓励学生自制翻动的书之类的小动画.民族风格动画片是本课延伸的内容,以引发学生对动画艺术趣味和文化传统关系的思考.第六课,本课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和知识比较多,难点为脚本与原画.可以通过讲故事和现场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视觉表达的特性.第七课,本课重点是Flash操作.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增加学生课余上机活动时间,从简单的配音效做起,结合作品欣赏,提高学生创作的能力与动画意识.第八课,本课重点在于了解DV,难点在于电脑非线性编辑操作.如果条件不具备(设备不足,电脑配置不够等),可以考虑将后者内容缩减或只做介绍.尽量安排学生们接触DV摄像机,掌握基本的拍摄技能. 第九课,本课难点是学习如何制作多媒体.增加课外练习时间可以弥补课时少的问题,如果条件不具备,本课可以只介绍多媒体的概念,欣赏一些作品. 也可以缩减合并到第八课内容中.第十课,本课适宜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作用和能力.教师可以补充设计一些作业或者活动,如”最美的网站评比”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班级或个人的网页也是促进主动性的方法,另外,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方法,学会在网络上下载网页结构,寻找和利用丰富的网上动画图片或者教学课程等资源.自学成分比较大.第十一,十二课,综合本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作品,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 建议教师如有可能,一定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和参与感.团体的褒奖与激励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建议媒体比赛设置真正的奖品或者证书.2.教材特点(1)电脑艺术是高中课程中一个新的教学领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课程教学和知识内容紧扣当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脉搏,与高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对电脑和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相吻合,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和创造式教学.(2)电脑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新世纪人类与世界互动(人机)的新关系,有利于高中生创造力,想象力,逻辑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处理如何正确理解人脑与电脑,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可以帮助高中生学习正确,健康地使用电脑和网络,有助于提高道德水平.(4)本课程基本以四大模块来进行设计,即基础知识与概念,欣赏,时间,创造与拓展.教师在具体使用时,可以根据本地区,本校,学生的实际能力,经济条件,设备情况等予以灵活调整.如软硬件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扩大欣赏成分,减少实践课时;或者在机器条件较好时,多分配时间给实践课时,在实践过程中贯穿概念与知识传授等.(5)本教材为教师教学计划实施的主动性留下较多空间,在纵向与横向两方面有较大的延伸空间.比如可以将绘画,设计课与本课结合,也可以与初中时的美术,美劳等课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高中生进人大学阶段的学习提供一种科学有益的准备.(责任编辑:马立新)?39?。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美术鉴赏课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选修课。
开课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写好汉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美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
(三)课程任务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的发展进程,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的发展进程,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实施职业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鉴赏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演变,体会中国画线条的力度、美感和水墨的神韵.2.了解西方美术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西方主要艺术流派的产生、特征、作者及作品的艺术地位。
3.掌握关于艺术品的构图、透视、色彩、结构等具体相关艺术理论。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三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
教学设计:1课题:《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海口海港学校郑海燕一、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三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
2、授课年级:高一年级3、课时:1课时4、教材简析:本课是新艺术的实验第十三课——《西方现代艺术》,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在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的学习已经对西方传统绘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巨大变化、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以及作品。
二、学生分析处于此阶段(青年初期)的学生无论是在智力发展、情感表现、意志表现、个性特征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已经基本成熟。
具有高度的发展的概括化的观察力、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克服困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意识与个人表现欲。
加之已有的知识储备已初步具有自我鉴赏西方现代主义的能力,所以应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大胆放手。
教师只是一个欣赏过程的组织者、导引者。
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具:自制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学具准备:笔、练习纸、教材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及其作品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现代主义艺术。
2、、以梵高作品为例,经过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探索,运用比较、感悟等鉴赏方法初步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艺术特色。
3、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西方现代艺术作品,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从而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
2、难点:如何通过鉴赏梵高的作品,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3、解决措施:教师的讲解要把基本理论知识与艺术家个人情感过程经验相结合,精心设计问题和实践内容,依次层层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外国古典绘画的艺术特点。
2、随后出示达达派的大师杜尚的《H.L.O.O.Q》和被称为“巴洛克艺术家”波特罗的《蒙娜丽莎》来对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欣赏并初步感受同一个主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笔下的艺术表现,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 玉材从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一个重要的发展。
2.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与加工,不同时代体现着不同的审美 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 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而汉代以后,特别被人们所看重的是它 的珍宝性。
3.对玉的审美在中国文化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教学中,可启发 学生根据与玉有关的故事、词汇体会包含玉器在内的各类工艺美术作品 的特点和艺术价值。相关链接:现代玉石、牙骨雕刻。
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1课时) 1.原始社会彩陶与素陶两方面的艺术成就。彩陶的主要代表是仰韶 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作品。素陶的主要代表 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器与白陶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已 充分掌握了工艺美术造型与装饰的规律。 2.中国古代瓷器制造对世界文化有重要影响。古代瓷器艺术的成就 突出体现在青瓷、青花瓷和彩瓷的作品上。 3.学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工艺)(选修)》第 十课,陶瓷造型工艺制作,可以使学生从陶瓷原材料、工具、工艺技 法,理解陶瓷艺术作品设计、制作的特点,从中体会工艺美术的一般规 律。相关链接:中国现代陶瓷作品。 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器艺术》(1课时) 1.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商后期至西 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而又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 2.青铜器艺术的成就具体体现于造型、纹饰和铭文等方面,青铜器 中的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政权、军权、神权和财富的象征。青铜器中的铭 文(金文)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3.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记住一些重要的青铜器种类和代表性作品, 对其造型和装饰作出初步的分析。 第五、六课属于古代建筑。课程涉及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两方面内 容。具体介绍的北京故宫、天坛、苏州园林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 世界文化遗产。 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1课时) 1.北京明清故宫紫禁城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清 皇室绝对王权的体现。以三大殿为主体的紫禁城也是北京城市的中心。 2.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的代表,其主要建筑为圜丘──皇穹宇── 祈年殿,祈年殿运用多种象征手法体现祭天的功能,造型瑰丽而崇高。 应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加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相关链接: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建筑类型;②故宫与北京城市布局的关系。③ 中国现代建筑。
塑与环境的配合,和谐十分重要。 2.架上雕塑: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欣赏,体会它
们与大型雕塑在取材、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再就是体会不同 材料的作品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十至十五课属于中国画。课程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十、十一课 为古代墓室壁画与宗教壁画,这两课与第七、八课陵墓雕塑与宗教雕塑 有密切关联。相关链接为中国现代壁画。
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1课时) 1.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皇家园 林的代表作品有北京的北海和颐和园。私家园林的主要代表是苏州园 林。 2.中国古代有丰富的造园经验,其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为明代计成 《园冶》。中国园林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园林设计多以山水画的意境 创造为旨趣,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表现效果,而在现代园林管 理中往往由于对古代园林设计思想缺乏理解而损害了园林景观。需要结 合当地园林环境建设,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点。相关链接:①现 当代建筑;②民居。 第七、八、九课属于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宗教雕塑,陵 墓雕塑、建筑雕塑、肖像雕塑,以及各种民俗性雕塑等。在近世,传统 雕塑艺术的传承发生中断,现当代雕塑是在接受西方雕塑的影响之下发 展起来的。 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1课时) 1.陵墓雕塑包括: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地上 纪念性雕塑多为石雕,雕刻手法比较概括,突出其在广场上的观瞻效 果。 2.俑类作品有陶、木、石、铜等各种材质,除秦始皇陵兵马俑外, 一般形体较小,对现实生活有多方面的反映,形象比较生动。教学中可 启发学生比较这两类雕塑作品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加深对雕塑语言的理 解。 第八课《妙相庄严──宗教雕塑》(1课时) 1.宗教雕塑包括佛教、道教等不同内容,而起主导作用的是佛教雕 塑。 2.宗教雕塑的遗存主要有:石窟寺雕塑。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山 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均已被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石窟寺将建筑、雕塑、壁画综合为一体,修建年代多延续很久,清楚地 反映了艺术发展阶段性变化。20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石窟寺雕塑曾遭 受帝国主义分子的劫掠、破坏。 3.寺观雕塑有泥塑、木雕、夹芝等多种材质,以泥塑居多,泥塑的 装銮对作品的表现效果有重要作用。 4.中国宗教雕塑的作者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类型人物为参照,加以 理想化,创造了很多富有生命力的宗教雕塑作品。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 生将宗教美术中的迷信成分与成功的艺术创造区分开来。 第九课《与时俱进──现代雕塑》(1课时) 1.包括大型纪念性雕塑在内的城市环境雕塑,由于设置于广场环 境,要求雕塑语言概括,形式感强、能够适应从多角度去观赏。大型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
修)》编写说明
李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 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 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 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 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 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 术观点、美术规律。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 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 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 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 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 绘画与民间美术。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 刻、摄影等。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选择 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 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 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 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 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 好,受到审美教育。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著录过程是 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 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 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二、三、四课属于工艺美术,课程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 的重要贡献。 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1课时) 1.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生与发展,包括对物质材
第十二至十五课为传统中国画的人物画(包括肖像画)、山水、花 鸟三个主要画种。涉及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教学中要尽量结合这几课 内容,使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1课时) 1.汉唐时代将绘画视为“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工具。汉唐两代 朝廷曾组织过以表彰功臣垂范后世为主旨的宫殿壁画创作,在历史上有 过重要影响,可惜未能保存下来。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内容和绘画面 貌的是东汉以来的墓室壁画和画像石及画像砖。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介于 绘画与雕塑之间的一种美术样式,而主要是画。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石刻 线画或砖画(如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 2.贵族墓中的壁画内容涉及当时一些重要的政治活动和生活内容, 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而其表现技巧也比较充分地显示了当时的画 风特点。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实物。 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1课时) 1.宗教壁画的重要代表是敦煌莫高窟所保存的十六国至元代的佛教 壁画。与雕塑作品相配合,遍绘于洞窟四壁、过道和窟顶。佛教壁画的 主要题材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藻井图等等。 以唐代的佛画作品最为灿烂辉煌。 2.寺观壁画的突出代表是山西永乐宫元代道教壁画。作者继承了唐 宋以来壁画创作的经验,成功地创作了三清殿内气象宏伟的朝元图和连 环图画形式的道教神仙吕洞宾与王重阳的画传。 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1课时) 1.人物画中的肖像画在中国古代称为“传神”,强调要表现出对象 的内在性情,是古代画论中精彩的部分。本课所选的图像,有的是直接 写生的,如明清人物肖像;有的是具有肖像特点的历史画,如《步辇 图》;有的虽然也是直接写生,但将对象加以理想化,如禹三鼎作的王 士祯像。至于《韩熙载夜宴图》则是画家默记默画的作品。 2.现代人物画吸收了西画造型因素,加强了表现力,在表现现实生 活,反映当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达到很高成就。 第十三课《咫尺千里──古代山水画》(1课时) 1.山水画兴起很早,山水画创作理论也就成熟得很早,《林泉高 致》为代表性的理论著作。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
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发展高度成熟时期。元代以后浅绛山水、水墨山水兴 起,文人画家成为画坛主流。
2.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古代绘画的巨构。画中以汴河为主 线,表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首都汴梁(今开封)的城乡生活,歌颂了工 商业的繁荣。是一幅纪实性、民俗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 中,“江山”就是祖国,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寄寓着对祖国河山的深深 眷恋之情。当北宋被金人所灭亡之后,记录了首都繁华景象的《清明上 河图》成为宋代遗民寄托故国之思的珍贵纪念物,并被一再复制。